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教学设计_第1页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_第2页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_第3页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_第4页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宋登水一、教材分析虽有嘉肴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最后一篇文章,也是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第三篇文言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对生活的思考、感悟与对美好人生的礼赞,前面几篇文章分别利用叙事或抒情的方式阐述了人生感悟,这篇文章从学习的角度理性思考人生的意义。文章选自礼记学记,主要讨论教与学的关系。开头运用类比的手法,从“即使有 美味的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知道自己的不足, 然后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 提高。最后得出教

2、学相长的结论。逻辑严密,有条有理,言简意赅,浅显易懂。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掌握文言实词“旨”、“困”、“反”、“强”、“长”、“学”的含义;2 .理解句式“虽有” “其乎?”3 .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探究实词的含义,通过合作交流的方法探究教与学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在生活中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三、重点难点重点: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难点:在生活中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四、教学方法朗读领悟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预习学案(见后面附录)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老师先跟大家讲个故事:上

3、帝让人带蜗牛去散步, 并规定人与蜗牛要并肩行走, 人觉得这事不难,就一口答应了。人带着蜗牛散步在林中小道,可是没走几步就犯难了,蜗 牛与人的步伐总是不一致,人总是昂首阔步地走,蜗牛被远远甩在了后面。人觉得不耐烦了,跑去和上帝抱怨说:“蜗牛实在太慢了,我无法和它一起散步。”上帝回答说:“你试着以蜗牛的速度行走,看看这样与人的行走有什么不一样。”人接受了上帝的建议,改变了以往的速度,与蜗牛一起慢条斯理地走着,他发现,平时由于走得太快,没怎么留意沿途的风景, 原来路边的小树长高了,长出了嫩芽,小花灿烂地绽放着,还有小鸟轻快地歌唱这事都是人紧绷神经松弛下来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人发现:其实不是我在牵着蜗

4、牛散步, 而是蜗牛带着我散步。这个故事里到底是人带着蜗牛,还是蜗牛带着人呢?其实,学习有时是相互的,你在教会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很多。这就是教和学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虽有嘉肴,更加详细地探讨一下教与学的关系。(二)读清句读学习文言文,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是读通句读,虽然文章已经有了标点,不过有些句子之间还需要再次停顿,请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示例: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明确: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 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 相

5、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语气,节奏鲜明。(三)解读文本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1)结合学案理解词句解释重点实词虚词旨:甘美 善:好处 虽:即使翻译句子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品尝,不知道它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不知道它 的好处。(2)仿写句子“虽有弗不知”参考句子:虽有异香,弗闻,不知其妙也;虽有万卷书,弗读,不懂其道也。作者采用同一句式从嘉肴到至道,是一种类比的方式,我们刚才的仿写就是将类比拓展开来,这么做可以将道理形象化,人们对至道难以理解,但对嘉肴这类常见事物非常熟悉, 将深奥的

6、道理赋予简单的生活现象当中。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1)结合学案理解词句解释重点实词困:不通 反:反省 强:勉励 长:促进翻译句子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 教别人之后才会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 知道了 不足,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2)请大家完成下面的填空,用箭头表示“教”与“学”的促进方向。学一()()-()()学习让我们发现自己不足,这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反” ,“自反”指反省自己,反省自己之后呢?对,坚持学习;当“教”遇到理解不了的时候,我们要

7、学会“自强” ,“自强”的意 思是自我勉励,勉励之后又该怎么办呢?对,还是回到学习中去。所以对于“教”与“学” 的关系我们可以整理为: 学习让我们懂得更多,学后我们就可以教;当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 要返回来再次学习; 教的过程中我们也会收获很多,这实际上也是学的过程; 当教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勉励自己,重新回到学习中来。5(3)说说自己身边“教”和“学”的故事。教师分享故事:事例一、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平时教你们知识,不过有时候同学们的精妙回答也会提醒老师,让老师拓宽思路,这就是老师在教你们的同时也学到了方法。事例二、老师平常为了教好大家, 上课之前要进行备课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读

8、懂要教的内容,老师查阅大量的资料,从这些资料中吸取营养,所以当我教遇到困惑的时候,我还是 回到学习中去,借助其他人的力量完成教的任务。3.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结合预学案明确第一个学的读音( xi b)、含义(教),明确“其乎? ”的意 思(大概吧?(2)翻译句子:兑命说:教别人也是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3)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句话中“学”(xi co)与“学(xu?)”其实就是一个字?为什么会这样呢?请看下面两个字乎i。比较这两个字的不同。明确:这是说文解字中“教”与“学”的写法。前面这个是“教”,后面这个是“学”,不难发现这两个字的写法非常相似。其中x表示算

9、筹,t指的是孩童,表示手持鞭子、棍杖。学字多了几个形状:曲像爪一样,表示的是手,突出“手把手”教的含义,n即庐,表示房屋。其实教与学在古文中属于异体字,即音义完全相同,是一个字的两种写法。也就是说, 教与学原本在古文中意思是一样的。大家可以做出这样的理解:我在教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学 习,所以教是学的一部分。(四)指导背诵本文主要讲述“教”与“学”的关系,从什么地方开始引入的呢?(嘉肴)对于嘉肴美 味,我们首先要吃,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请背诵第一句。学习是为了懂得更多的道理,跟吃美食一样,要懂得最好的道理,必须要学习。背第二句。学习有了体会,就要与人分享,这就是教。学习有了困惑,就要学会反省,然后继续学 习;教别人遇到了困难,要学会自我勉励,然后也要继续学习。所以说教学相长。背诵第三、 四、五句。(五)拓展延伸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师生本无一定的高下,教学也无十分的界限,人知教师教授,学生学习;不晓得有的时候,教师倒从学生那里得到好多的教训。”根据虽有嘉肴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可以自由讨论)【设计意图】引入陶行知先生的话是希望将古今的教育教学理论有机结合起来,陶先生的话是对“教学相长”的一个有力佐证。结束语:如果说学是一支红烛,那教只是红烛上的火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