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诗歌鉴赏练习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1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诗人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注】 特点的。“早寒”(1)请结合诗歌首联内容,具体说说诗人是如何写出(2)“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两句集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它们在抒情方式上又有 什么不同?【答案】 (1)诗人抓住了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秋天景象,又以北风 。”“早寒呼啸来渲染,突出寒冷的特点,点出题目中的(2)两句诗集中
2、表达诗人思乡情切,不能归去的无奈和悲苦;“乡泪客中尽”实现直抒胸 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归帆天际看”臆。“【解析】【分析】(1)首联是写景句,要体会“早寒”这样的季节、氛围特点,要抓住具体景物分析把握。“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是写景。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寒” (2)“乡泪客中尽”中的“乡泪”直接点明了乡思,不仅他自己这样思乡,“归帆天际看”写家人也在想望
3、着他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孤帆”。家人的想望,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乡泪客中尽”中的“乡泪”直接点明了乡思,“客”点明身份,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是直抒胸臆。“归帆天际看”写“归帆”和“天际”等景 物组成的画面,借家人想自己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是借景抒情。 故答案为: 诗人抓住了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秋天景象,又以北风呼 。”啸来渲染,突出寒冷的特点,点出题目中的“早寒 两句诗集中表达诗人思乡情切,不能归去的无奈和悲苦;“乡泪客中尽”实现直抒胸臆。 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归帆天际看”“ 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特点。回答本题时需扣住诗句中的意
4、象进行。 【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抒情方式。回答本题时需从整首诗营造的意境入手。 【附参考译文】 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我家在曲曲弯弯襄水边,远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思乡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归来的帆在天边徜徉。风烟迷离渡口可在何处, 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2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请你将五,六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和愿望?(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1【答案
5、】 (2)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对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和追求。【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开:打开,开启。轩:窗户。面:面对。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话桑麻:闲谈农事。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开轩面场圃,把 写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酒话桑麻。(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韵。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
6、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 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故答案为:(1)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2)表现了诗人对农 家生活的喜爱,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对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 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
7、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对恬 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3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1)诗中“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 现。 )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 )阴阴;又1( 【答案】 )思乡。(2【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要仔细阅读每一句内容,了解诗句的意思,明确描写的对象,并能
8、够概括其特征。“阴阴”写的是“杨柳”的特点,“又”字 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2)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任何一首诗歌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 章中所起的作用。 又)阴阴 故答案为:(1 )思乡。(2【点评】“柳”谐音“留”,汉人送客至灞桥,折柳赠别。在古代诗歌中是典型的意象,多表达怀人思乡,惜别留恋之意。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等等。另外,柳还可以是美好家园的象征,如“庭院深深深几许
9、?杨柳堆烟, 。”帘幂无重数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4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这首诗反映出来的季节是_季,从“_”词句中可以看出,理由是 。_ )2()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A. 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悬”写出春潮水涨之景,“B.颔联“阔 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C. 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D. )春1 (【答案】 ;归雁洛阳边 ;春天到了,大雁飞回到北方去了 C 2
10、)(【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鉴赏的辨析。本题涉及的考点有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情感和理解写作手法。“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归雁洛阳边” 的意思是: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信到洛阳去。由此可以判断出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季。(2)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C项有误,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新事物必将代替 旧事物的哲理。 。C2)故答案为:(1)春;归雁洛阳边;春天到了,大雁飞回到北方去了;(【点评】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
11、。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 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5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_”字为线索,以“_”季为着眼 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2)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 现的画面。 )行;早春(1【答案】 (2)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
12、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 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解析】【分析】(1)结合诗歌题目和内容分析,题目“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是诗人游览的地点,“春”点明游览的时间,“行”是这首诗的线索, 诗人首先游览的景点有:孤山寺北、贾亭西,诗人边走边欣赏美景,最后到白沙提终。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 可以看出诗人游览的季节是早春。”“新燕”中的“几处泥 (2)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早莺”“新燕”,他们的动作有“正暖树”“啄春泥”,边读边想象这几处早莺和新燕的动作、心理等,还要从视觉和听觉方面进行着手,然后把这些想象到 的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13、。 行;早春 故答案为: 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 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点评】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线索及所写季节的能力。一般古诗的线索有以下几种: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为线索;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等。找线索的方法:要注意诗歌标题;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要注意诗歌中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词语等。每个季节,甚至每个季节每个时段都有其代表性的事或物,答题时只要结合 诗中有关信息分析即可。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归纳:答题步骤:步骤一、抓住每个意象。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意象进行描述。具体做
14、法,在此意象前加修饰词或运用比 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步骤三、点出所用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6 秋思天净沙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等词语描绘了一蝠怎样的景象?”“夕阳”枯藤”“老树”“昏鸦1()小令中,“ 的愁情是否一致?请简要分析一下。断肠人”“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意与“)(2 )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 等词语亦可)”“凄凉“萧条”、【答案】 (1)深秋晚景图。( )一致。小桥流水人家更供托出断肠人在天涯的乡愁(以乐衬哀)。2( 3)通过写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经历表达了作者一种孤寂的情怀和思乡之情。(【解析】【分析】
15、(1)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深秋晚景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被赞为秋思 之祖的成功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了温馨恬静的景象,在这里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衬托出游子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3)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 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等词语亦可)”、“凄凉故答案为
16、:深秋晚景图。(“萧条” 一致。小桥流水人家更供托出断肠人在天涯的乡愁(以乐衬哀)。 通过写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经历表达了作者一种孤寂的情怀和思乡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曲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内容,理解内 容,概括的语言要简洁。 本题考查考生对句意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读懂语句,理解语句的意思,注意结合写 作背景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分析,难度不大,本曲言简意赅,考生抓关键语句即 可回答。 【附参考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夕阳向西
17、缓缓落 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7 上 江 董颖 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万顷沧江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注释】董颖:北宋诗人,作者是一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 钓舟:行舟。摩挲:用手抚摸。”沧江:因江水呈青色苍色故称“沧江。 ) 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构思新颖别致,以双鸥相伴来衬托诗人的孤寂。A. 此诗思路严谨,总体上由近观到远望,由所见到所思。B.C.一二句分别写静景与动景,动静结合,既表现出境界的开阔,又表现出画面的生机活 力。 数量上的对比,写出了秋景的辽阔澄明,也使形象鲜明突出
18、。”万顷”“一双D.用“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诗的三四句。(2 B) (1【答案】(2)运用拟人修辞,用“摩挲”与“汝” 将柳树拟人化,用手抚摸着数尺的柳树,希望它快快长大,等你枝条成阴时能系住我漂泊的扁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对柳大长大的期和等待, 同时又表达了自己对安定生活的向往。【解析】【分析】(1)B“总体上由近观到远望”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总体上应该是由远望到近观。(2)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我抚摸着岸边仅数尺高的小柳树,期盼盼你快快长大,等到你枝条成荫的时候能够系住我垂钓的扁舟。用“摩挲”与“汝” 将柳树拟人化,写出了诗人对柳树长大的期盼和等待。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
19、常年奔走异乡,也许明天又要登舟出发,因而诗人期待枝条成荫时,系住我垂钓的扁舟,这不仅 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又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B故答案为: 运用拟人修辞,用“摩挲”与“汝” 将柳树拟人化,用手抚摸着数尺的柳树,希望它快快长大,等你枝条成阴时能系住我漂泊的扁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对柳大长大的期和等待,同 时又表达了自己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点评】 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注意首先名著修辞方法,然后分析写出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感 情。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8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
20、发又开封。 。的意思是_”中的“作”(1)“欲作家书意万重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临发又开封 3)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1【答案】 )生怕由于匆忙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感觉还有好多话未说完。2( )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3【解析】【分析】(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意思是: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 。”的意思是“写”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据此可知,“作 (2)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之”行人“而感到无
21、从下笔,又因托”意万重“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来写。诗人既因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难以表达,加以时间“匆匆”,表明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家是“速成”。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侧面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 情。 (3)这首秋思采用了寓情于事的写法,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抒发了作客他乡的人(羁旅之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 念之情。 写 故答案为: 生怕由于匆忙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感觉还有好多话未说完。 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本题考查字义的
22、把握,注意结合句意理解字义。【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抓住重点句子的理解概述。 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明确诗意,结合作者写作背景体会表达的感情。 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9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惊”(1) 阅读诗歌,分析第二句中 )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2 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惊 (1)用【答案】(2)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运用比喻修辞,把 白雪比喻
23、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解析】【分析】(1)第二句诗的意思是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这句诗中“惊”字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 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据此可作答。 (2)三四句的意思是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白雪本是无情之物,但这里却赋予了它人的情感,这是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春雪刻画得美好 而有灵性。据此可作答。本题也可以从比喻的角度进行赏析。 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惊用“故答案为: 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
24、。(运用比喻修辞,把白 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的遣词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诗歌,理解句意,从意境上 进行分析,注意方法的掌握。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把握诗人 的情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安要求作答。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10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阅读诗歌,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2)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 象?为什么? 【
25、答案】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达的 感慨。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2)图一,描绘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齐平,孤舟悬帆于湖面之上的景象。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而图二中的潮落、水 浅、帆停的景象与原诗句不符,故选图一。【解析】【分析】(1)这首诗的意思是: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碧波荡漾的江上正好行船。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
26、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抒写了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 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 (2)认真观察两幅图画可以发现,第一幅图对岸的山比较低矮,江中看不到岛屿;第二幅图对岸的山比较高,江中有岛屿。由此可知,第一幅图表现的是江水上涨的情形。第二幅图画表现的是平常的景象。根据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 ”的意象,可以判断出第一幅图能够表现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帆悬正”“故答案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
27、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达的感 慨。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图一,描绘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齐平,孤舟悬帆于湖面之上的景象。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而图二中的潮落、水浅、 帆停的景象与原诗句不符,故选图一。【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人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 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和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图画的意境的理解和描绘。要求考生在理解诗歌的内容、意境的基 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结合图画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品味诗歌语言,完成下列人物对话。11 赏牡丹 刘禹锡唐代 庭
28、前芍药妖无格, 净少情。池上芙蕖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裴给事宅白牡丹 卢纶 唐代 长安豪贵惜春残, 争玩街西紫牡丹。 承露冷,别有玉盘 无人起就月中看。 玉盘:诗中指白牡丹。芙蕖:荷花的别名。【注释】(1)这两首写牡丹的诗。都运用了衬托手法,比如赏牡丹中,刘禹锡用_衬托 _衬托白牡丹的品质。牡丹的特点;裴给啊宅白牡丹中,卢纶用(2)是的,这两首诗运用的手法一致,但是表现出牡丹不同的特点,你能结合内容说说它 们的不同之处吗? )芍药、芙蕖;紫牡丹1【答案】 (2)赏牡丹中,作者通过芍药的妖无格、芙蕖的净少情,表现出作者眼中牡丹花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可谓花中之最美者;裴给事
29、宅白牡丹中,作者通过写长安城里的年轻人争相着去亲近、观赏紫牡丹,来表现出无人欣赏的白牡丹具有孤傲、高洁、 素雅的特点。【解析】【分析】(1) 此题比较容易,简单分析即可,赏牡丹写了三种花,分别是:妖无格的芍药、净少情的芙蕖及真国色的牡丹,用芍药和芙蕖衬托牡丹; 裴给事宅 写了白牡丹和紫牡丹,写紫牡丹就是为了衬托白牡丹的。 白牡丹 (2) 赏牡丹前两句的意思是: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作者写这两种花是为了衬托牡丹既妖娆艳丽,又又骨格,既清雅洁净有有情韵,可谓花中之最美者。 裴给事宅白牡丹 写暮春时期百花即将凋残,只有慈恩寺里的紫牡丹还在吐蕊,纷芳满枝,于是长安
30、城里的年轻人争相着去亲近、观赏紫牡丹。而在裴给事的庭院中,一株冰清玉洁的白牡丹,却备受冷落,无人欣赏,在皎洁的月色下更显孤独、冷清、素雅。全诗通过紫牡丹和白牡丹这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描写,赞美白牡丹的高洁,赞花意在写人,言白牡丹之高洁,乃是言裴给事之高洁,以花衬人,相得益 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彰。 芍药;芙蕖;紫牡丹故答案为: 赏牡丹中,作者通过芍药的妖无格、芙蕖的净少情,表现出作者眼中牡丹花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可谓花中之最美者;裴给事宅白牡丹中,作者通过写长安城里的年轻人争相着去亲近、观赏紫牡丹,来表现出无人欣赏的白牡丹具有孤傲、高洁、 素雅的特点。【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衬托
31、手法的能力。 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衬托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运 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本题考查对诗歌事物形象的鉴赏能力。答这样的题,首先要抓住诗中描写这一事物的语句,分析事物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然后再挖掘物象的内在品 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最后再概括形象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12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人生看得几清明。,惆怅东栏一株雪 雪:指梨花【注释】 词语来描写梨花。_、_比喻梨花,诗人还用了(1)除了以“雪”
32、的感慨。2)诗人借雪白的梨花抒发了_( )淡白;清明1【答案】 ( )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2【解析】【分析】(1)首句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 。清明”“淡白”“清明明”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因此,本首诗写梨花的词语有: (2)作者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梨树上满是白色的梨花,同时柳絮在飘,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变成了“一株雪”,写的是凄清惆怅的意境,最后一句,人生看得几清明,更增添悲 凉的气氛。因此,整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 淡白;清明 故答案为: 诗人感
33、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 本题难度不大,考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即可完成此题。【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 容,注意对语句的深层次含义的理解,要从语句中感悟诗人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13 秋思天净沙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这幅图画最显著的表现手法什么?(1 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断肠人在天涯”(2)这首小令中的“【答案】 (1)萧瑟(萧索)、荒凉;映衬,以景衬人(背景与主体相映衬) 。 或:寓情于景,以悲景写悲情。
34、 2)孤寂愁苦,思念家乡。(【解析】【分析】(1)一问,考查对这首曲子所描绘的图景的概括能力。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断肠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由此这幅深秋晚景图的意境特点可概括为萧瑟、荒凉。二问,考查表现手法的运用。运用了静景与动景相映衬的手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同时“小桥流水人家”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 比,衬托出
35、游子的孤苦凄凉以及对亲人的思念。 (2)夕阳西下:一层指的是当天的时间已近黄昏,另一层意思指的是年纪垂暮。断肠人在天涯:漂泊在外的游子,已然垂垂老矣,觉得心凄肠断。表达出的画面是夕阳即将落下地平线,远方马上的行人在孤独的赶路,但却路途遥遥,不知所向。夕阳西下写人生之苍暮,时日无多。断肠人写出一生之伤悲。天涯,离家之远,思落叶归根,却是路之不可得。它不仅在一种萧瑟中与前面的诗句发生着共振,而且还将迷离的夕晖洒上了那些似乎 孤立的意象,表达了作者感叹年华逝去,游子思乡的感情。 故答案为:萧瑟(萧索)、荒凉;映衬,以景衬人(背景与主体相映衬) 。或: 寓情于景,以悲景写悲情; 孤寂愁苦,思念家乡。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 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 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古诗阅读14 未开海棠同儿辈赋 元好问金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桃李闹春风。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 且教:还是让。赋:吟咏。 【注释】 “_,有相似之处的两句是绿肥红瘦)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与成本效益研究报告001
- 2025钢材供应合同协议书
- 2025酒店股权转让协议 (标准模板)
- 内科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合肥强基班数学试卷
- 六年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酒店消防培训大纲
- 两种人考试试题及答案
- 历年安全员证题库考试试题及答案
- 应力历史恢复-洞察及研究
- 2025至2030中国细胞健康筛查和和健康测试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5发展对象考试题库带有答案
- 肝癌介入术护理课件
- 母乳喂养技术课件教学
- 低空经济城市发展全景研究报告-从典型城市低空经济发展全景图鉴到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低空经济的深度剖析
- 户外反洗钱宣传活动方案
- 声带小结护理查房
- 恙虫病护理查房
- 肿瘤免疫治疗及护理讲课件
- 心理调适培训课件
- 新建3000P(Flops)智算超算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备案审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