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译者主体性解读曾朴的翻译思想摘 要: 本文基于译者主体性的视角,从翻译目的、 文本选择、 翻译方法等方面探讨曾朴的翻译思想, 希望对后世的 翻译者有所裨益。一、引言曾朴(18721935),笔名东亚病夫,江苏常熟人,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作为孽海花的作者,曾 朴一般以中国清末民初小说家、出版家定位。但观其一生,他的 文学活动远不止于此。 在晚清外交官陈季同的影响下, 曾朴自学 法文并翻译大量西方文学作品,尤其热衷于对雨果作品的译介。 1905 年小说林社出版译作影之花(原作者为 Charles Foie ? ?o)至1931年真美善刊登笑的人(原作者为雨 果),曾朴的翻译生涯
2、跨越了晚清和五四时期 1107-112 。本文 通过分析曾朴的译者主体性, 深入探讨其翻译目的、 翻译选择及 翻译方法, 从中了解他如何在二十世纪这一特殊文化转型期的矛 盾与问题中不断调整、 做出选择并推动中国新文化运动后的翻译 热潮。二、译者的主体性作为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 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行为。 关于 翻译的本质,金圣华认为:“译者在早期虽有舌人之称,却 不能毫无主见,缺乏判断,译者虽担当中介的任务,却不是卑微低下、依附主人的次等角色译者必须凭藉自己的学养、经验,在取舍中作出选择。” 215 这意味着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的 选择对翻译活动能否达到其目的是至关重要的。早在1987 年,杨武
3、能先生就提出: “与其他文学活动一样, 文学翻译的主体同 样是人,也即作家、翻译家和读者 ; 原著和译本,都不过是他们 之间进行思想和感情交流的工具或载体,即是他们的创造的客 体。而在这整个的创造性活动中, 翻译家无疑处于中心的枢纽地 位,发挥着最积极的作用。” 3227 处于翻译主体地位的翻译 家,即译者自身的信仰体系、价值标准、思维方式、生活环境、 个人经历、 情感因素、 语言水平等都会影响其对原作的理解和译 介。同一部原作, 不同的译者根据自己的解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译出各自的特点与风格,以满足自身的翻译目的。查明建认为: “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 下,为
4、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 其 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 人文品格的文化和审美创 造性。译者主体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具体地说,译者主 体性不仅体现在译者对作品的理解、 阐释和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 创造,也体现在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的文化目的、翻译策略 和在译本序跋中对译作预期文化效应的操纵等方面。”419 -24翻译家曾朴所生活的时代跨越了晚清和五四时期, 其特殊的生活 背景和个人身份势必对他的翻译选择产生重要影响。三、从译者主体性解读曾朴翻译思想(一)翻译目的及文本选择1. 小说林时期( 1904-1908 ) 在同文馆学习法文的经历加上自身对法语学习的
5、执著和努 力,使曾朴具备了一定的法文基础。 在晚清外交官陈季同的文学 启蒙下, 曾朴立志于系统翻译法国文学作品。 “我们现在要努力 地,第一不要局于一国的文学,嚣然自足,该推扩而参加世界的 文学,就要参加世界的文学,入手方法,先要去隔膜,免误会。 要去隔膜, 非提倡大规模的翻译不可, 不但他们的名作要多译进 来,我们的重要作品,也须全译出去。要免误会,非把我们文学 上相传的习惯改革不可,不但成见要破除,连方式都要交换,以 求一致” 5 。带着这一目的, 1904 年,曾朴在上海创立了小说 林社,出版和翻译了大量域外文学作品。 译者所处社会的意识形 态对其翻译目的及文本选择有影响作用, 但译者主
6、观意志的影响 力更大。晚清时期, 绝大多数翻译家的翻译初衷是通过对域外作 品的译介介绍外国风俗文化并启蒙国人, 而曾朴的译介重点则在 于介绍西方小说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等。在“影之花叙例” 中,曾朴对原作有以下评述:“其事节则奇峰叠起,再接再厉, 无不荡魄惊心,思绪则茧思百纬,弥乙弥精,到处沁脾渥髓。叙 恋爱,则蜀啼湘泪,不足喻其缠绵也。叙阴谋,则森罗幽狱,不 足方其险怪也。 有祖国稗家之趣味, 而兼泰西说部之奇峭。 ”6 由此可见其选择文本的出发点。 在早期的翻译活动中, 曾朴更多 地从文学价值的角度选择译介的作品,意在介绍西方文学作品, 传递外国文学精神, 其真正目的是使国人消除对异域文化的
7、隔膜 与误会,这在晚清通过翻译小说启蒙民众的时代背景中是比较独 特的。此外,曾朴试图从学习他人出发,通过翻译学习西方文学 作品,进而“把我们文学上相传的习惯改革”。2. 从政时期( 1909-1926 )小说林社关闭后,曾朴开始了宦海生涯,直至 1926 年辞去 官职。期间目睹军阀的专横、执政的贪婪、人民的疾苦,他的翻 译初衷随之发生了变化, 所译作品偏向于反映现实。 他对文本的 选择,体现了明显的政治目的。 1911 年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 了反帝反封建斗争时期。 1912年2月至 9月,曾朴翻译的第一 部雨果的作品九十三年在时报刊登连载。这部作品以法 国大革命为主线, 再现了新旧两种制度之
8、间的殊死较量。 选择这 本作品不仅是因为其恩师陈季同“系统译介雨果戏剧”的嘱咐, 更是因为书中描绘的景象与曾朴正经历的辛亥革命后的局势相 似,他想借此书映射当时所处的动荡时局和对社会变革的理想。 这一时期, 曾朴翻译最多的是雨果的作品, 不仅因为雨果作品中 的现实寓意, 还因为两人自身的相似之处: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 运动领袖,而曾朴反对宗教礼数,个性张扬,追求爱情,崇尚自 由,充满了浪漫主义气质。3. 真美善时期( 1927-1931 ) 由于对政局的失望,曾朴愤然辞职,退出政坛。此后,他与长子曾虚白在上海开设了真美善书店, “想借这书店的激励, 增 进自己对文艺的进修, 特别要透过翻译的努
9、力, 吸收西方文艺的 精英,来补充中国文艺的不足” 7 。 对真美善时期的曾朴来说, 翻译不仅仅是出于了解、 介绍西方文学的目的, 还是为了给本国 文学的创作提供“源泉”, 为了“把世界已造成的作品, 做培养 我们创造的源泉” 5 。在这一时期,曾朴对于法国文学的认识 不再主要通过陈季同的介绍, 而是随着自己对法国文学阅读量的 增加和法文水平的提高, 自发地感受和品味法国文学的魅力, 试 图通过对法国文学的系统介绍和翻译, 不仅使中国旧文学得到改 良,还学习西方文学,为发展新文学提供灵感。 (二) 翻译语体的选择清末民初不仅是一个在政治上风云变幻的年代, 在语言上也 是一个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型的
10、特殊时期。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 白 话尚未确立其正统地位。 这一时期的翻译家们同时掌握和使用着 两种语体, 因此在翻译中往往是文言文和白话文并用。 就曾朴而 言,对原作风格的判断和精神的理解,是翻译语体选择的标准。 “当年翻译外文,只有闽县林琴男的古文和常熟曾孟朴的白话, 才能合乎理想要求” 8 。确实,曾朴的白话掌握得非常娴熟, 据曾朴孙曾坚先生回忆, 曾朴非常喜欢给家人讲故事 9122 ,不 仅用白话章回体写作出版巨著孽海花,其译作也多数选择用 白话文,如早期翻译的马哥王后佚史及大部分对雨果戏剧作 品的译介。选择白话文来传递原作的内容与精神,是因为白话 “口语化”特征更符合原作的文体特征,
11、更能使读者理解和接 受,从而“去隔膜,免误会”。在他看来,文言文庄重、雅致, 语言风格更严肃,因此, 九十三年采用了文言翻译,更适合 反映这部作品的历史性和哲理性。(三)翻译方法的选择 为了“去隔膜,免误会”,通过翻译滋养中国文学,曾朴的 翻译实践始终坚持这样的原则: “译者惧失原文本意, 字里墨端, 力求吻合,且欲略存欧西文学之精神。 故凡书中引用之俗谣惯语, 悉寸度秒钩,以意演绎,非万不得已,决不以我国类似之语代 之。” 6 在当时他所处的晚清时期,译界崇尚归化,以迎合读 者的喜好。 而曾朴不仅尊重原作的内容, 对原作的形式也尽量保 留,绝不随意删减和改造原作的章节。 影之花中,“曾朴照
12、直传递了原作毫无背景交代而以对话开始的叙事方式, 而并未将 其改造为交代时间、环境和人物背景的传统化叙事 ; 人名的翻译 也未中国化,而是采用了音译。其次,译作也试图保留原作的描 述方式和俗语也显示出译者力求吻合原作的努 力”1014 -24 。为了最大限度地帮助读者接受原作想要传递的 精神,曾朴的大多数译作都附有对原作家的介绍, 包括作家生平、 文学风格等内容, 用以引导读者对译文的全面把握和理解。 曾朴 一直强调直译,却十分反对欧化文。在具体的实践中,他不断努 力调整翻译方法,如直译时尽量少用长句,保持译文的通顺等。 这种翻译方法的选择正是由他志在参考西方文学, 改良中国文学 的主观意愿决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安装团队管理方案(3篇)
- 电信基站工程建设方案(3篇)
- 安全教育年度培训方案课件
- 牧场安全生产培训方案课件
- 安全教育培训需求检查课件
- 猎头专员面试题库及答案
- 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功能用户付费意愿趋势预测报告(2025年)
- 安全教育培训记录用电课件
- 2025年工业互联网NFV技术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报告
- 2025年新能源行业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与新能源市场分析报告
- 2025-2026学年湘美版(2024)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创意钟表》教学设计
- 2025交通行业工会改革计划
- 2022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技术措施
- 班干部聘任仪式
- 2025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设计(附目录)
- 高校新生开学动员大会教师代表发言稿范文
- 2025年心内科重症病房CCU临床带教资选拔理论试题(附答案)
- 甬温线特大铁路事故
- 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时练习及答案(附目录P102)
- 药剂学:第二章 药物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课件
- API-650-1钢制焊接石油储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