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企业战略管理_第1页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企业战略管理_第2页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企业战略管理_第3页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企业战略管理_第4页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企业战略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企业战略管理目录一. 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 3(一)人为因素 31. 人口剧增因素 32. 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33. 土地遭侵蚀、盐碱化、沙化等破坏 34. 有毒废料的污染因素 4(二)总结 4二、 气候变化对企业的影响 5(一)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应对关系到企业的公众形象 .5(二)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应对关系到企业的吸引力 5(三)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应对关系到企业的战略调整 .6三、气候全球变暖影响下的企业战略管理对策 6(一)通过改进碳效率的运营来削减成本 6(三)在碳交易市场中获利 7(四)发展新型低碳业务 8(五)影响监管环境 8(六)评估与监管攸关的价值并确定对监管的态度

2、9(七)在多个层面与监管者互动 9四、总结 99 / 10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企业战略管理一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一)人为因素1. 人口剧增因素今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同时,这也严重地 威胁到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 这样多的人口, 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 是一惊人的数字, 其结果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 这样形成 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的变化。目前世界范围内公认为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排放过多造成全球气温升 高。人类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树木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进人 大气层 导致地球升温、使得碳循环失衡,改变了

3、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化形式。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远远超过了科学家所能勘测出来的过去 16 万年的全部历史记录,而且就目前仍还没有减缓的迹象。2. 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尤其是现今在大部分发展较快的沿 海城市,各类工厂的覆盖面越来越广, 高大的烟囱每天以较大的排放量向空气中 排放各种粉尘、烟灰、颗粒等污染物,严重超出了大气的自我调节能力范围,给 生态环境早造成各种的不平衡, 如现在各个地区都有呈现的雾霾天气就是最好的 证明,同时由于这些大气污染进入高空的大气层,影响到地面正常的反射能力, 最终也就导致了整个地面的升温,进而引发一系列

4、全球变暖。3. 土地遭侵蚀、盐碱化、沙化等破坏众所周知的是绿色植物在维持和调节大气中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就目前来看, 由于人类活动为获取木材赢取利益而过度地 砍伐树木,开垦土地,以及过度放牧等因素导致全球全世界范围内平均每分钟就 有 20 公顷的森林被破坏,这将直接降低大气通过植物光合作用来调节二氧化碳 平衡的能力, 进而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 最终导致全球升温; 同时有 10公顷的土地被沙化,地面植被的覆盖量的减少将导致土壤的沙化; 4.7 万吨的 土壤呗侵蚀, 土壤的侵蚀使得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 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 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 并可能造成

5、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 给社会造成重 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4. 有毒废料的污染因素工厂排放的有毒废气、废渣、废水,融入大气圈、陆地、水圈,将严重导致 大气中各种气体的正常比例, 使得大气调节失衡, 最终导致一系列的其他气象灾 害,严重危害生态环境;有毒的废渣渗入地表后, 严重破坏土壤正常的成分比例, 使得土壤盐碱化,不适合植被、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最终引起生态失衡,大气失 衡而对全球气候变化起到了负面效应;其外,废水,特别是有毒的废水,排入到 河流湖泊,危害水生生物与植物的正常生长的正常生长, 影响到正常的生态平衡。(二)总结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全球气候变暖, 大都是人为因素所致, 所以,

6、我们更加应 该关注我们的生活与生产, 努力从根源上来阻止气候变化的加剧, 因而我们不得 不谈到当代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 气候变化已成为企业必须直面的现实, 应 对气候变化是企业必须承 担的重大社会责任, 因此而作出 的企业战略有助于企 业实现向低碳经济的 转型。气候变化从多个层面考验企业的战略应对能力。利 润的产生表明企业成功完成了满足人们需求的使命, 而且在完成过程中对资源的 利用比其他竞争者更有效。 因此,企业不仅仅是为股东创造价值,还必须承担 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才能吸引忠诚的员工, 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中获得消费者持久 的青睐。、气候变化对企业的影响(一)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应对关系到企业的公

7、众形象社会对企业承担公共责任的期望在不断提高, 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在应对全球性的环境、 社会和治理问题时, 跨国公司采用的方法不仅会影响其声 誉,还会影响其竞争地位。据一项全球调查,企业的最高管理人员普遍认为,为 使企业在未来获得成功, 人们对环境的日益关切成为影响公众对企业期望的最重 要的趋势,气候变化是最为重要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问题之一。另据调查,消费 者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看法是, 一个行业或一个企业在各种社会问题上的表现 不仅会影响它的声誉, 还会影响人们购买其产品的意愿, 他们更愿意与那些在社 会问题上表现良好、 值得依赖的企业做生意。 因此,企业通过对环境及其他社会 问

8、题采取行动, 并成功地宣传这些活动来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提升企业的良好公 众形象,就有机会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二)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应对关系到企业的吸引力面对气候变化, 投资者深信对碳排放的管制不可避免, 保险公司担心气候恶 化,碳排放法规将给成本带来变化,各种新标准应运而生。大型金融机构,例如 美国加州公务员养老基金、 纽约州和纽约市养老基金等就曾敦促投资对象报告其 “碳足迹”,并要求其具体解释限量排放等法规可能造成的风险。人们担心减排 到底会创造还是损毁股东价值。 大多数企业高层管理者从风险的角度考虑应对气 候变化的对策, 而实际上及时与良好的应对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机遇。 一项全球 调查结果

9、显示,员工和客户是对企业管理和社会期望的方式影响最大的利益相关 群体,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关系到企业对客户以及企业所需人才的吸引力。 在市 场上,消费者会惩罚不履行其公共责任的企业, 使其市场份额下降; 而在企业内 部,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企业的做法也可能会使企业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三)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应对关系到企业的战略调整环境变化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行业格局,将促成新产品或新市场策略的诞生。 对环保的关切度使监管变得更加严格。 企业对环保问题处理不当将给企业造成不 良的短期财务影响和长期声誉影响。 向低碳经济的转型已经开始, 企业必须做好 准备,无论是碳排放密集型经济核心的能源业、运输业、重工业中的

10、企业,还是 其他产业中的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从根本上转型。帮助企业从转型中获利, 必须重新定位企业,调整企业战略。三、气候全球变暖影响下的企业战略管理对策面对因气候变化而带来的变化,正确的应 对之策是运用系统方法、经济分 析和规划技术 评估变化趋势的战略性影响, 并综合各种信 息,评估可能存在的 风险,考察整个价值链,包 括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和销售的方式,设想 未来 可能出现的状况、竞争对手的反应、消费 模式的变化,以及法律诉讼和监管的 可能,根 据观测分析结论采取战略行动。 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变化, 企业可从 如下 几方面做出战略调整:(一)通过改进碳效率的运营来削减成本 大多数行业的许

11、多企业都有机会通过削减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来节省成 本,从而获利。我们的研究显示,许多企业能达到 20%50%的削减幅度,有些企 业甚至能达到更高幅度, 同时,企业的成本竞争力也将加强。 当企业能够因减少 碳排放而获得碳排放配额时, 减少碳排放量对企业来说则尤为有利可图, 因为碳 排放配额可以根据欧盟排放交易方案出售给其他企业。然而,全球平均只有 24%的高管表示,所在企业已为运营制定了碳排放目标。作为一个简单的起步举措, 任何企业都可先改善自身内部能源效率, 并且在 合适的情况下, 使用碳排放量低的燃料。 更好的保温隔热材料和节能照明系统经 常能快速带来减排成效。 对于重工业来说, 对生产进

12、行重新配置, 也会是一项有 效的举措。比如,重工业企业可以通过对生产流程产生的热能进行再利用来发电或为后续的生产环节供热。 再比如, 机器和机泵等设备的产能经常过剩, 就可以 削减其产能, 使之符合实际的生产需求。 类似地,金融企业可以通过重新配置数 据中心,比如去除多余的应用程序、 安装新的服务器以及优化布局, 来提高热能 利用效率, 从而节省能源, 削减成本。 大多数企业还可以通过减少航空差旅并关 闭闲置状态的机器和灯具来改变自身的准则和行为。 来自同事的压力和内部的激 励机制可以推动某些行为转变。 运动传感器等成本相对较低的技术也能对减排做 出重大贡献。(二)重新定位资产组合 能源企业和

13、重工业企业也可以通过对自身资产组合进行重新定位来获得战 略优势。它们可以出售那些一旦实施或加强碳排放监管, 其竞争力就可能会减弱 的工厂。另一方面,它们可以收购那些将从公共政策动向中获利的资产。另外, 它们可以将投资组合向碳密集度较低的工厂和技术转移。能源密集型产业的许多企业都将面临何时以及如何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复杂 问题。老牌企业一方面必须提高其现有高碳资产的短期碳效率, 保护这些资产的 价值。另一方面,它们必须抓住当前的低碳业务机会,并为未来增长打下基础。 要实现增长,高管们必须理解碳排放问题将如何影响企业现有的和潜在的客户群, 而这在许多产业并非是可以直观理解的。 开展这种分析的一个实用切

14、入点是: 假 设所有以极低的成本或无成本实现减排或得到公共补贴的活动都可能很好地代 表了增长市场。(三)在碳交易市场中获利欧盟排放交易方案 和可能在其他地方建立的类似监管机制对银行和其他 理解碳价格驱动力以及碳交易市场发展过程的实力型交易商来说是理想的机制。 欧盟排放交易方案 的排放权总交易价值是每年 400亿欧元左右。 如今的交易 量只占这一总价值的小部分, 但正在增长。 其中许多角色是富有吸引力的, 比如 为投机目的购买或出售碳排放权, 或建立能帮助系统外的企业以低成本方式实现 减排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然后在市场上通过出售排放权来获利。(四)发展新型低碳业务与优化现有基础设施的碳效率的各项

15、工作同步, 企业将展开重大行动, 为新 的基础设施大举开发更有效的低碳解决方案。 通过建造或制造新型住宅、 厂房或 汽车来实现减排的成本,通常比通过翻新改进现有资产来实现减排的成本更低。 实际上,监管法规必须鼓励这些新型的低碳解决方案, 因为只有这些解决方案才 符合到 2030 年在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减少的前提下全球 GDP 实现翻番的预期 目标。使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的需要将带来产业的新生。 例如,林业和生物能源 业的情况显示, 通过向发电厂大规模供应生物能, 一条重要的新价值链可能将出 现。另一条新价值链可能以纤维素乙醇为基础; 这种能源的成本如果能像许多人 预测的那样快速降低, 则将带来

16、运输燃料供应模式的重大改变。 如果监管条件合 适,电力企业和物业业主可能结成新的联盟,以分散的形式生成电力(五)影响监管环境对于许多产业来说, 监管舞台关乎巨大得失。 排放交易方案的精确设计能对 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具体取决于自由排放许可程度、 新生产设施的许可权分配情 况,以及将价格上涨转嫁给终端用户的能力。例如,在今后一到两年内,欧洲议 会将就欧盟排放交易方案 内的未来排放许可权分配做出决定; 就航空业而言, 这些许可权的价值可能高达 30 亿欧元,比全球商用航空业 2006年全年利润还高。作为低碳企业战略的催生剂,监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意味着,许多 企业都会认识到自己必须影响监管格

17、局, 不仅要影响其根本性的政策原则, 而且 要影响技术性的监管工具。各企业需要与监管者紧密合作以求获得保障;例如, 确保监管规定不会无意中促使企业将生产从碳成本较高地区碳排放量相对较低 的工厂转移到监管力度较轻地区碳排放量较高的工厂。 对于以事实为基础的主张, 如果以合适的方式提出,政策制定者是会持开放态度的。(六)评估与监管攸关的价值并确定对监管的态度 同一产业中不同企业因监管而牵涉的利益相差巨大, 具体取决于企业资产和 产品的碳密集程度、 企业的技术能力、 企业在不同细分市场中所占的份额, 以及 企业运营所在的地域等因素。 确定在每个监管领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并将这些 不同的态度整合为一

18、个一贯而可信的主张, 是开展成功的监管管理所必备前提条 件。各企业在确定自身态度时, 不仅应根据近期价值, 也应考虑在监管者和其他 利益相关者看来什么样的态度可能是可持续。 例如,自律性的目标可能使得企业 有机会通过自身力量实现减排。但是,要持续推动减排,这些目标必须可信。欧 盟机动车制造商在欣然接受自律减排时就没有留意这一现实, 而监管者后来认为 自律减排目标不够高,转而施加了远为苛刻的减排目标。(七)在多个层面与监管者互动 今后几年内,随着全球、地区间、全国和州层面的监管流程陆续展开,监管 磋商和决策过程会出奇地复杂。 企业如果能利用合作和联盟关系来支持自己的主 张,并通过直接对话以及努力引导公众舆论来影响政策制定者, 积极参与复杂的 互动流程,则将获益匪浅。 许多企业对这样的举动缺乏准备。 在对全球各地企业 高管进行的一项调查中, 只有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说, 他们的企业在制定应对监管 的策略时会经常考虑气候变化; 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表示, 其所在企业的气候变化 应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