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 编 版 历 史 七 年 级 下 学 期期 中 测 试 卷学校_ 班级_ 姓名_ 成绩_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的选项填入题后的答题卡相应位置,每小题 3分,共60分)1. 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a 隋文帝统治时期b. 隋炀帝统治时期c. 唐太宗统治时期d. 武则天统治时期2. 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a. 都江堰b. 郑国渠c. 大运河d. 灵渠3. 唐太宗统治时期,名将、名相辈出。下列属于贞观名相的是a. 房玄龄、杜如晦b. 姚崇、房玄龄c. 宋璟、杜如晦d. 姚崇、宋璟4. 历史上把唐朝的全盛时期称为a 贞观之治b. 开元盛世c. 康乾盛世d 文景之治5. 唐朝

2、时期农业发达,下列符合史实的有:()出现了曲辕犁 创制了新型的灌溉工具筒车创建了四十多处水利工程 出现了翻车a. b. c. d. 6. 唐朝时中日交往的重要人物是:()a. 鉴真b. 玄奘c. 戒日王d. 戒贤7. 今天藏族的祖先是:()a. 吐蕃b. 南诏c. 回纥d. 匈奴8. 唐代文坛中最光彩夺目的是:( )a. 散文b. 传奇c. 戏剧d. 诗歌9. 今天的印度半岛唐朝时称( )a. 大食b. 罗马c. 天竺d. 波斯10. “中国”在英文中为“china”,它是用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瓷器来借代,那么唐朝创制的闻名于世界的陶瓷珍品是a. 青瓷b. 白瓷c. 青花瓷d. 唐三彩11. 澶渊

3、之盟使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维持了长久和平关系?( )a. 辽夏之间b. 辽宋之间c. 宋夏之间d. 宋金之间12.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发生在( )a. 宋高宗时b. 宋真宗时c. 宋太宗时d. 宋太祖时13. 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是在( )a. 汉代b. 宋代c. 唐代d. 三国14. 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 士大夫的极力提倡b. 农民休闲的需要c. 市民阶层不断壮大d. 达官贵人的需要15. 关于隋朝、元朝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状态,实现了国家的统一b. 都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方面有开拓性的贡献c. 都开通或疏浚了著名水利工程d

4、. 都是短命的封建王朝16. 元朝为了实行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建立的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制度是。a. 行省制度b. 八旗制度c. 郡县制度d. 三省六部制17. 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候发明的是a. 造纸术和火药b. 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c. 火药和指南针d. 指南针和造纸术18.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是在。a. 北宋末年b. 元朝中期c. 南宋初期d. 唐朝末期19. 资治通鉴的主持编写人是( )。a. 司马迁b. 司马炎c. 司马光d. 司马昭20. 宋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 )。a. 诗b. 词c. 散曲d. 小说二材料分析(共8分)21. 我们经常用“一衣带水”来形容中日之间的邻近,在历史上日本

5、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1)结合唐朝时中日交流的事实,至少举出两个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事例。(2)下图是唐朝的一位高僧,他为传播大唐文化曾六次东渡日本,他是谁?你从他的身上能学到那些精神?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炀帝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联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以上摘自贞观政要(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是否有关系?理由何在?(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

6、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三、史料分析23. 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人赵嘏材料二:“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人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唐太宗阅读后回答:材料一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创始的人物是谁?唐朝时最重要的科目是什么?获得第一名的叫什么? 从材料看,这种制度获得收益最大的是谁? 四、图文分析题。24.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读下列两枚邮票,回答问题。(1)图一左边所示器物是什么?它发明于我国哪一朝代?(2)据图一,从左边大图与右边两小图的配置,邮票设计者

7、意在告诉我们什么?(3)图二左边人物是谁?据图二,说说他对人类作出的主要贡献。(4)读了这两枚邮票后,七(1)班议论纷纷,主要有两种意见。其一: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很多,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加以宣扬;其二:科学技术不断在更新进步,我们更应该宣扬今天的科技成就。你同意哪种意见?说说你的理由。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的选项填入题后的答题卡相应位置,每小题 3分,共60分)1 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a. 隋文帝统治时期b. 隋炀帝统治时期c. 唐太宗统治时期d. 武则天统治时期【答案】b【解析】请此填写本题解析!2. 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a. 都江堰b. 郑国渠c. 大

8、运河d. 灵渠【答案】c【解析】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3. 唐太宗统治时期,名将、名相辈出。下列属于贞观名相的是a. 房玄龄、杜如晦b. 姚崇、房玄龄c. 宋璟、杜如晦d. 姚崇、宋璟【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统治时期,虚心纳谏,重用贤能;房玄龄、杜如晦属于唐太宗时期的名相,故a符合题意;姚崇、宋璟属于唐玄宗时期的名相,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贞观名相”是解题的关键,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统治时期,虚心纳谏,重用贤能;房玄龄、杜如晦属于唐太宗时期的名相。4. 历史上把唐朝全盛时期称为a. 贞观之治b. 开元盛世c.

9、 康乾盛世d. 文景之治【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贞观之风,一时复振”,出现了盛世局面-开元盛世。故选b。5. 唐朝时期农业发达,下列符合史实的有:()出现了曲辕犁 创制了新型的灌溉工具筒车创建了四十多处水利工程 出现了翻车a. b. c. d. 【答案】a【解析】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6. 唐朝时中日交往的重要人物是:()a. 鉴真b. 玄奘c. 戒日王d. 戒贤【答案】a【解析】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7. 今天藏族的祖先是:()a 吐蕃b. 南诏c.

10、 回纥d. 匈奴【答案】a【解析】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8. 唐代文坛中最光彩夺目的是:( )a. 散文b. 传奇c. 戏剧d. 诗歌【答案】d【解析】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9. 今天的印度半岛唐朝时称( )a. 大食b. 罗马c. 天竺d. 波斯【答案】c【解析】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10. “中国”在英文中为“china”,它是用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瓷器来借代,那么唐朝创制的闻名于世界的陶瓷珍品是a. 青瓷b. 白瓷c. 青花瓷d. 唐三彩【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东汉已经烧出成熟的青瓷,故a不符合题意。北朝已经烧出成熟的白瓷。故b不符合题意。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故c不符

11、合题意。唐代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都很有名,故d符合题意。故选d。11. 澶渊之盟使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维持了长久和平关系?( )a. 辽夏之间b. 辽宋之间c. 宋夏之间d. 宋金之间【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在经过四十余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此后宋、辽之间百馀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故选b。12.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发生在( )a. 宋高宗时b. 宋真宗时c. 宋太宗时d. 宋太祖时【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北宋建立之初,作为开国皇帝的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大将的兵权,后又将地方的大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d。1

12、3. 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是在( )a. 汉代b. 宋代c. 唐代d. 三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是在哪朝。根据所学知识:宋代各阶层的状况:宋代的统治阶级是皇室、官僚和地主,被统治阶级是士、农、工、商,但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故本题答案选b。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宋朝的社会生活14. 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 士大夫的极力提倡b. 农民休闲的需要c. 市民阶层不断壮大d. 达官贵人的需要【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瓦子”又称“瓦舍”,是宋代城市生活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瓦子出现的

13、原因是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都市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他们休闲娱乐场所就日益形成规模,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不是瓦子在宋代城市盛行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宋代社会生活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15. 关于隋朝、元朝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状态,实现了国家的统一b. 都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方面有开拓性的贡献c. 都开通或疏浚了著名的水利工程d. 都是短命的封建王朝【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隋朝、元朝历史的相关知识点。四个选项所给提示信

14、息:a、b、c都正确,此题是对学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的考查,隋朝统治中国的时间是581年-618年,存在37年,是个短命的王朝,而元朝则从1271年定国号到1368年灭亡经历了近百年时间,因此选项d,隋朝不算短命的封建王朝。故选d。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16. 元朝为了实行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建立的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制度是。a. 行省制度b. 八旗制度c. 郡县制度d. 三省六部制【答案】a【解析】a项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置行

15、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故选;b项八旗制度是清朝的制度;c项郡县制度是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创立的制度;d项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创立的制度。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行省制度的相关知识,属于识记层面,难度不大。但是容易和其他朝代创立的制度记混,记忆行省制度是元朝创立的,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得出答案。17. 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候发明的是a. 造纸术和火药b. 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c. 火药和指南针d. 指南针和造纸术【答案】b【解析】【分析】【点睛】【详解】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北宋时,制成了罗盘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印刷术是我国古代

16、四大发明之一。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等。北宋时,平民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故选b。18.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是在。a. 北宋末年b. 元朝中期c. 南宋初期d 唐朝末期【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所以答案选择d19. 资治通鉴的主持编写人是( )。a. 司马迁b. 司马炎c. 司马光d. 司马昭【答案】c【解析】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司马炎是西晋的建立者;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司马昭是曹魏时期的大将,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属于识记层面,难度不大。但是容

17、易和史记记混,记忆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得出答案。20. 宋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 )。a. 诗b. 词c. 散曲d. 小说【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起源于民间,句子长短不一,适于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两宋时期杰出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我国文学创作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之称,可知,宋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词,a选项唐代的主要成就。c选项是元朝的主要文学成就。d选项是明清时期的主要成就。故答案选择b。【点睛】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意境悠远的宋词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宋词的成

18、就。二材料分析(共8分)21. 我们经常用“一衣带水”来形容中日之间的邻近,在历史上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1)结合唐朝时中日交流的事实,至少举出两个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事例。(2)下图是唐朝的一位高僧,他为传播大唐文化曾六次东渡日本,他是谁?你从他的身上能学到那些精神? 【答案】(1)事例如下: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制度: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服饰、节日、习俗等社会生活上至今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任写2例即可)(2)鉴真,为实现理想不屈不挠的精神;不畏艰险,敢于牺牲的精神。【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唐朝时中日交流的事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

19、们参照日本汉字,创造了日本文字。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参照中国的钱币铸造了日本的钱币。服饰、节日、习俗等社会生活上至今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任写2例即可)(2)根据题干信息“他为传播大唐文化曾六次东渡日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因此题干图片中的人物是鉴真;从他身上能学到的精神有,为实现理想不屈不挠的精神;不畏艰险,敢于牺牲的精神。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炀帝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联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材料二:(唐太宗

20、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以上摘自贞观政要(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是否有关系?理由何在?(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答案】(1)有。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励精图治,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2)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意在注重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3)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

21、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可以看出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关系。原因是唐太宗即位后,注意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局面。 (2)材料二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唐太宗所说,说明他意识 到人民群众的力量的伟大。他说这番话的意图是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3)根据材料三的“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可以看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三、史料分析23. 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人赵嘏材料二:“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人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唐太宗阅

22、读后回答:材料一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创始的人物是谁?唐朝时最重要的科目是什么?获得第一名的叫什么? 从材料看,这种制度获得收益最大的是谁? 【答案】(1)科举制度; 隋朝; 隋炀帝;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状元。(2)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解析】(1)根据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和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唐太宗重视发展科举制,贞观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录取极严,入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有不少人从少年到考到老年,仍为中进士。因此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唐朝时最重要的科目是进士、明经;获得第一名的叫状元。(2)根据材料二中“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意思是天下英雄,通过科举制度都被我收罗笼络了。由此可知,获得收益最大的是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四、图文分析题。24.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读下列两枚邮票,回答问题。(1)图一左边所示器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