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2 .3 考考 纲纲 点点 击击 1.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2.环境问题环境问题 (1)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 途径。途径。 .4 考考 情情 播播 报报 1.结合人口增长、城市化发展、区域经济发展考查结合人口增长、城市化发展、区域经济发展考查 环境问题的产生、地区分布差异及解决措施。环境问题的产生、地区分布差异及解决措施。 2.以生态环境破坏区、海上航线的石油泄漏、沿
2、海以生态环境破坏区、海上航线的石油泄漏、沿海 赤潮、咸潮等为背景材料考查环境问题的原因、赤潮、咸潮等为背景材料考查环境问题的原因、 影响及防治措施。影响及防治措施。 3.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识记能力及关注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识记能力及关注 时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时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6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历史阶段历史阶段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人地关系产生根源产生根源 采集渔采集渔 猎时代猎时代 采集和渔猎,采集和渔猎, 改造环境的能改造环境的能 力力 保持原始的保持原始的 关系关系 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水平 且发展缓慢且发展缓慢 农业
3、文农业文 明时期明时期 耕作和灌溉技耕作和灌溉技 术发展,大规术发展,大规 模开发利用模开发利用 、 等资源等资源 与环境的与环境的 明显明显 增强增强 生产力水平有生产力水平有 了了 ,但,但 不能正确认识人不能正确认识人 地关系的地关系的 微弱微弱 平衡平衡低下低下 对抗性对抗性 地地 土土 很大提高很大提高 不协调不协调 水水 .7 历史历史 阶段阶段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人地关系产生根源产生根源 “工工 业革业革 命命” 以来以来 提出提出“ ” 的口号,试图成为的口号,试图成为 自然的主宰自然的主宰 全面呈现全面呈现 , 人地矛盾迅速激化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的的 发展,获取发展,获
4、取 自然资源的自然资源的 能力提高,能力提高, 片面追求经片面追求经 济增长济增长 征服自然征服自然 不协调不协调 科学技术科学技术 .8 二、直面环境问题二、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 取取 和和 ; (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的消费活动的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的消费活动的 要排放到环要排放到环 境中。境中。 物质物质能量能量 废弃物废弃物 .9 2.环境问题环境问题 (1)产生原产生原 因及类型因及类型 人类向环境人类向环境 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 及其替代品
5、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 、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 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 索取资源索取资源 资源短缺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生态破坏 自净能力自净能力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 .10 (2)环境问题的分布差异环境问题的分布差异 全球性与局全球性与局 域性环境问题域性环境问题 全球性的: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全球性的: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 破坏、土地荒漠化等破坏、土地荒漠化等 局域性的:如环境污染事件等局域性的:如环境污染事件等 地地 域域 差差 异异 城市与乡城市与乡 村的差异村的差异 城市:主要表现
6、为城市:主要表现为 乡村:主要表现为乡村:主要表现为 发达国家发达国家 与发展中与发展中 国家的差国家的差 异异 发达国家:过分的发达国家:过分的 带来的带来的 环境污染严重环境污染严重 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与 的双重压的双重压 力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很严重力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很严重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生态破坏 资源消耗资源消耗 人口人口 .11 三、走向人地协调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 1.概念:概念:既满足既满足 的需求,而又不危及的需求,而又不危及 满足满足 其需求的发展。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内涵: 持续发展、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和持
7、续发展和 持续发展。持续发展。 3.原则:原则: 原则、原则、 原则、原则、 原则。原则。 当代人当代人后代人后代人 生态生态经济经济社会社会 公平性公平性持续性持续性共同性共同性 .12 右图是东汉时期右图是东汉时期“狩猎生产图狩猎生产图”, 图中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图中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 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 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 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据此回答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据此回答12题。题。 .13 1.“狩猎生产图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
8、手 段是段是 () A.采集和渔猎采集和渔猎B.耕作与灌溉耕作与灌溉 C.采矿与冶炼采矿与冶炼 D.建坝与筑路建坝与筑路 2.下列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下列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寻求人地协调寻求人地协调 .14 解析:解析:我国的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从我国的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从 事的主要是农业活动,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事的主要是农业活
9、动,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 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 源,利用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在这一源,利用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在这一 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 答案:答案:1.B2.C .15 3.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问题就是指的环境污染问题,与资源无关环境问题就是指的环境污染问题,与资源无关 B.发展中国家因为经济欠发达,一般不会出现环境问题发展中国家因为经济欠发达,一般不会出现
10、环境问题 C.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D.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16 解析:解析: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资源短缺及环境污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资源短缺及环境污 染,在城市主要为环境污染,在乡村地区主要为生态破坏,染,在城市主要为环境污染,在乡村地区主要为生态破坏, 发展中国家因承受人口与发展的双重压力,环境问题尤为发展中国家因承受人口与发展的双重压力,环境问题尤为 严重。严重。 答案:答案:D .17 4.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正确的是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可持续
11、发展的目的是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环境保护 B.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目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C.公平性原则是指同代人、代际人之间,不同国家之间公平性原则是指同代人、代际人之间,不同国家之间 的公平的公平 D.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整体协调和国际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整体协调和国际合作 .18 解析:解析:由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原则可知,由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原则可知,A项的表述项的表述 是片面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的是片面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的 内涵,其中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因此内涵,其中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因此B项错。公平性项错。公平性
12、 原则还应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内容,因此原则还应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内容,因此 C项错。项错。 答案:答案:D .19 .20 1.主要环境问题的类型及产生原因主要环境问题的类型及产生原因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原因原因典型事例典型事例 资源资源 短缺短缺 水资源、水资源、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 能源短缺能源短缺 人类对资源的人类对资源的 过度索取过度索取 华北平原用水紧华北平原用水紧 张,非可再生资张,非可再生资 源面临枯竭源面临枯竭 .21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原因原因典型事例典型事例 生态生态 破坏破坏 水土流失、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 加剧
13、加剧 自然植被遭破坏自然植被遭破坏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黄土高原的水土流 失,中国荒漠化趋失,中国荒漠化趋 势与沙尘暴,古巴势与沙尘暴,古巴 比伦王国的消失比伦王国的消失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 减少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的生存环境 遭到破坏或过度遭到破坏或过度 捕猎等原因捕猎等原因 大熊猫、华南虎、大熊猫、华南虎、 藏羚羊等数量日益藏羚羊等数量日益 减少减少 .22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原因原因典型事例典型事例 环环 境境 污污 染染 大气污染、水污大气污染、水污 染、土壤污染染、土壤污染 工业工业“三废三废”和和 有害人体健康的有害人体健康的 农药任意排放农药任意排放 泰晤士河的悲剧泰晤士河的悲剧
14、 固体废弃物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产和生活中的生产和生活中的 大量垃圾任意堆大量垃圾任意堆 放放 街道垃圾的任意街道垃圾的任意 堆放堆放 .23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原因原因典型事例典型事例 环境环境 污染污染 噪声污染噪声污染交通、工厂等交通、工厂等建筑工地建筑工地 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放射性物质泄漏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前苏联切尔诺贝利 核电站泄漏核电站泄漏 海洋污染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各类污染物排入 海洋海洋 渤海湾大赤潮、日渤海湾大赤潮、日 本水俣湾事件、海本水俣湾事件、海 上石油泄漏上石油泄漏 .24 2.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
15、题的差异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地区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形成原因 城市城市 地区地区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 污染等污染等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 人类居住地的过分密集,人类居住地的过分密集, 造成污染物的集中造成污染物的集中 乡村乡村 地区地区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 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 盐碱化、森林减少、水资盐碱化、森林减少、水资 源枯竭、物种减少等源枯竭、物种减少等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 强度过大强度过大 .25 (2
16、)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形成原因 发展发展 中中 国家国家 较发达国家较发达国家 严重,以生严重,以生 态破坏为主态破坏为主 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 和人口的双重压力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 环保意识不强环保意识不强 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 到发展中国家到发展中国家 发达发达 国家国家 较发展中国较发展中国 家轻,以环家轻,以环 境污染为主境污染为主 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境污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
17、境污 染的防治,使其环境状况大为好转染的防治,使其环境状况大为好转 .26 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分析 从产生的机理来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从产生的机理来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 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 的自净能力。如下图所示:的自净能力。如下图所示: .27 1.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环境变迁”,读图回,读图回 答答(1)(2)题。
18、题。 .28 (1)该该“环境变迁环境变迁”最可能是最可能是 () 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B.火山、地震频发火山、地震频发 C.荒漠化日趋严重荒漠化日趋严重 D.臭氧层空洞扩大臭氧层空洞扩大 (2)使图示使图示“环境变迁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冰川融化冰川融化 B.全球变暖全球变暖 C.海水膨胀海水膨胀 D.地面沉降地面沉降 .29 解析:解析:第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发生环境变迁的这些地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发生环境变迁的这些地 区都位于沿海,故区都位于沿海,故“环境变迁环境变迁”最可能是海平面上升,沿最可能是海平面上升,沿
19、 海低地被淹没。第海低地被淹没。第(2)题,发生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原因是海题,发生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原因是海 水膨胀和冰川融化,而它们又是全球变暖的结果,故图示水膨胀和冰川融化,而它们又是全球变暖的结果,故图示 “环境变迁环境变迁”的根本原因是全球变暖。的根本原因是全球变暖。 答案:答案:(1)A(2)B .30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可持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可持 续发展实施的前提是明确其内涵和原则,具体内容如下续发展实施的前提是明确其内涵和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所示:所示: .31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生态持生态持 续发展续发展 强调发展要与
20、资源和环境的承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 载能力相协调载能力相协调 经济经济 持续持续 发展发展 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 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 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 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 洁生产和文明消费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 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 相适应相适应 社会持社会持 续发展续发展 .32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公平性公平性 原则原则 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同代人之
21、间的横向公平性;代际之间的纵代际之间的纵 向公平性;向公平性;人类生存与其他物种生存的公平人类生存与其他物种生存的公平 性;性;各国有权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各国有权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 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 .33 持续性持续性 原则原则 面对有限的地球面积和有限的地球承载力,人面对有限的地球面积和有限的地球承载力,人 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 的承载能力之内;的承载能力之内;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 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
22、经 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等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等 共同性共同性 原则原则 地方性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的整地方性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的整 体协调;体协调;许多跨国界的全球性问题必须进行全许多跨国界的全球性问题必须进行全 球合作;球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 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 球性目标和政策等球性目标和政策等 .34 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比较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比较 传统发展观传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 发展发展 目标目标 单纯追求经济数量的增单纯追求
23、经济数量的增 长长(追求产值、利润增追求产值、利润增 长以及物质财富增加长以及物质财富增加) 生态、经济、社会共同生态、经济、社会共同 持续发展持续发展(发展要以改善、发展要以改善、 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与社会进步相适应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增长增长 方式方式 粗放式粗放式(高投入、低产高投入、低产 出、高污染出、高污染) 集约式集约式(低投入、高产出、低投入、高产出、 低污染低污染) .35 传统发展观传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 消费模式消费模式 提倡高消费提倡高消费 提倡适度消费、文明提倡适度消费、文明 消费消费 环境意识环境意识 认识不到或不承认环境认识不到或
24、不承认环境 本身价值本身价值 发展要与资源、环境发展要与资源、环境 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环境控制环境控制 先污染,后治理先污染,后治理 清洁生产、节约能源、清洁生产、节约能源、 减少废物减少废物 调控手段调控手段 依靠市场经济自由调控依靠市场经济自由调控 强调人的管理调控强调人的管理调控 .36 传统发展观传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 发展的发展的 时间尺度时间尺度 本代人的利益是最本代人的利益是最 大需求大需求 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 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 公平性原则及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及持续性原则 发展的发展的 空间尺度空
25、间尺度 从区域从区域(自身自身)利益利益 出发,封闭式、掠出发,封闭式、掠 夺式或转嫁式夺式或转嫁式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 平性原则,从全球利益出平性原则,从全球利益出 发的共同性原则发的共同性原则 .37 2.(2009福建高考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我国某企业集团型生态产业园下图示意我国某企业集团型生态产业园 区的生产联系。完成区的生产联系。完成(1)(2)题。题。 .38 (1)影响该生态产业园区核心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影响该生态产业园区核心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能源能源 B.技术技术 C.原料原料 D.市场市场 解析:解析:由图知,该生态产业园区的各企业是围
26、绕制糖厂由图知,该生态产业园区的各企业是围绕制糖厂 建立的,即产业园的核心企业是制糖厂,影响制糖厂的建立的,即产业园的核心企业是制糖厂,影响制糖厂的 主导因素是原料,故选主导因素是原料,故选C。 答案:答案:C .39 (2)该生态产业园区中该生态产业园区中 () A.企业的集聚避免了市场的竞争企业的集聚避免了市场的竞争 B.技术协作带动了企业间的集聚技术协作带动了企业间的集聚 C.企业彼此间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联系企业彼此间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D.物质的循环利用形成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联系物质的循环利用形成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联系 解析:解析:图中甘蔗来自于第一产业,其产品在制糖厂、纸
27、图中甘蔗来自于第一产业,其产品在制糖厂、纸 浆厂、发电厂等第二产业间循环利用,第二产业产生的浆厂、发电厂等第二产业间循环利用,第二产业产生的 化肥、废糖浆等又被第一产业利用,故化肥、废糖浆等又被第一产业利用,故D正确。正确。 答案:答案:D .40 .41 (2009山东高考山东高考)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 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 意图。读图回答意图。读图回答(1)(2)题。题。 .42 (1)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 湖面低于海平面湖面低于海平面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古
28、湖盆地势北陡南缓环境调环境调 节作用减弱节作用减弱含盐量降低含盐量降低 A.B. C. D. (2)艾丁湖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围湖造田围湖造田 B.绿洲萎缩绿洲萎缩 C.湖区汇水面积减少湖区汇水面积减少 D.气候变迁气候变迁 .43 课堂笔记课堂笔记第第(1)题,本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意在考题,本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意在考 查考生对图示信息的获取解读能力。图中湖面数值为负查考生对图示信息的获取解读能力。图中湖面数值为负 值,低于海平面;等值线南密北疏,地势北缓南陡;湖值,低于海平面;等值线南密北疏,地势北缓南陡;湖 面不断萎缩,对环境的调节作
29、用减弱;因湖水减少,含面不断萎缩,对环境的调节作用减弱;因湖水减少,含 盐量上升。第盐量上升。第(2)题,艾丁湖题,艾丁湖1万多年来的变迁,主要表现万多年来的变迁,主要表现 为湖区萎缩,湖面缩小。如此变迁有人为原因存在,但为湖区萎缩,湖面缩小。如此变迁有人为原因存在,但 主要还是自然原因所致,气候变迁是主要的自然原因。主要还是自然原因所致,气候变迁是主要的自然原因。 答案答案(1)A(2)D .44 湖泊湿地生态破坏分析需了解的一般内容及思路湖泊湿地生态破坏分析需了解的一般内容及思路 1.湖泊的作用湖泊的作用 (1)湖泊对河流起着调节径流的作用。湖泊对河流起着调节径流的作用。 (2)为农业灌溉
30、提供水源。为农业灌溉提供水源。 (3)为航运、发电、发展旅游提供便利。为航运、发电、发展旅游提供便利。 (4)调节区域气候、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调节区域气候、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45 2.湖泊面积萎缩的原因分析湖泊面积萎缩的原因分析 首先,从湖水总量减少的角度考虑。沿岸首先,从湖水总量减少的角度考虑。沿岸(包括河流沿岸包括河流沿岸) 地区大量引水、用水,导致注入湖泊的河水量减少地区大量引水、用水,导致注入湖泊的河水量减少(人为人为 原因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自然原因自然原因)。 其次,从河床减小的角度考虑。河流携带大量泥
31、沙入湖其次,从河床减小的角度考虑。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入湖( 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围湖造田,围湖造田(人为原因人为原因)。 .46 (2008广东高考广东高考)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 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知识,回答(1)(4)题。题。 资料资料1: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 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 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定程度
32、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 .47 资料资料2:见图见图1。 资料资料3:见图见图2。 .48 (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月,出现日数月,出现日数 最少的是最少的是月。月。 (2)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填正确项字母填正确项字母)。 A.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 B.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 C.连续的阴雨天气连续的阴雨天气 D.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 E.城市森林覆盖率高城市森林覆盖率高 (3)该市该市SO2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是是。分析原因。分析原因。 (4
33、)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 .49 课堂笔记课堂笔记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相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相 关原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关原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1)直接读图直接读图1即可。即可。(2)读图读图2 知,主城区污染物以知,主城区污染物以NOx为主,为主,NOx主要来源于交通工具的主要来源于交通工具的 排放;工业区排放;工业区SO2和和PM10排放较多。出现混浊天气除了和排放较多。出现混浊天气除了和 人为排放有关,还有自然原因。当近地面出现逆温现象时,人为排放有关,还有自然原因。当近地面出现逆温现象时, 大气稳定,污染物
34、不易扩散,而阴雨天气和森林能减轻大大气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而阴雨天气和森林能减轻大 气污染。故选气污染。故选ABD。(3)注意该题要求描述注意该题要求描述“空间分布特空间分布特 点点”,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读图,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读图2可知原因在于工业污染可知原因在于工业污染 源多。源多。(4)防治污染的措施可从技术措施、生物措施、政策防治污染的措施可从技术措施、生物措施、政策 措施等角度考虑。措施等角度考虑。 .50 答案答案(1)127(2)ABD (3)工业区污染源比重大工业区污染源比重大(主要集中在工业区主要集中在工业区) 原因:工业区工业污染源多原因:工业区工业污染源多(主城区和其他
35、区工业污染源少主城区和其他区工业污染源少)。 (4)措施:措施:控制污染源;控制污染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使用清洁能源;使用清洁能源;健全环境法规健全环境法规(加强环境执法加强环境执法)。 .51 (2010崇文模拟崇文模拟)2009年年2月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其主日是世界湿地日,其主 题是题是“上游到下游,湿地连接你和我上游到下游,湿地连接你和我”。湿地与森林、。湿地与森林、 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防洪、抗旱、调节气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防洪、抗旱、调节气 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
36、不可替代的功 能和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能和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肾肾”。完成。完成12题。题。 .52 1.我国长江流域湿地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是我国长江流域湿地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围湖造田围湖造田森林破坏森林破坏滥捕乱杀滥捕乱杀兴修水利兴修水利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 A.B. C. D. 2.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没有体现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没有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公平性原则 D.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 .53 解析:解析:长江流域中下游的围湖造田、上中游的森林破坏,长江流域中下游的围湖造田、上中游的森林破坏, 以及环境污染
37、都对湿地造成严重的破坏,可持续发展三原以及环境污染都对湿地造成严重的破坏,可持续发展三原 则中没有合理性原则。则中没有合理性原则。 答案:答案:1.C2.D .54 在我国古代在我国古代庄子庄子齐物论齐物论中出现了中出现了“天地与我并天地与我并 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据此回答的思想。据此回答34题。题。 3.该思想体现了该思想体现了 () A.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思想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定胜天论思想人定胜天论思想 D.人地协调论思想人地协调论思想 4.下列做法符合上述思想的是下列做法符合上述思想的是 () A.使用化肥和农药提高粮食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B.围湖造田,扩大人类的生产空间围湖造田,扩大人类的生产空间 C.“珠三角珠三角”地区建设桑基鱼塘地区建设桑基鱼塘 D.变变“北大荒北大荒”为为“北大仓北大仓” .55 解析:解析:由题干可知,该思想主张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由题干可知,该思想主张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 理环境的和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互动式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 教育园区中的智能健身设备管理与保养策略
- 商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技术生物乙醇技术应用探讨
- 教育心理学在多元文化教育中的实践
- 智慧城市规划中的商业价值挖掘与实现
- 抖音商户编导短视频节奏控制制度
- 抖音商户策划专员用户画像更新制度
- 全球化浪潮下2025年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报告
- 公交优先战略下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公共交通优先道设置研究报告
- CAP-100-生命科学试剂-MCE
- 《初中语文名著演绎舞台剧》-通过戏剧欣赏名著
- 2024年中智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林下种植中药材的可行性方案
- 东北大学分析化学期末试卷
- 老年健康照护课件
- 2024届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物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第三方医疗消毒供应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货架安装施工方案
- 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实务试题及参考答案
- 运用信息技术助力劳动教育创新发展 论文
- GB/T 4074.8-2009绕组线试验方法第8部分:测定漆包绕组线温度指数的试验方法快速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