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务准则第号营运部门_第1页
国际财务准则第号营运部门_第2页
国际财务准则第号营运部门_第3页
国际财务准则第号营运部门_第4页
国际财务准则第号营运部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际财务报导准则第 8 号营运部门发布本国际财务报导准则之理由in1 国际财务报导准则第8 号营运部门 系对企业营运部门以及企业之产品与劳务、营运地区及主要客户之信息揭露订定规范。in2 达成全球会计准则之趋同系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asb )之主要目的之一。为达成此目的,理事会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理事会(fasb)已就能于相对短期内解决且能于主要计划外处理之差异,执行短期合作计划,以减少国际财务报导准则与美国一般公认会计原则间差异。该计划项目之一系关于双方理事会考虑彼此最近发布之准则, 以期采用高质量之财务报导解决方案。 本国际财务报导准则系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 )考虑美国财务会计准

2、则理事会(fasb)于 1997 年发布之第 131 号公报企业部门及相关信息之揭露 ( sfas131 ) ,并比较其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之前身)于 1997 年发布之几乎与目前完全相同格式之国际会计准则第14 号部门别报导而产生。in3 除了结论基础第 bc60 段所列之少数差异外,本国际财务报导准则与sfas131 之规定达成趋同。除为与其它国际财务报导准则中所使用之专用术语一致所作之必要变动外,本国际财务报导准则之用语系与 sfas131 相同。本国际财务报导准则之主要特性in4 本国际财务报导准则规定企业应如何于年度财务报表中报导有关其营运

3、部门之资讯,并配套修正国际会计准则第 34 号期中财务报导 ,要求企业于期中财务报告报导有关其营运部门之选定信息。 本准则亦对产品与劳务、 地区 及主要客户之相关揭露订定规范。in5 本国际财务报导准则要求企业报导有关应报导部门之财务及叙述性信息。 应报导部门系指符合特定基准之营运部门或营运部门之汇总。 营运部门系企业之组成部分, 有单独之财务信息可供主要营运决策者定期评估, 以决定如何分配资源及评量绩效。 一般而言, 财务信息之报导基础应与内部用以评估营运部门绩效及决定如何分配资源予营运部门之基础相同。in6 本国际财务报导准则要求企业报导营运部门损益与部门资产之衡量。 若企业定期提供部门负

4、债及特定收益与费损项目之衡量予主要营运决策者, 本准则亦要求应报导此衡量。 本准则要求将应报导部门揭露之收入总额、 损益总额、 资产、负债及其它金额总额调节至企业财务报表中相对应项目之金额。in7 本国际财务报导准则要求企业报导产生收入之产品或劳务 (或相似产品及劳务之群组) 、赚得收入及持有资产所在之国家以及主要客户等信息;不论管理阶层是否使用上述信息以制定营运决策。惟若必要信息无法取得且编制成本过高,本国际财务报导准则并不要求企业报导非供内部使用所编制之信息。in8 本国际财务报导准则亦要求企业提供叙述性信息, 说明决定营运部门之方法、 各部门所提供之产品及劳务、 报导部门信息与企业财务报

5、表信息间所用衡量方法之差异及各期部门金额衡量方法之改变。in9 企业应于 2009 年 1 月 1 日以后开始之年度适用本国际财务报导准则,并得提前适用。企业若提前适用本国际财务报导准则,应揭露此一事实。先前规定之变动in10 本国际财务报导准则取代国际会计准则第 14 号部门别报导 。国际会计准则第 14 号之主要变动叙述如下。部门之辨识in11 本国际财务报导准则之规定,系以管理阶层制定营运事项决策时所使 用之企业组成部分相关信息为基础。 本国际财务报导准则规定, 营运部门之辨识系以主要营运决策者定期复核用以分配资源予部门与评量绩效之内部报告为基础。国际会计准则第 14 号要求辨识两组部门

6、一组系基于相关产品及劳务,另一组系基于地区。国际会计准则第 14 号将一组视为主要部门,而另一组视为次要部门。 in12 若企业之组成部分主要或专以向企业其它营运部门提供销售,且企业系以此种方式管理, 则该组成部分亦包含于本国际财务报导准则之营运部门定义中。国际会计准则第 14 号将应报导部门局限于其赚取得之收入大部分来自对外部客户者之销售, 因此并不要求将垂直整合化营运之不同阶段辨识为个别部门。部门信息之衡量in13 本国际财务报导准则规定,每一营运部门项目之报导金额,应为提供主要营运决策者以分配资源予部门及评量部门绩效为目的之报导所用之衡量金额。国际会计准则第 14 号要求部门信息之编制,

7、须依据编制及表达合并集团或企业之财务报表所采用之会计政策。in14 国际会计准则第 14 号曾对部门收入、部门费用、部门营运结果、部门资产及部门负债予以定义。 本国际财务报导准则并未定义这些用语, 但要求说明每一应报导部门如何衡量部门损益、部门资产及部门负债。揭露in15 本国际财务报导准则要求企业揭露下列信息:(a)用以辨识企业营运部门之因素,包括组织之基础(例如管理阶层是否依据产品与劳务、地区、监管环境之差异,或综合各种因素以组织该企业,以及各部门是否予以汇总) ,及(b)每一应报导部门产生收入之产品与劳务类型。in16 国际会计准则第14 号要求企业揭露有关主要部门特定项目之信息。本国际

8、财务报导准则要求, 若特定金额包含于部门损益之衡量, 且由主要营运决策者复核或定期提供予主要营运决策者,则企业应揭露每一应报导部门之特定金额。in17 本国际财务报导准则要求企业将每一应报导部门之利息收入与利息费用分别报导, 除非部门收入大部分来自于利息, 且主要营运决策者主要仰赖净利息收入评量部门绩效及制定分配资源予该部门之决策。国际会计准则第 14 号并未要求揭露利息收入及费用。in18 本国际财务报导准则要求企业(包括仅有单一应报导部门之企业)揭露关于其产品与劳务、 地区及主要客户之企业整体信息。 若该信息未包含于部门揭露中,则无论企业组织架构为何,皆须揭露该企业整体信息。国际会计准则第

9、 14号要求应揭露产业部门或地区别部门之次要部门信息, 以作为主要部门信息之补充。核心原则1 . 企业应揭露有助于其财务报表使用者评估其所从事经营活动之性质与财务影响,及其营运所处经济环境之信息。范围2 .本国际财务报导准则适用于:(a)企业之单独或个别财务报表:(1) 该企业之债务或权益工具已于公开市场 (国内或国外证券交易所或店头市 场,包括当地及区域性市场)交易,或(ii)该企业欲于公开市场发行任何形式之工具,而向证券委员会或其它主管机关申报财务报表,或正处于申报之程序中;及(b) 集团之合并财务报表:(i) 该集团母公司之债务或权益工具已于公开市场 (国内或国外证券交易所或店头市场,包

10、括当地及区域性市场)交易,或(ii) 该集团母公司欲于公开市场发行任何形式之工具,而向证券委员会或其他主管机关申报合并财务报表,或正处于申报之程序中。3. 未被要求适用本国际财务报导准则之企业, 若选择揭露未遵循本国际财务报导准则之部门相关信息,则不得称之为部门信息。4. 财务报告若包含本国际财务报导准则所规范之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及母公司之单独财务报表,则部门信息仅须于合并财务报表中提供。营运部门5. 营运部门系企业之组成部分:(a) 该组成部分从事可能赚得收入并发生费用(包括与同一企业内其它组成部分间交易相关之收入与费用)之经营活动,(b) 该组成部分之营运结果定期由该企业之主要营运决策者复

11、核,用以制定分配资源予该部门之决策及评量其绩效,及(c)该组成部分已有单独之财务信息者。营运部门可能从事尚未赚得收入之经营活动,例如创业期间之营运虽未赚得收入,亦得为营运部门。6. 并非企业之每一部分皆为营运部门或营运部门之一部分。例如,公司总部或某 些功能性部门可能未赚得收入或赚得之收入仅为企业活动偶发之收入, 则非属营 运部门。 就本国际财务报导准则之目的而言, 企业之退职福利计划并非营运部门。7. 主要营运决策者一词系指所具之职能,不必然为有特定职称之经理人。此职能系指分配资源予企业营运部门并评量其绩效。 企业之主要营运决策者通常为执行长或营运长,但亦可能为,举例来说,执行董事团队或其它

12、人员。8. 对许多企业而言,第 5 段所述营运部门之三项特性足以明确辨识其营运部门。惟企业编制报告时,可能以多种方式表达其经营活动。若主要营运决策者使用超过一组之部门信息,其它因素可能有助于辨识由一组组成部分所构成之企业营运部门, 包括每一组成部分经营活动之性质、 有无经理人对其负责, 以及呈送董事会之信息。9. 一般而言,营运部门设有一位部门经理人直接对主要营运决策者负责,并定期与其保持联系,讨论部门之营业活动、财务结果、预测或计划。 部门经理人一词系指所具之职能, 不必然为有特定职称之经理人。 主要营运决策者亦可能为一些营运部门之部门经理人。 单一经理人亦可能为一个以上营运部门之部门经理人

13、。 若组织内有超过一组以上之组成部分符合第 5 段之特性, 但部门经理人仅对其中一组负责,则由该组组成部分构成营运部门。10. 第 5 段之特性可能适用于经理人负责之两组以上重迭之组成部分。此结构有时称为矩阵型组织。 例如, 于某些企业中, 有些经理人对全球不同产品及劳务线负责, 而其它经理人则对特定地区负责。 主要营运决策者定期复核两组组成部分之营运结果, 且已有该两组组成部分之财务信息可用。 于此情况下, 企业应参照核心原则以决定何组组成部分构成营运部门。应报导部门11. 企业应对下列每一营运部门分别报导其信息:(a)依第5至10段之规定辨识出之部门或依第12段之规定自两个以上部门汇总而得

14、之部门,且(b)超过第13段所规定之量化门坎者。第 14 至 19 段说明应分别报导营运部门相关信息之其它情况。汇总基准12. 若营运部门具有相似之经济特性,通常会呈现相似之长期财务绩效。例如,若两个营运部门之经济特性相似, 则可预期有相似之长期平均销货毛利。 若两个以上营运部门之汇总与本国际财务报导准则之核心原则一致、 该等部门具有相似之经济特性且该等部门在下列所有方面均相似,则得汇总为单一营运部门:(a)产品及劳务之性质;(b) 生产过程之性质;其产品及劳务之客户类型或种类;(d) 用于配销其产品或提供其劳务之方法;及(e) 监管环境之性质(若适用时) ,例如银行、保险或公用事业。量化门坎

15、13. 企业应分别报导符合下列任一量化门坎之营运部门信息:(a)该营运部门之报导收入(包括对外部客户之销售及部门间销售或转拨)达所有营运部门收入(内部及外部)合计数之10% 以上者。(b)该营运部门之报导损益绝对值达下列两项绝对值较大者之10%以上者:(i)无报导损失之所有营运部门之报导利益合计数;(11) 有报导损失之所有营运部门之报导损失合计数。(c)该营运部门之资产达所有营运部门资产合计数之10%以上者未符合任何量化门坎之营运部门, 若管理阶层认为与该部门相关之信息对财务报 表使用者有用时,亦可被视为应报导部门而分别揭露。14. 企业仅于营运部门具有相似之经济特性且符合第 12 段所述之

16、大多数汇总基准时, 得将未符合量化门坎之营运部门相关信息与未符合量化门坎之其它营运部门相关信息合并,以产生一应报导部门。15. 若营运部门所报导之外部收入总额小于企业收入之 75% ,则应辨识额外之营运部门作为应报导部门(即使其未符合第 13 段之基准) ,直至应报导部门之收入至少达企业收入之75% 为止。16. 非属应报导之其它经营活动及营运部门之相关信息,应合并并揭露于所有其它部门类别,并与第 28 段规定之其它调节项目分别列示。 所有其它部门类别所包含收入之来源,应予以说明。17. 管理阶层若判断前一期被辨识为应报导部门之营运部门仍持续具重要性,即使已不符合第 13 段之应报导基准,本期

17、应持续分别报导该部门之信息。18. 营运部门若本期依量化门坎而被辨识为应报导部门,除必要信息无法取得且编制成本过高外,即使该单一部门于前期未符合第 13 段之应报导基准,为比较目的所列之前期部门数据应予重编,以反映此一新应报导部门为一单独部门。19. 企业分别揭露之应报导部门数量可能有实务上之限制,超过此数量则部门信息可能显得过于详细。本准则虽未明订限制,惟依第 13 至 18 段之规定,报导之部门数量增加至十个以上时,企业应考虑是否已达实务上之限制。揭露20. 企业应揭露有助于其财务报表使用者评估其所从事经营活动之性质与财务影响,及其营运所处经济环境之信息。21. 为落实第 20 段之原则,

18、 企业应于综合损益表列报之每一期间, 揭露下列信息:(a)第22段所述之一股性信息;(b)第23至27段所述关于报导之部门损益(包括属于报导部门损益之特定收入与费用) 、部门资产、部门负债及衡量基础之信息;及(c)第28段所述将部门收入总额、报导部门损益、部门资产、部门负债及其它重大部门项目调节至相对应之企业财务报表金额。 企业应于每一财务状况表列报之日, 将应报导部门财务状况表之金额调节至企业财务状况表之金额。 前期之信息应依第 29 及 30 段重编。一般性信息22. 企业应揭露下列一般性信息:(a) 用以辨识企业应报导部门之因素,包括组织之基础(例如管理阶层是否依据产品与劳务、地区、监管

19、环境之差异,或综合各种因素以组织该企业,以及各部门是否予以汇总) ,及(b) 每一应报导部门产生收入之产品与劳务类型。损益、资产与负债之信息23. 企业应报导每一应报导部门损益与资产总额之衡量。若部门负债之金额系定期提供予主要营运决策者, 企业应报导每一应报导部门负债之衡量。 下列特定金额若包括于经主要营运决策者复核之部门损益衡量; 或虽未包括于部门损益之衡量,但定期提供予主要营运决策者,亦应揭露每一应报导部门之下列信息:(a)来自外部客户之收入;(b) 来自与企业内其它营运部门交易之收入; 利息收入;(d) 利息费用;(e)折旧与摊销;(f) 依国际会计准则第1 号财务报表之表达( 2007

20、 年修订)第 97 段之规定所揭露之重大收益与费损项目;(g) 企业采权益法处理之对关联企业损益及合资损益之权益;(h) 所得税费用或所得税利益;及(i)折旧与摊销外之重大非现金项目。企业应将每一应报导部门之利息收入与利息费用分别报导, 除非部门收入大部分来自于利息, 且主要营运决策者主要仰赖净利息收入评量部门绩效及制定分配资源予该部门之决策。 于此情况下, 企业得报导部门利息收入减除利息费用后之净额,并揭露此事实。24. 下列特定金额若包括于经主要营运决策者复核之部门资产衡量;或虽未包括于部门资产之衡量, 但定期提供予主要营运决策者, 则企业应揭露每一应报导部门之下列信息:(a)采权益法处理

21、之对关联企业投资及合资投资之金额,及(b) 非流动资产 *之增加金额,不包含金融工具、递延所得税资产、退职福利之资产(见国际会计准则第 19 号员工福利第54 至 58 段)及由保险合约产生之权利。衡量25. 每一部门项目之报导金额应为提供主要营运决策者以分配资源予部门及评量部门绩效为目的之报导所用之衡量金额。编制企业财务报表所作之调整与冲销,及收入、 费用、 利益或损失之分摊, 仅于其包含于主要营运决策者所使用之部门损益衡量时, 方须包含于报导部门损益之决定中。 同样地, 资产及负债仅于其包含于主要营运决策者所使用之部门资产及部门负债衡量时,方须于该部门中报导。金额若分摊至报导部门之损益、资

22、产或负债,该等金额应采合理基础分摊。26. 主要营运决策者于评量部门绩效及决定如何分配资源时,若仅使用一种方法衡量营运部门损益、 部门资产或部门负债, 则应以该衡量方法报导部门损益、 资产或负债。 主要营运决策者若使用超过一种方法衡量营运部门损益、 部门资产或部门负债, 报导之衡量方法应为管理阶层认为与衡量企业财务报表相对应金额最为一致之衡量原则。27. 企业应提供每一应报导部门损益、部门资产及部门负债之衡量说明。企业至少应揭露下列信息:(a)应报导部门间所有交易之会计基础。(b)应报导部门损益与企业列计所得税费用(或所得税利益)及停业单位损益前之损益两者衡量差异之性质(当第 28 段所述之调

23、节未清楚呈现时) 。该等差异可能包括为了解报导部门信息所须之会计政策,及集中发生成本之分摊政卒策。应报导部门资产与企业资产两者衡量差异之性质(当第28段所述之调节未清楚呈现时) 。该等差异可能包括为了解报导部门信息所须之会计政策,及各部门共同使用资产之分摊政策。(d) 应报导部门负债与企业负债两者衡量差异之性质 (当第 28 段所述之调节未清楚呈现时) 。该等差异可能包括为了解报导部门信息所须之会计政策,及共同承担负债之分摊政策。(e) 决定报导部门损益所使用之衡量方法与前期相较有任何改变时,其改变之性质及该改变对部门损益衡量之影响。(f) 任何对应报导部门不对称分摊之性质及影响, 例如企业可

24、能分摊折旧费用予某部门,却未分摊相关折旧性资产予该部门。调节28 企业应提供下列所有项目之调节:(a)应报导部门收入总额至企业收入。(b) 应报导部门损益衡量总额至企业所得税费用(或所得税利益)及停业单位损益前之损益。 惟企业若将诸如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利益) 等项目分摊予应报导部门时,则企业得将部门损益衡量总额调节至扣除该等项目后之企业损益。(c)应报导部门资产总额至企业资产总额。(d)依第23段之规定而报导部门负债者,应报导部门负债总额至企业负债总额。(e) 应报导部门所揭露之每一其它重大项目信息之金额总数至企业相对应金额。 所有重大调节项目应分别辨识及说明。 例如, 由于会计政策不同而将

25、应报导部门损益调节至企业损益所须之每一重大调整金额,皆应分别辨识及说明。前期报导信息之重编29. 企业若改变其内部组织结构导致应报导部门之组成改变,除该部门之前期相对应信息无法取得且编制成本过高外, 应重编前期相对应信息 (包括期中信息) 。资讯是否无法取得且编制成本过高之决定, 应针对每一个别揭露项目。 应报导部门之组成改变后,企业应揭露是否已重编前期部门信息之相对应项目。30. 企业若改变其内部组织结构导致应报导部门之组成改变,且若未重编前期部门资讯 (包括期中信息) 以反映此改变, 除必要之信息无法取得且编制成本过高外,企业应于改变发生之当年度揭露当期按旧基础及新基础划分部门之部门信息。

26、企业整体揭露31. 所有适用本国际财务报导准则之企业(包括仅有单一应报导部门之企业)均应适用第 32 至 34 段。某些企业之经营活动并非依不同相关产品及劳务或不同营运地区为基础所组成。 此类企业之应报导部门可能报导许多实质上来自广泛不同产品及劳务之收入, 或可能其一个以上之应报导部门提供实质相同之产品及劳务。 同样地, 企业之应报导部门可能持有不同地区之资产及报导来自不同地区之客户收入,或可能有一个以上之应报导部门于相同地区营运。第 32 至 34 段所规定之资讯仅于其未依本国际财务报导准则作为应报导部门信息之一部分而提供时,方须提供。产品及劳务信息32. 企业应报导每一产品及劳务或每一组相

27、似产品及劳务来自外部客户之收入,除非必要信息无法取得且编制成本过高, 此时应揭露该事实。 所报导之收入金额应以编制企业财务报表所用之财务信息为基础。地区信息33. 企业应报导下列地区信息,除非必要信息无法取得且编制成本过高:(a)来自外部客户之收入:(i)归属至企业所在国家之收入总额及(11) 归属至产生企业收入之所有外国国家之收入总额。若来自单一外国之外部客户收入重大时, 应分别揭露该收入。 企业应揭露将外部客户收入归属至个别 国家之基础(b) 非流动资产 *(不包含金融工具、递延所得税资产、退职福利之资产及由保险合约产生之权利) :(i)位于企业所在国家之非流动资产总额及(11) 位于企业持有资产之所有外国国家之非流动资产总额。若位于单一外国之资产金额重大时,应分别揭露该资产。报导之金额应以编制企业财务报表所用之财务信息为基础。 若必要信息无法取得且编制成本过高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