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干燥特性曲线的测定._第1页
浙大干燥特性曲线的测定._第2页
浙大干燥特性曲线的测定._第3页
浙大干燥特性曲线的测定._第4页
浙大干燥特性曲线的测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姓名:学号:日期:地点:课程名称:过程工程原理实验 指导老师:杨国成 成绩: 实验名称:干燥特性曲线测定 实验类型 同组学生姓名:教十2203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必填) 二、实验仪器与装置(必填)三、实验原理(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数据记录和处理六、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与心得一、实验目的1、了解洞道式干燥装置的结构、流程和及其操作方法。2、作出物料在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特性曲线(X,UX ),并求出临界含水 量XC、平衡含水量X*及恒速阶段的干燥速度U恒速。3、求出恒速阶段的传质系数 KH和传热系数a。4、改变气温或气速等操作条件,作出不同空气参数下的干

2、燥特性曲线,同时求 出各自的临界含水量、平衡含水量以及恒速阶段的干燥速度、传质系数和传热系 数。二、实验仪器与装置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1风机2孔板流量计3压差变送器4电动调节阀5加热器 6温控系统7湿球温度计 8 10干球温度计9重量传感器11 干燥物料图1干燥实验装置流程图风机将空气送入预热室进行预热,冷空气经电加热器加热到T1温度后,进入干燥室将热能供给物料,然后直接排放入大气。空气的流量由孔板流量计测量,孔板两端差压利用差压变送器测量,其中孔板的 孔径为34mm,风管内径为68mm,干燥室截面积0.1*0.1m2,空气流量由电动调 节阀经计算机在线控制调节。系统内空气温度由铜-康铜热电偶

3、测定,干燥室内空气入口及出口的干球温度由传 感器8,10测量,温度传感器7测量干燥室出口的湿球温度。空气进口温度 T1采 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物料重量变化由重量传感器测量并由计算机检测显示。三、实验原理干燥是利用热量去湿的一种方法,它不仅涉及到气、固两相间的传热与传质,而 且涉及到湿分以气态或液态的形式自物料内部向表面传质的机理。由于物料的含 水性质和物料形状的差异,水分传递速率的大小差别很大,概括起来,它受到物 料及其含水性质,干燥介质的性质、流速,干燥介质与湿物料接触方式等各种因 素的影响。目前对干燥机理的研究尚不够充分,干燥速度的数据还主要依靠实验。 若将湿物料置于一定的干燥条件下(即干燥

4、介质空气的温度,湿度,速度以及与 物料接触的方式均维持恒定)进行干燥实验,测定被干燥物料的重量随时间的变 化关系,将数据加以整理可得物料的干燥曲线X- T和干燥速率曲线U-X。干燥过程中,根据其不同时期的特点,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恒速干燥阶段。过程开始时,由于整个物料的湿含量较大,其内部 水分能迅速地达到物料表面,因此干燥速率为物料表面上水分的气化速率所控 制。在此阶段,干燥介质传给物料的热量全部用于水分的气化,物料表面的温度 维持恒定,物料表面处的水蒸汽分压也维持恒定,故干燥速率恒定不变。第二个阶段为降速干燥阶段。当物料被干燥达到临界湿含量后,水分子物料内部 向表面传递的速率低于物料

5、表面水分的汽化速率,干燥速率为水分在物料内部的 传递速率所控制。随着物料湿含量逐渐减少,物料内部水分的迁移速率也逐渐减 小,故干燥速率不断下降。临界湿含量Xc,即为恒速与降速阶段的转折点,临界湿含量对于干燥过程研究 和干燥器的设计都是十分重要的。1、干燥干燥特性曲线的求取 干燥速率的定义为单位时间、单位干燥面积所除去的湿分质量。U=2GdX dW=- cAd t Ad( 1)式中 U-干燥速率,kg/m s;2 A-干燥面积,m;W-汽化的湿分量,kg;T-干燥时间,s;Gc-绝干物料的质量,kg ;X-物料干基湿含量,kg水/kg干料。根据计算机和重量传感器测出的不同时刻物料重量与时间的关系

6、曲线Gt,可得不同时刻物料的干基湿含量Xi:Xi=Gi-Gc (2)Gc式中:Xi-物料干基含水量,kg水/kg绝干物料;Gi-固体物料量(包括附件重),kg;Gc-绝干物料量(包括附件重),kg。按(2)式可得t时刻所对应的Xi值,据此即可作出干燥曲线 Xt,从Xt曲线 图中可找出,再在Xt曲线上取代表性的点作图求出dX / d,再按(1)式可计 算出干燥速率Ui,然后绘出干燥速率曲线UX,从UX图中可以找出和。2、恒速干燥阶段传质系数与传热系数的测定根据传质速率方程,在恒速干燥阶段:U 恒速=kH(HW-H)即 kH= (3) U 恒速 HW-H (4)根据汽化所需热量等于空气与湿物料间的

7、对流传热量”这一热量衡算关系,即 于是即 U 恒速 rw=a(t-tw) (5) a(t-tw)=U 恒速 rw=kH(Hw-H)rwU恒速? rwt-twkHrw=(Hw-H) t-tw (6) a=式中:(7)-恒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kg/(m2.s);-恒速干燥阶段的传质系数,kg/(m2.s.A H);H-空气湿度,kg水/kg干空气;Pw-湿球温度tw下空气的饱和湿度,kg水/kg干空气;-干燥器内的空气湿球温度,C;t -干燥器内的空气的干球温度,C;-湿球温度tw下的水的汽化潜热,J/kg。,和,并最终在本实验中,测出物料湿与时间的关系,即可得XT,ux曲线,进而求出求出恒速干

8、燥阶段的传质系数和传热系数a。四、操作步骤1打开计算机,运行干燥实验客户端程序,进入干燥实验操作控制界面。2. 点击电源开关和开始试验按钮,先启动风机,全开电动调节阀的开度,将风量 调到最大,设置空气入口温度,待空气温度在计算机上显示为一条直线时,可采 样进行稳定分析,当计算机判断为稳定后,可对物料进行加水浸湿,同时对湿球 温度计进行加水,加水结束后,干燥即自动开始。3. 当干燥物料的重量不再明显减轻时,计算机会自动提醒实验者此燥条件下的干燥实验已结束,实验者可将此条件下的数据进行取点保存,一般取20-30个实验点。4. 保存实验数据,结束实验。5. 关闭加热电源,全开空气流量调节阀,待空气进

9、口温度降至50C以下后,依次 关闭空气流量调节阀、风机电源和总电源。6. 实验完毕,实验装置恢复至原状。五、数据记录和处理1、实验参数2管道直径D: 0.068m,物料绝干重量GC: 11.769g,干燥面积A: 43.71cm。2、数据记录和处理表(为减少数据处理量,舍弃了部分干燥达到平衡后的数 据)时同“1燥鐵出口沏坤觸叩TT 屮.411T 爆 V IS nttJMTC肚机出UiUJ4/r咿 st駅 处bM骨水lii W016 0SM16疵頌谢TW与前J0.06903M6015.7V18 359 b713375和0.0680317120bOO;71337q /w0.Q6B0 018015.

10、 1?21.14L60 21271 4429-8310.D&9O.MO240li.09621.792bO. 231715379.926Q.O&B0 283)0019WJJ 15760.011H.l/89.9260.0680回36014.61522.570711DG2aoeB074;14 45522.n、m他70 )4.42G0.069n.2i4S011.B422.9J2刈70S/034b10.42dxS0 1054014.011 08刈仍Nlui1D.G20.0690.1936W11-7821MS459 8170 1111顾ON66013.62223.32560.02170.&10 02D.0

11、G80.13?no1159/214066D 126JQ &DS10 02D O&80 13A78013.269214M70. Sit ns0.067O.U784013他1J 4S7呦亦10 1150.069Q.llfr马0011141&0 U 670791lo.ni0 06B0.1U96013.34121.648bO 21270.29110.115DJJ69(LIU3、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特性曲线 X- t (经过平滑处理),U-X Xt图2 X-工曲线X-甘拟合曲线的方程为:t + 0.3631 (0s t 6724*10 t 0.0008 t + 0.514 (600s t 1080s)-

12、6 t +0.00215 0 t 600 = t 960UX图3 U-X关系曲线六、结果与分析1、 求出临界含水量XC、平衡含水量X及恒速阶段的干燥速度U恒速。*2由U-X关系曲线图可知,临界含水量 Xc=0.171,平衡含水量X=0.116,恒速阶段 Uc=0.00081Kg/(m?s)o2、 恒速阶段的传质系数KH和传热系数a恒速阶段为0-600S,湿球温度、风机出口温度、进出口干球温度均为恒速阶段的 加权平均值,其中湿球温度tw=21.34C,风机出口温度t0=9.88C,进口干球温度 t1=70.88C,出口干球温度t1=59.83C,进出口干球平均温度 t=65.36C。查冯霄、何洪

13、潮主编的化工原理下 232页(第二版,科学出版社)101.3KPa 下空气t-H图,得tw=21.34C下,Hw=0.018kg水/kg干空气,干燥室内出口空气 湿度H=0.00088kg水/kg干空气。*kH=U 恒速 HW-H =0.0473kg/(m.s) 2查冯霄、何潮洪主编的化工原理上 315页(第二版,科学出版社)饱和水蒸汽物性,得 rw=2450.1KJ/Kg =0.0451 kW/(m2 G)=45.1 W/(m2?C)3、误差分析 在测量过程中,观察到悬挂的物料受空气流体的作用,做有规律的小角度摆 动。实验测得物料重量总是有小幅抖动,因此存在一定的误差。 由于实验数据的波动比较厉害,无法判断恒速段和降速段的分界点,因此在做 XT曲线时,对所得曲线进行了平滑处理,恒速段和降速段的方程也是根据平滑 处理后的曲线拟合的,故会有一定误差。 计算时用到的HW和rW分别是通过读湿度图和查睡得汽化潜热表并用插补法 估算得到的,故都存在一定误差。七、思考题1、本实验如何做到恒定条件干燥?答:本实验中通过控制空气流量不变,加热器功率恒定来确定恒定干燥条件。2、实验中空气的湿度H、HW如何求得?答:实验中求得了 t和tW,HW可通过查常压下的湿度表获得,然后通过查水的 汽化潜热表得到相应湿球温度下rW,进而通过公式 可以得到H。3、改变气流速度或温度,临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