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_第1页
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_第2页
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_第3页
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_第4页
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一、一、水稻螟虫水稻螟虫 二、二、稻飞虱和叶蝉稻飞虱和叶蝉 三、三、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 四、四、稻苞虫稻苞虫 五、五、稻负泥虫稻负泥虫 六、六、稻象甲稻象甲 七、七、稻眼蝶稻眼蝶 八、八、稻蓟马稻蓟马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水稻主要的害虫种类 理解水稻主要虫害的识别特点、发生规律 掌握水稻主要虫害的防治措施 能力目标能力目标: 能够应用发生规律制定水稻害虫的防治措施 能够正确识别水稻害虫 一、水稻害虫一、水稻害虫 水稻害虫的种类有:水稻害虫的种类有: 1 .钻蛀茎杆,造成枯心、白穗的。如三化螟、二化螟、大螟的 幼虫。 2 .取食叶片为害的有两类:缀叶结苞取食叶片的,如稻苞虫、 稻纵卷叶

2、螟幼虫;咬食叶片成孔洞缺刻,甚至全叶吃光的有 黏虫、蝗虫、负泥虫的成虫和幼虫,稻象甲的成虫和一些蛾类、 蝶类的幼虫,金龟子的成虫等。 3 .刺吸汁液为害的有叶蝉、飞虱、蝽类、蚜虫类的成虫、若虫。 4 .取食为害水稻根部的,食根金花虫(食根叶甲)的幼虫,稻 象甲的幼虫,部分田块还有蝼蛄。 5 .蛀食心叶和生长点,有造成畸形的稻瘿纹的幼虫,造成伤叶 伤穗的稻杆蝇的幼虫。 水稻螟虫属鳞翅目,螟蛾科,它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 虫,它是一些钻蛀水稻茎秆为害的害虫总称,也称钻心虫。 螟虫的幼虫钻入稻株的叶鞘和茎秆中取食水稻的组织,水稻 受害后主要表现枯心苗和白穗枯心苗和白穗。如图所示白穗。 螟虫的食性:三化

3、螟:单食性,只食水稻;二化螟: 寡食性,水稻、玉米、高梁、茭白、甘蔗、稗草、游草;春 季它还可食小麦、油菜、蚕豆等小春作物 的茎秆内取食。 主要种类有二化螟、三化螟等 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 一、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 1. 1.水稻螟虫的为害状水稻螟虫的为害状 蚁螟:初孵的幼虫称为蚁 螟。三化螟幼虫取食为害状: (1)取食叶鞘幼嫩而白色的组织,穗苞内的花粉和柱 头及茎秆的内壁,基本不吃叶绿素部分; (2)钻蛀茎内后先在叶鞘和茎节间适当的部位作“环 状切断”,把维管束咬断,切口整齐称为“断环”, 水分和养分不能流通,几天内

4、就表现青枯或白穗的被 害状。 一、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 1. 1.水稻螟虫的为害状水稻螟虫的为害状 二化螟幼虫和三化螟幼虫取食为害状的不同: (1)二化螟为害水稻叶鞘,叶鞘受害后形成枯鞘,而 三化螟不伤叶鞘; (2)二化螟的蛀孔较大,孔口虫粪粗糙,而三化螟的 蛀孔小,孔口虫粪少,细而且不潮; (3)三化螟一般每株有一条幼虫;二化螟有群集为害 的习性,每株可多达数十头。 一、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 2.2.形态识别形态识别 (1)(1)三化螟三化螟 成虫 前翅三角形。雄蛾体长9mm,静止状翅中 央有一个小黑点,由翅顶角斜向中央

5、有一暗褐色斜纹,外 缘有7个小黑点。 雌蛾体长12mm,翅中央有一明显黑点,腹未有黄褐色 绒毛一丛。 雄蛾 雌蛾 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 2.2.形态识别形态识别 (1 1)三化螟)三化螟 雄蛾 雌蛾 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 2.2.形态识别形态识别 (1 1)三化螟)三化螟 卵长椭圆形,块产, 上盖棕色绒毛,蜡白色至 灰黑色。 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 2. 2.形态识别形态识别 (1 1)三化螟)三化螟 幼虫 体长2030mm, 胸腹部黄绿或淡黄色,体背有一 条半透明的纵线。腹足

6、趾钩单序全环。 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 2.2.形态识别形态识别 (1 1)三化螟)三化螟 蛹 黄绿色至金黄色。 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 2. 2.形态识别形态识别 (2 2)二化螟)二化螟 成虫 前翅长方形。雄蛾静止状,中央 有一灰黑色斑点,其下有三个灰黑色斑点。雌蛾,外缘有 7个小黑点。 雄蛾 雌蛾 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 2.2.形态识别形态识别 (2)(2)二化螟二化螟 卵 卵粒鱼鳞状排列成块,外 复胶质,无绒毛。 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

7、) 2.2.形态识别形态识别 (2)(2)二化螟二化螟 幼虫 体背有五条棕褐色纵线,腹足趾钩双序全环或缺环。 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 2.2.形态识别形态识别 (2)(2)二化螟二化螟 蛹 园筒形,黄 褐色。 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 3.生活习性 成虫习性: (1)昼伏夜出:三化螟寿命最长8天,二化螟最长5天。白 天静伏于稻纵中,夜晚活动,如交配,产卵。 (2)趋光性:上半夜扑灯。 (3)产卵有选择性:喜欢产卵于生长嫩绿茂盛的稻田,水 稻里的稻酮有吸引产卵的习性,施肥多,生长嫩绿的稻株 此化学物多。 (4)产卵位置:三

8、化螟卵块多产在叶面正中距离叶尖10 的地方;二化螟产于基部23叶最多,产于距离叶尖37 的地方,也有的产于叶鞘上。 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 3.3.生活习性生活习性 卵的习性: (1)三化螟雌蛾每头可产卵17块,每个卵块有卵50 100粒;三化螟的卵在20下需要1518天,25 下需 要911天才孵化。 (2)二化螟每头可产卵23块,每块卵块有卵粒4080 粒。 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 3. 3.生活习性生活习性 幼虫习性: (1)幼虫的侵入率:蚁螟的侵入率以分蘖期和孕穗期的侵 入率最高,对水稻而言也就是危险生育期。

9、(2)转株:幼虫在取食生长过程中,常离开原来为害的植 株转移到新的植株上为害,这种现象称为转株。二化螟转 株为害明显,一头幼虫可转株810次,故,有的稻株外有虫 孔,而内无虫。 三化螟最多5龄,二化螟最多7龄。 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 3.3.生活习性生活习性 蛹的习性: (1)三化螟在水稻桩内化蛹;蛹历期约为723天。 (2)二化螟可在水稻茎内或叶鞘与茎杆之间化蛹。 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 3. 3.生活习性生活习性 越冬: 两种螟虫以幼虫越冬,三化螟在稻桩内越冬;二化螟 还可在水稻内、茭白、杂草、小麦、蚕豆、油菜、

10、绿肥的 茎杆上越冬。 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 4. 4.发生条件发生条件 (1)有效虫源:有效虫源多,为害就重。 (2)气候因素:三化螟喜欢温暖高湿,发生最适宜温 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80100%,在此条件下, 有利于蚁螟的孵化和侵入。二化螟喜欢中温高湿,适温 为2326 ,相对湿度85100%,气温大于30 发 育受影响。幼虫化蛹在叶鞘内或茎内。蛹期的大雨常造 成二化螟大量死亡。春季干旱少雨则第一代三化螟发生 量大。 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 4.4.发生条件发生条件 (3)食物与栽培因素:三化螟只能取食水稻,而二

11、化 螟食性就杂。当一个地方水稻的栽培,布局复杂,栽 插期长,或双季稻与中稻混栽,有利于螟虫的发生。 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 5.5.预测预报预测预报 点灯诱蛾,根据蛾蜂推算发生期,推算蚁螟的防治时期。 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 6. 6.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合理布局,栽培避螟,精耕细作,减少虫源,根据测 报,加强查定,危险田块,药剂保护。 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 6. 6.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减少有效虫源:在水稻收割后及时翻田,尽量的破坏螟 虫的越冬场所,减少有效虫源。如

12、对蚕豆田在割豆后及时 挖翻,做到豆倒田翻身,多晒垡,可消灭一部分越冬螟虫, 也可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稻田处理:毁灭稻桩,及时春 耕,灌水浸田,淹没稻桩710天。 冬作田和绿肥田,可 采用灌跑马水的方法,以利作物生长,又能促使稻桩霉烂。 在第一代螟蛾出现前1520天开始,每57天灌一次,连 续灌三四次。 冬春季要铲除田边杂草和茭白。 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 6.6.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栽培治螟:避免混栽,减少桥梁田,减轻 危害;可以调节播种期和移栽期,或选用抗虫品种,使水稻的 危险生育期和蚁螟的盛孵期错开,即“栽培避螟”。错开蚁螟 盛期:防治三

13、化螟主要是选用适当的品种和播种期,使水稻的 分蘖期和孕穗期与三化螟的盛孵期错开。防治二化螟主要是初 孵虫为害水稻叶鞘,可在其开始盛孵时将田水排低到3cm以下, 使蚁螟为害叶鞘的部位很低,到孵化高峰和孵化末期各灌深水 一次,水深1215cm,淹没叶鞘保持23天,杀虫效果90 以上。在化蛹期可采用同样的方法杀蛹。 早稻要随割、随打、 随挑,使稻草远离稻田。 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 6. 6.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2 2)人工物理防治)人工物理防治 人工摘除卵块,费工,操作不便,故应用不广; 点灯诱蛾,在螟蛾盛发期,应用黑光灯大面积诱杀; 病菌治虫,用杀螟杆菌类、

14、白僵菌杀螟; 以虫治螟,人工繁殖,放蜂,即用寄生蜂治螟,效达 4070%。天敌主要有寄生蜂、稻螟赤眼蜂、黑卵蜂、啮 小蜂、蜘蛛、青蛙; 养鸭治螟,在螟蛾发生期放小鸭吃蛾子效果好。 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 6. 6.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3)药剂防治)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要提高用药效率,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面积, 降低成本。为此要做好“两查两定”。即查虫情、苗情, 定防治田和防治时期。 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 6. 6.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3)药剂防治)药剂防治 定防治田、防治时期:定防治田、防治时期: 查卵量,定防治田块,

15、如每亩有卵块50块,应定为防治对 象田; 查孵化进度,定施药时间,如卵粒全变黑,开始孵化的第 二天施药此较合适,可以进行黑光灯诱蛾,算孵化高蜂期。 查枯鞘,卷心苗率,蚁螟已经孵化侵入,可以查田间的变 色鞘或卷心苗率,定防治对象田,凡枯鞘率5%,卷心苗率 1%的定为防治对象田,并立即施药。 在蚁螟盛孵前后处于危险生育期的田块(分蘖期,孕穗 期),进行药剂防治。即在蚁螟时把其消灭。 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 6. 6.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3)药剂防治)药剂防治 三化螟定防治田 在卵块孵化盛期查青枯心,每hm2超 过45个枯心团的,全田用药,不到45个,用药打枯心

16、团。 在发蛾盛末期查卵块密度,每hm2查到卵块45块以上, 全田防治。不到45块,打枯心团。 在卵孵化期查苗情,在卵盛孵前已齐穗的和盛孵后孕 穗还不到10的,不用防治。在卵盛孵期内,孕穗超过10 ,或抽穗不到80的,为防治白穗的对象田。 (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 6. 6.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3)药剂防治)药剂防治 二化螟定防治田 在苗生长旺盛,粗壮的秧田,开始 分蘖的本田,每hm2查到螟卵130块以上,全田防治。 在孕穗期的稻田,每hm2查到230个枯鞘团,全田施药, 不到230个,治枯鞘团。 每hm2查到530个枯鞘团,全田施药防治7天后,再施 药一

17、次。 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 6. 6.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3)药剂防治)药剂防治 防治时期 如云南省以防第二代螟虫为主,即治白 穗。防枯心(大田分蘖期),以拌毒土,效好;防白穗, 以兑水泼浇效好。 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 6. 6.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3)药剂防治)药剂防治 用药时期 治枯心苗和枯鞘一般在卵孵化前12天 用药1次,大发生年份,在孵化高峰前3天用药1次,7 10天后再用药一次。 治白穗:在孵化盛期内掌握水稻 破口期,5%10的水稻破口露穗时,用药防治。 水稻抽穗后,三化螟一般不易侵入为害,但如稻穗 尚未

18、抽齐,又遇上盛孵期,要防治一次。 防治二化螟为 害的虫伤株,在水稻灌浆后仍要在盛孵期施药。 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 6. 6.防治措防治措 (3)药剂防治)药剂防治 25%杀虫双水剂,050 8/hm2,兑水7090公 斤,喷雾,或拌土45 撒施,如发生重的地方隔7天,再 施一次; 50%的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 80%磷胺乳油,0 15 /hm2 ,兑水喷雾,或每 hm2 0 3拌40土撒施。 90乐果乳油150200克/hm2 。 90晶体敌百虫150g/hm2 。分蘖期防治二化螟。 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一、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 6.

19、 6.防治措防治措 (3)药剂防治)药剂防治 为了防止秧田虫源带到本田,可用90晶休敌百虫 1000倍液,拔秧后浸秧510分钟,然后栽秧,或在拔秧 前12天,用40乐果乳油200g/hm2 ,兑水喷雾。此时 施用农药,田中宜保持浅水,田中无水时,宜加用水量, 不宜采用撤毒土。 二、水稻飞虱和叶蝉二、水稻飞虱和叶蝉 稻飞虱和稻叶蝉属同翅目,分别为飞虱科和叶蝉科。 水稻飞虱种类多,主要在水稻上有褐飞虱、灰飞虱、白背 飞虱;叶蝉有黑尾叶蝉、白翅叶蝉。 1.为害特点为害特点 (1)成、若虫刺吸寄主汁液,造成棕褐色斑点,引起黄 叶或枯死; (2)传播病毒病 ; (3)稻飞虱产卵刺伤叶鞘,造成伤口,诱发煤

20、烟病,影 响光合作用。 二、水稻飞虱和叶蝉二、水稻飞虱和叶蝉 2. 2.形态识别形态识别 (1)(1)飞虱飞虱 灰飞虱灰飞虱 成虫有长翅 型和短翅型两种。长翅型 体长35 42mm,黄 褐色至黑褐色,前翅淡灰色、 半透明,有翅斑。短翅型体 长2l 28mm,翅仅达 腹部23,其余均同长翅型。 2. 2.形态识别形态识别 (2 2)飞虱)飞虱 白背飞虱白背飞虱 小盾片中间黄 白色,两边黑色(雄)或暗褐色 (雌),前翅半透明,微带乳白 色,两翅会合线中间有一黑斑。 短翅型雌虫除了翅短外与长翅型 区别不大,短翅雄虫不多见。 二、水稻飞虱和叶蝉二、水稻飞虱和叶蝉 2. 2.形态识别形态识别 (1 1)

21、飞虱)飞虱 褐飞虱褐飞虱 成虫有长 翅型和短翅型两种,体色暗 褐色或淡褐色,前胸背板和 小盾片上都有三条隆起线。 雄虫腹部末端喇叭状,其余 与雌虫一样。短翅型翅长不 超过腹部。 二、水稻飞虱和叶蝉二、水稻飞虱和叶蝉 2. 2.形态识别形态识别 (1 1)飞虱)飞虱 褐飞虱褐飞虱 不全变态图。 二、水稻叶蝉和飞虱二、水稻叶蝉和飞虱 2. 2.形态识别形态识别 (2 2)黑尾叶蝉)黑尾叶蝉 成虫 体长456mm,黄 绿色,头冠2复眼间有1黑色横带。 雄虫体腹面及腹部背面皆为黑色, 前翅端部13亦为黑色,其余鲜 绿色。雌虫体腹面桔黄色,腹背 灰褐色,前翅端部淡黄褐色。 二、水稻飞虱和叶蝉二、水稻飞虱

22、和叶蝉 2. 2.形态识别形态识别 (2)黑尾叶蝉黑尾叶蝉 不全 变态图。 二、水稻飞虱和叶蝉二、水稻飞虱和叶蝉 2.2.形态识别形态识别 飞虱和叶蝉的区别飞虱和叶蝉的区别 区别稻飞虱稻叶蝉 体色体多灰白,灰褐色体多淡绿,灰白色 头顶形状头顶突出,复眼突 出 头顶平宽,复眼不突出 触角锥状,着生于腹眼 之下 鬃状,着生于腹眼之间 后足胫节后足胫节末端有一 个距 后足胫节上有双列细刺 二、水稻飞虱和叶蝉二、水稻飞虱和叶蝉 3. 3.生活习性生活习性 成虫白天多在稻株中下部,早晚可到稻株上部叶片上 取食。性活泼,能飞善跳,晴天时甚为活跃,低温、阴雨 及大风时,则栖息于稻茎基部。受到惊动时,横行斜走

23、或 飞走。趋光性强,天气闷热的黑夜可大量扑灯,有趋嫩绿 习性,生长嫩绿的23叶期稻苗和本田返青期为成虫大量 迁入期,也是病毒传播的关键时期。在稻田内,发生初期 以田边虫口密度较大,随后由田边向田中扩散蔓延。 二、水稻飞虱和叶蝉二、水稻飞虱和叶蝉 4. 4.发生条件发生条件 飞虱 (1)褐飞虱:喜温湿,耐寒能力极弱,没有休眠 或滞育。 低于17不能繁殖。生长繁殖的适温为20 30, 最适为26 28,湿度80以上。 (2)白背飞虱 :适温范围较广,13 34之间 成虫行为表现正常,适宜温度22 28。湿度80%90。 叶蝉 黑尾叶蝉 发生的最适气温为28左右,适宜 的田间相对湿度为7590。在冬

24、春温暖,夏秋高温、干 旱的年份往往猖獗为害。 二、水稻飞虱和叶蝉二、水稻飞虱和叶蝉 5. 5.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技术 选育和推广抗、耐虫水稻品种; 提倡水稻连片种植,避免“插花田”;秧田应远离虫源 田; 施肥与灌溉做到“促控结合”,使水稻前期生长不过旺, 后期不贪青晚熟; 冬、春结合积肥,铲除田边杂草。 二、水稻飞虱和叶蝉二、水稻飞虱和叶蝉 5.5.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2)黑光灯诱杀 成虫盛发期点灯诱杀。 二、水稻飞虱和叶蝉二、水稻飞虱和叶蝉 5. 5.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3)生物防治 放鸭啄食,78月晚稻秧田和分蘖期间叶蝉发生量大 时放鸭啄食。 撒施白僵菌粉。 二、水稻飞虱和叶

25、蝉二、水稻飞虱和叶蝉 5. 5.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4)药剂防治 当平均每丛稻有成虫1头时就需防治。应 抓紧对秧田、本田初期和稻田边行的防治;病毒病流行地区 要做到灭虫在传毒之前。施药适期应掌握2、3龄若虫期进行。 喷雾:可选用25杀虫双水剂或20叶蝉散乳油500倍; 50混灭威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10 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30004000 倍; 撒毒土或颗粒剂:每hm2用3速灭威粉剂或2叶蝉散粉 剂35,拌细土35撒施;也可用3呋喃丹颗粒剂25 撒施。 滴油扫杀。 三、稻纵卷叶螟三、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 螟蛾科,是一 种 迁飞性害虫。

26、1.为害特点为害特点 初孵幼虫取食心叶,出现 针头状小点,随虫龄增大,吐丝缀稻叶两 边叶缘,纵卷叶片成圆筒状虫苞,幼虫藏身 其内啃食叶肉,留下表皮呈白色条斑。为 水稻主要害虫,还为害麦子、玉米、谷子、 红薯等作物及草。 三、稻纵卷叶螟三、稻纵卷叶螟 1.为害特点为害特点 15龄幼 虫卷叶为害状。 三、稻纵卷叶螟三、稻纵卷叶螟 2.形态识别形态识别 成虫 长7 9mm,淡黄褐色, 前翅有2条褐色横 线,两线间有1条 短线,外缘有一 暗色宽带;后翅 有两条横线,外 缘也有宽带。 三、稻纵卷叶螟三、稻纵卷叶螟 2.形态识别形态识别 卵 约1mm,椭圆形,初产白 色透明,近孵化时淡黄色。 幼虫 老熟时

27、长1419mm,低 龄幼虫绿色,后转黄绿色,成熟 幼虫红色。 三、稻纵卷叶螟三、稻纵卷叶螟 2.2.形态识别形态识别 幼虫幼虫1 15龄头胸部背面观龄头胸部背面观 三、稻纵卷叶螟三、稻纵卷叶螟 2. 2.形态识别形态识别 蛹 长710mm,初黄 色后转褐色,长圆筒形。 三、稻纵卷叶螟三、稻纵卷叶螟 3. 3.生活习性生活习性 以幼虫和部分蛹在田边,沟边杂草(禾本科)上越冬。一 年多发生56代,此虫有世代重叠现象,能随季风迁飞,夏季 向北迁飞,秋季向南迁飞的特点。 (1)夜出性 (2)趋光性 (3)喜欢嫩绿,趋湿性,分蘖期和孕穗期重 (4)群集性 (5)成虫要补充营养 (6)卵喜欢产于稻叶宽的品

28、种,散产于叶中脉附近,25粒。 三、稻纵卷叶螟三、稻纵卷叶螟 4.4.发生条件发生条件 中温高湿利其发生,温度2128,相对湿 度90%以上,如连续阴雨,发生就重。 三、稻纵卷叶螟三、稻纵卷叶螟 5. 5.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使用农 药,协调化学防治与保护利用自然天敌的矛盾,将幼虫的 为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三、稻纵卷叶螟三、稻纵卷叶螟 5. 5.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选用抗虫高产良种,合理施肥,适时烤晒田,降低田 间湿度,防止稻株前期猛发嫩绿,后期贪青晚熟,可减 轻受害程度; 合理布局,减少混栽,减少蜜源作物; 铲除田边杂草,破坏越冬场

29、所; 灌水杀蛹,化蛹前落干田水,让它在稻丛基部化蛹, 待化蛹后,深灌34寸水保持三天,可杀灭蛹。 三、稻纵卷叶螟三、稻纵卷叶螟 5. 5.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2)生物防治 养蜂治虫:卵孵化的高蜂期放蜂,放三次,34万 头/hm2,效果95%; 以菌治虫:用(青虫菌、杀螟杆菌)+适当洗衣粉 (1/1000),水75效达90%,也可加适当农药增效。 三、稻纵卷叶螟三、稻纵卷叶螟 5. 5.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3)药剂防治 施药在三龄以前,即虫苞一寸长之前。 50杀螟松乳油75ml/hm2; 50甲胺磷乳油75ml/hm2 ; 90晶体敌百虫130g/hm2加水75kg喷雾; 18%杀虫双水剂180

30、ml/hm2加b.t乳剂200250ml加 水75kg喷雾。 四、直纹稻弄蝶四、直纹稻弄蝶 直纹稻弄蝶属鳞翅目,弄 蝶科。 1.为害特点为害特点 以幼虫取食 稻叶缀苞,故称稻苞虫。是暴 食性害虫。 四、直纹稻苞虫四、直纹稻苞虫 2.形态识别形态识别 成虫 长为1719mm, 体背及翅黑褐色有金黄色光 泽,触角棍棒状,前翅有白 色半透明斑纹78个,排 列成半环形;后翅中央有4 个半透明白斑,排列成一直 线。 四、直纹稻苞虫四、直纹稻苞虫 2.形态识别形态识别 幼虫绿色,体长 35mm,前胸颈状, 头正面有“w ”形纹 。 四、直纹稻苞虫四、直纹稻苞虫 2.形态识别形态识别 蛹 长2433mm,头 平滑, 尾尖,黄褐色,体衣 被白粉。 四、直纹稻苞虫四、直纹稻苞虫 3.生活习性生活习性 成虫夜伏昼出,飞翔力很强,喜食花蜜。卵散 产于稻叶背面。幼虫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