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随心编辑,值得下载拥有! YOUR COMPA NY NAME IS HERE 专业I专注I精心I卓越 【行业报告】光通信设备制 造行业报告 光通信设备制造行业报告 光通信行业是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支柱产业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赖以基 础的光电子技术具有微电子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能和广阔的应用领域,近年来发展迅猛, 发达国家相继将其作为重中之重来发展。 有专家预测, 以光电子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信息产业 产值将在 2010 年达到 50000 亿美元, 成为 21 世纪最具魅力的朝阳产业之一。 国内许多企 业近年来纷纷介入光通信制造领域, 投资覆盖面广。 然而今年国际电信行业一片萧瑟, 累及 光
2、通信设备巨头朗讯、 北电和最大的光纤产品供应商阿尔卡特等纷纷报出巨额亏损, 股价也 一路跳水,国际经济一体化势必使我国光通信设备制造业融入全球竞争与合作的大潮流中, 其前景如何, 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因此本文将详细剖析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光通 信设备制造业发展概况及其前景。 一、光通信产业周期 1产业周期及其驱动力 光通信产业中最主要的是光纤通信, 光纤已经成为通信网的重要传输媒介, 目前世界上 大约有 60%80% 的通信业务经光纤传输,而光纤网络只占所有网络的 30% ,其余为电缆 网络,预计未来也会逐渐被光网络所取代。 目前光纤通信的整体水平仍处于产业螺旋形盘升 的初级阶段,其巨
3、大潜力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 。 可以说,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共同推进了光通信产业的发展。 1970 年美国康宁公司研 制出石英玻璃光导纤维, 贝尔实验室试制成半导体激光器, 这两项新技术的结合导致了光通 信时代的到来。此后 Internet 应用的飞速发展对电信骨干网带宽提出越来越高的需求,信 息通信量的增长推动了各种光通信技术的提高, 促进了光通信产业的发展。 本文根据光纤的 全球需求增长率拟合出光通信的产业波动周期(见图 1)。其 增长的驱动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管制的放松。 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分析 80年代中期一一高速成长期 语音通讯业务迅速增长,传统电话线(铜轴电缆)的
4、带宽已不能满足需求。此时光纤 的传输损耗已大大降低,得以实用化,为光纤通信提供了技术基础。此外,各国酝酿电信业 改革,实施政府管制下的有限的竞争,有利于扩大电信设备投资。典型事例是1982年美国 AT光传 输系统将达200亿元,比2000年增长67%。 预计到2005年,国内主要光通信产品的年产能力为:光纤2200 2500万公里,光 传输系统60万一80万个,光源与探测器件 150万一200万只,光纤活动连接器 1200万 1500万只。光通信产品的年总产值达到 900亿一1000亿元。下表1为2005年我国光 通信产品市场情况预测。 光纤 光缆 光传输设备 光电器件 总计 世界市场(亿美元
5、) 50 160 415 228 853 国内市场(亿美元) 5.2 16.4 51.4 27.3 100.3 中国占世界市场份额(%) 10.4 11.3 12.4 12.4 11.8 1. 光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竞争态势 见图 4) 潜在进入者 新的合资公司 具有一疋技术能力和规模生 产能力的国内制造企业 买方 中国电信、联通、移动、网通、吉 通等公众网 电力、铁路、石油、军队、公路等 专业通信网 广电系统 国家产业政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用国产 设备,对合资企业产品存在限制;同时光 通信设备制造业对研发能力、资金需求极高, 所以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不是很大。 买方相对集中,讨价还价能力强。突出
6、表现在付款周期长,一般达12.5年。 外国企业 康宁、朗讯、阿尔卡特、北电、JDS Un iphase 国内企业 中兴、大唐、烽火通信、 供应方 国外少数几家 主供应商 器件、芯片等核心原材料依赖国外少数几家 厂商,国内厂商虽然也在跟进,但短时间内 不会有突破性进展。供方优势短期内难以逆转。 只在本行业内部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 尚不存在取代光产品的可能 图4决定我国光通信设备制造业盈利能力的五种力量 2.行业特征 光通信产品市场很大程度上受国家电信行业建设规划和整个国民经济周期的影响 电信业是具有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行业,某些业务领域从技术角度而言存在着自 然垄断,因此国家信息产业部的规划对
7、行业内竞争态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根据信息产业“十五”计划和 2010年远景目标草案,我国通信网络建设将保持持 续快速增长,以SDH+DWDM 技术为主导的光通信设备以及光纤光缆需求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全球范围内电信领域不断放松管制,我国新的电信运营商也迅速成长起来,中国电信、 联通、网通、吉通以及铁路、电力等专网纷纷扩大网络建设规模,增加投资力度。大规模投 资使中国电信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带来新技术、新产品的迅速推广。 我国电信市场 的逐步开放以及竞争环境的形成,为设备制造商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另一方面,国内主要运营商面临再次调整的可能,由于运营业竞争加剧,运营商将压 力逐步传递
8、给国内设备制造业。 技术推动,光通信产品自身使用寿命的周期性影响市场需求 网络速度的发展每 9个月就增加1倍,比半导体业摩尔定律 (芯片效能每18个月增加 1倍)的速度还快,自然促使光通信发展日新月异。光通信产业堪称高新技术产业,技术专 业程度高,且技术变新更动较为频繁。70年代光导纤维和半导体激光器技术的成功使光通 信时代兴起。此后,新技术的推出呈加速趋势(见图3),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光纤的传 输速率几乎每年翻一番。目前DWDM系统已经能在一根光纤上传输64Tb/S,使光纤容量 大大提高。 光电子器件在1991年前新产品更换周期为 10年,1991年到1994年新产品更换周期 为5年,19
9、94年后,每年国际上都推出新产品,特别是在新型器件和耦合封装方面不断更 新。 截止2000年底,我国网络技术装备基本上与国外在同一水平线上,这使得我国的通信 网有能力跟上世界网络技术的发展步伐,接纳成百上千万的新用户。 并购之风盛行,产业集中度提升;上下游整合是产业发展趋势 电信行业的合并风潮席卷全球,涉及通信服务业的往往动辄百亿美元规模,通信设备(器 件)厂商的合并规模虽然较小,也动辄数十亿美元,而且比较频繁。号称网络通讯设备之王 思科通过大肆并购已跨足电信市场。光通信产业有逐渐朝向上下游整合迹象,由国际大厂并 购例子(见表2)不难看出上下游整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并购,各设备厂商强化
10、 了自身的薄弱环节,意图利用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性,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光通信设备行业傲 视群雄。 表2近期光通信设备行业并购案件 并购案件 交易金额 并购目的 _ucent 并购 Ortel 30亿美元 目标有线电视之光发射器 (雷射)与光接收器市场 Corni ng并购央国电信光 电技术研究中心 6600万美兀 Corni ng与央国电讯合作开发光器件,及商业化 康宁并购美国NetOptix 公司 20亿美元 以便利用NetOptix 的薄膜滤镜(Thin Film Filter) 技术发展DWDM器件 Alcatel 并购 Newbridge 71亿美元 成为ATM WAN 领导厂商 Agil
11、e nt并购意大利电讯 光学技术中心 N/A 加速DWDM等商品的上市脚步 Nortel 并购 Xros 32.5亿美元 获取微光学开关技术 ntel并购丹麦Giga公司 13亿美元 获取咼速收发模块芯片设计能力 Nortel 并购 CoreTek 14.3亿美元 获取可调式激光技术 光器件厂商 JDS Uniphase 并购 Cronos* 7.5亿美元 获取微电机系统(MEMS)技术,以利下一代器件之 开发 JDS Uniphase 并购美国 无源器件大厂E-Tek* 150亿美元 Cisco 并购 Pentacom 1.2亿美元 获取特殊的IP应用技术 美国光纤设备厂 MRV并 购台湾无
12、源光器件厂商上 诠光纤 2.63亿美元 使MRV在光纤通讯器件有更完整的技术及货源, 上诠因此也获得资金挹注和销售渠道。 *JDS Uniphase 公司是由美国有源光器件厂Uniphase 加拿大JDS Fitel Inc.后所成立的公司 * 99年末E-Tek将其与华新丽华合资的瀚宇光源改为独资子公司,并改称光炬。 资料来源:PIDA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一一国际产业竞争格局突变对中国设备制造厂商产生重大影响 当前国际电信业的萧条导致国际市场需求的锐减,不仅影响了国内厂商的出口可能, 此外由于中国市场高成长性和巨大需求,国际设备厂商巨头自然希望从中分得一杯羹, 纷纷将主战场移至中国, 凭借其
13、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可能采取低价格的 战略占领市场,从而使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利润也被摊薄,这给国内厂商造成一定压力。 今年7月,朗讯(Luce nt, LU)出售其光纤业务一事已尘埃落定:收购方日本古河电 气(Furukawa )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从 5.2%,一举攀升为全球第二,达21.6% ;它所收下 的朗讯的大量库存很可能用于8月中日本即将开始招标的 NTT DoCo Mo “光纤到家”, 从 而使原对此招标寄望甚高的台湾光纤厂商落空而归。同时由于NTT DoCoMo 招标所需中、 低端光通讯器件,并非朗讯主攻产品项目,古河通过收购扩大业务后,通信器件产品未来有 可能在
14、降低成本的前提下,寻求国内厂商和台湾厂商作贴牌生产,从长远发展来看,将是一 大商机,其中古河持有约 5%股份的波若威科技,有可能成为古河未来在台寻求代工厂商的 第一选择。 美国康宁(Corning, GLW )则吃下了朗讯在中国大陆两家分公司的股权,不仅稳固其 全球最大光纤设备制造商的宝座,也促使我国通信设备制造厂商势力发生变化,市场面临重 新洗牌。康宁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地位将更加牢固,而且分别有古河与康宁入股的台湾波若威 科技与华新丽华的合资业务,也将因此受益。但加入WTO及大陆各光纤厂商规划中新产能 量产前,市场版图变化不会太大。 目前已有多家台湾厂商在内地设立光纤、 光缆制造厂, 其中华新
15、与日本藤仓 ( Fujikura ) 合资的南京华新藤仓光纤厂在祖国大陆位居第三(仅次康宁与武汉长飞后) ,虽然康宁买下 朗讯大陆光纤制造厂后, 势必会威胁到国内现有光纤厂商, 不过由于康宁现持有华新转投资 上海华新光缆厂 10% 股份,在双方已有合作关系下,未来华新所受影响预计不大,但前提 须是它尽量避免与康宁发生正面冲突。 资金瓶颈成为影响国内企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光通信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高, 生产企业在新产品开发、 产业化投资以及生产设施改造 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虽然电信市场的迅猛发展带来了销售收入的高增长, 但电信基础 设施建设周期较长, 运营商正处于加大投资力度时期, 资金相对
16、紧张, 因此制造商从签订合 同、采购、 生产一直到收款的这一周期相对于一般企业要长得多,又面临着设备制造商之间 日趋激烈的竞争,因此公司往往应收账款和存货较多,流动资金紧张。 此外,朗讯、 Cisco 和北电向客户(包括一些缺乏资金的新兴运营商)提供买方信贷(见图 5),借钱给他们来购买朗讯的设备,而且没有任何信用评估级别的限制。朗讯给客户的借 贷资金达到 67 亿美元,其中有 13 亿实际上已经再也无法收回。 三、子行业发展 在本报告中,为论述方便,我们把 光纤光缆 、 光电器件 (含有源光器件、无源光器件、 光电端机等) 、光传输设备 (含 PDH 、 SDH 、 WDM 、DWDM 等光
17、传输设备)统称为光通 信产品,分别加以论述。 (一) 光纤光缆市场 1. 全球市场概况 生产集中度渐高:地区集中以及大厂家集中趋势明显 2000年全球光纤市场达 181.73亿美元,此前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 )为17.6% , 以后将以18%的速率成长至2003年的300亿美元,其中北美厂家增长尤为迅猛。目前世 界光纤生产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日本的20多家光纤厂家手中,主要厂商见表3。1997 年全球9家最大光纤生产集团的产量占全球产量的79%,而4家最大光缆生产集团(阿尔 卡特、朗讯、皮雷利、西门子)的产量占全球44%,且此4家份额相差无几。到 1999年, 仅康宁、朗讯科技和阿尔
18、卡特这三大企业的光纤生产量已经达到了世界总产量的63 %。据 KMI的统计,近年世界主要光纤厂家产量见表4。 图61998年与2005年全球光纤光缆厂商地区分布对比图 表3全球最大的11家光纤生产厂和最大的6家光缆生产集团(排名按英文字母顺序) 藤仓(日本)皮雷利 全球最大的十一家光纤生产丿 全球最大的六家光缆生产集团 阿尔卡特-Clarement 阿尔卡特 康宁/西康 朗讯 阿尔卡特-法国 康宁-Wilmington 古河(日本) 西门子 朗讯(美国) 住友 美国 Norcross Optical-Fibers(英国) 皮雷利-英国 西康(Siecor) 住友(日本) 表4世界主要光纤厂家产
19、量(万芯公里) 公司 98年 99年 2000 年 美康 1112.5 1512.5 2312.5 美国朗迅 510 931 1531 日本藤仓Fujikura 411.5 500.5 564 西康 350 450 520 Alcate/USA 270 380 450 日本古河Furakawa 347.5 362 412.5 Sumitomo 305 320.5 356 Pirelli/UK 107.5 260 300 英康 230 265 300 Alcate F.O/Fra nee 175 210 275 lG 56.5 128 274 长飞 91 171 242.5 Alcate/Ger
20、ma ny 102 180 230 Sams ung 28 30.5 194 POF 100 133 165 丹麦朗迅 92.5 128.5 158.5 tespec/USA 75 125 150 上海朗迅 85 120 150 Taiha n 29 30 144 Alcate/Switzerla nd 55 60 130 Hitachi 80.7 95.9 120.9 FOS 95 100 120 Sterlite/I ndia 39 65 100 澳康 80 90 100 合计 4827.7 6648.4 9299.9 数据来源:KMI-2000 市场需求集中于环太平洋、北美和西欧;需求增
21、长迅速,销售额增长趋缓;长途网和 电信网络是需求主体;单模光纤成为市场主流 环太平洋地区(主要指日本、澳大利亚、中国和韩国等12个亚洲国家和地区)、北美 和西欧是光缆的三个主要市场。北美市场的90%在美国,加拿大所占比重不多。西欧地区 主要以英、德、法、意四国为主。 世界光缆市场需求,1998年为4590万公里光纤,1999年世界光缆的应用量增大了 39%,达到6380万公里光纤。根据专家预测,从1999年到2004年的5年间,全球通信 市场对光纤的需求量将以23 %的年均速度增长(2003年前超过25 %,之后放慢至12 %), 到2004年全球光纤市场规模将达到18150万公里(参见表 5
22、 )。 表5 近年世界光纤(缆)需求及预测表 年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4E 用量(万公里) 850 1010 1220 1440 1869 2615 3860 4590* 6380* 8000 18150 年增长率(%) - 18 21 18 30 40 47 14 39 26 - *此数字为由光缆折算成光纤数 光纤占光缆成本的40%60%,随着近年来光纤价格的不断下滑,虽然世界光缆销量 保持较快增长,但销售额却增长不多,96、97、98三年分别为69亿美元、72亿美元和 81亿美元。根据Electroni
23、Cast的最新报告,2000年世界光缆的销售额达到了244亿美元, 今后五年每年还将增长 10%以上,在2005年达到394亿美元。在2005年到2010年期 间将达到661亿美元。其中北美地区 2000年的消耗占世界的 22%,为54亿美元,2005 年将达到106亿美元,2010年增加到186亿美元。欧洲 2005年的光缆用量将达到 105 亿美元,2010年增加到198亿美元。 据统计,长途通信光缆体现了全球光纤光缆的最大销售额,其次是局域网和广域网的销 售,约占76%和11%。 2000年的光缆市场电信占了80%,有线电视占了 8%。 在光纤品种方面,1999年全世界安装单模光纤量达到
24、5900万公里光纤,占光缆应用 市场值的75% ,占光纤总用量的 93% 。 1999年,世界陆地单模光纤光揽市场为65亿美元, KMI公司预测该市场在 2004年将有137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即占据 78%的光纤市场。同 时另有报告认为:1999年多模光纤市场占整个光纤市场量的4% ,占市场值9% ,达到8.16 亿美元。2004年,多模光纤用量的百分比会有所下降,为3%,约530万光纤公里,而其 市场值将有所增长,达 8%,约合14亿美元。总的看来,单模光纤成为市场的绝对主流已 是不争的事实。 跌宕起伏的国际光纤价格走势 90年代中期,由于互联网快速发展以及对高速通信的要求,世界光纤市场开始
25、出现供 不应求的局面。1995年光纤需求量比产量高 10%,并出现200万公里的市场空缺;1996 年世界光纤用量比 93年增长一倍,相当于 1990年以前世界光纤用量总和。面对需求的飞 速增长,各主要光纤厂家纷纷扩建、 增产,并于1996年下半年以后陆续形成生产能力。1997 年夏,全世界光纤市场又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激烈的竞争导致了价格战。从1997年到 1999年,普通单模光纤的价格从每公里70美元下降到30美元。这么大幅度的降价使制造 商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 据KMI研究报告,1996年以来,全球单模光纤的价格下降了20%,预测到2002年 时,价格将下降到 28美元/公里,因此,
26、光纤光缆市场呈规模扩大、价格走低的趋势。 光纤价格到99年跌至谷底,但是从 99年下半年起,光纤市场又起变化:由于近年来 数据业务迅猛发展,尤其是IP业务呈现爆炸式增长,从全球范围来看,骨干网的带宽已达 到了约6-9个月就翻一番的速度,因此各国电信运营商再次掀起光纤建设的热潮,导致了 对光纤的需求暴涨,市场呈供不应求状态,价格不断上升。2000年光纤供需缺口增大,许 多光缆企业生产线陷于停产,这种局面持续至今。主要原因是全球通信市场发展迅速,新的 长途光缆网络运营商的进入导致北美、西欧和亚太的光纤光缆需求猛增,而许多新建光缆项 目采用大芯数的光缆且 DWDM 技术及G.655光纤的应用并没有减
27、少对光纤的需求。而此 前全球最大光纤供应商康宁公司由于光纤价格下跌已经减产,又因G.655光纤的全球需求 量增加,许多厂商转产G.655光纤,但其成品率不足G.652的一半,使2000年的全球光 纤产能只有7700万芯公里,而总需求量达到近 8000万芯公里,因此导致光纤市场再次出 现全球性短缺,光纤预制棒供不应求,价格飙升。 扩建增产势头旺盛 全球性的光纤短缺再次引发了光纤厂家的扩建增产,世界主要光纤厂家近期纷纷公布其 投资扩产计划,主要有: 藤仓:今后三年光纤投资总额230240 亿日圆,预计到 2002年该公司产能将比 1999年提高1倍以上; 住友电气工业投资 300亿日圆,到2002
28、年产量将比2000年提高70% ;古河电气 工业产能也将提高一倍。 康宁:将投资4亿美元在美国建第六个光纤厂,预计 2004年投产。这是继2000年 12月宣布投资4.5亿美元扩产光纤后又一次扩产计划。公司计划从2002年到2004 年,每年光纤产量增长 25%。 Pireli北美公司2001年初决定投资8300万美元扩产。 阿尔卡特:计划两年内将其光纤产量扩大3倍。 经初步统计,世界光纤短缺已促使主要的光纤厂到目前为止已投资25亿多美元扩充生 产能力。这些投资扩产可将1999年的7700万公里的世界光纤生产能力提高到2001年的 1.31亿光纤公里,增长 70%,远大于需求。光纤热除引发光纤
29、生产投资热外,还引发预制 棒的投资热,StockerYale公司投巨资建设 3条新的MCVD光预制棒生产线。生产投资热 的结果不可避免的是光纤、光缆乃至预制棒价格的下跌。 预计国际市场未来两年内光纤供不 应求,但到2003年后,市场趋于饱和。 2 .我国市场概况 需求增长迅猛,用户结构变化显著 尽管关于中国光纤和光缆市场状况的分析,不同机构提供的数据资料差别较大。但从 总的发展趋势仍可以看出:我国光传输网的建设, 经过九十年代的迅猛发展后,已进入一个 平稳增长期,市场规模稳步扩大(见表6)。目前我国已建成“八横八纵” 50条长途干线光 缆网,覆盖全国75%以上的县市,总投资为 100亿元,光纤
30、用量超过 150万公里,光纤化 比重超过80%。今后几年二级干线、本地光纤接入网和CATV将是主要的增长点,而带状 光缆则是接入网的首选光缆。 表6中国光纤和光缆市场状况 项目年份 199 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光纤(万公里) 8.4 24 74 105 154 295 480 550 600 800 1100 缆内平均芯数 7 10 11 11 12 16 20 22 24 26 28 光缆(皮长万公里) 1.2 2.4 6.8 9.7 12.8 18.4 24 26.4 29.1 32.7 光纤年增长率()
31、186 208 42 47 92 63 15 9 33 38 光缆年增长率() 100 183 43 32 44 30 10 10 12 资料来源:综合相关数据 在用户结构方面,由于各专用网和联通对传统电信网的竞争加剧,电信用户所占比例开 始下降。中国电信的市场份额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997年的80%,到1999年的50%直 至2000年的30% ;而联通的市场份额增长最快,目前达到40%,这是因为联通加大了对 长途骨干网和本地网建设的投资,这也表明联通在长途骨干网上对中国电信将形成新的竞 争。 生产能力迅速跟进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 99年底,我国现有光纤通信企业和研究所共320个,其中:光纤
32、 光缆生产企业193个、光电器件46个、光缆材料和配套件 22个、光通信仪表 9个,以及 光通信传输设备企业 50个。近年来,国内光纤企业的生产能力有所提高,能生产光纤的企 业也增加了,有 8家企业一年可以生产光纤700多万公里,比1998年翻了一番。随着光 通信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生产厂家也将在目前相当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尽 管整体市场看好,就构成光纤光缆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产品(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市场 而言,去卩有其各自的特点: 光缆市场基本饱和,增长潜力有限;高芯数光缆将成为主流产品 我国主要的光缆需求市场曾由中国电信、铁路和光纤有线电视系统支撑,由于进入光缆 市场的技术壁
33、垒比较低,目前全国光缆生产企业已经超过200家,生产能力从 5000公里 5万公里不等,总产能超过 100万公里,远远超过需求量(99年仅为27万公里),导致 该市场陷入供大于求、竞争白热化的局面。在这种大的市场形势下,光缆业务的利润前景不 很乐观。然而中国电信的分业经营,促使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广电总局和铁路、 电力纷纷加快建设自己的骨干网,导致市场格局出现较大的变化。2000年由于通信行业的 整体复苏,光缆需求量增长幅度较大,但这只是暂时现象,并不影响总的发展趋势。 此外,我国光缆生产企业的集中度已经相当高,规模经济效应充分体现,表7中十家主要 生产企业的市场份额 99年即已达到
34、78%,而且该比例逐年趋高。 表7全国主要光缆生产企业的市场供应量 序号 厂家 1999年光 缆产量(万 芯公里*) 1998 年光 缆产量(万 芯公里) 1998 年带 状光纤产量 (万芯公里) 1 武汉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 97 90 6 2 成都西门子光缆有限公司 56 75 15 3 北京朗讯科技光缆有限公司 54 60 18 4 江苏亨通集团公司 52 48 14 5 江苏通信集团公司 40 30 6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9 7 深圳特发光缆有限公司 35 8 江苏永鼎集团有限公司 33 36 6.5 9 成都汇源光缆厂 32 33 10 上海华新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30 27
35、 8 合计 468 资料来源:光纤通讯1999年第3期和通讯世界 宋金声 21世纪初期我国光纤光缆和光无源器件 市场预测。其中98、99年光缆产量为可比数据。 *芯公里=芯数X光缆公里 综合市场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预计我国光缆需求量今后几年的增长率总体上低于光纤平 均年增长率,约为 5%左右。由于光纤接入网的快速发展,平均光缆芯数将由现在的20 30芯增加到50芯左右(见表 8)。 表8我国光缆市场需求预测 年份 1999 2000 2005 2010 光缆需求总量(万公里) 27 28 36 46 光缆平均芯数 22 24 38 52 注:数据系根据上海市通信学会预测,由宋金声加工而来 光纤市
36、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我国光纤技术与国外差距不大,产业化程度也较高,但发展不均衡,光纤生产能力不足而光 缆生产能力过剩。这两年,光纤生产能力有所加强。 在市场和技术的双重拉力下, 我国光纤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共有拉 丝生产线30-32 条,设计生产能力约670万公里。1999年我国光纤厂实际生产量约为 415 万公里,到2000年底光纤生产厂家已达九家,光纤生产能力超过670万公里(见表9), 基本与国内光纤市场需求相平衡。 但由于国内通信运营商对国产光纤的质量尚存疑虑,许多 国内光缆厂家采用进口光纤生产光缆,导致国内光纤厂家的实际产量远远达不到现有的生产 能力,50%的国
37、内光纤市场被国外产品占领。 表9 近年国产光纤产能汇总表(单位:万芯公里) 生产厂家(成立时间) 1998 年 1999 年 2000 年 武汉长飞(1985) 90 170 250 上海朗讯(1994) 100 160 200 南京华新藤仓(1997) 8 30 80 深圳特发(1998) 6 25 30 杭州富通昭和(1999) 0 20 30 成都中住(1998) 4 8 30 西古 4 2 30 南京特恩弛 0 0 20 合计 212 415 670 资料来源:黄彦斌,光纤通信技术和我国光纤光缆产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光纤技术得到较大的提高,国产G.655光纤的出现满足了国内对大容量高
38、速率系统的DWDM 技术要求,而少受制于国外的某些大公司。在光纤光缆应用技术出现 质的变化,带状光缆的广泛应用, 三网合一技术的发展及接入网技术的完善的驱动下极大的 推动了我国光纤产业的发展与创造力。我国”九五期间光纤需求量平均增长率为20%,据 上海市通信学会有关专家预测,2001年至2005年光纤需求量的平均年增长率将为15%, 2006年至2010年的平均年增长率为 12%,直至2015年达到饱和点。(见表10) 表10 我国光纤需求量和市场预测 1999 年 2000 年 2005 年 2010 年 需求量(万纤公里) 600 800 1500 2010 价格(美元/公里) 34 35
39、 18 15 目前国内生产光纤的有七家合资企业,其中武汉长飞和上海朗讯产量分别为250万公 里和200万公里,其它厂商还未达到经济规模。1999年进口光纤价格为 260 380元/公 里,国产光纤价格为 280 320元/公里,跌入低谷。2000年因全球最大光纤供应商康宁 公司减产和光纤需求爆发增长,全球光纤紧缺,导致价格上扬20 %。但随着全球光纤供应 增加和我国今年新增生产能力近500万纤公里,供需不平衡状态有望在 2003年得到缓解, 预计今年光纤价格将维持在2000年的水平,此后将会有所回落。 光纤光缆国产化率提高,拉动对国产光纤预制棒的需求 由于我国对宽带网的需求不断上升,包括网通、
40、联通、移动在内的电信运营商正在大规 模投资建设自己的骨干网,加上我国原有的有线电视网络也正在进行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 (HFC )的改造,对光纤光缆的需求大增,这给国内该行业的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光纤预制棒是生产光纤光缆行业的上游产品,其利润占整个产业链利润总额的70 %, 其生产工艺、销售状况掌握在外国少数厂家手中。我国光纤光缆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 生产技术,尤其是制棒能力相当落后,除了极少数厂家具有一定制棒能力外,国产光纤的大 部分光纤预制棒由国外提供,到国内来拉丝。这种不完善的光纤生产格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中国光纤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使得我国光纤市场仍由国外公司控制的局面还不能彻底
41、改变。 我国本土企业生产的光 但光纤光缆生产的国产化率提高逐步推动企业生产向上游产品扩张。 缆在短短的6年内就占领了绝大部分的国内市场份额,从1994年的15%猛增到1995年 的80%,直至目前的95%左右。同样,1996年以前,我国光纤市场受到以康宁为代表的国 外光纤供应商的控制,90 %的光纤是由国外公司提供的。随着国产光纤质量、产量的提高 且价格低于国外同类产品, 再加上国家对国产光纤的政策导向和国内光纤生产厂的产品品牌 宣传作用,使得国产光纤逐步地被国内光缆生产厂家及最终用户所认同,市场占有率呈稳步 上升趋势。目前国产光纤市场占有率达50%。 小结:光缆市场增长趋缓,竞争者主要是国内
42、企业,且规模良莠不齐,竞争的加剧使产品获 利能力下降,企业不宜再介入该产品的生产或增产扩资;光纤产品增长空间还很大,价格也 企稳回升,国内企业仍可在取代进口产品上下一番功夫;光纤预制棒则是产业链中的高利润 区,并且由于产品的国产化率极低,将成为国内企业的主要切入点。(见图9) 图8产业链构成图 (一) 光电器件市场 光电器件包括有源光器件、 无源光器件、 光电端机等。 其中有源光器件指具有光电能量 转换功能的器件, 包括激光器、 探测器和光纤放大器等。 无源光器件指不存在光电能量转换 的器件(其中,连接器、耦合器、衰减器等常规光器件已经普遍采用,隔离器、高速调制器 和光开关、波长变换器、滤光器
43、等,技术含量高,是光通信更新换代的必要条件) 。光电端 机包括光发射机、光接收机等。 1. 全球市场概况 光纤通信技术应用的迅速发展为光电器件开辟了巨大的市场,光器件在光通信领域中 的地位日益重要。过去 10 年,光器件技术已取得重大进展,光纤放大器已广泛使用,光发 送模块的速率已从 622Mbit/s 提高到 10Gbit/s ,40 Gbit/s 的也处于试用阶段。 最具增长潜力的是无源光器件市场。据统计, 2000 年全球无源光器件市场总值约 25 亿美元,较 1999 年成长 21% 。其中光纤连接器占 44% ,为比重最大的单项产品;其次为 光耦合器,占 20% ;而光隔离器和其它器
44、件则合占 36% 。预期未来全球无源光器件市场将 成长到 43 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为 22% 。北美仍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约占全球市场的 50% ,而日本、欧洲与中国的网络建设日益活络,也将会刺激市场需求。 据预测, 全球有源光器件市场到 2005 年将达到 3830 亿美元, 占当时光通信产品市场 的 52% 。光纤通信用的激光器和探测器这两种有源器件, 1994 年的全球市场销售额为 13.95 亿美元,其中激光器 7.5 亿美元,探测器 6.45 亿美元; 2000 年的全球销售额为 25.24 亿 美元,其中激光器 16 亿美元,探测器 9.24 亿美元。近年来,在光纤通信领域
45、中取得进展 最大且影响最大的器件是光放大器。据美国研究人员估计,在未来 5 年内,掺饵光纤放大 器和半导体光放大器将有最大的潜在市场,应用最多的是长途通信网。据预测, 2006 年全 球光纤放大器的销售额的 51.28 亿美元。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全球销售额平均年增长率为 18%,至U 2004年将达11.87亿美元。 随着光纤通信和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光发射机、接收机经历了从混合集成向单片集成、 从低速率向高速率、从短波长向长波长的发展过程。传输速率为10Gbit/s的光发射机、光 接收机已经走向市场,40Gbit/s的光发射机、光接收机已经研制成功。2000年全球的光发 射机和接收机市场约为 8
46、0亿美元。其中,光发射机未来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4%。 光电器件在1991年前新产品更换周期为 10年,1991年到1994年新产品更换周期 为5年,1994年后,每年国际上都推出新产品,特别是在新型器件和耦合封装方面不断更 新,性能、质量和价格成为器件竞争的主要因数。随着通信市场的发展,光纤通信市场呈上 升的趋势,器件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器件价格则不断下降。据统计,光电器件价格每年都以 10%的速度降低。 2.国内市场概况 需求快速稳定增长,国产化程度渐高(见表11) 表11 1999年-2003年我国光电器件的需求和生产情况单位:万只 年份 总需求量 国产器件数量 国产器件所占比例(%)
47、 1999 62.5 18.75 30 2000 78 23.4 30 2001 97.5 29.7 30.5 2002 121.9 37.7 30.9 2003 152.4 47.9 31.4 资料来源:99全国光电子器件与集成技术会议论文集 根据上海市通信学会光通信专业委员会对我国光电端机、光有源器件、光连接器的市 场进行的预测(见表 12 )和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中心的统计(见表 13),尽管两者数据资 料略有出入,但仍可以看出近年来总的增长趋势比较稳定,未来510年将保持较高的增长 率。 表12 光电端机、光有源器件、光连接器的市场预测 项目/年份 1999 2000 2005 2010
48、 光电端机 (万系统) 需求量 3.6 4.0 6.4 10.3 年平均增长率 11% 10% 10% 光有源器件 (万只) 需求量 8.3 9.2 14.7 23.7 年平均增长率 11% 10% 10% 光连接器 需求量(万套) 77 102 395 1427 年平均增长率 32% 31.1% 29.3% 价格(美元) 22 20 13 9 市场(万美兀) 1710 2055 5137 12842 资料来源:武汉邮科院光通信信息 表13我国光端机、光连接器的市场历史与预测数据 项目/年份 199 1 199 2 199 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
49、0 2001 2002 光端机(套) 153 3804 4704 4995 7400 8000 9600 1150 1380 1660 6 8 0 3 0 0 0 00 00 00 增长率(%) 2377 2 3.63 6.19 48.14 8.11 2 0.00 19.79 20.00 20.29 光连接器(万套) 1 2.5 5 11 16 22 25 32.5 42.3 55 71.5 93 增长率(%) 150 100 120 4 5.45 37.50 1 3.64 30.00 30.15 30.02 30.00 30.07 资料来源: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中心主办分析与预测1999年11
50、月(总第13期) 厂商格局与生产能力 目前,我国光电子器件的格局是:中外合资的光电子产业+组装进口器件的方式+光电 子工程中心+其他国产光电子生产厂家与进口器件的竞争。 国内器件厂商整体规模并不大。1998年用于光纤通信的国产光电子器件实际销售量约 为14万只左右。其中武汉电信器件公司和深圳飞通公司两家约占国产光电器件销售量的 86%,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亿、20%和0.8亿、8%。通信合资企业的市场份额约 为整个通信市场的72%,国产光电器件很难进入这些合资厂,主要原因有: 1、合资厂的外 方保护政策,他们使用由进口系统带进来的器件;2、有的国产器件性能还达不到进口器件 的指标;3、国
51、产器件的质量保证体系刚刚与国际接轨,要取得合资厂的认可,还要一个相 当长的时间;4、国内的光电器件研究、开发、和生产的水平离国际的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 差距。 目前,国内有些通信设备制造商也有少量生产光电器件产品,如深圳华为公司、武汉邮 科院都可以提供掺饵光纤放大器(EDFA)。深科技在光隔离器、EDFA、光接收器等方面有 一定产能。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近期将引入首个年产2 0万套光纤传感器项目。 (一)系统设备市场 1.全球市场概况 在光通信领域内需求增长最快,DWDM平均年增长率在50%左右 目前,在通信干线网上采用的主流设备就是SDH+WDM ,全球实际敷设的 WDM 系 统已超过2000个
52、,其中Nortel的实用化系统的最大容量达160Gb/s ( 16 xi0Gb/s )。朗 讯将在今年内推出400Gb/s 的实用系统,目前实验室的最高水平已达2.6Tb/s ( 132 X 20Gb/s )。据美国一家市场调查公司预测,从1997年起,美国光波分复用设备市场将以复 合年增长率为32%的速率增长。美国的波分复用设备市场2000年约为3.3亿美元。全球 的密集波分复用市场预计2001年将达46亿美元。参见下表。 表14 全球光纤通信各类产品的市场现状及预测趋势 产品名称 地区 销售额(亿 美元) 时间(年) 年均增长 率(%) 发射机/接收机 全球 20 1994 26.0 80
53、 2000 光缆 全球 37.9 1995 17.5 84.8 2000 154.7 2005 12.8 波分复用(WDM )设备 北美 16 1997 28.8 44 2001 密集波分复用(DWDM ) 全球 6.26 1996 49.0 46 2001 光时域反射仪(OTDR ) 北美 2.8 1996 29.3 36.6 2006 同步光网(SONET) 北美 49.7 1996 12.0 109.6 2003 同步数字系列(SDH) 全球 67 1997 17.8 152 2002 异步传输方式(ATM) 全球 10.96 1994 31.6 56.93 2000 资料来源:Scie
54、nce 光纤 光缆产品的销量从 33万芯公里增加到 58万芯公里,增幅超过 75 %。 预计2001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随着公司在国内居于 领先水平的新一代 2.5G SDH及10G和N * 10G DWDM 产品投放市场,必将进一步推动 公司主营业务的增长。预计光通信终端系统销售收入91,267万元,比2000年上升84 %, 主要是公司通过科研开发活动,推出更高速率的10G、N X 10G产品和增强型2.5G设备, 将进一步巩固在国内 SDH、DWDM 等产品上的优势地位,扩展公司接入网产品的生产能 力;预计光纤光缆电缆产品销售收入80 ,029万元,比2000年
55、上升57.7 %。 特发信息(0070 ) 主营光纤、光缆等。光纤生产拉丝能力30万公里/年,光缆的生产能力为2.5皮长公 里/年(50万芯公里)。公司收购深圳新星索光纤光缆有限公司75 %股权,扩大了光缆生产 能力(特发信息的光纤基本自用,尚无法满足自身光缆的生产能力)。2000年销售光缆40 万芯公里,通信设备2311台/套。2000年7月,特发信息与阿尔卡特合资组建生产销售光 纤的深圳特发信息阿尔卡特光纤有限公司(特发信息占45 %股份)。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 1800万美元,投资总额 2800万美元,预计光纤年产量将达150万公里,成为国内最大的 光纤生产厂家之一。特发信息集资1.33亿
56、元投产光纤预制棒(与法国阿尔卡特合作),至今 项目建设仍未取得突破,未投入运作。 永鼎光缆(600105 ) 根据2000年中国邮电器材公司对国家的光电缆企业产量销售最新排名,公司主要产品 光缆排名全国第五位,电缆排名全国第二位。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的96%来源于通信光缆及通信电缆。通信光缆主要 用于长途干线通信传输系统、入网通信传输系统、算机数据传输系统及煤碳、电力、铁路、 军事通信传输系统;2000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7407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 41.80 % , 实现主营业务利润1438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2.90% 。 2001年将进一步开发5#、6#、7#类缆,室
57、内软光缆、特种光缆等,开发光网络和接 入设备等项目。永鼎光缆募集 2.4亿元投资预制棒项目,由于技术壁垒、工艺难度大,至今 项目建设仍未取得突破,未投入运作。 南京高科(600064 ) 南京高科(600064 )投资1870万元与台湾华新丽华和日本藤仓株式会社合资组建的 华新藤仓光通信有限公司,成为国内较大的光纤制造企业之一。该公司总投资2950万美元, 南京高科占总股本的7.65%。该公司所产光缆产品,日前获信息产业部及广电总局的入网 证书。该公司现年生产能力为光纤 80万公里、光缆10万芯公里,产值 3亿元。该公司将 逐步推出非零色散光纤、光纤带、室内光缆等,以及VAD光棒、光器件产品,
58、向全方位光 通信领域发展。另外,南京高科还投资南京华新电线电缆有限公司1304万元,占总股本的 5.22 %。 表17 国内主要光纤光缆生产厂商的比较 光缆生产能力 光纤年产 量 光纤预制棒项目 南京高科(600064 ) 10万芯公里 80万公里 永鼎光缆(600105 ) 30万芯公里 投资2.4亿元,项目仍在建设期 特发信息(0070 ) 50万芯公里 30万 投资1.33亿元,预计2001年启动 长江通信(600345 ) 约90万芯公里 500万公里 多模光纤棒 法尔胜(0890 ) 19.2万芯公里1 投资1.39亿元,单模光纤棒 2001年7 月投产,预计生产能力 250万芯公里
59、 1按成都汇源光缆厂 99年产量的60%计 *芯公里=芯数X光缆公里 说明:多模光纤适用于短距离传输,单模光纤广泛用于长途干线网、海底光缆等,是当前的主流产品 深科技(0021 ) 2000年加大对光通信产品的开发力度。网络传输和接入设备一一光系列产品如光隔离 器、EDFA、光接收器、光传输器等在生产、销售方面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公司研制的DWDM 开始批量生产,光开关进入样品试制阶段。 新黄浦(600638 ) 向上海全光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 ,占该公司注册资本 2000万元的20 %。目前已 采用公司全光网技术承担了上海科技网升级改造项目。年产光通信系统、光电子器件400 万仁 中兴通讯
60、(0063 )光传输产品在国内市场份额大幅增长,步入高速发展期 自1996年开始SDH光传输系统开发以来,已先后推出了自己的155Mb/s2.5Gb/s 全兼容一体化 SDH系列产品,其传输产品已在全国近30个省区的通信网上运行。中兴的 光通信有从干线到接入网的全套网络解决方案,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0 %,国内 市场占有率在全球同类设备供应商中名列第四。其高端产品如10G SDH、320G DWDM 都 已经成熟,承担了中国电信西部干线、铁通国家干线东北环、中国网通京太西干线等多条干 线的建设,为下半年的大规模销售打下基础,预计下半年中兴通讯光传输产品国内销售额将 比上半年增长一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健身工作室策划书
- 老虎机英语课堂游戏
- 老年人急救常识课件
- 老年人康复培训常用知识课件
- CN120210105A 一种从诱导痰中提取细胞外囊泡的方法
- CN120208520A 一种用于激光诱导的玻璃蚀刻装置及无氟刻蚀方法
- 水工建筑测量工专业知识考试题库
- 老年人安全防骗知识培训课件
- 外研版九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4单元测试及答案02
- 数与式二(因式分解、分式和二次根式50题)-2021-2025年中考数学复习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 单孔腹腔镜课程讲义课件
-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课件
- 美国共同基金SmartBeta布局及借鉴
- 企业劳动用工法律风险与防范
- 普通逻辑ppt课件(完整版)
- 2022年08月安徽省芜湖市招考大学生科技特派员岗位冲刺题(带答案)
- 国家城镇救援队伍能力建设与分级测评指南
- DB32∕T 4065-2021 建筑幕墙工程技术标准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精美)课件 2 落花生
- 检具设计PPT.
- 物业公司员工绩效考核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