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工业园区发展与整合研究样本_第1页
厦门工业园区发展与整合研究样本_第2页
厦门工业园区发展与整合研究样本_第3页
厦门工业园区发展与整合研究样本_第4页
厦门工业园区发展与整合研究样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厦门工业园区发展与整合研究一、研究背景及相关概念1、 研究背景工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新亮点,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兴起, 由于一般工业区都集中了当地的资金、 人才、 技术、 设备等相对紧缺资源, 制定有相应的优惠措施 , 因此不少工业园区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甚至成为区域形象工程。厦门从1958 年开始建设杏林工业区, 速度相对缓慢 ,从八十年代后期 ,随着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区、海沧、 杏林、 集美台商投资区等一批国家级、省级、 市级工业园区的兴起 ,厦门特区经济取得飞速发展 , 工业园区经济功不可没。 可

2、是 ,工业园区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由于在发展指导思想上的错位,特别是在狭隘的” 诸侯经济” 和只追求数量增加的思维模式的影响下,园区建设者对整体经济布局、园区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效率、企业持续竞争力和区域特色产业优势的培育并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这已经影响了工业园区的持续发展。 厦门当前存在的43 个工业区 ,其设立是有不同的时空背景、时代需求、 功能及作用 , 但现状城市外围呈”低、小、 散”特点分布的工业园区产生许多问题, 例如总量失控、竞争资源、违反规划、土地未有效利用等。今年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7 月份 ,随着国务院办公厅连发两个针对开发

3、区的文件和五部委联合督察组奔赴各地,开发区、 工业园区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相关整合涉及厦门市未来城市发展空间、面对周边城市及海峡两岸及国际产业竞争的优势建立,同时土地资源有限,未从整体考量的规划与开发都将会造成整体社会成本的浪费,贻误发展机遇 ,因此 ,工业区整合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2、 相关概念工业区 ( 出自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 工业区是指城市中工业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开发区 ( 出自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开发区是指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城市规划区内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保税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国家旅游渡假区等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的各类开发建设地

4、区。工业园区工业园区一般指具有一定地域空间规模的工业区 , 具有明确的开发主体或管理机构等。产业集聚 (出自土地经济学)产业集聚就是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 , 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 , 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 , 以及相关的服务业, 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二、厦门市工业经济及园区发展现状1、 厦门市工业发展现状及分析1.1 、 厦门市工业发展的历史沿革工业生产是厦门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厦门的近代工业发展较早, 18世纪清政府就在今晨光路建立了一个军工造船厂。到19 世纪,一些华侨和地方士绅筹办新式工业,到19 世纪末,棉

5、纺、 肥皂、 电力、皮革、电池、印刷等行业均已达达到相当规模,当时厦门所拥有的产业工人数在全国各工业城市中列第9 位。但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及战乱频繁,到建国前 ,厦门仅有几家设备简陋、工艺落后的轻工食品类作坊式私营企业。建国初始 , 工业基础相当薄弱 , 1950 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只 2179 万元 ( 当年不变价 , 下同 ) , 拥有固定资产不到 200 万元。随着工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重视,工业生产经营体制、工艺水平、生产规模、产业类型、经济规模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可是厦门市工业产生质和量的飞跃还是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之后,特别是1990 年以后 ,工业生产出现大的飞跃。建国后厦门市工业的发

6、展可分为四个阶段:1.1.1第一阶段是50 年代初创时期50 年代中期顺利完成了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及时抢救了一些传统产品和工艺,初步形成了经济规模,当前的厦门酿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酒厂、食品厂、蜜饯厂、烟厂、包装厂、玻璃厂等骨干企业均是当年公私合营兴办起来的。 另外结合第一个五年计划 , 加快发展国营工业 , 改、 扩建了后江埭工业区 , 新辟了杏林工业区 , 建成了厦门糖厂、 电厂、 纺织厂、 工程机械厂、 叉车厂、 电化厂、 橡胶厂等数十家企业 , 为全市的工业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这一时期全市工来总产值和拥有工业固定资产分别增长了12 倍

7、和13 倍。1.1.2第二阶段是50、 60 年代的波动型发展时期剔除 60 年代初期的三年自然灾害 , 此阶段全市工来经济曾出现三次滑坡 , 即 1967、 1968 和 1974 年, 工业总产值分别比此年下降 15.99%、 48.65% 、 2.64%,资金利税分别较上年降底10.98 、19.88 和 7.43 个百分点。1.1.3第三阶段是80 年代的振兴时期1980 年 10 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在湖里划出2.5 平方公里搞经济特区 ,近期先建设1 平方公里。 1981 年 10 月湖里工业区破土动工,这是厦门市工业启动、振兴的重要标志。 至1990年,湖里工业区累计完成基本建

8、设投资6.05 亿元。 间的工业总产值相当于前31 年总和的3.19 倍。大中型企业不断涌现,正在逐步打破厦门工业以小型企业为主体的格局。1.1.4第四阶段是90 年代初至今的快速发展时期从 1989 年开始 , 随着海沧、 杏林、 集美三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台商投资区的成立以及 90 年代初成立的象屿保税区、 火炬高新技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术产业开发区 , 厦门市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间 , 同时发展空间上迅速向岛外拓展 , 形成中间突破、 两翼推进的新型工业格局 , 出现了许多省级、 市级、 区级、 镇级工业区、 工业产值快速提高。 ,厦门市工业总产值为1

9、111.5 亿元 ,比 1989 年增长 16.68 倍,年均增长 24.73%。表 1厦门市历年工业总产值一览表单位 :亿元年份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工业总产103.0133.0205.8286.2361.0432.5525.8590.6698.5776.4884.31111.5值增长31%29%55%39%26%20%22%12%18%11%14%26%率注 :数据按当年价计算, 1994年以后按新规定口径计算。1.2 、 厦门市工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厦门市按照中央”把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成为以工业为主,兼营旅游、商贸、 房

10、地产业的综合性、外向型经济特区” 的指示精神 ,充分运用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深化企业改革和工业结构调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致力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厦门工业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1.2.1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日益加强, 厦门全市完成工业产值1111.50 亿元 , 比 1989 年增长16.68倍 ,年均增长24.73%;实现工业增加值325.53亿元 ,比1989年增长15.14 倍,年平均增长速度23.85%;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比重达50.2%,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 69.1

11、%,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工业经济发展的绝对主力。1.2.2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重点行业成为支柱产业厦门市工业经济部门按照市政府”突出发展支柱产业,加快改造传统产业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规划思路 ,产业结构从以轻工、 纺织、 轻型加工业为主,行业关联度低的松散型工业逐步发展形成以电子、机械、化工为主的具有一定行业配套能力和规模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的新型工业。一个以新兴产业为主,传统工业为辅 ,高新技术产品与原有传统优势产品一齐上,门类较为齐全的 ,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和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已逐步形成。1.2.3工业产权和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随着市场运行机制逐步优

12、化,厦门市工业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 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良性互动。至 末 ,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收资本达 251.84 亿元 , 其中 , 国有和集体资本 33.57 亿元 , 比 1998 年减少 19.87 亿元 , 其在实收资本中的比重为 13.33%, 比 1998 年下降 10.95 个百分点 ; 而港澳台、 外商资本达169.48 亿元 ,比 1998 年增加 27.13 亿元 ,比重上升到 67.29 %; 法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人资本38.51亿元 ,增加17.51亿元 ,比重比1998 年上升5.75 个百分点;个人资

13、本由1998年的3.29亿元增加到10.29 亿元。1.2.4利用外资向深层次发展厦门市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工业生产项目 4014 个, 合同利用外资 120.7 亿美元。”三资” 工业总产值自 80 年代末期首次超过国有工业以来 , 其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迅速提升。 全市规模以上”三资”工业总产值 863.15 亿元 , 占同口径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4.17%;”三资”企业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占工业销售产值的 50.22%, 厦门市外商投资工业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全市工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 成为特区工业的主力军。1.2.5 技术进步步伐明显加快 , 工业技术水平和装备力量显著提高1989 年以后 , 大批的”外资”企业进驻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