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珠三角都市带城市体系结构分析_第1页
大珠三角都市带城市体系结构分析_第2页
大珠三角都市带城市体系结构分析_第3页
大珠三角都市带城市体系结构分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你我共享大珠三角都市带城市体系结构分析关键词都市带; 核心城市; 大珠三角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 2004)10-0017-03随着广东对外开放的不断加快和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在城市化发展上表现为香港、澳门与珠三角各城市在空间上和功能上逐渐融合,催生新的城市形态大珠三角都市带。本文拟对这一即将兴起的大都市带的结构体系进行分析。一、大珠三角城市带核心城市的构成一般而言,大都市带是由若干个大都市区连成一体,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活动存在密切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1每个大都市区以一个大的中心城市作为核心,该核

2、心城市与近邻其他城市形成具有紧密经济社会联系的融合体,在融合体中核心城市居于主导和中心地位。有关珠三角城市带建设的构想大多建立在首位度分布和单核心城市基础上。有学者主张以广州为中心建立城市带, 也有的学者主张以香港为核心建立范围更大的城市带。在改革开放最初一段时期,深圳尚未挑战广州首位度的情况下,香港是粤港经济区域的“核心区”,广州是区域的惟一 “次核心区”;这些构想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问题在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深圳、佛山、中山等城市的崛起,使“单核心” 的构想得以成立的客观条件已发生重大变化。大都市带概念最先提出者一一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Jean Gottmann,1957)

3、认为,大都市带的标准一是人口要超过2500万人。二是要有多个核心城市相互配合和支撑,如美国波士顿华盛顿的东北部大都市带、美国芝加哥一匹兹堡的大湖大都市带、日本东京一一神户的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伦敦一一利物浦的英格兰大都市带、阿姆斯特丹一一法国北部工业区的西北欧大都市带等均是多核心结构。2002年末,珠三角人口为 2364.88万人,加上港澳地区则超过3000万人。香港、澳门与内地的经济和社会联系日益密切,特别是与近邻的深圳、珠海,在城市功能上日益融合,共同发挥着大珠三角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广州、佛山的经济实力也在迅速增长。因此,包括香港、 澳门在内的大珠三角城市集群,正由“单核心”形态向“多核

4、心”的“广州极”、“香港一一深圳极”、“澳门一一珠海极”转化,并具有向大都市带发展的趋势。、次核心城市引力及城市化程度分析大都市带各核心城市之间, 通常都会绵延着二级中心城市(次核心城市)和为数众多的中小城镇,从对要素的吸聚能力来看,这些次核心城市和中小城镇网络体系构成了大都市带 的次核心区。由于次核心城市既处在核心城市的“城市场”中,同时又是邻近的中小城镇网 络的中心,所以它们既是大都市带中核心城市的联系结点,又是承接核心城市要素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的桥梁和 “腹地”。次核心城市作为本城市集群的“龙头”,还承担着带动周边中 小城镇实现规模扩张和结构升级的任务。从当前几个世界性都市带的发展历程来

5、看,一般都要经历结构简单的小城镇聚落发展到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区,再到依托核心城市的大都市区,最后通过多个大都市区的有机衔接而聚合成大都市带, 形成“核心城市 二级中心城市(次核心城市) 小城市和小城镇”有序融合的庞大的空间经济体系,并带动边缘地区的发展。1大珠三角都市带的二级中心城市(次核心城市)从上表可以看出,二级中心城市占大珠三角总人口约24.8%,占GDP的比重约6.6%,与核心城市相比,不论要素聚集能力,还是整体经济规模,均存在明显差距。但从二级中心 城市之间对比来看, 其内部人口规模差距和经济总量差距不如核心城市之间的差距大。在人口规模上,除佛山、江门相对突出外,其他城市之间差距

6、不明显;在经济总量上,除东莞、 中山相对突出外,其他城市之间差距亦不明显。这种核心城市差距大而二级中心城市相对均 衡的空间分布,会对大珠三角都市带城市结构变迁和经济发展产生多重影响:第一,在经济实力强劲而差距相对较小的“广州极”和“香港一一深圳极”之间,二级中心城市受到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强,在经济上发展较快。并且由于在“广州极”和“香港深圳极”之间城市引力的断裂点在空间分布上相对均衡,二级中心城市可以在距核心城市较远的更大空间范围内进行规模扩张。第二,在经济实力差距相对较大的 “广州极”和“澳门一一珠海极” 之间,距“广州极” 较近的二级中心城市受到核心城市的引力作用强,而距“澳门一一珠海极”

7、 较近的二级中心城市受到核心城市的引力作用相对弱一些。并且由于“广州极”和“澳门一一珠海极”之间 城市引力的断裂点在空间分布上明显不对称,导致距离广州近的二级中心城市在城市经济发展和规模扩张上相对快一些。第三,在经济实力差距相对较大核心城市之间,容易培植规模相对较大的二级中心城市,以弥补核心城市引力的不足。事实上,珠三角其它城市集群的发展差异也证明了这一点,如佛山、东莞、惠州都是新崛起的规模较大的二级中心城市,惠州周边的城市集群发展,显然不如东莞和佛山。2.小城市和小城镇体系在大珠三角核心城市和次核心城市之间,分布了20个县(市、区)和为数众多的建制镇。这些小城市和小城镇正处于结构升级、变迁和

8、不断融合到大中城市体系的过程中,如花都、番禺、南海、顺德、三水、高明、惠阳等市,已按照原来的行政隶属关系,由当初的“县改市”走向“市改区”。这些小城市和小城镇在大都市带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为核心城市和 二级中心城市的发展提供要素与产业支持,如向位序更高的城市提供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另一方面,通过城市集群中的产业分工链条,形成依托于大中城市的生产、加工或服务型的专业城镇。必须正视的是,在大珠三角,不论“县改市”还是“市改区”,即使是已被称为核心城市、次核心城市的“市区”,也还在相当程度上保留着原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判别一个区域的城市化水平能否提高,除了看城市建成区面积、看城镇人口的比例外,

9、 更重要的应该是这个城市的所有城乡居民,是否已具有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因此,大珠三角的小城市和小城镇体系发育的相对滞后,表明这一区域的核心城市和次核心城市的引力场, 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大珠三角的小城市和小城镇体系会面临两种前景:一是顺利地承接核心城市和次核心城市结构调整中的要素回流,真正融入大珠三角的次核心区;二是在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得到长足发展之后,核心城市、次核心城市可能越过行政区划的界限,在大珠三角的外围开辟更广阔的经济腹地。显然,这种“夹生饭”状态的“城市化”,对未来大珠三角都市带的发展是不利的。、边缘地带要素承接能力及城市化分析从更大的地理空间看, 粤东地带、粤西地带、广东北

10、部山区、近邻的福建、江西、湖南、 广西、海南等省部分地区,共同构成了大珠三角的“边缘区”。从历史的和现实的经济联系看,云南、贵州、四川、湖北的部分地区,也可能构成大珠三角的“边缘区”。根据弗里德曼(Jhon F riedman ,1967 )的“核心边缘理论”,大都市带的形成和发展,将推动更大的空间经济形式(如区域一体化)的产生和发展。这种更大的空间经济形式发生在核心区工业化成熟阶段以后,核心区和边缘区的要素开始全方位的相互流动(而不是工业化初期阶段的流入和工业化成熟阶段从“核心区”到“边缘区”的溢出为主要特征),空间经济逐步走向一体化。从城市化发展来看,核心区形成多核心的城市群体(大都市带)

11、既是区域经济一 体化的结果,又是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动因之一。核心区城市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关系表明,要在依托核心区构建大都市带,至少需要两个方面的条件: 核心区工业化基本完成和广阔边缘区作为大都市带的经济腹地,以满足与大都市带的经济社会互动要求。整体上看,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在进入工业化成熟阶段,表明大珠三角目前的城市化水平与“大都市带”相比,还有相当距离,但也说明这一地带开始出现形成大都市带的趋势。 按照城市引力的“距离衰减规律”,可以把珠三角的边缘区划分为以下几个圈层:汕尾、河 源、清远、云浮、阳江等珠三角周边城市构成的相对近邻圈层,汕头、揭阳、潮州、梅州、 韶关、茂名、湛江等城

12、市构成的相对中间圈层,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云南、贵 州、四川等省部分地区以及东南亚的部分地区构成的相对疏远圈层。四、构建大珠三角都市带的若干对策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都市带城市体系正处于孕育过程中,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其核心城市、二级中心城市以及边缘地带的城市功能定位以及经济利益关系将处在不断调整和 变迁过程中。在大珠三角已经形成多核心城市的基础上,必须依据城市化发展的内在规律, 进一步作好大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结构调整和功能定位,推动大都市带的形成和发展。第一,加快核心城市发展,注重平衡核心城市规模核心城市能否发展到一定的数量和规模,是决定大都市带乃至大经济圈能否成功构建的关键因

13、素。如前所述,当前珠江三角大都市带的核心城市条件已基本具备,但存在两个明显缺陷:规模偏小和结构不均衡。除了核心城市主导产业规模偏小以外,其人口规模也偏小。 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城市的人口,均未超过一千万人,城市总人口中,还存在 大量从事非城市产业、素质相对偏低的居民。这些都削弱了核心城市的主导和带动功能。在城市结构上,不论是经济实力还是人口规模,“澳门一一珠海极” 明显弱于其他两极。因此, 在未来大珠三角都市带的核心城市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和人口流动政策,壮大核心城市产业实力, 在不断提高城市设施承载能力的基础上,继续鼓励人口特别是高素质人才向核心城市及其周边的城市

14、集群聚集。另一方面,要注意加快澳门和珠海的城市规模建设,扩大其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使之能在未来发挥核心城市的作用,成为带动大珠三角西部边缘各圈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极”。第二,科学规划城市功能定位,实现城市产业有序分工尽管大都市带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城市化发展的高级形态,但是,在大都市带内部各不同等级城市的功能定位却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在大都市带中核心城市的功能应当是开放的和综合的,为之服务的中小城镇则不一定要求全面、综合,而大都市带的边缘地带则主要是承接来自核心区的辐射作用并为大都市带提供相关要素支持。因此,整体上来看,广州极、香港 深圳极、澳门 珠海极等核心城市,应定位在综合型城市和国

15、际型城市,而 不是只片面强调“高科技城市”、“旅游城市”、“教育城市”等功能单一的城市。当然,在核 心城市内部,进行适当的产业分工和职能分工,在某些区域从事专业生产和专门活动,如规划高新技术园区、大学城、产业带等等,或者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发展主导产业,也是必要的。二级中心城市(次核心城市)在功能定位上,要更多地突出其专业优势分工的特色,能 够有效地聚集本地区特色资源,培植地区支柱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目前在珠三角各二级中 心城市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仍是产业结构趋同、产业平均规模偏小和专业性不强。在未来的大珠三角都市带的产业调整中,应当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实现产业跨区域整合,对产业结构趋同的地

16、区立足于规模整合,对特殊资源地区实施专业性和特色性产业培植。在边缘地带城市化发展上, 应当大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 加快建设通向大都市带特别是核心城市 的交通网络体系,加快培育本地带的二级核心城市,尽早发挥大珠三角经济腹地的功能。第三,加快制度创新,建立跨区划城市协调机制,减少大都市带建设的制度壁垒在以大珠三角都市带为核心区的“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圈层中,既包括政治制度和意识 形态与大陆明显不同的港澳地区,也包括广东珠三角各城市, 还包括经济技术呈现明显梯度差异的粤东、粤西、 粤北和周边省区。在跨划行政区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必然要碰到种种制度障碍。因此,建立跨区划的城市发展协调机制,是构建大

17、珠三角都市带的关键。由于城市化建设是综合的和复杂的,这种跨区划协调机制应当包括城市管理制度协调、城市要素流动协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城市产业规划协调、 城市安全卫生协调、城市信息资源共享协调、城市利益矛盾协调等方面。内地与香港、澳门两份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签署,已经为突破制度“瓶颈”制约,加强粤港澳产业分工合作及推进大珠三角都市带发展提供了契机。特别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贸易投资便利化安排, 大幅度降低关税水平, 为粤港澳要素自由流动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在港口、基建项目、物流服务、金融、旅游、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领域中等协调 机制的形成,将更加有利于克服大珠三角都

18、市带中香港一一深圳极、澳门一一珠海极的融合障碍。可以预计,未来大珠三角都市带的进一步发展,制度上、体制上将会有更大的创新和 突破,进而通过建立“城市联盟”或其他有形的经济社会合作组织,将会更有效地协调好“泛珠三角”各圈层的经济、文化、制度、技术等方面的关系。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

19、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 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