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u恒信泰富eri organization新加坡公司法中文版第十六章公司法第一节导言第二节公司成立及其后果第三节公司;每里第四节公司权利的行使第五节股东的救济第六节公司股份第七节公司债据与资产抵押第八节公司困境第九节公司解散第一节导言16.1.1 在新加坡,与公司有关的主要法律是公司法(capso, 1994 rev ed )似下称公司法)。值得注意 的是,一些特殊类型的公司,除了公司法之外,还要受到其他成文法的规制。如保险公司和银行,还要分别受保 险法(capl42,1994 rev ed )和银行法(cap20,1994 rev ed )的规制。有限责任合伙组织其实也是公司, 受有限责任合
2、伙组织法(cap289,1994 rev ed )规制。在诸如证券与期货法(c叩289, 1994 rev ed ) 等其他成文法中,也有一些与公司有关的条款。16.1.2 应该注意的是,普通法也会对与公司有关的成文法规范进行补充。第二节公司成立及其后果 设立公司的义务16.2.1 根据公司法第17(3)条的规定,拥有20名以上成员的经营组织都必须设立为公司。但该规定并不适用 于那些遵照新加坡其他成文法设立的,由从事特定职业的个人组成的合伙组织(公司法第17 ( 3)条、法律职 业的从业者,受法律职业法(capl61,1994 rev ed )的规制,他们可以设立成员超过20人的合伙组织。 公
3、司的登记16.2.2 一般来说,只要提交相应的文件,缴纳规定的费用,任何人都可以在新加坡通过登记设立公司。设立公司 时,必须提交的最重要的文件是公司章程和组织规章,公司法第19(1)条对此作了强制性要求。公司章程和组 织规章就是公司的宪章。根据公司法第22(1)条的规定,公司章程必须载明公司名称、公司股本如果有的话, 并表明公司成员承担的是有限责任还是无限责任。公司组织规章是公司的规章制度,其中也有与公司治理有关的 规定。如果公司章程和组织规章有冲突,前者有优先效力。16.2.3 公司章程一经登记,登记官便签发设立通知,宣布公司成立并在通知中载明成立的日期。该通知也会注明 公司的类型,即成立的
4、是有限责任公司还是无限责任公司,必要时还将表明成立的公司是私营公司参见公司法第 19(4)条。公司成立的效力16.2.4 公司法第19 ( 5 )条规定了公司成立的一般效力,即公司作为一个法人组织,拥有此类实体的全部权利能 力。公司可以自己的名义起诉或应诉,并且可以永久存续直至公司解散。公司还可以拥有土地,在公司解散时, 其成员承担的是有限责任。16.2.5 公司作为法人组织,拥有法律承认的独立身份,这一原则已经得到了判例法的确认。也就是说,公司具有独立于其成员之外的地位和身份参见salomon v. a salomon & co ltd (1897) ac 22 一案及lee v. lee
5、s airfarming ltd (1961) ac 12 一素。上述原则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公司承担的债务及义务都是属于其自身的债务及义务,其成员并不承担公司的责任。公司债权人只能指望公司自身来清偿其债务。如果公司破产且无力清偿债 务,不管公司的成员个人是否有清偿能力,债权人都只能自己承担损失。公司成员的全部义务仅为缴清其已经认 购但尚未缴纳的股本。这一义务是对公司的义务,而非对公司债权人的义务。因此,如果公司股份在发行时即已 缴清,或在其后缴清,公司成员则不再对公司负有责任。可见,在讲到有限责任时,必须注意的事,它并非指公 司的责任是有限的,而是指其成员对公司的出资义务是有限的,即以他们同意
6、认购的股份所代表的资本总额为限。揭开公司的面纱16.2.6 尽管公司具有独立于其成员之外的身份在某些情况下法院为了特定的目的可能会无视公司的独立身份, 而将公司及其成员(或管理者)视为同一个主体。例如,在有些情况下,法院会责令公司的成员来承担公司的债 塞 如果法院这样做,我们便可以说公司的面纱被揭开或刺穿。一般来说,揭开公司面纱的案件有两类,分别由 成文法和普通法规制。独立身份原则在制定法上的例外16.2.7 国会有权制定适当的成文法来限制公司法人资格的效力范围。对独立身份原则较为重要的限制之一规定在 公司法第339 ( 3 )条和340 ( 2 )条中。根据该两条的规定,当公司订约并承担债务
7、时,如果不能合理地预期公 司将具有偿债能力,该公司的彳丑可管理者都将被视为行为违法,在违法行为得到法院认定后其个人便可能要对上 述债务的全部或部分承担责任。16.2.8 另一重要的例外出现在公司法第340 q)条。在公司解散过程中,对公司事务的处理如果是为了欺骗公司债权人或任何其他人的债权人,或者出于任何其他的欺诈目的,法院可以责令任何参与此类行为知情者,对公司的债务及责任承担其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16.2.9 第三个重要的例外出现在以下情形中:即公司在缺乏可资分红的利润时进行了分红参见公司法第403 (2 ) (b)条。公司分红只能在公司有足够的利润且不会不正当地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时才能进行
8、。如果公司的董 事或经理在缺乏足够利润时,蓄意分配红利或许可分配红利,则应在分红超过可分配利润的范围之内对公司债权 人承担责任。身份独立原则在普通法上的例外16.2.10 人们设立公司往往出于多种目的,其中之一无疑是避免在经营失败时承担个人责任。因此,并不能仅仅 因为公司成员或管理者利用公司制度来避免个人责任便否定公司的独立身份参见adams v cape industries plc (1990) 1 ch 433.一案。但如果公司成员或管理者为了不正当的目的而滥用公司形式,则又另当别论。16.2.11 如果个人已经负有法律义务,却企图利用公司制度来逃避此义务,法院将无视公司的独立身份。例如
9、, 法院曾判决认为,如果某人已经同意出售房屋,则不能通过将房屋转让给公司来逃避其合同义务。个人和公司都 被判令继续履行合同义务,尽管公司本身并非合同的当事人。参见jones v lipman (1962) 1 wlr 832 一案 16.2.12同样,如果公司被用来进行欺诈行为,法院则会将公司及隐身背后的人视为同一主体。因此,如果公司 的设立是为了欺骗不知情的投斐者,法院将责令公司发起人承担责任,尽管发起人和公司具有各自独立的身份。第三节公司;年里公司所有与经营的分离16.3.1 公司法第157a条规定,公司经营由公司董事负责进行或者根据公司董事的指令进行。除了那些根据公司 法或者公司章程应由
10、股东大会行使的权力外,公司董事可以行使全部其它的公司管理权。这体现了公司法的一个 重要特征,即公司法有助于公司所有与管理的分离。公司成员或者股东尽管是公司的拥有者,但未必需要作为董 事参与公司的管理。在一些公司中,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公司,公司成员也可能会参与公司管理一或作为公司的董 事,或行使其它管理权一但在其它很多公司中,公司成员并不参与公司管理。这些公司由董事会来经营和管理, 而董事会里的很多董事并非公司成员。即使一些董事是公司成员,他们拥有的公司股份也相对较少。同样值得注 意的是,在这些公司中,甚至董事会的管理也只是理论上的,因为董事会多数成员并非全职董事,而只是非执行 董事。公司的日常管
11、理将由公司的高级执行官来进行,这些人中也有一些是董事会成员。在这些公司中,董事会 只是起到总体监管的作用,而不参与具体的管理工作。成文法上的义务16.3.2 在普通法上,董事被视为受托人,对公司负有信托义务。同样,公司法也为公司董事规定了与普通法相类 似的义务。公司法重要的规定之一是其中的第157 ( 1)条,它规定,公司董事在任何时候都应忠实、勤勉地履 行其职责。公司法第157 ( 2 )条进一步规定,公司管理者或代理人,对基于其地位所获取的信息不得进行不正 当的利用,以间接或直接的方式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或者损害公司的利益。16.3.3 公司法第157条并未穷尽公司董事对公司所负的全部义
12、务。第157 ( 4 )条明确规定,公司法第157条 只是补充而非减损公司董事和管理者所负的法律义务或责任。第157条使这些义务具有了强制性,而在普通法上, 这些义务可由公司和董事通过约定予以排除,只要公司在做出此类约定时未受到有利害关系的董事的影响。根据 公司法第157 ( 3 )条的规定,违反公司法第157q)和157 ( 2 )条的公司管理者或代理人应对公司由此受到的 损失承担责任。如果违法行为得到认定,公司管理者或代理人同时还将被处于5000新元以下的罚款或者一年以 内的监禁。普通法上”行为应使公司利益最大化”的义务16.3.4 在履行职责时,公司董事所进行的行为,都应是他们善意地认为
13、能促使公司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当董事的 行为受到质疑时,法官并不以自己的判断取代董事的判断参见ecrc land pte ltd v wing on ho christopher (2004) 1 slr 105 一案及 vita health laboratories pte ltd v pang seng meng (2004) 4 slr 162 一案法 院仅考虑,公司的董事(而不是法院)是否诚心认为其行为是为了公司利益的最大化。当然,如果法院认为任 何合理的董事会都不会采取类似的行动,则公司董事的善意将受到严重的质疑。16.3.5 值得指出的是,尽管董事最重要的义务是对公司的义务,公司法
14、第159条还规定,在行使职权时,董事 也可以一般地考虑公司雇员以及公司成员的利益。普通法也允许董事适当考虑公司成员的利益。因为,尽管公司 具有独立的身份,在某种意义上,毕竟是公司成员共同组成了一个公司参见peters american delicacy co ltd v health (1939) 61 clr 457 一案及 greenhalgh v arderne cinemas ltd (1951) ch 286 一案。公司董事适 当考虑雇员的利益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促进雇员的利益往往也会使公司利益最大化。16.3.6 在某些情况下,公司董事必须考虑公司债权人的利益。一般来说,公司债权人
15、对公司资产并不享有任何权 利。债权人要想实现债权,则必须对公司进行起诉。由于债权人对公司资产并不享有权利,公司董事在就公司事 务做出决定时并不需要考虑债权人的利益。但如果公司无力清偿债务因而事实上已经破产时,债权人的利益则必 须得到考虑。这是因为破产公司的债权人有权任命清算人,以管理公司的资产,并且与公司成员相比,债权人对 公司资产享有优先权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董事必须保证公司事务得到妥善处理,并保证公司资产不会 被侵害或剥夺,以免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参见winkworth v edward baron development co ltd (1987) 1 all er 114 一案。普
16、通法上避免利益冲突”之义务16.3.7 作为受托人,公司董事应对其所在公司尽到忠诚义务。因此,公司董事有义务避免处于一种使其对公司的 义务与其自身利益发生冲突的地位参见chew kong huatv ricwil(singapore) pte ltd (2000) 2 slr 501 一 素。该义务的具体体现之一是,除非公司在完全知情的情况下表示同意,否则公司董事不得利用其地位谋取私利。 因此,如果公司董事在履行职责时获悉了某种商机,除非公司在完全知情的情况表示许可,否则他不得利用这一 机会。公司的许可可以由董事会其他成员作出(倘若其他董事会成员表示同意并非为了自身利益),或者由股东 大会的成
17、员作出。普通法上”行为应有合理目的”之义务16.3.8 董事会享有管理公司的一般性权力,且根据公司法第161条的规定,在得到具体或一般授权时,董事会 还可行使诸如发行股份等更为具体的权力。这些权力的行使必须具有合理目的。尽管董事们善意i也认为其行为是 为了公司的最大利益,他们行使权力的方式仍可能是不恰当的。例如,法院就认为,如果发行股份的权力是为 了便于公司的收购,即使董事会是为了公司的最大利益,其权力的行使仍是不恰当的参见howard smith ltd v ampol petroleum ltd (1974) ac 821 一案.违反受托义务的后果16.3.9 如果公司董事将自身利益置于公
18、司利益之上,则须对公司由此受到的一切损失承担责任。如果在未得到公 司同意时,公司董事因其职位而获得利益,该董事须向公司就其获利做出解释。在董事与公司订立合同时,例如 将其资产出售与公司,如果该合同的订立违背了该董事对公司承担的受托义务,则公司可以撤销该合同。如果第 三人在与公司订立合同时明知公司董事行为不当,公司也可撤销与该第三人之间的合同。恒信泰富eri organization第四节公司权利的行使合格原告之规则16.4.1 由于公司具有独立于其成员之外的身份,公司成员不能通过诉讼行使属于公司的权利。这就是合格原 告”规则,即就公司享有的权利而言,公司才是合格的原告参见foss v harb
19、ottle (1843) 2 hare 461 一案及 ng heng liatv kiyue co ltd (2003) 4 slr 218 一案。当公司要行使权利或被起诉时,通常应有具有公司管理 权的董事会来决定是否起诉或应诉。衍生漏公16.4.2 尽管有合格原告规则,在某些情况下,公司成员也可以代表公司提起诉讼。如果公司成员提起诉讼, 此类诉讼则属于衍生诉讼,因为此类诉权是从公司权利中彳;在而来的。公司成员起诉并非为了行使其个人的权利。 在此类诉讼中,公司也将作为名义被告参与其中,以使法院判决对公司具有约束力。16.4.3 如果公司控制者对公司造成损害,且利用其地位或者对公司的控制阻止公
20、司对其提起诉讼,公司成员也可 就该损害提起衍生诉讼。对公司的损害可能是因为公司控制者侵占公司的资产,也可能是滥用其权力,如占多数 的大股东以非法方式行使投票权等。在这种情况下,不法侵害者便会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来阻止公司对其提起诉 讼。因此,如果没有其他救济途径,且公司成员是善意地为了公司的利益,该成员就有权提起衍生诉讼。如果诉 讼的提起存在可疑动机,法院在决定诉讼的进行是否符合公司的最佳利益时,可以考虑到这一因素。成文法上的衍生诉讼16.4.4 除了以上讨论过的普通法上的衍生诉讼外,公司法第216a及216b条还规定了一项成文法上的彳;逐诉讼。 可能提起此类诉讼的包括公司的任何成员、财政部(在
21、某些情况下)以及法院在适用上述规定时认为适当的其他 人。这些人都是公司法216a及216b条中可能的原告。16.4.5 公司法第216a (2 )条规定,原告可以请求法院许可其以公司名义并代表公司提起诉讼,或者介入公司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诉讼并代表公司提出诉请、提出答辩或终止诉讼。只有在法院根据公司法第216 ( a ) 3条,认为下列条件已经满足时,才会作出上述许可:原告已经提前14天将其申请许可的意图告知公司董事;原告是 出于善意;有初步证据表明诉讼的提起,诉请的提出,答辩的作出或诉讼的终止符合公司的利益。成文法上衍生 诉讼的一个有利之处是,一旦法院准予起诉,法院便可责令公司承担原告为该诉讼而
22、支出的费用。在普通法上的 衍生诉讼中,支付诉讼费用的风险则由提起诉讼的人承担。16.4.6 公司法第216b ( 1)条规定,对于根据第216a条提出的申请,不能因为申请中指控的侵害公司权利的 行为得到了或可能得到公司成员的同意,便予以中止或驳回。但法院在作出公司法第216a条中的命令时,可以 对公司成员同意上述行为的证据予以考虑。第五节股东的救济 损害救济16.5.1 股东不但可以提起普通法和成文法上的衍生诉讼,以保护公司的合法权益,对打陛认为自身权益受到损害债据(debenture )持有者以及财政部(彳的股东还有另外两种重要的救济。第一种规定在公司法第216条中。公司法第216(1)条规
23、定,任何公司成员、巨些情况下)都可以申请法院令,认定公司事务的处理不当,将对一个或更多公司成员或者公司债据持有者造成损害;或者认定公司事务的处理没有考虑到公司股东、成员或者债据 持有者的权益。如果公司的行为对一个或更多的公司成员或者公司债券持有者构成不公平的歧视,或者构成其他 形式的损害,类似的申请也可能被提出。公司法第216条通常被称为损害救济”条款。16.5.2 如果上述申请被提出目法院在听取证据后认为诉请是合法的为了终止被指控的行为或进行相应的救济, 法院可以做出其认为适当的命令。此类命令包括:责令进行或者责令停止某种行为,取消或变更某项交易或决议; 对公司今后的行为予以规范;许可以公司
24、的名义提起民事诉讼;裁定由其他公司成员、债据持有者或公司自身购 买公司的股份或债据;以及解散公司等。16.5.3 当公司的控制者有滥用权力或其他不当行为时,公司法第216条则可为公司成员或债据持有者提供救济。 法院并不考虑公司是否经营良好。经营决策由董事会作出,法院一般不对经营决策作事后评价。法院也不管一名 u恒信泰富eri organization或更多公司成员是否经常在表决中遭受不利,因为多数决是公司管理不可或缺的因素。法院所关心的是,公司控 制者处理公司事务的方式是否偏离了交易公平与行为正当的要求,而公平交易是任何股东都有权要求的参见re kong thai sawmill (miri)
25、 sdn bhd (1978) 2 mlj 227。违背上述要求的情况有:核心股东被排除在公司管理 之外;股东被剥夺了对公司事务的知情权;主控成员明显偏袒自身利益;以及家族企业的族长独断专行等。这都 是一些常见的事例。公司解散的正当及合理事由16.5.4 根据公司法第254 (1) (i)条的规定,在正当且合理的情况下,法院可以责令解散公司。这对公司股东是 一种重要的救济,那些不满意的股东可以利用此途径从公司中解脱出来。1655公司解散的正当及合理事由可能出现在几种不同的情况中。比如,当公司的主要目的无法实现或者公司经 营背离了其主要目的,对此不满的成员可以请求解散公司。同样,如果公司的行为超
26、出了人们在成为公司成员时 所能合理及正常预见的范围,公司也可能被解散。如果公司经营是以欺诈方式进行的,则也构成解散公司的正当 及合理事由。另外,尽管采用了公司形式,但其经营是以类似合伙的方式进行的因而具有准合伙性质,在这种情 况下,如果公司成员之间的信任关系被彻底破坏,法院也可能责令公司解散,因为公司成员之间已经无法进行合 作。第六节公司股份16.6.1 股份是以一定数额金钱衡量的持股者对公司所享有的权益,但其首先体现的是责任,其次才是利益。根据 公司法第39(1)条的规定,股份还代表看存在于所有持股人之间的一系列契约关系参见borland/ s trustee v steel brother
27、s & co ltd (1901) ch 279 一案。16.6.2 如前文所述,公司成员或股东的责任仅在于向公司履行与其所认购的股份相应的出资义务。这也是有限责 任的含义所在。持股者可以根据公司宪章性文件一公司章程及组织规章的规定以及公司法的规定参与公司 事务的处理。股东的实际权利要视公司章程和组织规章的条款而定。一般来说,所有的股东都有权按持股比例领 取公司分红。当公司解散时,在清偿了公司债务后,所有的股东也是按持股比例分配公司的剩余资产。股东还有 权任命或罢免公司董事。16.6.3 一般来说,股份大致可分为两种:普通股和优先股。顾名思义,优先股能为持股者提供某些优待。这些优 待可能表现在
28、分红或者资本返还方面。例如,优先股条款可能规定,在普通股股东领取任何红利前,优先股股东 有权领取特定数额的红利。资本维持16.6.4 根据新加坡的法律,公司有维持资本的义务,即作为一般原则,公司不得向其成员退资。这一原则是为了 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可以说,公司债权人之所以授信与公司,是因为他们相信公司的资本将仅用于经营目的。他 们有权要求公司的资本能得以维持,而不会退还与股东参见re exchange banking co (1882) 21 ch d 519 一案。16.6.5 但这并非说公司成员不能从其投资中获得任何回报。实际上,如果公司在一特定年度有所盈利,公司就可 以其利润向股东分红。资
29、本维持原则也并非说在公司亏损因而资本减少时,公司成员有义务继续出资。公司成员 对公司的责彳壬仅限于其认购公司股份时同意出资的数额。资本维持原则仅意味着,在没有盈利时,公司不能实施 彳壬何实质上是向股东退资的行为。16.6.6 从资本维持的一般原则中可以归纳出以下5条规则:(1)公司不得购买其自身或其母公司的股份参见公司法第76 (1) ( b )条;(2) ( 2)公司而导进行以其自身股份或其母公司股份作担保的贷款行为参见公司法第76 ( 1) ( c )条;(3 )公司不得向他人提供财务资助,以购买其自身或其母公司的股份参见公司法第76 (1) ( a )条;(4 )除非有可分配利润,公司不
30、得分配红利;(5 )除非公司法另有规定,公司不得减少资本,或以其他方式将资产返还其成员。16.6.7 公司法允许的例外之一是,在某些情况下,公司可以购买其自身的股份,但必须得到股东大会的同意。公 司法第76b( 1)条规定,股份回购必须得到公司组织规章的明确许可,回购的资金必须来自公司的可分配利润参 见公司法第76f ( 1)条。这并不会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因为这些利润也可能以红利的形式分配给股东。如 果公司董事和经理知道公司已经无力偿债,或一旦回购股份便会无力彳尝债,则不得同意公司回购股份。公司减资16.6.8 尽管有资本维持制度,公司法允许公司在某些情况下进行减资,其中最重要的规定出现在
31、公司法第73( 1) 条。该条规定,如果得到特别决议的许可,公司可以进行任何形式的减资,特别是在不限制前述一般规定的前提 下,以下列一种或几种方式进行减资:(1)免除或减轻尚未出资的股份认购者的出资责任;(2 )销除已缴纳股本中的亏损部分或不能体现为实际资产的部分;(3)返还已经懿内但超过公司需要的股本。16.6.9 任公司减资行为都必须得到法院的许可,且在某些情况下公司债权人有权反对公司减资参见公司法第73 (1)至(4 )条。第七节 公司债据(debenture )与资产抵押16.7.1 出于经营需要,公司经常要借钱。而在借钱时,公司常常会签发一种被称为债据的文件。简单地说,债据 就是能使
32、债务发生或对债务进行承认的法律文件参见levy v abercorris slate and slab co (1887) 37 ch d 260一案。16.7.2 公司在借钱时常常要为提供贷款的债权人提供担保。当债务人为债权人提供担保时,债权人便对债务人提 供的担保财产享有物权性权益。在债务人无力清偿全部债务时,有担保的债权人与其他一般债权人相比,对担保 财产享有优先受偿权。公司提供的一种普遍的担保方式是资产抵押。引发债务或承认债务的债据常常包含设定资 产抵押的条款。16.7.3 资产抵押是一种不转移财产占有的担保方式,其生效及效力均不依赖被担保人对担保财产的占有。例如, 在银行为公司提供融
33、资购买机器设备时,尽管公司需要在其工厂里使用该设备,它仍可以用该设备为银行设定担 保。资产抵押的生效并不需要银行占有该机器设备。由于其非占有的性质,资产抵押也可以在无形资产或账面债 权上设定。16.7.4 在有偿交易中,如果公司和债权人表明,现存或未来的财产将用于债务清偿的担保;并且债权人拥有的现 实权利使其可以要求将该财产用于债务担保;则尽管债权人的现实权利只能在将来得到实现,或者债权人只是有 权在将来要求债务人以相关财产提供担保而并未对相关财产获得法律权利,在这种情况下,资产抵押仍然成立。 固定和浮动抵押16.7.5 公司资产抵押可以是固定的或浮动的。固定抵押是在抵押人已有的或者将来可能拥
34、有的特定财产上设定 的,如公司可以其工厂中现有的机器设备或者将来可能取得的机器设备为他人设定抵押。固定抵押在抵押设定时 或取得财产时即指向特定财产,因此,公司不得将抵押财产出让与第三人。如果公司擅自出让,则是对抵押条款 的违反。第三人除非已支付了购买财产的对价且不知该财产上存在固定抵押,否则,第三人不能获得完整的所有 权。16.7.6 浮动抵押在设定时并不指向公司特定的财产。与抵押有关的财产是不断浮动而变化的,直到特定情事 的出现使该抵押指向特定的财产。此时,该抵押实际上已成为固定抵押。能够使浮动抵押固定化即指向特定财产 的情事可以在债据中予以约定。当事人可以约定,在某些情况下浮动抵押自动固定
35、化,而不要求当事人有任行 为;或者在某些情况下,由抵押权人向抵押公司发出通知以使抵押固定化。浮动抵押也可能因为其他原因而固定 化,如公司进入清算阶段或停止营业。16.7.7 浮动抵押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在总体上不断变动的资产上设定。如果公司的多数资产是易腐货物或原材料, 设定固定抵押则不太可行,因为这些货物须在较短时间内出售,或用于公司的生产。如果在这些物品上设定固定 抵押,将给公司造成极大的不便,因为公司每次出售货物或消耗原材料都需要取得抵押权人的同意。浮动抵押使 公司仍可以出售或使用这些财产,只有当该抵押固定后,其处分财产的权利才结束。但是,如果相关资产并不是 要在通常营业中进行处分的,如机器
36、设备或母公司在子公司中的股份等,设定固定抵押则更为可取。抵押登记16.7.8 根据公司法第131条的规定,公司设定的某些抵押须在公司管理机关进行登记,未经登记,该抵押对公 司清算人及其他担保债权人无效。由于抵押权人都希望在公司破产时能行使抵押权,这促使抵押权人确保根据公 司法第131 ( 1)条的规定,在抵押设定后30天内进行登记。未能在30天内进行登记的,登记期限也可能根据 公司法第137条的规定得以延长,例如,未能进行登记是意外造成的或者并不会损害公司债权人或公司成员的 利益。16.7.9 根据公司法第131(3)(g)条的规定,所有的浮动抵押都必须进行登记,而只有公司法第131 ( 3
37、)条 列明的固定抵押才须进行登记。第八节公司困境重整计划16.8.1 有时候,对公司债权人及公司成员的权利进行重整是可取的,特别在公司处于财务困境时更是如此。在这 种情况下,要获得公司成员及债权人的一致同意可能很困难。根据公司法第210条的规定,如果特定多数人的同 意,且得到法院的认可,重整计划对所有公司成员及债权人都具有约束力。在破产公司债权人做出让步有可取之 处时,则经常要使用重整计划。16.8.2 要使重整计划生效,首先必须根据公司法第210 ( 1)条的规定申请法院令,以召开一次或多次公司成员 会议或债权人会议。如果法院决定发出命令,重整建议必须提交相关会议并得到公司成员或债权人的特定
38、多数同 意。根据公司法第210 ( 3 )的规定,特定多数同意为出席会议并参加投票的公司成员或债权人中代表股权总额 或债权总额四分之三的人的同意。为使公司成员或债权人能在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投票,公司法第211(1)条规 定,会议通知必须包含相关让步与重整的后果,特别要说明公司董事的实质利益,及相关让步与重整对他们实质 利益的影响与其他人有何区别。如果未达到上述要求,公司成员及债权人无法获得足够的信息以作出适当的决定, 法院可以拒绝批准重整计划参见 re dorman, long & co (1934) ch 635 一案及 wah yuen engineering pteltd v singap
39、ore cables manufacturers pte ltd (2003) 3 slr 629 一案。司法接管16.8.3 在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时,如果仍有希望摆脱困境或者继续其全部或部分营业,或者与公司解散相比,债权 人的利益能得到更好的实现,则公司或其债权人可以申请法院令,将公司交由司法接管者进行司法接管参见公 司法第277a条。16.8.4 根据公司法第227 ( b )条的规定,在公司、公司董事或者债权人提出申请后,如果法院认为公司已经或 者即将无力彳尝债,法院可以签发司法接管令。另外,法院还应相信,此种命令一旦作出便能实现下列一个或更多 的目的:(1)公司恢复,或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营
40、业得以存续;(2 )公司与符合公司法第210条规定的人之间的让步或重整计划能得到批准;(3 )与公司解散相比,公司的资产能得到更好的变现。16.8.5 法院必须保持警惕,以免公司董事或股东直接或间接利用司法接管程序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因此,申请法 院令的动机必须是善意的。法院还必须充分注意债权人的要求和看法,因为破产公司的资产实际上是属于公司债 权人的参见 re genesis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pte ltd (1994) 3 slr 390 at p 392。但在受浮动担保 的债权人提出反对时,法院有义务驳回司法接管申请参见公司法第227b ( 4 ) (
41、5)条。16.8.6 如果法院发出司)雄管令,公司营业及资产都将由司法接管者进行管理参见公司法第227b ( 2 )条。司法接管者的工作是使公司克服困境,或者维持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营业。公司法第227g (1)条规定,司法接管 令作出后,司法接管者应接管公司的全部资产。公司法第227g (2 )条还规定,在司法接管令有效期间,原属公 司董事的全部权利和职责都由司法接管者而不是董事来行使。司法接管者可以进行公司管理所需或者法院指示的 一切行为参见公司法第227g ( 3 )条。16.8.7 司法接管的好处在于为那些并非彻底破产的公司提供一个经营重组的机会。一旦重组成功,则对公司债权 人和公司成员都
42、有利。另一种选择是强制和过早的公司清算,而这并不符合大多数债权人和公司成员的利益。因 此,公司法第227d ( 4 )条规定,司法接管令一旦作出,破产事务官的职责将终止,任何公司解散的申请都将 被驳回。公司法第227d ( 4 )条还规定,除非得到司法接管者的同意或法院的许可,否则不得进行针对公司及 其财产的诉讼、执行或其他法律程序。同样,除非得到司法接管者的同意或法院的许可,否则不得行使设定在公 司财产上的担保权或者向公司要求收回任何财产。16.8.8 根据公司法第227b ( 8 )条的规定,除非法院予以延长,司法接管令将在180天后解除。根据公司法第 227n ( 4 )条的规定,如果债
43、权人拒绝批准司法管理者的建议;或者司法接管者在其申请中表示司法接管令中指 定的目的无法实现公司法第227q ( 1)条;或者司法接管者采取的行为或将采取的行为会不公平地损害公司 债权人的利益公司法第227r条,司法接管令也等被解除。16.8.9 司法接管理者是由法院令予以任命的,法院也可随时解除其职责。司法管理者也可在法院许可后向法院发 出辞职通知以辞去其职务。第九节公司解散16.9.1 即使尽了最大努力,破产公司仍有可能无法摆脱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存续便可以终结以使公司债权 人能够得到部分清偿。公司终结的过程被称为公司解散或清算。如果公司成员不愿再继续经营,运行良好的公司 也可以解散。公
44、司解散时,公司的资产及收益应用于向债权人清偿,如果还有余额,则应按比例分配给公司股东。 自愿解散16.9.2 公司解散的方式有两种,即司法解散和自愿解散。公司自愿解散通常在公司通过特别的解散决议后发生 参见公司法第290 ( 1 ) ( b )条。在自愿解散的情况下,公司董事可以根据公司法第239 ( 1 )条的规定表示, 他们认为公司可以在解散程序开始后不超过12个月的时间内清偿全部债务。如果公司董事这样做,公司解散即 为股东自愿解散。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股东可以任命清算人参见公司法第294 ( 1 )条。如果公司董事不作出 上述表示,公司解散即为债权人自愿解散,公司董事必须召集债权人会议以任
45、命清算人参见re sin teck hong oil mills ltd (1950) mlj 232 一案。16.9.3 如果由公司成员任命的清算人认为,公司将无法在公司董事根据公司法第293 ( 1 )条表明的时间内清偿 全部债务,股东自愿解散可以转变为债权人自愿解散。清算人则必须召集债权人会议并向债权人发布公司资产与 债务声明参见公司法第295 ( 1 )条。公司债权人可以根据公司法第295 ( 2 )条的规定,另行任命清算人以 完成公司解散过程。司法解散16.9.4 公司也可以基于法院的命令而解散。根据公司法第253 ( 1 )条的规定,下列单位或人员可以向法院提出 解散公司的请求:(
46、1)公司本身;(2)公司债权人;(3 )捐助人、已死亡之捐助人的个人代表、或者已破产之捐助人的法定资产受让人;(4)公司清算人;(5)司法接管者;(6)具有法定理由的内阁部长。16.9.5 在上述请求提出后,法院可以根据公司法第254 ( 1 )条的规定,在某些情形下命令公司解散。以下是一 些较为重要的情形:(1)公司已通过特别决议,要求公司进行司法解散;(2 )公司未能在成立后一年内开始营业,或者停止营业满一年;(3)公司无力清偿债务;(4 )董事出于自身利益而非公司成员的整体利益处理公司事务;(5 )法院认为,解散公司是正当且合理的;(6 )公司进行了成文法所禁止的多层或塔式销售行为;(7
47、 )公司被用于实现非法目的,朝目的制员害新加坡的公共安全、公共利益或公共秩序,或者将损害新加坡的国家安全或国家利益。16.9.6 在以上列举的情形中,最为常见的是公司无力清偿债务。公司法第254 (2 )( a)条规定,如果公司债 权人向公司提出了超过10,000新元的清偿请求,公司未能在其后3星期内进行清偿、提供担保、或提出让债 权人满意的部分清偿计划,公司便可视为无力清偿债务。如果对债权人有利的法院判决或命令全部或部分未能得 到执行,公司也可视为无力清偿债务。公司债权人也可向法院提出其它实体意义的证据,以使法院相信公司已无 力清偿债务,此时法院可以考虑公司可能要承担的债务和责任参见公司法第254 ( 2 )( c )条。公司解散程序开始的效力16.9.7 解散程序开始后,公司便进入了一个不同的阶段,人们关心的不再是公司的营业而是要将公司关闭。同时, 债权人的利益变得更为重要,因为债权人与公司成员相比,对公司的剩余资产享有优先权利。当然,首先要确定 解散程序开始的时间,因为其决定各种法律后果是否已经产生。在自愿解散中,解散程序是从自愿解散决议通过 时开始的。但如果在解散决议通过前已经任命了临时清算人,解散程序开始的时间即为公司董事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游戏化的多元化实践与效果评估
- 能源统计报表培训课件
- 抖音商户直播样品回收再利用登记制度
- 抖音商户主播直播状态稳定管理制度
- 公交优先与城市交通拥堵治理:2025年政策效果与优化策略研究
- 公交优先策略在2025年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中的实践探索报告
- 公众参与在2025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实际操作案例报告
-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医学影像诊断学B》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社会调查方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省兴城市红崖子满族乡初级中学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手电筒产品课程设计报告书
- 《优质客户服务技巧》
- TL4型弹性套柱销联轴器零件工艺规程及加工柱销孔液动夹具设计
- 05-衣之镖-辅行诀汤液经法用药图释义
- LS/T 3240-2012汤圆用水磨白糯米粉
- GB/T 15298-1994电子设备用电位器第一部分:总规范
- 2023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背)
- 自然指数NatureIndex(NI)收录的68种自然科学类期刊
- 手术报告审批单
- 《专业导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教学大纲
- 少儿美术国画- 少儿希望 《紫藤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