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器法生产硫铵工艺的改进_第1页
饱和器法生产硫铵工艺的改进_第2页
饱和器法生产硫铵工艺的改进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饱和器法生产硫铵工艺的改进余改顺 牛洹涛 王丛涛 李俊平(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摘要 本文通过我厂对饱和器法生产硫铵工艺的技术改造 ,使本工艺的系统阻力由原来的 8000pa 降低到现在的2000pa 左右 。对稳定焦炉煤气系统压力 、减轻焦炉煤气放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饱和器 工艺 改造0前言安钢焦化厂原是一个年产 60 万吨焦炭的老厂 , 逐步改造为年产焦炭 140 万吨的大型企业 。随着煤 气发生量的大量增加 ,原来氨处理工艺已无法满足 生产需求 ,因此 ,对其改造势在必然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 , 氨处理工艺有水洗氨生 产浓氨水工艺和饱和器法生产硫铵工艺 。由于水洗

2、氨工艺存在水耗较大 、浓氨水难以储存与销售等缺 陷 ,因此已淘汰此工艺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 ,先进的氨处理工艺才逐步被引入 。宝钢引进了空喷塔法 (也叫无饱和器法) 生产硫铵工艺 ; 石家庄焦化厂引 进了氨焚烧工艺 ;攀钢引进了无水氨 尿素工艺等 。 但因引进工艺投资太大 、工艺复杂而未广泛采用 。 尽管饱和器法生产硫铵工艺存在许多缺陷 ,但因其 结构简单 、工艺成熟 、投资较少 、原料易购 、产品易 储 、销路较广 , 在全国大 、中型焦化厂被广泛采用 。 故我厂在氨处理工艺改造时确定选择硫铵工艺 。我 厂属老厂改造 ,风机能力也已限制 ,结合实际情况 ,在硫铵技改过程中对传统饱和器工艺进

3、行了两次改 进 。1问题与分析1 . 1传统饱和器法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1) 煤气系统阻力较大 ,一般在 5000pa6000pa ; 晶比较高或加酸加水时 ,系统阻力将高达 8000pa 左 右 。这不仅增加了风机的能耗 ,同时对煤气系统的 稳定构成威胁 , 严重时风机振动加剧 , 机前吸力锐 减 ,焦炉“硝烟弥漫”,无奈只好放散减压 。这不仅浪 费煤气资源 ,更重要的是严重恶化操作环境 。2) 由于传统饱和器吸收和结晶在同一容器内进 行 ,晶体的生长条件无法控制 ,自然分级难以进行 , 因此生成的硫铵晶体颗粒较小 ,继而造成硫铵游离酸升高 ,同时加剧晶体板结 。 因本工艺存在如上缺陷 ,故我

4、厂在硫铵改建时 ,对其进行了较大的改进 ,将传统饱和器生产硫铵工艺改造为半饱和器法生产硫铵工艺 。尽管半饱和器工艺与传统饱和器工艺相比有了较大的进步 ,但经 我厂多年的反复实践 ,其仍然存在缺陷与不足 。2 . 2半饱和器法生产工艺的缺陷1) 由于此工艺安装了母液喷洒装置 ,且气液为 逆向接触 ,因此煤气夹带较为严重 ,极易造成煤气出口管道及除酸器的堵塞和腐蚀 ; 同时也增加了硫铵耗酸量 。2) 由于喷洒液是从饱和器下部直接抽取 ,母液 中结晶含量较高 ,因此在晶比较高时 ,极易造成喷头堵塞 。3) 因半饱和器生产硫铵工艺仍以鼓泡吸收为 主 ,因此硫铵系统阻力虽有下降 ,但降阻效果仍不明 显

5、。2002 年 ,随着生产规模的逐渐扩大及先进技术 的不断涌现 ,基于半饱和器法生产硫铵工艺在实践 中存在的问题 ,越来越不适合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 , 故我厂在对硫铵工艺进行二次改造时 ,采用了国内较为先进的喷淋式饱和器生产硫铵工艺 。2改进措施2 . 1半饱和器生产硫铵工艺1988 年 , 焦 化 厂 曾 对 氨 处 理 系 统 进 行 大 修 改 造 ,将原来的水洗氨工艺改造为半饱和器法生产硫铵工艺 。由于当时仅是局部改造 ,风机部分不作改动 ,因此风机的压头便是煤气系统能否顺利输送的 瓶径所在 。基于此因 ,新上硫铵系统阻力不能太大 ,应控制在 5000pa 以内 。降低系统阻力 ,就意

6、味着降 低泡沸伞的浸没深度 ,这将严重影响氨的吸收效果 。 为既能达到降低系统阻力 ,又能满足器后含氨要求 , 故我厂在硫铵改造时 ,选择了半饱和器法硫铵生产 工艺 。半饱和器法生产硫铵工艺是在饱和器法生产硫 铵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其最大改进是在饱和器液上空间增加空喷段 ,将(下转第 30 页)联系人 :余改顺 ,高级工程师 ,河南. 安阳 (455004) ,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厂 ; 收稿日期 :2002 12 3030 河 南冶 金2003 年第 2 期监控 ,彼此间进行信息通讯 。2) 保留捣固焦炉和 66 型焦炉集气管现场监视 仪表和电动控制装置 ,引到鼓冷监控站的集气管压

7、力信号由配电器 420ma 信号引出 。3) 另 一 路 集 气 管 压 力 信 号 , 由 焦 炉 仪 表 kc1 、kc3 的相应配电器的电流输出到计算机控制器 。4) 增加捣固焦炉集管气压力控制回路中 ,执行 器的位置反馈信号 (闸阀阀位) ,保留 66 型焦炉集气 管压力控制回路中执行器之位置 ,并将之和捣固焦 集气管压力调节的蝶阀阀位反馈信号共同引至鼓冷控制站 。5) 系统中鼓风机前吸力调节的阀门 ( 捣固 1 # 、2 # 、- 66 型 3 # ) 全部改为电动调节阀位装置 ( 便于 调节控制) 。6) 为减少集气管内正负偶合对压力的影响 ,在鼓风机与电动机间加设了 yotgc

8、- 450 液力偶合调 速装置 ,在电机输入转速恒定的条件下 ,实行无级变 速 ,平衡地把电机能量传递给鼓见机 ,从而达到控制 鼓风机转速 ,减少集气管压力波动 。7) 系统监控的主要对象是 : 两组焦炉集气管理压力自调 ,煤气主管及回炉煤气机焦侧压力自调 ,机 前煤气吸力自调 ,鼓风机液力偶合器各点技术指标 的监控等 。2 . 2 调节原则及工艺要求由于 6 6 型单集气管线较长 ,管道阻力较大 ,故将 66 型总管的闸阀开至 100 %位置 ,后通过调节 大循环对捣固焦 1 # 、2 # 总管闸阀进行调节 。( 使 66 型两个阀位保持在 30 %70 %之间) 。风机前吸力在 3 000

9、pa 5000pa 之间为最佳调节区间 , 初冷前吸力在 9001600pa 之间为最佳 调节区间 。当出焦产量 、出焦计划 、加热制度 、煤气发生 量等相对稳定 ,影响集气管压力相对减少时 ,风机大 循环阀门应关死 ,仅用机前吸力与初冷器前吸力调节即可 。为防止整个调节系统出现异常变化而无法实 现自动监控 , 所有调节阀门及翻板的手动调节装置 均予以保留 ,以实现异常情况下的特殊情况 。3 结语捣固炼焦中的组合型集气管 (dcs) 自动监控技 术是一项新兴的技术 ,也是一项需不断完善的技术 。 河南天宏特种焦公司 30 万吨捣固焦集气管自动监 控系统虽经近 10 个月的生产实践证明效果是良好

10、 的 ,完全可达到焦炉生产对集气管压力 (捣固焦炉标准压力 :70pa 120pa ,66 型焦炉为 60pa 100pa) 要 求标准 。这项技术的应用 ,不仅解决了两组焦炉之 荒煤气由 4 个集气管汇集到一个总集气管所发生的 各种生产状态对其的扰动影响 ,而且弥补了人工模 糊调节中出现的许多人为因素对集气管压力的影响 ,不仅保证了焦炉集气管压力的稳定及生产稳定 , 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而且达到了保证焦炭 质量 ,保护环境和焦炉炉体之目的 。各炉独立控制调节 ,兼顾鼓风机总管调节 。系统调节前的 2 组焦炉和机前自调位置应置于 50 %位置 , ( 手动翻板装置视产量的变化将其置 于

11、适当位置) 。(上接第 28 页)二者融为一体 。既保证了煤气中氨的吸收效果 ,又使得饱和器系统阻力有较大的降低 。因此此工艺与饱和器法生产硫铵工艺 相比 ,具有较大优势 。2 . 2喷淋饱和器工艺 喷淋式饱和器工艺是从法国引进消化吸收后的泊来品 。其工艺特点系统阻力较低 ( 如图 1 所示) 。 为极大地降低硫铵系统阻力 ,其将半饱和器的鼓泡 部分干脆去掉 ,全部采用喷洒吸收 。为增强氨的吸 收效果 ,大大加强母液喷洒 ;仅循环母液喷洒量就达2000m3/ h 。由于大量的母液喷洒 ,气液结合相当充分 ,吸收效率大为提高 。器后含氨均能达到控制指 标 0 . 03g/ nm3 以下 , 实际

12、运行时 , 器后含氨一般 在0 . 01g/ nm3 左右 。为减少煤气夹带 , 减轻出口煤气 管道的堵塞及腐蚀 ,煤气与喷洒液实施同向接触 ,同 时煤气在饱和器内作几次折向运动 ,并将除酸器巧图 1 喷淋式饱和器流程图妙地内置其中 ,将酸雾的夹带问题在饱和器内部就 地解决 。将结晶槽设在喷淋室的下部 ,通过降液管 与喷淋室相连 ,且降液管直达结晶槽底部 ;含有众多 晶核的母液穿过降液管在结晶槽中上升时 ,硫铵晶 体渐渐长大 ,颗粒较大的硫铵晶体 ,将沉积在结晶槽底部 ,因此结晶槽具有自然分级的作用 ,对提高硫铵质量大有裨益 。因饱和器(下转第 35 页) 1994-2014 china ac

13、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003 年第 2 期河 南冶 金35 表 2钢锭坯夹杂物成分%证了自动开浇 ,又满足了质量要求 。5效果分析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 ,管坯钢夹杂物含量和中 型轧制后的夹杂废品量大幅度减少 。2000 年元月 到 2001 年 4 月 , 中型夹杂废品量如图 3 所示 :al2o3cr2o3sio2样品序号caofeomgomno125 . 845 . 007 . 81 4 . 985 . 99 5 . 5217. 6915. 071

14、 . 252 . 001 . 34 59 . 681 . 04 63 . 68 3 6 . 48 8 . 04 1 . 95 8 . 47 1 . 11 1 . 99 62 . 40 3) 喂线 、吹氩制度不尽合理 。有的炉次喂线量不够 ,或吹氩压力低 ,时间短 ,脱氧产物及钢液中悬 浮的炉渣不能充分上浮 。有的吹氩压力过高 ,使钢 液面翻动过大 ,一方面造成钢液面裸露二次氧化 ,另 一方面液面过度翻动 ,使表面渣裹入钢液污染钢水 。4) 钢包包衬侵蚀物 。钢包包衬侵蚀快 ,余钢余渣清理不干净 。5) 钢包滑动水口引流剂质量差 。采用的铬质引 流剂粒度较大 ,造成钢锭表面或皮下白色夹杂 。4

15、采取措施1) 调换了加支地板的位置 ,使加支地板紧邻整 盘浇注地板 ,减少了因低温导致烧眼几率 ; 同时 ,改进钢锭模帽头压圈形状 ,增加了挡板 ,避免氧化渣进入钢锭模 ,减少了钢液污染 。2) 电炉采用整体出钢槽 ,保持良好的出钢槽尺 寸和形状 ,减少出钢槽侵蚀 。后期侵蚀后 , 出钢槽及时清净 、垫补 、拍打夯实补料 ,减少侵蚀物污染 。3) 严格执行喂线 、吹氩制度 , 在喂线 的 同 时 吹 氩 ,吹氩时间大于 5min ,吹氩时钢液面不得大翻动 , 以渣面涌动为宜 ,使钢液中夹杂物充分上浮 ,并防止 钢液二次氧化 。4) 提高钢包耐材质量 ,钢包包嘴及时清除 ,使浇 注完毕钢包中余渣

16、余钢能够倒净 ,保持钢包清洁 ,减 少污染 。严格控制高温钢 ,减轻钢液对包衬耐材的 侵蚀 , 出钢前将钢包温度烘烤到 800 以上 。5) 采用新型铬质引流剂 ,粒度小 ,性能好 ,既保图 3 2000 年 1 月至 2001 年 4 月夹杂废品量由图 3 可见 , 2000 年夹 杂 废 品 共 528 . 8t , 1 6月 ,夹杂废品量共 348 . 6t , 占 66 % , 采取措施后 712 月废品共 181 . 26t ,占 34 % ,2001 年 4 月达到最低 值为 18 . 58t 。2001 年 14 月 , 夹杂废品共 94 . 39t , 比去年同期夹杂废品量减少

17、 162 . 8t ,夹杂废品量下 降了 63 % ,在采取措施期间 , 中型管坯钢正品率也由 88 . 41 %提高到了 95 . 46 % ,由此可见效果显著 。6 结论1) 严格的冶炼工艺 ,严格的管理 ,合适的出钢温 度 ,标准化操作 , 是冶炼浇注钢水的前提 。在今后 的工作中要继续把强化过程控制 ,推行标准化作业作为提高管坯钢质量的手段 。2) 科学的吹氩 ,喂线制度是使夹杂物进一步上 浮的保证 。3) 合格的原材料应用是减少铸坯夹杂的有效途 径 。71参考文献曲英等. 炼钢学原理. 第二版. 北京 :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4 . 193200 .(上接第 30 页)本体采用耐

18、酸不锈钢制作 ,维护强度大大降低 。3改进后效果1) 饱和器系统阻力上原来的 6000pa 降至现在 的 2000pa ,硫铵质量也有明显提高 。2) 煤气风机运行更加平稳 ,机后压力由原来的26000pa 降至现在的 20000pa 之内 ,正常情况下一般 不超过 18000pa 。3) 杜绝了因煤气系统阻力增大而迫使焦炉放散的现象 ,使焦炉炉顶状况大有好转 ,从而改善了操作 环境 。4) 由于硫铵交通阀门无须打开 ,减轻了后序工 序的管道腐蚀 ,延长了粗苯的检修周期 。5) 外供煤气质量显著提高 。结束语为降低硫铵系统阻力 ,提高硫铵质量 ,饱和器法4硫铵生产工艺 ,已由传统泡沸伞式吸收 ,逐渐演化为空喷塔式吸收 。尽管喷淋式饱和器硫铵生产工艺有 其许多优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