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离骚名篇名句精选赏析_第1页
诗经离骚名篇名句精选赏析_第2页
诗经离骚名篇名句精选赏析_第3页
诗经离骚名篇名句精选赏析_第4页
诗经离骚名篇名句精选赏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经名篇欣赏一、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 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 “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 6世纪 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 “颂”三部分。“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

2、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 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诗歌的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或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二、名篇欣赏1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存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存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11 )o参差存菜

3、,左右茗之(12)o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注释关关:雎鸠和鸣声。雎(j鸠:水鸟名,即鱼鹰。一名王雎。相传这种鸟雌雄有固定配偶,古人称 为贞鸟。洲i:水中陆地。窈窕 (yad ti &):文静美丽的样子。淑:品德善良。君子:贵族男子的通 称,也指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好逑 (qiti密:好的配偶。逑,配偶。参差 (cm c 1):长短不齐。存(x ing 杏)菜:一种水生植物,花叶浮水丽,嫩叶可食。流:顺着水流之势去采。寤:醒着。寐:睡着。 思服:思念。悠哉:思念又深又长的样子。 辗转反侧:即翻来覆去,卧不安席。(11)友:亲爱。(12) 茗(m 8冒):选择。导读关雎是诗经首篇,历来学者都很重视,自

4、汉以来的多数学者认为是歌颂“后妃之德”。但就该诗本义来说,这是一首一位青年炽热地追求一位美丽善良姑娘的恋歌。诗一开篇,即向读者展现了一 对相亲相爱的雎鸠,在河中小洲上关关地鸣叫求偶,此情此景触发起诗人自己对河边采存菜姑娘的爱慕 与追求,他反复地倾诉着自己内心缠绵难解的思慕之情。诗中“求之不得” 一句,突然掀起热恋中的曲 折波澜。紧接着“寤寐思服”、“辗转反侧”两句形象逼真的描绘,更显得爱情的真挚和可贵。末章在诗 人的热切想象中,以和美的琴瑟和欢乐的钟鼓来与姑娘亲近,使她快乐,实现了一对有情人结成伴侣的 美好愿望。这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首爱情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对美好婚姻的追求。而且这首诗比

5、兴手法十分高妙,它将外在的自然景物与人物内心的情感和谐地统一起来,从而使景中涵情,情中蕴 景,达到自然契合,浑然一体,意境优美而隽永。“关雎” 一词,已广为流传,成为纯洁美好的爱情象征, 所以该诗是我国爱情诗之祖。2 .桃天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萱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秦秦。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释夭夭:树枝柔嫩随风摇曳的样子。一说茂盛而艳丽的样子。灼灼:花朵鲜艳盛开的样子。华: 同“花”。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女子出嫁。宜:和顺、善。室:谓夫妻所居。家:谓一门之内。 此句言善处室家和家人。有萱 (j i):指桃实大而多。秦秦(zh田真):叶子茂

6、密的样子。导读这是一首祝贺女子新婚的诗。全诗构思工巧,层层递进。首章“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一句就给读 者带来一片生机勃勃、春光明媚的自然景色,又象征正是青年男女嫁娶的大好时光,并烘托着容貌如花 的美丽新娘的青春气息,预示着婚姻的美满幸福。接着二章、三章,用桃实硕大且多,象征新娘多子多 孙;用桃叶茂密葱绿象征新娘于归后,家族昌盛,使全诗洋溢着民间婚嫁热情欢快的生活气氛,真是天 然妙笔!清人姚际恒说:“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诗经通论)而且桃天所创造的比兴,已成为后世文学作品中的成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也被后世奉为结婚的楹联,可见其影响深远。3 .木瓜投我以

7、木瓜,报之以琼瑁。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注释投:赠送,木瓜:椭圆形,似小瓜,浅黄色,味芳香。古代风俗,有以瓜果之娄作为定情信物。报:回赠。琼瑁(ju)枕美的佩玉。匪:同“非”。好(hdd):爱。木桃:即桃子。琼瑶:佩 玉名。木李:即李子。琼玖:佩玉名导读这是一首男女互相赠答的情诗。从诗经中的有关诗邺风静女 、郑风女曰鸡鸡、漆消 以及陈风东门之检和本诗来看,男女赠物以定情,以永结同心之好,已成为周代社会的一种习俗 了。本诗抓住“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瑁”的典型细节,一连三章,以质朴的语言,明快的节奏,欢乐 的情调

8、,回环迭唱,热情赞美和充分反映了古代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生活以及忠贞不渝的美好愿望,从 而使这首诗熠熠生辉,千古以来,流传不衰。辛延年的羽林郎、繁钦的定情诗和秦嘉的赠妇诗 等明显受本诗的影响。4 .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跚眼。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释女美。自牧归黄,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注释1.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一说刺卫宣公纳媳。2.静:娴雅安详。3.姝:shu美好。4.城隅:城角隐蔽处。5.爱而不见:通“菱a i”隐藏。见,出现。6曲躇:ch eh 徘徊不定。 7.娈:(lu年轻美丽。 8.贻:yf赠送9.彤管:一说红管的笔, 一说和黄应是一物。10.说

9、释:说,通“悦”。性喜爱 11 .牧:野外。12.归:通“馈”,赠。13.w: t 1白茅,茅之始生也。引申之为草木嫩芽。象征婚媾。14.洵:实在,诚然。 15.邺:b百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汤阴东南。16.有炜:w 3形容红润美丽。“有”为形容词的词头,不是“有无”的“有17.匪:通“非” o不,不是。 18.女:通“汝”,指“岁。5 .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

10、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1)黍:糜子、小米。离离:繁茂的样子。稷:高粱。行迈:行走。步行缓慢的样子。中心: 即心中。摇摇:心神不定的样子。悠悠:悠远的样子。噎:食物堵住喉咙。这里指忧深气逆,咽喉 哽塞。导读这是悲叹周室颠覆,寄寓忧国之思的怀古诗。诗序说:“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从诗意来看,其说是可信的。全诗三章,每章开首两句写景起兴,景中含情;中间四句摹写诗人 “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的神态,这是由于诗人目睹昔日故都的宗庙宫室的故址上已长满了黍稷,出于对故都故国的怀念之情, 内心痛苦惆怅

11、,心神不定地徘徊在镐京的废墟上;末尾两句直抒胸臆,呼问苍天,在这含蓄地责问中,流露了诗人深沉的历史兴亡之感和怀念故国之思,感人至深。黍离也因此成为亡国之思的代名词,不断为后世诗文辞赋所代用。如曹植情诗:“游子叹黍离,处者悲式微。”向秀思旧赋:“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等等。方玉润诗经原始眉评说:“凭吊诗中绝唱也。唐人刘沧、许浑怀古诸诗,往迹袭其调。”所以该诗堪称怀古诗之祖。6 .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11) !注释岂曰:难道说。与子:和你。袍:长袍。犹今之

12、披风,白天当衣,夜晚当被。王:指秦君。因秦人称其国君为王。于:语助词,犹川 o兴师:起兵。修:整治。戈、矛:古代的主要兵器。 同仇:共同对敌。泽:通“祥”,贴身内衣。戟(j iy:古代一种戈、矛合一的兵器。既能直刺,又能横击。偕作:协同行动。裳:战裙。甲:铠甲,即用皮革或金属片制的护身衣。兵:兵器。(11)偕行:一起前往。导读这是一首秦民相约从军的军歌。秦国地处西域,经常遭受少数民族的侵扰,因而不得不进行频繁的 自卫战争。无衣就是骁勇善战的秦民所唱出的一首威武雄壮的军歌。全诗三章,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开 篇,在一片“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的豪迈而坚定的回答声中,表现了士兵同甘共苦、

13、 互相关心、团结一致的战斗意志和乐观精神。在“王于兴师”的号召下,秦民磨好戈矛,同赴战场,同 声唱出“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的雄壮歌声,慷慨从军,共御外侮。这首诗语言干脆利 落,音凋高亢激越,节奏铿锵有力,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鼓动性。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首军歌,对后世反 侵略的卫国战争具有很大的鼓舞作用。7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注释青青子衿(j in):青衿,指汉民族服饰。现在则解释为恋人的衣领。但是,实际上是指扮作春神的年轻 人所着的青衿。因此,这句是召唤春神的话。我心:焦急

14、等待着春神的少女之心。纵:纵然。不往:不能去,指凡人成不了神仙之意。宁:怎能。嗣音:寄个信来,指春风送信。嗣(似 si )释文引韩诗作”诒(贻y i ),就 是寄。音:谓信息。这两句是说,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这样断绝音信了吗?佩:指男子腰中佩玉的绶(丝)带。挑兮达兮:来到。挑”谐“到”音。“达”谐音“踏ta” o城阙:城门,由东门迎春神。是男女惯常幽会的地方。闻一多风诗类钞:“城阙,是青年们常幽会的地方。一日不见:表示恋慕之情的惯用语导读过去把这首诗解释为刺“学校废”,谓“乱世则学校不修焉”。以后则理解为女子思念恋人的歌。后 者是现在仍存在的解释。但实际上,这首诗应视为描写少女迎接春神时

15、的心情。此诗由三章构成。第二章是第一章的重复。也就是说,在第一章中把“青衿”作为春天颜色的象征, 用呼唤的口吻表达少女盼望春神来临的心情。这种心情是全篇的主题。第二章以重复第一章的形式写成,但期待的心情比第一章更为强烈。第三章是个转折,表示春神终于来到城门之上。这里综合表明了少女 相思之情。尤其前两句是少女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欢呼声。而且起着由前半部的静态转为后半部的动态的 中继作用,从而使诗歌变得更加生动感人。由此可见,这是一首对春神的恋歌,也可以说是一首迎春神歌。北国的冬天寒冷而漫长,春日姗姗来迟。从当地人的心理出发,这个少女的心情是很有代表性的。8 .击鼓击鼓其键1,踊跃用兵2o 土国城漕3

16、,我独南行。从孙子仲4,平陈与宋5o不我以归6,忧心有忡7。爰居爰处8?爰丧其马?于以求之 9?于林之下。死生契阔10,与子成说11。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12,不我活兮13。于嗟洵兮14,不我信兮15。【注释】1 .链(tsg金:鼓声。其链,即“链链”。2 .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兵:武器,刀枪之类。3 . 土国:或役士功于国。漕:地名。4 .孙子仲:卫国大夫。5 .平:和也,和二国之好。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陈、宋:诸侯国名。6 .不我以归:即不以我归。7 .有忡:忡忡。8 .爰(yus元):本发声词,犹言“于是”。丧:丧失,此处言跑失。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有不还者, 有亡其马

17、者。9 .于以:于何。10 .契阔:聚散。契,合;阔,离。11 .成说:成言也,犹言誓约。12 .于嗟:即“吁嗟”,犹言今之哎哟。13 .活:借为“恬”,相会。14 .洵:远。15 .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说誓约有信。【评析】这首诗很多人可能没读过,但其中有一句相信很多人都能说出来,这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人们珍惜爱情,希冀白头到老、共渡一生的美好愿望。全诗的内容主要 是写一位卫国兵士远戍陈宋,久役不得归,回忆起新婚时与妻子的誓言而残酷的现实却使誓言落空。诗 人采用赋的手法,铺陈直叙,将士卒长期征战之悲、夫妻不能团聚之苦表现得十分真切感人。诗人以“击鼓其链”

18、起兴,通过震耳的鼓声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到了厮杀惨烈的战场上。“土国城漕”虽然也是劳役,但还是在国境以内,每天都可以回家,回到自己心爱人的身边。现在“我独南行”,一个“独”字写出了诗人的怨恨愤懑之情。南行之后,“不我以归”,长期不许我回家,这就不得不让人更忧心忡忡。叙事向前推进了。作者心中一片茫然,不知何去何从,身处何方。茫然中马儿也丢失了,它去 哪里了?也许马儿也不喜欢这战争苦役,它一定是去了树林之中。这时诗人想起了新婚时和妻子说过的 话:“死生契阔”,“与子偕老。”面对生离死别,我心不变。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白头到老。紧承上面 的誓言,诗人又回到了冷酷的现实中。离别得太久了,很难与你来会面;相

19、隔得太远了,不能实现那誓 约。字里行间流露出士兵深深的自责与遗憾。“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多么平凡的相许,却又那样的刻骨铭心。死亡在这样的誓言下,已经全然 消散了它的惨烈与悲凉。这个男子以他的心灵之美,对战争进行了无言的控诉,深深打动了人们的心弦。 这爱情的盟誓,已经成为了千百年来恋人们和夫妻间永久的追求与不变的情怀。9.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家靡室,殓犹之故。不遑启居,殓犹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赞,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

20、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殷殷。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殓犹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注释】:薇:野豌豆苗,可食。作:生,指初生。止,语末助词。曰:言、说。一说为语首助词,无实意。莫:即今“暮”字。靡室靡家:无有家室生活。意指男旷女怨。 ( xian,上声)犹(yun,上声):即北狄,匈奴。 不遑:不暇。启:跪、危坐。居,安坐、安居。古人席地而坐,故有危坐、安坐的分别。无论危坐 和安坐都是两膝着席,危坐(跪)时腰部伸直,臀部同足离开;安坐时则将臀部贴在足跟上。柔:柔嫩。

21、“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烈烈:犹炽烈。载饥载渴:则饥则渴;即又饥又渴。戍:防守。定,止。聘:问,谓问候。刚:坚硬。阳:十月为阳。今犹言“十月小阳春”。靡(gu,上声),王引之释为无止息。启处:犹言启居。孔:甚,很。疚,病,苦痛。常:常棣,既扶移,植物名。路:假作“辂”,大车。斯何,犹言维何。君子:指将帅。戎车:兵车。牡:雄马。业业,壮大貌。定居:犹言安居。捷:接。谓接战、交战。一说,捷,邪出,指改道行军。此句意谓,一月多次行军。b (kui,阳平):雄强,威武。腓(fei,阳平):庇,掩护。翼翼:安闲貌。谓马训练有素。弭( mi,上声):弓的一种,其两端饰以骨角。象弭,以象牙装饰弓 端的弭

22、。鱼服,鱼皮制的箭袋。日戒:日日警惕戒备。棘:急。孔棘,很紧急。昔:指出征时。依依:茂盛貌。一说,依恋貌。思:语末助词。霏霏:雪大貌。迟迟:迟缓。【赏析】:采薇描述久戍在外的士卒在回家的途中的情景。诗人一开始就交待了回家的时节,正是岁暮, 而从与猴犹作战的战场上归来,又是何等的有幸。自然会在战后的归途中回忆当时戍边作战的艰苦,忍 饥挨饿,不遑启处,战事频繁,形势危急。抚今追昔,诗人借景写情,感时伤事,表现深沉的行役之思,而诗人善于以物写时令,以柳代春,以雪代冬,而且以薇菜的“作”、“柔”、“刚”交待时节的变化,叙述战时的生活,又隐寓戍边之久远。尤其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更增强了哀乐的情

23、感表达,增加了诗的艺术感染力。末尾与首间照应,使通篇结构完整,严谨统一,又见出诗人构思的精巧。三、诗经中的经典名句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语出诗经周南桃天 。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此以桃花的鲜艳茂盛比喻新嫁娘美丽成熟的风韵,语言质朴,但不乏流丽之态。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语出诗经卫风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这两句诗从动态的角度描述了卫庄公的夫人庄姜令人消魂的风采,微笑时酒窝中贮满了爱意,双目流动时,明亮的眸子更是黑白分明。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语出诗经王风黍离。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

24、如此(指离家出走)?东周初年,王朝大夫重返镐京,见到宗庙破败 ,黍稷离离的荒凉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诗人说,了解 他的人知道他心怀忧郁,不了解他的人会以为他在寻找什么,老天在上,到底是谁造成了这种局面?后 一句尤为发人深省,其中既有对周幽王无道的谴责,也有对犬戎入侵的不满。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语出诗经小雅采薇。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纷纷飘落。这几句诗反映了守边战士在返回故乡的途中所表现的凄凉之感,诗中的“杨柳”和“雨雪”已经完 全人格化了,它们和作者一道担负着人生的重压,成了人生聚散离合的直接参与者,此中语言的清新圆 润很容易使人想起魏晋

25、以后诗歌的风调。5、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语出诗经郑风风雨。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群鸡乱叫,这个时候女主人公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因此,意中人到来时, 不由得欣喜若狂。诗句风格直率,无忸怩之态,十分快人心意。6、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语出诗经秦风兼葭 。译:芦荻青青,白露成霜,在这寂寞的秋日,亲爱的人儿却在水的那一边。诗人以秋景作为发端,可谓道尽了人生的忧患。因为秋天是生命走向死亡的季节,天人相对,不能 不激起满怀的悲绪,这是中国古代文人普遍的悲凉感,而这几句诗可谓其滥觞。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26、出自诗经卫风淇奥。译: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学问上的商讨研究。琢、磨本义指制玉器时精细加工,比喻对德行或文章修饰使其精美。8、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出自诗经卫风木瓜 。投这里指赠送。木桃就是桃子。报回赠。琼瑶美玉。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9、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呜 。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10、兄弟阅于墙,外御其侮。出自诗经小雅棠棣 。译:兄弟在家中争吵,但对外来的入侵和侮辱却共同抵御。1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j mg h mg x mg zh i 出自诗经小雅车裁(辖)。高山

27、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大致意思是赞颂孔子的品行才学象高山一样,要人仰视,而让人不禁按照他的作为为行为准则。1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呜 。译:它乡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 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13、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出自诗经小雅小旻。解释: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 谨慎的样子。临:靠近;渊:深水坑。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履:践、 踩在上面。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14、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出自诗经.小雅伐木。幽谷:深谷。迁:迁移。乔木:高树。原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迁移到高树上去。比喻乔迁新居。1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出自诗经大雅荡 。靡没有谁。鲜(xi叫少。克能。译:开始还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终。原句大意是没有谁向善没有一个开始,但很少能坚持 到底。16、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