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概述教案_第1页
东亚概述教案_第2页
东亚概述教案_第3页
东亚概述教案_第4页
东亚概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东亚概述教学目标 记住东亚五国的国家及首都的位置,记住主要海洋、岛屿、半岛的分布。 知道东亚的地形特征,了解季风气候的成因和特征。 通过学习东亚五国历史、文化和相互交往,以及五国存在的共同之处(人种、风俗等)加深学生对东方文化的认识。 通过对东亚内部自然环境的差异(地形、气候)及由此导致的人口、农业、工业差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东亚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的东西差异。 使学生学会用综合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有关区域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分五个标题,分别讲述东亚的位置、地形、气候、居民和经济特征 第一个标题位于太平洋西岸,主要讲海陆位置。海陆位置的不同

2、,使东西部内陆自然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经济发展情况的差异与此也有密切的联系。本节以海陆位置为轴,介绍东亚的地理特征及东西部的差异。纬度位置对东亚区域地理特征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东亚季风区内,从北到南由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到亚热带和热带的变化很明显,详细内容将在中国地理中讲述,这一节东亚概述,只在季风一段内提到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的区别。同样,青藏高原的高寒气候本节也略去。 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又是学生最先学习的一个区域,因此,本节把季风气候显著作为重点和难点,并联系前面已有的知识来讲述,让学生知道季风气候的特点,为以后学习东南亚和其他大洲的季风气候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口和经

3、济一段,主要是从自然环境为人类生产提供哪些条件,以及人类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所取得的成就两方面来讲,重点指出了日本、韩国、中国的东部沿海、台湾和香港地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都高于农业(包括畜牧业)。例如,蒙古和我国西北各省区在近几十年内,工农业、交通、科技、贸易都获得发展,人口增多,也出现一些工业城市,不过同东部沿海地区比,差距还很大。因此课文中说明西部内陆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也在开发利用中。 关于“东亚地形”的教法建议 讲解该知识点时,应注意指导学生读图,从西往东找出主要山脉、高原、平原和大河,从而认识地形的东西差异: 东部:临海,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和半岛;地形:

4、多平原、丘陵 西部:远离海洋;地形:多高原、山地 这种东西地形的差异导致了地势西高东低,大河多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 关于东亚经济的教法建议 讲解经济时,可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比较,掌握课文内容要点,注意沿海和内地的经济差异,同时也应说明:西部内陆与东部沿海一样,经济也在发展中,使学生建立辨证的、发展的观点,防止产生片面的认识。 阅读课文,并填写下表: 比较项目西部内陆东部沿海海陆位置和交通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交通不便临海,有优良(港口)交通条件优越地形和土地资源多(高原、山地)(草原)广阔多(平原、丘陵)耕地数量(多)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科技力量

5、较薄弱较强经济上的差异(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中,人口(稀少)是世界(水稻、茶叶、蚕丝)等农产品主要产区,出现了不少(经济)发达和新兴(工业)区,人口(稠密)关于“东亚人口”的教法建议 讲述“东亚人口外貌特征”一段应抓以下两点: 了解东亚是黄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让学生找出东亚五国共同的文化特征和风俗习惯。 通过了解东亚各国平均人口密度和沿海平原地区人口密度等数据,认识东亚人口分布不均,东部沿海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 关于“东亚位置”的教法建议 本课要熟悉较多的岛屿、半岛、海洋、山脉、高原、平原、河流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地图,帮助学

6、生形成空间概念。 讲述东亚的位置,可按以下步骤: 利用“东亚在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找出东亚的海陆位置;指出东亚的国家在五带中属于哪一带。然后归纳东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位置: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范围:中国临海国 朝鲜和韩国半岛国 蒙古内陆国 日本群岛国 指导学生读图,从北往南找出太平洋的边缘海、群岛、半岛岛屿。 关于季风气候的教法建议 季风是中学地理的难点内容,特别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困难,为突破难点,可以从感性认识入手。季风就是随季节变化有规律转变风向的风。这里的季是季节的之意,联系自己的感性认识-我国东部地区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冬、夏季

7、风正好相反,所以分别称为西北季风和东南季风。然后进一步分析风向转变的原因是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而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的原因是海陆气温的季节变化,气温的季节变化是有海陆位置和温度的升降所决定。这种有感性认识入手而得到的新知识往往掌握的很牢固。 读懂哈尔滨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的分配图以及东京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的分配图,是理解掌握着一部分内容的关键。 具体步骤如下: ()观察分析两图,看看气温曲线有什么特点?降水量各月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夏季风和冬季风的性质,总结出季风气候的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冬季夏季风向陆地吹向海洋偏北风偏南风海洋吹向陆地气流性质寒冷干燥温暖

8、湿润对东亚气候的影响冬季风风力强,东亚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夏季炎热,东部近海地区降水多,往西北内陆,雨量减少 ()思考并回答:东亚的东西部在气候上有何差异?哪个部分适于耕作业的发展?哪个部分适于畜牧业的发展?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 1.东亚的地理位置特点。 2.国家及首都、主要海洋、岛屿及半岛。 3.东亚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难点 l.国家、岛屿、半岛、海洋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2.东亚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媒体相关挂图 【导入】为了更深入的认识世界各地,便于分析和比较,按地理位置、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把世界划分为13个地区。从这儿开始就进入了分区学习。今天首先要学习的就是我们国家所在的、

9、也是为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地区东亚 【板书】一、东亚 1组成东亚五国(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读图】读“东亚的国家和地区”图东亚包括那几个国家?(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它们的首都分别叫什么?(北京、东京、平壤、汉城、乌兰巴托)看看朝鲜、蒙古同中国陆地相邻的界线。 学生活动:(1)用彩笔描出东亚地区的范围。(2)找出东亚五国的名称及各国首都并用彩笔标记。看看哪些国家是临海国,哪些是内陆国,哪些是半岛和群岛国家? 【提问】把这五国归为一个地区,说明它们存在着共性。这5国的共性,和世界其他的地区相比就是东亚的个性。请思考一下,东亚有什么个性? 为什么叫东亚?找出东亚地区濒临哪个大洋?

10、背靠哪块大陆?(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它在空间的位置是唯一的、特定的,这是位置的个性。 【板书】一、东亚 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提问】东亚背靠世界第一大陆欧亚大陆,面向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这一特殊的位置使东亚的自然环境具有什么个性呢?首先请同学们说说我们这个地区一年中风向是否有变化?有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我们这个地区一年当中风向有很大变化,夏季刮偏南风,冬季刮偏北风。 【读图】读“亚洲东部一月和七月气压风向”图。思考:冬季,气流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向海洋,形成寒冷干燥的偏北风,即冬季风。冬季风使东亚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夏季,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温暖湿润的偏南

11、风,即夏季风。夏季风为东亚东部近海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为什么一年中会有这种风向的转换呢? 【提问】为什么会刮这样的风呢?(简要讲解海陆热力差异) 【读图】读“哈尔滨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的分配”,以及“东京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的分配”图,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回答(哈尔滨冬天更冷,夏季的雨量更少,也更集中,说明大陆和岛屿的气候特点是不同的,一个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个是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西北内陆雨量逐渐减少,所以只是东亚东部季风气候显著,而中国的西北内陆和蒙古境内,受不到季风的影响,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概括总结】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夏季陆地增温快,比海洋热,气压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

12、季陆地冷却快,比海洋冷,气压高,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所以由于海陆差异非常显著,在这儿形成了世界独有的季风气候区?这也是东亚国家具有的共同特征。【板书】冬季夏季风向陆地吹向海洋偏北风偏南风海洋吹向陆地气流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对东亚气候的影响冬季风风力强,东亚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夏季炎热,东部近海地区降水多,往西北内陆,雨量减少 【提问】从人文的角度,什么又是东亚的个性呢? 学生讨论、回答。(就从外貌上看,黄皮肤,黑头发;这里是世界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发育了东方文化;在历史上,中日、中韩、中蒙关系密切;在思想文化上,都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如:对中国书法的欣赏、吃饭都用筷子的习俗等总之,典型的东方味儿。)

13、 【提问】在经济上,东亚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 东亚是目前世界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二次大战后,东亚各国选择了适合本国特点发展道路。日本、韩国从60年代起,经济增长迅速,先后成为工业化国家。70年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朝鲜、韩国和日本的沿海地区分布着许多世界著名的工业地带、工业区和经济特区,其产品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并销往世界各地。) 以上的几点构成了东亚的区域特征。 (总结、练习反馈) 板书设计第八章东亚东亚概述 一区域特征 组成:东亚五国 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季风气候 共同的东方文化(东方味儿) 充满经济活力 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重点:沿海和内

14、陆的自然条件的差异和经济差异教学难点:用综合的观点分析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教学媒体:东亚地形图,东亚土地类型图 【导入】上节我们了解了东亚作为一个区域的共同特征,但是东亚地区内部也有差异,谁能说一说,从分布来说,这种差异明显的表现在那里?(沿海与内陆或者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种差异(以学生说为主) 板书:二区内差异(列表) 【指导读图】学生读“东亚地形图”,具体要求: (l)东亚地区从海岸线到大陆内部,从东到西地形类型有什么变化? (2)东亚地区总的地形大势如何?这种地势对于本地区的河流有什么影响?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总的地势西高东低,东亚东部多平原、丘陵,东亚西部

15、多高原、山地,多大河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 【讲述】气候:西部,温带大陆气候,东部,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本区内地带性规律表现最明显的是那一个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也很明显。 【过渡】这种自然条件的差异对生产活动以及人们的生活,即人口的分布有什么影响呢?发展了什么类型的农业?季风区在发展农业上有什么优越条件? 学生读东亚土地类型图、东亚人口图,讨论、回答: (农业:西部:牧场,畜牧业 东部:耕地,种植业,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得益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农耕区,这里一向是世界水稻、茶叶、蚕丝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区) (人口:西部:人口较少 东部:人口稠密,是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16、之一,约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 【提问】这种自然条件和人口的差异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西部:地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东部:有优良港口,发展工农业、交通、科学技术和对外贸易的条件优越。有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和正在崛起的新兴工业区。 根据我们分析的东亚区域内东西差异,请同学们用填表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 【板书】 比较项目西部内陆东部沿海海陆位置和交通地形和土地资源气候科技力量经济上的差异 (总结、练习反馈) 板书设计 二区内差异 比较项目西部内陆东部沿海海陆位置和交通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交通不便临海,有优良(港口)交通条件优越地形和土地资源多(高原、山地)(草原)广阔多(平原、丘陵)耕地数量(多)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科技力量较薄弱较强经济上的差异(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中,人口(稀少)是世界(水稻、茶叶、蚕丝)等农产品主要产区,出现了不少(经济)发达和新兴(工业)区,人口(稠密) 探究活动 观察水土的热力差异 学生分组:4人一组 准备材料:每组取烧杯(分盛相同体积的沙子和水)、三角架、石棉网、两支温度计各2个 实验步骤: (1)同时给盛有沙子和水的烧杯加热(2分钟),观察两只温度计的度数,填写实验记录。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