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管理的现状_第1页
学校课程管理的现状_第2页
学校课程管理的现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校课程管理的现状 读现代教育管理有感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内容,课程管理包括国家课程管理、地方课程 管理和学校课程管理三个层次,是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基 础教育课程的政策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为实现基础教育培养 目标而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的安排、实施、开发、 设计和评价的自主管理活动。 课程是教育活动的“心脏”,是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学习的基本内 容及安排。课程管理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开发、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课程资源、课程改革等要素组成。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的不 断深入推进,学校的课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冲击” 举黑斗匚】申壬a. 帀着新课程 走管理的“老路”,必然

2、会遭遇“碰壁”。读现代教育管理中谈到 关于“课程管理现状”的章节,引发一些共鸣,对学校课程管理中存 在的问题也谈谈自己一点浅薄的看法。 学校的课程管理从狭义上来理解或者说学校的课程管理更多的 是在操作层面上来诠释,所以我们的课程管理不外乎学校课程的执行 能力以及建设能力。观照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反思目前我们学校的课 程管理能力,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一、“缺斤少两”。众所周知,从最基本的课程管理出发,学校在 课程执行方面,必须按照教育主管部门制订和颁发的统一的课程计划 去实施的。简单地说,就是学校该开哪些课程,这些课程有哪些课时 要求,在这些方面要求我们的学校课程管理者必须要“遵照执行” 不打

3、折扣”。但实际上,我们轻易的就能发现身边的有些学校执行 不力,或多或少地存在“缺斤少两”的现象。比如说,我们的生活 与品德按照课程规定是每周两课时, 而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有的学 校就把这门学科压缩成三周两课时甚至每周一课时。 再比如体育与 健康每周四课时却瘦身成每周两课时。 还有的学校把某某课程 “砍” 在一边,“打入冷宫”。究其原因,学校管理者“振振有词” 些课程不重要,又不统考,减去一两节,课程照样教得了,没问题。 ” 开那么多的课,一来没老师教,二来学校也消化不了啊 .”对于要统 考的课程就开足甚至 “加量”,而不要统考的就 “简之”或者“减之”, 说到底,还是没有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子”

4、 。 移花接木”。说到“缺斤少两” ,就不禁要追问一个问题, 多”的这些“斤两”到了哪里?无非是到了学校管理者认为重要的 或者要统考的课程里了。 但是我们又不能明目张胆的加呀, 于是就有 了“移花接木”“暗度陈仓”之举。学校在迎接上级检查的时候是 张“公开课表”,这份课表是一份按照新课标要求“规规矩矩”运作 的一份课表,而在老师手中,却有着另外一份不好公开的 “校本课表”, 说不定这节在“公开课表”上的音乐课其实是我们“校本课表”上的 数学课,而“公开课表”上的体育课却长期被科学老师霸占着。因为 有了学校“移花接木”,才有了老师的“暗度陈仓” ,课程执行的随意 性在学校中还是比较常见的。 三、

5、“东拼西凑”。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校本课程作为课改的 一个亮点,越来越多的得到学校的青睐。于是,一时间,不少学校纷 纷启动校本课程计划,组织人力、物力,不惜财力、资源去开发,校 本课程纷纷“上马”。应该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颁布和 实施,学校课程打破了国家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兼顾地方区域 性,兼顾学校个性,这是课改中的一件好事。然而是不是每个学校都 能去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呢?是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开发校本课程 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不少学校开发的所谓校本课程,一方面毫无 校本特色,有些成了一些专题教育读本;一方面课程内容成了简单的 东拼西凑,有失水准,而教材的粗制滥造也有失美感。 课程与

6、教学管理是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关联紧密的两种教育 管理活动,是实现人才目标、确保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 手段。因此,针对以上学校课程管理的现状和发现的问题,提出个人 一些粗浅的建议: 一、要明确一个方向。对于我们学校而言,在某种程度上,课程 的管理能力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水平。因此在这方面,我们学校不能忽 视,从学校的一把手校长到教务处再到每一位教师, 都应该认真重视 课程的管理问题,教师做为课程的具体实施者,起作用更加不能忽视。 二、要加强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课程执行能力,我们学校要按 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齐开足并力求上好每一门课程,避免出现“克 扣”“挪用”的现象;二是建设能力,开

7、发课程非同儿戏,绝非粗糙 之举。课程应该有它的思维性、科学性、逻辑性,要杜绝浅层次、低 水平。如果不能正视这些问题,而匆匆“赶鸭子上架”,则有点勉为 其难,强人所难,其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 三、要讲究结合。一是要坚持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类课程相结合, 要体现以国家课程为主体、为中心,地方和校本课程想协调,相补充 的管理思想,不“厚此薄彼”,不“顾此失彼”,追求“相得益彰”。 二是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要坚持以校内课程为主要形式,以校外课 程为辅助形式的管理策略,因为对某些课程来说,比如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企图在校内课堂上解决所有问题,除非是“照本宣科”“纸上 谈兵”;三是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要体现以集中固定为主,分散 自由组合为辅的课程管理形式,班级集中相对稳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