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县蚕桑产业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建设实施方案_第1页
城固县蚕桑产业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建设实施方案_第2页
城固县蚕桑产业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建设实施方案_第3页
城固县蚕桑产业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建设实施方案_第4页
城固县蚕桑产业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建设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城固县蚕桑产业科技专家大院建设实施方案一、建设现状与工作基础(一)概要城固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的故乡,北据秦岭,南依巴山,气候条件宜栽桑养蚕,是全国优质蚕茧的适生区之一,被确定为全省蚕桑养殖重点县,商务部国家东桑西移工程基地县。改革开放以来,蚕桑养殖及加工产业发展迅猛,养殖及蚕茧居汉中市之首,蚕桑产业为城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地方财源建设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城固现有桑园面积3.6 万亩,年产鲜茧120 万公斤,收购加工干茧1500 吨, 年生产白厂丝500 吨, 年加工生产蚕丝被、 枕芯等产品 20000套,实现年产值1.37 亿元。围绕全县主导产业,截止2010 年 7 月,城固县先后组建成立了

2、柑桔、粮油、畜牧、茶叶、蚕桑、蔬菜六个产业科技专家大院。(二)目的与意义。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简称专家大院) ,是市场农业经济条件下,政府抓产业的一个“切入点” ,是农民学习科学技术的一个课堂,是专家推广科技成果的一个平台。专家大院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孵化器” ,是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基地,是现代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的新模式,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三)建设现状与工作基础1 、申报企业情况城固县张骞丝绸厂现有员工366 人,其中管理人员29 人,中高级职称 5 人, 初级职称 21 人。 全厂占地 33000 平方米, 厂区固定资产1640万元。现有自动缫丝机10 组

3、,属国内最先进的缫丝生产设备;复摇机10 组;全套先进的生丝检验设备,昼夜一次干热风烘茧机一台等先进设备。二 oo 九年收购鲜茧120 万公斤吨,产值2400 万元,实现销售收入 1.37 亿元,实现利税900 万元。产品质量商检达到 4a 级。近几年来,企业先后投入支农资金900 多万元,为农民提供无偿信息,养蚕技术资料,优质桑苗和先进的养蚕簇具,在汉江沿岸新建2 万亩优质桑蚕基地,建立的工厂+ 基地 + 农户的格局已见成效。农民年均增收 2000 元以上,解决周边乡镇富裕劳动力 2300 多人。城固县张骞丝绸厂先后被陕西省评为“企业技术改造先进企业”和“陕西省信用体系建设单位” ;汉中市委

4、、市政府授予“文明私营企业”和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城固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私营企业纳税大户”和“农业产业化骨干龙头企业”等称号。2 、技术依托单位情况城固县农技中心:县直事业单位,隶属县农业局,有高、中、初级科技人 150 人,高中初级技术工人80 余人,主要承担以粮、油、蚕桑为主的良种引进、良种选育、栽培试验、科技示范、技术推广和生产经营任务。多次承担国家、省、市、县科技项目。3 、技术人员情况城固县蚕桑科技专家大院,聘请城固县农技中心蚕桑站长陈立坚为首席专家,薛志秀、席全忠、田超文、毕健、韩进、欧阳云为专家组成员。陈立坚,女, 48 岁 ,城固县蚕桑科技专家大院首席专家,大专

5、文化,高级农艺师职称,现任城固县农技中心蚕桑站站长。曾先后多次承担省、市、县科技或生产项目任务。二、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技为先导,以项目为载体,以企业为依托,以产业为基础,以效益为目标” 。全面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发展蚕桑“一村一品”积极引导和组织科技资源与农业产业的对接,实行产学研紧密结合,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培训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致富,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科技支撑。(二) 总体目标继续按照“聘一位专家,建一处基地,办一所培训学校,孵化一批科技产业,振兴一方经济”的总体思路,推进基层与科研单位的紧密结 合,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6、的创新,以科技进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 调整,增加农民收入。通过蚕桑产业专家大院的建设,幅射带动全县不同农业生态区域农 业科技大院建设,涉及的领域既有粮食安全方面的水稻、小麦、玉米专 家大院,又有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水产、蔬菜、养 殖业、茶叶、中药材方面的专家大院。同时,通过加强各类科技项目、科技成果在大院的集成以及市、县 (区)科技管理部门实行上下联动,加强对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的支持力 度。通过设立首席专家制,建立新型的“专家智力资源要素+多元化资 金要素”的投资融资机制,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大院的科技含量。在全 县搭建一个符合市场发展方向,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建立一 批能够

7、反映县域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特点的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培 训基地;培养一批既能承担科技研究,又具有实际成果推广、转化能力 的专家群体;扶持一批实行企业化运作、开展科技成果推广的科技型龙 头企业、专业协会等实体。研发一批能解决产业发展急需的瓶颈技术或 发展前景广阔的项目;培训一批具有一定科技素质、又能带动周边农民 致富的农村科技能人。三、具体任务与进度安排(一)具体目标1 、科技成果推广示范: 把实用科技成果在专家大院进行组装配套、生产示范,加速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等推广应用,并通过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建立一批能够反映区域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特点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2 、

8、科技企业孵化: 对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或发展前景广阔的项目开展研究,研发一批能解决产业发展急需的瓶颈技术或发展前景广阔的项目,扶持一批企业化运作、开展科技成果推广的科技型龙头企业、专业协会等实体;3 、科技中介服务: 沟通农民与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纽带和桥梁,通过互联网等手段,为农民提供致富信息和市场信息等服务,提高农民收益。与县农技中心蚕技站联合,完善县、乡、村、户四级服务网络,充分发挥蚕桑技术服务网络作用,把技术力量沉入生产一线;每个蚕技人员包抓一个蚕桑重点村,使养蚕农民真正掌握栽桑养蚕的技术要领,促进蚕桑产业提质增效目标的实现。4 、科技培训: 利用专家大院的条件和示范项目,以农村科技能人为

9、重点,为大院周边区域的农户和农民开展科技培训,培训一批具有一定科技素质、又能带动周边农民致富的农村科技能人。一是依据蚕桑生产季节,以本厂蚕桑专家大院为阵地,利用培训会、现场会、印发资料、典型户、土专家现身说法等形式,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大规模的蚕桑 生产技术培训活动, 年开展蚕桑科技培训 100 场次, 培训蚕农 16000 人次,把桑园标准化管理、大棚省力化养蚕、方格簇等技术普及到农户,落实到田间地头和蚕室,形成“好地务好桑,好桑养好蚕,好蚕结好茧,好茧卖好价”的共识。二是深化和推进蚕农土专家培训。以全县蚕农土专家培训班和乡镇高级蚕农培训班为主体, 年培训蚕农土专家30 名, 高级蚕农 30

10、0 名,带动培训养蚕能手3000 名;蚕农土专家集中培训不少于 3 天,实践操作培训不少于 10 天,形成蚕农“手拉手教,人对人帮,户联户带”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机制,全面提高蚕农的植桑养蚕水平。三是完善蚕桑技术服务网络。(二)进度安排该项目按以下六个阶段组织实施:第一阶段,2010年7月9月。主要任务提出项目申请,完成项目申报;同时研究制定项目实施的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第二阶段, 2010 年 10 月。主要任务是对项目实施所需要培训设备购置、安装、调试。第三阶段, 2010 年 11 月至 2011 年 2 月。主要任务是进行蚕桑生产技术培训实施方案的落实工作,落实示范基地面积,落实各项技

11、术措施、各种规章制度。开展技术培训 30 场(次) ,培训蚕农5000 人。第四阶段, 2011 年 3 月至 2012 年 10 月,蚕桑产业专家大院推广省力化蚕台 100 套、 方格簇 5 万片, 引进新品种桑树, 示范栽培 1 万亩。提升蚕桑产业科技化水平。第五阶段, 2012 年 11 月至 2013 年 3 月,蚕桑产业专家大院开展技术培训 40 场(次) ,培训蚕农6000 人。第六阶段, 2013 年 4 月至 2013 年 6 月,蚕桑产业专家大院推广省力化蚕台 20 套、 方格簇 2 万片,引进新品种桑树,示范栽培1 万亩。同时,加大蚕桑副产品开发力度,利用蚕砂、丝绵、蚕蛹、

12、丝蛋白等蚕桑副产品,研究开发蚕砂保健枕、丝绵被、高蛋白饲料等产品。第四阶段, 2017 年 7 月。全面对项目进行回顾总结,拾遗补缺,分析处理各种数据和资料,并通过项目验收。四、组织管理、运行机制与保障措施(一)城固县已于 2009 年 4 月成立了城固县农业科技专家大院领导小组,组长由副县长杨正忠同志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县科技局、农业局、财政局、林业局、果业局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县科技局,具体负责专家大院日常管理工作。(二)专家大院项目纳入科技计划管理,实行动态考核和奖励机制,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的专家大院的专家以及管理部门予以表彰和奖励,年度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资格。不认真履行项目

13、合同或无法完成合同任务的提前终止项目,三年内取消申报其他科技项目的资格,情节严重的追还有关经费。五、投资预算(一)经费预算: 城固县蚕桑科技专家大院项目预算经费 50 万元。(二)经费筹措: 企业自筹 38 万元,请省科技厅扶持12 万元。(二)经费使用: 技术推广费 15 万元, 技术开发费 15 万元,电脑、投影仪等培训设备15 万元,专家劳务及生产补贴5 万元六、效益和运行前景分析通过城固县蚕桑专家大院建设,使全县桑园基地由 3.6 万亩扩大到了 5 万亩,其中改造提高中低产桑园 1 万亩,使优质高产桑园达到 2 万亩,年养蚕达到 4 万张以上,生产鲜茧1400 吨,实现产值2500 万元,蚕农户均增收 3000 元。建设西北优质新品种桑苗繁育基地300 亩,年出圃桑苗 500 万株。县张骞丝绸厂自动缫达到 4000 绪,年生产白厂丝500 吨,实现产值1 亿元,建成秦岭以南最大的蚕桑基地县。我国既是世界蚕丝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