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震孟,字文起,待诏征明曾孙也》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1页
《文震孟,字文起,待诏征明曾孙也》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2页
《文震孟,字文起,待诏征明曾孙也》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3页
《文震孟,字文起,待诏征明曾孙也》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震孟,字文起,待诏征明曾孙也。祖圉子博士彭,父卫辉同知元发,并有名行。震盂弱 冠举于乡,十赴会试.。至天启二年,殿试第一,授修撰。 时魏忠贤渐用事,数斥逐大臣。震盂愤,上勤政讲学疏,言:“陛下当大破常格,鼓舞 豪杰心。陛下昧爽临朝,寒暑靡辍,政非不勤。然鸿胪引奏,跪拜起立,如傀儡登场已耳。 祖宗之朝,君臣相对,如家人父子。咨访军国重事,闾阎隐微,情形毕照。奸诈无所藏,左 右近习亦无缘蒙蔽。”疏入,忠贤屏不即奏。乘帝观剧,摘疏中“傀儡登场”语,谓比帝于 偶人,不杀无以示天下,帝颔之。一日,讲筵毕,忠贤传旨,廷杖震孟八十,贬秩调外。韩_ 爌力争言官抗疏不纳震孟亦不赴

2、调时顾同寅坐以诗悼熊廷弼为有司缉获波及震孟并斥为民。 崇祯元年以侍读召,充日讲官。震孟在讲筵,最严正。时大臣数逮系,震孟讲鲁论,反 覆规讽,帝即降旨出尚书乔允升、侍郎胡世赏于狱。帝尝足加于膝,适讲五子之歌,至 “为人上者,奈何不敬”,以目视帝足。帝即袖掩之,徐为引下。故事,讲筵不列春秋, 帝以有裨治乱,令择人进讲。震孟,春秋名家,为首辅温体仁所忌,隐不举。次辅钱士 升指及之,体仁佯惊曰:“几失此人!”遂以其名上。及进讲,果称帝旨。 八年七月,入阁.预政。两疏固薛,不许。阁臣被命,即投刺司礼大奄,震孟独否。掌司礼者 曹化淳,雅慕震孟,令人辗转道意,卒不往。震孟刚方贞介,有古大臣风,惜三月而斥,未

3、 竞其用。归半岁,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卷一百三十九) 13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韩爌力争/言官抗疏/不纳/震孟亦不赴调/时顾同寅坐/以诗悼熊廷弼/为有司缉获 /波及震孟/并斥为民 B. 韩爌力争/言官抗疏/不纳/震孟亦不赴调/时顾同寅坐以诗悼熊廷弼/为有司缉获/ 波及震盂/并斥为民 C. 韩爌力争/言官抗疏/不纳震盂/亦不赴调/时顾同寅坐/以诗悼熊廷弼/为有司缉获 /波及震孟/并斥为民 D. 韩爌力争/言官抗疏/不纳震孟/亦不赴调/时顾同寅坐以诗悼熊廷弼/为有司缉获/ 波及震孟/并斥为民 13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会

4、试”,此处指明清科举时每三年一次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会试中选后参加“殿 试”,殿试第一的通称状元。 B. “阊阎”,原本指里巷的门,后借指平民居住的地方,也借指民间或平民百姓。文中“阊 阁隐微”指民间细微的隐情。 C. “廷杖”,即是在朝廷上行杖打人,是对朝中的官吏实行的一种惩罚。“廷杖震孟八十”, 即在廷堂打震孟八十大板。 D. “入阁”,此指“入内阁做事任职”。明初所设内阁,是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 增大,成为明朝中央行政机构。 13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足 A. 震孟嫉恶如仇,敢于直言进谏。魏忠贤把持朝政,贬斥大臣,为非作歹,震孟愤而上疏, 请求皇帝打破常

5、规,鼓舞豪杰,了解民情,免受蒙蔽。 B. 震孟讲学认真,规讽入情入理。他讲君臣之道,皇帝因此释放被拘大臣;讲五子之歌 时,皇帝坐姿不端,震孟目视表明态度,让皇帝改正。 C. 震孟学问造诣高深,为人景仰。他生于世家,精通春秋,皇帝想听人讲解春秋, 次辅钱士升就点名上报了他,皇帝对文震孟的讲解很满意。 、 D. 震孟坚守道德操守,决不趋炎附势。新入内阁,按例要把名片送给司礼监太监,唯独震 孟没有这样做,即使司礼太监叫人传言,他也坚决不去。 13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谓比帝于偶人,不杀无以示天下,帝颔之。 (2) 故事,讲筵不列春秋 ,帝以有裨治乱,令择人进讲。 【答案】 1

6、35B 136D 137C 138(1) (魏忠贤)说(文震孟)把皇帝比作木偶,不杀了(他)就不能够警示天下, 皇帝点头赞成。 (2) 按照先例,御前讲经没有列入春秋 ,皇帝认为春秋有益于治理国家,命(内阁) 择人进宫讲解。 【解析】 135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 构的对称, 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震孟”作后 句主语,前面断开;“以诗悼熊廷弼”作“坐”的后置状语,不要断开。故选B 。 136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 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

7、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 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 的相关内容, 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题中 D 项,“成为明朝中央行政机构” 错误, 明代内阁只是政务的辅助机构,通过票拟、 修旨来辅政,始终未能成为中央一级正式 的行政机构。故选 D 。 137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 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 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 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 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 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

8、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 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题中 C 项, “次辅钱士升就点名上报了他”错误, 温体仁对文震孟是“隐不举”, 钱士升极力举 荐,温体仁才不得不上报。故选 C。 138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 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示:显示,可译为“警示”,即表示皇帝不能容忍这种 不敬;颔:点头;故事:旧时的行事制度,例行的事,先例;以:认为;裨:益处。 【点睛】 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 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 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

9、行 断开, 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 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 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 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文震盂,字文起,是待诏大学士文征明曾孙。 祖父文彭曾任国子博士, 父亲文元发曾任卫辉 府同知(知府的副职) ,皆以名声品行著称。文震盂二十岁乡试中举十次赴京会试。至天 启二年,殿试获第一,被授翰林院修撰官。 当时魏忠贤逐渐把持朝政,多次贬斥大臣。文震孟愤懑难抑,上勤政讲学疏 ,说:“陛 下要改弦更张,激励豪杰奋力进取。陛下拂晓临朝,寒冬盛夏不停息,治政不是不勤奋。但 是,鸿胪寺官员引导大臣朝见皇上,跪拜起立,如傀儡登场而已。祖宗当年上朝的时候,君 臣相对,

10、如同家人父子。 皇上向大臣咨访军国大事以及民间细微的隐情, 对国政民事了如指 掌。奸诈之徒没有地方藏身,左右亲近之人也没有机会蒙蔽。 ”文震盂把他的奏疏呈上,却 被魏忠贤私下扣押隐瞒, 没有立即呈报到皇帝那里。某日,皇帝正在看戏,魏忠贤趁机摘取 文震盂奏疏中”傀儡登场”的话语, (魏忠贤)说文震孟把皇帝比作木偶,不杀了(他)就 不能够警示天下,皇帝点头赞成。一天,给皇上讲经结束,魏忠贤传旨,在廷堂上杖打文震 盂八十大板,贬官调往京外。次辅韩煽极力争辩,谏官上奏章直言进谏,皇帝不采纳,文震 盂也不去调任之地,恰好这时顾同寅因写诗悼念熊廷弼而犯罪,被有司捕获,波及文震孟, 文震盂与他一并被贬斥为平

11、民。 崇祯元年,文震盂被以侍读官征召,担任了日讲官。震盂在讲筵,最庄严端正。当时多位大 臣被逮捕入狱。 文震盂为崇祯皇帝讲解鲁论 (论语 在鲁地流传的一种版本) ,他反复讲 解,规劝讽喻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感悟了, 马上下旨从狱中释放出尚书乔允升、 侍郎胡世赏。 一天,文震盂讲经,崇祯皇帝把一只脚搁在膝上(翘二郎腿) ,正好讲解五子之歌 ,到” 为人上者,奈何不敬”时,文震盂用两眼直瞅着崇祯皇帝的脚。崇祯皇帝立即用袖 子掩住脚,再慢慢地把脚抽回,放下。按照先例,御前讲经没有列入春秋,崇祯皇帝认 为春秋有益于治理国家,命(内阁)择人进宫讲解。文震盂精通春秋,为当时名家, 被首辅温体仁所嫉恨,隐瞒而不举荐,次辅钱士升直接点名说文震盂, 说他可当此任。 温体 仁无奈,假装吃惊地说: “几乎漏了这个最佳人选!”于是把他的名字列入报给皇上。 等到 文震盂进宫讲春秋 ,果然很合崇祯皇帝的心意。 崇祯八年七月,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