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研究_第1页
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研究_第2页
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研究_第3页
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研究_第4页
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研究 通过应用专 摘要:在认真参考国家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家打分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 AHP 法),本文提出一套完整的高校信息 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的内涵和评判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 近年来,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在校园网、电子政务、门户网站、信 息资源建设等许多方便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也还存在诸如 “重硬轻软”、“重建 设轻应用”、“盲目攀比”等问题,为规范、引导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朝着快速、 健康的方向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 的测度及评价方法

2、,以便对不同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合理的测度和评价, 进而指导其下一步的信息化实践。 国内外对信息化程度的分析与研究自 20世纪 60年代以来有所尝试,指标体 系和评估方法也很多。 国外比较典型的有日本的信息化指数法和美国的波拉特方 法(GDP比重法和就业结构分析法),但都侧重于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分析。国内近 年来对信息化水平评估的相关研究也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 如信息产业部推出了 统一的国家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并且明确要求, 各地区、 各部门信息 化主管部门结合工作实际, 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试行, 要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 信息化指标体系, 今后凡全国性信息化水平比较, 须严格按照构

3、成方案的统一规 定进行。 1 指标体系初步方案的确定 为贯彻执行信息产业部关于 “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化指标体系” 以及“今后 凡全国性信息化水平比较, 须严格按照构成方案的统一规定进行” 的相关指示精 神,笔者在设计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时重点参考了国家信息化和企业信 息化指标体系, 经过分析, 发现:国家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都由六个基 本要素构成。 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六个要素为: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 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信息网络是基础,信息资 源是核心, 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目的, 而信息化人才、 信息技术 产业和信息化政策、

4、法规和标准是其保障。其权重设置为:信息资源 18,信息 网络 16,信息技术应用 18,信息产业 18,信息化人才 14,政策和效果 16。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六个要素为:战略地位,基础建设,应用状况,人力 资源,安全,效益指数。其权重设置为:战略地位:10%基础建设:20%应用 状况和效益指数:50%人力资源:15%安全:5% 在借鉴河南、云南、黑龙江等省市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构成方案和相关 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专家访谈、调查,笔者在设计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 标体系时,也将高校信息化评估的要素分为六大类: 战略地位 基础设施 应用系统 信息资源 人力资源 组织机构和管理 笔者把确定的

5、这六大基本要素作为一级指标,并且给每个一级指标分配了若 干个二级指标(总计30个),构成了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初步方案如下: 表1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初步构成方案 序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估等级 A B C D 1 战略地位U 组织地位U1 信息化规划和预算 Ul2 人均经费U3 经费增长率U4 目标定位U5 建设思路U6 2 基础设施 网络设备y 上联速率L22 网络覆盖率L23 工作用计算机Lb4 多媒体教室L25 卫星数字传输系统U26 服务设施L27 3 应用状况 0A系统的应用L31 教务管理系统Lb 科研管理系统Lb 数字化校园系统Lb4 4 信息资源 基本信息数据库5

6、 多媒体软件及课件L42 教学管理系统建设 U43 电子图书Um http 和 ftp 资源 L45 5 人力资源 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及措施L5i 信息技术达标合格率L52 信息技术课程及师资L53 网络信息技术专门人才U4 6 组织机构 和管理 机构设置L6i 规章制度L62 安全管理L63 网络故障率L64 2各级指标及其权重的确定 在初步方案确定后,笔者设计了调查表格,请 20位专家对6个一级指标的 相对重要性及其下的30个二级指标重要性进行判断,调查结果收集回来后,首 先采用层次分析法求出每个专家给 6个指标分配的权重,再进行算术平均来确定 6个一级指标的最后权重。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2

7、.1用层次分析法求解单个专家所赋的权重 (1)建立判断矩阵 由20专家对6个一级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用判断尺度进行判 断,以确定矩阵元素。判断尺度的定义见下表 表2判断尺度定义表 判断尺度 定义 1 Ci与Cj的影响相同 3 Ci比Cj影响稍强 5 Ci比Cj影响强 7 Ci比Cj影响明显地强 9 Ci比Cj影响绝对地强 2,4,6,8 Ci与Cj的影响之比在上述两相邻等级之间 1,1/2 1/9 Ci与Cj的影响之比为上述aij的相反数 (2)填写判断表并统计结果 20位专家按上表的判断尺度填写判断表,得到20份如表3所示的权值因子 判断表。 表3权值因子判断表 序 评价 评 价指

8、标 号 指标 指标 指标 指标 指标(j) 指标(n) 1 指标 1 a12 a13 a1 j a1n 2 指标 321 1 a23 a2j a2n 3 指标 331 a32 1 a3j a3n i 指标(i) ai 1 ai 2 ai 3 1 ai n 1 n 指标(n) am an2 an3 an j 1 将每位专家给出的判断表按1 -9标度建立正互反判断矩阵如下, aii,ai2 ain a21,a22 A= a2n =(aij ) n X n 公式1 an1,an2 ann 由线性代数“根法” 计算出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即 n (aij ) 1/n i = n n (aij )1/n

9、i 1 j 1 公式2 (3)确定评价权重集:1, 2, 且有 ,其中i由公式2决定 n i0, i1 i =1 且因为 n=6,由表4 (4) 一致性检验 因为共有6个一级指标,所以必须进行一致性检验, 可知,R.I. = 1.24。 表4 R.I.表 N 2 3 4 5 6 7 8 9 R.I. 0.0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根据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方法,一致性指标为C.I.且C.I.越小,则说明一 致性越大。由于一致偏离可由随机因素引起,所以在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时, 将C.I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进行比较,得出检验数 C.R即:

10、C.I. 公式3 C.R=. R.I. 由公式(4-4、公式(4-5)可求出C丄的值,代入公式(4-3)即可知其C.R. 之值,本文中20位专家给出的判断矩阵,经检验其C.R.全部小于0.1,故通过一 致性检验,可以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评价结果是可靠的。 公式4 n max (A )i/n i i 1 max n 公式5 C.I .= n-1 2. 2确定各个指标的最终权重 应用层次分析法求出每位专家给6个一级指标所赋的权重后,本文直接将其 结果代入下表进行了综合平均。 表5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 序号 评价指标 专家1 专家2专家m均值 归一化 1 m U1B11B12B1m b1=

11、b1 j / m j 1 n a1=b1/ bi i 1 2 m U2B21B22B2m b2= b2j/m j 1 n a2=b2/ bi i 1 n m UnBn1Bn2Bnm bn= bnj / m j 1 n an=b n/bi i 1 表中bij表示第j位专家对第i项指标的权重赋值(已经通过层次分析法得 出),ai为第i项指标的最后权重,且本文中n=6,m=20 经过计算,最终得出6个一级指标的权重集为: A=( 0.1627, 0.1815,0.1948,0.1773,0.1361,0.1476) 2.3 二级指标及其权重的确定 为了分析的方便,笔者对二级指标的确定过程进行一般性描

12、述, 在下列分析 过程中我们采用指标1、指标2、指标n的形式来代表某个一级指标下的n个二 级指标,并假设专家数为 m位,对m位专家打分的结果进行数学分析后即可确 定某个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的最终个数。具体过程如下: 在确定二级指标时,笔者设计过程中的第一次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6高校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专家意见第一次调查结果 指标 专家打分结果 1 2 3 4 - m-i m 指标1 bii bi2 bi3 bi4 - bim-i bi m 指标2 b2i b22 b23 b24 - b2 m -i b2 m 指标3 b3i b32 b33 b34 - b3 m -i b3 m 指标4 b4i

13、b42 b43 b44 - b4 m -i b4 m - - - - - - - - 指标N-1 bN-ii bN-i2 bN-i3 b N-i4 - bN-i m -i bN-i m 指标N bNi bN2 bN3 bN4 - bN m -i bN m 表7高校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专家意见第一次调查结果分析表 指标 总体均值 总体标准差 重要性排序 指标i Si i 指标2 82 2 指标3 53 3 指标4 84 4 - - - - 指标N-i 小l-i 5N-i N-i 指标N N 5N N 表6是M位专家的原始打分结果综合,表 7是对表6中的结果进行总体均 值和总体方差统计分析,并依总体

14、均值进行重要性排序。在处理过程中将均值位 于最后几位且总体标准差明显高于其它几个指标的指标在最后的统计分析过程 中剔除,而选择均值较高、总体标准差较低的指标作为最后确定的指标,。因为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按 6个二级指标,最终 均值高低说明了专家们认为它们的重要性大小,而总体标准差大小则表明专家们 对它们重要与否的意见统一程度, 是否存在较大的差异。 上述方法剔除掉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初步方案中的 确定24个二级指标(详见表8)。 20位专家直接给24 在确定24个二级指标后,笔者进行了第二次调查,请 个二级指标的权重赋值,然后将打分结果直接代入表5处理后得出6类二级指标 的权重集分别如下

15、所示: A1=(0.2258, A2=(0.1745, A3=(0.2873, A4=(0.2526, A5=(0.2415, A6=(0.2676, 0.2267) 0.1568, 0.1914, 0.1338) 0.2612, 0.1653, 0.3154, 0.2334, 0.2687, 0.3581, 0.2863, 0.1782, 0.3973) 0.2465, 0.2712, 0.3743) 0.2675) 0.2186) 3最后的具体构成方案 按上述方法得到的最终方案如下: 表8高校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 序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权重 (%) 评估等级 A B C D 1 战略地位

16、 U(16.27%) 组织地位U1 22.58 信息化规划和预算 Ul2 26.12 人均经费U3 28.63 经费增长率U4 22.67 2 基础设施 U2(18.15%) 网络设备L21 17.45 上联速率L22 16.53 网络覆盖率L23 17.82 工作用计算机Lb4 15.68 多媒体教室L25 19.14 卫星数字传输系统 Lk 13.38 3 应用状况 (19.48%) OA系统的应用Lb1 28.73 教务管理系统Lfe2 31.54 其它管理信息系统 Lb 39.73 4 信息资源 Uk(17.73%) 基本信息数据库L41 25.26 多媒体软件及课件 Lk 23.34

17、 电子图书L43 24.65 httP 和 ftp 资源 L44 26.75 5 人力资源 Ufe(13.61%) 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及措施Lfe1 24.15 信息技术达标合格率 Lb 26.87 信息技术课程及师资 Lb 27.12 网络信息技术专门人才L4 21.86 6 组织机构 和管 理 U6(14.76%) 机构设置L6i 26.76 规章制度L62 35.81 安全管理L63 37.43 4各指标的内涵及评估标准 为便于实际评估中操作方便,笔者在认真查阅相关文献和参考国家信息化指 标体系及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和河南、 辽宁、云南等地相关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基 础上,对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

18、标体系各指标的内涵及参考评估标准规定如下: 表9高校信息化评估指标内涵和评估参考标准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指标内涵 评估标准 A C 战略 地位 U1 组织地 位Uli 信息化最高领导者的地 位及管理部门的地位 信息化最高领导者 为校长或书记,信 息化工作管理部门 校领导垂直管理。 信息化最高领导者为 校领导副职,信息化 工作管理部门为校领 导副职直接管理。 信息化 规划和 预算U12 信息化规划和预算的制 定和执行等 有明确的信息化规 划和充足的预算资 金。 有信息化建设规划和 一定的预算资金。 人均经 费U13 近三年人均教育信息化 总经费A1 800 元 W A1 400 元 W A

19、1W 600 元 经费增 长率Ul4 近三年人均教育信息化 经费增长率A2 10%C A2 6% 0.25 有50%的楼宇上网, 并按有关国家标准布 设信息点。A4 0.1 人均计 算机台 数U24 教职员工和学生人均计 算机台数算术平均A5 A5 0.3 台 0.1 台 W A5 30% 10% 50% 30 W A7W 50% 信息技术相关课程 作为列入教学计 划,每门课程均根 据专业需要有相应 的教学大纲,已全 部开始实施,效果 良好。A8 0.5 A9 6 主要课程已列入教学 计划并有教学大纲, 部分课程已开始实 施。 0.1 W A8W 0.3 2 W A9W 4 机构设 置Usi

20、机构设置及职能情况, 机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 员情况,网络(信息) 中心或其它有关机构的 办公、学习、科研等情 况(近三年) 组织 机构 和管 理U6 有教育信息化主管 部门,机构常设, 职能健全,在校内 信息化建设中能发 挥重要作用。系统 管理、网站开发、 信息服务等方面均 有专职的技术人 员,不但能满足正 常工作需要,还能 从事网络技术方面 的开发工作。设有 网络中心,且有相 对良好的办公、学 习条件。人均每年 发表有关论文或技 术文章3篇以上, 或厅局级以上科技 成果0.5项以上。 有教育信息化的组织 机构,职能明确,在 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能 发挥应有作用。有兼 职的管理人员;有负 责系统管理、网站开 发、信息服务等方面 有技术人员,能基本 满足正常工作,设有 网络中心,该机构有 相对较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