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宁晋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小麦栽培实训指导书贾素敏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目录实训一 小麦生长发育特性的田间观察 1实训二小麦药剂拌种8实训三小麦播种及播种质量检查11实训四小麦分蘖特性的观察15实训五 小麦苗期形态识别及冬前苗情诊断 21实训六小麦拔节期的苗情诊断26实训七小麦幼穗分化的观察鉴定 29实训八小麦成熟期植株性状考察 32实训九小麦产量预测36实训十小麦主要病害的识别41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宁晋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训一 小麦生长发育特性的田间观察一、实训目的掌握小麦各个
2、生育时期的特征、群体动态及田间观察记载的标准与 方法。二、实训前准备1实训指导教师准备小麦各生育期的标本及挂图,确定实训的田 块。2、学生需掌握小麦各生育期的特点与特征。三、实训内容1小麦生育进程的观察2、小麦群体动态观察四、实训步骤(一)生育进程的观察1小麦的生育过程:小麦植株的个体发育时期,需要经过发芽 - 出苗-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受精-子粒形成-灌浆成熟等过程。小 麦播种后,种子在适宜的气温(20C)、土壤水分(田间持水量的 80% 左右)等条件下,一般播种7天左右可以出苗。冬播小麦播种愈迟,随 着气温的下降,播种至出苗的时间愈长。小麦在正常播种条件下,出苗后15-20天,当主
3、茎上第三片真叶完 全展开,第四真叶露尖时,在第一片叶的叶鞘处长出第一个分蘖。分蘖 发生的快慢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温度的影响, 即温度较高,分蘖发生快, 温度低,则分蘖发生慢。当植株第一节间显著伸长,植株茎秆露出地面 1.5-2.0cm时,称为拔节。拔节以后,穗、茎秆迅速生长发育,当旗叶 的叶环露出旗叶下一叶的叶环时, 称为孕穗。当麦穗的顶小穗露出旗叶 叶鞘时,称为抽穗。小麦抽穗后一般 2-4天开始开花,也有抽穗后10 天才开花的。小麦开花是穗中部小穗的小花先开,然后向上向下开放, 就一穗来说,是基部小花先开,然后向上开放。小麦开花受精后到麦粒 外形基本形成的期间,称为子粒形成期,这时子粒呈绿色,
4、用手指可以 挤出稀薄的,稍带粘性的绿色汁液,以后就进入子粒灌浆和成熟过程。 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乳熟期(又叫灌浆期)子粒呈绿色,从子粒 中可以挤出含有淀粉的乳白色汁液;蜡熟期,子粒实呈黄绿色后转为黄 色,腹沟从浅绿色转为黄色,内含物从粘滞状转为蜡质状;完熟期,子 粒失水变硬,变小,显出各品种固有的形状和色泽。2、生育时期记载标准(1) 出苗期:当第一真叶从胚芽鞘顶端裂口处伸长,长达1.5-2.0cm 时即作为出苗;全田有50%勺植株达到上述标准时即为出苗期。(2) 分蘖期;当田间有50%勺植株出现第一个分蘖时称为分蘖期。(3) 拔节期:全田有 50%上的植株主茎节已伸长高出地面2cm 时即
5、为拔节期。(4) 孕穗期:全田有 50%勺植株主茎旗叶的叶环露出旗叶下一叶 的叶环,茎秆中上部呈纺缍形时称为孕穗期。(5) 抽穗期:全田有50%勺植株小穗露出旗叶鞘时为抽穗期。(6) 开花期:麦穗中部小穗基部小花开花数达10%以上时为开花 始期,50%为开花期,80%为开花终期。(7) 子粒形成期乳熟期:50%以上子粒能挤出乳白色汁液时为乳熟期。蜡熟期:50%以上的子粒具有蜡质特征时为蜡熟期。完熟期:50%的子粒变硬,具有本品种固有特征时为完全成熟期。3. 生育进程观察方法:根据小麦发育进程,选择适宜时间在不同品 种不同播种期的田块,选择有代表性样点,进行观察调查,然后计算达 到特定形态标准的
6、植株百分率,以确定各生育时期,并记载于表中。(二)群体动态观察1定点方法小麦有条播、撒播、点播等播种方式。播种方式不同,定点取样方 法也不一样。一般条播麦观察点每点长 2m (不取边行),大田生产布点 约10个,小区试验布点2-3个;撒播麦每个观察点0.3m2,大田布点 5-10个,小区2个;点播麦大田定100-200穴,小区10-20穴。播种 时,按面积和实际播种量计算单位长度 (或单位面积)内需播种子数量, 再数计一定种子数量分别播到样区之内,以后在样区内观察群体动态变 化。2、群体观察内容(1)调查出苗率和基本苗数:出苗后数记样区内苗数,求出每平 方米的苗期,再换算成单位面积内的苗数,即
7、基本苗,根据播种种子数 计算出苗率。出苗率出苗数播种种子数100%(2)调查冬前茎蘖数和最高茎蘖数:分两次进行,冬前茎蘖数在1月上旬调查,最高茎蘖数在2月中旬进行。分别数计样区内苗数(主 茎加分蘖),换算成单位面积内苗数。(3)调查成穗数:于蜡熟期数计样点内有效穗数,并换算成单位 面积穗数。将上项调查内容分别填入表1-2。3、定株观察出叶周期:在前述样点内,每点选取生长一致,代表 性好的麦苗15株,用红漆标记叶片,定期观察各叶生长、定长、枯黄 的时期,将观察结果记入表1-3。4、小麦越冬前的田间调查:小麦越冬前的幼苗诊断,主要是通过 田间实地调查苗情、墒情、虫情等情况,科学地判断,并制订出合理
8、的 栽培管理措施,使幼苗正常生长,为实现计划产量指标订好合理群体结 构的基础。为此,田间诊断要求做到:(1)1米深度土壤水分(墒情) 的分析,作为灌水与否的依据;(2)调查大田群体结构(每667m2总茎 数),是否达到或超过预定的指标;(3)调查群体条件下各个体的发育 状况,判断幼苗属于哪种苗(壮苗、弱苗或旺苗),并通过苗情进一步 判断土壤肥力及供应情况,作为施肥的依据。如有虫情和病情,要考虑防治措施,并将田间调查情况填入表 1-4。5、小麦子粒灌浆速度的测定:在小麦品种观察区或栽培实验田,抽穗后选同一天开花,长相和麦穗大小一致的植株挂纸牌(或有红漆标 记),作为以后取样观察的材料。标记的数量
9、依观察次数而定,但要略 高于观察需要的株穗数。从开花到成熟期间每隔一定天数在标记株穗中 取样,每次取样测定20穗,全部脱粒后放在瓷盘或培养皿中,并数记 总粒数及按顺序测定。(1)称鲜重,计算百粒鲜重(g)。(2)量子粒长、宽、厚,随机取样 20-50粒用测微迟逐粒测量, 并求出平均值(mrh(3)用比重测定百粒体积,灌一定量的水平小量筒中,再入百粒 麦粒(重复3次),求得其百粒体积(ml)。(4)烘干测定干重:将供测定的全部麦粒放入纸袋或铝盒中烘干 称干重(方法参照实验五),折算成千粒重(g)。将上述测定结果填入 表 1-5。五、实训成果展示表1-1 小麦生育期记载表小区号品种名称播种期(月/
10、日)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乳熟蜡熟完熟123111111表1-2 小麦群体动态调查表调查时间品种或处 理(月/ 日)基本苗数(万/667m2)冬前苗(万/667m2)最高苗数(万/667m2)成穗数(万/667m2)123111111表1-3小麦出叶周期记载表日期(月/日)叶株(序号一叶二叶十叶121111111415出生疋长枯黄出生疋长枯黄出生疋长枯黄出生疋长枯黄历期出生至定长定长至枯黄表1-4小麦越冬前田间调查记载表调查日期:年_月_日项目田区号.、八 刖作品种A 播 月 种/ 期日V施肥水平灌溉压苴 丿、麦他及措施苗情每667m2数 总A 茎万 蘖V基肥追肥叶色主 茎
11、 叶 数每茎数苗 高(Cm)123111表1-5麦粒形成灌浆成熟过程体积及粒重动态记载表品 种 或 处 理取 月 样/日日 期开数 花 A 后 天 天V取样 穗 数总粒数每 穗 粒 数百粒鲜 重(g)子粒长度(mm)子 粒 宽 度(mm)子 粒 厚 度(mm)百 粒 体 积(ml)千A粒g重V含A水%量V123111111五、注意事项实训过程应注意实训安全。六、任务评价表1-6 任务实施评价项目表考评序号评价项目得分方式操作考评1正确说出小麦生育期的名称及划分的依据2正确的群体观察方法3正确使用实训工具4准确填与记录表5正确运用计算方法素质考评1遵守课堂纪律2遵守操作规程3学习态度端正4实训踊
12、跃发言5实训积极操作总分八、拓展练习1、熟悉掌握小麦的生育期名称和划分依据?2、掌握小麦的生育时期记载标准?3、小麦出苗率、小麦鲜重、干重的计算方法?实训二小麦药剂拌种一、实训目的1、熟悉小麦拌种常用的农药:三唑酮、戊唑醇、吡虫啉、毒死蜱、 辛硫磷、甲基异柳磷等2、掌握小麦拌种常用农药的剂量与操作方法。二、实训前准备1实训指导教师的准备(1)材料 准备几种常用农药,如三唑酮、戊唑醇、多菌灵、吡 虫啉、毒死蜱、辛硫磷、甲基异柳磷等。(2)仪器用具 托盘天平、秤、量杯、喷雾器、塑料薄膜等。2、学生熟知常用农药的性质与使用方法。三、实训内容1防治地下害虫的拌种方法2、防治病害的拌种方法四、实训步骤1
13、将塑料薄膜平铺于地面,秤取小麦种子 5千克,倒在塑料薄膜 上。2、地下害虫:用50痂硫磷8ml拌种5公斤种子,防治蝼蛄、蛴 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3、病害:可用麦种重量的 0.5 %的五氯硝基苯胺药量干拌。防治 小麦腥黑穗病,也可选择2%戊坐醇悬浮剂1g,加水0.020.03公斤, 拌种1.5公斤,防治白粉病、叶锈病。五、实训成果展示表2-1不同药剂的拌种记录表药品地下害虫病害三唑酮戊唑醇多菌灵吡虫啉毒死蜱辛硫磷甲基异柳磷六、注意事项1、注意用药安全,防止农药中毒。2、一定在实训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各项操作七、任务评价表2-2任务实施评价项目表考评方式序号评价项目配分权重得分操作考评1对照实物正
14、确说农药的名称及使用方法102正确的拌种方法103操作中的安全事项104规范的操作步骤105正确的记录数据10素质考评1遵守课堂纪律102遵守操作规程103学习态度端正104上课踊跃发言105积极操作10总分八、拓展练习1说说常见农药的性质与使用方法?2、防治地下害虫的拌种方法?3、防治病害的拌种方法?实训三小麦的播种技术及播种质量检查一、实训目的1掌握小麦播种技术。2、学会小麦播种质量的检查步骤和方法。、实训前准备1实训指导教师的准备:播种机、种子、皮尺、钢卷尺、种子收集器皿、小磅秤(或杆秤、托盘天平,根据播种面积和所用种子量确定)2、学生应熟悉小麦播种技术以及播种质量的检查方法三、实训内容
15、实训的主要内容小麦的播种技术。一般包括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方式、播种深度的确定及播种前的土壤、种子和农机具的准备工作等四、实训步骤1、 播种期的确定一般在日平均气温16-18 C时播冬性品种, 14-16 C时播半冬性品种。2、播种量的确定一般按以下公式计算:播种量(kg/hm2)=要求的基本苗数(万/hm2)*(每kg种子粒 数x田间出苗率)但是要注意,对所使用的一批具体的种子,需要根据质量检验结果 校正播种量,以保证所要求的基本苗数。3、播种方式生产上常见的播种方式有窄垄窄行条播、宽垄宽行条 播及大小垄条播等。小麦目前生产上一般以窄垄窄行条播和大小垄条播 为主,窄垄窄行条播的行距为1520
16、 cm大小垄条播有13.3 + 26.7 cm 和 16.7 + 16.7 + 26.7 cm 等。4、播种深度一般适宜的播种深度为 35 cm。另外要注意到:粘性 土稍浅,沙性土稍深;土壤湿度大宜浅,土壤湿度小宜深;小粒种子宜 浅,大粒种子宜深。5、播种机的调整播种机上一般都有播种量调整和指示装置,调整好以后所指示的播种量一般为单位面积上播种的种子重量。但是,由于拌种方法、播种行距等的调整,所指示的播种量与实际播种量不一定完 全符合,因此应进行调整。调整可分 2步进行。一是播种前调整,二是 在播种时进一步调整。(1)播种前调整把播种机行走轮架起,转动行走轮到一定转数后 停下,检查播种管排种量
17、与计划播种量是否相符。反复做23次,直到调整达到相符时为止。然后把排种轮固定好。a.转动播种机行走轮时播种管应排出种子的重量,可用下式计算:b 用拖拉机牵引播种机走一定距离,把排种管排下的种子收集起13宁晋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来,用下列公式计算调整:每米行长应播的种子粒数=计划播种量(kg/hm2)x每kg种子 粒数x行距(m) /10000(2)播种时调整由于整地质量的关系,播种机工作时播种量有所变动。要根据每米行长实际落粒数进一步调整播种机的排种量,以保证要求的基本苗数。6、播种质量的检查无论机播还是耧播,都要进行播种质量检查。主要检查播种量多少、 播
18、种深度、覆土情况、有无漏播、重播,播种机的划印器是否合适,行 距是否符合要求等。对播种量的检查,可在播种机走过之后,沿播种沟 把覆土扒开,量一定长度,数一数落粒数,计算播种量是否合适,并测 量播种深度。如不符合要求,应进一步调整,确保播种质量。五、实训成果展示表3-1不同地点的播期记录表地快情况测点1测点2测点3测点4测点5水浇地旱地表3-2不同地点播种量记录表地快情况测点1测点2测点3测点4测点5水浇地旱地六、注意事项1、实训过程中注意交通安全和生产安全2、实训中要文明守纪。七、任务评价表3-3任务实施评价项目表考评方式序号评价项目配分权重得分操作考评1播种期的确定102播种量的确定103播
19、种方式的确定104播种深度的确定105正确使用农机具10素质考评1遵守课堂纪律102遵守操作规程103学习态度端正104上课踊跃发言105积极操作10总分八、拓展练习1、根据当天的播种现场,你认为播种期、播种量和播种深度是否合适,为什么?2、如何根据实际确定播种量?3、通过这次实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实训四 小麦分蘖特性的观察一、实训目的1熟悉分蘖期麦苗的形态特征,认识分蘖的各种类型。2、了解主茎叶片与分蘖发生的同伸关系及分蘖与次生根发生的关 系。3、学习分析小麦分蘖期幼苗性状的方法。二、实训前准备1实训指导教师准备(1) 材料:不同播深、不同叶龄及不同分蘖类型的麦苗及相应的 挂图。(2)
20、用具:解剖器、瓷盘、直尺、计算器。2、小麦主茎叶片与分蘖发生的同伸关系及分蘖与次生根发生的关 系,以及分析小麦分蘖期幼苗性状的方法三、实训内容1分蘖期麦苗形态的观察和分蘖类型的识别2、分蘖的出生及同伸关系17宁晋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3、分蘖期麦苗性状的分析四、实训步骤1、分蘖期麦苗形态的观察和分蘖类型的识别取典型的分蘖期麦苗,对照挂图认识小麦幼苗的形态结构。小麦的 幼苗由初生根、次生根、盾片、胚芽鞘、地中茎、分蘖节、主茎叶片、 分蘖鞘和分蘖叶片等构成。(1)初生根:又叫种子根。种子萌发时先有 1条胚根生出,随后 成对出现13对初生根,所以,初生根一般为37
21、条。初生根在形态上 比次生根细,根毛少,颜色较深。在有胚芽鞘分蘖时,胚芽鞘节上有时 也会发生12条次生根,其粗度一般较初生根稍粗,但较分蘖节发生的 次生根稍细,并且由于发生部位与种子根接近,极易与种子根混淆。(2)次生根:又叫节根,着生于分蘖节上,与分蘖几乎同时发生。 一般主茎每发生1个分蘖,就在主茎叶的叶鞘基部,长出数条次生根。 次生根在形态上比初生根粗,附着土粒较多。盾片:与初生根在一起, 位于地中茎下端,呈光滑的圆盘状,与胚芽鞘在同一侧。胚芽鞘:种子 萌发后,胚芽鞘首先伸出地面,为一透明的细管状物,顶端有孔,见光 后开裂,停止生长。到麦苗分蘖以后,它位于地中茎下端。(3)地中茎:指胚芽鞘
22、节与第1真叶节之间出现的一段乳白色的 细茎。地中茎是调节分蘖节深度的器官,当播种过深,超过地中茎的伸 长能力时,第1、2叶或第2、3叶之间的节间也会伸长,形成多层分蘖 的现象。(4)分蘖节:发生分蘖的节称为分蘖节。分蘖节由几个极短的节 间、节、幼小的顶芽和侧芽(分蘖芽)所组成。它不仅是长茎、长叶、长蘖、长次生根的器官,而且也是贮藏营养物质的器官。(5)分蘖鞘(鞘叶):在形态上与胚芽鞘相似,也是只有叶鞘没有 叶片的不完全叶。小麦的每个分蘖都包在分蘖鞘里, 与主茎幼小时包在 胚芽鞘中一样。当分蘖刚从叶鞘中伸出时,由分蘖鞘中伸出分蘖的第1叶片。(6)主茎叶片:丛生在分蘖节上。先找出第 1片叶,然后依
23、其互 生关系就可以找出其他叶片。生育初期可以根据叶形鉴别判定第1叶片,第1片叶在形态上与其他叶片不同,上下几乎一样宽,顶端较钝, 叶片短而厚,叶脉较明显,形似宝剑。生育中后期,第 1片叶往往枯死 脱落,但其方位可依盾片的位置和方向来确定,因为小麦主茎第1叶片都在盾片的对侧。以盾片来鉴别时,一定要把麦苗拿正,拉直胚根,地 中茎不要发生扭曲。认识主茎叶序,还可以借助于主茎分蘖(一级分蘖) 的方位来确定,在不缺位的情况下,一般是 1个叶带1个蘖,确定了分 蘖,也就找到了相应的叶片。根据这种关系,应先区别主茎和分蘖。从 位置上看,主茎一般位于株丛中央,从形态上看,一般主茎较分蘖高而 粗壮。如遇特殊情况
24、(畸形或缺位),需综合上述两种情况,并凭一定 的经验确定。2、分蘖的出生及同伸关系取主茎叶龄为3、5、7的麦苗进行观察。小麦幼苗长出第3叶时,由胚芽鞘腋间长出1个分蘖。由于胚芽鞘 节入土较深,胚芽鞘分蘖常受抑制,一般只有在良好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当主茎第4叶伸出时,主茎第1叶的叶腋处长出第1个分蘖(主茎 第1分蘖)。主茎第5叶片伸出时,主茎第2叶叶腋处生出第2个分蘖, 依次类推。当一级分蘖的第3片叶伸出时,在其分蘖鞘叶腋间产生1个 分蘖。以后每增加1片叶也按叶位顺序增长1个分蘖。根据上述同伸关系,已知主茎叶龄,可推算出某一分蘖的叶龄及全 株可能出现的理论分蘖数。即主茎某一叶片出现时可能出现的总分
25、蘖(包括主茎)为其前2个叶龄时发生的总分蘖数之和。如主茎5叶龄的 总分蘖数加主茎6叶龄的总分蘖数等于主茎第7叶龄的总分蘖数,即5 + 8= 13。在生产上,胚芽鞘分蘖常不出现,贝U主茎7叶龄的总分蘖数为3+ 5= &另外,根据主茎叶龄与分蘖的同伸关系,可推算出主茎的 最高蘖位。主茎最高蘖位=n 3 (n代表主茎可见叶,即叶龄)大田生产上实际分蘖数常少于理论分蘖数, 而稀播田和高产田实际 分蘖数有时接近理论分蘖数,特别是在浅播条件下,实际分蘖数在某一 时期内也可能稍大于理论分蘖数。 主茎的低位蘖发生比较正常,与主茎 叶片的同伸关系也较为密切,而高位蘖发生的规律性较差。不良的环境 条件影响分蘖的正
26、常出生,不但可以抑制高位蘖,而且也可以抑制低位 蘖的发生,使之形成空蘖(缺位),特别是胚芽鞘分蘖和I蘖容易缺位。小麦分蘖的发生与节根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一般主茎每发生1个分蘖,就在出生分蘖的节上长出3条左右节根,从植物解剖学的观点 看,这些节根属于主茎,而不属于一级分蘖。当一级分蘖上发生二级分 蘖时,在着生每个二级分蘖的节上一般可长出 2条节根,这些节根才属 于一级分蘖,而不属于二级分蘖,余同。3、分蘖期麦苗性状的分析每组取一个播种深度的麦苗5株,逐株测量麦苗的高度,主茎叶片 数及其长度和宽度,分蘖数及分蘖叶片数,次生根数,分蘖节深度和地 中茎长度,平均后填入表22。并将其他组的资料也记入表
27、中。五、实训成果展示表4-1主茎的叶位与各级分蘖出现的对应关系主茎出现的叶位主茎出现 的叶片数同伸的蘖节分蘖同伸 组蘖 节分 蘖数单株 总茎 数(包 括主茎)胚芽鞘蘖胚芽 鞘蘖 的二 级蘖一级分蘖二级分蘖三级分蘖1/012/023/0301C4/04I125/05n13CP6/06出i p25C17/07IVi 1, nP38C28/08Vi 2, n1,川PIP-P5139/09i 3, n2,川 1,V PI1-P,IP-1,np-p82121宁晋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六、注意事项1、在田间调查时注意主茎与分蘖的关系;各级分蘖的区别。2、在实训过程中主要
28、交通安全,在田间操作时注意保护田间设施七、任务评价表4-2任务实施评价项目表考评方式序号评价项目配分权重得分操作考评1播种期的确定102播种量的确定103播种方式的确定104播种深度的确定105正确使用农机具10素质考评1遵守课堂纪律102遵守操作规程103学习态度端正104上课踊跃发言105积极操作10总分八、拓展练习1、熟悉分蘖期麦苗的形态特征?2、主茎叶片与分蘖发生的同伸关系及分蘖与次生根发生的关系是 怎样的?3、分析小麦分蘖期幼苗性状的方法有哪些?实训五 小麦苗期形态识别及冬前苗情诊断一、实训目的1、了解并掌握小麦苗的一般形态特征,分蘖习性、种类、着生部 位及分蘖规律。2、了解不同栽培
29、条件对分蘖及苗情的影响。3、初步掌握冬前苗情调查及分类的方法。二、实训前准备皮尺、钢卷尺、土铲、天平,标本区小麦。三、实训内容1、小麦的幼苗各部位的识别(1)根系 小麦根系是纤维状须根系,由初生根 (亦称胚根或种籽 根)、次生根(亦称节根、不定根)组成。种籽萌发时首先长出一条主胚 根,接着长出第一对和第二对侧胚根。第一片绿叶出现后基本停止形成。 初生根的数目通常变动在37条之间,多见为5条。数量多少与种籽 大小有关。初生根较细而坚韧、有分枝,垂直分布,入土较深,在良好 23宁晋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旱地条件下常可达34m。次生根着生在分蘖节上,通常伴随分蘖同
30、时产生,每长出一个分蘖 产生次生根12条。次生根较粗壮多根毛,下伸角度大,冬前主要集 中分布在40cm土层中。(2)叶片 小麦的叶包括胚芽鞘(不完全叶、保护幼苗出土)、分蘖 鞘(不完全叶、保护分蘖长出)、颖壳(变态叶、保护小穗及小花)和普通 绿色营养叶等四种形态。习惯上称为叶的仅指绿色营养叶。叶由叶片、 叶鞘、叶耳和叶舌组成。叶片是进行光合、呼吸、蒸腾的主要器官。叶 鞘主要是加强茎秆强度、保护节间分生组织。叶舌能防止雨水和病虫侵 入茎秆叶鞘间。叶舌因有白、绿、浅红、紫等颜色,可作为鉴定品种的 标志。(3)茎 小麦的茎节数为714节。埋于地下的38节,包括地中 茎及节间不伸长的分蘖节。地上部 4
31、5节,多为5个伸长的节间。通 常以第一节间最短,以上各节间逐渐加长,至穗下节间最长。粗度以基部第一节间较细。向上逐节间加粗,穗下节间又变细。茎节早在幼穗开 始分化前,就伴随叶原基的分化而形成。节间的伸长称为拔节。由茎部 节间开始向上逐节伸长,相邻两节间有重叠伸长期。地中茎(胚茎)由 胚芽鞘着生节和主茎第一叶着生节之间伸长形成;有长、短、无之分; 用于调节分蘖节离地表的深度。2 小麦的分蘖分蘖是发生在分蘖节上的特殊分枝。能抽穗结实的称为有效分蘖, 不能抽穗或抽穗不结实的称为无效分蘖。由于部分分蘖能抽穗结实形成 产量,所以分蘖在小麦栽培中有着重要地位。 分蘖的多少还是判断苗情 的重要指标(1) 分
32、蘖发生规律 小麦的分蘖由叶腋芽发育而成。每个叶腋都有一个叶腋芽,能否长成分蘖受诸多环境条件的影响。在良好的条件下, 一株小麦能发生许多分蘖。小麦各级分蘖发生的时间与主茎叶片的出现 日期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称为:“叶蘖同伸”。在正常播种情况下, 幼苗的主茎第四叶与第一个一级分蘖I同时出现,主茎第五叶与第二个 一级分蘖U同时出现。主茎第六叶与川蘖同时出现,此时I蘖的Ip蘖也同时长出,当主茎第七叶长出时,与其同时出现的则有W,I1、U p。主茎叶与一级蘖出现的蘖位对应呈 N-3的规律,一级蘖或以后和各级蘖 再产生的分蘖与其母蘖叶片的对应则呈 N-2的规律。(2) 分蘖类型及田间诊断意义因外界环境条
33、件的不同,小麦分蘖的长相也不相同。综合分蘖类型可有下述四种。A. 普通分蘖类型 这类分蘖有明显的地中茎,分蘖节距地表较深, 胚芽鞘叶腋芽一般发育不成分蘖。 该类分蘖多出现在土壤肥力差、 水肥 条件不良、播种密度过密或播种太深的麦田。如果田间出现该类分蘖占 绝大多数,应特别加强肥水的供应。B. 浅分蘖类型 这类分蘖的植株没有明显伸长的地中茎,分蘖节 距地表较浅。胚芽鞘叶腋芽发育成的分蘖。C先于I蘖出现。播种过浅、肥水条件较好条件下,该类分蘖出现 较多。在干旱或冬季严寒时,分蘖节极易受旱或受冻。这种分蘖类型占 多数的麦田,防旱防冻采用施暖沟肥。冬前灌冬水、镇压耙耱或铺砂盖 麦等措施,以保证麦苗安全
34、越冬。c胚芽鞘分蘖类型该类分蘖植株 具明显的地中茎,分蘖节也相对较深。明显的特点是胚芽鞘叶腋芽发育 成的分蘖长势良好,多与I蘖同时出现,播深适宜,肥水条件好,地力 高,密度适宜的条件下,这类分蘖出现较多,是壮苗的标志之一。防旺防衰保壮苗,促控措施结合是该类型麦田管理的主要方法。D.多节分蘖类型 显著特点是地中茎伸长不止一节,有时 C蘖、I蘖的基部节间 或1、2叶着生节位间的节间伸长,形成多节地中茎或多分蘖节的植株。 这类分蘖节在田间较为少见,偶见于田埂渠道边因播种覆土过深或肥水 极好的条件下。因该类分蘖比较少见,不具诊断意义。四、实训步骤本次实验分田间观察、田间调查与室内观察三部分。1、先观察
35、小麦各器官形态,学生了解各器官形态后完成以下两部 分内容。2、由教师选取两块不同苗情的麦田。学生每 4人在田间各调查一 个样点。数出基本苗及冬前总分蘖数。并评价群体长相。3、每小组各在田间挖取麦苗 20株,带回实验室,选取代表性的 10株。按“冬前苗情调查表”详细调查。五、实训成果展示表5-1水地小麦苗情诊断指标项目壮苗旺苗弱苗单株性状单株分蘖次生根叶片大小叶色叶片形状群体指标总分蘖数(万/亩)叶面积系数六、注意事项1首先注意交通安全;2、注意保护田间设施七、任务评价表5-2 任务实施评价项目表考评方式序号评价项目配分权重得分操作考评1营养器官的观察102主茎与分蘖的观察103单株的观察104
36、群体的观察105记录表的记录10素质考评1遵守课堂纪律102遵守操作规程103学习态度端正104上课踊跃发言105积极操作10总分八、拓展练习1、完成调查表并分析?2、冬前壮苗的标准?2、结合实际,对你所调查小麦田进行评价,提出以后管理意见实训六小麦拔节期的苗情诊断一、实训目的1、了解什么是小麦拔节并掌握小麦拔节期壮苗的标准。2、掌握小麦拔节期的苗情诊断的方法。二、实训前准备1、材料及工具 皮尺、钢卷尺、土铲、不同田块的小麦等2、小麦拔节期的壮苗标准三、实训内容1、什么是小麦拔节并掌握小麦拔节期壮苗的标准。2、小麦拔节期的苗情诊断的方法四、实训步骤1、内容 小麦拔节期的田间诊断主要是通过对叶、
37、蘖的考查进行 诊断。(1)看叶 看叶是看苗诊断的中心内容。叶片状况与器官的动态、29宁晋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长相、生长发育进程有密切关系通过叶片势分析群体状况是否合理。1叶龄麦田条件好、管理合理时叶片能按期出现。麦田条件差叶片不能按 期出现且叶片小。小麦起身、拔节期与春二叶、春三叶的伸长相对应。a叶片大小叶片大小是否合理说明麦苗壮弱的程度。地力差春季 管理不当叶片小群体小低产地力好的叶片大小适宜氮素过多叶片徒长 后期会引起倒伏。b心叶长度 心叶伸长快慢可以反映当时麦苗长势的强弱春季可判断分蘖是否退化。以上一心叶展开前下一心叶已伸出套在一心叶里即“心套心”为
38、正常。起身期如果上一心叶展开前下一心叶长度不足2cm该茎有退化趋势。c叶色 拔节前出现云彩黄苗说明地力差。麦苗浓绿有旺长趋势应控水肥蹲苗达到全田叶色转黄。到拔节期叶色油绿有光泽。(2)看分蘖 调查最高茎数、大茎、中间茎、退化茎、单株分蘖 数以预示成穗的多少。(3) 拔节期壮苗的合理长相第三、四叶长而不弯第二叶长小于14cm。群体大的壮苗苗色转呈黄绿全田黄色一致。最高茎数1500-1800万/hm,超过1800万为旺苗,小于1000万为弱苗。2、方法小麦拔节期的苗情诊断可分田间观察、田间调查与室内观察三部分。(1)首先观察小麦拔节期壮苗的长势长相,使学生了解壮苗、旺苗、弱苗的区别。(2)由教师选
39、取三块不同苗情的麦田,让学生每 4人一组在田间 调查取样,并评价群体长相(3) 每小组各在田间挖取麦苗20株,带回实验室,选取代表性的10株。按“小麦拔节期壮苗的判断标准”,进行判断苗情。五、实训成果展示表6-1调查记录表叶的大小新叶长度叶色分蘖群体长相地块1地块2地块3六、注意事项1、在田间调查时注意主茎与分蘖的区别。2、在实训过程中主要交通安全,在田间操作时注意保护田间设施七、任务评价表6-2任务实施评价项目表考评方式序号评价项目配分权重得分1叶的判断10操作2分蘖的判断103群体的判断10考评4工具的使用105数据的记录10素质1遵守课堂纪律10考评2遵守操作规程103学习态度端正104
40、上课踊跃发言105积极操作10总分八、拓展练习1小麦拔节期壮苗的判断标准是什么?2、结合实际,对你所调查小麦田进行评价?3、拔节期的管理建议?实训七小麦幼穗分化的观察鉴定一、实训目的1学习观察小麦幼穗分化的方法,了解小麦穗的分化形成过程;2、掌握幼穗分化各时期的形态特征;3、明确幼穗各分化时期和植株外部形态间的对应关系。、实训前准备1材料:不同叶龄的麦苗。2、用具:剪刀、解剖针、放大镜、双目解剖镜或低倍显微镜、载 玻片、盖玻片。3、小麦穗的分化形成过程及用具的使用方法。三、实训内容小麦穗的分化形成过程(1)伸长期(2)单棱期穗轴(节片)分化期(3)二棱期(小穗原基形成期)(4)护颖原基分化期(
41、5)小花分化期(6)雌雄蕊原基分化期(7)药隔形成(8)四分体形成期四、实训步骤1、拔节前幼穗的观察此时幼苗较小,幼穗剥去时应特别细心。麦苗要留住分蘖和根以供 把持,将最外面两片叶撕下。剥去幼穗时,要先将解剖针在叶鞘基部刺 入,而后向上撕裂叶片,用手将基部叶片剥干净,剥心叶时,解剖针应 从基叶两侧刺入,剥至生长锥暴露清晰,然后用放大镜或低倍镜观察。2、拔节以后幼穗的观察用手摸清各界部位并估计幼穗位置,然后剪去基部及幼穗上方2 cm 以上的叶片,将叶鞘由外向内一层层剥去,每一层可由叶鞘基部用针挑 开,然后轻轻拉掉。剥幼叶时尽可能连叶鞘一起剥落。剥出幼穗可直接 用放大镜观察,为了清晰观察其小花各部
42、分构造,可用解剖针挑取一个 小穗,置载玻片上显微镜下观察。五、实训成果展示表7-1小麦幼穗分化各时期与生育时期、主茎叶龄、节间的关系记录表幼穗分化时期生育时期主茎叶龄节间伸长期分蘖初期单棱期分蘖期二棱初期越冬期二棱中期越冬期二棱末期返青期护颖原基分化期起身期小花原始体分化期拔节期雌雄蕊原始体分化期拔节期药隔形成期拔节挑旗期四分体形成期挑旗期六、注意事项1注意操作安全。2、注意仔细观察。3、注意边操作边记录七、任务评价表7-2 任务实施评价项目表考评方式序号评价项目配分权重得分操作考评1拔节前幼穗的观察102拔节以后幼穗的观察103分蘖初期的观察104分蘖中期的观察105分蘖后期的观察10素质考
43、评1遵守课堂纪律102遵守操作规程103学习态度端正104上课踊跃发言105积极操作10总分八、拓展练习1、绘制一幅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幼穗分化图像,并注明名称?2、小麦幼穗分化的方法是什么?3、小麦穗的分化形成过程与植株外部形态间的对应关系是怎样 的?实训八小麦成熟期植株性状考察一、实训目的1、掌握成熟期(收获后)单株性状的分析方法。2、了解根据小麦收获后的考察结果计算理论产量的方法。二、实训前准备1、 不同处理(或不同品种)的小麦成熟单株;钢卷尺、1%天平、 台秤、计算器。2、小麦成熟的性状表现。三、实训内容1、株高2、节间长度和粗度3、单株有效穗数4、穗长5、每穗总小穗数7、结实小穗数8每
44、穗粒数(简称穗粒数)9、穗粒重10、千粒重11、谷杆比12、经济系数13、理论产量14、实际产量四、实训步骤小麦植株各部分的性状及所占比例,直接影响小麦的单株生产力, 进而影响群体生产力或产量,而植株各部位性状因品种、种植环境和栽 培技术的不同而有变化。调查单株性状是进行科学实验、评定品种及分 析环境和栽培技术合理性必不可少的步骤。考种时先将收获的样本按单株成穗分类,然后按比例选取50100株,组成考种用的样本。要注意植株的完整性。本实验用23个处理的单株,每个处理选20株进行考种,3人一组,分析1个处理,做完后 相邻2组交换资料,并计算产量。考查项目如下:1、株高:从分蘖节至最高的穗(一般为
45、主茎穗)穗顶(不带芒) 的长度(cm)。2、节间长度和粗度:一般测量主茎各节间,但也可以根据实验的37O宁晋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需要测定有关分蘖的各个节间。一般自上而下逐个测量各节间的长度, 以厘米为单位。测量节间粗度用卡尺量节间的中间,以毫米为单位。本 次实验只测量基部第1、2节间的粗度。3、 单株有效穗数:全株能结实的穗数。穗子上只要有1个小花结 实就算有效穗。4、穗长:分别测量每个穗子的长度,自穗基部量至穗顶(不带芒)。 以厘米为单位。5、每穗总小穗数:每穗上所有的小穗。6、每穗不孕小穗数:每穗上整个小穗各小花均不结实的小穗的数目。不孕小穗一般在穗的
46、顶部和基部。7、结实小穗数:每个穗子上的结实小穗数,一个小穗内有 1粒种 子,即为结实小穗。一般用每穗总小穗数与不孕小穗数的差计算。8、每穗粒数(简称穗粒数):每个穗子上的结实粒数。9、穗粒重:将考种的麦穗混合脱粒,风干后称重,除以总麦穗数, 即为穗粒重。以克为单位。(有时可用穗粒数乘粒重计算)。10、千粒重:从考种的样本籽粒中,随机数2组各500粒分别称重, 以克为单位。如2组重量之差不超过2组平均重量的3%则将2组重 量相加即为千粒重。如 2组重量之差超过2组平均重量的3%应再数 第3份,取3组中重量相近的2组相加即为千粒重。11、谷杆比:样本的茎杆(包括麦糠、穗轴)与籽粒的重量之比。 以
47、籽粒为分母1,以X: 1表示。12、经济系数:籽粒重量占该样本全部重量(不带根)的百分数。13、理论产量:按调查的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计算理 论产量。每平方米穗数可以在田间定点计数,也可以通过早期调查的基本苗 数与单株穗数的乘积计算。但一般以田间计数为准。由于产量一般以公 顷(hm2为单位,所以要将每平方米的理论产量乘以10000,即可得到每公顷的理论产量(kg/hm2)。14、实际产量:实际收获的产量。试验田应分别单打单收,得出实 际产量。如因劳力紧张或其他条件限制不能单收单打时,可采取收割小区推算产量的方法。方法如下:在成熟时,在试验田中选择有代表性的 小区35区,小区面积46
48、m2。脱粒晒干后,称重推算出每平方米或 每公顷产量。五、实训成果展示表8-1小麦性状调查记录表仪器测点1测点2测点3测点4测点5株高穗长单株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六、注意事项1、注意交通安全2、注意田间操作安全39宁晋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3、边操作边记录七、任务评价表8-2任务实施评价项目见表考评方式序号评价项目配分权重得分操作考评1实训仪器的使用方法102田间取样方法103操作中数据记录104规范的操作步骤105正确的记录数据10素质考评1遵守课堂纪律102遵守操作规程103学习态度端正104上课踊跃发言105积极操作10总分八、拓展练习1、完成小麦性状调
49、查记录表?2、 根据单株考察的穗粒数和千粒重的结果,以基本苗225万/hm2 计算,求出每公顷的理论产量?3、通过实训,你体会是什么?实训九小麦产量预测一、实训目的1学习并掌握小麦产量预测的方法。2、学习并掌握小麦收获后室内考种的项目和方法。二、实训前准备1工具及材料 皮尺、钢卷尺、铁锨(或土铲)、感量0.01 g天 平、游标卡尺等。2、不同品种的麦田3、学生熟悉测产的方法及考种的方法三、实训内容实训的内容是产量预测,主要从全面踏测、布点、调查单位面积穗 数和穗粒数、千粒重的确定、产量计算等方面进行。四、实训步骤1、产量预测小麦产量预测是收获前在田间选取一定面积有代表性的样点,查明3个产量构成因素,以初步估算小麦单位面积产量的一种方法。产量预 测是制定收获计划的基础,也是总结小麦生产经验不可缺少的依据。小麦产量预测的时间宜在蜡熟中期后进行。 如果测产任务大可提前 开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火灾消防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急救相关理论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钳工初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电工基础考试题及答案
- 乐理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 人际关系处理与沟通技巧提升
- 七年级下册期末生物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
- 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程序
- 餐饮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报告:2025年环保意识提升策略
- 采购廉洁警示教育
- 2025年国家电投集团陕西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食管癌全程管理专家共识(2025)解读
- 建筑业的绿色建筑设计报告
- DB31/ 735-2021集中供热蒸汽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居间合同协议书范本txt下载
- 2025-2030中国相机支架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旅游管理专业介绍》课件
- 《当代少先队教育导论》课件-【第9章】 红领巾奖章教育
- 医疗背景下的园艺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 《多物理场耦合效应》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