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软交换网络现状、网络组织及后续发展思路_第1页
中国电信软交换网络现状、网络组织及后续发展思路_第2页
中国电信软交换网络现状、网络组织及后续发展思路_第3页
中国电信软交换网络现状、网络组织及后续发展思路_第4页
中国电信软交换网络现状、网络组织及后续发展思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软交换网络中国电信软交换网络现状、现状、 网络组织及后续发展思路网络组织及后续发展思路 北京研究院 目录目录 软交换网络现状软交换网络现状 近期软交换网络组织近期软交换网络组织 后期演进和发展思路后期演进和发展思路 省际软交换网络省际软交换网络 解决省际长途网交换机容量压力以及单节点问题解决省际长途网交换机容量压力以及单节点问题 省际软交换网络省际软交换网络 大区内的一对软交换设备互为主备用大区内的一对软交换设备互为主备用 省内软交换网络省内软交换网络 增值应用增值应用 端局端局/ /接入接入 固网智能化改造固网智能化改造 长途分流长途分流 广东、浙江

2、、安广东、浙江、安 徽、陕西徽、陕西 北方、广东、北方、广东、 浙江浙江 浙江、江苏、浙江、江苏、 福建、江西、福建、江西、 广西广西 北方、北京、北方、北京、 上海上海 省内软交换网组网模式省内软交换网组网模式 大区制大区制 本地网制本地网制 本地网本地网1 区域区域1 iad、ag、tg/sg 本地网本地网2 网管系统网管系统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 本地网本地网1 区域区域n iad、ag、tg/sg 本地网本地网2 mrs ssss shlr与软交换覆盖区的关系与软交换覆盖区的关系 shlr覆盖区域与软交换覆盖区域统一覆盖区域与软交换覆盖区域统一 本地网制本地网制 大区制大区制 shlr以

3、本地网为单位设置,软交换设备按大区制设置以本地网为单位设置,软交换设备按大区制设置 ssshlr map ss shlr map shlr map 目录目录 软交换网络现状软交换网络现状 近期软交换网络组织近期软交换网络组织 后期演进和发展思路后期演进和发展思路 路由计划路由计划 省际省际 分级分级 省内省内 扁平扁平 “扁平扁平”和和“分级分级”的比较的比较 sip终端终端中继网关中继网关中继网关中继网关pstnsip终端终端 sip终端终端中继网关中继网关pstn长途长途pstn终端终端 ip长途长途中继网关中继网关 “分级分级”可简单理解为各类用户之间的媒体可简单理解为各类用户之间的媒体

4、 流,端到端经过多段不必要的流,端到端经过多段不必要的tdm/iptdm/ip虚中继虚中继 的转接的转接 路由原则路由原则 业务提供能力业务提供能力 资源利用率资源利用率 服务质量服务质量 路由原则路由原则 扁平路由计划扁平路由计划 网络现状网络现状要求要求 pstn pstn与软交换网络为演进关与软交换网络为演进关 系,两网用户号码无法明显区系,两网用户号码无法明显区 分,且分,且目前尚无法提前感知被目前尚无法提前感知被 叫用户类型叫用户类型。 不同类型用户之间的呼叫路不同类型用户之间的呼叫路 由策略不同由策略不同 软交换网络到软交换网络到pstnpstn的路由遵循的路由遵循“就远入就远入p

5、stnpstn网网”原则。原则。 pstnpstn到软交换网络的路由遵循到软交换网络的路由遵循“尽力而为的就近入软交换网络尽力而为的就近入软交换网络”原原 则则 “软交换呼叫软交换呼叫pstn” 软交换网络控制层面 软交换网络ip承载层面 dc1 tg ag/iad dc1 tg ag/iad 省tg ls tm dc2 ls tm dc2 省tg ls tm dc1dc1 dc1 软交换dc1 软交换 省软交换 省软交换 就远入pstn网未就远入pstn网 “软交换呼叫软交换软交换呼叫软交换” 软交换网络控制层面 软交换网络ip承载层面 dc1 tg ag/iad dc1 tg ag/iad

6、 省tg ls tm dc2 ls tm dc2 省tg ls tm dc1dc1 dc1 软交换dc1 软交换 省软交换 省软交换 “pstn呼叫呼叫pstn” 软交换网络控制层面 软交换网络ip承载层面 dc1 tg ag/iad dc1 tg ag/iad 省tg ls dc2 dc2 省tg ls dc1dc1 dc1 软交换dc1 软交换 省软交换 省软交换 “pstn呼叫软交换呼叫软交换” 软交换网络控制层面 软交换网络ip承载层面 dc1 tgdc1 tg ag/iad 省tg dc2 dc2 ls 省tg dc1dc1 dc1 软交换dc1 软交换 省软交换 省软交换 软交换网

7、络控制层面 软交换网络ip承载层面 实施实施“扁平扁平”路由的必要条件路由的必要条件 软交换设备之间的互通和软交换设备之间的互通和ip承载网的互通承载网的互通 ls tm dc2 省tg dc1 tg ag/iad ls tm dc1 tg ag/iad 省tg ls tm ls tm dc2 dc1 软交换 dc1 软交换 省软交换 省软交换省软交换 省软交换 dc1平面软交换扁平网络 近期软交换网络组织近期软交换网络组织 dc1 tg lsls dc2 ls dc1 gwms/ssp shlr dc2 tg ag/iad dc1 软交换 省软交换 全国业务平台 省业务平台 本地网 dc1

8、tg lsls dc2 ls dc1 gwtm tg shlr ag/iad 区域/本地软交换 省业务平台 dc1 软交换 省内其它本地/ 区域软交换 省软交换覆盖到c3本地网 省软交换覆盖到汇接层面 路由计划路由计划 省际省际 软交换用户发起的省际呼叫,不论被叫用户为软交软交换用户发起的省际呼叫,不论被叫用户为软交 换用户还是换用户还是pstn用户,路由遵循就近入省用户,路由遵循就近入省pstn网网 的原则,即的原则,即 主叫用户所在本地网被省中继网关覆盖的,由主主叫用户所在本地网被省中继网关覆盖的,由主 叫所在地的省中继网关设备进入叫所在地的省中继网关设备进入pstn;主叫所在;主叫所在

9、本地网未设置省中继网关,由覆盖主叫地的中心本地网未设置省中继网关,由覆盖主叫地的中心 城市的省中继网关设备进入城市的省中继网关设备进入pstn; pstn用户发起的省际呼叫,不论被叫用户为软交换用户发起的省际呼叫,不论被叫用户为软交换 用户还是用户还是pstn用户,原则上不允许在省软交换网络用户,原则上不允许在省软交换网络 之间通过之间通过ip直接疏通,必须经直接疏通,必须经pstn长途网或长途网或dc1软软 交换网络疏通。交换网络疏通。 ip承载 “pstn用户发起的省际呼叫用户发起的省际呼叫” ip承载 dc1 tg ag/iad dc1 tg ls tm dc2 ls tm dc2 省t

10、g ls dc1dc1 dc1 软交换dc1 软交换 省软交换省软交换 ip承载 ag/iad省tg ls tm 省软交换省软交换 ip承载 “软交换用户发起的省际呼叫软交换用户发起的省际呼叫” ip承载 dc1 tg ag/iad dc1 tg ls tm dc2 ls tm dc2 省tg ls tm dc1dc1 dc1 软交换dc1 软交换 省软交换省软交换 ip承载 ag/iad省tg ls tm 省软交换省软交换 路由原则路由原则 省内省内 软交换用户发起的省内呼叫,不论被叫用户为软交换软交换用户发起的省内呼叫,不论被叫用户为软交换 用户还是用户还是pstn用户,路由遵循用户,路由

11、遵循“就远出软交换网络就远出软交换网络” 的原则,即的原则,即 被叫为被叫为pstn用户,则选择离被叫用户最近的中继用户,则选择离被叫用户最近的中继 网关进入网关进入pstn; 被叫为软交换用户,则直接在软交换网内建立。被叫为软交换用户,则直接在软交换网内建立。 pstn用户发起的省内呼叫,遵循用户发起的省内呼叫,遵循“尽力而为就近入尽力而为就近入 软交换网络软交换网络”原则。原则。 “软交换用户发起的省内呼叫软交换用户发起的省内呼叫” ip承载 ag/iad ls tm dc2 ls tm dc2 省tg ls 省软交换 ag/iad 省tg ls 省软交换 目录目录 软交换网络现状软交换网

12、络现状 近期软交换网络组织近期软交换网络组织 后期演进和发展思路后期演进和发展思路 2006年年ngn工作工作 软软 交交 换换 网网 络络 省内省际软交换网络媒体扁平化省内省际软交换网络媒体扁平化 软交换设备与软交换设备与shlr的互通的互通 软交换设备与接入层设备的互通软交换设备与接入层设备的互通 软交换设备与软交换设备与as的互通的互通 imsl ims技术研究和试验技术研究和试验 解决软交换网络建设和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解决软交换网络建设和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 研究和分析软交换网络与研究和分析软交换网络与imsims的关系,对中国电的关系,对中国电 信信ngnngn网络的发展进行进一步

13、思考和研究。网络的发展进行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软交换网络媒体扁平化软交换网络媒体扁平化 驱动力驱动力 部分地区部分地区dc2扩容需求强烈扩容需求强烈 利用省内软交换网络疏通省际长途话务利用省内软交换网络疏通省际长途话务 软交换网络在软交换网络在c5/接入层面的应用接入层面的应用 软交换用户之间的呼叫端到端在软交换网内建立软交换用户之间的呼叫端到端在软交换网内建立 软交换汇接局智能化方案的实施软交换汇接局智能化方案的实施 充分利用充分利用ip侧资源,降低对电路侧资源的耗用。侧资源,降低对电路侧资源的耗用。 实施扁平化需要考虑的问题实施扁平化需要考虑的问题 扁平化实施带来的两个变化:扁平化实施带来

14、的两个变化: 外地至本地网的呼叫可通过外地至本地网的呼叫可通过ip方式进入,需考虑通过方式进入,需考虑通过 ip方式进入的呼叫至方式进入的呼叫至shlr的查询点的选择的查询点的选择 软交换网络在软交换网络在c5/接入层面应用后,需考虑软交换用接入层面应用后,需考虑软交换用 户的来去话至户的来去话至shlr的查询点的选择的查询点的选择 至至shlr的查询点的变化的查询点的变化 tgtg lslsag/iadag/iad dc2gw 本地网本地网 省内长途省内长途 省际长途省际长途 dc2 tg lsag/iad dc2gwtm lsls 省际长途省际长途 省内长途省内长途 分析分析 至至shlr

15、进行查询的特点进行查询的特点 首先根据主叫用户号码变换主叫号码首先根据主叫用户号码变换主叫号码 其次查询业务签约信息,先查询主叫用户业务信息其次查询业务签约信息,先查询主叫用户业务信息 再查询被叫用户业务信息再查询被叫用户业务信息 最后查询被叫用户号码变换信息最后查询被叫用户号码变换信息 shlr与软交换设备的配合示例与软交换设备的配合示例 scp 用户a 用户b 1 9 3 2 6 7 4 5 主被叫属于同一本地网,被叫用户签约有一个智能业务主被叫属于同一本地网,被叫用户签约有一个智能业务 8 对软交换设备的要求对软交换设备的要求 tg/sgag/iad 软交换设备需根据不同的话务来向确定是

16、否向软交换设备需根据不同的话务来向确定是否向 shlr查询查询 问题?问题? 软交换设备之间基于软交换设备之间基于sip协议,无中继的概念,协议,无中继的概念, 如何判断不同的话务源。如何判断不同的话务源。 判断的依据可能需基于被叫用户号码前缀信息,判断的依据可能需基于被叫用户号码前缀信息, 此信息需由发话的软交换设备发出,接收的软交此信息需由发话的软交换设备发出,接收的软交 换设备据此来判断话务源。换设备据此来判断话务源。 ims技术技术 什么是什么是ims? 系统结构和功能介绍系统结构和功能介绍 接口协议接口协议 地址和编码方式地址和编码方式 呼叫流程示例呼叫流程示例 ims与与cs域域/

17、pstn的互通的互通 ims的主要特点的主要特点 什么是什么是ims? 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 3gpp 在在r5版本引入的一个业务子系统版本引入的一个业务子系统 外部数据网外部数据网 pstn 电路域电路域 r99或或r4 分组域分组域 wcdma 接入网接入网 ims 互通互通 接入接入 其他其他ip多媒多媒 体网络体网络 mrfpims-mgw pstn mrfcmgcf cscf mr/sip mg/sip mp/h.248 mn/h.248 pstn/isup application server (misc. config.) isc servic

18、e creation mrfp bgcf mb/ippstn hss mb/ip mi/sip mj/sip cx sh application layer control layer 3gpp ims体系架构体系架构 实体功能介绍实体功能介绍 cscf (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sipsip服务器,是服务器,是imsims 的核心,分为的核心,分为p-cscfp-cscf、s-cscfs-cscf、i icscfcscf。 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存储用户的身份、注册信息、存储用户的身份、注册信息、 接入参数、业务数据接入

19、参数、业务数据 mgcf(media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实现实现imsims控制层面控制层面 和电路交换网络和和电路交换网络和cscs域的互通。域的互通。 im-mgw(ip multimedia- media gateway) :实现实现imsims承载层面承载层面 和电路交换网络和和电路交换网络和cscs域的互通。域的互通。 mrfc (multimedia resource function controller:控制:控制mrfpmrfp 中的媒体流资源中的媒体流资源 mrfp (multimedia resource function process

20、or):混合入媒:混合入媒 体流、媒体流资源、媒体流处理体流、媒体流资源、媒体流处理 bgcf (breakout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 :选择到选择到cscs域的出域的出 口口 as (application server) :sip as:sip as、osa asosa as、im-ssfim-ssf ims网络中的协议网络中的协议 sip:会话控制协议会话控制协议 h.248 :媒体控制协议:媒体控制协议 diameter:数据库查询、计费相关的协议:数据库查询、计费相关的协议 sip operator 1 服务与应用服务与应用 多媒体多媒体 ip 网络

21、网络 cs 域域 -or- pstn -or- legacy -or- external ps 域域 hss cscf ggsn mrf-c scp mgcf mgw sgsn cx sc gr mm mc gc mg gn sgw bgcf mi go gm slf as 其他接入网络其他接入网络 mb/gi-cloud“ pcf osa-scs im-ssf mrf-p mp isc sip sip diameter h248 sip h248 cops tcp/ip/udp/rtp/ sip diameter map capsip sip mj siptcpudp httpothers

22、isup caposa ue utran mtte uuiur geran mr hlr cscf mw bgcf mk operator 2 sip dx sip sh si diameter map 呼叫流程示例呼叫流程示例 ims用户间的呼叫用户间的呼叫 home network of ue a network visited by ue a home network of ue b network visited by ue b ue aue b p-cscf-ap-cscf-b 1 4 s-cscf-as-cscf-b i-cscf-b i-cscf-a hss-bhss-a use

23、r profile 3 7 5 6 call control / dialog 2 invite register media session 呼叫流程示例呼叫流程示例 ims用户呼叫用户呼叫pstn或或cs域用户域用户 pstn home ims network of ue-a p-cscf s-cscfmgcf/ sgw bgcf register invite (e.164) call control 23 5 i-cscf hss (ums) user profile user profile 6 1 dns enum 4 ue-a iam rtp/udp/ip bearer tdm

24、8 mgw 7 ims的主要特点的主要特点 对移动性的支持对移动性的支持 网络具备对用户位置的感知能力网络具备对用户位置的感知能力 所有业务都由拜访地的所有业务都由拜访地的p-cscf路由到归属地,由归属地的路由到归属地,由归属地的s- cscf控制用户业务并根据用户签约数据将业务映射到本地或者控制用户业务并根据用户签约数据将业务映射到本地或者 第三方,使得用户无论在何处接入,均可享受与在归属地一样第三方,使得用户无论在何处接入,均可享受与在归属地一样 的业务感受,即的业务感受,即ims向用户提供了向用户提供了vhe虚拟归属业务环境能力。虚拟归属业务环境能力。 灵活的业务触发模式和实现方式灵活

25、的业务触发模式和实现方式 ims中业务触发基于签约数据中的中业务触发基于签约数据中的ifc ( initial filter criteria)检检 测,测,ifc按照不同优先级定义了业务触发的条件和目的按照不同优先级定义了业务触发的条件和目的as,s- cscf在处理用户业务请求时进行在处理用户业务请求时进行ifc匹配检测,符合触发条件匹配检测,符合触发条件 则向指定的则向指定的as触发,使得触发,使得as可以对该次业务按照可以对该次业务按照as内既定的内既定的 业务逻辑进行控制。业务逻辑进行控制。 ims的主要特点的主要特点 用户数据的集中管理用户数据的集中管理 实现了将相同个人用户的不同

26、应用签约数据在实现了将相同个人用户的不同应用签约数据在hss的集中化统的集中化统 一管理,并将业务数据维护点与用户接入及业务提供点相独立,一管理,并将业务数据维护点与用户接入及业务提供点相独立, 大大降低了由用户数据分散冗余所带来的建设及运维开销。大大降低了由用户数据分散冗余所带来的建设及运维开销。 策略控制和策略控制和qos保证保证 ims在网络安全和在网络安全和qos方面均有较全面和完善的规范定义和指导,方面均有较全面和完善的规范定义和指导, 允许在不同运营商间进行允许在不同运营商间进行ims网络路由的拓扑隐藏,支持完善的网络路由的拓扑隐藏,支持完善的 端到端端到端ip qos控制机制和网

27、络安全机制,为多媒体业务的落地控制机制和网络安全机制,为多媒体业务的落地 提供了有力地指导。提供了有力地指导。 统一的认证和鉴权统一的认证和鉴权 ims提供了一个统一的业务接入授权认证入口,使得不同业务应提供了一个统一的业务接入授权认证入口,使得不同业务应 用、不同号码可以公用相同的安全上下文,避免了在开放式用、不同号码可以公用相同的安全上下文,避免了在开放式ip 环境中用户鉴权机制的重复建设,也使环境中用户鉴权机制的重复建设,也使as可以专著于应用业务可以专著于应用业务 的开发。的开发。 二者的分析和比较二者的分析和比较 软交换与软交换与imsims体系架构的比较体系架构的比较 相同点相同点 基于基于ip承载承载 采用控制与承载,业务与控制相分离的体系架构采用控制与承载,业务与控制相分离的体系架构 不同点不同点 ims体系架构完整清晰,软交换体系则是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的体系架构完整清晰,软交换体系则是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的 网络体系网络体系 ims体系是为多媒体应用设计的网络体系,更加胜任多媒体通体系是为多媒体应用设计的网络体系,更加胜任多媒体通 信需求,软交换网络以提供语音业务为主,同时考虑提供一些简信需求,软交换网络以提供语音业务为主,同时考虑提供一些简 单的多媒体应用。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