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9间作下酶活性与土壤物理性状研究_第1页
文献综述9间作下酶活性与土壤物理性状研究_第2页
文献综述9间作下酶活性与土壤物理性状研究_第3页
文献综述9间作下酶活性与土壤物理性状研究_第4页
文献综述9间作下酶活性与土壤物理性状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间作体系下土壤酶活性和土壤 物理性状的研究进展 目目 录录 二、研究现状 三、三、本研究的切入点 一、前言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五、实验的设计 间作是我国传统农业间作是我国传统农业 的精髓,合理的间作不仅的精髓,合理的间作不仅 可以显著提高粮食单产和可以显著提高粮食单产和 土地利用率,而且可以改土地利用率,而且可以改 善和提高土壤肥力、保护善和提高土壤肥力、保护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1 1、22。小麦 。小麦/蚕蚕 豆是云南小春作物的一种豆是云南小春作物的一种 传统种植方式,而且小麦传统种植方式,而且小麦 /蚕豆也是运用比较成功蚕豆也是运用比较成功 的组合。的组合。 一、前言一、前言 1li l

2、,sun j h,zhou l l,et al. pnas,2007 2zhu y y,chen h r,fan j h,et al. nature,2000 一、前一、前 言言 土壤酶是指土壤中的聚积酶土壤酶是指土壤中的聚积酶3 3,来源于植物 ,来源于植物 、动物和微生、动物和微生 物及其分泌物物及其分泌物4 4。它是土壤中的生物催化剂,直接参与土壤的营 。它是土壤中的生物催化剂,直接参与土壤的营 养元素的有效化过程。它不仅可以表征土壤物质能量代谢旺盛程养元素的有效化过程。它不仅可以表征土壤物质能量代谢旺盛程 度,而且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高低、生态环境质量优劣的一个度,而且可以作为评价土壤

3、肥力高低、生态环境质量优劣的一个 重要生物指标重要生物指标5-8 5-8。因此,通过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将有助于了解 。因此,通过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将有助于了解 土壤肥力的现状和演化土壤肥力的现状和演化。 3 3 关松荫关松荫. .土壤酶及其研究法土壤酶及其研究法,1986,1986 4marx m c et 4marx m c et al,soilal,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1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1 5garcia-ruiz r et al.5garcia-ruiz r et al. soil biology and

4、 biochemistry,2008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8 66张咏梅等张咏梅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4,2004 77董艳等董艳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009 8 yao x h et 8 yao x h et al.europeanal.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2006 journal of soil biology,2006 一、前一、前 言言 土壤作为植物根系生长发育的基质,不断供给植物土壤作为植物根系生长发育的基质,不断供给植物 正常生长所

5、需的养分、水分等正常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等, ,并协调这些物质之间的供并协调这些物质之间的供 应关系。而掌握土壤的各种物理特性正是发挥这种调节应关系。而掌握土壤的各种物理特性正是发挥这种调节 作用的前提。土壤容重、质地、团聚体和紧实度是重要作用的前提。土壤容重、质地、团聚体和紧实度是重要 的土壤物理因子的土壤物理因子, ,其大小不仅影响着土壤的蓄水性、透气其大小不仅影响着土壤的蓄水性、透气 性和保肥性、抗蚀性,而且影响着植物的扎根和根系的性和保肥性、抗蚀性,而且影响着植物的扎根和根系的 吸水性能吸水性能. .进而影响土壤肥力状况和植物的生长进而影响土壤肥力状况和植物的生长9 9。 。 99熊顺

6、贵熊顺贵. .基础土壤学基础土壤学,2001,2001 二、研究现状二、研究现状 间作体系中土壤物理性状的研究间作体系中土壤物理性状的研究 间作体系中土壤酶活性的研究间作体系中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影响土壤酶活性因素影响土壤酶活性因素的研究的研究 土壤酶活性作为土壤肥力指标的研究土壤酶活性作为土壤肥力指标的研究 王建湘等王建湘等10 10就南方丘陵山地梨园间作旱稻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进 就南方丘陵山地梨园间作旱稻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进 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梨园间作旱稻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梨园间作旱稻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 相应地相应地 降低了土壤的容重降低了土壤的容

7、重, ,而田间持水量和孔隙度的增加而田间持水量和孔隙度的增加, ,则扩大了作物可利用水则扩大了作物可利用水 的范围。的范围。 10王建湘等.中国水土保持,2007 1.1.间作体系中土壤物理性状的研究间作体系中土壤物理性状的研究 间作体系明显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 1111常介田等常介田等. .果树学报果树学报,2012,2012 常介田等常介田等11 11进行了枣园间作小麦与单作小麦对 进行了枣园间作小麦与单作小麦对 比试验结果表明:枣园间作区土壤容重、温度降低,比试验结果表明:枣园间作区土壤容重、温度降低, 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水分含量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

8、水分含量 均显著增加。均显著增加。 1.1.间作体系中土壤物理性状的研究间作体系中土壤物理性状的研究 林培群林培群等等12 12研究了桉农间作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研究了桉农间作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桉农间作能较好地改善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间作地桉农间作能较好地改善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间作地 各层土壤平均容重、非毛管孔隙度降低了,土壤毛管含水量、各层土壤平均容重、非毛管孔隙度降低了,土壤毛管含水量、 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都提高了。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都提高了。 12 12 林培群林培群等等. .广东农业科学,广东农业科学,20102010 1 1、间作体系中土壤

9、物理性状的研究、间作体系中土壤物理性状的研究 谢英荷等谢英荷等13 13通过对我国北方枣麦间作区土壤物理 通过对我国北方枣麦间作区土壤物理 性质分析研究性质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结果表明: :枣麦间作这一种植方式可促枣麦间作这一种植方式可促 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和孔性的改善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和孔性的改善, ,提高土壤的保蓄提高土壤的保蓄 性性, , 有效的改善土壤的水气热状况。有效的改善土壤的水气热状况。 1313谢英荷等谢英荷等.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2003 1 1、间作体系中土壤物理性状的研究、间作体系中土壤物理性状的研究 沈洁等沈洁等14 14研究茶树与苜蓿

10、间作条件下主要生态 研究茶树与苜蓿间作条件下主要生态 因子特征。结果表明:间作能改善土壤温度和物理因子特征。结果表明:间作能改善土壤温度和物理 性状,且随着间作密度的增加其效应更加明显。性状,且随着间作密度的增加其效应更加明显。 1414沈洁等沈洁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2005 1 1、间作体系中土壤物理性状的研究、间作体系中土壤物理性状的研究 2 2、间作体系中土壤酶活性的研究、间作体系中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不仅不同的间作模式酶活性变化不同,不仅不同的间作模式酶活性变化不同, 同一间作作物随生育期的不同酶的变化也同一间作作物随生育期的不同酶的变化也 不同,并且部分

11、酶与酶之间还存在相关性。不同,并且部分酶与酶之间还存在相关性。 马忠明等马忠明等15 15通过大田试验就长期 通过大田试验就长期(26(26年年) )定位施肥对小麦玉米间作土壤酶定位施肥对小麦玉米间作土壤酶 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结果表明, ,长期定位施肥下,小麦长期定位施肥下,小麦/玉米生育期内土玉米生育期内土 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总体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总体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 小麦拔节期至灌浆期达到最大值;而脲酶则表现出小麦拔节期至灌浆期达到最大值;而脲酶则表现出“升升- -降降- -升升”的

12、变化趋势,的变化趋势, 在间作小麦拔节期和间作玉米成熟期酶活性出现在间作小麦拔节期和间作玉米成熟期酶活性出现2 2个峰值。过氧化氢酶与蔗糖个峰值。过氧化氢酶与蔗糖 酶、蔗糖酶与脲酶、脲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酶、蔗糖酶与脲酶、脲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 过氧化氢酶与脲酶和碱性磷酸酶、蔗糖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较过氧化氢酶与脲酶和碱性磷酸酶、蔗糖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较 小。小。 1515马忠明等马忠明等. .核农学报,核农学报,20112011 2 2、间作体系中土壤酶活性的研究、间作体系中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姜莉等姜莉等16 16通过

13、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间作形式对玉米根际土壤酶活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间作形式对玉米根际土壤酶活 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整个生育期各处理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整个生育期各处理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大 小顺序均表现为玉米小顺序均表现为玉米/花生玉米花生玉米/红薯玉米红薯玉米/向日葵玉米单作,向日葵玉米单作, 且在喇叭口期差异较显著(且在喇叭口期差异较显著(p0.05)p0.05)。 1616姜莉等姜莉等. .中国农学通报中国农学通报,2010,2010 2 2、间作体系中土壤酶活性的研究、间作体系中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柴强等柴强等17 17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供水及间甲酚对 通

14、过盆栽试验,探讨供水及间甲酚对 小麦间作蚕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酶活性的影响表明,小麦间作蚕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酶活性的影响表明, 种植模式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具有极种植模式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具有极 显著的影响。显著的影响。 17柴强等. 生态学报,2006 2 2、间作体系中土壤酶活性的研究、间作体系中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章铁等章铁等18 18就栗茶间作模式对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就栗茶间作模式对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进行了研究进行了研究, , 结果表明结果表明: : 栗茶间作模式的土壤养分和酶活性高于栗茶间作模式的土壤养分和酶活性高于 单作模式。土壤酶活性

15、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单作模式。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 脲酶酶脲酶酶 活性与速效钾、全氮、全磷、有机质、水解性氮、全钾活性与速效钾、全氮、全磷、有机质、水解性氮、全钾 和速效和速效 磷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磷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 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水解性氮和有机质极显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水解性氮和有机质极显 著正相关著正相关; ; 蔗糖酶与速效钾和全钾极显著正相关。蔗糖酶与速效钾和全钾极显著正相关。 18章章 铁等铁等.中国农学通报中国农学通报,2008 2 2、间作体系中土壤酶活性的研究、间作体系中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间作模式酶活性显著高于单作,部分酶与土壤间作模式酶活性显著

16、高于单作,部分酶与土壤 养分存在相关性。养分存在相关性。 张恩和张恩和19 19用盆栽法和根系栽培法对小麦 用盆栽法和根系栽培法对小麦/大豆大豆 和小麦和小麦/玉米玉米2 2种模式研究发现,间套种植提高了根种模式研究发现,间套种植提高了根 系酸性磷酸酶的分泌量;系酸性磷酸酶的分泌量; p.k.ghoshp.k.ghosh等等20 20发现大豆间作高粱,使土壤中 发现大豆间作高粱,使土壤中 脱氢酶活性以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得到提高。脱氢酶活性以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得到提高。 19张恩和.西北植物学报,2001 20 ghosh pk .agronomy journal,2006 2 2、间作系统中土

17、壤间作系统中土壤酶活性的研究酶活性的研究 王平等王平等21 21就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 就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玉米土玉米土 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间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间 作可以改善土壤酶活性作可以改善土壤酶活性. . 刘均霞等刘均霞等22 22通过盆栽试验表明间作体系中玉米、 通过盆栽试验表明间作体系中玉米、 大豆根际土壤中的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相大豆根际土壤中的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相 应单作应单作. . 2121王王 平等平等. .农业现代化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2009 2222刘均霞等刘均霞等. .贵州农业科学贵州农业

18、科学,2007,2007 2 2、间作体系中土壤酶活性的研究、间作体系中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张智晖等张智晖等23 23通过大田试验就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土壤酶 通过大田试验就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土壤酶 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玉米大豆间作结果表明:玉米大豆间作 显著提高了土壤反硝化酶活性和土壤速效钾含量,而显著降低显著提高了土壤反硝化酶活性和土壤速效钾含量,而显著降低 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各耕作模式下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各耕作模式下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 的相关分析表明:反硝化酶活性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的相关分析表明:反

19、硝化酶活性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 相关,反硝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反硝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23张智晖等张智晖等.安徽农业科学安徽农业科学,2011 2 2、间作间作体系中土壤酶活性的研究体系中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覃娟等覃娟等24 24研究了甘蓝与水萝卜间作对土壤的理 研究了甘蓝与水萝卜间作对土壤的理 化性状及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化性状及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 果表明果表明: : 间作明显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间作明显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 , 提高了土提高了土 壤有机质含量壤有机质含量, , 增加了土壤养分增加了土壤养

20、分, , 提高土壤酶和微生提高土壤酶和微生 物的活性物的活性, , 加速有机物的矿化。加速有机物的矿化。 2424覃覃 娟等娟等. .北方园艺北方园艺,2010,2010 2 2、间作间作体系中土壤酶活性的研究体系中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蔡倩等蔡倩等25 25就科尔沁沙地南部果 就科尔沁沙地南部果/草草( (粮粮) ) 模式对土壤酶的影模式对土壤酶的影 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间作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土壤酶活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间作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土壤酶活 性性, , 与徐雄等与徐雄等26 26和龙妍等 和龙妍等27 27研究结果一致。 研究结果一致。3 3个间作处理酶活性个间作处理酶活性

21、 在果树和间作物生育旺盛期出现高峰。说明土壤酶活性与果树和在果树和间作物生育旺盛期出现高峰。说明土壤酶活性与果树和 间作物的生长发育表现出良好的协调关系间作物的生长发育表现出良好的协调关系, , 对于满足其不同时期对于满足其不同时期 营养有积极的作用营养有积极的作用28 28。同时 。同时3 3个间作处理土壤酶活性的增强个间作处理土壤酶活性的增强, , 促促 进了土壤进了土壤c c、n n、p p素的营养循环素的营养循环, , 提高了土壤氧化还原能力提高了土壤氧化还原能力, , 有利有利 于土壤腐殖质的形成于土壤腐殖质的形成29 29。 。 25蔡倩等.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0 26徐雄等.

22、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28范君华等.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7龙 妍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版),2007 29方晰等.水土保持学报, 2009 2 2、间作间作体系中土壤酶活性的研究体系中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耿广东等耿广东等30 30就玉米与姜间作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进 就玉米与姜间作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进 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与真菌、细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与真菌、细 菌、放线菌和其总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与菌、放线菌和其总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与 微生物数量的相关性大于脲酶活性与

23、微生物数量的相关性,放线微生物数量的相关性大于脲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的相关性,放线 菌数量与两种酶的相关性大于其他两类微生物与两种酶的相关性,菌数量与两种酶的相关性大于其他两类微生物与两种酶的相关性, 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的正相关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的正相关. . 30耿广东等耿广东等.土壤通报,土壤通报,2009 2 2、间作间作体系中土壤酶活性的研究体系中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存在相关性。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存在相关性。 3、土壤酶活性影响因素 土壤酶活性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 土壤水气热条件 土壤酸碱性 土壤有机质、氮、磷及微量元素 土壤团聚体和粘粒

24、 土壤酶的研究与土壤微生物研究密切相关。土壤酶的研究与土壤微生物研究密切相关。 许多研究表明许多研究表明31 31 ,放线菌、真菌和细菌等是土壤酶的主要来源。 ,放线菌、真菌和细菌等是土壤酶的主要来源。 沈宏等沈宏等32 32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表明,壤质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表明,壤质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 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脲酶活性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脲酶活性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 丁菡等丁菡等33 33研究了半干旱区土壤酶活性与其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关系,结 研究了半干旱区土壤酶活性与其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关系,结 果表明,土壤微生物

25、含量与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果表明,土壤微生物含量与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 31刘善江等.中国农学通报,2011 32沈宏等. 应用生态学报,1999 33丁菡等,.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 3、土壤酶活性影响因素 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状况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是明显的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状况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是明显的, , 一方面一方面, , 其与其与 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类型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类型有显著的相关性, , 因此因此, , 必然对土壤酶的活性产生巨大必然对土壤酶的活性产生巨大 影响。另一方面影响。另一方面, , 不同水分条件、

26、空气组成和水分状况不同水分条件、空气组成和水分状况, , 也会直接影响土壤酶活也会直接影响土壤酶活 性的存在状态与活性强弱性的存在状态与活性强弱34 34 。 。 一般情况下一般情况下, , 土壤湿度较大时土壤湿度较大时, , 酶活性较高酶活性较高, ,但土壤过湿时但土壤过湿时, , 酶活性减弱酶活性减弱34 。 有研究有研究35, 36 35, 36表明 表明, , 当温度由当温度由1010上升到上升到6060或或7070时时, , 土壤酶活性显著增加土壤酶活性显著增加; ; 但但 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 , 脲酶迅速钝化脲酶迅速钝化; ; 在在150150下加热下加热2

27、4h24h或或115115下加热下加热15h, 15h, 土壤酶会完全失活。土壤酶会完全失活。 34周礼恺.土壤学进展, 1980 35林玉锁等. 环境科学学报, 1995 36和文祥.土壤与环境, 2000 3、土壤酶活性影响因素 当当phph在在5.05.0以下时以下时, ,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的活性几乎完全丧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的活性几乎完全丧 失失, , 而转化酶和脲酶受酸度的影响较小而转化酶和脲酶受酸度的影响较小37 37。 。 另有研究另有研究38 38表明 表明,ph,ph对脲酶的巯基氨基、羧基等组成部分对脲酶的巯基氨基、羧基等组成部分 所处状态及蛋白质构型所处状态及蛋白质构型( (

28、三级结构三级结构) )的影响的影响, , 也会导致酶活性的也会导致酶活性的 改变。改变。 徐冬梅等徐冬梅等39 39研究表明 研究表明, , 低酸度先对脲酶、中性磷酸酶产生低酸度先对脲酶、中性磷酸酶产生 一定的激活效应一定的激活效应, , 进而转化为抑制。进而转化为抑制。 3737梅守荣等梅守荣等. .上海农业科技上海农业科技, 1985 , 1985 3838许嘉琳等许嘉琳等. . 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金属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金属,1995,1995 3939徐东梅等徐东梅等. .土壤通报土壤通报, 2003 , 2003 3、土壤酶活性影响因素 土壤酶可以吸附在有机物质上土壤酶可以吸附在有机物

29、质上, ,一般而言一般而言, , 土壤全氮、全磷含量与有机质土壤全氮、全磷含量与有机质 含量是成比例的含量是成比例的, ,所以土壤所以土壤n, pn, p含量与土壤酶活性有关含量与土壤酶活性有关40 40。微量元素对土壤酶 。微量元素对土壤酶 活性的影响活性的影响, , 取决于土壤的性质及不同酶类对微量元素的专有特性取决于土壤的性质及不同酶类对微量元素的专有特性, , 对某些酶对某些酶 起激活作用的微量元素起激活作用的微量元素, , 对另一种酶则可能起抑制作用。而且对另一种酶则可能起抑制作用。而且, , 同一微量元素同一微量元素 的含量不同时的含量不同时, , 既可以起激活酶的作用既可以起激活

30、酶的作用, , 也可以起到抑制酶的作用也可以起到抑制酶的作用41 41。 。 李跃林等李跃林等42 42研究表明 研究表明, , 锌和锰对土壤蛋白酶活性影响的正效应最大锌和锰对土壤蛋白酶活性影响的正效应最大, , 即促即促 进作用较大。锌在一定程度上对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有负效应进作用较大。锌在一定程度上对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有负效应, , 即有一定的抑制即有一定的抑制 作用作用, , 而锰对其有正效应而锰对其有正效应, , 即促进作用。即促进作用。 4040刘广深等刘广深等, , 土壤学报土壤学报, 2003, 2003 41kunarv, 41kunarv, singhmsinghm. . aus

31、taust j j soilressoilres, 1986 , 1986 4242李跃林等李跃林等. .应用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 2003, 2003 3、土壤酶活性影响因素 不同粒径团聚体的酶活性不一样不同粒径团聚体的酶活性不一样, ,小团聚体的酶活性要比大团聚中的小团聚体的酶活性要比大团聚中的 高高3 3。团聚体的稳定性也与酶活性有关 。团聚体的稳定性也与酶活性有关, , 如脲酶活性与土壤团聚体的稳定如脲酶活性与土壤团聚体的稳定 性及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性及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 ,转化酶活性与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呈显著的转化酶活性与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呈显著的 正相关正相关43 43.

32、. 土壤酶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土壤溶液中土壤酶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土壤溶液中, , 其大部分被土壤粘粒、腐殖其大部分被土壤粘粒、腐殖 质等物质吸附质等物质吸附, , 其可通过阳离子交换反应的方式与粘粒矿物结合。土壤其可通过阳离子交换反应的方式与粘粒矿物结合。土壤phph 值越低值越低( (低于酶蛋白的等电点低于酶蛋白的等电点), ), 粘粒吸附的酶越多,同土壤粘粒对酶吸附粘粒吸附的酶越多,同土壤粘粒对酶吸附 量也不同量也不同44. 冯贵颖等冯贵颖等45 45研究表明 研究表明, , 土壤粘粒对脲酶均有吸附土壤粘粒对脲酶均有吸附, , 且吸附数量不尽且吸附数量不尽 相同相同, , 同一土壤粘粒同一土

33、壤粘粒, , 表现为原样土壤粘粒的吸附量大于去有机质土壤粘表现为原样土壤粘粒的吸附量大于去有机质土壤粘 粒粒. . 4343黄巧云黄巧云. .土壤学进展土壤学进展, 1995, 1995 4444李东坡李东坡. .土壤通报土壤通报, 2003, 2003 4545冯贵颖冯贵颖.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1999 3、土壤酶活性影响因素 4、土壤酶活性作为土壤肥力指标的研究 土壤酶活性是维持土壤肥力的一个潜在指标,它的高低反映了土壤养土壤酶活性是维持土壤肥力的一个潜在指标,它的高低反映了土壤养 分转化的强弱。土壤酶学的研究与土壤肥力的研究联系非常紧密。分转化的强弱。土壤

34、酶学的研究与土壤肥力的研究联系非常紧密。 许多专家指出许多专家指出34 34,土壤酶活性作为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是完全可能和 ,土壤酶活性作为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是完全可能和 可行的。可行的。 陈恩凤等陈恩凤等46 46在土壤肥力实质研究中认为,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土壤肥 在土壤肥力实质研究中认为,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土壤肥 力的辅助指标。力的辅助指标。 4646陈恩凤等陈恩凤等. . 土壤学报土壤学报,1985,1985 谭向平等谭向平等47 47认为土壤酶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土壤营 认为土壤酶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土壤营 养物质转化、肥力水平培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5、,但是凭借单一的土壤酶活性指养物质转化、肥力水平培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凭借单一的土壤酶活性指 标评价土壤肥力尚较为片面。而总体酶活性指标不仅与绝大部分生物指标间有很标评价土壤肥力尚较为片面。而总体酶活性指标不仅与绝大部分生物指标间有很 好的相关性并且与土壤化学指标也有很好的相关性,故可以用总体酶活性指标较好的相关性并且与土壤化学指标也有很好的相关性,故可以用总体酶活性指标较 为全面地评价外界条件对土壤生化过程的影响。为全面地评价外界条件对土壤生化过程的影响。 郑洪元等郑洪元等48 48认为,单独以酶活性单位作为肥力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量 认为,单独以酶活性单位作为肥力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

36、。大量 研究发现,由于酶专一的作用于某一基质,因此个别酶活性只能反映土壤专一地研究发现,由于酶专一的作用于某一基质,因此个别酶活性只能反映土壤专一地 分解过程和营养循环。而有共性关系酶的总体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征土壤肥分解过程和营养循环。而有共性关系酶的总体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征土壤肥 力水平。力水平。 周礼恺周礼恺49 49认为,将土壤酶活性的总体用于评价土壤的肥力水平时进行数量 认为,将土壤酶活性的总体用于评价土壤的肥力水平时进行数量 化分类是完全可能和可行的。化分类是完全可能和可行的。 4747谭向平等谭向平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2,2012, 4848郑洪元等郑洪元等. .土壤生态生物化学研究法土壤生态生物化学研究法,1982,1982 4949周礼恺周礼恺. .土壤酶学土壤酶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