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总黄酮分析论文_优秀论文_第1页
苜蓿总黄酮分析论文_优秀论文_第2页
苜蓿总黄酮分析论文_优秀论文_第3页
苜蓿总黄酮分析论文_优秀论文_第4页
苜蓿总黄酮分析论文_优秀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苜蓿总黄酮分析论文1器材1.1原料现蕾期紫花苜蓿品种为WL323采自于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农业大学实验基地。将苜蓿洗净, 40下烘干, 用粉碎机在40目下粉碎成粉末。1.2试剂与仪器乙醇、石油醚、芦丁、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VIS-722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 F2102微型植物粉碎机, SHB-IIIA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 KQ220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 756P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 索氏提取器等。2方法2.1标准曲线的绘制准确配置100ml浓度为0.168mg/ml的芦丁储备液。准确吸取芦丁储备液0.00, 1.00, 2.00, 4.00, 6.00, 8.0

2、0, 10.00ml放入7个25ml的容量瓶中, 用30%的乙醇定容到刻度, 在266nm下测定吸光度并绘制标准曲线。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18222C+0.05853(C:mg/ml), 线性相关系数r=0.9988。2.2单因素及正交实验设计见表1。表1正交实验因素水平3结果3.1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3.1.1乙醇浓度的确定称取1g苜蓿粉末3份, 分别加入20ml的60%, 70%, 80%的乙醇, 加热回流提取2h, 溶液冷却后离心5min, 再取0.5ml稀释到10ml在266nm下测吸光度。测定吸光度分别为0.220, 0.444, 0.421。随乙醇浓度的增加, 吸光度亦

3、随之增大。当浓度达到70%时, 黄酮类化合物溶解度最大, 吸光度最高。乙醇浓度再增加, 黄酮类化合物溶解度减小, 同时一些醇溶性杂质、色素、亲脂性强的成分溶出量增加, 这些成分与黄酮类化合物竞争同乙醇-水分子结合, 从而导致黄酮化合物提取率下降。因此确定乙醇浓度为70%。3.1.2提取方法的确定称取1g苜蓿粉末3份, 分别加入20ml70%的乙醇, 分别用加热回流萃取、索氏提取器提取、超声萃取的方法提取2h, 然后取部分溶液离心5min, 再取0.5ml稀释到10ml测吸光度。测定吸光度为0.443, 0.499, 0.538, 因此确定提取方法为超声提取法。3.1.3提取时间的确定称取1g苜

4、蓿粉末5份, 分别加入20ml70%的乙醇, 用超声萃取的方法分别提取0.5, 1, 1.5, 2, 2.5h, 然后取部分溶液离心5min, 再取0.5ml稀释到10ml测吸光度。测定结果为0.321, 0.385, 0.531, 0.527, 0.520。可以确定提取时间为1.5h。3.1.4料液比的确定称取1g苜蓿粉末4份, 按110, 120, 130, 140(g/ml)的料液比加入70%的乙醇, 用超声提取的方法提取1.5h, 然后取部分溶液离心5min, 再取0.5ml稀释到10ml测吸光度。测定结果0.512, 0.537, 0.602, 0.497。可以确定料液比为130(g

5、/ml)。3.1.5提取次数的确定称取1g苜蓿粉末4份, 分别加入70%的乙醇, 用超声提取法分别提取1, 2, 3, 4次, 1.5h/次, 然后取部分溶液离心5min, 再取0.5ml稀释到10ml, 测吸光度。测定结果0.525, 0.545, 0539, 0.521。可以确定提取次数为两次。3.2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 采用L9(34)正交实验对提取工艺条件进一步优化。结果见表23。由表2和表3知, 在超声提取下, 各因素对提取结果的影响大小依次为BACD, 其中影响因素A、B表现为极显著, 因素C表现为显著, 因素D对结果的影响不显著, 从节省原料的角度考虑选择60%

6、的乙醇。所以最佳组合为A3B2C1D1。表2正交实验设计及结果表3方差分析3.3苜蓿中黄酮的测定准确称取1.00g苜蓿粉末, 加入30ml60%乙醇, 用超声法提取3次, 1h/次。合并提取液定容到250ml。取1ml样液, 放入25ml容量瓶中, 用30%的乙醇稀释至刻度, 试剂为空白参比。根据测得吸光度, 利用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总黄酮含量为3.81%, 3.75%, 3.69%。4结论经正交实验, 确定了超声法提取苜蓿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60%乙醇, 301的液固比, 提取3次, 1h/次。测量结果表明苜蓿全草中含有总黄酮3.75%, 苜蓿叶子中含有总黄酮4.85%。【参考文献】1宋立人,

7、洪恂,丁绪亮,等.现代中药学大辞典,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36.2张东杰,夏美茹.苜蓿的营养功能及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2,14(4):69.3何云,刘圈炜,王成章.紫花苜蓿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饲料工业,2005,26(17):52.4白凤梅,蔡同一.类黄酮生物活性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1999,8:11.5曹纬国,刘志勤,邵云.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03,23(12):2241.6霍丹群,张文,李奇琳,等.超声波法与热提取法提取山楂总黄酮的比较研究J.中成药,2004,26(12):1063.7姜廷福,

8、师彦平.天然产物黄酮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02,8(4):199.8曾红燕,周朴华,侯团章.红车轴草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1,32(2):189.9边清泉,杨振萍,马美仲,等.红车轴草提取物中异黄酮的定量方法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11):1044.10陈寒青,金征宇,陶冠军,等.红车轴草不同部位中异黄酮含量的测定J.食品科学,2004,25(6):150.11陈寒青,金征宇.红车轴草异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5,26(4):156.【摘要】目的检测苜蓿中总黄酮的含量, 并研究其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加热回流、索氏提取、超声提取3种工艺比较, 确定采用超声提取。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 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超声提取的工艺条件。结果所考察因素中, 苜蓿的提取工艺各因素影响程度为:料液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