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试论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正文)_第1页
(参考)试论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正文)_第2页
(参考)试论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正文)_第3页
(参考)试论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正文)_第4页
(参考)试论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正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论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基层法律服务是实践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载体及其有效形式,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力量,在推进全社会法治化建设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指导和管理下,基层法律服务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迅速发展。为推动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工作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服务功能和效率的发挥。本文就如何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谈几点粗浅看法。一、基层法律服务所的产生与发展我国的基层法律服务所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后,伴随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乡经济发展而出现的新生事物。它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试点初创、巩固发展、规范管理和改革完善四个阶段。(一)试点初创阶段基层法律服务所最早于1980年底出现在广东、福建、辽宁等地,主要是面向农村、广大群众,开展调解生产经营性纠纷、代书、解释法律咨询等简单的法律服务工作。1984年8月,司法部召开全国司法行政工作会议,印发了辽宁海城的经验材料,充分肯定了这一新生事物。同年11月,司法部在广东省召开现场会,介绍了他们建立乡镇法律服务机构的经验,要求各地在试点的基础上加以推广。从此,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发展起来。1985年3

3、月,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根据“四个服务”的指导思想,再次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在乡镇设立法律服务机构。同年7月,中央书记处会议纪要(第221号)充分肯定了司法部“四个服务”的业务指导思想,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二)巩固发展阶段1986年1月,司法部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地司法行政机关积极创造条件,继续抓紧建立基层法律服务所,同时对已经建立的基层法律服务所要加强管理指导,完善工作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并提出在城市、街道和厂矿企业也要积极探索出加强基层法律服务的路子。同年8月,司法部又召开会议进一步提出了既要积极又要实事求是、稳步发展基层法律服务所的指导思想。(三)规范管

4、理阶段1987年5月,司法部在北京召开全国乡镇法律服务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创建法律服务所的成绩和经验,提出了“巩固、提高、完善、发展”的方针任务,讨论、修改了关于乡镇法律服务所的暂行规定,并于5月30日颁发各地执行。暂行规定对乡镇法律服务所的宗旨、业务范围、人员组成、领导体制及工作制度等都作了规定,标志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进入了规范管理阶段。同年8月,司法部制发了统一的乡镇法律工作者证,由县(市、区)司法局发给经审查合格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1988年2月,国务院物价局下发了关于印发第二批的通知,将基层法律服务所业务收费列为准予收费管理的项目。1989年,司法部又相继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法律

5、服务所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乡镇法律工作者守则、乡镇法律服务业务工作细则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1992年,司法部召开全国乡镇法律服务所整顿总结暨经验交流会议,提出了广泛开展等级所评定和倡优达标活动,把基层法律服务所建设重点转到了上等级、上水平、上质量、上效益的新阶段。(四)改革完善阶段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司法部专门研究制发了关于深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改革的指导思想、目的要求、具体内容和方法措施,基层法律服务所在体制、机制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并向着健全、完善方面不断发展。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基层法律服务所在不增加国家编制、无固定经费

6、的情况下,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第一,它适应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直至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广大农村进行了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各类乡镇企业、经济联合体、专业户、承包经营户等大量涌现。这些不同的商品生产者,面对在日益频繁的经济往来中出现的大量法律问题,越来越需求法律服务;乡镇人民政府乃至村委会要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也需要就近得到法律帮助。基层法律服务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进入90年代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用法律解决的事情越来越多,人们的法制观念也越来越强,从而为基

7、层法律服务所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第二,它适应了加强基层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实际需要。在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目标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主法制建设能否落实到9万多个乡镇和占全国人口80%的广大农民身上。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努力。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就是适应这一要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现在,我们国家正在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目标迈进。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在全国上下包括广大农村建立健全起一套完整的法制体系。这一体系包括立法体系、执法体系、普法体系、法律监督体系,也包括基层法律服务所在内的法律服务体系。第三,它适应了人民群众对法

8、律服务的需求。随着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广大农民法律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农民越来越懂得要用法律保护自己和集体的合法权益,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得到法律服务和帮助。我国现有的律师事务所和公证处,一般设在市区和县城,设在乡镇的较少,他们很难有充足的时间主动深入基层,为乡镇企业和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广大乡镇企业、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遇到法律问题,特别是对那些一般的法律问题都进城去办,不方便,也不现实。这些活跃在农村乡镇的法律服务机构,恰恰弥补了这种不足。它土生土长,扎根基层,熟悉民情,便民利民,非常符合我国国情。第四,它在促进城乡基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基层法律服务

9、所得以生存、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基层法律服务所一经建立,就以其明显的社会效益显示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仅据1986年22个省、市、自治区的统计,这些省、市、区的基层法律服务所就担任了15100多家乡镇企业和其他组织的法律顾问;协助办理了60多万件公证事项,占当年全国公证机关办证总数的26%;代理了3.4万件民事诉讼,相当于同期律师办案数的21%;代写法律文书18.5万件,相当于律师同期代书数的56%;解答法律咨询91万人(次),相当于律师解答询问数的57%。现在,全国基层法律服务所已为40多万家乡镇政府、企事业单位、村委会和其他组织担任了法律顾问。在1991年至1995年的5年间,全国基层法律服务

10、所先后代理民事、经济诉讼140多万件,办理非诉讼法律事务418万多件,协办公证1677万余件,调解纠纷590多万件,提供法律咨询2500多万件,代写法律文书600余万份,开展法制宣传330余场(次),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近300亿元(根据司法部基层工作指导司1996年的统计数据)。在广大城乡基层发挥了党政领导的参谋助手作用、经济建设的保驾护航作用、民主法制的宣传推动作用、人民利益的维护保障作用,成为基层党政领导、企事业单位和各种组织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信得过、靠得助、离不了的“护法卫士”和“为一方服务,保一方平安,促一方繁荣”的重要力量。二、基层法律服务所的管理现状基层法律服务所完成脱钩改制后,已

11、成为“自愿组合、自我管理、共同出资、共担风险”的合伙制社会法律服务机构。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机构改革等方面的原因,各地基层法律服务所在经费、人员编制的安排上条件各异,方法不一。马关县基层法律服务所的总体状况是:一方面,在主观上普遍增强了担忧心理、求浮心理、进取心理和期望心理;在客观方面仍然接受司法行政机关和基层人民政府委托,配合当地司法所协助承担调解民间纠纷、普法宣传、法律援助、148法律服务等司法行政工作,并承担着配合搞好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职能,人员少、工作头绪多的因素一直影响着法律服务职能的有效发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难以提高。另一方面,因为制度不够健全完善,内部分工不

12、明确,从而导致业务开展不顺畅,办案质量难以提高,财务管理不规范,档案管理不完善,合伙人员不到位等问题。管理方面的现状:一是无人员编制。在自身建设上法律服务所与司法所合署办公,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两项职能的管理方式,无从事法律服务工作的专职人员。大多情况下,身为双重身份的法律服务工作人员因受司法行政管理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管理而不得不把多数时间放在司法行政工作和政府中心工作方面,从而影响了法律服务职能的履行,致使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高。二是经费紧张。法律服务所是一个合伙制的社会法律服务机构,同时具备了服务性和盈利性的特点,按理说,应该用提供服务所收取的费用来维护工作的运转,无

13、需专项经费。但由于马关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群众贫困程度深,服务费用收取难度大,上级主管部门留存比例低,开展法律服务工作缺乏资金保障。三是人员素质低。法律服务工作人才资源欠缺,资格准入门槛低,从事法律服务工作的人员大多数都是从地方其它部门调整安排的,法律专业毕业安排的人员极少,从而导致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知识水平,特别是法律知识水平较低,不能适应新形式下法律服务工作的要求。三、当前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存在的问题当前,法律服务所的管理,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总结完善,已经探索出一些方法和经验,并且对推进我国民主和法律建设作出了积极而重大的贡献。但笔者认为,充分发挥基层法律服务所为农村广大群众服务的职能

14、,尚有很多问题亟需加以研究和解决,主要表现在:(一)定位不准,管理模糊基层法律服务所从其诞生直至现在完成脱钩改制的十多年时间里,其定位一直处于不确切和不连续的变化状态中。基层法律服务所从最初的“事业法人体制”,实行与乡镇政府司法所“政事合一”、“合署办公”,到完成脱钩改制,不再属于行政挂靠机构或事业单位,实行自主执业、自收自支、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自律性运行机制,成为符合法律中介服务行业规则的合伙制执业组织形式,再到目前基层法律服务从立足社区、亲民近民、服务便利、收费低廉及满足城市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的法律需求出发,将大中城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职能定位在“以街道社区为依托,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

15、向群众,提供公益性、非营利性法律服务”上。使得基层法律服务的定位在短时间内出现政策的反复性和不连续性,以及定位本身带来的难以把握性和操作性。从概念上讲,基层法律服务所是自我出资、自我管理的事业法人,在管理上应根据其盈利性的特点,按照市场规则来进行规范和管理,但由于定位的不连续性,它究竟是盈利性组织或非盈利性组织,在界定上都还是一个误区,并一直困扰着各级法律服务工作者。如果完全符合公益性、非盈利性要求,基层法律服务所将如何生存,如何发展?但如果纯属盈利性质,服务群众的职能如何体现?在实际管理中,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更倾向公益性管理,但又不安排开展工作所需的经费,从而导致工作人员无所适从。一

16、方面,基层法律服务所必须按要求认真履行法律服务的职能,为地方群众维护自身利益而努力工作;另一方面,基层法律服务所缺乏必要的工作经费,工作难以运转,困难重重。(二)准入偏低,素质不高基层法律服务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对从业人员执业资格要求过低,资格准入没有提上议事日程。司法部的59、60号令,对从业人员的执业资格要求过分宽泛。如司法部的60号令第六条规定:“具有高中或中等专业以上学历;品行良好;身体健康;拥护宪法,遵守法律,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员,可以经考试取得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由于基层服务所的人员都是由司法人员兼任,而基层司法所的人员一般都是由上级主管部门调整安排,无须经过严格的司

17、法考试,因此基层法律服务所从业人员的素质远远不能适应全方位法律服务工作的需要。对于从事专业法律服务工作,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专业人员来说,仅仅具备基础教育水平是远远不够的。从这点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起跑线上就输给了律师。(三)制度不全,监督乏力总体上,对基层法律服务所监管缺乏有效手段,集中表现在对违反义务规定的执业机构和人员缺乏有力处置手段。虽然司法部的 59、60号令和云南省合伙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试行办法,都对执业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权利、义务作了明确规定,但却缺乏对执业机构和从业人员违反义务规定的行为处罚规定,或者已经设定的处罚规定和手段形同虚设,

18、导致实践中管理部门对执业机构和从业人员的严重违规违纪行为缺少有力的处置方法和手段。同时,地方主管部门督促不到位,基层法律服务所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员职责不清,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不高。主要表现为:一是处罚手段崎轻,惩戒效果不明显。如司法部59令第42条、60号令第55条,分别对执业机构的11种行为和从业人员的19种行为设定了处罚措施,但能够使用的处罚手段仅仅限于“由所在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予以警告”,而实践证明,使用警告手段的效果微乎其微,根本无法达到惩诫目的。虽然59令第46条规定了“司法行政机关对基层法律服务所实施行政处罚的同时,应当责令该所限期整改。期满仍不能改正,不宜继续执业的,由组建

19、单位予以停办,报请地级司法行政机关予以注销”的内容,但注销岂能解决一切问题?执业机构注销后,一方面减少了当地的法律服务资源,削弱了为基层服务的力量;另一方面是原有的多数从业人员仍将择所而居,继续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总体上减少的一个甚至几个法律服务所,并未从根本上改善基层法律服务的现状,因为归根结底还是原有的从业人员在执业。二是法律条款不符合实际。如司法部59令第42条、60号令第55条中设定的处罚手段:“有违法所得的,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没收违法所得,并由地级司法行政机关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但罚款数额最高不得超过三万元”。可以说,这样的规定涉及执业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最切身利益,是最具威

20、慑力性质的条款。但由于缺乏本条款中所说的配套“法律、法规的规定”这一前置条件,导致此条款成为中看不中用的摆设。又如60号令中第58条设定的处分规定:“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给予开除处分:”;第14条规定:“曾被基层法律服务所给予开除处分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作出不准予执业登记的决定”。若这些规定能够不折不扣执行,一部分被开除者将被逐出基层法律服务领域,但60号令第58条中所设定的“开除”一项严厉条款,随着基层法律服务所的改制已归于无效,原因为合伙制法律服务所除合伙人外,其他人员皆属聘用,解除合同(解聘)是常规手段,开除手段已不必要。三是地方监督不到位。除主管部门之

21、外,缺乏一个程序严格、具有权威的监督机构,而部门的监督往往流于形式,难求实效。原因是主管部门注重管理,而放松了监督,地方人民政府又只用不管,只要法律服务所能够配合地方做好工作,他们往往是不过问少监督。四、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的对策加强基层法律服务管理,使之真正成为服务广大群众,推进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力量;成为自我出资、自我管理的法律服务机构,不是一蹴而就,但笔者认为,首先应从明确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定位,理顺管理;提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素质;明确职责,加强监督等方面入手。(一)明确定位,理顺管理基层法律服务所完成脱钩改制后,应该将其定位为“自愿组合、自我管理、共同出资、共担风险”的合伙制社会法

22、律服务机构,其工作的运转由自身来决定和实施,使其真正成为按市场规律来运作的法人主体。首先,应该明确其盈利性的特征,使其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将它置于市场中自由淘汰、自由竞争,最终随着广大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而逐渐消灭。其次,制定完善法律规章。内容包括:法律服务工作人员的资格及准入条件;法律服务所的权利和义务;正常的资格考试、考核制度,增加人才资源储备和流转;管理工作原则和方法;明确法律责任等。第三,理顺管理体制,变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通过制定相关规划实现有效管理,改变以往直接安排,干预插手等做法。一是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脱卸司法行政机关和基层人民政府赋予和委托的职能,不再承担调解民

23、间纠纷、普法宣传和148法律服务等司法行政工作,而应象律师一样,通过完成代理行为参与到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中去。二是从内外部、纵横向等多方面、多角度完善基层法律服务管理体系。司法行政机关应通过实施资格准入和制定各项政策规章,把握好“游戏规则”,当好公正执法的“裁判员”,协调有关部门为基层法律服务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应通过对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工作者的日常管理实行行业自律,主要是全面掌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执业状况和思想动态,抓好培训、维权,进行违法违纪行为调查处理,开展区域合作与交流;基层法律服务所内部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明确的内部分工、团结的从业人员、顺畅的业务开展、保证的

24、案件质量、规范的财务管理、齐全的档案卷宗、合理的收入分配、良好的纳税行为、自觉的自我约束等内容,涵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活动的每个层面、环节、角落;税务、审计、舆论等有关部门通过社会监督对基层法律服务所的纳税义务、分配积累等履行状况和工作者的执业行为、代理质量进行跟踪和监督,保证基层法律服务所及其工作者能够规范开展活动。(二)提高素质,加强培训基层法律服务业的发展前景最终将取决于社会的需求,而在决定这种需求的因素当中,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为此,必须通过加强教育来达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最终实现与律师并轨、成为律师的目的。笔者认为,加强教育应当从三个方面入手:1、加强思想政治教

25、育。司法行政机关、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以及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定期组织和安排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教育,使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牢固树立保障国家法律正确实施和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意识;使其切身体会到基层法律服务是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践依法治国的重要工作;扎根基层、面向群众、服务百姓、便民利民是基层法律服务赖以生存的根本,避免和杜绝在法律服务中的唯利是图。2、加强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通过教育,使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能将相关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要求烂熟于心、牢记于脑、融化于血;牢固树立讲求职业道德、遵守执业纪律是基层法律服务业的生命思想;使其切身体会到遵守宪法法律、恪守职业道德、尊重百姓意愿、

26、遵章守纪办案的重要性;做到能够自觉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规章和基层法律工作者执业禁令,主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管理和全社会广大公民的监督,严格自律,规范执业,一旦出现违法违规执业行为,能够自愿接受处理和处罚,树立起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3、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和教育。为广大公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是基层法律工作者的立身之本,是提高其个人知名度和拓展服务领域的根本途径。因此,各级各类管理机关要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业务知识培训和教育,开阔其眼界,增加其知识,提高其技能,充分发挥基层法律工作者立足社区开展法律服务的拾遗补缺作用。(三)建章立制,强化监督笔者认为,对基层法律服务所和从业人员违

27、法违纪行为的,处罚必须施以铁腕,决不手软;同时对保障国家法律正确实施和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表现突出的,给以大力表彰。因为整个基层法律服务队伍的人员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对一部分违法违纪行为的容忍和放纵,就是对全体遵章守纪者的不公和伤害,也是管理者损害自身形象和权威、自取其乱的根源,更是对推进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失职。因此,凡属查证属实的违法违纪行为,都应当按照相应罚则处理,决不姑息和养痈遗患,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应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指导下,建立健全单位规章制度,规范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人员的行为,同时,成立行业协会(基层法律服务协会),对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工作进行监督,负责受理群众来信来

28、访,查处徇私舞弊等行为,辅之以舆论监督等手段,使其真正成为服务大众,公正无私的法律维护者。总之,要通过上述途径和手段,加强和完善对基层法律服务所的管理,提高基层法律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最终实现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严肃性和有效性,为推进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参考文献:1、杜春:基层法律服务制度与实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司法部政治部:司法行政系统工作人员基本素质培训教材,法律出版社。3、梁德超:司法行政两个体系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4、谭兵:基层司法工作理论与实务,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5、冉明权:乡(镇)政府法律事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6、杜春:基层法律工作者必

29、备,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7、人民调解编辑部:人民调解2004年第3期,司法部法律出版社。8、云南司法编辑部:云南司法2004年第12期,云南民族大学出版社。9、云南省司法厅基层工作处:第一道防线2004年第3期,云南民族大学出版社。10、长安杂志社:长安2004年第10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5参考1毕业论文附件要求毕业设计(论文)附件作为每个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附属材料,由各系在毕业答辩结束后同毕业设计(论文)一起归档。附件包括以下内容: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2、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3、毕业答辩资格审查表;4、毕业设计验收记录单;5、指导教师评语;6、评阅人评语;7、毕业设

30、计(论文)答辩记录;8、学院答辩委员会意见。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规则一篇完整的毕业论文应包括封面,题目、中英文摘要,论文目录,论文正文(前言或绪论、主体、结论),致谢,参考文献和注释,附录,外文资料翻译等。现把具体要求分述如下:一、题目 题目应准确地表达毕业论文的特定内容,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达到的深度。中文标题一般在20字以内,外文标题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必要时可加副标题。二、中文摘要、关键词摘要是对论文内容准确概括而不加注释或者评论的简短陈述,应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摘要应具有独立性;中文摘要一般为200300字。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

31、是反映毕业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应采用能覆盖毕业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为38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末尾不加标点符号。关键词排在摘要下方。三、外文摘要和关键词论文应附有外文摘要。应采用第三人称表达句,谓语动词尽量用现在时或者过去时主动语态。外文摘要和关键词应与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相对应,外文摘要前应有毕业论文的外文标题。四、毕业论文目录目录按章、节、条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分明,页号标示准确,且要与正文中标题一致。主要包括前言(或绪论)、论文主体、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外文资料翻译等。如下例:目录前言1

32、1柏拉图的“药”22德里达的策略103游戏的危险17致谢:22参考文献及注释:23外文资料翻译(附原文)28附录若装订在论文里面,要求按照顺序编排页码,在目录里面体现出来;若单独装订,则不在目录中体现。参考第九条附录部分说明。五、毕业论文正文(一)前言或者绪论前言简要地说明毕业论文的背景、目的、范围、课题的研究方法及主要解决的问题。前人研究情况及其与本论文的关系,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等进行说明。前言不要与论文摘要雷同或者成为摘要的解释,不要注释基本理论,若沿用已知理论和原理,只需简略提示,对前人工作只讲与本课题相关的主要结论,并指出文献来源(采用上标注明“文献”或者“见文献”字样),不要展开叙述

33、。前言不宜过长,但应认真撰写,因为它往往是读者注意力的焦点。(二)毕业设论文主体部分它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要实事求是,准确无误,层次分明,合乎逻辑,文字简练、通顺。其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部分有以下几点:1.章节撰写规范论文主体部分要分章节撰写,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不得使用标点符号,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要按照三级标题格式来进行撰写。如例: 2 空间飞行器2.1 飞行器发明历程2.1.1 时代背景-(内容省略)-2.2.2 发展历程-(内容省略)-2.文字论文中汉字应采用简化汉字总表规定的简化字,并严格执行汉字的规范化。字面清晰,不得涂改。 3.表 表的结构应简洁,采用三线表,如下

34、例,上下两根线宽设置为3/2磅,中间一根线宽为1/2磅。必要时可加辅助线,以适应较复杂表格的需要。表中各栏都应标注量和相应的单位。表内数字须上下对齐。相邻栏内的数字或者内容相同,不能用“同上”、“同左”、“”和其它类似用词。应一一重新标注。表1 三线表示例 (表序,表题,小5黑,表中字符小5号字)x/cmi/mav/(ms-1)h/mp/mpa10302.5411012343.05111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并应在文中进行说明。例如:“如表1.1”。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二章第三个插表的序号为“表2.3”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2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序与表名居中

35、置于表的上方,段前间距为0,段后间距为6磅。表序和表题使用小5号字,黑体。表中字符为小5号字。 4.图 图要精选,切忌与文字和表重复。图中文字、符号标注清楚,并与正文一致,字号为6号。每幅插图均应有图号和图名,图号按章编排,如第二章第一图的图号为“图2.1”等。图名在图号之后空2格排写并居中置于图下,段前间距为6磅,段后间距为0。图名和图号使用小5号字,黑体。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之下。毕业设计中的插图以及图中文字符号最好用计算机绘制和标出。最大的图一般不超过16开的版心(14.5x21.5cm)。 6.数字用法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各种计数与计量,均用阿

36、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1987年不能写成87年。数值的有效数字应全部写出,如0.500:2.00,不能写作0.5:2。用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清朝以前(含清朝)的年、月、日以及邻近两个数字并列连用所表示的概数,均使用汉字数字。表示概数时,数字间不加顿号,如五六吨、十六七岁等。 (三)结论 结论是毕业设计(论文)最终和总体结论,是论文的精华。要写得扼要明确,精练完整,准确适当,不可含糊其词,模棱两可。要着重阐述自己研究的创造性成果,新的见解、发现和发展,以及在本研究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价值和意义,还可以进一步提出建议、研究设想,尚待解决的问题等。在写作格式上,每一项

37、内容可以分条标出序号,也可以每一条单独成段,由一句话或者几句话组成。结论以文字表达为主,但应包括必要的数据。六、专题部分毕业论文的专题部分是指内容与正文有关的,但又相对独立的,比较专门、深入研究探讨的部分,应准确地表达论文的专题部分内容,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问题所在和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方法与手段。专题的篇幅与正文部分相比较应短小精悍。如果任务书中有专题的要求,专题应安排在正文之后,不得与正文交叉混合,彼此不分。如果无专题要求可不写。七、致谢 作者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文字要简捷、实事求是,切忌浮夸和庸俗之词。通常置于文末。八、参考文献和注释为了反映论文的科学

38、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同时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主体正文之后一般应刊出主要参考文献。列出的只限于那些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最主要的且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文献或网上下载的电子文献资料。私人通讯和未发表的著作,本专业的本科教材均不宜作为参考文献著录。主要参考文献中应有12篇外文参考文献,如外文翻译的内容与课题相关,也应列入参考文献。(1)论文中被引用的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括起,根据文献引用方式置于行文之中或者所指引部分的右上角。参考文献表的著录按论文中引用顺序排列,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注,不加任何标点符号。每条著述结尾处不加标点。(2)作者不多于3人时要全部写出,并用“,”号相隔;3

39、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相应的文字“et al”;“等”或“et al”前加“,”。(3)参考文献由学术期刊和会议论文集、学术著作、专利和标准等组成。格式如下(参照国家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期刊论文:序号作者.题目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1浦维达,吴海权,黄虎,等.论高等职业教育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0(6):133-135 2刘云珍.提高大型仪器使用效益的几点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4):118-120若没有卷号,则采用:序号作者.题目j.刊名,出版年(期):起-止页码1叶 辉.fanug数控系统pmc功能的妙用j.制

40、造技术与机床,2003(2):73-74专(译)著:序号作者.书名m(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李辉.isp系统设计技术入门与应用m.北京:电子*出版社,2002,100-1032霍夫斯塔.禽病学m(胡祥壁译).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789-800 报纸: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1谢习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电子文献: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示.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王明亮.数据库系统工程eb/ol. /pub/wml.

41、txt/980810-2.html,1998-08-162林江涛.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m/cd.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论文集论文:序号作者.论文题目a/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21-123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授予单位所在地:授予单位,授予年1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1993各种未定类型的文献:序号作者.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张永禄.唐代长安词典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4)几种文献及电子文

42、献类型及其标识为: 期刊j 专著m 论文集c 学位论文d 专利p 标准s 报纸n 学术报告r 磁带mt 磁盘dk 光盘cd 联机网络ol 网上数据库db/ol 光盘图书m/cd 磁带数据库db/mt 磁盘软件cp/dk 网上期刊j/ol 网上电子公告eb/ol九、附录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应编入论文的附录中。如果附录内容较多,应设编号如附录1、附录2等。附录应有附录名。附录可与论文装订在一起,或者另外装订,置于档案袋中存档。十、外文资料翻译(附原文)翻译与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如外文学术期刊和论文集的论文,原文应附在译文之后,应有原文的出处和作者等信息。译文应不

43、少于10,000个印刷符号,艺术设计专业译文应不少于5,000个印刷符号。例:1 柏拉图到底是哲学家,还是文学家?这个问题已经被争论了很久,我们的倾向是,如果说德里达是一个哲学文学家,那么柏拉图可以是一个文学哲学家;当然,两个角色也可以互换。2 见斐德罗篇,p1413 isnt this the spot, asks phaedrus, where boreas, according to tradition, carried off orithyia? this riverbank, the diaphanous purity of these waters, must have welco

44、med the young virgins, or even drawn them like a spell, inciting them to play here. socrates then mockingly proposes a learned explanation of the myth in the rationalistic, physicalist style of the sophoi: it was while she was playing with pharmacia (sun pharmakeiai paizousan) that the boreal wind (

45、pneumaboreou) caught orithyia up and blew her into the abyss, down from the rocks hard by,” and having thus met her death was said to have been seized by boreas . . . for my part, phaedrus, i regard such theories as attractive no doubt, but as the invention of clever, industrious people who are not

46、exactly to be envied (229d).参见dissemination,p69-704 参见柏拉图全集第二卷,p1395 参见柏拉图全集第二卷,p174-1756 本段是斐德罗篇中那段著名的关于书写的埃及神话,中译请参照柏拉图全集第二卷第197页的内容。此处,为了行文的方便,特意转用了德里达的引自权威的柏拉图法文译本的部分。该译本是由著名古典学者罗班(l. robin)和克若瓦塞(croiset)等分工译出的布德学会(association guillaume bude)版本。值得注意的是,德里达在引用的同时也不断地插入了希腊原文(最明显的就是“pharmakon”这个词),这

47、实际上表明了德里达对原文的理解,是极其重要的。 7 “the pharmakon is here presented to the father and is by him rejected, belittled, abandoned, disparaged. the father is always suspicious and watchful toward writing.” 参见dissemination,p768 参见柏拉图全集第二卷,p1979 参见dissemination,p6610 “the hypothesis of a rigorous, sure,and subtle

48、form is naturally more fertile.” 参见dissemination,p67十一、论文书写规范与打印装订1、书写规范毕业论文除外语专业外,一般用汉语简化文字书写,字数文科类限定在1万字左右。毕业论文必须由本人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并打印在学校统一印制的论文纸上,单面印刷。论文文档必须保证干净、整齐、齐全。2、页面设置与装订顺序打印正文用小四号宋体字;每页约35行,每行约34字;页面设置为b5 jis(18.225.7 cm); 论文上边距:4.5cm;下边距:1.5cm;左边距:2.5cm;右边距:1.5cm;行间距为1.5倍行距;页码用五号宋体字,页面底端居中设置。

49、论文的装订顺序为封面、中外文摘要及关键词、论文目录、论文正文(前言或绪论、主体部分、结论)、致谢、主要参考文献、附录、外文资料翻译(附原文)。3、字体与字号论文题目:2号黑体 章标题:3号黑体 节标题:小4号黑体 条标题:小4号黑体 正文:小4号宋体 数字和字母: times new roman体页码:5号宋体毕业论文装订示意图毕业论文封面中文标题、中文摘要、关键词外文标题、外文摘要、外文关键词目录毕业论文正文(前言或绪论、主体部分、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外文资料翻译及原文封底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安排第12周:学生完成“开题报告”;第34周:开题答辩,指导教师给出评价意见;第5周: 各学院

50、交教务处“毕业设计题目报表”,第6周后题目有变动要填写“题目变动审批表” 交教务处备案;第810周: 中期检查,指导教师给出评价意见;第1516周: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资格审查; 学院成立答辩委员会、答辩小组。答辩委员会主任、成员名单、答辩小组组长、成员名单与答辩时间、地点交教务处;第1718周: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及成绩评定;注: “毕业设计(论文)附件”中指导教师评定成绩、评阅人评定成绩、答辩成绩均按百分制填写。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分细则由各学院根据本学院的专业特点在毕业设计指导规范中具体做出规定,规范中应有指导教师评定成绩表、评阅人评定成绩表、答辩成绩评定表。各项成绩所占比例为:

51、成绩 比 例项 目比例指导教师评定成绩50%评阅人评定成绩20%答辩成绩30% 请各学院按此比例修订本学院指导规范,具体实施落实。放假前: 交教务处“成绩报表”、 “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报表”及缩写电子文档、毕业论文质量调查表;各学院交教务处“学院毕业论文工作总结”。有关论文写作内容的要求1、 有点新意,在确定题目之前,利用网站,好好浏览一遍,尽量不要与他人重复;重复也要自出新意;严禁抄袭;2、 明确本文要写什么,价值所在,少说废话,紧靠中心观点来结构材料;3、 章节之间一定要匀称,不要出现头重脚轻或头轻脚重等现象;4、 少用描述性、介绍性、形容性语言,多用阐析性、论述性语言;5、 逻辑性要强,语

52、言要流畅;6、 引文一定要标明出处;出处一定要标清楚;*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 题 报 告 书题 目: 解构柏拉图 对德里达柏拉图的药的文本分析 指导教师 : 专业班级: 汉语言文学 06a-2班 学 号: 06104050224 姓 名: 日 期: 2010 年 3 月 3 日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德里达作为当代法国哲学家、符号学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和解构主义思潮创始人,尽管已经去世,其思想却保持着相当的活力和魅力。其以“deconstruction”(解构)为核心概念的广博思想在学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渗透到了艺术、社会科学、语言学、人类学、政治学甚至建筑等领域。德里达一生著作甚丰,

53、在欧美各国广泛传播,目前也有了不少中文译本。当然,由于本身理解的难度,再加上语言的障碍,翻译的困难就极大的显现出来了。也许,对德里达的思想的开掘必将是我们几代人的事业。德里达身前曾到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访问和学术交流,对我国学术界极富启发。要了解德里达,也许柏拉图的药是一个绝妙的开始。本文即是以德里达的一篇早期的论文柏拉图的药为对象,试图进入阅读的过程之中,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接近文本,甚至透过“文本”这一“zoon”,观照“太阳”这个柏拉图在写作中习惯使用的真理的隐喻。通过分析阅读,我们可以理会从柏拉图开始的西方哲学的所谓“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传统,横跨两千余年的思想历程,回眸传统,同时又能够感受到解构大师德里达的深刻思想,打通传统与当下,提高辨析能力,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大师来往穿梭于“文学”/“哲学”的功力和解构的力量。二、本题的基本内容解构柏拉图对德里达柏拉图的药的文本分析1、 柏拉图的“药”1.1神话的编织 1.1.1柏拉图对话中的神话结构1.1.2文字的神话,柏拉图的“药”1.2 逻各斯的危险 1.2.1 药的自相矛盾1.2.2德里达的时机2、 德里达的策略2.1 以假设开始的游戏 冲破传统解读的束缚2.2 pharmakon的意义选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