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要矿产资源三率综合调查表_第1页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三率综合调查表_第2页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三率综合调查表_第3页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三率综合调查表_第4页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三率综合调查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国重要矿产资源“三率”综合调查表开采矿产类型:采矿许可证号:所在行政区代码:采矿权人名称:油气田名称:2011年销售收入:填报单位(盖章):填报人(签章): 联系方式: 填报日期:审核人(签章): 联系方式: 审核日期:油气田“三率”调查表填报说明一、 填报基本要求(一) 油气田“三率”调查表适用于所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海域从事油气矿产(包括原油、凝析油、气层气、溶解气、煤层气及其它油气矿产等)开发的采矿权人(以下均对应“矿山企业”,指具有法人地位或具独立经济核算的单位),分油气田按本填报说明的规定填报。(二) 调查表应由矿山企业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如实、全面、准确填报,并经单位负责人审

2、查同意后,按要求将调查表及与该表内容相同的电子报表各1份报送有关单位。(三) 调查表累计数据均截止2011年12月31日,年度数据均为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四) 填报时,数字指标项应严格按照本表及填报说明中列出的指标填报单位填写。如果数字指标项的填报单位与本表中列出的填报单位无法换算,不能保持一致,应将列出的填报单位用笔涂掉,并在填报资料后注明其填报单位。二、 指标解释及填写要求(一) 油气田基本情况1. 油气田名称:指采矿许可证上所列的油气田名称全称。如胜坨油田,文中气田等。2. 主要矿种类型:填写石油、天然气、煤层气。3. 采(探)矿权人:指采矿许可证上所列的采矿权人

3、名称全称。4. 采(探)矿许可证证号:依据采矿许可证填写其23位或13位编号,没有获得采矿权许可证的可以填探矿权许可证号。5. 行政区代码:油气田所在地的县级行政区代码。对于未跨省的油气田在行政区代码1中填写,行政区占比为100%;对于跨省的油气田可以在行政区代码1、行政区代码2、行政区代码3中分别填写,并分别填写行政区探明储量所占比例。6. 油气田发现时间:指首次向国家储委提交探明储量年份。7. 油气田投入开发时间:指油气田正式投入开发时间。8. 剩余服务年限:根据油气田实际情况来综合判断填写该油气田剩余服务年限。9. 中心点坐标:填写油气田或含油气地区中心点经纬度坐标或大地直角坐标。经纬度

4、按度、分、秒填写,经度7位,纬度6位;大地直角坐标统一按高斯3度带填写,X填7位,Y填8位(前两位为带号),精确到m。(二) 油气田资源储量及开发利用情况以下指标计量单位均按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DZ/T0217-2005)填写。1. 储量丰度:填写平均每平方公里内含有的可采储量。原油单位默认(104t/km2),天然气单位默认为(108m3/km2)。2. 储量丰度评价:按可采储量丰度,将油(气)田(藏)分为高、中、低、和特低四类。其中原油可采储量丰度高(=80)、中(=25=825)、特低(=8)、中(=2.5=0.82.5)、特低(0.8),单位默认(108m3/km2)。3. 埋藏深

5、度:填写油气藏中部的埋藏深度。单位默认为(m)。4. 埋藏深度评价:按埋深分为浅层(=500=2000=3500=4500)五类。单位默认为(m)。5. 储量规模评价:指截止2011年末累计探明技术可采储量规模。按可采储量大小,将油(气)田(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和特小型五类。其中原油可采储量规模特大型(=25000)、大型(=2500=250=25250)、特小型(=2500)、大型(=250=25=2.525)、特小型(2.5),单位默认为(108m3)。6. 油(气)藏类型:油(气)藏类型以圈闭类型为主,包括“构造、断块、地层、古潜山、岩性、复合”填写。7. 2011年末油(

6、气)井总井数:按2011年12月底油、气总井数填写。8. 2011年油(气)产量:填写油(气)田2011年实际油(气)产量。9. 2011年油(气)产量(油当量):填写油(气)田2011年实际油(气)产量(油当量)。10. 矿种名称:填写原油、溶解气、气层气、凝析油、煤层气。11. 探明石油、天然气(含煤层气)储量: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开发布的(全国各油气田油气矿产探明储量表),分别填写累计探明地质储量、探明已开发储量、探明未开发储量和相应的技术可采储量、经济可采储量、年产量、累计产量、剩余技术可采储量、剩余经济可采储量。12. 含油气层位:依据行业标准SY/T5806-2000填写主要产油(气)

7、层位代码,如果层位有新的调整则按照最新的资料进行填写。13. 储层岩性:分别填写主力产油(气)层的储层砂岩、碳酸盐岩、火成岩、特殊岩类(砾岩、泥岩、页岩、变质岩、煤岩、其它)。14. 原始地层压力:填写油田投入开发前,探井中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15. 孔隙度:填写主力产油(气)层储层的平均孔隙度。16. 渗透率:填写主力产油(气)层储层平均渗透率。17. 地层原油粘度:填写地层原油粘度值。18. 地面原油密度:填写地表条件下原油的平均密度。19. 开发方式:指主要利用什么驱动能量来进行油气田开发。其中主要开采方式目前通用有“天然能量、注水、注气、热采、三采”五种类型。20. 年末核定油(气)产

8、能:当年度企业实际达到的油气的年度生产量。有核定生产能力的企业,应填报核定生产能力;无核定生产能力有查定生产能力的企业,填写查定生产能力。21. 地质储量采油(气)速度:按照油(气)年产量与累计探明已开发地质储量百分比填写。22. 储采比:预示按当前生产水平油气田尚可开采的年数。按照剩余技术可采储量(累计已开发技术可采储量-累计产量)与年产量之比填写。 23. 综合递减率:填写包括老井及各种增产措施情况下的产量递减率,用于反映油田老井实际产量递减状况。24. 综合含水率:月产水与月产液的比值(%),填写2011年12月份的月均综合含水率。25. 采出程度:分别填写地质储量采出程度和技术可采储量

9、采出程度;其中:地质储量采出程度=累计产量/累计探明已开发地质储量(%);技术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累计产量/累计探明已开发技术可采储量(%)。26. 开发阶段:填写2011年底油气田所处的开发阶段,分初采、稳产、产量递减、低产四个阶段填写。27. 动用储量采收率:指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根据生产动态资料标定的采收率,初采阶段采收率指油田正式投入开发的第一年的采收率。28. 未开发储量分类:将未开发地质储量分为:近期可开发,难开发和暂不能开发三类填写;填写时应注意三类储量合计必须与探明未开发地质储量闭合。近期可开发:储量落实、近期可经济动用的储量。难开发:虽然储量落实,但油藏埋深大、油层薄、产量低目

10、前工艺技术水平难以取得经济效益的储量。暂不能开发:储量落实程度较低或经评价后为待核销的储量。(三) 油气田共伴生资源利用情况。1. 共伴生资源名称:指油(气)田除溶解气和凝析油外的共伴生矿种,包括二氧化碳、硫化氢、氦气和氮气,根据油气田实际共伴生资源名称填写。2. 累计探明储量:根据国土资源部截止2011年底全国各油田二氧化碳气探明储量表和油田实际计算的储量填写累计探明储量(地质、技术可采和经济可采、当年产量、累计产量、剩余技术可采与剩余经济可采储量)。3. 利用方式:油气田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方式,油气企业根据实际利用情况填写。4. 2011年利用产值:是指2011年利用油田气伴生资源所取得的产值。5. 利用率:是指累计采出量与累计探明储量的百分比。(四) 提高采收率工艺名称1. 提高采收率技术方法:填写2009年至2011年油气田为提高采收率所采取的技术方法名称油气田为提高采收率所采取的技术方法名称。2. 覆盖地质储量:填写矿区内能够采取提高采收率技术方法进行生产的油气地质储量。3. 增加技术可采储量:通过实施提高采收率技术方法,与原有技术方法比较,油气田可增加的技术可采储量。4. 提高采收率:新的技术方法与原有技术方法比较,采收率提高的百分点。5. 增加产量:通过相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