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强电施工方案 动力系统安装1)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施工前专业工长应熟悉设计图纸及设计意图, 班组成员认真领会各自 的施工内容。由工长有针对性的对图纸的重点部分进行技术交底和讲 解施工方案。如发现图纸中有疑问,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办理手 续后,方可按更改后的图纸或方案施工, 做到心中有数, 不盲目施工。 材料准备:工长应根据施工现场用料的先后, 组织材料设备进场, 材料部门应根 据工长所提计划密切配合施工进度保证材料供应。 施工机具及劳动力准备: 工长应根据工期计划及施工进度提出劳动力需求计划, 合理搭配班组 人员及技术骨干,配备好所需的小型电动工具等。2)施工工序电气安装施工程序见下页框图电
2、气安装施工程序。1熟悉施工图和相关技术资料配合土建预留预埋及防雷接地 系统连接贯通1J变配电设备进厂检查、运输支、吊、托架加工预4A变压器高低压设备安装就位暗设箱、盒安装1高低压室支架、主母线制安照明箱、盒、开关安装44电控设备、柜、箱就位安装管线敷设1电缆桥架、线槽保护管安装管内线路敷设及校线电缆敷设及配线配合吊顶装修安装灯具1盘、箱、柜、开关校接线灯具、开关、插座校线接线114电气调试照明送电试验单机无负荷调试设备系统调试运行竣工验收#3)施工工艺准备工作 技术资料开工前,下列资料应齐备并进行技术交底。A已会审的施工图和指定采用的标准图籍。B已审批的施工方案,以及所采用的施工验收规范、质量
3、评定标准 材料、机具A主材应到齐,辅材应满足连续施工需要。B常用机具应齐备。大型机械在施工时应能进入施工现场。品出厂合格证明、技术文件、名牌、型号规格应和设计相符合, 高低压箱、盘、柜安装 屏柜安装流程图屏柜安装基础型钢制作安装屏柜运输仪表、继电器拆卸1就位、找正、固定仪表、继电器复位接线1T调试31r交接 配电屏(柜)安装A 安装条件:电气设备安装应在土建墙面、楼板、室内地沟和地 面等项工作完成后进行, 应对预埋件、 预留孔进行检查并符合设计要 求。B 设备开箱检查 设备和器材到达现场后,安装单位与建设单位应在规定期限内, 共同进行开箱验收检查, 包装及密封应良好, 制造厂的技术文件应齐 全
4、,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备件齐全。 屏(柜)本体外观应无损伤及变形,油漆完整无损,屏(柜)内 部电器装置及文件,绝缘瓷件齐全,无损伤及裂纹等缺陷。C 屏(柜)二次搬运: 屏(柜)垂直吊装方案另详设备吊装方案 屏(柜)的水平运输,应根据设备重量及形体尺寸,结合作业场 地的实际情况, 正确选择搬运方法, 所用起吊器具必须检验合格后方 可使用。水平运输时,可用硬杂木跳板和滚杆(加厚钢管,直径A 50)铺设成滚筒,将设备起吊平稳地座落在滚筒上,然后用 3 吨倒链 及导向滑轮牵引,地锚应牢固,设备牵引速度宜控制在 2m/min。 设备在搬运时,应采取防倾斜,防震、防框架变形以及漆面损伤 的安全技
5、术措施。D 压配电屏组立: 设备就位前,先确定好屏(柜)底座尺寸,将调直好的 10 号 槽钢制作后再与预埋件进行焊接固定,基础槽钢安装允许偏差见表1 槽钢安装完毕,应用-40 X 4的镀锌扁钢按规定点科与槽钢和接地引 出端子可靠焊接,配电屏按图纸布置排列,依次将屏就位,找平找正 后,再将屏体间,屏体与基础槽钢间用镀锌螺栓固定。基础型钢安装的允许偏差表1项 目允许偏差mm/mmm全长不直度V 1V 5水平度V 1V 5位置误差及不平行度V 5注:按设计要求成排布置。压配电屏安装后垂直度、水平度偏差以及屏面偏差见表 2 盘、柜安装的允许偏差表2项目允许偏差(mr)垂直度(每米)V 1.5水平偏差相
6、邻两盘顶部V 2成列盘顶部V 5盘面偏差相邻两盘边V 1成列盘面V 5盘间接缝V 2E屏(柜)安装完毕,应按规范要求作好屏(柜)的接地连接。F 屏(柜)二次回路结线的技术要求。按设计及产品技术文件要求,接线正确。屏(柜)内的导线芯线应无损伤,导线中间不应有接头,控制电 缆芯线及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其回路编号, 编号应正确,字迹清 晰,不易脱色。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不得超过两根导线接头,插接式端子上 不应有不同规格的导线并接在同一端子上, 当接有两根导线时,中间 应加平垫片。 导线与电器元件间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或压接时,均应牢 固可靠。 导线应按接线位置有规律地排列,并用尼龙带扣梆扎固
7、定;分支 线从线束引出时,应依次弯成慢弯,当导线需穿金属板时,应加绝缘 保护管。 引入屏(柜)内的电缆应排列整齐,编号清晰,避免交叉,并应 固定牢固,不得使端子排受力。 动力配电箱(盘)安装 明装配电箱应在土建抹面工作结束后进行,暗装配电箱应配 合土建墙体施工进行箱体预埋, 箱体是否突出墙面, 应根据面板安装 方式及墙面抹灰厚度来确定,配电箱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配电箱安装时均应找平找正,并安装固定,配电箱其垂直度 偏差不应大于3mm暗设的配电箱,其箱体四周应用水泥砂浆填满, 四周应无空隙,因箱体预埋和进行箱内盘面安装接线的间隔周期较 长,箱体和箱盖(门)及盘面在解体后须作好标记和妥善保管
8、,待后 期安装时对号入座。 管路与配电箱连接A 箱体顶(底)板开孔时,应按配管管径及管路数,并考虑安装管口 锁母间的间隙或明管管卡间距。 采用金属开孔器进行开孔。 箱体严禁 开长孔和用电气焊割孔。B 管子顺直进入箱内, 钢管与配电箱进行丝扣连接时, 应先将管口套 丝,拧入锁紧螺母,然后垂直进行箱体内,再拧上锁紧螺母,并露出 2 4 扣。C 管路与配电箱连接完毕, 应按规范要求作好管与管, 管与箱体的接 地连接。7D 箱(盘)内布线及连接 盘面布线应在盘面上电器元件安装后进行,特别是预埋的箱体应 先清除箱内杂物, 布线时应根据电气回路上电器元件的位置, 理顺引 入箱内的导线,排列应整齐,回路编号
9、齐全,正确。并用尼龙带扣扎 卡固定。 导线与器具或端子相连接,同一端子上导线不应超过两根,截面 超过2.4mm2的多股铜芯线应焊接或压接端子后再与电气器具的端子 连接, 接零及保护接地线不得混接 . 箱内总开关电源进线端多根导线 并压(接)不能满足安装要求时 , 应采取过渡接线等方式。当截面为10 mm及以下的单铜芯线可直接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 接。 电缆桥架安装 电缆桥架、各类弯头、三通、四通,支架及附件规格应结合 工程布置条件进行现场测绘后制作并全部配套供应。 桥架垂直敷设时,固定点间距不宜大于 2m水平敷设时,固 定点间距为1.5 3m,在始、末端0.2m处及走向改变或转变处,应 加装固
10、定点。 垂直处从最下端逐渐向上,水平处从起端到终端逐渐沿支架固定 走向依次将桥架组对安装,并校平校直固定。 桥架安装完毕,应使每个自然段桥架至少有一点与接地干线 可靠连接,桥架与接地干线用 6 平方毫米黄绿双色接地铜芯软线与接 地干线可靠连接。 配管敷设。 钢管敷设A 暗配管应符合规范要求, 弯曲倍数及埋设深度应作重点保证, 在现 浇混凝土结构, 与土建配合敷设管路时, 必须将管路设置于结构保护 钢筋内侧间。埋设在混凝土樑内或穿墙引上的管路(端)必须与上、 下层建筑隔墙相对应, 并保证将管路敷设在墙体内。 按施工图完整无 误配合,不得有遗漏, 埋设完成后工长及监理现场代表核对无误后办 理隐蔽记
11、录,经各有关方签字认可,方行使浇注隐蔽工作,以确保工 程质量。B 暗配管采用套管连接时,套管长度宜为管外径的 1.53 倍,管与管 的对口科应位于套管的中心,套管焊接连接时,焊缝应牢固严密。C 明配管采用螺纹连接时, 管端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 1/2 , 其螺纹宜外露 23 扣,螺纹表面应光滑,无缺损。D 明配或暗配的镀锌钢管与盒 (箱)连接应采用锁紧螺母或护圈帽固 定,用锁紧螺母固定的管端螺纹宜外露锁紧螺母 23 扣。管路进入盒 体必须垂直入盒,不得斜插。E 钢管明配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 6 倍。F 钢管暗配时, 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 6 倍,当埋设于地下或混 凝土内时,
12、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 10 倍。G 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保护管, 排列应整齐, 管口宜高出配电箱 基础面 5080mm。H 管路应作接地跨接, 暗配管采用导管焊接连接, 明配管采用卡箍用 黄绿双色接地铜芯软线跨接。I 外电缆进户套管在防火结构中预埋时, 应加焊防火钢板, 钢管两端 应做成啦叭口,电缆敷设完毕将套管内用油浸黄麻填实。 防爆金属软管敷设A金属软管不应退绞,松散,中间不应有接头,与设备器具连接时, 应采用专用接头,连接科应密封可靠。B金属软管长度应控制在1m内,长度大于1m加管卡固定。C 金属软管应可靠接地,且不得作为电气设备的接地导体。 电缆敷设 电缆敷设A 按图纸设计绘制
13、电缆敷设排列图表, 再按电缆实际路径计算每 根电缆的长度,合理安排每盘电缆,减少电缆接头。B 电缆敷设前, 应核对电缆型号、 电压、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KV以下的电缆应用500V兆欧表进行绝缘电阻测试,其电阻值应在 10兆欧以上,并做好记录。C 电缆敷设时,应检查电缆不得有压扁,电缆绞拧,护层折裂等 未清除的机械损伤, 根据现场条件, 合理采用人力传放或机械牵引拖 放等敷设方式,当采用机械牵引时,其牵引速度不宜超过15m/min。D 电缆敷设最小弯曲半径应为电缆外径的 10倍。E 电缆沿桥架敷设时, 应单层敷设,且敷设一根整理和卡固一根, 垂直敷设的电缆,每隔 1.52.5m 处应加以固
14、定,水平敷设的电缆, 在电缆首末两端及转弯,电缆接头两端处,每隔5i0m处加以固定。电缆在桥架内应排列整齐, 不应交叉和扭曲, 拐弯处的电缆其弯曲半 径以最大截面电缆允许半径为准。F 电缆穿保护管敷设,管道内应无积水,且无杂物堵塞,穿电缆 时,不应损伤电缆护层。G 电缆在终端头和接头附件应留有备用长度。H 在电缆终端头、接头、拐弯处、夹层内两端等地方,应设置回路标 志牌,标志牌上有注明线路编号,当无编号时,应写明电缆型号,规 格及起迄地点,字迹清晰,不易脱落。I 电缆进入电缆沟、建筑物、盘(柜)以及穿管子时,出入口应。9用防火材料密实封堵。J 电缆终端头制作, 应由经过培训的熟悉工艺的人员进行
15、, 严格遵照 制作工艺规程,制作程序与方法,可参照国标93D165内容进行。 爆炸危险环境内的电缆线路敷设应符合以下要求:A 电缆线路在爆炸危险环境内, 电缆间不应直接连接。 在非正常情况 下,必须在相应的防爆接线盒内连接或分线盒内连接或分路。B 防爆电气设备、 接线盒的进线口, 引入电缆后的密封应符合下列要 求: 防爆电气设备、接线盒的进线口,引入电缆后的密封填料时,必 须被弹性密封圈挤紧或被密封填料封固。外径等于或大于20mm勺电缆,在隔离密封处组装防止电缆拔脱的组件时,应在电缆被拧紧或封固后,再拧紧固定电缆的螺栓。 电缆引入装置或设备进线口的密封,应符合下列要求:O装置内的弹性密封圈的一
16、个孔,应密封一根电缆;O被密封的电缆断面,应近似圆形;O 弹性蜜蜂圈及金属垫,应与电缆的外径匹配;其密封圈内径与电 缆外径允许值为 1mm;O 弹性密封圈压紧后,应能将电缆沿圆周均匀地被挤紧。 有电缆头腔或密封盒的电气设备进线口,电缆引入后应浇灌固化 的密封填料,填塞深度不应小于引入口径的 1.5 倍,且不得小于 40mm。 电缆与电气设备连接时,应选用与电缆外径相适应的引入装置, 当选用的电气设备的引入装置与电缆的外径不相适应时, 应采用过渡 连接方式,电缆与过渡线必须在相应的防爆接线盒内连接。 电缆配线引入防爆电动机需用绕性连接管,其与防爆电动机接线 盒之间,应按防爆要求加以配合, 不同的使用环境条件应采用不同材质的绕性连接管。在室外和易进水的地方,与设备引入装置相连接的电缆保护管的 管口,应严密封堵。防雷接地系统安装1)施工工序防雷接地防雷及静电接地至关重要, 必须严格按施工图进行,不得有 任何遗漏。施工中应特别注意,做好与各供货单位和设计院的街接, 完善设计,确保工程质量。作为接地极的基础钢筋作好标记,柱与梁作为接地用交叉钢 筋应可靠焊接,钢筋不得有错位,防止断点。 所有金属件之间的连接均应采用搭接焊接,其焊接长度应满 足以下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江西烟草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平面镜成像》定向攻克试题(解析版)
- 2025年道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试(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练习题及答案
- 2025年建筑结构设计与技术施工综合测评试题及答案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5.5显微镜和望远镜专题训练试题(含详解)
- 2025年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管能力考试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
- 综合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运动的描述》综合练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 2025高中从句试题及答案解析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项训练练习题
- 综合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压强》单元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许昌禹州市特招医学院校毕业生招聘86名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脑梗阿替普酶溶栓课件
- 激光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智媒时代网络舆论:新态势、困境与路径探索
- 变压器简介教学课件
- 2025农行内部审计考试题及答案
- 产科预防接种课件
- 2025年秋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2章 函数与一次函数 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打印机基础知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