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物素材积累一、姓名及身份史铁生名作家、残疾人二、人物生平(人物熟悉度较高略写)早年失双腿,郁郁寡欢、喜怒无常、常迁怒于亲人;同期,母丧,悲痛万分;地坛数年,苦思,走向豁达;致力于写作;后得尿毒症等重病,常常昏迷,但笔耕不辍;散文与小说广受好评, 务虚笔记颇有争议;临终各项事宜准备充分。三、名言锦句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残疾。不应该因为现实的不满意,就迁怒于那亘古的梦想,说它本来没有。人们就像在呆板的实际生活中渴望虚构的艺术那样,在这无奈的现实中梦想一片净土、一种完美的时间。不要让大脑控制灵魂,而是
2、让灵魂操作大脑。只有人才把怎样活着看得比活着本身更要紧,只有人在顽固地追问并要求着生存的意义。发现他人之丑恶,等于发现了自己之丑恶的可能。四、人物评价 2010 年的最后一天。从突发脑溢血到完成遗体捐献,短短十几个小时的应对,从容坚定,表明史铁生对自己的死准备得有多么充分。一切都按照他的预嘱和他们夫妇的约定在进行,而那些预嘱与约定显示出一种透彻:想透了,谈透了,洞透了。人家让他拜佛,他不拜。因为,佛不能使他瘫痪的双腿站立起来,因为,如果佛要人“拜”才肯保佑人,那他就不称其为佛。他认为佛之本义乃“觉悟” ,是一个动词,是行为而非绝顶的一处宝座。但史铁生似乎又“信命” 。他说:“万事万物,你若预测
3、它的未来,你就会说它有无数种可能,可你若回过头去看它的以往, 你就会知道其实只有一条命定的路。 ”难道一个人所走的路不都是 “这一条” 路?但这并非不要把握“命运” 。铁生的奋斗精神和创作实践证明了他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人。他只是不强求什么,不做欲望的奴隶,因为欲望是无边的,人哪有完全“心满意足”的一天!想到史铁生就会想到我与地坛。在荒草淹没的地坛里, 哪些年月 , 一颗绝望的心, 我想只有两种结果 : 要么随同这些荒草渐渐枯萎, 要么在次年的春天随风重生。而如何选择, 这是一个没法选择的问题。五、同类素材 1、乌台诗案之于苏轼,既是断崖,又是起点。雄心壮志于仕途的苏轼失足坠落,一去不返;豁达
4、超脱于人生的东坡应运而生, 缓缓走来。 或许命运在冥冥之中早有安排, 一定要让天才的能力充分地显露,而苏轼则顺应天意,很快领悟了自己的命运,并最终走向永恒。 2、苏格拉底曾言:智慧是在闲暇中产生的。此言之闲暇并非指摆脱繁忙生计,取得自由支配的时间,而是更进一步,摆脱外物的干扰,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样的心境的产生,往往起源于孤独。古之言“圣人不凝滞于物” ,亦即此理。黄州岁月,苏轼好友与其通讯禁绝,身边无一人可与诉衷肠,这样的孤独之于常人或至于毁灭,至于天才则催其奋进。 3、倘若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清醒认识自己的人,毫无疑问, 整个社会便只能走向盲目。而实际上,商业化的时代里,迷失自我已经逐渐
5、变成一种常态。日本作家江本胜在水知道答案里企图说服读者水能看、能听如此荒谬的观点,尽管内容丰富语言优美,但就其本质而言,不过是一味驱逐利益。作为作家,他本应表达自身的思考,为探求知识与美做出一份贡献,却在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时,为了金钱与名誉,放弃了最初的理想,选择与科学对立。他的心已经被利益与欲望吞噬干净,永远失去了那片只属于自己的净土。如今,为利益困扰的心可还记得你的初衷吗?那么你又是谁呢?是你自己,还是仅仅这股热流里的一朵不起眼的浪花,彼此如此相似,又如此彷徨?六、感悟评论 1、独处固然可能形成孤独,但却未必然。天生喜好热闹的人注定要追求繁华,落了单儿就内心空虚。这样的人独处也不懂得真正的
6、孤独的滋味,充其量只是寂寞难耐。反观之,史铁生残疾以后、丧母以后,他的孤独便一步步加深:从身体残疾却没有同样深受残缺之痛的人相交流,到丧亲之后无法寻找到共鸣,再加上在他母亲最后的岁月里,他对母亲态度恶劣所引起的悔恨无以言说,更加重了那种痛苦。这样的孤独是被各类朋友包围也无法摆脱的,同时也意味着,他的孤独是身处繁华也挥之不去的。周国平说史铁生“用半生时间走完了西方哲学走了千年的道路” ,大概是他的人生很好地印证了苏格拉底的话。 2、当一个人为无事烦恼,至于一种既无琐碎任务又无其他消遣的境地,名为孤独的感觉即生。许多人认为孤独是情感生活的调味品,其实不然,孤独是智慧的源头。陷入轮椅囹圄之中的史铁生
7、在经历了人生莫大的折磨后,又因突降的苦难而失去了母亲。失去了仅有的依靠后,没有星辰的夜晚和失去色彩的白日敦促他于静处思考,探索宇宙与个人,自然与生命的秘辛。孤独是某个生命个体独立地面对世界的交流,世界永恒而无言,只有深入它的怀抱,在万籁俱寂之时,才能感觉到它轻如发丝的震颤,汲取到其中的真理。一个人能够独自面对内心的拷问,这本身便是一种能力。有人时常用“孤独”标榜自己,殊不知孤独并不是强说闲愁,而是于静处思考,留下内心的清醒与自由。 3、当得知母亲去世多年后,她亲手栽下的合欢树终于开花时,史铁生却因为街道的改小无法推着轮椅进去看一眼。回忆从前,当沉溺于悲伤中无法自拔时,陪伴在史铁生身边始终如一的
8、是他的母亲。究竟是怎样的爱才能使一位母亲将夜不能寐、辗转反侧的病痛悉数隐藏,用慈爱而坚定的语调告诉儿子要好好活下去。在母亲溘然长逝后,史铁生已无法向母亲传达作品发表的喜悦,就像十岁时向母亲夸耀自己作文获奖那样。亲情平凡而又温暖,默默伫立在每个人身后,作为最强的支撑和不变的依靠。于每个孩子而言,亲情就像史铁生母亲栽下的合欢树那样,过去的碎片难以拾起,往昔亦不复,且行且珍惜。 4、人能从不幸中看到自己的幸运。正如古希腊悲剧长盛不衰,独臂钢琴师让人酒潸然泪下,史铁生这位在轮椅上与上帝对话的作家也被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我见过他的一张照片坐在轮椅上,笑容灿烂。这笑容让所有自认人生坎坷的人认识到自己背上压着
9、的那颗砾石是多么的微不足道。“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面前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史铁生如是说,却让每个人都觉得那声音从自己心里发出。 5、释放思想的自由,才能跌倒又站起。生命注定拥有的残缺就如同不完美的车轮,一路跌跌撞撞地前行,不经意间就倒在了路边的野花丛中。何苦只盯着残缺一角自怨自艾,不妨躺在大地的摇篮里,笑看云卷云舒,寻觅宇宙的共鸣。为什么中国 8500 万残疾人中只有一位史铁生?纵然他不能用强健的双腿支撑起智慧的头颅,他不能跋山涉水去看日出日落潮起潮涌,可是他释放了思想的自由。思想的高度,是任何有力的四肢能触摸不得到的。他用思想,与远方的飞鸟对话,与地坛百年老树
10、密谈,与死亡聊天,与上帝猜谜。 他用插上翅膀的思想丈量世界,在跌倒的深渊中慢慢修复,以一个更强大的姿态重新站立起来。 6、行动都需以轮椅为依仗的史铁生自然地被定义为“弱者” ,而看透生死轮回的他又何尝不是“强者”呢?这似乎成了一个悖论。举步维艰耄耋老人与生龙活虎的壮小伙子,笑看红尘清净洁明的白发智者与指点江山横冲莽撞的毛头小子,强弱之分为何?肉体无法制约思想的驰骋,思想却能摧毁躯体的健康,似乎精神的残缺与健全对于人的生命状态显得更为重要。强者与弱者区别就在于思想是否达到了那个不为世事所扰的高度。 7、光明如日亦难免黑子,飘逸如风亦受阻于山;皎洁的月光柔和却非出于己,智慧的孔子坚忍却不免固执。残
11、缺,是所有完满的另一面,是所有光鲜的死角。残缺,是宇宙不可更改的规律。史铁生从因为残疾而痛苦不堪到坦然接受残缺是生命的一部分,这个转变实际是对人之存在的理解。残缺所带来的痛苦,唯有这份理解才可消除。也唯有坦然接受这自然的规律,才能摆脱不必要的烦恼,从而超脱于天地之间。 8、是文学的表达打开了史铁生认识自我的一扇窗户。文字是一种艺术,带有着魔法般的气息,悄无声息地让他心里纷杂的思绪清清楚楚的展现于纸上。一本务虚笔记,承载的并非玩弄出来的想象力,而是实实在在的思想。 “印象里的并不是真确的他们,而是真确的我的种种思绪。 ”他把内心的对于这个世界的种种认知构造为小说里的人物,将小说化为灵魂的投影,让
12、文字与思维融为一体。表达不仅是把既有的思想传达出来,还同时将之加深。表达自我同时更加清晰地认知自我 , 明白了自己因何困扰,因何欢喜 , 又应如何面对人生。 9、毫无疑问,史铁生是一个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人。在写作之前明白写作的意义,或者一边创作一边追思目的与根源,这过程太苦涩,迷茫,甚至被鄙为愚蠢。但唯有与内心挣扎才能获得与外界清醒而镇定的联系,也唯有听从内心才能在这商业化文学的热潮里活出自己的姿态。让我们细细品读他的那句“活着并非为了写作,写作是为了活着” ,简短字句背后有多少疑问与自省!这个看似简单的转变,恰恰决定了一个人如何不见风使舵,而伫立原地,坚守发出自己声音的权利与意义。而又有多少人
13、,在这个转变准备发生之时,松了脚跟,被大浪无情埋没。 10、思维的意义何在 ?史铁生通过长时间的思考,一点一点地拂去心里那扇窗户的灰尘,他把阳光请进,是因为他从对地坛里自然的点滴观察,体味到了自然的生机与不甘,这让他参悟出生命应有的坦荡与从容。他为那个智力缺陷的漂亮女孩感慨命运弄人,与那奔跑了半生的朋友笑谈苦难思索存在的真正意义,这促使他坚定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可以说,史铁生笔下每一句话都是深刻思索之后的果实。也正是这永不停息的思索,给了他对于人生的理解,赋予他足以平衡残疾之苦的力量。 11、文学是很有力量的。在非正常生命状态下生活,史铁生笔下涌动的多是自己生命的精灵,这些精灵一路高歌,唱着一个
14、人的故事和一个人的思考。这悠扬的歌声如潺潺流水淌进人们心里,映出自己的影子;这歌声穿过疏林,挂住斜晖,留住人们心里永恒的太阳;这歌声响彻云霄,荡气回肠,虽然她它是一个人生命精灵的歌声。在这里,文学是牵动人跋山涉水的永动机,是人继续生命旅程的助推器。 12、我们看到,这个世界,有太多太多人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麻木如行尸走肉。但总有异类 如史铁生,那自称“活着不是为了写作,写作是为了活着”的残疾者,凭一支纤纤之笔使自己的生命从纷繁的命运轮盘中跳脱,以一种更为高贵的形式活在这世界上。生命的本质不在于延续生命,而在于认识生命的存在与意义。因此,尽管史铁生作为我们所认知的生命是残缺不全的,但其对生命的
15、理解,或其实际存在的精神生命,却要比我们任何人都要完整,都要健全,都要强大。相比之下,我们这些貌似完整的生命,却从未对自己实际的残缺和萎缩而感到丁点羞耻与悲伤吗? 13、苦难是一种可以使用和传播的力量。史铁生的残疾,折磨了他一生,带给了他无尽的苦难,却也因此铸就了他独特的人生态度和哲学理念,并通过文学创作的形式传播到整个社会,并带来了实际的社会影响多少人为之感动落泪,多少人为此重拾希望,多少人读罢掩卷深思,又有多少人真切感受到了那深切的苦难。倘若史铁生一人之苦难即有这样庞大的精神力量,那么十人呢,一百人呢,一万人呢?只是人们从来不知道自身拥有的这股力量而只会黯然神伤罢了。 14、只有纯洁无暇的心灵才能绽放智慧之花。一生动荡的史铁生从“文革”到上山下乡,从残疾到尿毒症,从母亲死去到自杀未遂,其生命可谓承受了太多太多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然而,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永远只有那个宁静的地坛,那个坐在轮椅上静静思索的青年,那个在写作之夜一遍又一遍数着寥落的星斗的孤独的作家。心灵的土壤,因生命而厚实,因纯净而肥沃,从而哺育出了我们所见到的那个智慧的灵魂。 15、“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史铁生淡淡的一句话,触动了多少人的心声。是啊,我们总是埋怨自己受到的伤害,却又何曾想过,一个人被伤害、被折磨的过程,却是对爱他的人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半导体工艺优化-洞察与解读
- 公共交通与城市空间协同-第1篇-洞察与解读
- 2025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个人理财》试题练习试卷含答案
- 那个爱笑的邻居我的邻居写人7篇
- 动物王国的纷争与和平动物童话作文14篇范文
- 企业员工培训资源包设计工具
- 考点解析自考专业(行政管理)试卷附答案(完整版)
- 2025年公共营养师实2025案例(精讲版)营养师实习实训成果展示模拟试卷
- 2025年中级经济师《运输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试卷附答案
- 2025年广东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卷人力资源开发
- 2025年公文写作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10月13日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选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面试真题及解析
- 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下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中小学心理辅导案例分析大全
- 网络智能体与NetMCP协议技术白皮书(2025年)-中移智库
- 新媒体营销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GB/T 15062-2025变形高温合金无缝管
- 残疾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
- 2025学习强国挑战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IVD试剂原料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邻近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监测技术规程 (TB 10314-202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