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读文本 游褒禅山记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zhn) 窈然(yo)bo) 庐冢 褒禅山(谬(mi ) u) 禅院(chn) 瑰怪(仆 (f) 道(p) 相(xin) 深父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有碑仆道(名词,道路)?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 (1)道受业(名词,道理)传道?(名词,正确的方法)策之不以其道极夫游之乐(动词,尽,文中是尽兴的意思)? 极(2)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副词,至多,最多)?古人之观于天地(动词,观察、看)? (3)观非常之观(名词,景象)?不得极夫游之乐(动词,
2、能够)? (4)得往往有得(名词,心得,收获)?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介词,因、由于)?无物以相之(连词,用来)?远(连词,相当于“而”,表示并列关系)险以? 以(5)上五六里(助词,表方位)由山以?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连词,表因果,因为)以 页 1 第距其院东五里(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他们”)?为文犹可识(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它的”)独其? (6)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人称代词,而余亦悔其?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自己”)?其孰能讥之乎(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岂,?难
3、道”)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1)始舍于其址( )命名名(2)之曰“褒禅”(名词作动词 )称说,说出(3)而莫能名者(名词作动词 从侧面(4)有泉侧出(名词作状语) (5)而其见愈奇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6)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动词作名词)到的人 )险远的地方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形容词作名词(7) 照明(形容词作动词)(8)火尚足以明也 )穷尽,走到头形容词作动词(9)好游者不能穷也( 使错其传(10)后世之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非常之观 古义:不寻常、非同一般,是两个词。 今义:表程度的副词,十
4、分,很。 (2)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字“十一”。 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此所以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于是(4)余有叹焉 古义:是两个词。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今义:合用为一个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页 2 第起的。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判断句) 译文: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弟子在他墓旁建的守墓的房舍。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状语后置句) 译文:古人对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观察的时候,往往
5、有心得。 (3)有碑仆道。(省略句,“仆”后省略介词“于”) 译文:有一块石碑倒(在)路上。 (4)此余之所得也。(判断句) 译文: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心得。 常识速览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今属 岁登进士第。仁宗嘉岉三年21)人。他“少好读书”,江西推行新法,年任宰相,提出变法主张,1070(1058)上万言书,后因遭到保守派的猛烈抨击,辞去相位,退居江宁,潜心学 术研究和诗文创作。文学家、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主要成就: 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主要作品:宋仁(1054年通判,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现在安徽省潜山县)公元1
6、051四月,辞职回家探亲,与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在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宗至和元年 山,同年七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想。 .文学常识 记 “记”是一种专事记录的文章体式。“记”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作为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述某些观点。主要包括碑记、游记、杂记等。 碑记是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表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主要特点是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 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的感情。 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 .文化常识 (1)古代的人名称谓 页 3 第名字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姓名文化,它包括“姓、名、字”三部分,各有各
7、的性能和作用。古时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名用来区分彼此,字则表示德行,古人都因名取字,名和字间一般有联系,如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也有反义的,如韩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 名是阶段性的称呼,等有了字,名就应该避讳。而“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 当大官的死后有谥号。如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还有的称官爵名(如王安石又称王荆公),称籍贯(如康有为称康南海)。 称字、号、斋名、谥号表示礼貌或尊敬。也有几项同时称的,一般是先官名,次籍贯,再次姓名,后字。如“庐陵(籍贯)萧(姓)君圭(名)君玉(字)”。 (2)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
8、、佛塔。 (3)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 (4)“唐宋八大家”,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5)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元狩,并追称“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探究精研文本 整体感知 本文作者叙述了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
9、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文脉梳理 险以远,至者少 尽志无悔 文本深读 自主探究 一、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下列对第1自然段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述说山名的由来,指出山名的错误。 B订正历史错误,为华山正名。 页 4 第C评述华山真名谬传是由于“其文漫灭”。 D叙述褒禅山真正的名字叫“花山”。 A B、C、D三项概括不全面。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后洞“游历艰难”的一组是( )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入之愈深
10、,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A B D C B 写前洞;写“我”还有力量游历,火把还足够照明;写华山洞命 名的原因。) (13下列对、2自然段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褒禅山又叫华山,唐朝有个叫慧褒的高僧,第一个在华山筑舍定居,死A 后又埋在那里,从此,人们就叫华山为褒禅山。褒禅山上有前洞和后洞,前洞所在位置平旷,到那里记游的人非常多;B 后洞曲折幽深,景象奇特,但记游的人却相对较少。王安石和朋友一起进入后洞,有一个人因疲倦懈怠不想再游下去,就骗C 大家说火把快要熄灭了。大家随他一起出洞
11、后,马上就有人后悔了。游褒禅山记开篇对华山、慧空禅院、仆碑的由来进行考释,不似一D 般的写景文字,而是具有学者的实证精神。 “第一个在华山筑舍定居”的说法错误。 A 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二、阅读课文第34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作者认为的学者应具备的精神、态度的一项4) 是(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B A C DA 是说的“古之人”,不属于“精神、态度”,是作者的感慨。 页 5 第5下列对第3自然段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古人
12、对于天地、山川、鸟兽、虫鱼等的观察,往往都有心得体会,而今人没有,于是抒发“今不如古”的感慨。 B作者认为,如果有志、有力,再加上外物相助,就一定能达到险远之地。 C作者说古人观天地、山川常常有得,作者自己也有所得,古人之得是“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作者之得是“尽吾志”。 D作者以游山作比展开议论,为的是说明怎样才能做到像古人那样探究、思考得广泛而深入。 D A项,作者并非“抒发今不如古的感慨”;B项,缺少“而又不随以怠”的条件;C项,“作者之得是尽吾志”错误,“求思之深而无不在”是古人有得的原因。 合作探究 6学了课文,从作者游山洞的经过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_ _ _ 【答案】 观点一
13、:作者游后洞时“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一事启示我们:不管干什么事,都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人云亦云,过于随众。放弃自己的意愿,不作最大努力而屈从别人,是对自己十分不利的。 观点二:从作者讨论的“志”“力”“物”三者的关系上看,我们得到启示:做事情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想,且必须具备一定的学识能力,同时还要善于借鉴他人经验,善于寻求外部条件的辅助。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 浮图 慧褒 始舍于其址, 褒禅山也叫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开始在山麓筑屋定居,而 卒葬之;以 故 其 后 名 之 曰“褒禅”。 死后葬在这里;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为“褒禅”。今 所谓慧空禅院者, 褒 之 庐 冢 也。 现在
14、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屋舍。n)语(古代印度语),音译,也译作“浮屠”,本意浮图:梵(f? 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慧褒:唐代高僧。舍:筑舍?定居。卒葬之:最终葬在那里。以故:因此,因为这个缘故。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称。所谓:所说的。庐冢(zhn):也作“庐墓”, 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间,为守护坟 墓而盖的屋舍,叫作“庐冢”。这里指慧褒的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庐舍。 页 6 第 庐,屋舍。?距其院 东 五里,所谓 华山 洞 者,以? 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冢,坟墓。?其 乃 华 山 之 阳名之也。距 洞 百 余步,
15、 有 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块 碑 仆 道,其 文 漫 灭,独 其 为 石碑倒在路旁,那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有它上面残存文 犹 可 识 曰 “花 山”。今言“华”如“华实”之 的字还可以辨认,是“花山”二字。现在把“华”念作“华实”的距:距离。华山洞:南宋王象先?音谬也。 “华”者,盖? “华”,大概是读音错了。舆地纪胜中写作“华阳洞”。看? 正文下句,也应做“华阳洞”。乃:表示判断,有“为”“是”的意思。 阳:古称山的南面为阳。上句“华山洞”,疑应作“华阳洞”。仆:倒。 其文漫灭:碑文模糊、磨灭。文,指碑文。下句“独其为文”的 “文”指碑上残存的文字。言:说
16、。盖:承接上文,表示推测, 有“大概”的意? 思。谬:错误。?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泉 平 旷,有 其 下 华山洞下边平坦空旷,有泉水从旁边涌出,题字记游的人很多,侧出:从旁边涌出。记游:指在?也。 所谓“前 洞”? 这是人们所说的“前洞”。洞壁上题写诗文记述游历情况。?由山以上 五六里,有 穴 窈 然,入 之 甚 寒, 顺山而上走五六里,有个洞穴幽深深远,走进洞穴十分寒冷,问其 深,则 其 好游者 不 能 穷也,谓之 “后洞”。 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览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人们叫它“后洞”。窈然:幽深的样子。?余 与 四 人 拥 火以入,? 我和同游的四个人拿着火把走进去,穷:尽,走到尽
17、头。?入之愈深,其 进愈难,而 其 见 愈 奇。 有怠 进洞越深,前进越困难,然而见到的景象也越奇特。有松劲而 欲 出 者,曰:“不 出,火且尽。” 懈怠想要退出去的伙伴说:“如果不出去,火把将要烧完。”拥火:拿着火把。拥,拿,持。?遂 与 之 俱 出。? 于是跟他们一起退出洞来。以:而。怠:懈怠。且:将要。?盖 余 所 至,比 好 游 者 尚 不 能 十一, 大约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到十分之一, 页 7 第 然 视 其 左右, 来 而 记 之 者已少。 然而看那左右的洞壁,来到这里题字记游的已经少了。盖:句首语气助词,有“大概”的意思。不?盖 其又深,? 大概洞更深,
18、能十一:不到十分之一。不能,不及,不到。?则 其 至 又 加少 矣。 方 是 时, 那么到达那里的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中退出来的时候,余 之 力 尚足以入,火尚 足 以 明也。既 其 我的体力还足够继续前进,火把还足够继续照明。我们已经出 出, 则 或 咎 其 欲 出 者,而余亦 悔其随之 洞了,便有人责怪那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从他们(出来),加少:更少。方:当,正在。?游之乐也。得极夫 而不 ? 以致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是时:指决定从洞中退出的? 时候。明:照明,用作动词。既其出:已经出来。出,出? 来。其,助词。或:有人。咎(ji):责怪。其:这里指自? 己。极:尽,这?
19、 里是尽兴的意思。?于是 余有 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 对于这种情况,我有感慨了: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 兽, 往往有得,以其 求思 之深 而无 不 在也。 鸟兽的时候,往往有心得,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非常深入而且无处不在。于是:对这种情况。叹:感慨。得:心得,收获。以:因?为。求思:探究、思考。无不在:没有不探究、思考到的。?夫 夷 以 近,则游 者 众;险 以 远, 地方平坦,并且路程近,到达的人就多;地势险峻并且路程远,则至 者少。而世之 奇 伟、瑰 怪、 非 常 之 观, 到达的人就少。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象,):发夫(f?而人之所罕至
20、焉, 远, 常 在 于 险? 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语词。夷:? 平坦。以:连词,相当于“而且”。而:表?故 非 有志者 不 能至也。? 所以,没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顺承。瑰怪:壮丽奇异。观:景象。有 志矣,不 随 以 止 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了志向,也不随从别人而中止,然而力量不足,也不能到达。有志 与力,而 又 不 随 以怠,至于幽暗昏 有了志向和力量,而且又不随从别人而松懈,到了那幽深昏暗、 页 8 第 惑 而 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 力 叫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力来辅助他,也不能到达。但是力量足 以 至 焉,于 人为 可 讥, 足够到达那里
21、(结果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 而 在 己 为 有悔;尽吾 志 也而 不能至者, 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可以 无 悔矣,其 孰 能 讥之乎?此 余 之 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这就是我这次随以止:随从(别人)而停止(不前)。至于:到?也。 得 所? 游山的心得。了 昏惑:迷乱。相(xin):辅助。力足以? 至焉:下面省去“而不至”之类的话。意思是力量足以到达那里 却没有达到。焉,代词,那里。于人为可讥:在别人(看来) 是可以嘲笑的。有悔:有所悔恨? 的。其:岂,难道,表反问语气。?之不存,书 以悲夫古 于 仆 碑,又余 我对于那倒在
22、地上的石碑,又因此叹惜那古代书籍的失传,后 世 之 谬 其 传 而 莫 能 名 者, 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何可胜道也哉!此 所 以 学 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 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谨慎地于:我。以:“以之”的省略,因此,由此。悲:?之也。取 ? 选取的缘故了。感叹。谬:弄错,使错。其:指古书。名:? 称说,说出。何可胜道:哪里说得完。胜,? 尽,完全。学者:治学的人。之:代古人书籍。?四 人 者:庐陵萧君 圭君玉,长乐王回 深父, 同游的四个人: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四人者:(同游的)?纯父。平父、安上 余弟 安国 ?
23、 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四个人。庐陵:现在? 江西吉安。萧君圭君玉:萧君圭,字君玉。长乐:现在福建长 ):王回,字深父,北宋学者。父,通“甫”,f乐。王回深父( 下文“平父”“纯父”的“父”同。安国平父:王安国,字平父。王安? 石的大弟弟。安上纯父:王安上,字纯父。王安石的小弟弟。?至和:宋仁宗的?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人王某记。年号。王某:? 页 9 第 王安石。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 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迁移学以致用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因事说理,叙议结合 本文前面记游山,后面谈道理,因事见理,
24、前面的事和后面的理紧密相扣,把深刻抽象的道理谈得具体生动,浅显易懂。文章一开始介绍褒禅山时,就特别说明“褒禅山亦谓之华山”。记仆碑情况又突出“花山”二字,为后面的议论做铺垫。记游山,不记别的,只记游山洞。前洞略写,指出路近、地平、游者众,为后面议论做铺垫(“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后洞详写,突出路远、奇险、深寒、游者少,和前洞对比,并交代退出情况,为后文议论做了有力的铺垫。 2写法指导 写好因事说理文字,关键要处理好事与理的关系。一定是“由此事自然得出此结论”。写作时叙事要简明扼要,论述要精练明确,不能叙事过于烦琐细致,而论述轻描淡写,事与理联系脱钩。 3迁移运用 曾经在互联网上“呼风唤雨”、
25、外号“谣翻中国”的网络“水军首领”秦火火(秦志晖),因编造、散布虚假信息,损害他人名誉,被控犯有诽谤罪、寻衅滋事罪,2014年4月11日,在北京朝阳法院接受公开审理。 请运用因事说理的方法,以“网络社会不允许无度的自由”为题,对这一事件写一段评论性的文字,不少于400字。 _ _ _ _ _ 【参考示例】 网络社会不允许无度的自由 从“秦火火”的行为看,他显然把网络当成了法外之地,置他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于不顾,颠倒黑白,造谣闹事,唯恐天下不乱。“秦火火”被诉上法庭,向社会公众传达出明确的信息:网络社会也是法治社会,网上的一言一行,同样不能突破法律的底线,否则将面临法律的严惩。 页 10 第自由是
26、网络与生俱来的特点,但它也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成为他们谋取私利与伤人的利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真正的自由须以不伤害他人和社会为前提,如果人人只顾自己的自由表达却罔顾他人利益,则每个人都可能沦为自由的受害者。“秦火火”肆无忌惮地造谣传谣,被不明真相的网友追捧,看似过了两年“不可一世”的风光日子,结果却是害人害己。他的所作所为让互联网蒙羞,也让那些被欺骗、渴望真相和正义的网民感到失望和愤怒。 网络社会有边界才有自由,有底线才有空间。要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法律不能缺位。想要充分享受网络的便利和自由,守法自律不可或缺。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百折不挠,勇于进取 宏伟奇丽、不同寻常的
27、风光,常常在艰险深远的地方。不是有志向、有魄力、有主见、能坚持,并得到一定外界条件帮助的人,是不可能到达的。本文展示了王安石志在“非常之观”的胸襟抱负和不随流俗、不避险远的追求精神,“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他这种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使他后来“意行直前,敢当天下大事”,成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应用角度】 这则材料适用于“成才的条件”“目标与现实”“贵在坚持”“人贵有志”等相关话题作文中。 2精彩应用 旅行途中,风景美或不美,游客应该自己亲自去体验,而不应依赖于他人的评说。人生也是如此,美景需要自己去发现,因为经历过,所以才无憾无悔。正如阿甘正传中的那段经典台词:妈妈说生活就
28、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的味道如何。别人的评价都只是一种参考,不亲自打开尝一尝,永远都不知道其中的甘苦。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游褒禅山的王安石。他在未尽全力探寻到奇景的遗憾中结束了那一游,带给了他不断地思索和深深的反省,从而得出“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这一感慨。王安石游褒禅山得出的感慨,何尝不是游客们登山的内心所在,又何尝不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呢? (选自湖北高考满分作文人生如登山) 佳作领悟 导读:在游褒禅山记中,作者对“志”“力”“物”的思辨,正是对古代读书人的标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阐述和解读;现实中的 页 11 第王安石也践行着这一
29、原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志”。王安石之【悟亮点学化冯伟我想作为一个文化人王安石本该有很多路可走位极作者化用陶臣,光宗耀祖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或是做朝廷的御笔,小心明诗词典故翼写些歌功颂德的文章他的诗文本来就是一流的如果“描述了一个为五斗米折腰”那就到桃花源去青山绿水,男耕女织,天适惬意的生之乐,也是一种选择画面,为下人各有志,有人向往浅,有人向往大,偏偏王安石书写王安石人中之龙是热血男儿,是个有性格的文人,对政治的关注,选择张本国家安危的关注对朝廷命运的关注一直贯穿到他生命的结束学用他甚至耻以文士自名其文学思想也表现出政治家的色彩宗“浅滩”“在于经世致用重道崇经。的确他作为政治家、思想
30、家出现海”两词生北宋的历史舞台上,两任执政,倡导变法权倾天下,在当时形象地写出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都是历代文人难以望其项背的世俗之路和王安石的父亲王益,一生只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吏安石之路的王益在各地做官每次都是携带家眷同行因此王安石在二别,于对比岁以前便已经到过很多地方心里装下了茫茫九州在长江凸显了王安域他曾在江西境内的好几个县住过并曾到过下游的江宁和精神品质的州等地;在粤江流域,他到过广东的韶州在黄河流域,他到贵京城开封学整父亲的官做得辛苦勤勤恳恳忙忙碌碌换来的是频繁作者用“锻调动。他不愿意像父亲。做官,就应该轰轰烈烈,出人头地;了才干”“应该山呼海啸,惊天动地。一个小小的县令,能有什
31、么作为光养晦”“王安石不读父亲为他准备的书而是自诸子百家之书蓄力量”三经素问本草诸书,无所不读。在阅读儒家经典时,他短语描述王不拘守那些先儒所注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去理解他不想做石在地方做儒和书呆子抱定学以致用的目的决意在政治上做一番大事业时的收获,当然通向成功的道路要靠自己去拼搏他没有大背景复用“这十有捷径可走。有的是智慧,是天赋,是勤奋。一步一个脚印,年”组织能找到向上的台阶句句式整齐庆历二年王安石考中进士被派往扬州去做扬州地方语意层进,简政长官韩琦的幕僚。 洁有力地表现 页 12 第了其“志存他留下了不王安石改任鄞县知县三年光景庆历七年“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立息以偿远”的
32、特质政绩邵氏闻见录俾新陈相易,兴学校,严保伍,邑人便之通判期满又被调任开封做群随后被派往舒州做了一任通判司的判官那时候王安石没有丝毫的喜悦这不是他的目的进京了大都只愿在朝廷上的史馆或秘凡是取得高等科名的学士大夫以期可以比较容易地爬进省等号称储才之地的机构谋一职事“得因吏事王安石却相反他总希望高层的统治集团中去力,少施其所学,极愿意到外地州郡做地方官宰相始于州府,王安石志存高远朝廷终于将他用为常后来他先后十几次上书请求外任王安石总要对他所认为应兴之利和应除从县官到州官知州什他什么都不在乎害大力进行一番兴革只要能造福百姓都敢干这十在王安石看来是一种财富十六七年的地方官经历年,他锻炼了才干,赢得了声誉;这十多年,他韬光养晦,增了人生积累;这十多年,他积蓄力量,等待机会他花了王安石再也坐不住了嘉祐四年一场春雨之后天三夜,向宋仁宗赵祯写了长达万言的言事书我想王安石在那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这是关于改革的宣言岁的年纪,肯定是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是的3奋笔疾书时不我待,他不能再等了,这个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纺织品市场动态分析试题及答案
- 国际美术设计师考试知识点回顾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助理广告师考试知识图谱试题及答案
- 社工比赛面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品检验员复习计划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品设计师证书备考中的经验借鉴试题及答案
- 潍坊化学初中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品设计师的工作愿景考题及答案
- 精雕细琢2024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试题及答案
- 体能教练测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纳米银网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
-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课件 2024-2025学年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华兴教育港澳台联考学校高考英语二模试卷
-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与安全护理体系
- 车务调车合同协议
- (四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历史试卷(含答案)
- 俗世奇人试题及答案
- 儿童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5)解读课件
-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