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1页
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2页
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3页
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4页
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5.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 (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 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的时间变化。宋代,程朱理学成为主流思想, 朱熹编著了四书章句集注 (“四书” 是指大学 中庸论语孟子 ),并成为理 学的经典。A项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是在春秋时期,故排除;B项仁政理念深入人心在汉代大一统时期就已出现, 故排除; D 项陆王心学主张内心的自我反省, 而且心学的集大成者 王守仁生活在

2、明代,故排除。13. (2013高考大纲全国卷)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 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 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A .无为而治B .轻徭薄赋C.崇尚节俭D .民贵君轻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材料的意思。汉文帝这段话的意思是:天下 万物萌生,没有不死的。死,是天地的常理,是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则,有什么值得特别悲哀 的呢因为厚葬而破产,因为强调服丧尽孝而损害身体健康,我很不赞成这些做法。 由此可以判断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崇尚节俭。 材料没有谈到无为而治、 轻徭薄赋和民贵君轻, 故 排除A、B、D三项。答案为C项。1.

3、(2013高考重庆卷)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 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 (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A .韩非子B .孟子C.董仲舒D .朱熹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等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西汉时期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君权的需要, 宣扬“君权神授 ” 。 他提出了 “天人合一 ” 和“天人感应 ” 学说, 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 天子受命于天, 所以人 民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 如果天子无道, 上天便会降灾于他。 因此, 这位学者应该是董仲舒。 韩非子、 孟子分别是先秦时期法家和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4、朱熹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都与题干中的思想内容不吻合,故排除A、 B、D 三项。14. (2013高考广东卷)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 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 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 是()A 孔子B 董仲舒C 朱熹D 陆九渊解析: 选 D 。根据材料 “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 ”,可以确定与宋明理学有关,据此可排除 A、B 两项。 朱熹的理学主张是通过格物致知来贯通明理的,而题干材料主张人性 存在于人心之中,即心外无物,是陆王心学的观点,故选D 项。14. (2013高考福建卷)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

5、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 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 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 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 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 劫富济贫以均贫富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材料的含义。春秋繁露是董仲舒改造儒学的经典著作。材料意在要求富不可骄、贫但不至于担忧生存,以此为度调节社会秩序。材料与“强制去富”“劫富”无关,排除B、D两项;材料内容从 “富者”“贫者”两方面 阐释,不仅仅是济贫问题,排除 C 项。16. (2013高考福建卷)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 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

6、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A 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 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解析:选D。朱熹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存天理,灭人欲”。题干材料虽出自漳州劝农文 ,但“去恶从善 ”“取是舍非 ” “爱惜体肤 ”“保守家业 ”都是强调在日常生活中 偱规蹈矩。四个选项中,既体现重视理学,又体现重视生活细节的只有D 项。37 (2013高考安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 2:中国的县志中有丰富的女性资料,它们清楚地表明,妇女的贞节是当地荣誉的 象征对风俗的描述,列女志的前言,甚至许多地方志的编纂体

7、例都清楚地显示, 女性贞节是向外部世界描绘地方道德标准的综合价值观的组成部分。 来自长江下游的一些例子很有 说服力,其中有如下描写: “ 歙称闺门邹鲁 (指文教兴盛之地 ),盖山川清淑之气所独钟,抑 亦程朱之教泽。 ” 邓小南等中国妇女史读本(2)依据材料 2,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程朱理学何以对女性贞节作为地方道德标准产生影 响。解析: 第(2) 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程朱理学内容、地位和影响等角度回答。答案: (2)“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朱熹认为三纲五常就是天理,强 调“存天理, 灭人欲”; 程朱理学在宋以后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并成为地方教化 的工具; 女性贞节观是程朱

8、理学的体现, 受到地方推崇和不断强化, 从而成为地方道德标准。12. (2013高考浙江卷)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 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孔子 韩非 朱熹 亚里士多德A .B .C.D .解析:选C。本题求答方向是找出 “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思想家。结合所学知识,逐 个分析选项:孔子首创私学,主张 “有教无类 ”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故 符 合题意;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 但其主张始终未得到韩王采纳,后退而著书,故排除;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潜心理学研究, 四处讲学, 宣扬他

9、的理学思想, 由此判断 符合要求;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 他在雅典创办了吕克昂学园,由此判断符合要求。故本题应选 C项。21. (2013高考江苏卷)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 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 : 有子 (孔子弟子 )曰: “ 孝弟 (悌 )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材料 2:约之二: 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夫妇和顺;家雍睦 (和睦 ),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悌)。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 何兹全中

10、国文化六讲 训约十四条材料 3:宣圣谕。圣谕曰: “ 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 毋作非为。 ”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 (朱元璋 )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 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请回答:(1) 据材料 1,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 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 治主张。(2) 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2,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3) 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 据材料 3,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 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4)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可由材料 1中“孝弟(悌)仁之本与”直接得出答案;第二小 问注意回答的是 “政治主张 ” 。第(2)问根据材料 2 概括即可。第 (3)问由材料 3中信息“件 件当遵守 ”“ 悉心向善,皆作好人 ” 可得出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 做法。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