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一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_第1页
专题训练一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_第2页
专题训练一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_第3页
专题训练一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_第4页
专题训练一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训练一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典藏回顾我们收集、解读近5年全国各地的中考数学压轴题,以全省(市)统一考试的北京、上海、重庆、山西、陕西、河南、河北、江西、安徽、海南和以市为单位统一考试的江苏、浙江、广东、山东、湖北、湖南、福建、四川、辽宁等地的试题为样本,分析各地考试压轴题 的常见类型。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是中考数学的热点问题,近五年上海、重庆和江苏、浙江、广东、湖北等省份的部分市考到过这个问题,也是上海各区模拟考试的热点.专题攻略如果 ABC是等腰三角形,那么存在 AB= ACBA= BC,CA= CB三种情况.已知腰长画等腰三角形用圆规画圆,已知底边画等腰三角形用刻度尺画垂直平分线.解

2、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有几何法和代数法, 把几何法和代数法相结合,可以使得解题又好又快.几何法一般分三步:分类、画图、计算.代数法一般也分三步:罗列三边长,分类列方程,解方程并检验.针对训练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D在坐标为(3 , 4),点P是x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动点,如果 DOP1等腰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2如图,在矩形 ABCDK AB= 6, BC= 8,动点P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从点 A出发,沿AC 向点C移动,同时动点 Q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CB向点B移动,当P、Q两 点中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则停止运动.在 P、Q两点移动过程中,当 PQC为等腰三角

3、形时,求t的值.(08南汇25)3.如图,直线y = 2x+ 2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点P是x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动点,直线PQ与直线AB垂直,交y轴于点Q,如果 APC是等腰三角形,求点 P的坐标.三年真题4. (12临沂26)如图,点 A在x轴上,OA= 4,将线段OA绕点O顺时针旋转120。至OB的位置.(1) 求点B的坐标;(2) 求经过 A O B的抛物线的解析式;(3 )在此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点 P、O 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点 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 (11湖州24)如图1,已知正方形 OABC勺边长为2,顶点A、C分别在x

4、、y轴的正半轴上,M是BC的中点.RO, m)是线段OCh动点(C点除外),直线PM交AB的延长线于点 D.(1)求点D的坐标(用含 m的代数式表示);(2)当厶APD是等腰三角形时,求 m的值;(3) 设过P、M B三点的抛物线与x轴正半轴交于点 E,过点0作直线ME勺垂线,垂足为H (如图2).当点P从0向C运动时,点H也随之运动请直接写出点H所经过的路长(不必写解答过程).图1图26. (10南通27)如图,在矩形 ABCD中, AB= m(m是大于0的常数),BC= 8, E为线段BC 上的动点(不与 B、C重合).连结DE作EF丄DE EF与射线BA交于点F,设CE=x, BF= y

5、.(1 )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2)若m= 8,求x为何值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12(3)若y 上,要使 DEF为等腰三角形,m的值应为多少m两年模拟7. ( 2012年福州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第21题)沿BC如图,在 ABC中,AB= AC= 10, BC= 16, DE= 4动线段 DE(端点D从点B开始)E到达点 C时运动停止.过点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运动,当端点5DPH P5 0025AC .AB2 BC262 82 10此cos ACB,0)在厶 PQC中, CQ= t, CP= 10-2t.第2题图2第2题图3如图1,当CPCQ 时,t 10 2t,解得 t如图

6、2,当QPQC时,过点Q作 QML AC于CM=- PC24 在 Rt QM(中, cos QCM -5CM X,解得CQ t如图3,当PQ PC时,过点P作PNL BC于N则CN= -QC21t.2CN -t4 在 Rt PNC中 cos PCN -525,解得t 80 (秒)CP 10 2t21综上所述,当t为10秒、25秒、80秒时, PQC为等腰三角形.39213 .由 y = 2x+ 2 得,A 1, 0) , B(0 , 2).所以 OA= 1, OB= 2.如图,由 AOBA QOP得 OP: OQ= OB OA= 2 : 1 .设点Q的坐标为(0 , m),那么点P的坐标为(2

7、 m, 0).因此 AP= (2 m 1)2, aQ= mi+ 1, PQ= mi+ (2 m)2= 5ni. 当AP= AQ时,AP= aQ,解方程(2 nu 1)2 = n + 1,得m 0或m -.所以符合条件的3点P不存在. 当PA= PQ时,PA= PQ,解方程(2nu 1)2= 5吊,得m 25 所以 P(42.5,0). 当 QA= QP时,qA= qP,解方程 m+ 1= 5m,得 m 1 .所以 P(1,0).2第3题图4. ( 12 临沂 26)(1) 如图,过点 B作BCL y轴,垂足为C.在 Rt OBC中, Z BOG 30 , OB= 4,所以 BC= 2, OC

8、2 3 .所以点B的坐标为(2, 2.3).(2) 因为抛物线与x轴交于O A(4, 0),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 ax(x 4),代入点 B( 2, 2 3) ,2 3 2a ( 6) 解得 a 3 .6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2x(X 4) X2 X .663(3)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 x= 2,设点P的坐标为(2, y). 当 OP= OB= 4 时,OP= 16所以 4+y2= 16解得 y 2 3 .当P在(2,2.3)时,B、O P三点共线. 当 BP= BO= 4 时,BP= 16所以 42 (y 2、3)2 16 .解得 y1 y22 3 . 当 PB= PO时,PB

9、= PO.所以 42 (y 2同 22 y2 解得 y3 .综合、,点 P的坐标为(2, 2 3) 第4题图5 . (11湖州24) (1)因为PC/ DB所以空 -PMBD DMMCMB因此 PM= DMCP= BD= 2 m 所以AD= 4 m 于是得到点D的坐标为(2,4 m (2)在厶 APD中, AD2(4 m)2, AP22 2 2 2m 4, PD (2 PM )4 4(2 m).当AP= AD 时,(4m)22m 4 .解得im 3 (如图1)2当PA= PD 时,2 m4 424(2 m) 解得m 4 (如图1 2)或m4 (不合题意,舍去)3当DA= DP 时,(4m)24

10、 4(2 m)2 解得m 2 (如图1 3)或m2 (不合题意,舍去)3综上所述,当 APD为等腰三角形时, m的值为3 , 4或2 .另解第(2)题解等腰三角形的问题,其中、用几何说理的方法,计算更简单: 如图1,当AP= AD时,AM垂直平分PD那么 PCMb MBA所以匹1 因此PC 1,m 3 CM BA 222 如图2,当PA= PM,P在AD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D” 2PO因此4 m 2m 解得m(3 )点H所经过的路径长为5 思路是这样的:4如图4,在Rt OHM中,斜边0M为定值,因此以 0M为直径的O G经过点H,也就是说点 H 在圆弧上运动.运动过的圆心角怎么确定呢如图5,

11、 P与0重合时,是点 H运动的起点,/COH= 45,/ CGH= 90.第5题图4第5题图6. ( 10 南通 27)因为/ EDC与/ FEB都是/ DEC勺余角,所以/ EDC=Z FEB又因为/ C=Z B= 90,所以 DC0A EBF因此DCCE更,即m LjxBF x y1 2 8整理,得y关于x的函数关系为y丄X2 -x .m m1 2 1 2 如图1,当作8时,y x2 x -(x 4)22 .8 8因此当x = 4时,y取得最大值为2.-x28x 整理,得 x2 8x 120.m m解得x= 2或x= 6.要使 DEF为等腰三角形,只存在ED= EF的情况.y.得6 (如图

12、2);得m= 2 (如图3).因为EBF将x= y = 2代入y将x= y = 6代入y所以CE= BF,即卩x =12m12第6题图37. ( 1) BE t 4 , EF 5(t 4)-8第7题图1 DEF中,/ DEFZ C是确定的.如图1,当兰DE= DF时,DEEF即45(t4)解得t156ABBC101625如图2,当兰ED= EF时,54 -(t 4).解得t1285如图3,当兰FD= FE时,FEAC5(t即84)10解得t0,即D与B重合DEBC416(3)皿卜是厶FDE的中位线,Ml/T DE MN= 2, MN扫过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如图4,运动结束,N在AC的中点,N到

13、BC的距离为3;如图5,运动开始,D与B重合,M到BC的距离为?.4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高为9,面积为9 244越F第7题图4第7题图58. ( 1) C(4,2 3) , D(1,2 3).(2)顶点E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横坐标为5,代入直线y = 3x 2 3,得y _2 .2 2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所以物线的解析式为 ya(x -222(x32_2,代入点25)2 仝.2 2C(4,2 .3),可得 a2.33(3)由顶点E在直线2.3上, 可知点G的坐标为(0,2.3),直线与y轴正半轴的夹角为30,即/ EGF= 30设点 E的坐标为(m, 3m 2 3),那么 EG = 2m,平移

14、后的抛物线为2.3).y 年(x m)23m 2 3 .所以点F的坐标为(0,令3 m23m如图 1,当 GE= GF时,yr-GE= 2m 所以 12m2 3m 2m .3解得m= 0或3 3 . m= 0时顶点E在y轴上,不符合题意.2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2如图2,当EF= EG时,FG= 2 3Xe ,所以3 二.23 m2,3m 2 3m 解得 0 或 3 .32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 33 2(x 2)当顶点E在y轴右侧时,/ FEG为钝角,因此不存在 FE= FG的情况.第8题图189. (1)当 D 为 BC 的中点时,ADL BC DEL AC CE - .3(2)如图 1,由于/ ADC=Z ADEFZ 1,/ AD(=Z B+Z 2,Z ADE=Z B,所以/ 1 = Z 2.又因为A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