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2.4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高中语文选修2.4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高中语文选修2.4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高中语文选修2.4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高中语文选修2.4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a.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b.直好世俗之乐耳c.兄弟妻子离散d.无非事者a.则齐国其庶几乎b.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c.暴未有以对也d.贤者亦乐此乎例句:述职者,述所职也a.乐酒无厌谓之亡b.庶民子来c.贤者而后乐此d.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一、夯基训练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导学号50730021)a.召大师曰b.景公说,大戒于国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d.畜君何尤答案:c解析:a项,大师,同“太师”,乐官名;b项,说,通“悦”;d项,畜,通“慉”,喜欢、喜爱。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答案:b解析:b项,古今同义,流俗。a项,古义:到

2、。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c项,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d项,古义:没有不。今义:只、不外乎。3.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吾王庶几无疾病与惟君所行也孟子对曰乐酒无厌谓之亡答案:c解析:a项,近似、差不多;或许,表示希望或推测。b项,名词,行为;动词,做。c项,都是动词,回答。d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动词,喜欢。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答案:a解析:例句,职,名词作动词,履行职守。a项,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b项,子,名词作状语,像儿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

3、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a.经始勿亟亟:急切b.谓其台曰灵台谓:称、叫子一样;c项,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d项,忧,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忧愁。5.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乐以天下,忧以天下a.吾王不游,吾何以休b.今王鼓乐于此c.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d.从兽无厌谓之荒答案:b解析:例句和b项均为状语后置;a项是宾语前置;c、d两项是判断句。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4、成第67题。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兽,岂能独乐哉?”(孟子梁惠王上)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古之人与民偕乐偕:一同害:残害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d.时日害丧答案:d解析:d项,害:通“曷”,何日,何时。7.把

5、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庶民攻之,不日成之。(2)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参考答案:(1)百姓筑作,不到一天就把它筑成了。(2)人民要跟夏桀同归于尽,(他)即使拥有台池鸟兽,难道能独自享受到快乐吗?解析:(1)攻,筑作;成,建成。(2)偕,一同;虽,即使;岂,难道;乐,快乐。(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0题。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未之有也。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

6、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孟子梁惠王下)a.吾欲观于转附观:游览遵:遵照c.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修:从事某种活动省:视察例句: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a.人不得,则非其上矣b.无非事者c.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d.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

7、,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a.于传有之传:传说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遵海而南d.春省耕而补不足答案:b解析:b项,遵:沿着。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非”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答案:d解析:例句与d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均是形容词,错误的、不对的。a项,动词,责备、非难;b项,副词,不是;c项,介词,除非。10.把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不得,则非其上矣。(2)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参考答案:(1)百姓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责怪、非难他们的君王。(2)在国都内大力做准备,

8、出去住在都城之郊,从此开始派人开仓取粮来救济贫困的百姓。解析:(1)则,就;非,责怪、非难。(2)国,国都;舍,住;兴,发动;发,打开粮仓。三、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14题。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孟子梁惠王下)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与民同之c.不亦宜乎d.刍荛者往焉同:共同享用宜:应该、合乎情理往:前往答案:a解析:a项,传:文字记载,书传。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9、文王之囿方七十里b.与民同之c.问国之大禁d.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答案:b解析:a、c、d三项的“之”,助词,可译为“的”;b项,代词,它。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文王之囿方圆七十里,百姓还嫌太小,是因为“与民同之”,因此受到百姓拥护支持。b.孟子认为,齐宣王的园林比文王的小很多,却遭到百姓的反对,是因为齐宣王不能与民同乐,限制百姓进入。c.齐宣王在园林中设置陷阱,阻止民众进入,遭到民众反对。d.孟子借与齐宣王的对话,论述与民同乐的道理,只有与民同乐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答案:c解析:c项,表述与原文不一致,原文中“为阱于国中”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说齐宣王制定种种规矩,使园林就像在都城之中设置的陷阱一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