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谈谈“ c ”曲线第一讲 c 曲线的来源奥氏体的等温转变有的老师傅说“热加工人在大干,定叫钢铁组织变。它的变化有规律,加热按着平衡图,冷却按着 c 曲线。 ”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一 冷却有“学问”钢在热加工时,必须有加热、保温及冷却的过程。冷却方法虽然不同,但总不外乎两种形式:连续冷却与等温冷却。如果随着时间的延长,温度始终接连不断地在降低,这就是连续冷却。连续冷却不一定非得是用 同一冷却 速 度冷 至室 温不 可 , 可以先快后慢, 或先慢后快等。等温冷却是 指 在降温 范围内的 某 一 指 定温度上 , 做 一定时间的 停留 ,然 后再 接着冷却 下来 的一种冷却形式。它 可以采用多个恒温
2、段 的方法依次进行 冷却。 具 体 采用什么 方式, 要根据性能要求,并符合内部组织变化的 客观 规律。二 性能有 差异大 家知道,钢的 退火 是 为了 降低 硬 度,必须 缓 冷, 而淬火 是 要提高硬 度,必须 快 冷。不同的冷却 速 度 只 是外 因 ,是 产生硬 度 差异 的 条件 , 而 钢的内部 组织 之 间的 矛盾性 , 才 是 硬 度变化的 根据 , 也 就是 内因 。这就是说,冷却 只 是 深刻地 影响到钢的 内部 组织变化, 而 这种变化却 只有通过钢 内部 组织转变的 客观 规律 才能引起 。三 奥氏体的等温转变奥氏体是碳 在铁的面心立 方 晶格中 的间 隙固溶 体。在钢
3、加热到 ac1 以上并 保温 后 , 其内部就 呈现 这种组织。奥氏体的等温转变就是把 钢加热 到呈 奥氏体 状态 的温度 并 保温, 再 迅 速 冷 到低 于 ac1 的 某 一 固 定温度,在此 温度 进行恒 温, 以 便使 奥氏体 充分完成 组织转变。四 c 曲线的 画 法用 不同的等温温度和 停留 时间, 进行 详细试验 ,就 可以 分别 知 道在每 个 温度下 ,奥氏体转变开始与 结束 的时间, 还可以知 道奥氏体在转变过程中的转变 量与停留 时间 关系 的数据。奥氏体转变 量和 等温温度及停留 时间,三 者 有不可 分割 的 联系 , 利 用 温度时间 坐标 来 反映 , 既完整又
4、简单 。第二讲 c 曲线的上部 珠光 体转变 区一 c 曲线的 分区在 c 曲线 中 , 共有五条主要的线。 其中 有两 条是曲线: 代表 过冷奥氏体转变开始线 和结束线 ; 有三条 是水平直线: a1 为高 温奥氏体 临界点 , ms 为马氏体转变 开始点, mz 为马氏体转变 终 了点。一 般在 c 曲线图 上除了 ms 线画出 外, 其余两条直线就不 标出 了。在 c 曲线 中, 从左 向右 依次 看 , 可以 分成 三个 区 : 1.纵坐标到过冷奥氏体开始线的 区 间, 是没有 发生组织转变的过冷奥氏体不 稳定区; 2.过冷奥氏体转变开始线 和终 了 线之 间的 区域 ,是过冷奥氏体转
5、变进行 区;3.过冷奥氏体转变终了 线右边区域 ,是过冷奥氏体转变为 别 的组织终 止区 。在 c 曲线 中 , 从上往 下看 , 可以 分成五 个 区 : 1.a1 温度 以上为 稳定的 高温奥氏体 区; 2. a 1 温度 到大约 500为珠光 体转变 区; 3.500至 ms 温度 为贝氏体转变 区; 4.ms 到 mz 温度 为马 氏体转变 区; 5. mz 温度 以下为马 氏体 +残余 奥氏体 共存区 。二 过冷奥氏体在铁 碳 平衡图 中 ,在 a 1 温度 以上 时,奥氏体是不发 生 组织转变的。把 钢 极其缓 冷 到 a 1 温度时, 高温奥氏体 将在平衡转变点进行 共析 转变,
6、 生成 铁素 体和渗 碳 体的 机械混 合 物 珠光体。实际 生产中 , 钢冷却时,这 个 转变 点 (此 时 为 ar1 ) 就 会压 低, 冷却速 度 越 大,压 低 越厉害,就会 在更低的温度 下才 开始转变。平衡转变点 与 实际转变 点 的温度差 叫 做 过冷度。高 温奥氏体 极 其缓 冷时, 其 过冷度等 于 零 。在 c 曲线 上 意味 着两条 曲线在无限远处 与 a 线 重 合 。 当 高 温奥氏体 以 不同的速 度 进行 冷却时,它就在低 于 平衡转变 点 温度 进行 组织转变。这个被 冷 到 a 1 温度 以下到 转变 完 了以 前 的奥氏体就叫做过冷奥氏体。 没有过冷度,就
7、无所谓 过冷奥氏体。过冷奥氏体开 始转变以 前 ,有一段 准备 时间,称 为 孕育期。在 此 期 间,过冷奥氏体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为转变 某种新组织 而形成晶核、 晶核再长大的 扩散 过程。过冷奥氏体在不同的温度,孕育期时间长短不一样。在500600c, c曲线的突出部分距 纵坐标 最近 , 表 示孕育期最短 ,说 明 过冷奥氏体在这个 温度 范围内 最 不 稳 定, 最容易 转变 成别的组织,这个危险 区称为 “鼻尖 ” 。在 此区域 的上、 下 ,随着温度的升高或 降低,过冷奥氏体的孕育期都 会越来 越 长,说明 它 越 来 越稳 定。三 珠光 体转变 区c 曲线的 上部 , 从约 500
8、到 a 1 为 珠光 体转变 区 , 属 于 高 温转变。过冷奥氏体在此 温度 范围内 ,得 到 的 都 是 珠光 体 型 组织。 根据 渗 碳 体的 粗 细 程度 和 片层 之 间的 距离 不同, 又分 为三 种 情况 。1 . 自大约 670到 a1 温度,在这个温度 范围内 ,过冷奥氏体转变后生 成珠光 体 (p), 片状渗碳体分布在铁素体的基体上。放大100200倍的金相显微镜下,很容易分辨,渗碳体的片层厚且平 直 ,间 距较 大, 并多 半相互 平 行 。 由 于 在这 个 53 的 范围内具体等温温度不同, 片层粗细程度也不一样,导致性能有差异。硬度大致在hrc525。2 .从60
9、0c到670c的范围内,在更高倍数(8001000倍)下才能看清片层状,称为细珠 光体(索氏体)。硬度大致在hrc2530。3 .在大约500600c的温度范围内,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 后的珠光体,片层状更细,只有 在 电子显微镜下才能 分 辨 出 它的 片层模样 , 片层薄 而 弯 曲,间 距更小 , 并多 半相互 不平 行 。 称为极细珠光体(屈氏体)。硬度大概在hrc3040。四 扩散型 转变c 曲线的 上部 , 由 于 该 区 过冷奥氏体转变温度较 高( 外 因 ) ; 在过冷奥氏体晶 粒 内或晶界 上 ,总是有的地方碳 含 量 高 ,有的地方 碳 含 量 低 ( 内因 ) 。在 含 碳
10、 量 高 的地方通 过 碳 原子聚集,首先形成渗 碳体的 晶核 (质点) ,然 后再 长大。 通过碳原子 不断地 向铁素体两 侧移动 ,就形 成了 渗碳体和铁素体的 片层 机械混 合物。这就是 扩散型 转变。 因此,过冷奥氏体 向珠光 体的转变, 取决 于 碳 的 扩散 , 而碳 的 扩散 是 进行 得很 缓慢 , 需 要 足够 的时间来 保 证 , 所 以 , 退火 过程必须缓慢 。随着过冷度增 大,转变温度降低,在过冷奥氏体的晶 粒 内或晶 界 上 ,形 成 的 晶 核 数量 增 多 ,长大 速 度加 快 , 所 以 片层就 越 来 越细 薄 了 。 从 而 使 钢的 硬 度 和 强 度
11、增 加, 塑 性 降低。第三讲 c 曲线的中部 贝 氏体转变 区一弥散度在 珠光 体转变 中 ,随着转变温度的降低,组织的 片层 越 来 越细 , 即 渗 碳 体 片 越 来 越 薄 , 且 间距越来越小。在钢的热处理中 , 把渗碳体的大 小和分 散程度叫 做弥散度。 弥散度越大,说 明渗碳体越细 小, 分布也越 均匀 ; 弥散度越小, 表明渗碳体 越粗 大, 分布也越不均匀 。二 贝 氏体转变 区在 c 曲线 中 , 从大 约 500开 始 到 马 氏体转变 开始 点( ms ) 为止 , 为贝 氏体转变区 ,在这个温度 范围内 , 生 成 的组织 都是 贝 氏体( b) , 属 于 中 温
12、转变。贝氏体按形成温度的不同,分为两种:在大约450400c形成的是上贝氏体;在稍高于马 氏体转变开始点ms温度以上(大致在400250c)形成的是下贝氏体。在放大540倍的金相显微镜下观察,上贝氏体呈“羽毛”状,硬度大约为hrc45左右;下 贝 氏体 呈现 黑色针状 ,很 像 “竹叶 ” , 硬度大 致 为 hrc55 左右 。 用 电子显微镜观察贝 氏体组织,会发 现 渗 碳 体是非常 细 小 的 薄片 或 颗 粒 , 而 铁 素 体却 呈现 片 状 或 针 状 。在钢 中 , 完 全 得 到 单 一的 贝 氏体组织是不 可能 的。总是 和马 氏体 或 极细珠光体 共 同 存 在 于钢的组
13、织 中 。三 贝 氏体转变 原 理在 贝 氏体转变 开 始 以 前 , 由 于 过冷奥氏体 中碳 存 在的不均匀 性 ,总 会 在 特 别 小 的 区域 里 ,碳含 量比较低, 该处 就生成贝 氏体 晶核 (铁素体), 晶核再长大, 也有孕育期 。上 贝 氏体 中碳 的 扩散 能 力 较 大, 当 铁 素 体 片 越 来 越 多而 密 集 时,过冷奥氏体中 的 碳 , 扩散就受到了 阻碍 。 当碳浓度达到 6.67%时,就形成了渗碳体, 并分布在铁 素体片之间。下贝氏体由于温度低,过冷奥氏体 中的碳扩散就更不容易。fey要转变成fa,碳只好在fe “中沉淀析出,结果在铁素体针里形成了颗粒很多又
14、特别细的渗碳体。贝 氏体转变是介 于 扩散型转变 和 非 扩散型转变 之 间的一种转变,二 者 兼 而 有 之 。第四讲 c 曲线的下部 马 氏体转变 区一 临界 冷却 速 度在 c 曲线 中 , “ 鼻尖 ” 处 的过冷奥氏体孕育期最短, 表 明 过冷奥氏体在此 处最 不 稳定, 最容易 进行分解 而转变 成非 马 氏体的 其他组织。一般 把 “ 鼻尖 ” 处 的过冷奥氏体的冷却速度叫 做 临界冷却速度,也称为临界淬火速度。计算公式为:vr= (ai-tm) /1.5 pmc/秒。即:若想把过冷 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其冷却速度必须大于或等于vr才行。二 马 氏体转变 区马 氏体转变区 用 两
15、 条 横 直 线 表 示 ,它 位 于 c 曲线的 下部 , 属 于 低温转变。马 氏体组织的主要特点是硬度高, 抗磨损 ,但 韧性低,很 脆。在一 颗原始的奥氏体晶粒 中,形 成的第一片马氏体 往往 横跨 整 个 奥氏体晶 粒 , 而后来形 成 的 马 氏体大小 就 受 到 它的 限 制 , 致 使马 氏体大 小 不一。马 氏体各 片 之 间的 角 度 为 60 或 120 。 由 于 碰撞 相 遇 时 冲击力 很大, 使马 氏体 内产生 很 多 显微 裂纹 而 变得很 脆 。含碳量00.6%的高温奥氏体,淬火后的马氏体呈板条状排列,叫板条状马氏体(低碳马氏 体 ) , 相 邻板 条 大体平
16、 行 ,组 成马 氏体 束 , 具 有很 高 的 强韧 性 。高速 钢 淬火后的 隐针马 氏体 用 金相显微镜看 不 见针 状 。三 非 扩散型 转变奥氏体是碳 在铁的面心立 方 晶格中 的间 隙固溶 体,溶 解 的 碳 量 较 多 。 当 将 奥氏体 以 很大的冷却速度(大于临界冷却速度)进行冷却时,在ms温度以上,就是过冷奥氏体。由于过冷度很 大,它 本身 一 点 变化 也 没 有,即 高 温奥氏体与过冷奥氏体的本 质 是一 样 的, 只 是 本身 温度不同。过冷奥氏体一旦达到ms温度,在这样低的温度下,过冷奥氏体中的碳原子失去扩散能力而呆在 原地不动,但依然发生同素异晶转变,只是转变温度
17、不在910c,被迫压低,于是在ms温度开 始转变为fa。碳在fe a中的间隙固溶体就是铁素体。铁素体中溶解的碳量是微乎其微的,让碳 析出去已不可能,只好呆在(固溶)其中,碳处于过饱和状态。马氏体的本质就是碳在f8中的 过饱和的间 隙固溶 体。马 氏体的形 成没 有 孕育期,但 也 是 先生 成 晶 核 和 晶 核 长大的过程,只 不过 速 度非 常 大,这样 ,在一般 情况 下 就 看 不 到 马 氏体 片 的长大。马 氏体转变 没 有化学 成分 的变化, 只 是 晶格 改换 ,这就是非扩散型 转变。它与扩散型 转变时有 碳 的 扩散 , 因而 有 渗 碳 体的 弥 散 分 布 而 绝 然不同
18、,是碳在fea中的过饱和固溶体。所以非扩散型转变与扩散型转变有质的变化,使得马 氏体组织的性 质 发 生了 突 变,绝 然不同 于珠光 体 型 组织的 性 质 了 。四 残余 奥氏体马 氏体形 成 时,总有一部 分 奥氏体没 有 发 生 转变 而 保 存 下来 ,这 部 分 奥氏体就叫 残余 奥氏体 ( 白亮 区) 。 因此,钢在 淬火 冷却 到室 温时, 根本不 可能 得到全 部马氏体,就是迅 速冷到 mz为止, 也不可能 使残余 奥氏体一 点也不存在。这是 由于马 氏体形 成后的体 积要增大, 结果, 从 四面八方团团 围住压迫 一部分过冷奥氏体,不让它转变。残余 奥氏体 数量与 三个因素
19、 有 关 :第 一是钢中 含碳 量 , 含碳 量 增 加,淬火后钢 中 残余奥氏体数量也增加。第二是钢中合金元素含量,使ms点下降的合金元素,会使残余奥氏体数量增加。 第三是冷却 速度,冷却 速度增大, 使残余 奥氏体 量稍有减少 。钢 中 残余 奥氏体的 存 在,有两大坏 处 :一是残余 奥氏体在低温回 火 不 分 解 ,降低了 钢的 硬度、 强 度 和 耐 磨 性 ; 二 是 回 火后 不转变的 残余 奥氏体不稳 定,在零 件 长 期 使 用 过程 中 分 解 , 造成零件尺寸 变化, 影响 尺寸精 度。但是 近代科学的 研究 说明 : 当零 件中 的残余 奥氏体在一定数量和分 布 状态
20、以 及一定的使 用条件 时, 对 零 件 的 使 用 寿命 有一定 提高 。第五讲 c 曲线的不同形状和位置 影响c 曲线的因 素一含碳量各牌号碳钢的c曲线各不一样,但都呈单一的“c”形,“鼻温”在550c左右。由于亚共析 钢有过 剩铁素体,过 共析 钢有过 剩次生 渗碳体存在, 所以在珠光 体转变 区的 c 曲线形状 就不同了 , 各 自 多了 一 条 表 示 它 们 分别析出的曲线。不同 牌号 的 碳 钢,马 氏体转变温度范围也不一样,有各自的ms mz点。当钢中含碳量增加时,马氏体转变点降低,淬火后使钢 中 残余 奥氏体 量 增 加。二 合金元素合金元素在钢中存在的形式和含量不一样,对c
21、曲线影响就不相同。1 .不形成碳化物的合金元素锲ni、硅si、铝al、铜cu只使c曲线位置右移(增加过冷奥 氏体的稳定性),并不改变形状。钻co使c曲线左移(降低过冷奥氏体的 稳定性)。2 .最弱的形成碳化物的合金元素是钮mn含量3%时,只是使c曲线右移而不改变形状; 当含量在34%以上时,使c曲线形状略微有些改变。3 .强烈形成碳化物的合金元素有铭cr,钥mq鸨w铀v。不但使c曲线右移,而且把形 状改为上、下两个c形曲线。上部c曲线反映的是过冷奥氏体向珠光体的转变,下部c曲线 表达的是过冷奥氏体 向贝 氏体的转变。4 . 提高临界点 的 合 金 元 素 硅 、 铝 、 钴 、 铬 、 钼 、
22、 钨 、 钒 等, 使 c 曲线“鼻 温”向 上 移动 。降低临界点的合金 元素锰 、 镍 、 铜 等, 使 c 曲线“ 鼻温” 向 下移动 。5 . 使c 曲线 向右 移动 , 作 用 最 强 烈 的 合 金 元 素 是 钼 、 锰 、 铬 , 其次 是 镍。大大增 加 了 钢的淬透性。6 .大多数合金元素使马氏体转变点(ms和mz降低(增加淬火后钢中残余奥氏体数量)降 低作用最强的是钮、铭、锲,硅影响不大,而铝、钻提高ms点。应当说明,使c曲线右移和对ms点产生影响的合金元素,必须是当它们溶解于奥氏体中, 以增加过冷奥氏体的 稳定性, 其作用才能 达到。 以上 所说的是钢 中单独加入一种
23、合金元素的影 响 ,如果同时加入 多 种 合 金 元 素 ,就 产生了 复杂 的 综 合影响 。 并 不是 单 个合 金 元 素 作 用 的 简单总和。合金元素对c曲线的影响,归纳为两点:一是改变位置使c曲线右移;另一点是既改变位置 又改变形状,把c曲线上下分开,出现了两个“鼻子”,中间被一个过冷奥氏体比较稳定的区域 分割开 来 。三 奥氏体化温度和 保温时间奥氏体化温度越高 ,保温时间越 长,过冷奥氏体就越稳 定, c 曲线就越向右 移 。 因为 在长时间的 高 温 下 ,奥氏体成分 特 别 均匀 , 晶 粒 长大,没 有 溶 解 的 质 点 大大 减少 。 因 此 ,在冷却时,使 过冷奥氏
24、体生 成 晶 核 的 数 目 (成 核 率 ) 降低, 导致 过冷奥氏体不易 分 解 。 所 以 , 即 使 同一 成分 的钢,若 原 始组织的晶 粒 度 或 奥氏体化温度不同,那 么 , c 曲线也 有 较 大 区别 。四 冷却方法冷却方法 对 c 曲线 也 有 影响 , 当 用 连续冷却时, 测绘 出 来 的 c 曲线,就 和 等温冷却时有所 不同。连续冷却时的 c 曲线 往右 偏 , 向下移动 , 并且没有 c 曲线的 中部 。就不 完整 了 , 看不出 来各 组织转变的 全部面 貌。实际 生产中 , 都 是 利 用 等温c 曲线近 似 地 推测在连续冷却条件下 ,过冷奥氏体转变过程及其
25、所得组织的 全 貌。所 以 ,在钢的c 曲线 中 , 附 有化学成分 、加热温度和 原 始 晶 粒 度等 数 据 ,说明该 c 曲线是在这样 的 条件下做出 来 的。第六讲 c 曲线的用途钢在热加工 生产中 冷却的 根据一 钢在冷却时变化的 主 要 规律1. c 曲线 指明了过冷度 对奥氏体转变过程的 影响 。过冷度 较小 时, 即等温温度 较高时,过 冷奥氏体分 解 过程 进行缓慢 , 要 几 小 时 至 几十 小 时 才 完成 转变。 当 过冷度 较 大时,等温温度在500600c ,过冷奥氏体分解就快得多了,甚至几秒钟内转变即告结束。当过冷度很大时,等 温温度较低并接近ms时,过冷奥氏体
26、 分解过程又缓慢下来,甚至要几小时转变才终止。当过冷 度更大时,竟使过冷奥氏体来不及分解,被迫在ms点温度以下转变成马氏体,这就是淬火必须 快 冷的 根据 。2. c 曲线 指 出 了 过冷度对 孕育期的 影响 。在“ 鼻 温” 处孕育期最短 。在“鼻 温” 以上 ,随着过冷度 增 大, 孕育期由 长变 短 。在“ 鼻 温” 以下 ,随着过冷度增 大, 孕育期由短变长。 孕育期长短在热 处理上特别重要, 尤其是“ 鼻尖 ” 处的孕育期 长 短更 加重要,这就是 对不同的钢 淬 火 时,必须选择 不同的冷却 剂 的 根据 。3. c 曲线表 达 了 在不同温度区域 内 ,过冷奥氏体转变后 的组织
27、。在高 温 区 内为 珠光 体 型 ,中温区内为 贝氏体,低温区内为 马氏体,这就是热处理有 各种方法的 根据 。二 热处理件冷却的 根据1. 退火 和 正 火退火 是 为了 降低硬 度,便于 切削 加工 ; 消 除 应 力 ;细 化 晶 粒 、 改 善 组织给 最 终热处 理 做 好准备 。 珠光 体组织就能 满 足 要求, 退火 就在 珠光 体转变区 进行。 为 此 钢必须首 先 奥氏体化,对加热 到 ac1 以上 温度的 退火可 分 为 : 扩散 退火 、 完 全 退火 、等温 退火 、不完 全 退火和 球 化 退火 。这些退火 的冷却 特点, 根据 c 曲线,总的来说就是一 个 “慢”
28、 字,在组织转变的 关键 温度 范围必须 缓 冷,在 其 余 温度 范围内可以快些 冷却。扩散 退火 、 完 全 退火 、不完 全 退火采用 连续冷却。 碳 钢、 合 金 钢、 高合 金 钢的 c 曲线, 因为一个比一个右移,冷却速度可以由大到小,即分别为4050c/小时、2040c/小时、1520 / 小 时, 才能 保证 得到珠光 体组织。 退火件 炉冷或坑冷就是这 个道理。等温退火属于等温冷却,等温温度一 般在ac1以下2040c左右,从退火温度降到等温温 度, 由 于 只 是过冷奥氏体,没 有 发 生 组织转变,可以快 冷。球 化 退火可以用以上 两种冷却方法中 的 任何 一种。当以上
29、的退火缓冷到500600c时,因为珠光体(球化体)已经全部转变完毕,所以,退 火件可以 在 此 温度 出 炉空 冷。正火由于是空冷(风冷、 喷雾 冷), 比退火 冷却 速度只是稍微大些, 得到的珠光 体组织细些,弥散度大 些, 硬度就 略高些, 切削 时不 粘刀 , 所以, 含 碳 0.45 以下 的碳钢或合 金钢,一 般采 用正火以 代替退火 。2. 淬火 和 热 处 理淬火 和 随 后 的 回 火 , 可以 使 工 件具 有 高 的 使 用性能 。淬火 是 为了 得 到 马 氏体,冷却 速 度 要 绕 过“ 鼻尖 ”的 临界 冷却 速 度。淬火 冷却 可 分 为 单 液淬火 、 双液 淬火
30、 、 预 冷 淬火 、等温 淬火 和分 级 淬火 、冷 处 理等方式。单 液 淬火就是 把淬火件只 投入 一种淬火 介 质 中 冷却。双液 淬火是 用 两种淬火 介 质 , 工 件先快 冷 以 顺 利 通 过“ 鼻尖” , 然 后缓慢冷 到 马 氏体转变区 ,减小组织 应力, 减少 工件变形 和开 裂的危险 。预 冷 淬火 是在 单 液 淬火或双液 淬火 的 基 础 上 ,在 稍 低 于 ar1 以下 温度的过冷奥氏体比 较 稳定的 区域 ,在 炉 内或 空气 中慢 点 冷却, 使 工 件 温度降 至 一定温度 后再淬 入 冷却 剂 中 , 减少 热 应 力。等温 淬火 是 为了 得 到 贝 氏体,而 在 该 组织转变区 进行 等温的一种 淬火 。 下 贝 氏体的综 合性能 (硬度、 塑性等) 优 于上贝氏体, 所以通 常在下贝氏体 区进行 。分级淬火是把加热好的工件在稍高于或略低于ms点的热浴中保持一定时间,待工件与热浴 温度一 致 ,然 后再 在空气 中冷却 ( 必须保 持 过冷奥氏体在ms 点 以上 不 发生转变 ) 。 分级温度,一是选在ms点以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绿色综合分拣中心建设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易考词汇高考真题及答案
- 专利变更协议书范本
- 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
- 风电机组风速与功率曲线调试方案
- 体育测试免责协议书
- 临时工中介合同范本
- 企业合伙协议书范本
- 触手直播签约合同协议
- 住院委托监护协议书
- 芜湖仅一机械有限公司年产500万套汽车零部件及通讯设备压轴件生产线项目(承诺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第六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 GB/T 25747-2010镁合金压铸件
-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
- 压力管道强度计算书
- 李冬梅:第一讲+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理念目标与实施
- 龙泉股份:淄博龙泉盛世物业有限公司审计报告
- 《建筑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 矿山工程工程量清单项目及计算规则
- 白鹿洞书院讲义
- T∕CIC 049-2021 水泥窑用固体替代燃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