洪泽湖湿地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_第1页
洪泽湖湿地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_第2页
洪泽湖湿地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_第3页
洪泽湖湿地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_第4页
洪泽湖湿地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前 言在当前旅游市场需求逐步由观光游览向休闲度假转型的历史机遇下,以及我国大力推动旅游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指引下,为科学整合开发洪泽湖国家生态湿地公园及其周边特色旅游资源,在保护和培育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升资源价值和利用率,受洪泽湖湿地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委托编制洪泽湖湿地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本次规划是在全新的旅游市场需求导向下,紧扣产业融合与拓伸发展的理念,为升级打造洪泽湖湿地旅游度假区编制的新一轮的旅游总体规划,本规划重在从休闲度假的视角,融入旅游专项要素,完善度假项目及休闲设施配套,结合目前已建和待建项目实际,进行再梳理、再研究、再创新,并结合创建和打造真正意义的优质省级旅游度假区乃至国家级旅

2、游度假区的目标,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有力的指引方案。自本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以来,课题组深入进行现场实地勘查、广泛收集相关资料、深入组织专家进行研讨交流,多次与委托方互动交流,并于2012年8月18日专门参加由度假区管委会组织的规划征求意见专题论证会,参加会议的有泗洪县政府,以及国土、交通、规划、环保、水利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在广泛听取领导、专家及有关部门宝贵意见的基础上对规划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并于2012年11月11日通过了专家评审。本规划是充分吸取各位评审专家宝贵意见基础上形成的最终稿。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图件、规划说明书和规划附件组成。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宿迁市、泗洪县及度假区所在乡镇等

3、相关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洪泽湖湿地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编制项目组2012年11 文本目录第一章 规划总则1第1条 规划背景1第2条 规划范围1第3条 规划期限1第4条 规划依据1第5条 规划原则2第二章 综合现状分析与客源市场预测2第6条 综合现状分析2第7条 旅游客源市场预测2第三章 旅游资源评价2第8条 旅游资源定量评价2第9条 旅游资源定性评价2第10条 基于新资源观的旅游资源补充3第四章 发展战略与开发定位3第11条 指导思想3第12条 开发定位3第13条 发展目标4第14条 战略重点4第五章 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4第15条 战略格局4第16条 功能分区5第17条 洪

4、泽湖大堤湿地田园景观带5第18条 外围田园景观拓展带5第19条 森林温泉养生园5第20条 农耕文化休闲园6第21条 生态乡村度假区6第22条 湿地公园游憩区6第23条 高效渔业观光区6第24条 分区项目设置6第25条 游憩空间设计7第26条 周围环境规划控制7第27条 产业引导与控制7第28条 周边产业引导与控制8第29条 周边旅游联动规划8第六章 旅游产品规划8第30条 旅游产品开发指导思想8第31条 旅游产品创新开发战略8第32条 核心旅游产品开发8第33条 节庆赛事产品策划8第34条 重点旅游商品开发8第35条 精品旅游线路设计9第七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低碳旅游规划9第36条 环境保护规划

5、9第37条 生态保护规划9第38条 景观系统规划9第39条 低碳系统规划10第八章 专项系统规划10第40条 土地利用规划10第41条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11第42条 给排水规划11第43条 电力电讯规划11第44条 环卫设施规划11第45条 综合防灾规划12第九章 旅游专项配套要素规划12第46条 慢行系统规划12第47条 旅游标识系统规划13第48条 智慧旅游系统规划13第49条 旅游食宿系统规划13第50条 旅游购物系统规划13第51条 旅游安全系统规划13第52条 旅游质量系统规划14第十章 旅游市场营销规划14第53条 指导思想14第54条 形象定位14第55条 营销策略14第56条

6、营销保障14第十一章 开发建设时序与近期行动计划15第57条 分期建设时序15第58条 “十二五”期间行动计划15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16第59条 总体投资估算16第60条 综合效益分析16第十三章 发展运营与保障措施16第61条 运营管理模式16第62条 运营管理策略16第63条 实施保障16第十四章 附则17第64条 规划内容17第65条 规划批准17第66条 规划实施17第67条 规划调整17 图件目录: 01 区位交通图 02 四至范围图 03 县域景点分布图 04 综合现状图 05 资源评价图 06 与相关规划对接与协调图 07 市场分析图 08 土地利用规划图 09 发展战

7、略格局图10 功能分区图 11 产业空间布局图12 总体平面图 13 游线规划图14 外围交通关系图15 综合交通规划图16 电力电信规划图17 给排水规划图18 公共系统规划图19 分期建设图20-26 分区平面图27 高尔夫俱乐部建筑改造效果图28 高尔夫俱乐部建筑改造立面图第一章 规划总则第1条 规划背景从资源整合角度而言,洪泽湖湿地公园,作为泗洪县生态旅游资源核心的核心,迫切需要改变现有较单一的生态观光游憩旅游开发格局,通过整合多维资源要素,实现核心生态旅游资源的创新开发,以提升项目区旅游资源的整体价值;从产业升级角度而言,泗洪县旅游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迫切需要引导泗洪旅游产品由观

8、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变,而洪泽湖湿地具有优势的生态环境,能够在全面整合周边资源的基础上,拓伸休闲度假产业的发展,构建洪泽湖精品生态旅游度假区,来引领和带动泗洪全县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并带动周边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此外,本次规划更是洪泽湖湿地旅游度假区争创省级乃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必要准备和强劲支撑。第2条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的整体范围为西至柳沟河、东至青城线、南至湿地公园南界、北至洪泽湖大堤以北约300米,规划占地面积约19.7平方公里(约1970公顷)。第3条 规划期限l 近期:2012年-2015年,重点建设与配套完善期;l 中期:2016年-2020年,持续建设与深化发展期;l 远期:2

9、021年-2030年,成熟运营与高效发展期。第4条 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l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l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草案)(2012年)l 国家旅游局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l 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l 建设部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l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江苏省旅游管理条例2、政策依据l 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l 国家旅游局全国和区域旅游规划的方法

10、l 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l 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l 江苏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3、技术标准l 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l 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标准gb/t 263582010l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 26362l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l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4、相关规划l 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8-2020)l 江苏省宿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l 宿迁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l 宿迁市城

11、市总体规划(2009-2030)l 泗洪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l 泗洪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l 江苏省泗洪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l 泗洪县“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l 泗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l 洪泽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0)l 江苏新丝路大酒店及度假村规划方案l 洪泽湖湿地公园旅游服务区规划设计方案l 洪泽湖湿地公园湿地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l 洪泽湖湿地公园水上森林景观规划设计5、其他资料l 电子地形图l 其它相关文件资料第5条 规划原则彰显特色、打造精品原则;市场导向、产品支撑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原则;严格

12、保护、持续发展原则;规划弹性、务实可行原则。第二章 综合现状分析与客源市场预测第6条 综合现状分析1、综合概况洪泽湖湿地旅游度假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农渔产业面临逐步转型升级,同时度假区独特的水文化、农耕文化、渔业文化、湖鲜美食文化等历史文化条件,为度假区的发展提供了支撑。目前度假区已建成有洪泽湖湿地公园国家4a级景区、洪泽湖森林公园国家3a级景区,同时洪泽湖湿地温泉度假村项目已基本建成投入运营,区内乡村旅游、农家乐、渔家乐等旅游逐步展开,度假区的旅游开发具备了较好的基础。 2、现状与问题 洪泽湖湿地旅游度假区旅游资源丰富,但整合开发力度有待加强;生态本底突出,但度假休闲氛围营造不足;开

13、发基础较好,但产品结构有待深度优化;区位交通渐优,但度假慢行系统需要建立;体制基本理顺,但产业发展模式亟需突破;局部规划启动,但区域总体旅游规划缺乏。第7条 旅游客源市场预测本次规划对度假区近期、中期、远期旅游市场接待规模进行预测,预计近期游客量的平均增长率为18%,到2015年接待游客人次约106.7万人次;中期游客量的平均增长率为30%,到2020年接待游客人次约359.4万人次;远期游客平均增长率为10%,到2025年接待游客人次约为634.5万人次,且远期度假区的发展主要以质量提升为主。第三章 旅游资源评价第8条 旅游资源定量评价1、资源数量结构洪泽湖旅游资源涉及 5大类。占全国8大主

14、类中的62.5%,14个亚类占全国31个亚类中的45.2%,25个基本类型占全国155个基本类型中的16.1%,旅游资源种类比较丰富。2、资源组合状况洪泽湖湿地的主要旅游资源中水域风光类3个基本类型占主要旅游资源基本类型11.54%,生物景观类5个基本类型,占19.23%,遗址遗迹类1个基本类型,占3.85%,建筑与设施类14个基本类型,占53.85%;旅游商品类2个基本类型,占7.69%;人文活动类1个基本类型,占3.85%。第9条 旅游资源定性评价1、旅游资源总体评价洪泽湖湿地旅游度假区核心资源特色鲜明,且转换为度假产品的潜力大;部分资源品位较高,但资源价值有待进一步提升;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15、,但资源整合开发力有待强化。 2、旅游资源等级评定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评价体系,洪泽湖湿地旅游度假区四级旅游资源为洪泽湖(度假区区段)、洪泽湖湿地;三级旅游资源为乡土植物园、观鸟园、森林温泉、洪泽湖大闸蟹、芦荡迷宫;其他为普通级和无等级资源。第10条 基于新资源观的旅游资源补充本次规划将生态环境本底要素、人性化新型旅游服务体系、特色乡村风貌等资源确定为洪泽湖湿地旅游度假区休闲度假视角下,旅游资源的重要补充。 第四章 发展战略与开发定位 第11条 指导思想紧扣旅游市场需求导向,力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在注重湿地生态环境保育的基础上,依托洪泽湖湿地高品质的生态环境基底和现有良好开发基础,深

16、度整合周边发展空间及湿地温泉、森林公园、特色村镇、农渔产业等要素,拓伸休闲度假旅游开发,并围绕升级打造“华东经典生态养生度假区”的总目标,通过系统梳理整合、科学有序推进、产品结构完善、产业业态优化、品牌形象塑造、功能人本配置的统筹规划布局,塑造“泗洪洪泽湖湿地 东方新度假天堂”的旅游形象,形成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育互惠互利、协调统一,及可持续发展的全新格局。将洪泽湖湿地旅游度假区建设成以生态养生度假为核心,兼具康体休闲、会务会议、观光游憩、科普教育、娱乐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江苏独特、国内一流”的湿地养生旅游度假胜地。第12条 开发定位1、战略定位支撑泗洪“中国湖泊湿地生态旅游第一县”的核心

17、项目宿迁市引领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生态极核和核心项目之一江苏省构建“美好江苏”品牌,推动生态旅游品质化开发的重点项目环洪泽湖旅游经济圈的重大引擎性项目华东生态养生度假首选地国家推进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及生态旅游创新开发的新标杆2、总体定位总体定位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特色支撑为湿地休闲养生度假,综合发展导向为低碳型湿地度假产业经济区,即极富湿地特色、生态品质和休闲氛围的度假产业经济区,同时作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及国家5a级旅游景区融合打造。3、气质定位气质定位为“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生态港湾与天然群落”,即以淳朴、天然为特质,以亲氧、野趣为特色,宜游、宜闲、宜养的原生态港湾与天然群落。气质定位支

18、撑主要体现在:“水、气、绿、鸟”,四大要素上,即:水柔美之水:清清大湖、活水之源,灵动万物、净澈心扉;气康养之气:纯净负氧、清新怡神,吐纳之间、洗胃清肺;绿饱满之绿:万亩芦荡、千荷弄姿,水上森林、泽被翠艳;鸟璞野之鸟:珍禽野趣、闲逸栖息,迁徙繁衍、鸟类天堂。4、 功能定位(1)主核功能:康体养生、休闲度假、生态游憩、三务接待、文化体验(2)次核功能:湿地观光、湖鲜美食、婚恋旅游、生物研究、科普教育(3)基础功能:环境提升、生态保育、产业升级、富民创收、乡村发展5、市场定位(1)细分市场 核心细分市场:生态度假、温泉养生、商务政务会议、康体乐活、婚恋度假等旅游市场;基础细分市场:周末短途休憩市场

19、、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市场、家庭自助旅游市场、自驾车旅游市场、生态科普教育市场、湖鲜美食旅游市场、其他专项旅游市场;(2)国内市场主攻市场:宁镇扬都市圈、沪宁城市带,乃至泛长三角、京津唐、环渤海湾等地区市场;基础市场:宿迁市及周边地区市场;机会市场:大陆腹地重点城市和城市集群区及国内其他地区市场。(3)国际市场主体市场:来宿迁及徐连盐都市带、宁镇扬都市圈的入境游客;机会市场:除基础市场和拓展市场以外的国际其它地区。 第13条 发展目标近期(2012-2015年):将度假区建设成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省级水利风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江苏省生态商务旅游示范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围绕洪泽湖湿地公园及

20、周边森林公园、森林温泉等,构建度假区框架,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环境景观、调整旅游产业结构,树立“洪泽湖湿地旅游度假区”新品牌。)中远期(2016-2025年):将度假区打造成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区。(深化度假旅游产品开发,加深度假产业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引领周边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渔产业全面升级,并深化度假区旅游服务体系构建和服务质量的升级,突出强化品牌化战略,引导度假区纵深发展和持续提升,形成国际知名的湿地生态度假天堂)第14条 战略重点1、坚定一个核心导向:以“湿地休闲养生度假”为核心,完善产品结构、拓伸产业业态,促进度假区综合产业和旅

21、游服务的一体化发展,并辐射带动周边综合产业的转型升级。2、恪守一种开发理念:“文旅有机融合”的理念。即注重对本地文化要素整合凝练,融入到度假区项目包装策划、景观设计提升、节点故事挖掘、接待设施装饰、人性化设施配套、旅游活动组织及整体环境氛围营造之中。注:度假区文化的挖掘利用,应尽量避免就文化做文化,或以纯粹的文化观光展示为主要功能,应做到在游览过程中、环境氛围中、度假生活细节中不经意间流露,却意味深远、印象深刻。3、解决两大关键问题:支撑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和引导度假区旅游产业升级。4、实现三大基础把控:市场动态需求与科学规划研究、生态环境保育与区域资源整合、基础设施完善与服务品质提升。5、实现

22、四大方面对接:与旅游市场需求的对接、与临淮古镇旅游的对接、与农渔产业升级的对接、与乡村经济发展的对接。 6、构建四大养生系列:生态养生、温泉养生、运动养生、食疗养生四大系列支撑湿地养生。7、注重五大关系协调:旅游产品丰富与产业升级协同,旅游项目开发与环境保护协同,旅游产业发展与富民工程协同,旅游景区运营与社区参与协同,旅游建设投入与效益产出协同。8、打造六大度假产品:生态养生养心产品、森林温泉养生产品、生态商务度假产品、湿地旅游度假产品、水境乡村度假产品、自驾休闲度假产品。第五章 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第15条 战略格局规划区空间发展战略格局为“一心两轴四组团”,即一心:旅游集散服务中心;两轴:度

23、假产业纵深发展轴(青城线、姚马线);四组团:湿地养生度假组团、古镇文化休闲组团、滨湖生态游憩组团、高效农林产业组团。1、旅游集散服务中心(1)规划范围:以位于洪泽湖大堤北侧、青城线西侧,洪泽湖大堤与青城线交汇处,规划在建的游客服务中心区(总占地约21公顷,但主要建设空间约100亩)为主,同时包含整个度假区内各项目区的服务节点,整合构建集散服务系统,作为一个大的集散服务中心。(2)规划构思:对接洪泽湖湿地公园旅游服务区规划设计方案及项目建设意向,通过配置与新型旅游业态关联组合的商业种类,使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成为特色的旅游休闲商圈,由单纯的交通集散地扩展为容纳旅游集散、旅游咨询、商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

24、的服务平台。此外,度假区集散服务中心应强化与临淮镇的集散服务功能相整合叠加,以作为泗洪县旅游集散服务次中心。注:旅游集散服务中心采用“网络化节点+主次层级性结构”布局的方式,整个度假区集散布设2-3个公共集散服务中心节点及若干个项目内部集散点,项目内部停车集散作为整个度假区的公共集散的节点配套。将来s330省道与宁宿徐高速建设贯通后,度假区西侧,将成为外来游客,特别是沪宁方向游客进入的主要入口,可于生态乡村旅游度假区北侧增设旅游集散次中心,为游客提供便捷集散服务。2、度假产业纵深发展轴(青城线、姚马线)拓宽青城线和姚马线,将来与规划建设的s330打通连接,优化度假区整体交通区位。同时在度假区产

25、业引导发展成熟的基础上,以度假区为核心,沿青城线和姚马线两条道路交通线, 强化度假产业的纵深辐射拓展,优化周边旅游产业格局。3、四组团湿地养生度假、古镇文化体验、滨湖生态游憩、高效农林产业组团以洪泽湖湿地旅游度假区为核心生态度假组团,以滨湖及湖岛为重点,沿洪泽湖大堤向东、向北全面拓伸,逐步开发沿湖旅游资源,引领和带动生态产业、有机产业的发展,合理适度拓展旅游休闲产业发展;沿青城线向南对接临淮古镇文化休闲组团(含国家级养老基地、龙池山庄等),引导和推进休闲度假产业与文化产业、城镇休闲产业、宜居产业相融合一体化发展;以度假区为核心向北辐射,逐步引导现有农林产业的高效发展,并适度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

26、、农业旅游相融合,推进农林产业转型升级。第16条 功能分区本规划将规划区分为“两带两园三区”的功能布局,即两带:洪泽湖大堤湿地田园景观带、外围田园景观拓展带;两园:森林温泉养生园、农耕文化休闲园;三区:生态乡村度假区、湿地公园游憩区、高效渔业观光区。第17条 洪泽湖大堤湿地田园景观带 1、规划范围:从老汴河至柳沟河之间的洪泽湖大堤及其沿线的乡村和农田区域,规划占地面积约172公顷(约2580亩)。 2、规划构思:对洪泽湖大堤沿线整体环境风貌进行控制、绿化景观提升,并在整合特色乡村资源和农业产业资源的基础上,引导沿线周边景观农业的发展、强化沿线湿地生态景观提升,打造生态环境宜人、景观层次性凸显的

27、洪泽湖大堤湿地田园景观带,同时作为自驾车游客自驾休闲的生态线。第18条 外围田园景观拓展带 1、规划范围:洪泽湖大堤以北沿宏图河规划新建道路的沿线区域。2、规划构思:通过构建青城线与姚马线之间的连接道路,使洪泽湖大堤、青城线、姚马线及规划新建道路连通成环,强化度假区旅游交通组织和慢行设计;同时在引导田园乡村景观整治提升的基础上,适度开发生态休闲游憩活动,辐射和带动度假区北侧农林产业的发展和转型。第19条 森林温泉养生园1、规划范围:位于老汴河东侧,老汴河闸以南,规划占地面积约103公顷(约1545亩)。2、规划构思:在洪泽湖湿地温泉度假村现有开发框架的基础上,强化度假休闲设施的完善配套、养生度

28、假产业的丰富拓展,结合森林生态度假及休闲游憩项目的组合开发,构建以温泉养生为核心的,集会务会议、生态度假、康体娱乐、休闲游憩、生活宜居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森林生态养生度假产业园。注:园区项目的建设应充分注重对水杉林生态环境的保育,项目建设以林下生态设施为主,避免破坏园区整体生态格局。第20条 农耕文化休闲园1、规划范围:位于洪泽湖大堤与青城线交汇处,旅游集散服务中心西侧,规划占地面积约147公顷(约2205亩)。2、规划构思:整合该区块内的乡村和农业产业资源,深入挖掘湿地农耕文化及地方民俗文化的内涵,通过农俗展示、农家休闲、田园劳作、民间作坊体验等四大主题活动和项目的构建,以及农耕文化产业的延伸发

29、展,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农耕文化主题休闲园区。园区整体上体现文化性、知识性、趣味性,并强化参与性、体验性、休闲性,同时注重商业业态布局及项目的可经营性,以强化自身商业造血功能。 第21条 生态乡村度假区1、规划范围:位于友谊河西侧,洪泽湖大堤北侧地块,规划占地面积约432公顷(约6480亩)。2、规划构思:依托优美的田园乡村生态环境,以森林公园、乡土植物园、观鸟园、大湖湾度假村、湿地农家乐等现有旅游景点与设施为核心,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的发展,同时强化度假设施配套,并深化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延伸新兴乡村度假产业的发展,积极构建生态乡村度假区。第22条 湿地公园游憩区1、规划范围:现有洪泽

30、湖湿地公园景区范围,规划占地面积约610公顷(约9160亩)。2、规划构思:在凸显湿地淳朴、天然、亲氧、野趣等特色的基础上,强化其宜游、宜闲、宜养功能,并结合现代新兴休闲理念,对湿地公园旅游产品结构进行优化。一方面,对现有观光游览为主导的旅游产品进行提升,以强化参与性和体验性;另一方面,为顺应旅游市场需求,在不影响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合理适度,但高起点、高品位配套休闲度假设施,打造精品生态旅游度假产品,以推动湿地公园旅游的深度开发,创新吸引力,确保旅游可持续发展。第23条 高效渔业观光区1、规划范围:位于洪泽湖湿地公园景区东侧,洪泽湖大堤以南,规划占地面积约450.4公顷(约6756亩)

31、。2、规划构思:对传统水产业进行升级,调整养殖结构、引导有机渔业、生态渔业、循环渔业等养殖模式发展,强化渔业养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推进渔业养殖由数量化向品质化提升,并整合临淮镇水产交易中心的销售和加工功能,开发渔业商品,推进渔业养殖“产+学+研+养+销”一体化发展,以延长产业链条,同时完善产业服务配套,构建现代化高效渔业养殖示范基地。此外,通过养殖区景观环境提升,旅游休憩设施适度配套,开展养殖区的观光游览活动。第24条 分区项目设置表5-1 分区项目规划设置一览表功能分区项目设置现有提升项目规划新建项目旅游集散服务中心主题形象大门、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商贸街区、疗养体检中心、生态停车场、生态厕所

32、 森林温泉养生园洪泽湖湿地温泉度假村(含森林温泉场、度假别墅、购物中心、新丝路国际大酒店)私密温泉养生会所、森林温泉影院、运动休闲俱乐部、森林瑜伽馆、生态餐厅、林间度假木屋、悠慢休闲街区、林下药草园农耕文化休闲园农耕文化展示馆、民俗文化公园、汴河人家、乡村大舞台、diy民间作坊街、采摘乐园、开心农场认养园生态乡村度假区大湖湾度假村、洪泽湖森林公园(含乡土植物园、观鸟园)户外diy活动乐园、自驾车营地、湿地水寨度假村湿地公园游憩区洪泽湖湿地公园(湿地生态博物馆、芦苇迷宫、千荷园、水生植物园、麋鹿园、水上森林、牡丹园、观鸟园、水上演艺广场、沙滩浴场、高尔夫练习场、水上网球场、水上运动中心、金水度假

33、村等)顶级生态商务群落、水乡之恋婚恋度假基地、梦里水榭生态度假木屋、湿地渔猎部落【休闲垂钓园(国家级垂钓基地)、渔猎乐园、生态亲子家园(自然课堂、天伦时光)、野生水禽世界、珍稀鸟类观赏园、水上烧烤园、芦荡游击队真人cs水战、休闲小站、紫藤长廊、恬心荡舟、凌波微步、洪泽湖湿地水佛园(南海来圣水上观音、梵乐茶坊、佛膳养生堂、静心禅意园)】高效渔业观光区在场地整理、景观提升的基础上开发渔业区观光游览第25条 游憩空间设计1、游憩斑块:度假区内主要的游憩斑块为森林游憩、乡村游憩、湿地游憩、渔业游憩等主题游憩斑块。2、游憩廊道:度假区的游憩廊道为洪泽湖大堤湿地田园景观廊、规划布局的休闲街区,以及度假区主

34、要水系(老汴河、孟沟河、友谊河)。 3、游憩节点:度假区内主要的游憩节点为:洪泽湖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内的各项目点,以及户外diy活动乐园、林下药草园、民俗文化公园、民间作坊街、休闲小站、渔猎部落等。第26条 周围环境规划控制1、景观系统协调:根据度假区的现实环境基础及产业布局特征,要求各功能区块在景观设计与景观元素上凸显自身的主题,确保度假区景观系统多样性与协调性的统一。此外应注重对度假区周边缓冲区域景观的引导,避免不协调乃至相互冲突。2、建筑风格引导:对度假区各功能区块周边的建筑风格进行控制,保持各功能区块周边接壤过度地带的建筑风格与该区块的整体建筑风格的协调统一,特别是对新增建筑进行控制引

35、导,保持与景区建筑风格的协调统一。3、环境风貌控制:对度假区内部接待设施及外围工业企业污水和废气排放进行严格控制,以保持度假区环境风貌与周边环境风貌的统一,维护度假区优良的生态品质。第27条 产业引导与控制在原有湿地观光游憩产业的基础上,引导和融合生态商务产业、温泉养生产业、文化休闲产业、高效渔业产业、商贸服务产业、乡村度假产业、生态农业产业等多维产业业态的发展:1、生态商务产业:主要布局于洪泽湖湿地公园内,在原有生态观光游憩产业的基础上,高品位完善商务、会务、会议等设施的配套,逐步引导深化生态商务产业的发展。2、温泉养生产业:位于森林温泉养生园,在现有温泉洗浴开发的基础上,强化温泉养生度假配

36、套要素的完善和项目设置,拓伸和培育温泉养生产业发展。 3、文化休闲产业:位于农耕文化休闲园,挖掘度假区湿地农耕文化内涵,融入农业休闲和乡村旅游之中,构建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休闲园区,并努力对其进行产业化构建和引导,培育度假区特色的农耕文化休闲产业。4、高效观光渔业:依托度假区规模化的高效渔业养殖,引导旅游观光及休闲功能的叠加,开发高效渔业观光产品。5、接待服务产业:位于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整合度假区的旅游接待服务、商贸购物、休闲娱乐等功能,引导和培育接待服务产业(含商贸购物)发展。6、乡村度假产业:位于生态乡村度假区,依托该区块森林生态、田园乡村的优美环境,结合现有旅游开发的基础和休闲度假设施配套

37、,升级开发乡村度假产品,培育乡村度假产业。7、生态农业产业:位于洪泽湖大堤北侧,沿线引导生态农业、景观农业、休闲农业等的布局,提升农业产业经济效益,并为度假区环境景观提升支撑。第28条 周边产业引导与控制在度假区产业开发布局的基础上,预先对周边产业发展进行合理的控制与引导。度假区南面临水,其余三面为农业种植区,从度假区外围环境支撑和周边农业转型升级的综合视角,可引导周边生态农业、景观农业、休闲农业的发展;而度假区休闲度假产业可以青城线为拓伸发展先导线向外辐射,将度假区品牌延伸开来,以提升周边产业附加值,带动农民致富。第29条 周边旅游联动规划洪泽湖湿地旅游度假区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注重与

38、周边旅游景区、景点以及环洪泽湖地区县、市旅游管理机构紧密衔接,通过与环湖地区资源整合、市场共享、线路组合,形成与整个环洪泽湖经济圈的发展联动,以构建度假区与周边旅游协调发展的大格局。第六章 旅游产品规划第30条 旅游产品开发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为特色、以资源为基础、以整合为手段、以升级为目标、以品质为保障。第31条 旅游产品创新开发战略度假区旅游商品的综合开发,应提升到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在强化湿地生态、有机产品品牌化整合的同时,注重产品的包装与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对于规划区而言,特别要通过引导创新水产品的真空保鲜包装、存储等新技术的研发,为度假区水产品等的包装与深加工产业提供技术

39、支持;建议度假区与临淮镇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相整合,设立专门的旅游商品创意研发中心、包装中心、销售中心及生产加工基地,真正实现度假区生态、有机产品的产业化和商品化运作,并可作为本地便携的特色旅游商品直接销售。第32条 核心旅游产品开发洪泽湖湿地旅游度假区核心旅游产品,由休闲度假、观光游憩、文化体验、湿地美食、运动娱乐、节庆活动等六大类旅游产品组成。其中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由生态养生养心产品和森林温泉养生产品构成核心引擎度假产品,以生态商务度假产品、湿地旅游度假产品、生态乡村度假产品、自驾休闲度假产品、亲子旅游度假产品为延伸支撑度假产品。其中湿地美食产品则策划包装形成“湿地七宴”、“湿地水八鲜”以及“

40、风味小吃”等系列美食,即:“湿地七宴”系列:大湖十鲜宴、湿地养生宴、水寨全鱼宴、水生蔬菜宴、水乡农家宴、有机果蔬宴、静心素食宴。 “湿地水八鲜”系列:金水大闸蟹、洪泽湖龙虾、大湖银鱼、湿地野生甲鱼、野生黄鳝、湿地田螺、清水河虾、翘嘴大白鱼。“风味小吃”系列:泗洪大饼、归仁绿豆饼、烤臭豆腐、小鱼锅贴、煎饼、炒小豆饼、小刀面、面皮、酸辣鹅、蒸糕等。第33条 节庆赛事产品策划在洪泽湖湿地旅游度假区现已策划举办多届牡丹节、放渔节,以及全县的旅游节的基础上,适度创意策划举办“魅力泗洪国际湿地生态休闲旅游节、大湖湿地国际休闲垂钓大赛、森林温泉新丝路温泉养生文化节、水韵绿洲魅力湿地风情摄影大赛、水乡之恋生态

41、乡村旅游节、浪漫绿洲洪泽湖湿地婚庆博览会、湿地论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高峰论坛暨生态系统研究交流会”,“七大”节庆赛事活动,以聚集人气,平衡度假区旅游产品的季节性问题。第34条 重点旅游商品开发可重点包装推出:“湿地四特”系列:洪泽湖大闸蟹、有机贡米、泗洪大枣、祖姚水蜜桃;“湿地五珍”系列:莲心保健茶、养生莲子干、鲜美莲藕汁、水中保健果(鸡头米)、湿地野鸭蛋(结合野鸭的人工培育繁殖);“湿地十景”系列:芝田夕照、烟波秋月、芦荡迷宫、千荷万姿、青松鹭舞、水上森林、洪湖渔火、湿地帆影、隋堤烟柳、杉海银装。第35条 精品旅游线路设计1、团队一日游线路: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洪泽湖湿地公园洪泽湖森林公园2、团队

42、两日游线路: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农耕文化休闲园洪泽湖湿地公园临淮古镇3、散客一日游线路:洪泽湖湿地公园农耕文化休闲园洪泽湖森林公园4、散客两日游线路:洪泽湖湿地公园洪泽湖森林公园户外diy活动乐园农耕文化休闲园临淮古镇5、专题旅游线路:度假区设置温泉度假养生之旅、生态游憩之旅、文化体验之旅、休闲娱乐之旅四大专题旅游线路。 第七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低碳旅游规划第36条 环境保护规划 1、水环境保护: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做好度假区水环境的污染防治;结合道路新建污水管道及污水处理设备,加强中水回用,减少污水对湖泊、河流的污染;通过河道整治、底泥疏浚、引水活水、生态护岸等措施,

43、综合整治水环境;加强对上游河段污水排放以及其他河网水系的水体环境的管理,安排专人负责,强化湖面养殖区的管理,尽量避免由于渔业养殖对湖区水质产生较大影响。 2、大气环境保护:严格控制上风向工业企业废气排放;优化能源结构、改进燃烧方式,推广环保型能源的使用;禁止建设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工业企业,鼓励工业企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推广环保交通工具。3、声环境控制:积极开展绿化工作,在声敏感地带建隔声屏障或立体绿化防噪带;做好度假区内建设施工点的各项噪声治理措施;度假区内休闲场所、住宿场所、会议场所等噪声敏感点应退让至主要快速交通线100米以上。 4、固体废弃物处理:严格控制一次性餐

44、盒和塑料袋的使用,定期拣拾回收,及时清运;建设和完善垃圾分类收集设施,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鼓励企业及餐饮、住宿等接待服务设施开展清洁生产,建设示范工程;加强对危险废物产生企和处理企业的监管,切实落实危险废弃物转移的联单制度。5、公共卫生维护:在度假区内及周边倡导清洁生产,树立清洁生产意识;度假区各功能区开发空间设立垃圾收集站,用封闭式垃圾车清运,严禁乱堆乱扔,防止产生二次污染;游客数量大量增减时,必须随时机动清运垃圾;利用宣传资源引导游客和居民维护公共卫生;落实“三同时”制度,即环保设施与基础设施、旅游设施、服务设施等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第37条 生态

45、保护规划洪泽湖湿地旅游度假区作为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注重对度假区整体生态系统的保护,以维护生态平衡,优化生态环境。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强化对度假区植被、野生动物等生物群落保护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对生态系统的发展演化进行严密的监管与监控;严格限制人为活动对度假区动植物的破坏,并强化对游客及本地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对度假区开发建设活动进行合理有效的引导与控制,特别是对生态系统破坏较大的项目需严格限制,且项目的建设应事先做好环境评估工作;充分关注自然生态安全,严格防止有害物种入侵(如一枝黄花、巴西龟等),以维护生物多样性;并且事先做好科学的生态安全预

46、案,以应对突发生态安全事件。第38条 景观系统规划1、绿化景观:度假区内部绿化要根据功能区块的差异性,进行主题特色创造,湿地公园游憩区以原生态湿地植被景观为主,叠加适当的园艺手法进行提升;农耕文化园区、生态乡村度假区绿化配置结合新农村绿化功能完善的要求,同时提升整体环境质量。2、道路景观:沿主要道路两侧通过层次分明的绿化景观,适量配置花丛、灌丛、乔木,实现多层次、立体化的道路绿化景观。3、夜景观(含亮化工程):通过夜间游憩节点与灯光亮化工程相结合,打造特色夜景观。度假区私密温泉会所、顶级生态商务群落、湿地水寨度假村、洪泽湖湿地水佛园、旅游集散中心的商贸街区等,可打造成度假区的夜景观灯光兴奋点。

47、而度假区整体亮化工程包括建筑物、水体、植物以及各种光源,可考虑采用路灯、草坪灯、水池灯、建筑物轮廓灯及小品景观灯,运用各种光源,构造不同主题的灯光景观,从而实现度假区人工美、艺术美与自然美的互映互衬、整体和谐的夜景效果。4、滨水景观:利用充盈的水系条件,丰富水体的景观变化,如建造水体小品、补种沿河湿地水生植被、增加水生动物、点缀灯光夜景等,展现度假区水体的静谥与活力。5、建筑风貌:度假区在建筑风貌改造和新建建筑风貌引导上,结合度假区整体环境特征,建议主要采用该区域的地方建筑风格,建筑的体量、高度、色调和形式必须和谐融入度假区的主题文化环境中,力求做到美观、协调。第39条 低碳系统规划1、低碳节

48、能系统规划:度假区强化清洁能源的使用、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以及资源循环利用。 2、低碳产业系统规划:对度假区及其周边地区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引导发展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和生态有机产业;引入现代科学技术,逐步融入旅游产业开发,作为度假区低碳生产运营的示范,并逐步推广运用;引导交通领域机动车使用天然气、液化气及替代汽油的使用,在度假区内尽量采用电力、人力、畜力等慢行旅游交通工具。 3、低碳示范系统规划: 通过低碳项目设置、低碳旅游活动示范引导以及低碳示范区创新建设,构建度假区低碳示范系统。4、低碳宣教系统规划:强化宣扬低碳办公、低碳生产、低碳生活、低碳旅游的理念;强化度假

49、区车载影视、移动媒体对低碳理念的宣传力度;与度假区智慧旅游系统相结合,形成低碳智慧宣传系统,并成立低碳生活实践基地。 第八章 专项系统规划第40条 土地利用规划1、用地规模构成:度假区土地总面积约19.7平方公里(约1970公顷),主要规划用地类别包括公共设施用地、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居民社会用地、交通与工程用地、林地、耕地、水域等几大类。2、土地利用平衡表8-1 洪泽湖湿地旅游度假区土地利用平衡表序号用地代码用地名称面积(公顷)占规划用地的比例大类中类1a公共设施用地37.51.90%a2文化设施用地18.70.94%a4体育用地3.80.20%a9宗教设施用地150.76%2b商业服务设施用

50、地1638.69%b1商业设施用地532.70%b3娱乐康体设施用地1105.59%3h建设用地351.77%h1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351.77%4e非建设用地1056.753.57%e1水域848.743.00%e21耕地1598.07%e23林地492.50%5s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101.35.17%s1城市道路用地1005.10%s4交通场站用地1.30.07%6g绿地与广场用地576.529.30%g1公园绿地52026.40%g2防护绿地56.52.90%总计1970100.00%第41条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1、对外交通系统 度假区主要通过青城线、姚马线及城头、临淮(乡)镇公路等对接泗

51、洪县城,再由s245、s121、新扬高速等承担对外联系的主要交通功能,而规划待建的s330、宿扬高速将进一步强化度假区的对外交通便捷度;度假区与周边区域的水上交通也较为便捷,区内河道纵横,汴河等内湖航道与洪泽湖航道相连,并与长江航道相通。2、内部交通系统(1)道路格局:规划度假区道路格局依托地形及水网格局,采用方格网加自由曲线相结合的布局形态。其中主次赶路以方格网状为主,支路及休闲游步道则根据项目设置、环境特征等采取自用曲线布局。结合度假区现有道路网络及规划建设目标,构筑“一横两纵”的内部主要道路系统,“一横”为洪泽湖大堤(青戚线),“两纵”为青城线、姚马线。 注:于度假区北侧规划沿宏图河北侧

52、原路基建设16-18米的道路(含慢行车道),连接青城线和姚马线,强化旅游交通组织,形成环线。(2)道路路面控制:主干道青城线路面拓宽至26-30米;次干道路面宽度拓宽至8-14米,其中洪泽湖大堤(青戚线)路面拓宽至14米,姚马线路面宽度拓宽至8米;支路路面宽度3-7米,其中各景区内部主路的路面宽度为6-7米。 注:本次规划道路路面控制与洪泽湖湿地公园旅游公路设计相对接。(3)游步道规划:在各个功能区块的滨水区域、公园以及其他游憩集中区增设游步道路,设置路面宽度为2m-3m,建议游步道的材质采用木质、沙石、石板、鹅卵石等生态材质。注:建议在沿游步道两侧,每隔20-30分钟的步行时间增设景观小品或

53、者小型休闲娱乐设施,以丰富游步活动的内容,增家新鲜感和趣味性,并沿步行道丰富具有湿地水域特色的休息性藕形长凳、莲蓬形桌椅、荷叶形亭子等特色和个性凸显的人性化设施。第42条 给排水规划1、给水规划度假区供水水质应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各功能区块的供水管网,对接周边乡镇的市政管网,供水设施考虑多源头、多线路联络,以确保供水安全。结合度假区旅游开发状况及设施布局,应对游客用水量进行科学的预测。2、排水规划(1)雨水排放:各功能区块的项目集中建设区与周边城镇雨水管相接或收集后排入水体;周边乡村地区的雨水可结合地形,就近、分散、重力流排入水体,并结合生态自净化处理等措

54、施进行适量生活污水处理。 (2)污水处理:对接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8-2020)和洪泽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0),于湿地公园内设生态净化池一座,强化度假区特别是湿地公园的生态净化功能。同时沿青城线于度假区外围建设污水处理厂。度假区各接待服务设施如酒店、会所、餐厅及其他生活污水等,集中收集后与度假区规划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对接,或就近与周边乡镇的市政污水处理设施相对接,进行集中处理。 第43条 电力电讯规划1、电力规划:对规划区域内各个功能区块的原电力线进行改造,近期采用枝网式架空与埋地相结合的电网布局,中原期争取全部下地敷设;埋地敷设的电力线路与地面上、下的各种管线、设施的安全距离应符合城市电力规划规范中附录的规定;合理配置变压器的数量和容量,缩短低压线路的供电半径,增加进户线的供电能力;规划在湿地公园游憩区布置6组共计60kw的风力发电机组;并在阳光充足的地点可设置太阳能电板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风力发电站和太阳能电板所产生的电能并入湿地保护区电网。2、电讯规划:完善移动通讯系统,保证移动通讯有效覆盖整个度假区;度假区应根据旅游业发展和接待规模的大小,按每百人设置两部公用电话(ic卡、ip卡电话),保证游客国际国内通讯的畅通;公用电话亭与环境相协调,标志美观醒目;公用电话务必做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