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_第1页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_第2页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_第3页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_第4页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朗读、批注、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体 会作者留恋童年的复杂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初步了解作品 的语言特点。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读中体会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思念。 教学难点:了解描写方法,感受语言特点 教学预设: 一、导读 回顾画面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林海音的作品,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冬 阳童年骆驼队。想一想,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场景?(随 机板书) 2、这四个场景是作者童年里最深刻的记忆,就像电影里的一组镜 头常常浮现在她的脑海里

2、。看了这样一组镜头,你认为作者拥有一个 怎样的童年? 二、批注 感悟画面 过渡:读着这样的童年故事,有时候我们会情不自禁地笑出来。 那么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把一个耐人寻味的童年写出来的呢?需要同 学们认真读书,用心品悟词句。请你从这四个场景中选择一个使你印 象最深的,抓住关键词语或句子作批注。你可以点点、圈圈,也可以 画波浪线,在旁边注明自己的理解、感受、疑问等。 1、学生自主选择语段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你给哪个场景作批注?怎么批的?注了些什么? 学咀嚼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 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注:细致、特点鲜明、看得入神)它们咀嚼的 时候,上

3、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 胡须上。我看呆(注:看傻了,傻得可爱)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注:小作者为什么这样?) (1)说一说你针对哪些词句作了批注? 预想:样子 丑、长、安静;动作 磨来磨去、冒、沾;呆 (2)由这些词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孩子?读出天真幼稚的小傻 孩。 不同读法:轻声读,读出安静、缓慢,表现呆住;重读,读出骆 驼神情、动作,表现作者好奇。 (3)小作者看得入神,写得更生动,这么好的语言,大家试着背 一背。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 ,那样(),那 样()。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 ,大鼻孔里(),白沫子() 我(),(

4、)。 谈驼铃 (1)议一议:对于驼铃的作用,我和爸爸的看法完全不同,你喜 欢哪种看法? (2)文中多处写到驼铃的声音,找出来,读一读。 (出示) 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 铛、铛地响。 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 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 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这三句话都是写到驼铃声,请同学们都来读一读,一边读一边 听一听,这三处驼铃声有什么不同? 预想:第二处 “更清脆 ”与第一处的 “铛、铛、铛 ”比较;第三处是作 者

5、记忆中的驼铃,由模糊到渐渐清晰,所以是 “缓缓 ”的。 这驼铃仅仅是给行路的人增加一些情趣吗? 点评:这驼铃声在作者的记忆中是那么清脆,那么悠长,成了作 者童年里最美妙的声音。 问去处 (1) “谁? ”问得莫名其妙,一门心思想着骆驼。 (2)“总是问,总是问 ”夏天,我还可能问哪些关于骆驼的事? 想剪骆毛 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 (注:在小作者眼中骆驼就是人, 甚至是她的好伙伴)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 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 (注:多着急呀! )因为太不 整齐了。(注:幼稚,在作者心中骆驼象人一样需要理发) 点评:作者的想法多么天真可笑,你的童年里也一

6、定有类似的奇 思妙想吧?谁愿意说说?这些事与作者想给骆驼剪毛、理发有异曲同 工之妙! 三、悟情 留恋画面 过渡:刚才,同学们在批注中走进林海音的童年,在朗朗的读书 声中贴近林海音的心灵,这四幅画已不再只属于作者,而属于我们每 个人。不知同学们是否发现: 这四幅画有什么共同之处? (都有骆驼)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冬阳下的骆驼队?她想通过骆驼队表达一份怎样的 情感?请你充分地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两段,画出相关语句,说说自己 的看法。 预想:代表作者的童年;代表作者的故乡;表达对童年对故乡的 思念。引导学习表达眷恋童年,思念故乡的语句。 1、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 去不还了

7、。 冬天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1)读一读,比较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预想:三个相同结构的句式节奏感强,突出时间过得快;童年留 不住,一去不还,表达对童年的眷恋之情,透着淡淡的伤感。 (2)朗读抒情 童年是多么美好啊,我真想把它永远留住,真希望它能象季节一 样可以轮回,真希望它能象骆驼队一样可以再回来,可是它却一去不 还啊!我怎能不为之伤感! (引读) 唉!童年一去不还了!就在这叹息声中我似乎又听到那熟悉的驼 铃声,时光虽然逝去,可是故乡依旧在,那是一份绵长的思念啊! 读) 2、作者思念的仅仅是那支骆驼队吗? 不是,骆驼队只是作者童年生活的一个缩影。她思念着老北京古 色古香的城

8、墙,思念着温馨的四合院,这里曾回荡着她儿时爽朗的笑 声,她思念着热闹的街市,这里能买到好吃的北京糖葫芦,她思念着 在北京城南生活的点点滴滴(出示图片配音乐) 点评:就这样,作者把对童年思念和和留恋之情倾注于笔端,写 了一本城南旧事。(出示书图片) 3、品悟最后一段 (1)齐读 教师范读 (2)你想怀着怎样的情感读这段?(指名读 2 人) 预想:怀念、回味、感伤与幸福交织在一起 (3)齐读 总结:正像作者说的那样 “让实际的童年过去,让心灵的童年永存 下来。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会有更多的同学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 些趣事,我们也可以象林海音那样记录童年故事,让实际的童年悄然 过去,让心灵的童年

9、永存下来! 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写一件自已童年里发生的事。 3、选读城南旧事中的故事。如: 我们看海去驴打滚儿 爸爸的花儿落了。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 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激情,解释课题 1、上课前,咱们先一起来听一支歌,会唱的跟着一起唱,认真听 注意歌词。(课件播放歌曲:童年) 2、谁能说说歌词都写了什么?(生自由说

10、,师板书题目) 3、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 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 。 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 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 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 “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 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会令我们产生 许多遐想。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 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 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二)交流信息,简介作者与背景 1、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2、教师总结,出

11、示: “冬阳下的骆驼队 ”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 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她原籍台湾, 1918 年出生于日本,童年 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 1948 年举家迁回台湾。林海音女士根据 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 () 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 : 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思考: 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 段? 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 注意指导学生区

12、分文中两个 “嚼”字的不同读音。 课文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 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先讲冬天 “我”看骆驼咀嚼( 4 自然段);再 讲了“我”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 59 自然段);然后讲冬春之交骆驼 脱毛的情景( 10 自然段);最后讲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 1114 自然 段)。 (四)深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学习“学骆驼咀嚼 ”的片断 反复读第 4 自然段,细细地品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 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练习有感情地 朗读本段。 课件出示: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 丑的脸,那样长的牙,

13、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 牙交错地后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 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全班交流。(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 描述生动; 抓住最后一句从作者学骆驼咀嚼,体会童真童趣、体会 “我 ”的傻样) 总结学法:反复读、品味 T画词句写感受T有感情朗读。 2、分小组合作学习后三个片断 从后三个片断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断,用上述方法分小组 合作学习。 同兴趣的同学自愿结合小组,互相交流、探讨。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五)学习最后两段,体会怀念之情 这些童年生活的片断,像一朵朵洁白的浪花,翻滚向前汇成了一 条记忆的长河,以至于多年以后

14、仍然记忆犹新。 1、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2、你读懂了什么?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3、引导学生理解 “童年一去不还 ”和“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童年 “一去不还 ”是因为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来了 ”,说明时间过得很 快,转眼 “我”已长大,不再是童年了; “童年重临我的心头 ”,这个“童 年”是指童年时那段有趣、难忘的生活,是因为当 “我 ”又看到冬阳下的 骆驼队时,触景生情,不禁想起儿时的那段难忘的生活) (六)拓展延伸一说童年 童年是美好的,光阴是宝贵的,这正是这篇课文要向我们诉说的。 而你此时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许多有趣的经历呢?(鼓励学生说自己 的童年趣事) 七)总结全文 1、(歌

15、曲童年再次响起)教师总结: “钓龙虾 ”、“捉知了 ”、“学 游泳”甚至咱们还煮过西瓜。回想起童年多彩多姿的故事,每个人脸 上都会露出一抹甜甜的笑, 因为童真,因为幼稚, 更因为它匆匆易逝。 孩子们把握好自己的美好时光,让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色彩斑斓,也 让它成为明天最美的记忆。 2、(课件出示书的封面)最后,在这欢快的旋律中老师给你们推 荐两本书,一本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另一本则是高尔基的 童年, 这两本书都非常的棒,大家可别错过了这写好书。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 3 个生字,会写 9 个认识的字。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

16、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 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 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点: 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 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 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 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葫芦丝吹奏金孔雀轻轻跳 歌曲童年 一、吹奏葫芦丝导入,营造氛围 1、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吹奏一首葫芦丝乐曲,请同学们静静听,边 听边想这首乐曲的名字。 (师吹奏) 2、这是一首傣族舞曲,名叫金孔雀轻轻跳 ,它是我在童年

17、的 时候学过的一首葫芦丝曲子,吹起它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很多难忘的、 有趣的往事。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时候哪一件有趣的事吗?把你的快 乐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3、看来,幸福的童年真是各有各的幸福。这节课,我们再一起走 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 (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 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从这三个词语 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师:孩子们,简简单单的几个字, 让我们看到了非常丰富的画面, 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她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 二、交流信息,了解作者与背景 1、对本文的作者你又了解多少呢?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

18、,要求: 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请你看一下,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件事,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2、反复读 四、品读课文,体会童年趣事 1、学习“学骆驼咀嚼 ”的片断 指生读 生自由读。 师:看来,这呆这傻只属于童年。 2、“想象驼铃用处 ” 生自由读。 师:读明白了吗?父女俩在讨论一个什么话题呀? 师:一个问题却有竭然不同的两种说法,你更喜欢谁的,说说你 的理由。 同桌合作,一个当爸爸,一个当英子来读一读,读出不一样的感 觉来。 分角色齐读。 3、“想替骆驼剪毛 师:的确,孩子的想法实在太有意思了,冬天过去了,春天就要 来了,咱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你发现了什么?自己读读看。 师:为什么把拉骆驼人当作骆驼一样呢? 师:在孩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