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摄影技术与艺术期中复习一、名词解释镜头片组:现代相机镜头采用多片凸,凹透镜组成,利用各种透镜的性能相互抵消减弱像差,提高结像质量。镜头加膜:又称 镀膜”主要作用是提高透光能力,提高影像质量。光圈系数:简称“系数”表示光圈的大小模糊圈:又称 分散圈”弥散圈”表示能在视觉效果上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大圆圈景深:指被摄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至最远点的距离焦深:指在保持影像的较为清晰的前提下,焦点沿着镜头光轴所允许移动的距离 超焦距:又称 超焦点距离”指镜头聚焦到无穷远时,从镜头至景深近界限的距离 摄影构图:运用相机镜头成像特性和摄影造型手段来构成一定的画面,以揭示一定的内容色温:对绝对黑体进
2、行加热,绝对黑体在某一温度下会向外辐射出某种光或颜色当绝对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的光的光谱成分和外界某一色光的光谱成分相同,就把绝对黑体此时的温度叫做外界这一色光的色温。色调:一指照片基调,二指景物在照片上再现的深浅影调:一指照片上影像的阶调,二指景物再现的深浅线条:是由相邻2种影调的分界线勾画出来的质感:指被摄体表现结构的性质在照片上再现的真实感回电时间:电子闪光灯每次闪光后到电容器完成充电,为下一次闪光做好准备所 需时间闪光同步:指闪光灯正好在快门完全开启的瞬间闪亮,使整幅画面均感受到闪 光二、简答1为什么要进行镜头加膜?怎样检测镜头加膜质量?答:加膜能够提高透光能力,提高影像质量。检测:开
3、足光圈,打开B门,面对镜头 正面,在镜头中能看到人脸部影像越淡说明加膜质量越好 ,反之,加膜质量越坏2.什么是口径?口径同光圈有什么关系?大口径有什么优点?答:口径:又称 有效口径”,有效孔径”表示镜头的最大进光孔,关系:口径是镜头 的最大光圈。优点:1.便于在暗弱的光线下手持相机用现场光拍摄 2.便于摄取小景 深,虚实结合的效果。3便于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3对于135相机来说,标准镜头、广角镜头、超广角镜头、长焦镜头、超长焦镜 头的焦距和视角各是多少?答:标准镜头:焦距50mm,视角0广角镜头:焦距30mm,视角70度超广角镜头:22mm视角90度长焦镜头:焦距200mm视角12度超长焦镜头:
4、300mm视角8度 以下4.解释光学防抖、CCD防抖和电子防抖?谁更实用?答:光学防抖:是在镜头里安装陀螺仪,利用其检测到的由于抖动引起的微小移动 后,将信号传至相机的微处理器,计算出需要补偿的位移量,然后通过移动一组镜片,根 据镜头抖动的方向及位移量,加以补偿和校正,克服或改善由于抖动对影像清晰度的 影响。CCD防抖:让相机中的CCD等图像传感器动起来,当相机发生抖动时,传感器跟着抖动的图像移动,实现防抖电子防抖:当相机检测到抖动时,不移动镜头和传感器,而是在最后成像时,通过 相机内的微处理器的运算来弥补因抖动带来的影像清晰度下降,提高图像清晰度。 光学防抖更实用。5光圈有什么作用?它同光圈
5、系数的关系是什么?答:1.调节进光照度2.调节景深效果3.影响成像质量关系:倒数关系6.快门怎样表示?有什么作用?常见的快门有几种?答:表示:B或T作用:1控制进光时间2影响成像的清晰度种类:镜间快门,帘幕 快门,电子快门,全电子快门7怎样进行自动聚焦目标区的调节?什么场合下适宜采用手动对焦?答:按下相机上调节聚焦位置的按钮,中央对焦框便会点亮,转动相机上的转盘便 可改变为点亮其他位置的对焦距。哪个对焦框点亮,就意味着该对焦框是自动聚焦 选区。当出现全部对焦框都被点亮时,意味着拍摄时相机会在所有对焦框的景物中 自动确定聚焦对象。场合:1.反差极小的被摄体2.被摄体处于十分微弱的光线下3. 反光
6、非常强烈的被摄体4.距离很近且形状重叠的被摄体8.数码相机使用时需要检查和调整相机的菜单设置。一般拿到一台相机在拍摄前需要检查或者进行哪些调整和设置?答:ISO感光度,白平衡,图像质量,曝光、闪光与聚焦模式,参数、色彩模式与色 彩空间,驱动模式和自选功能9为什么有些标称2000万像素的卡片机拍摄效果不如1000万像素的单反 机?(从成像器件、像素、插值、镜头等方面来解释答:成像器件:CCD和CMOS的尺寸不一样。像素:不是衡量拍摄效果的唯一标 准。插值:单反相机的口径比卡片机大。镜头:单反相机的镜头质量好。10. 全画幅、APS-H、APS-C画幅是什么意思?答:全画幅:长宽比为3:2,尺寸是
7、36m材24mm APS-H:长宽比为16:9,尺寸是30.3mmX16.6mm APS-C画幅:长宽比为 3:2,尺寸是 24mm 16mm11. 照片一般存储为JPEG或者RA W格式,这两种格式有什么特点?答:JPEG:一种带压缩的文件格式,属于有损压缩,压缩比例越大,对再现的影像质 量的影响越大RA W:拍摄后需要专门的软件才能打开,否则在电脑上打不开12.为什 么相机在某些条件下拍出的作品会有噪点”?样尽可能的减少它?光学变焦与数码变焦是什么意思?答:原因:1.相机中电子器件本身的噪声,放大电路的噪声以及受到干扰等2.由于 CCD或CMOS等传感器制造工艺上的缺陷减少:拍摄时尽可能采
8、用低感光度设置。 光学变焦:通过镜片移动来放大与缩小需要拍摄的景物,光学变焦倍数越大,能拍摄的 景物就越远。数码变焦:在镜头原视角的基础上,在成像的CCD影像信号范围内,截 取部分影像进行放大,使影像达到充满画面的效果。13. 曝光和那些因素有关系?常见的全自动场景曝光模式有哪些?常用的几种自 动曝光模式是怎么工作的?答:客观因素:1.光线的强弱2.ISO感光度3.器材性能4.胶片显影与互易律失 效。主观因素:1.表现意图2.实际需要的准确性种类:自动模式、人像模式、风景模 式、运动模式、微距模式、夜景模式。工作:1.光圈先决式:光圈手动,快门速度自动2.快门先决式:快门速度手动,光圈自动3.
9、程序式:指曝光时光圈和快门速度都是由相 机按一定程序设计好的4.景深先决式:自动曝光的调节首先考虑景深效果14. 某些条件下拍摄人像会出现 红眼”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怎样避免?相机的测光模式有哪些?请说明他们的特点和使用场合。答:原因:被摄者视网膜后的血管对闪光的反射所致。避免:在快门开启前的瞬间 闪光灯先发出一次或者数次光量相对小些的闪光量 ,使被摄者的瞳孔缩小,随即正式 闪光曝光。测光模式:1.平衡测光2偏重中央测光:3.部分测光与点测光:4.多点测光:15. 从物距、焦距、光圈和景深的关系,分析怎样获得最大景深和最小景深?并 论述最大景深和最小景深在摄影创作中的实用价值。答:最大
10、景深:最小光圈+短焦距镜头+超焦距聚焦”。最小景深:最大光圈+长焦 距镜头+尽可能缩短的摄距”实用价值:最小景深能使环境虚糊,主体清楚,能够突出主 题。最大景深:能使所有的被摄景物在画面上都能较为清晰的再现。16. 数码相机有那些常用的存储媒体?答:SD卡,CF卡,记忆棒,XD卡,微型硬盘,MMC卡和SM卡17. 简述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和数码变焦。答:光学变焦:通过镜片移动来放大与缩小需要拍摄的景物,光学变焦倍数越大, 能拍摄的景物就越远。数码变焦:在镜头原视角的基础上,在成像的CCD影像信号 范围内,截取部分影像进行放大,使影像达到充满画面的效果。18. 何为拍摄延迟?怎样避免因拍摄延迟出现
11、的问题?答:数码相机的快门释放有一个滞后效应。避免:采用先预定动体的拍摄位置,找 一个替代物进行对焦、曝光量锁定,然后保持半按快门状态,待动体进入拍摄位置时 按下快门按钮19. 数码相机使用与维护的要点有哪些?答:1.严格按相机使用说明进行操作2.慎用相机清洁用品3.三防三避一远离:防潮、防水、防尘。避震动、避高温、避低温。远离强磁场 ,强电场20. 简述拍摄点的变化与构图表现力答:远景:表现景物的气势。全景:表现主要被摄对象的全貌及其所处的环境特点。中景:表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以情节取胜。近景:表现人物的神态或景物的主要面貌作细腻的刻画。特写:强化突出人物、景物的主要面貌,目
12、的在于传神、传质。正面:表现主体的正面形象表现对称美,产生庄重、威严、静穆之感。斜侧: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画面生动,利于突出主体。正侧:生动表现人物脸部。背面:助于观众联想主体人物面对背景所产生的感受。平拍:有助于观众对画面产生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也有助于主体在画面上更多 地挡去背景中的人和物,使主体更突出。仰拍:有助于强调和夸张被摄对象的高度,夸张跳跃动体的向上腾跃,表现人物高昂向上的精神面貌,表现拍摄者对人物的仰慕之情。俯拍:强调被摄对象众多数量,盛大场面,交代景物、人物之间的地理位置,有助 于画面产生丰富的景层和深远的空间感,助于展现大地千姿百态的线条美。21. 简述画幅中竖幅和横幅
13、的表现特点和适用场合答:横幅:有助于强化景物的水平舒展与广阔,能增添画面的静谧与稳定。竖幅: 有助于强化景物的高大与向上运动,能增添画面的活力与吸引力。22. 简述虚实结合对于构图的作用,并说明怎样获得虚实结合的效果。答:作用:突出主体,表现动感,加强画面的空间感,表现意境。方法:1.景深原理采 用最小景深的选择性聚焦。2.利用动静原理,即快门开启的瞬间,影像在胶片上动则 虚、静则实23. 谈谈摄影构图中的前景与背景的运用。答:前景:1.选择具有季节特征、地方特征的景物做前景 2.选择框架式前景3.选 择具有对比、比喻和比拟效果的景物做前景。1选择具有季节特征、地方特征的景物做前景背景:1.选
14、择具有季节特征、地方特征的景物做背景 2.选择具有对比、比 喻和比拟效果的景物做背景。24怎样给你的摄影作品起名字?答:叙述式、抒情式、评论式25. 简述相机使用与维护的常识。答:1.严格按相机使用说明操作2.慎用相机清洁用品3.三防三避一远离(防潮,防 水,防灰尘,避震,避高温,避低温,远离强磁场、电场26. 各种色彩给人的感觉有哪些?分析色温的概念和在摄影摄像中的实用价值。答:远近的感觉,大小的感觉,进退的感觉,涨缩的感觉,轻重的感觉,软硬的感觉,冷 热的感觉,动静的感觉,联想的感觉。色温:对绝对黑体进行加热,绝对黑体在某一温 度下会向外辐射出某种光或颜色,当绝对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的光的
15、光谱成分和 外界某一色光的光谱成分相同,就把绝对黑体此时的温度叫做外界这一色光的色实用价值:27. 分析CCD的面积和像素,并说明它们和成像质量的关系。答:CCD面积越大,成像质量越好,像素越高,成像质量越好。28. CCD和CMOS是什么意思?查资料,分析CCD和CMOS作为影像传感器的 特点。答:CCD是一种半导体器件,能够把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CMOS是互补 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压控制的一种放大器件。特点:CCD成像质量好,价格昂 贵。CMOS成本低,耗电少,能适应闪光连拍但是噪音大,敏感度较低29. 摄影用光的6大基本因素答:光度,光位,光质,光型,光比,光色30. 什么是摄影视
16、觉?分析人的视觉与相机视觉主要有哪些差异 ?答:指一种想象的能力,就是把人的眼睛视觉转换成相机镜头的 视觉效果”与画 面效果的能力。差异:立体与平面的转换,视角的转换,色彩的转换,选择性的转换,综 合与单一的转换,局限性与能动性的转换31. 简述摄影中常用的构图方法。答:九宫格构图,十字形构图,三角形构图,三分法构图,A字形构图,S字形构图,V 字形构图,C形构图,O形构图W形构图,口形构图,黄金分割,对角线构图,横线构图,竖 线构图,曲线构图,不规则线构图32. UV镜有什么特点和用途?答:特点:能有效的阻挡紫外线。用途:消除或减弱薄雾或蓝雾33. 主体是画面上用以表达内容的主要对象,又是画面的趣味中心,即主体在画面 中有两个作用,一是表达内容的中心,二是画面结构的中心。结构画面,首先要立主体,一副画面失去主体,就谈不上主题思想的表现,也就失去了画面的意义。那么怎样了 突出、表现主体呢?答:1.把主要表现对象拍成特写或接近于特写的中景,这就要求从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三年级竞赛试卷及答案
- 2025年趣味数字比赛题目及答案
- 2025年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试题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上半年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山东省潍坊市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真题库及答案
- CN222988813U 一种具有口沿防烫结构的打包餐盒 (广东悦盛日塑科技有限公司)
- CN120262942A 一种单相并网差分降压逆变器、系统及控制方法 (陕西科技大学)
- 巧克力理论试题及答案
- 极限计算题目及答案
- CN120096918B 一种新能源电池自动贴胶机及其使用方法 (上海鸿掣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2025-2026学年广美版(2024)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手电筒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酒店客户服务质量提升培训课件
- GB/T 9258.2-2025涂附磨具用磨料粒度组成的检测和标记第2部分:粗磨粒P12~P220
- 2025山西太原西山生态文旅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及子公司招聘1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 年小升初吕梁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解析)-(部编版)
- 2025秋全体教师大会上,德育副校长讲话:德为根,安为本,心为灯,家为桥-这场开学讲话,句句都是育人的方向
- 2025年政工师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标准)个人转款协议书
- 2025兵团连队职工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2026学年接力版(2024)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