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种摄影构图技巧_第1页
十三种摄影构图技巧_第2页
十三种摄影构图技巧_第3页
十三种摄影构图技巧_第4页
十三种摄影构图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十三种摄影构图技巧 1/13 均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 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17 2/13 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缺点: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 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3/13 变化式构图。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 余地。富于韵味和情趣。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4/13 对角线构图。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 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

2、突 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 5/13 X形构图。线条、影调按 X形布局,透视感强,有利于把人们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 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6/13 紧凑式构图。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 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部细节。对刻画人物的面部往往能达 微观等特点。常用于人物肖像、 到传神的境地,令人难忘。 7/13 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 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 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

3、,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8/13 S型构图。画面上的景物呈 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 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 S形构图。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 9/13 九宫格构图。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井”字的四个交叉 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但 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种构图格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 具 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 (F) A? 7 * 10 【益说救刖总样

4、拍HWAtt R-茨粧址心中翌 冇陀照相机捉伏f带有轴格俺的収於和,畑怕廉豹许芬IU机.除f 对拍搂建筑时超柞用外.t :汽 J1 I兀!捌上踐人I勺竹:H丿亡朋* ;3“匸疋 沫 jijvrai n勺汎和耶a工 口 J3圧电 LiHlJtt大尤圈拍拟时殳出现WH哂至将金雅先.艸 抢扭绘博戍浮離作肚时* njaftJtinrawM好的效果) mw F4、朽.6 小:= ., mF6, Fvm:幅:良如暑|朮團f股內的和/和确 n “、, 3. 备都采川址程孔幽 专控制杲深时常需公便川雌大比|哑再衆小JtHh 柱线塡训吧啻网 $crans 小的 *x? 大光 9ITHk 距+ 如砲取大的*3E?

5、 小光 仆iii寸rn人比卷I 口 如何儿利勿合便川人比圈 尸数11小; 口 一、光全戈较丛!日仁如傍I晩、空内警a = 兰怜尽匚丁储詔;陛丁亍筑金化I讨* 如it A rk真 人像療彬 何时用中等光圈 口为镜头农距人J lOOmmil J . 此圈M人将会 他厅;次朋化,同时也会是被摄E体部分虑 化*所以采用中零光刪描摄“使用中等光|觀 I白摄町以紂到适中的杲深“ 何时使川小光圈 在拍摄风景相片时.我们希望远近所有景物 都清晰可见所以最小光圈是最隹选择,例 如 F11 或 F16, 38?由丁数码郴机成像传感器的特殊结构,如使 用更小的光圈,如:F22或F32往往会肚分 醫率和锐度都受到彬响

6、。所以拍摄时尽量不 要使用比F16更小的光圈律 摄影是一门技术,同样也是经验的积累。下面是无数摄影师的经验汇 聚而成的十二条最经典、最实用的摄影技巧,将其熟记于心,将帮助 你应对很多难以掌控的拍摄场景,推荐收藏。 1. 阳光十六法则(Sunny 16 Rule) “阳光十六法则”是在没有测光表时,正确估算日光下曝光数值 的方法,所以这条法则只有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适合使用。将光圈设 为F/16,快门与ISO同步,或者略快。如,ISO设为100时,快门应 该设为1/100秒(1/125秒)。所以,根据这个法则,在海滩上摄影时, 应该使用F/22光圈,在多云时应使用 F/11光圈。 2. 月光 11

7、、8和5.6 法则(Moony 11,8and 5.6 Rules) 月光法则 如果你想拍摄月亮,那么这里有一条很好的法则。快门与 ISO同 步的时候,拍摄满月用F11光圈,弦月的时候用F8光圈,新月则使 用F5.6光圈。 3. 相机抖动法则(Camera Shake Rule) 当你手持相机拍摄时,快门的速度不能小于镜头焦距的倒数。如 果快门速度越慢,那么拍摄抖动时就越可能降低锐度。如果用50mm 焦距的话,快门就要达到1/60秒以上为宜,只有当环境实在昏暗时, 用闪光灯、脚架或者把相机放在硬物上防止抖动。 4. 灰板法则(Anatomical Gray Card) 18%灰 板 18%中灰

8、版 随身携带18%中灰板是拍摄的利器。可是如果身上没有灰度板怎 么办呢?可以将手掌摊开面向阳光,对手掌进行测光,然后加一档曝 5. 景深法则(Depth of Field Rules) 景深原理:后景深是前景深的2倍 后景深是前景深的2倍 当被摄物体比较深的时候,应该对焦点选择在景深的前1/3处, 因为这样,对焦点后的景深是之前的2倍。各种光圈和焦段组合都可 以使用这个法则。记住,光圈越小,焦距越短,距离被摄物体越远, 景深就越大。 6. 数码冲印尺寸法则(Largest Digital Print Rule) 如果你想把你的作品打印成大尺寸的照片时,照片的尺寸不能大 于数码图片的长宽像素各除

9、以200,如果你对作品要求很高,那么至 少得除以250。 7. 曝光法则(Exposure Rules) 在处理数码照片时,最普遍的法则是保证高光区曝光准确, 低光 区随他去。可是当处理负片,特别是彩色负片的时候,你最好增曝一 档。 8. 快速闪光输出法则(Quick Flash-fill Rule) 当你的相机不能自动输出控制的闪光灯时, 将闪光灯的感光度设 为胶卷的二倍。如果对主体测光,机身选择光圈整档,闪光灯设为同 样的光圈。这样,照片的阴影区会比主体的亮度低一档。 9. 闪光距离法则(Flash Range Rule) 这个法则很简单:距离乘以2,感光度乘以4。例如,你的闪光 灯在IS

10、0100时,有效距离为20米。如果你想使闪光灯的距离达到 40米时,则需要提高感光度到IS0400。 10. 像素翻倍法则(Megapixel Multiplier Rule) 如果你想使数码相机的分辨率增倍, 那么很简单,就是要像素翻 两番 11. 捕捉动态法则(Action-stopping Rule) 动态法则 这条法则是根据角度与速度的经验公式而来的。如果物体沿着镜 头的轴线运动你能够用1/125的快门捕捉下,那么它追至于镜头轴线 的运动能用1/500秒捕捉下来。也就是说,如果物体沿镜头轴线称 45度运动,只需要1/250的快门速度。 12. 日落法则(Sunset Rule) 日落法

11、则 拍摄落日时,要对落日上部测光,但是不能让太阳出现在你的取 景器中。如果想让日落看上去比实际晚一小时, 可以在曝光补偿中减 1。 相机测光模式 大多数的数码相机或传统傻瓜相机,大多数都具备这几种测光方 式:中央平均测光、中央局部测光、点测光以及评价测光。这几种测 光方式基本可以应付目前所有的拍摄,但是在影楼以及一些专业场合 或者广告拍摄,摄影师依旧依赖测光表的数值来进行拍摄。 测光中央平均测光是采用最多的一种测光模式, 几乎所有的相机 生产厂商都将中央平均测光作为相机默认的测光方式。中央平均测光 主要是考虑到一般摄影者习惯将拍摄主体也就是需要准确曝光的东 西放在取景器的中间,所以这部分拍摄内

12、容是最重要的。因此负责测 光的感官元件会将相机的整体测光值有机的分开, 中央部分的测光数 据占据绝大部分比例,而画面中央以外的测光数据作为小部分比例起 到测光的辅助作用。经过相机的处理器对这两格数值加权平均之后的 比例,得到拍摄的相机测光数据。例如尼康的相机采用的就是中央重 点平均测光,尼康相机的中央部分测光占据整个测光比例的 75% (这 个比例各家品牌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他非中央部分逐渐延伸至边缘 的测光数据占据了 25%的比例。在大多数拍摄情况下中央重点测光是 一种非常实用、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测光模式,但是如果您需要拍摄的 主体不在画面的中央或者是在逆光条件下拍摄, 中央重点测光就不适 用

13、了。 中央重点测光是一种传统测光方式,大多数相机的测光算法是重 视画面中央约2/3的位置,对周围也予于某些程度的考虑。对于习惯 使用中央重点测光的摄影者,用这种方式测光比使用多区评价测光方 式更加容易控制效果。 适用拍摄用途:个人旅游照片,特殊风景照片等。 二、中央部分测光(或称:局部测光) 中央部分测光和中央平均测光是两种不同的测光方式,中央平均 测光是以中央区域为主其他区域为辅助的测光方式,而中央部分测光 则是只对画面中央的一块区域进行测光,测光范围大约是百分之三至 百分之十二进行测光。中央部分测光模式是适合一些光线比较复杂的 场景,此时需要得到更准确的曝光,采用中央部分测光可以得到拍摄

14、主体准确曝光的照片。中央部分测光可针对一些特殊的恶劣的拍摄环 境应用,能更加确保相机处理器计算出画面中央主要表现对象部分所 需要的曝光量。在舞台、演出、逆光等场景中这种模式最为合适,不 过由于分割测光(矩阵测光)模式的兴起,这种模式现在已经逐渐较 少在相机中出现了。而佳能是坚持采用中央部分测光 (局部测光)的 厂商,一直到最新推出的 EOS30V胶片相机以及EOS20D数码单反相 机中都设计了 9%区域范围的局部测光,这可以让没有点测光功能的 相机在拍摄一些光线复杂条件下的画面时减小光线对主体的影响。 局部测光方式是对画面的某一局部进行测光。当被摄主体与背景 有着强烈明暗反差,而且被摄主体所占

15、画面的比例不大时, 运用这种 测光方式最合适;在这种情况下,局部测光比第一二种测光方式准确, 又不象点测光方式那样由于测光点太狭小需要一定测光经验才不容 适用拍摄用途:特定条件下需要准确的测光,测光范围比点测光 更大时。 三、点测光(SPOT 中央平均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虽然可以充分的表现整个画 面的光线反应,但是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需要精准的小范围物体 曝光准确时,中央平均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就不那么好使了, 即使是中央部分测光(局部测光)有时范围也有些大。为了克服这些 不足之处,一些厂商研发出此种点(SPOT测光模式来避免光线复杂 条件下或逆光状态下环境光源对主体测光的影响;点测

16、光的范围是以 观景窗中央的一极小范围区域作为曝光基准点, 大多数点测相机的测 光区域为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相机根据这个较窄区域测得的光线, 作为曝光依据。这是一种相当准确的测光方式,但对于新手来说,却 不那么好掌握,怎样去区别一个测光点,变成了一个需要学习的技巧, 错误的测光点所拍出来的画面不是过曝就是欠曝, 造成严重的曝光误 差。由于点测光的技巧,还可以用在日益盛行的数字相机微距拍摄时 大放光彩上,这样可以让微距部分曝光更加准确。 因此喜爱微距拍摄者必须尽力学好这种测光方式,初步可以选则 画面中的中间小区域来作为测光基准点。 点测光在人像拍摄时也是一 个好武器,可以准确的对人物局部(例如脸部

17、、甚至是眼睛)进行准 确的曝光。 测光 点测光只对很小的区域准确测光,区域外景物的明暗对测光无影响,所以测光精度 很高,其用途主要是可对远处特定的小区域测光。掌握这种测光方式一是要求摄影者对 所使用相机的点测特性有一定了解,懂得选定反射率为18%左右的测光点,或能对高于 或低于18%反射率的测光点凭经验作出曝光补偿。点测方式主要供专业摄影师或对摄影 技术很了解的人使用。点测方式使用不当会添乱。 适用拍摄用途:舞台摄影,个人艺术照,新闻特写照片等。 四、评价测光(或称分割测光) 评价测光(或称分隔测光)测光方式是一种比较新的测光技术,出现时间不超过20 年,最早由尼康(Nikon )公司率先开发

18、这种独特的分割测光方式。评价测光(或称分 隔测光)测光方式与中央重点测光最大的不同就是评价测光(或称分隔测光)将取景画 面分割为若干个测光区域,每个区域独立测光后在整体整合加权计算出一个整体的曝光 值。最开始推出的评价测光(或称分割测光)一般分割数比较少,例如尼康是将测光区 域分割为八个部分,各自独立测光后通过相机的中央处理器以及内建数据饨蟹治鲇胝 希 庵植夤夥绞皆谀持忠庖迳侠此荡俳巳远嗷 姆(17)埂D壳靶鲁龅哪峥迪嗷 蠖嗖捎昧?56区域测光功能,佳能、美能达、宾德等品牌的相机也都有类似的测光模 式设计,区别仅在于测光区域分布或者分析算法不同。例如佳能顶级机器上设计的21 区域TTL测光准确

19、并且快速,这不仅仅依赖于相机本身的硬件性能,还和相机的处理能 力以及数据分析算法关系紧密。 多区评价测光是目前最先进的智能化测光方式,是模拟人脑对拍摄时经常遇到的均 匀或不均匀光照情况的一种判断,即使对测光不熟悉的人,用这种方式一般也能够得到 曝光比较准确的片子。这种模式更加适合于大场景的照片,例如风景、团体合影等等, 在拍摄光源比较正、光照比较均匀的场景时效果最好,目前已经成为许多摄影师和摄影 爱好者最常用的测光方式。 适用拍摄用途:团体照片,家庭合影,一般的风景照片等。 上面介绍了测光的原理以及几种常见的测光方式,希望能给大家在实际拍摄中带来 帮助,不过实际拍摄中受到物体色彩、 各种光源以

20、及自然界的光影都会影响到相机的测 光精度。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曝光补偿?正补偿还是负补偿,这些都需要您根据实际情 况以及经验来判断。多拍片,多看片,多理解,希望大家都能拍出自己满意的照片。 实用单反摄影入门知识 光圈的作用: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 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对于已经制造 好的镜头,我们不可能随意改变镜头的直径,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在镜 头内部加入多边形或者圆型,并且面积可变的孔状光栅来达到控制镜 头通光量,这个装置就叫做光圈。 快门的作用: 快门是相机上控制感光片有效曝光时间的一种装置,快门是镜头前阻 挡光线进来的装置。

21、光圈与快门的关系: 快门与光圈配合,共同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让感光胶片正确曝光。 镜头的光圈只能起到控制感光胶片曝光量的部分作用, 不开启快 门,光线则不能照射到感光胶片,快门的开启和关闭控制着感光胶片 曝光所经历的时间。所以,快门和光圈一起构成感光胶片正确曝光的 两个关键因素。 为了得到清晰而真实的影像,曝光一定要准确,曝光不足或曝光 过度都会降低影像的质量。在正常的照明条件下,无论是用高速快门 配以大光圈,或用慢速快门配以小光圈,感光胶片得到的曝光量是一 样的,即开大一级光圈并提高一级快门速度, 感光胶片上获得的曝光 量是不变的 注意:尽管不同的曝光组合曝光量相等, 其拍摄的造型效果却迥

22、然不同。摄影是一门造型艺术,不仅在技术上要求达到曝光正确, 而 且在艺术上也要求达到一定水平。 调定快门速度和光圈时,要视具体 情况而定。例如,拍摄纪念照片时,常把快门速度定在1/125S,因 为它较快,照相机不易抖动,可保证画面的清晰,设定完速度后再根 据曝光组合调定相应光圈的大小。 再例如,摄影时为了突出主体可以 采取获得小景深的方法,让背景虚化,这时候需要采用f/ 2.8 光圈 或f/ 2光圈,设定完光圈后再根据曝光组合调定相应的快门速度。 有的时候,光圈和快门都很重要,就要二者都兼顾,选用中等的光圈 及快门速度,如1/125S、f/ 8。 拍摄技巧: 1、拍静止的小东西的特写,如花、鸟

23、、虫: 用Av档,光圈最好在f5.6或以下,焦距最好50以上,尽量 在1m以内拍摄,使背景虚化! 光线好的话,isolOO,光线不好的话,iso最好400以内。 2、拍人: 基本都是使用较大的光圈(f5.6以内)、50mm以上的焦距,拍 摄距离视全身、半身、大头照而定,使背景虚化,使用Av档! 光线好,isolOO,光线不好,iso400以内。 运动中的人使用追拍,体现运动感(详见下面的运动物体的拍 摄)! 3、拍景: Av档,使用适当的光圈,f8以上吧,焦距随便,但是,一般 广角端都有畸变,酌情使用。 4、拍夜景: 上三脚架,Av档,自定义白平衡或白炽灯,f8以上的光圈, 小光圈可以使灯光出

24、星光的效果,使用反光板预升功能,减少 按快门后,反光板抬起引起的机震;并用背带上的那个方盖子, 盖住取景器,以免杂光从后面进入影响画质;iso200以内,尽 量使曝光时间加长,这样可以使一些无意走过的人从画面消 失,不留下痕迹,净化场景! 例如拍一个广场,人来人往,可以使用很小的光圈f20左右, iso100 ,这样,曝光时间就会很长,那么,走动的人影,不会 留在照片上!广场将会很干净! 5、拍烟花: 使用快门线,B快门,可以拍出多烟花重叠的效果! 6、拍运行的东西: 光线好的情况:Av档,光圈大小酌情处理;使用f8以上的光 圈得到大景深效果,使用小光圈得到浅景深的效果; 想拍很有动感的效果,

25、可以使用 Tv档,快门1/30左右,对焦 按快门的同时,镜头以合适的速度追着对象移动,会出很动感 的效果! 光线不好的情况:只能酌情处理了,再加上使用追拍! 7、拍流水或喷泉: 使用Tv档,1/50左右的快门速度,可以拍出缎子的效果,如 果使用太快的快门,喷泉拍出来就都是不连续的水滴了! 8、夜间人像留影: 上三脚架,调节白平衡,自动或自定义白平衡;iso100-400 ; Av档,光圈f8左右,使用慢速同步闪光,后帘闪光模式;此 时,闪光灯会闪两次,按下快门闪一次,曝光结束前会再闪一 次,所以在闪两次前,人不要离开。 这样拍出来可以使人物清晰,背景霓虹也很漂亮,不至于背景 曝光不足而过暗。

26、Av光圈优先技巧: 1. 不管拍啥.除非要保持安全快门,不然别开最大光圈拍。 2. 拍风景请尽量使用F8F11的光圈。 3. 拍人物及静物特写可使用最大光圈缩 12级之光圈。 4. 安全快门请尽量控制在焦距倒数以上.广角端快门也要在1/30秒 以上比较保险.若快门不足请提咼光圈或ISO。 测光方式: 1. 测光不要对着天空,不要对着最暗的地方.要去抓中间值。 2. 依照你拍的题材,善用测光模式(权衡测光.点测光.中央重点测 光)。 3. 若遇到测光抓不准的时候,请用 AElock对身边灰色的东西曝光 锁定后再来拍摄 4. 尽量别对白色或黑色物体测光,不然就请记得黑要减EV白要加 EV, EV即

27、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也是一种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见在 i2-3EV左右,如果环 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调整为+1EV+2EV)以突显画面的清 晰度。 小型数码相机大多通过菜单来调节曝光补偿 数码相机在拍摄的过程中,如果按下半截快门,液晶屏上就会显示和 最终效果图差不多的图片,对焦,曝光一切启动。这个时候的曝光, 正是最终图片的曝光度。图片如果明显偏亮或偏暗,说明相机的自动 测光准确度有较大偏差,要强制进行曝光补偿,不过有的时候,拍摄 时显示的亮度与实际拍摄结果有一定出入。 数码相机可以在拍摄后立 即浏览画面,此时,可以更加准确地看到拍摄出来的画面的明暗程度, 不会再有出入。如果拍摄结果明显偏亮或偏暗,则要重新拍摄,强制 进行曝光补偿。 拍摄环境比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闪光灯无法起作用时,可对曝 光进行补偿,适当增加曝光量。进行曝光补偿的时候,如果照片过暗, 要增加EV值,EV值每增加1.0,相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