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直觉走向深刻和智慧_第1页
从直觉走向深刻和智慧_第2页
从直觉走向深刻和智慧_第3页
从直觉走向深刻和智慧_第4页
从直觉走向深刻和智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直觉走向深刻和智慧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文化现象,是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下 受到感化、美化、净化的过程。小学语文应着力建构儿童语文学 习文化,张扬儿童个性,发掘儿童潜能,使小学语文具有丰富的 教育价值和独特的文化品位。儿童语文学习文化是指与儿童语文教育相对应的以学习为 基本特征的文化,是儿童围绕语文学习而长期形成的对待学习的 态度、习惯、规范和效果,以及教育者提供的支持性环境。儿童 语文学习文化包括儿童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庞杂的系统,本文仅就笔者在教育教学中涉及较多的方面,择要阐述。一、源于儿童的自然属性儿童的语文学习是自然的、自主的。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与生俱来”。表现为学习方式的

2、自然、自主、自觉、自由等儿 童化特质。自然 语文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之中。儿童的本能、兴趣、需 要、梦想、游戏、探索都应在这个“百草园”里自由自在地 展开、生长。儿童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对生活的不断发现、认识、 实践,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儿童生命中充满生长力的部分。自觉儿童的生活过程就是儿童的成长过程,儿童成长的根本状态是儿童作为成长主体内在展开的活动过程。因为,“生长, 并不是从外面加到活动上的东西,而是活动本身具有的东西”( 杜威 ) 。语文学习是儿童的自觉意识不断被刺激、 唤醒的过 程,儿童逐渐形成语文自觉一一言语敏锐、情感细腻、思想丰富。自由儿童不喜欢程式化的学习方式, 儿童的语文学习需要在

3、儿童感到自由的情境中进行。 在游戏中儿童享受着自由、 积极的 精神体验。 “游戏可应用于儿童一切的活动, 儿童的一切活 动都是自主自发的。 活动本身就是目的” (罗恩菲德 ) 。儿童喜欢 语文,是因为快乐和自由。二、基于语文教育的价值追求1 追求“自我”舒展想象是儿童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特点。 儿童化的语文学习文 化维护儿童的思维方式, 不急于让儿童告别他们本应具有的童真 面目。儿童化的语文学习,追求儿童生命在“自我”中舒展。2 折射“游戏”精神游戏精神就是儿童的精神, “游戏性”成为儿童精神的基本 特质,渗透、贯穿于儿童生活的全过程,演绎着儿童的生命与成 长。3 指向“人格”奠基 语文教育在指

4、导儿童学字习文的同时, 承担着建构儿童精神 世界的责任。课堂上格式化的、形而上的“教育”矫情,对儿童 的情感和精神是误导, 甚至是伤害。 小学语文应追求独特的审美 品格,美化、净化儿童的心灵。为儿童的“人格”奠基。三、儿童语文学习文化的建构追寻儿童的语文, 呵护儿童的生命发展, 润泽儿童的精神世 界是小学语文教学之本。要让儿童感到,语文是美的,语文是好 玩的,语文是有意义、有价值的。1 敏锐“语”的直觉 儿童语文学习应该是建立在儿童的直觉上的, 使儿童的直觉 从朦胧走向敏锐,走向深刻,思维力、语言力自然生长,形成良 好的语文素养。(1)基于直觉 ( 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石榴 ) 师:读读这段话,看

5、读到什么地方你觉得喜欢 ? 生:最喜欢“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 正鼓着劲儿在吹 呢”!( 大部分学生共鸣 )师:是的,老师也好喜欢 ! 你喜欢它的理由呢 ?生 1:红红的石榴花真的很像小喇叭,我见过的 !生 2:是的,真像 !师:让我们来看看它。 ( 出示石榴花图片 ) 生:真像小喇叭,太美了 !师:郁郁葱葱的枝叶间挂满了这样的“小喇叭”这样的 情景,你喜欢吗 ?生:当然喜欢 !石榴虽然是篇说明性文章,但孩子们喜欢,因为石榴的 可爱,因为课文中描写的石榴花、石榴果的可爱。儿童是天生的诗人”, 儿童天生有着敏锐的语言直觉。 语文教学首先需要的不是怎样教, 而是发现和保护儿童的语言直觉 和天性

6、。“喜欢”是儿童朦胧而可贵的文字感悟、审美能力。调 动和激发儿童学习的这一能力, 将他们对语言的直觉转化为体验 和理解,情动而辞发一一儿童的语言才会真切、活泼,自然而敏 锐。(2) 走向深刻 (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荷花 ) 师:这段中有两个词: “翩翩起舞”, 还有一个是“舞蹈”。 仔细读读,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翩翩起舞”大概是像羽毛那样很轻、很软地跳舞,因 为“翩”字右边是个羽毛的“羽”;“舞蹈”就是一般的跳舞。师:“微风一吹,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 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这句话为什么不用两个 “翩翩起舞” ?生 1:这样就重复了。生 2:翩翩起舞的时候,雪白的表

7、裳才会随风飘动,显得很 轻,很美。对于“翩翩起舞”的感悟和理解, 儿童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直 觉。教学中, 教师通过将“翩翩起舞”和“舞蹈”两个词语的比 较,刺激儿童的语言直觉,再激发儿童的敏锐性,将儿童的语文 感悟和思维引向深刻。2 诱发“语”的灵性教师应珍视儿童的点滴体验, 从中唤醒他们作为学习者的生 命本真,催生语文灵性。(1) 唤醒本真 (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东方之珠 ) 师:“漫步在金色的海滩,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 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你对这句话中的什么最向往 ?生:我喜欢“沐浴着轻柔的海风”的感觉,那一定很舒服。 师:我向往的是“漫步在金色的海滩”。提着鞋,赤着脚, 走在

8、软软的沙滩上,感觉一定特别舒服。生:我特别喜欢听那浪涛拍岸的声音, 像音乐,又像雷声 我听过的 !师:是啊。那样的沙滩,那样的声音,真的妙不可言呢 ! 语言表达的灵气不仅来源于儿童的生活, 更来源于儿童对语 文的感悟和积淀。 儿童对语文有着自然而然的认同和感悟。 语文 学习中的儿童呈现出的对自然、生活、语言文字的敏锐感悟,是 极富教育价值的, 以此为生发点展开的语文学习将唤醒儿童对生 活的本真感悟,撞击儿童的情感,凝聚成生长力元素,促进儿童 的生命成长。(2) 催生智慧 (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恐龙 ) 恐龙是深受儿童喜爱的课文,那可怕又可爱的恐龙,充 满神奇的色彩。 在饶有兴趣的课文学习结束后,

9、 我给学生设计一 个练习:“三角龙在沼泽边漫游,迎面走来一只剑龙”想一想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发挥你的想象力写一写。谁更丑三角龙在沼泽边漫游,迎面走来一只剑龙。 三角龙 暗想:“早就听说剑龙厉害,今天我可不能让他。”于是,他走 上前,大声地对剑龙说:“你好啊 !”剑龙呢,毫不示弱地说:“我好,你不好 !” 三角龙生气地说:“瞧你长得那模样,全身插着剑板,连尾 巴上都有,真丑极了 !”“你才丑呢 !看你,脸上还长着那么长的角。真够丑的。别 的恐龙看见你都吓坏了吧 ?”“你丑!”“你丑!”两只恐龙你一句,我一句,没完没了。忽然一阵雷鸣般的巨响传来,不好,是庞然大物雷龙来了 ! 两只恐龙顾不

10、上吵架,撒腿就跑 能把课文的内容恰当地迁移运用, 巧妙地写出两只恐龙争吵 的情景这是建立在文本意义把握基础上的再创造。 儿童化的 语文学习情境,激活了儿童的想象,产生了创造的力量。对于儿 童,这不是从课文中获得的语言智慧吗 ?3 发现“语”的意义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教师要根据课堂的需要精心创设情 境,激发儿童主动迅速地理解语言、理解语文。但是,语文学习 是受学习内容的规定性制约的。语文学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内 容,在此基础上才是儿童化的形式选择。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帮 助儿童真正发现和领略语文的意义,避免学科的泛化。(1) 语文魅力 ( “雀”的教学 ) 老师写出“截”的土戈合成的外框, 填上“

11、木”字,学生都 认识一一“栽”,栽种,与“木”有关;填上“衣”、“车”, “裁”、“栽”与“衣”、“车”有关。再填上“隹”,学生不 认识。老师告诉学生:“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住字多一横。其 实我们早就认识它了一一在鹤、雁这些字里。它读 zhui 。意思是短尾巴鸟。”老师接着说:“这只短尾巴的鸟 还飞进了课文的另一个字里, 把它找出来。”学生雀跃地找到了“雀跃”的“雀”。于是,有学生醒悟过来:上面是个“小”。 下面是“隹”。“雀”的意思出来了一一小而短尾巴的鸟。老师的文化底蕴加上富有形象质感的语言描述。 传达出学习 内容的意义,深深烙在儿童记忆里。课堂传递着语文学习的魅力、 文化的魅力。(2) 儿童

12、本真 ( 儿童诗雪的教学 ) 雪后的早晨,老师领着孩子读儿童诗雪,这样的时刻和 环境,雪对他们应该有意义。“我们收到了冬爷爷的礼物那么。 你是怎么发现这个礼物的?看这首小诗美妙的雪最近的日子天气阴沉 漫天是厚厚的灰色的浊云仿佛高明的画家绘成了一幅纯洁的图案 真不舍得让人踩下去 学生七嘴八舌地读完,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 “真的, 是不舍得让人踩下去呢!”笔直的水泥路就如白色的地 毯,我看见的 是真的!昨天早上,拉开窗帘,天比平时变 亮了很多美妙的雪 !”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或者将教学置于生活的情境 中,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 此时的儿童才能真正与 语文学习融合,教师不是“做

13、戏”,教学不是“作态”。儿童沉 浸在真心真意中,如鱼得水,浑然不觉。(3) 思想意味 (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王冕学画于国祥老师 的课堂实录 )师:课文约 980 个字,写了王冕前后相距 12年的生活经历, 作者是怎样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的 ?生:因为作者注意了详略。 师:课文的详略是如此清晰。但为何详写这些,略写这些或 者不写那些呢 ?生:只要能够突出王冕精神的。便要详写:与此相关的,要 略写;另外的,可以不写。 师:那么王冕的精神是什么呢 ? 学:自强不息。 师:是八个字:孝敬母亲,自强不息。孝敬母亲在先,自强 不息在后,只因为对母亲的孝敬,对母亲的爱,所以才会有如此 的自强不息 !师:课文选自哪里 ?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 生:吴敬梓儒林外史,应该是写官场黑暗的书。 师:其实是写读书人丧失儒家精神本质的书。儒林外史 中,读书人已经不像君子,非常糟糕。整本书似乎只有一个人还 是君子,他就是王冕。“教育不是有知者带动无知者, 而是人对人主体间灵肉交流 的活动” (雅斯贝尔斯 ) 。教育是人与人精神的相契合, 是“我” 与“你”的对话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