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雷波县民族中学201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12讲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精品教练一体教学案_第1页
四川省雷波县民族中学201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12讲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精品教练一体教学案_第2页
四川省雷波县民族中学201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12讲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精品教练一体教学案_第3页
四川省雷波县民族中学201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12讲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精品教练一体教学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川省雷波县民族中学2013高三一轮精品复习第12讲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练一体教学案第12讲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考点清单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口一、曜冷战”的兴起1二战后美苏关系由战时同盟到双方关系恶化.2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口3美国将苏联视为其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而苏联努力扩大自己的影响.、4美苏在社会制度、意干不态方面的根本对立.2,含义: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发对象:以而联为首的社叁主义力量. 1标志;194t年j月*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穴起2发展:美国国务卿提出“马歇尔计划川5.苏联和东欧的应对:1947年成立共产党和

2、工人党情 报局,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易混易错“冷战”是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时世界上没有战争。美国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区推行“热战” 。史论共识(1) “冷战”是二战后美国推行的全球霸权战略,导致部分国家分裂和国际局势紧张,说明了霸权主义是地区冲突、局势动荡不安的根源。因此只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才能建立持久、和谐、共同繁荣的世界。(2)美苏冷战打破了以西欧为中心的旧格局,冷战局面下的两极对抗与妥协,为各种力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二、北约和华约1 .柏林危机:1948年,美苏“冷战”出现第一次高潮。2 .北约的建立:1目的:遏制苏联,控制西欧。1949 年

3、1 “12 标志:美、英、法、意等 12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3 .华约的建立:1955 年1目的:对抗北约。12标志:苏联及东欧7国签订华沙条约。3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4 “冷 战 ”的 影 响1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世界被分成两部分。j 2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13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i 4美苏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干涉别国内政,破坏了世界和平。易混易错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 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美苏“冷战”打破了以西欧为中心的旧国际关系格局,导致

4、两个阵营尖锐对峙,引起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系列矛盾与冲突,但“冷战”局面下的两极对抗与妥协,也为各种力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深层理解美苏关系与世界格局的关系(1)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美苏“冷战”开始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2)20世纪60、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如西欧、日本和中国的发展壮大。(3)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三、“冷战”中的“热战”1 .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2 .越南战争1原因:法国撤退,美国乘虚而入。1 2影响:消耗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i军事实力被苏联赶上。易混易错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都有美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