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1 1、定义、定义 感受器感受器: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能: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能 感受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感受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 感觉器官感觉器官:感受器及与感受功能密切相:感受器及与感受功能密切相 关的非神经附属结构。关的非神经附属结构。 2 2、分类、分类 距离感受器距离感受器 外感受器外感受器 内感受器:平衡、本体、内脏等内感受器:平衡、本体、内脏等 接触感受器接触感受器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 1、适宜的刺激、适宜的刺激 适宜刺激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adequ
2、ate stimulus): 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 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 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感觉阈感觉阈:引起某种感觉所需的最小刺:引起某种感觉所需的最小刺 激强度。适宜刺激感觉阈低。激强度。适宜刺激感觉阈低。 2 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概念概念:感受器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刺激:感受器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刺激 能量转变成感受神经未梢上的神经冲动,能量转变成感受神经未梢上的神经冲动, 这种作用称这种作用称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感受器电位感受器电位:感受
3、器细胞产生的局部:感受器细胞产生的局部 电位电位 发生器电位(启动电位)发生器电位(启动电位):感受神经:感受神经 未梢上的局部电位。未梢上的局部电位。 体内外的刺激信号体内外的刺激信号 g g蛋白效应器酶第二信使蛋白效应器酶第二信使 改变离子通道功能状态改变离子通道功能状态 细胞膜电位变化细胞膜电位变化 (感受器电位或启动电位)(感受器电位或启动电位) 传入神经产生动作电位传入神经产生动作电位 3 3、感受器的编码作用、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概念概念: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信息: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信息 转移到转移到apap的序列之中。的序列之中。 (1 1)对刺激的质(性质)的编码)对刺激的
4、质(性质)的编码 不同性质的感觉引起,是由某一专用线路不同性质的感觉引起,是由某一专用线路 ( (labeled line) )将冲动传到脑的特定部位所形成将冲动传到脑的特定部位所形成 的。的。 (2 2)对刺激的量(强度)的编码)对刺激的量(强度)的编码(图)(图) a a、单一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不同、单一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不同 b b、参与信息传输的神经纤维的数目不同、参与信息传输的神经纤维的数目不同 4 4、感受器的适应、感受器的适应(adaptation)现象现象 概念概念:用固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用固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 器时,传入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器时,传入
5、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 逐渐减少的现象。逐渐减少的现象。 (1 1)快适应感受器)快适应感受器:利于接受新的刺激:利于接受新的刺激 (2 2)慢适应感受器)慢适应感受器:利于机体对某些功:利于机体对某些功 能进行持久的监测和调节能进行持久的监测和调节 适应并非疲劳适应并非疲劳 视觉器官视觉器官:眼睛:眼睛 适宜刺激适宜刺激:370470nm的电磁波的电磁波 视觉视觉:是指通过视觉系统的外周感觉器官,是指通过视觉系统的外周感觉器官, 接受外界环境中一定波长的电磁波刺激,经视接受外界环境中一定波长的电磁波刺激,经视 觉系统的编码、加工及分析后的主观感觉。觉系统的编码、加工及分析后的主观感觉。 眼
6、球的基本结构眼球的基本结构(如图如图) 折光系统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感光系统感光系统:视网膜:视网膜 眼的折光功能及其调节眼的折光功能及其调节 与眼的屈光成像的光学原理与眼的屈光成像的光学原理 球形界面的折光规律球形界面的折光规律 a b cf2f1 a b 折光能力与折光能力与曲率半经曲率半经和和折光指数折光指数有关。有关。 12 2 nn rn f - - = = f f:(主)焦距:(主)焦距 r r:曲率半经:曲率半经 n n1 1:空气的折光指数:空气的折光指数 n n2 2: :某物质的折光指数 某物质的折光指数 d d:屈光度(焦度:
7、屈光度(焦度) f d 1 = = r r大,大,f f大,大,d d小小 r r小,小,f f小,小,d d大大 (如下图)(如下图) 1d 2d 10d 折光指数:折光指数: 角膜:角膜:1.3761.376 房水:房水:1.3361.336 空气:空气:1.0001.000 晶状体:晶状体:1.4101.410 玻璃体:玻璃体:1.3361.336 f f f 计算像距计算像距 fba 111 =+ + fb 11 = = 得出:得出:b=fb=f成像在主焦距成像在主焦距f f的位置。的位置。 2 2、如果、如果a a小于足够远时小于足够远时(6m6m以内),以内), 则则bfbf,成像
8、在主焦距之后。,成像在主焦距之后。 1 1、当物体处于无限远时、当物体处于无限远时(6m6m以外),以外), 1/1/a a0 0,则:则: 物距为物距为a a,像距为,像距为b b,则:,则: 眼的屈光和成像眼的屈光和成像 简化眼简化眼 屈光指数屈光指数=1.333=1.333 ( ( ( ab( 实物到节点距离实物到节点距离 物像到节点中离)物像到节点中离) 实物大小)实物大小) 物像大小)物像大小) bn bn ab = = n n为节点,为节点,f f为主焦点为主焦点 眼前眼前10m10m处高处高30cm30cm的物体,物像大小为:的物体,物像大小为: 0.45 10005 300 1
9、5 10005(mm) 15(mm) 300(mm) = = = =x x(mm) 眼的调节眼的调节 视远物时不需调节,视近物调节:视远物时不需调节,视近物调节: 晶状体变凸、瞳孔缩小、眼球会聚晶状体变凸、瞳孔缩小、眼球会聚 1 1、晶状体的调节、晶状体的调节(图)(图) 视近物视近物视网膜上模糊的物像视网膜上模糊的物像视视 皮层皮层中脑中脑正中核正中核睫状肌收缩睫状肌收缩睫状睫状 体向前向中移行体向前向中移行悬韧带松驰悬韧带松驰晶状体晶状体 变凸(曲率变凸(曲率)屈光力屈光力焦距缩短焦距缩短 物像落到视网膜上物像落到视网膜上 近点近点:眼作最大调节时能看清的最近眼作最大调节时能看清的最近 物
10、体的距离。物体的距离。 年龄年龄 8 8岁岁 2020岁岁 6060岁岁 近点近点 8.68.6cm 10.4cm 83.3cmcm 10.4cm 83.3cm 调节能力用调节能力用曲光度曲光度d d表示表示 1d1d1/1m1/1m,为,为100100度度 近视眼者近点小近视眼者近点小 2 2、瞳孔调节、瞳孔调节 直径直径=1.5-8.0=1.5-8.0mmmm 瞳孔近反射瞳孔近反射:视近物时引起双侧瞳:视近物时引起双侧瞳 孔反射性缩小。孔反射性缩小。 作用作用:减少球面像差和色像差,调:减少球面像差和色像差,调 节入眼光量节入眼光量 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又称互感性对光反:又称互感性对
11、光反 射,指瞳孔大小随视网膜光照强度而变射,指瞳孔大小随视网膜光照强度而变 化的反射。化的反射。 作用作用:减少入眼光量,保护视网膜。:减少入眼光量,保护视网膜。 瞳孔近反射的中枢在瞳孔近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经过,经过 中脑正中核。中脑正中核。 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在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在中脑顶盖前核中脑顶盖前核 3 3、双眼球会聚、双眼球会聚(辐辏反射)(辐辏反射) 使双眼看近物时物体成像于两眼视网使双眼看近物时物体成像于两眼视网 膜的相称点上,产生单一视觉(不产生膜的相称点上,产生单一视觉(不产生 复视)。复视)。 眼的折光能力和调节能力异常眼的折光能力和调节能力异常 1 1、正视眼
12、、正视眼 2 2、非正视眼、非正视眼(近视、远视、散光、老视)(近视、远视、散光、老视) (1 1)近视)近视:用:用凹透镜凹透镜纠正纠正 轴性近视:眼球前后径过长轴性近视:眼球前后径过长 屈光性近视:折光能力过强屈光性近视:折光能力过强 (2 2)远视)远视:用:用凸透镜凸透镜纠正纠正 轴性远视:眼球前后径过短轴性远视:眼球前后径过短 屈光性远视:折光能力太弱屈光性远视:折光能力太弱 (3 3)散光)散光:用:用柱面镜柱面镜纠正纠正 产生原因:角膜表面不同方位的曲率产生原因:角膜表面不同方位的曲率 半径不等半径不等 (4 4)老视)老视:用:用凸透镜凸透镜纠正纠正 产生原因:晶状体弹性减退(
13、弱)产生原因:晶状体弹性减退(弱) 视网膜的感光功能视网膜的感光功能 视网膜的结构视网膜的结构(如图)(如图) 1 1、分层、分层:分十层,简化为四层:分十层,简化为四层 (1 1)色素细胞层)色素细胞层 不属于神经组织,含色素颗粒和不属于神经组织,含色素颗粒和vita, 对感光细胞有保护和营养作用。与其它层对感光细胞有保护和营养作用。与其它层 易发生剥离。易发生剥离。 (2 2)感光细胞层)感光细胞层 视杆细胞、视锥细胞通过终足与双极细视杆细胞、视锥细胞通过终足与双极细 胞联系胞联系(如图)(如图) * *结构:外段、内段、核部、终足结构:外段、内段、核部、终足 * *分布分布 盲点:无感光
14、细胞盲点:无感光细胞 黄斑:视网膜中心,视锥细胞多黄斑:视网膜中心,视锥细胞多 中央凹:密集视锥细胞,无视杆细胞中央凹:密集视锥细胞,无视杆细胞 周边部视锥细胞少,视杆细胞多周边部视锥细胞少,视杆细胞多 (3 3)双极细胞层)双极细胞层 (4 4)神经细胞层)神经细胞层 2 2、联系、联系 (1 1)纵向联系)纵向联系 * *单线方式:多见于中央凹处视锥细胞单线方式:多见于中央凹处视锥细胞 意义:视敏度高,感觉意义:视敏度高,感觉“精细精细” * *聚合式联系:多见于视杆系统聚合式联系:多见于视杆系统 无精细分辨能力,能总和多个弱刺激无精细分辨能力,能总和多个弱刺激 (2 2)横向联系)横向联
15、系 水平细胞和无长突细胞水平细胞和无长突细胞 3 3、联系方式:、联系方式:化学突触和电突触化学突触和电突触 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1 1、视觉的二元学说、视觉的二元学说 * *视杆系统视杆系统(暗光觉系统):对光的敏(暗光觉系统):对光的敏 感性高,可感受弱光,无色觉对物体细感性高,可感受弱光,无色觉对物体细 小结构辨别能力差,。小结构辨别能力差,。 * *视锥系统视锥系统(昼光觉系统):对光的敏(昼光觉系统):对光的敏 感感 性差,专司昼光觉、色觉,对物体的性差,专司昼光觉、色觉,对物体的 细小结构及颜色有高度的分辨别能力。细小结构及颜色有高度的分辨别能力。 2
16、 2、视觉的二元学说的依据、视觉的二元学说的依据 (1 1)所含的感光色素不同。)所含的感光色素不同。 (2 2)在视网膜分布不同。)在视网膜分布不同。 (3 3)与双极)与双极c c及及n n节节c c的联系方式不同的联系方式不同 (4 4)动物证明)动物证明 视网膜的感光换能机制视网膜的感光换能机制 1 1、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作用、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作用 (1 1)视紫红质的)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及代谢及代谢 存在于视杆细胞外段的视盘(膜)上存在于视杆细胞外段的视盘(膜)上 对蓝绿光区域敏感。对蓝绿光区域敏感。(如图)(如图) 视蛋白视蛋白11顺视黄醛视紫红顺视黄醛视紫红 (2
17、2)视杆细胞)视杆细胞外段结构外段结构和感受器电位的和感受器电位的 产生机制产生机制 终足神经递质释放终足神经递质释放超极化型感受器电位超极化型感受器电位 外段视盘膜外段视盘膜nana+ +通道关闭,通道关闭,nana+ +内流内流 cgmpcgmp分解,分解,cgmpcgmp 激活磷酸二酯酶(效应器酶)激活磷酸二酯酶(效应器酶) 激活激活g g蛋白(蛋白(gtgt,传递蛋白),传递蛋白) 变视紫红质变视紫红质视紫红质视紫红质 1 1个光量子个光量子 2 2、视锥系统的换能和颜色视觉、视锥系统的换能和颜色视觉 * *光线光线视锥细胞外段视锥细胞外段视锥色素视锥色素感感 受器电位(超极化)受器电
18、位(超极化)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apap * *视觉的三原色学说视觉的三原色学说: 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含有三种视锥色素,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含有三种视锥色素, 分别对红、绿、蓝三种光敏感分别对红、绿、蓝三种光敏感(如图)(如图) 。 产生不同的色觉是由于三种视锥细胞兴产生不同的色觉是由于三种视锥细胞兴 奋程度的比例不同:奋程度的比例不同: 为为4:1:04:1:0时,产生红色感觉时,产生红色感觉 为为2:8:12:8:1时,产生绿色感觉时,产生绿色感觉 * *色盲与色弱色盲与色弱 视网膜的信息处理视网膜的信息处理 在光刺激作用下,由视杆和视锥细在光刺激作用下,由视杆和视锥细 胞产生的电信号,在视网膜
19、内经过复杂胞产生的电信号,在视网膜内经过复杂 的神经元网络的传递,最后由的神经元网络的传递,最后由n n节细胞以节细胞以 动作电位的形式传向中枢。动作电位的形式传向中枢。 与视觉有关的一些现象与视觉有关的一些现象 明适应与暗适应明适应与暗适应 1 1、明适应、明适应 * *概念:概念: * *机制:机制:视紫红质大量分解视紫红质大量分解 2、暗适应暗适应 * *概念:概念: * *机制:两个阶段机制:两个阶段(如图)(如图) 视力与视野视力与视野 1 1、视力(视敏度)、视力(视敏度) * *概念:眼分辨细微物体的能力。概念:眼分辨细微物体的能力。 * *衡量标准:分辨空间两点的最小距离衡量标
20、准:分辨空间两点的最小距离 x=4.5umx=4.5um,可刺激两个非相邻感光可刺激两个非相邻感光c c,分辨两点,分辨两点 = = 实物到节点距离实物到节点距离50055005mmmm 物像到节点距离物像到节点距离1515mmmm 实物大小实物大小1.51.5mmmm 物像大小物像大小x x * *视力表制定:视力表制定:0.10.11.51.5 人眼在人眼在5 5米处看清第米处看清第1010行行e e字时,字时,视角视角 为为11,视力为,视力为1.01.0,第,第1 1行行e e字,视力为字,视力为 0.10.1。 双眼视觉与立体视觉双眼视觉与立体视觉 双眼视觉双眼视觉:双眼同时看一物体
21、的视觉:双眼同时看一物体的视觉 优点:弥补盲点的存在,扩大视野,优点:弥补盲点的存在,扩大视野, 产生立体视觉。产生立体视觉。 2 2、视野、视野: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 时,该眼所能看到的范围。时,该眼所能看到的范围。 鼻侧小,颞侧大鼻侧小,颞侧大 白色视野白色视野 兰色兰色 红色红色 绿色绿色 外耳和中耳的功能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外耳的功能外耳的功能 1 1、耳廓、耳廓:集声、判断声源方向:集声、判断声源方向 2 2、外耳道、外耳道:传声、扩音作用:传声、扩音作用 中耳的功能中耳的功能 1 1、鼓膜、鼓膜:传声作用:传声作用 2 2、听骨链、听骨链:传声作用:传声作用
22、 3 3、鼓膜和听骨链的、鼓膜和听骨链的增压减幅增压减幅效应效应 鼓膜有效振动面积鼓膜有效振动面积5555mmmm2 2, ,卵圆窗面积 卵圆窗面积 3.23.2mmmm2 2,为,为17 :1, 17 :1, 增加增加1717倍倍 锤骨柄(长臂)与砧骨突(短臂)之锤骨柄(长臂)与砧骨突(短臂)之 比比3:1,3:1,增压增压1.31.3倍。倍。(如图)(如图) 17171.3=221.3=22倍(倍(2727分贝)分贝) 振幅小,振动大的液体传导振幅小,振动大的液体传导 振幅大,振动小的声波振幅大,振动小的声波 4 4、中耳肌的功能、中耳肌的功能 正常情况下:鼓膜张肌有利于正常情况下:鼓膜张
23、肌有利于高高 音调音调声音传导,镫骨肌有利于声音传导,镫骨肌有利于低音调低音调 声音传导声音传导 声强大于声强大于70db70db时:使中耳传音效时:使中耳传音效 果减弱,保护耳蜗。果减弱,保护耳蜗。 5 5、咽鼓管的功能、咽鼓管的功能 (1)(1)保持鼓室内压与外界大气压压力保持鼓室内压与外界大气压压力 平衡平衡 (2 2)对中耳的引流作用)对中耳的引流作用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1 1)气传导:)气传导: 声波经声波经外耳道外耳道引起引起鼓膜鼓膜振动,再经振动,再经听听 骨链骨链和和卵圆窗膜卵圆窗膜进入进入耳蜗耳蜗。 (2 2)骨传导:)骨传导: 声波直接引起声波直接引起
24、颅骨颅骨的振动,再引起位的振动,再引起位 于颞骨骨质中的于颞骨骨质中的耳蜗内淋巴耳蜗内淋巴的振动。的振动。 内耳(耳蜗)的功能内耳(耳蜗)的功能 内耳又称迷路,由耳蜗和前庭器官组成内耳又称迷路,由耳蜗和前庭器官组成 功能:功能:把机械能换成听神经纤维上的把机械能换成听神经纤维上的apap 前庭器官与平衡感觉有关前庭器官与平衡感觉有关 耳蜗的结构特点耳蜗的结构特点(图)(图) 基底膜基底膜 前庭膜前庭膜 鼓阶:外淋巴与圆窗膜相连鼓阶:外淋巴与圆窗膜相连 蜗管:内淋巴,为盲管蜗管:内淋巴,为盲管 前庭阶:外淋巴前庭阶:外淋巴 与卵圆窗膜相连与卵圆窗膜相连 顶部相通顶部相通 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基
25、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 1 1、对音调的辨别、对音调的辨别行波学说行波学说 * *内耳振动传递过程:内耳振动传递过程:基底膜基底膜振动振动 声波声波卵圆窗膜外移(内移)卵圆窗膜外移(内移)前庭阶中前庭阶中 外淋巴外淋巴前庭膜和基底膜下移(上移)前庭膜和基底膜下移(上移)鼓鼓 阶中外淋巴阶中外淋巴圆窗膜圆窗膜外移(内移)。外移(内移)。(图)(图) * *行波学说:行波学说:不同频率的声波,行波传不同频率的声波,行波传 播远近及产生最大振幅的部位不同。播远近及产生最大振幅的部位不同。 * *基底膜基底膜振动振动毛细胞兴奋毛细胞兴奋(如图)(如图) 2 2、对声音强度的辨别、对声音强度的辨别 冲动的
26、频率和参与的神经纤维的数冲动的频率和参与的神经纤维的数 目不同。目不同。 3 3、对声源方向的辨别、对声源方向的辨别 根据声波到两耳的时间差的强度差根据声波到两耳的时间差的强度差 来辨别。来辨别。 耳蜗的生物电现象耳蜗的生物电现象 1 1、耳蜗的静息电位、耳蜗的静息电位 * *内淋巴电位:内淋巴电位:8080mvmv,与,与nana+ +泵有关泵有关 * *毛细胞静息电位:毛细胞静息电位:7070至至8080mvmv 2 2、耳蜗的微音器电位、耳蜗的微音器电位 是多个毛细胞受刺激产生感受器电位是多个毛细胞受刺激产生感受器电位 的总和。的总和。 特点:潜伏期短、没有不应期、对缺特点:潜伏期短、没
27、有不应期、对缺 氧和深麻醉不敏感、等级性、有方向性。氧和深麻醉不敏感、等级性、有方向性。 3 3、耳蜗神经的动作电位、耳蜗神经的动作电位(如图)(如图) 听力听力 1 1、听力、听力:指听觉器官感受声音的能力,:指听觉器官感受声音的能力, 通常用听域表示,通常用听域表示, 20202000020000hzhz。 2 2、听阈、听阈:声波振动频率一定时,刚好:声波振动频率一定时,刚好 能引起听觉的最小振动强度。能引起听觉的最小振动强度。 3 3、最大可听阈、最大可听阈:当振动强度增加,引:当振动强度增加,引 起听觉和鼓膜的疼痛感觉,这个限度称为起听觉和鼓膜的疼痛感觉,这个限度称为 最大可听阈。最
28、大可听阈。 4 4、听域、听域(如图)(如图) 前庭器官:前庭器官:三个半规管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椭圆囊和球囊 功能功能: 1 1、感觉人体头部位置及人体移动时的、感觉人体头部位置及人体移动时的 速度变化。速度变化。 2 2、调节肌肉紧张,维持姿势平衡。、调节肌肉紧张,维持姿势平衡。 3 3、调整眼的运动,使人在运动时,眼、调整眼的运动,使人在运动时,眼 仍能注视空间某一物体,判别体位方向和仍能注视空间某一物体,判别体位方向和 看清物体。看清物体。 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 1 1、前庭器官的毛细胞、前庭器官的毛细胞(如图)(如图) 2 2、半规管的感受装
29、置及适宜刺激、半规管的感受装置及适宜刺激 感受装置:壶腹嵴感受装置:壶腹嵴 适宜刺激:旋转变速运动适宜刺激:旋转变速运动 3 3、椭圆囊和球囊的感受装置及适宜刺激、椭圆囊和球囊的感受装置及适宜刺激 感受装置:感受装置:囊斑囊斑 适宜刺激:直线变速运动适宜刺激:直线变速运动 椭圆囊:水平方向椭圆囊:水平方向 球囊:垂直方向球囊:垂直方向 前庭器官的反射前庭器官的反射 1 1、姿势反射、姿势反射 直线变速运动直线变速运动刺激囊斑刺激囊斑 旋转变速运动旋转变速运动刺激壶腹嵴刺激壶腹嵴反射反射 颈部、躯干、四肢紧张度改变颈部、躯干、四肢紧张度改变维持平衡。维持平衡。 2 2、前庭器官的自主性功能反应、
30、前庭器官的自主性功能反应 前庭器官受到过强或过长的刺激,或前庭器官受到过强或过长的刺激,或 前庭功能过敏时,引起心率前庭功能过敏时,引起心率 、血压、血压 、呼、呼 吸吸 、出汗、呕吐、眩晕等现象。、出汗、呕吐、眩晕等现象。 3 3、眼球震颤、眼球震颤 * *概念:躯体旋转运动时所引起的概念:躯体旋转运动时所引起的 眼球不随意运动。眼球不随意运动。 * *分类:分类: 水平性水平性 垂直性垂直性 旋转性旋转性 * *过程:慢动相、快动相过程:慢动相、快动相 嗅觉感受器和嗅觉的特点嗅觉感受器和嗅觉的特点 1 1、嗅觉感受器位于上鼻道及鼻中隔后嗅觉感受器位于上鼻道及鼻中隔后 上部的嗅上部的嗅 上皮
31、,两侧总面积约上皮,两侧总面积约5 5cmcm2 2。 2 2、组成、组成:主细胞(嗅细胞)、支持细:主细胞(嗅细胞)、支持细 胞和基底细胞。胞和基底细胞。 3 3、适宜刺激、适宜刺激:空气中的有机化学物质:空气中的有机化学物质 4 4、七种基本气味、七种基本气味: 樟脑味、麝香味、花草味、乙醚昧、樟脑味、麝香味、花草味、乙醚昧、 薄荷味、辛辣味和腐腥味。薄荷味、辛辣味和腐腥味。 5 5、特点、特点: 不同性质的气味刺激有其专用的感受不同性质的气味刺激有其专用的感受 位点和传输线路。位点和传输线路。 有差异、适应快且易受影响。有差异、适应快且易受影响。 6 6、嗅细胞感受器电位的产生、嗅细胞感
32、受器电位的产生 化学物质化学物质嗅细胞纤毛膜受体蛋白嗅细胞纤毛膜受体蛋白 g-g-蛋白蛋白第二信使第二信使电压门控式电压门控式nana+ +通通 道开放道开放nana+ +内流内流去极化感受器电位去极化感受器电位 轴突膜轴突膜apap嗅球嗅球嗅觉中枢嗅觉中枢嗅觉嗅觉 味觉感受器和味觉的一般性质味觉感受器和味觉的一般性质 1 1、感受器、感受器:味蕾:味蕾 * *分布在舌背部表面和舌缘,口腔和分布在舌背部表面和舌缘,口腔和 咽部粘膜的表面也有散在的味蕾存在咽部粘膜的表面也有散在的味蕾存在 * *细胞组成:味细胞、支持细胞和基细胞组成:味细胞、支持细胞和基 底细胞底细胞 2 2、适宜刺激、适宜刺激
33、:酸甜苦咸酸甜苦咸4 4种基本味觉种基本味觉 舌尖部:甜味;舌两侧:酸味;舌两舌尖部:甜味;舌两侧:酸味;舌两 侧前部:咸味;软腭和舌根部:苦味侧前部:咸味;软腭和舌根部:苦味 3 3、影响味觉敏感性的因素、影响味觉敏感性的因素:温度、血液:温度、血液 化学成分、物质浓度化学成分、物质浓度 4 4、感受器电位产生机制、感受器电位产生机制 * *nana+ +盐和盐和h h+ +化学门控式化学门控式nana+ +通道开放通道开放 * *糖糖受体结合受体结合gsgs蛋白蛋白腺苷酸环化腺苷酸环化 酶酶campcamp增多增多k k+ +电导减小电导减小感受器电位感受器电位 突触突触动作电位动作电位
34、* *苦味:两者皆有苦味:两者皆有 皮肤感觉感受器的功能皮肤感觉感受器的功能 触、压觉触、压觉 1 1、概念、概念:给皮肤以触、压等机械刺激:给皮肤以触、压等机械刺激 所引起的感觉,分别称为触、压觉。所引起的感觉,分别称为触、压觉。 2 2、分布密度、分布密度:颜面、口唇、指尖高,:颜面、口唇、指尖高, 手背、背部低。手背、背部低。 3 3、机制、机制: 机械刺激机械刺激感觉神经未梢变形感觉神经未梢变形机械机械 门控通道开放门控通道开放nana+ +内流内流感受器电位感受器电位动动 作电位作电位大脑皮层感觉区大脑皮层感觉区触、压觉触、压觉 温度感觉温度感觉:冷觉和温觉合称温度觉:冷觉和温觉合称温度觉 * *热点和冷点热点和冷点 * *温度感觉受皮肤的基础温度、温度的温度感觉受皮肤的基础温度、温度的 变化速度、被刺激的皮肤范围影响。变化速度、被刺激的皮肤范围影响。 * *冷点由冷点由类纤维传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车系毕业论文开头
- 高分子专业毕业论文
- 2024北京社区《网格员》考前训练题(含答案)
- 大专毕业论文机电专业
- 毕业论文引言多少字
- 2025年度自动转账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荒山承包经营权转让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合同
- 2024年江西“安全生产月”知识培训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
- 风电项目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建设
- 钢结构高空作业施工组织与计划方案
- 面肌痉挛手术护理要点
- 情绪识别与营销-洞察及研究
- 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救护理
- 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招聘工作人员的(一)笔试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村官、村干部相关法律知识考试题(附含答案)
- 工会考试试题及答案青岛
- 《中国成人呼吸系统疾病家庭氧疗指南(2024年)》解读 2
- 稻虾养殖技术课件
- (高清版)DB34∕T 5154-2025 基于云制造的工业互联网架构要求
- 党校中青班入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水电运行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