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医学影像三基考试题集 (751-900) 751胶片特性曲线不能反映胶片 ( ) A.感光度B 本底灰雾C 感色性D 最大密度E 反差系数 752关于胶片的 r 值,错误的是 ( ) Ar 值指胶片的反差系数 Br 值大的胶片影像对比度小 Cr 值大的胶片宽容度小 Dr 值指的是直线部的斜率 Er 线胶片的 R 值在2.53.5 753关于宽容度正确的是 ( ) A.为特征曲线在横坐标的投影 B .为感光材料记录被射体密度的能力 C .宽容度大的胶片r值也大D .为感光材料能按比例记录被 照体反差的能力 E 以上都不是 754. 关于照片的 r 值,正确的是 ( ) A. r值指的是影像反差B
2、 . r值指的是景物反差C . r值为影像反差与景物反差之比 D . r值为景物反差与影像反差之比 E .以上均 不对 755. X线摄影力求利用的部分是 H-D曲线中的() A.起始部B .直线部C .肩部D .反转部E .全部 756能吸收入射可见光 99的照片密度值 ( ) A1.0 B 1.5 C 2.0 D2.5 E 3.0 757.有关H-D曲线的叙述错误的为() A.照片对比度与照片的r值有关B .通常把H-D曲线的最大斜率称为r值C. H-D曲线可因显影液种类而异 D. r值大的胶片其宽 容度小 EH-D 曲线的直线部可表示胶片的解象力 758下述错误内容是 ( ) r 值 D
3、 特性曲 D . Do由片基密 A.照片上对比度与H-D曲线上的r值有关B 一般说,r值大的胶片,其宽密度小C 特性曲线的直线部的斜率为 线上的任何一点r值是一定的E.特性曲线因胶片不同而不同 759. 关于胶片本底灰雾Do错误的叙述是() A. Do是照射量等于零时照片所具有的密度值 B . Do位于特性曲线的起始点C . Do是胶片曝光后产生的最小密度值 度和乳剂灰雾组成E . Do大小与乳剂感光中心的大小和数目有关 760. X线影像对比度的主要决定因素() A. mAs的大小B 胶片r值大小C . kV大小D 被照体吸收X线差异E 以上都不是 761得到光学密度最小值的组合 ( ) A
4、25mA, 115s B50mA, 130s C100mA, 160s D150mA, 1100s E200mA, 1200s 762一张能吸收入射光线 90的照片,其密度值 ( ) A1 B2 C3 D4 E5 763r 值大于 2的胶片特性 ( ) A.提高影像对比度B .降低影像对比度C .增加影像模糊D .减少影像模糊E .减小影像失真 764光学密度值的定义 ( ) A.透光率的值B .阻光率的值C .透光率的常用对数值 D .阻光率的常用对数值 E .透光率的倒数 765激光相机成像胶片的特点不包括 ( ) A.具有极细微的乳剂颗粒 B .涂有防光晕层C .单层涂布D .吸收光谱峰
5、值在300500nm E数字成像质量高 766就胶片特性而言,不正确叙述 ( ) A. r值大的胶片宽容度小B 高感光度的胶片解象力低 C 把吸收入射光90%的两张照片重合的密度值为 可产生反转现象E 医用X线胶片的r值通常比1小 767. 胶片感光特性曲线的组成不包括 ( ) A.起始部B 平坦部C 直线部D 肩部E .反转部 768. X线摄影中力求应用的部分是特性曲线的() A.趾部B 趾部至肩部C 直线部D 肩部E 反转部 769. 关于增感屏的性能,错误的叙述是( ) A.降低X线照射剂量B 增加影像对比度C 降低影像清晰度D 使影像颗粒性变差E 以上都是错误的 770. 增感屏结构
6、中反射层的作用 ( ) A.提高发光效率B 提高清晰度C 改善颗粒度D 控制量子斑点E 提高对比度 771. 增感屏结构中,吸收层的作用 ( ) A.提高发光效率B 提高清晰度C 改善颗粒度D 控制量子斑点E 提高对比度 772. 增感屏的作用,错误的是 ( ) A.提高胶片的感光效应B 缩短X线曝光时间,减少患者剂量 C 提高影像对比度D 提高影像清晰度E 用范围 773. 使用增感屏后,不存在 ( ) 2.0 D .给胶片过度曝光 .提高小容量X线机的使 X线照片的斑点E 减少 A.减少X线对人体的损害B 为摄取厚度大的组织提供方便 C 有利于提高照片影像的清晰度 D 增加了 C .在照片
7、上 以上都不是 D .某些特殊 774增感屏的增感率是指 ( ) A.在照片上产生同等密度时,无屏与有屏所需照射量之比B 在照片上产生同等密度时,有屏与无屏所需照射量之比 产生同等密度1.0时,无屏与有屏所需照射量之比 D 在照片上产生同等密度1.0时,有屏与无屏所需照射量之比 E 775标准通用型增感屏的荧光体为 ( ) A.钨酸钙B .硫氧化钆C .硫氧化钇D .氟氯化钡E .溴氧化镧 776下述增感屏使用时必须与感绿片匹配( ) A.钨酸钙B .硫氧化钆C .硫氧化钇D .氟氯化钡E .溴氧化镧 777. 增感屏对影像效果的错误叙述 ( ) A.影像清晰度下降B .影像对比度增加C .影
8、像斑点减少D .影像反差增加E .影像分辨力下降 778. 关于增感屏的选用正确说明 ( ) A.欲得到清晰度良好的影像,须用增感屏B .欲得到低反差的影像,须用增感屏C .选用增感屏时,增感率越大越好 部位摄影,可不用增感屏E .以上均正确 779. 普通X线摄影,胶片吸收的光能中,增感屏的荧光能量占() A. 75 B. 80 C. 85 D. 90 E. 95 780. 下列屏-片匹配中,错误的 ( ) A.钨酸钙-蓝敏片B .硫氧化钆-蓝敏片C .硫氧化镧-绿敏片D .氟氯化钡-蓝、绿敏片E .溴氧化镧-绿敏片 781. 设使用增感屏时的曝光时间为t,不用时的曝光时间为tO,则增感率的
9、计算式为() A. f=t0-t B . f=lgt0 t C . f=t t0 D . f=t0 t E . f=t*t0 782. 下面的荧光体中,不能作为稀土增感屏使用的为( ) AGd2O2STb BLaOBrTb CLa2O2STb DZnCdSAg EBaFClEu 783与增感速度无关的因素为 ( ) A.荧光体的转换效率B 荧光体厚度C 荧光体颗粒度D 吸收染色E 管电流量 784控制照片斑点的方法,不采用 ( ) A.控制增感率,以钨酸钙屏的3倍为宜B 选用多层高密度、均一性强的增感屏 C 适当提高mA值相应降低kV值D 选用超高感 的荧光屏E.控制摄影条件 785增感率为
10、120的屏,其增感比应是 ( ) A60 B240 C300 D20 E360 786保管使用增感屏的方法中,不要的为( ) A.防高温,防潮湿B 防阳光曝晒C 防止水或药液溅入D 发现灰尘即用口吹风清除 E 片合应直后放置,免重压变形 787使用增感屏后清晰度下降原因不包括( ) A.荧光扩散效应B . X线的斜射效应C 光晕现象D 屏-片紧密度E.曝光条件减少 788一般钨酸钙增感屏前后屏的厚度之比( ) A. 1:2 B . 2:1 C . 1:1.5 3 D. 1.5 3:1 E .以上都不是 789普通钨酸钙增感屏应匹配的胶片 ( ) A.正色片B .全色片C .盲色片D .彩色片E
11、 .以上均可 790工作中常用的钨酸钙增感屏是 ( ) A.超低速B .低速C .中速D .高速E .超高速 791稀土增感屏所采用的稀土元素主要是 ( ) A.锕系B 镎系C 镧系D 钡系E 碳系 792不属于特殊类型的增感屏 ( ) A.超清晰型B 高电压型C 同时多层型D 稀土类型E 感度补偿型 793关于胶片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晶体颗粒大,感光度咼B .晶体颗粒分布均匀,对比度咼 C .晶体颗粒大小不一,宽容度咼 D .晶体颗粒小,分辨率低E .晶体 颗粒小,涂层薄,清晰度好 794. X线胶片特性曲线的直线部是指() A.密度与照射量的变化不成比例的部分 B .密度与照射量
12、的变化成比例的部分 C .不是摄影中力求应用的部分 D .密度与照射量没 联系的部分 E .也称为肩部 795. 下列哪项不是增感屏的结构 ( ) A.基层B .感光乳剂层C .保护层D .反射层E .防反射层 796. 增感屏结构中,吸收层的作用是 ( ) A.提高发光效率B .提高清晰度C .改善颗粒度D .控制量子斑点E .提高对比度 797. 形成潜影的先决条件是 ( ) A.晶体位错B .晶体点阵缺陷C .光量子被卤化银吸收D .自发还原E .晶体结构的物理不完整性 798. 有关X线的传递及影像形成错误叙述() A.人体信息分布于三维空间B .X线影像的表现形式为三维图像 C 被照
13、肢体为X线诊断信息源D .X线为传递被照体信息的载体 E.被 照体信息须经转换介质的转换才可观察 799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透过肢体的X线影像不能被肉眼所识别B 增感屏是X线影像的转换介质之一 C X线影像的传递与转换精度,取决于荧光体的 发光效率等因素D 荧光照时量大的部位,显影后银颗粒集中E照片上密度低的部位,是荧光照射强的部位 800下列哪项不是影像诊断过程中的必要因素( ) A.信息质量B 信息数量C 信息传递D 信息识别E 信息判断 801. X线透视荧光影像形成的错误叙述() A.依赖于人体组织的密度差别 B 依赖于人体组织的厚度差别 C . X线的穿透能力D 需有X线
14、的对比度E 透过射线具有相同的 强度 802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荧光屏上暗的部分表示该部分组织密度高B 荧光屏上亮的部分表示该部分组织密度低C 透视观察的影像称为正像 D 骨组织 在荧光屏上显示为亮的部分 E.肺组织在荧光屏上显示为亮的部分 803透视检查的缺点为 ( ) A.可多角度进行观察B .价格低廉C .可进行动态观察D .可观察细微结构E .立即获取检查结果 804不适于透视检查的病变 ( ) A.软组织内的金属异物B 四肢长骨骨折C 头颅骨骨折D 膈下游离气体E 肠梗阻气液平 80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X线照片上透光强的部分表示肢体密度高B. X线照片影
15、像也称负像C . X线摄影比透视能发现较多有价值的信息 D. X线摄影能 显示肢体的细微结构E . X线摄影一般可取代透视检查 806. 优质X线照片,不能显示() A 被检体的大小 B 被检体的形态 C 被检体的内部结构 D 被检体的密度 E 被检体的宽容度 807. X线摄影与透视的基础为() A.穿透作用B .荧光作用C .感光作用D .电离作用E.脱水作用 808. X 线摄影能使胶片产生 ( ) A.穿透作用B .荧光作用C .感光作用D .电离作用E.脱水作用 809. X线普通透视,荧光屏产生可见图像,主要利用() A.穿透作用B .荧光作用C .感光作用D .电离作用E.脱水作
16、用 810. X线使胶片感光形成肉眼不能识别的信息影像称为() A.正像B 负像C 潜影D 阴影E.图像 811. 透视时,荧光屏的亮度主要取决于 ( ) A. kV B. mAs C荧光颗粒度D.荧光颗粒形态E .荧光颗粒的性质 812. X线摄影时,照片的密度取决于() A. kV B. mAs C FFD D.显影加工 E . r 值 813 . X线检查中最常采用的方法() A. X线透视B . X线摄影C .特殊X线摄影D .造影检查E . CT检查 814 正像是指 ( ) A 在观片灯下所见的像 B 布局合理的概观像 C 组织密度高,亮度暗的像 D 组织密度高,亮度亮的像 E 位
17、置正确的像 815 负像是指 ( ) A 在荧光屏上所见的像 B 布局合理的反像 C 组织密度高,透亮度强的像 D 组织密度高,透亮度弱的像 E 位置正确的像 816 透视检查的缺点是 ( ) A.可转动病人体位,改变方向观察 B 了解器官的动态变化 C 不留客观记录D 操作方便,费用低E 可立即得出结论 817. 关于X线摄影检查的优点,错误的叙述是() A.对功能观察优于透视B .成像清晰C .对比度良好D .有客观记录E .密度、厚度差异小的部位能显示 818. 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过程中,不起作用的是 () A. X线的穿透作用B . X线的荧光作用C . X线的散射线D . X线的感光
18、作用E 被照体对X线的吸收差异 819. 构成X线照片影像的四大要素不包括() A.密度B .厚度C .对比度D .锐利度E.失真度 820关于密度的定义,错误的叙述是 ( ) A.密度为胶片乳剂膜在光的作用下致黑的程度B .密度是由胶片乳剂曝光后,经冲洗还原出来的银颗粒沉积而形成的C .银颗粒沉 积越多的地方,照片越黑,密度越高;反之亦然D 密度值用照片阻光率的常用对数表示E.以上都是错误的 821如果透过照片某点的光为观片灯光强的1100,则该点的密度值为 ( ) A0.01 B 0.1 C1.0 D2.0 E 10.0 822一般地说,适合诊断的密度范围在( ) A. 00.15 B .
19、 0.15 0.25 C . 0.25 0.5 D . 0.25 2.0 E . 2.0 3.0 823 与胶片感光效应无关的因素是 ( ) A. X射线的因素B .显影时间、温度C .定影时间、温度D .胶片的感光度E .被照体的厚度、密度等因素 824 关于影响密度的因素,错误的叙述是 ( ) A.管电压对照片密度有一定的效应 B .在正确曝光下,照射量与密度是成比例变化的C . X线作用在胶片上的感光效应与焦-片距的 平方成正比 D 照片密度随被照体的厚度,密度增高而降低 E 胶片感光度、增感屏性能及暗室冲洗因素均影响照片密度 825照片密度的控制因素是 ( ) A.管电压B 毫安秒C
20、焦-片距D 物-片距E 中心射线入射点 826有关密度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 ) A.光学密度即照片上的黑化程度 B 照片上的密度即双面药膜的密度之和C 照片上透亮部分表示光学密度高、组织密度低的部分 D.照片密度可用阻光率的常用对数值表示E .照片密度可直接用光学密度计测量 827如果透射光强度为入射光 110时,照片密度应为 ( ) A0.001 B 0.01 C 0.1 D 1.0 E 1.1 828在下列叙述中找出错误的一项 ( ) A.照片透明度0=10/1 B 照片透明度也称透光率 C 不透明度即阻光率D 密度值达到2以上要用强光灯阅片E 空气曝光区的 密度值约为 3 829.人眼对
21、X线照片影像识别的密度值范围() A. 0.01 1.5 B . 0.12 1.5 C . 0.25 2.0 D . 0.35 2.5 E . 0.35 3.0 830下列说法不正确者 ( ) A.观片灯亮度的变化与照片密度表现关系密切 B .人眼对密度的识别能力与观片灯亮度也有很大关系 C .当观片灯亮度为100,透 光率为10%的照片,其密度值为1 D . 0.71.5的X线照片密度与10000勒克斯亮度的观片灯匹配最佳 E 照片密度在1.52.0 , 可用 10000勒克斯亮度的观片灯观察 83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使用低电压摄影时,管电压对照片密度的影响大 B . n值
22、随管电压的升高而升高C 使用高电压摄影时,摄影条件的通融性大D 使 用低电压摄影时,管电压的选择要严格E.使用低电压摄影时,条件选择要严格 832错误的叙述是 ( ) A. X线强度的扩散遵循反平方定律 B照片的密度与摄影距离成反比 C 缩短摄影距离可以减少曝光条件 D 增加焦-片距可以减少 放大变形E. X线机的容量大小是选择摄影距离应考虑的因素 833.找出叙述错误的一项 ( ) A.在一张密度值处相等的照片上无影像可见B 密度值等于零的照片是不存在 C 密度差等于零的照片是一张废片 D. X线对比度 即r值E照片对比度即光学对比度 83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项 ( ) A.在清晰的照片上能
23、够区别开 0.01的对比度B 照片对比度应该越高越好 C 对比度过小时可能遗漏病灶影像 D 照片清晰度应 该越高越好 E 照片影像的层次应该越丰富越好 835控制照片密度的主要因素为 ( ) A. kV B. mAs C r D . FFD E 显影加工 836. 为获取相同的照片密度值,焦-片距从100cm增加至200cm则所需的曝光量为原曝光量的多少倍() A12 B2 C14 D4 E8 837. 光学对比度与X线对比度的关系式() AK=lgKx BKx=r.lgK C K=r.lgKx D K=r.Kx E Kx=r.k 838影像光学对比度的主要因素 ( ) A. kV B. mA
24、s C灰雾D 显影加工E .肢体厚度 839 下列错误叙述 ( ) A. X线摄影中尽量采用r值大的X线胶片B .光学对比度的形成实质是被照体对 X线的吸收差C .影响光学对比度的主要因素为 X 线量 D 灰雾增高可致光学对比度下降 E 显影液温度过高可致照片对比度下降 840. X线照片上相邻组织影像的密度差称为 () A.射线对比度B .胶片对比度C .照片对比度D .物体对比度E . X线信息影像 841. 除了被照体本身的因素外,对照片对比度影响最大的是( ) A.线质和散射线B . X线量C .胶片对比度D .增感屏特性E .冲洗技术 842照片对比度的控制因素是 ( ) A.管电压
25、B 毫安秒C 焦-片距D 物-片距E 中心射线入射点 843.关于X线照片影像的锐利度,错误的叙述是 () A.锐利度建立在对比度的基础之上 B .照片上相邻两部分密度移行距离越短,锐利度越高C .分辨率就是锐利度D .胶片分辨记录 被照体细微结构的能力叫分辨力 E 分辨率是胶片本身具有的性能 844影响锐利度的因素,错误的叙述是 ( ) A.几何模糊影响照片锐利度B 移动模糊影响照片锐利度 C 物体吸收模糊影响照片锐利度 D屏-片体系照相模糊影响照片锐利 度 E 以上都是错误的 845不属于减少影像模糊度的摄影技术要求是( ) A.被照体尽可能靠近胶片B 尽可能使用大的焦-片距C 使用最小的
26、焦点D 注意对准中心射线的入射点 E.使用高感光度的胶 片 846关于影像的放大,正确的叙述是 ( ) A.在X线投影中,影像只有几何尺寸的改变时,称为影像的放大B .物-片距越小,放大率越大C .焦-片距越大,放大率越大D .有 效焦点越小,放大率越大 E 以上都是正确的 847关于影像的变形,错误的说法是 ( ) A.影像的变形,是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产生不等量放大的结果B 被照体平行胶片时,放大变形最小 C 接近中心线并尽量靠近胶 片时,影像的位置变形最小 D 中心射线射入点应通过被检部位,并垂直于胶片,此时影像的形状变形最小E 以上都是错误的 848. X线摄影能量范围内的散射线,几乎全
27、部来自() A.光电效应B .康普顿散射C .不变散射D .电子对效应E .光核反应 849. 关于散射线含有率,错误的叙述是 ( ) A.散射线含有率随管电压的升高而加大 B .散射线含有率随管电流加大而减小 C .照射野是产生散射线的最主要的因素D.散射线 含有率随被照体厚度的增加而增加 E.照射野增大时,散射线含有率大幅度上升 850. 不能消除或减少散射线影响的是 ( ) A.使用遮线器B .使用滤线器C .使用增感屏D .加大物-片距E.加大焦-片距 851. 有关滤线栅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滤线栅铅条高度与充填物幅度的比值称为栅比B .单位距离内,铅条与其间距形成的线对数称
28、为栅密度C .栅铅条纵轴排列的方 位是相互平行的称为线形栅 D .栅铅条均呈倾斜排列,半径相同并聚焦于空间的称为聚焦栅E .以上都是错误的 852. 不会产生滤线栅切割效应的情况是 ( ) A.中心射线倾斜方向与铅条方向平行 B .中心射线倾斜方向与铅条方向垂直 C. X线管上下偏离栅焦距D .中心射线左右偏离栅中 线 E 聚焦栅反置使用 853. 投照某一部位,原用100mAs 70kV, 1OOcm。现改用50cm,若管电压不变,应该用的毫安秒(mAs)是() A. 200 B. 50 C. 25 D. 100 E. 400 854. 影响照片清晰度的主要因素为 ( ) A. kV B.
29、mAs C FFD D. F E .显影加工 855找出错误的一项 ( ) A.形成半影的原因主要是焦点的大小所致B.焦点的大小与管电压和管电流大小无关 C .焦点面上的线量分布是不均匀的 D .焦点 面上的线量分布表现为两端密度大 E.双峰状线量分布是影像模糊的原因之一 85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照射野是产生散射线的主要来源 B .照射野越大,散射线越多,照片对比度越差C .照射野大小可用准直器加以调节 D. X线摄 影时,照射野越大越好E.照射野是指入射于肢体曝光面的大小 857照射野的错误说法是 ( ) A.照射野的大小对照片密度没有影响 B.照射野的大小对照片对比度有影响
30、C.照射野过大,可使照片灰雾增加 D .摄影时照射野 应与被检部位等大 E 照射野边缘应在暗盒边缘内 1cm 858下列错误的叙述是 ( ) A.斜射线与中心线夹角越小,斜射线越靠近中心线B .同样大的照射野,焦-片距越大,照射到胶片上的射线越接近于平行C .肢 体的放大率越小,半影也越小 D .半影的大小与肢片距有关,与焦-肢距无关E .大多采用缩小焦点的方法减小半影,提高清晰度 859有关中心线的正确叙述 ( ) A.中心线是投照方向的代表 B .远离中心线的射线能正确反映被照体的状况C .中心线一般通过被摄部位的边缘 D .只要中心线与 胶片垂直投射,就能获得正确的摄影效果E .从X线管
31、窗口射出的X线即是中心线 860国际放射界公认模糊阈值 ( ) A0.02m m B0.12m m C0.20mm D0.22mm E2.00 m m 86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X线摄影的照片一般没有放大现象 B 被照体与胶片不平行时,照片影像密度不一致C 被照体或病灶应与胶片尽量平行、靠近D 放 大失真即歪斜失真E 增加焦-肢距与增加肢-片距效果相同 862减少影像重叠的错误方法 ( ) A.多种角度摄影B 放大摄影C 旋转体位观察D 利用斜射线摄影E 体层摄影 863不符合切线投影的摄影 ( ) A.中心线从凸出部的边缘通过 B 中心线从凹陷部的边缘通过 C 中心线从被检部位的
32、中心通过 D 中心线从被检部位的边缘通过 E.中心线从被检部位的表面通过 864有关失真度的不正确叙述 ( ) A.照片影像较原物体在大小、形态上的差异称为失真度B 影像失真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摄影距离与摄影角度C 一张标准X线 照片应无任何失真D 影像失真是同一物体不同部分不等量放大所致E 影像变形有放大变形、位置变形、形态变形等 865F0.3 作放大摄影时,极限放大率为 ( ) A3.0 B 2.0 C 1.67 D 1.2 E 1.5 866为减少运动模糊应 ( ) A.缩短摄影距离B 增高管电压C 让病人屏住气D 缩短曝光时间E 缩短曝光时间及固定肢体 867屏-片接触不良可引起照片
33、 ( ) A.灰雾度高B 分辨率低C 清晰度差D 对比度好E 层次丰富 868照片影像仅在某一部分出现模糊,其原因( ) A.摄影时,片盒移动B .摄影时间过长C .摄影时,肢体移动D .屏-片紧密度差E .摄影时,球管震动 869用同种荧光物质制作的增感屏,清晰度最好者( ) A.粗颗粒,薄涂层B 粗颗粒,厚涂层C 细颗粒,薄涂层D 细颗粒,厚涂层E 不均匀颗粒,厚涂层 870使用滤线栅的目的在于 ( ) A.吸收散射线B 吸收焦外X线C 吸收原发射线及大量散射线 D 抑制原发射线减少散射线 E 吸收软射线 871栅比是指 ( ) A.铅条高与宽之比B 铅条宽与高之比C 铅条高与间隙之比D
34、铅条数目与间隙数目之比 E.以上都不是 872. 优质X线照片质量标准中错误的叙述为() A.尽量多的照片斑点B .适当密度C .良好对比度D .最好分辨率E .微小失真度 873. 分辨率为5LP/mm寸,该组织径线宽度为() A. 0.2mm B. 0.5mm C. 1.0mm D. 0.1mm E. 2.0mm 874. 增加窗口过滤板的厚度,导致 X线质() A.变软B .变硬C .量减少D .失真E .以上都是 875. 散射线的增加与 ( ) A. mA成正比B . kV成正比C .肢体厚度成反比D .距离成正比E .以上都不是 876散射线的穿透力 ( ) A.与原发射线相等B
35、.与中心线相等C .与斜射线相等D .高于原发射线E.弱 877窗口过滤板的作用 ( ) A.吸收散射线B .吸收漏射线C .减少散射线D .抑制散射线产生E .吸收原发射线 878影响照片清晰度的主要因素是 ( ) A.管电压(kV) B .管电流量(mAs) C .焦-片距离(FFD) D .焦点尺寸E .显影加工 879照片密度值为 2.0 时对应的透光率是 ( ) A10 B1.0 C 110 D1100 E11000 880关于滤线栅栅比的正确解释是 ( ) A.栅比为铅条高度与其宽度之比 B 栅比为铅条宽度与其高度之比 C 栅比愈大透过的散射线越少 D 栅比为单位距离内铅条的数 目E.栅比表示单位体积中铅的重量大小 881. 防止运动模糊最有效的方法是 ( ) A.应用过滤板B .应用滤线栅C .应用增感屏D .短时间曝光E.消除散射线 882. 形成几何学模糊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焦点面积B .焦-片距C .焦-物距D .物-片距E.限束器(遮线器)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七台河市人民医院第二批公开招聘编外医疗卫生技术人员28人模拟试卷有答案详解
- 2025年上半年四川绵阳市游仙区考核招聘教师3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广东深圳市龙岗区园山街道招聘聘员12人模拟试卷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河南洛阳市洛报集团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己脒定二羟乙基磺酸盐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冬季除雪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辉南县补录1名乡镇、街道派驻消防文员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黑龙江东北大学非专任教师岗位招聘65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年水发集团权属一级公司纪委副书记专项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2025湖南益阳市资阳区教育系统下属学校公益性岗位(保洁)招聘1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教师晋升答辩常见问题汇编
- 新加坡安全培训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辅警协警】笔试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
-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模块六 信息素养与社会责任
- 近几年版新起点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unit2教案
- 成人鼻肠管的留置与维护
- DZ∕T 0214-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铜、铅、锌、银、镍、钼(正式版)
- (高清版)DBJ 50T-043-2016 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 MOOC 创业基础-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企业概况及履约能力说明书:免修版模板范本
- SWITCH 勇者斗恶龙11S 金手指 版本:v1.0.3 最大金币 最大迷你奖章 32倍经验 最大攻击 所有材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