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钱法渊源发微-文档(20210406020326)_第1页
五代十国钱法渊源发微-文档(20210406020326)_第2页
五代十国钱法渊源发微-文档(20210406020326)_第3页
五代十国钱法渊源发微-文档(20210406020326)_第4页
五代十国钱法渊源发微-文档(2021040602032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代十国钱法渊源发微 五代乃承启晚唐、两宋法令典制之关键时期,至北宋初年, 五代法制遗迹尚参差可见。 四库全书总目曰:“五代干戈 ?m 攘,百度凌夷。故府遗规,多未暇修举。然五十年间法制典章, 尚略具于累朝实录。” 1 与唐代相较,五代时期钱法渊源可谓 传承有序,颇多发明。 其一,承用唐法。 继续适用唐代律疏、 开 成格、令、式等法律渊源;其二,编订“统类”。以大中七年 张?琛锻忱唷肺 ?参照,汇集累朝敕、律、令、格、式等,以类相 从,勒成部帙,相继纂成同光刑律统类、大周刑统等; 其三,纂修“编敕”。 晚至清泰元年, 已有“编敕”行用。 后唐、 后晋、后周之际,皆有编敕行世,与统类、格、式等参

2、用。 不同历史时期钱法史料之状况,必然存在一定差异。 金布 律、钱律是研究秦汉钱法之直接依据,唐律疏议“私 铸钱”条等则是唐代钱法之基础条款, 皆信而可征, 可大致查明 特定时期钱货立法状况。与前代相比,五代十国所修律、令、统 类、编敕等皆已亡佚, 对于这一时期钱法的研究, 主要依靠诏敕、 奏议等相关文献。经初步统计可知,五代十国延续了唐代律、敕 并行的法律创制传统,所降诏敕事关钱法者 30 余件,广泛涉及 盗铸、放铸、恶钱、铜禁、销钱、欠陌等领域。 其一,依据调整法律关系不同,可将钱货诏敕分为铸行类、 流通类、支付类、贮藏类四项。目前已捡得铸行类诏敕21 则, 占钱法诏敕比例为 72.4%,

3、广泛涉及盗铸、恶钱、销钱、铜禁、 贩铜等关注多领域, 其中涉及铜禁与销铸者占据绝对多数; 流通 类诏敕 10 则,所占比例为 34.5%,主要涉及、铜钱出境、行用 恶钱及欠陌问题,三者所占比例大致相当;支付类诏敕暂阙;贮 藏类诏敕 1则,为同光二年二月已巳 南郊赦文 :“宜令所司, 散下州府,常须检校,不得令富室分外贮见钱。” 2 所占比例 为 3.4%。在各类钱法诏敕之中,铸行类诏敕占据绝对多数,流 通类诏敕次之,贮藏类诏敕又次之。与唐代钱法诏敕情况类似, 部分诏敕涉及两个以上钱货法律关系, 故在数据比例上存在重复 计算现象。 其二,依据钱法诏敕书写模式差异, 可将钱货诏敕分为专条 型与散见

4、型两类。 专条型诏敕是五代十国时期钱法诏敕的主要书 写模式,目前拣得 21 则,所占比例为 72.4%,广泛涉及钱法领 域各个方面。 与唐代相似, 五代十国散见型钱法诏敕主要集中于 赦文、德音等文告之中,目前拣得 8 例,所占比例为 27.6%。此 类诏敕以列举方式,将铸钱与十恶、杀人、行劫、犯赃、伪造等 重罪一并纳入不赦之列。值得一提的是,同光二年二月已巳南 郊赦文除申明铸钱不赦以外,又专辟一节,规定私贮、销铸、 出境等事,此为仅见特例: 钱者,古之泉布,盖取其流行天下,布散人间。无积滞则交 易通,多贮藏则士农困。故西汉兴改币之制,立告缗之条,所以 权畜贾而防大奸也。宜令所司,散下州府,常须

5、检校,不得令富 室分外贮见钱。又,工人销铸而为铜器,兼沿边州镇设法钤辖, 勿令商人搬载出境。 3 其三,依据钱法诏敕所调整法律关系差异, 可将钱货诏敕分 为单一型与复合型两类。 前者专门规定某一钱法事宜, 如天成二 年( 927 年)七月禁短陌敕规定:“今后凡有买卖,并须使 八十陌钱。如有辄将短钱兴贩,仰所在收捉禁治。” 4 此类为 五代钱法诏敕之主流,目前拣得此类诏敕 22 则,所占比例为 75.9%。复合型指诏敕文本涉及两项以上货币法律关系,目前拣 得此类诏敕 7 则,所占比例为 24.1%。如天福三年( 938 年)十 一月癸亥 公私铸钱条章诏 即涉及元和三年 (808 年)六月 ?l

6、贯钱货及禁采银敕即涉及放铸、恶钱、销铸等诸多事宜: 国家所资,泉货为重。减耗渐亏于日用,加自致于时康。近 代已来,中原多事。销?c则甚,添铸无闻。朝廷合议于条章, 寰海必臻于富庶。宜令三京、邺都诸道州府晓示,无问公私,应 有铜者,并许铸钱。仍以天福元宝为文,左环读之。委盐铁司铸 样,颁下诸道。令每一钱重二铢四参,十钱重一两。或虑诸人接 便,将铅铁铸造杂乱铜钱。仍令三京、邺都诸道州府依旧禁断。 尚虑逐处铜数不多, 宜令诸道应有久废铜冶处, 许百姓取便开炼, 永远为主,官中不取课利。其有生熟铜,仍许所在中卖入官,或 任自铸钱行用。其陈许铸钱外,则不得接便别铸造铜器。如有违 犯者,并准三年三月三十日

7、敕条处分。 5 五代十国钱货诏敕之中时常言及“律”、“条法”、“指 挥”、“铜法”等, 为查明这一历史时期钱法渊源提供了重要线 索。在考察五代钱法渊源时, 应对相关概念有所辨析, 明其异同。 首先,诏敕奏议所引律文是独立的法律渊源。 五代钱法文献 引律者凡二例:其一,明宗天成元年八月乙巳,敕禁销钱逐利, 规定“生铜器物, 每斤价定二百 文;熟铜器物,每斤四百文 如违省价,买卖之人,依盗铸钱律文科断。” 6 由此,违反官 定铜价兴贩逐利者,应比照“盗铸钱”律文处断。其二,后唐天 成四年( 929 年)八月,工部员外郎孙洽奏:“准律,泻钱作铜, 最为大罪,望加禁绝。” 7对销?F现钱,铸造铜器的犯

8、罪行为, 当依律处置。销钱之禁,始于汉初钱律:“故毁销行钱以为 铜、它物者,坐臧(赃)为盗。”但唐律疏议“私铸钱”条 并无销钱之明确规定。 伴随唐代经济发展, 通货数量与商品总量 不相匹配,开始出现“泉货益少,币帛颇轻”的问题。开元十七 年(729 年)八月辛巳禁铸造铜器诏,将民间铸器问题提上 议事日程。此诏虽未直接规定销铸,唐代铜禁却自此发轫。惩治 销铸犯罪之直接法律渊源,最早可溯至贞元十年( 794 年)六月 禁销钱敕: 今后天下铸造买卖铜器,并不须禁止。其器物约每斤价值, 不得过一百六十文, 委所在长吏及巡院同勾当访察。 如有销钱为 铜,以盗铸钱罪论。 8 就立法旨趣而言,贞元十年禁销钱

9、敕 与开元十七年禁铸造铜器诏可谓一脉相承,二者均立足申严 铜禁,保障通货。在立法意涵层面,贞元十年禁销钱敕、天 成元年批答中书门下奏敕 、天成四年孙洽 请禁泻钱作铜奏 亦完全一致,凡销钱铸器或违法兴贩者, 皆依律以“盗铸钱”论, 而后唐所行者,又多为唐代律法;销铸之条当时是否收入律文, 目前尚未可知。 其次,“铜法”成为独立钱法渊源。铜 是中国铸币之基本材料,其开采、冶炼、买卖、流通、铸造等历 来受到严格控制。 与之相适应, 以“铜禁”为核心的相关立法是 历来钱法体系之重要组成部分。以律令、诏敕作为表现形式之 “铜禁”立法传统可谓由来已久,广顺元年(951 年)三月二十 八日定铜法敕,首次以单

10、行法形式确立“铜法”作为钱法渊 源的重要地位: 铜法,今后官中,更不禁断,一任兴贩,所有一色即不得泻 破为铜器货卖。 如有犯者, 有人纠告捉获, 所犯人不计多少斤两, 并处死。其地方所由节级,决脊杖十七放。邻保人决?杖十七放。 其告事人,给与赏钱一百贯文。 9 从内容而言, 广顺元年“铜法”确立铜货自由流通的基本政 策,并详细规定销铸量刑、长吏责任、邻保责任、赏格标准等。 从形式而言, 广顺元年“铜法”具备权威性立法权源和独立的调 整对象与调整手段, “铜法”至此发展成为“钱法”体系项下基 本法律渊源之一。“铜法”在后世得以长期征引、改定与适用。 北宋民间多?F钱点药,以为?B石,销毁货币,滋

11、长奸滥。真宗 大中祥符二年四月,“命有司议定科禁,请以犯铜法论。” 10 1603-1604 )宣和三年四月二十七日,中、尚书省奏僧尼影带 私造铙钹,诏“应首纳未尽铙钹,限一月许随所在官司陈首,特 与免罪。 官为镌凿字号, 给据照验使用。 如出限不行陈首, 断罪、 告赏并依私有铜法。 ”11 (8326)此皆宋代“铜法”适用之例; 金史 ?食货志:金初用辽、宋旧钱,民间铜禁甚严,后“听 民冶铜造器,而官为立价以售, 此铜法之变也”, 此则为“铜法” 厘定之例也。 再次,“条法”尚不构成钱法渊源。五代钱法诏敕中有准 “条法”处分一例,清泰二年( 935 年)十二月戊辰敕:“御史 台宜晓告中外,不

12、得使用铅钱。如违犯者,准条法处分。” 12 (435)此处“条法”乃泛指法规,尚未具备法律渊源之地位。 新旧五代史 、五代会要 等史籍中多处使用“条法”一词, 有规则、习俗、法规等多重意涵。如长兴二年七月三司奏:“许 百姓造曲,不来官场收买。伏虑课额不迨,请复以前曲法,乡户 与在城条法一例指挥,仍据已造到曲纳官,量支还麦本。” 13 天福六年秋七月庚辰诏:“政教所切,狱讼惟先。推穷须察于事 情,断遣必遵于条法。” 14 ( 1969)因此,前述使用铅钱者, “准条法处分”,当指依据当时行用之开成格、 同光刑律 统类、大中统类、编敕等相规定处置。 最后,“指挥”亦不构成钱法渊源。五代文献中,指挥

13、与条 法、条章、条约之义相似, 皆为规则、 法规之泛称。 天成二年(927 年)七月十二日度支买卖使八十陌钱奏即有“条章”、“条 约”之含义当与“指挥”通用之例: 近访闻在京及诸道街坊市肆人户, 不顾条章, 皆将短陌转换 长钱,但恣欺罔,殊无畏忌。若不条约,转启幸门。请更严降指 挥,及榜示管界州府镇县军人、百姓、商旅等,凡有买卖,并须 使八十陌钱。 15 显德四年( 957 年)二月十一日铜器及铜官买敕亦以诏 敕形式指令各地官府执行各类铜禁措施: “宣命指挥: 限外有人 将铜器及铜于官场货卖,支给价钱。如使隐藏及使用者,并准元 敕科断。其熟铜令每斤添及二百、 生铜添及一百五十收买。 ”16 (437-438 )五代文献中,“指挥”常有管束、处分、指令之义。 如同光二年五月二十四日敕:“宗正寺严切指挥诸陵台令、丞, 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