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海砂开采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海砂开采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目目 次次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总则.3 5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9 6 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现状.11 7 海洋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1 8 海洋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6 9 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21 10 清洁生产与环保措施.23 11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23 12 海砂开采量控制.23 13 公众参与.24 14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25 15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结论及对策建议.25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海砂开采环境影响报告书格式与内容 .27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二维浅海环境
2、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 .30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波浪场预测模型 .33 附录 d (资料性附录) 悬浮物扩散和地形冲淤变化的数值模拟方法 .37 11范围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海砂开采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主要内容、技术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一切其它海域内进 行海砂开采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规范不适用金属砂矿的开采。 22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全部或部分内容适用本规范。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 范。 gb 3097 海水
3、水质标准 gb 3552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2763.1 海洋调查规范 总则 gb/t 12763.2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水文观测 gb/t 12763.3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气象观测 gb/t 12763.4 海洋调查规范 海水化学要素调查 gb/t 12763.6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生物调查 gb/t 12763.7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调查资料交换 gb/t 12763.8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gb/t 12763.9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生态调查指南 gb/t 12763.10 海洋调查规范 海底地形地貌调查 gb/t 1491
4、4 海滨观测规范 gb 17378 海洋监测规范 gb 18421海洋生物质量 gb 18668 海洋沉积物质量 gb/t 19485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jts 145-2 海港水文规范 sc/t9110 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 33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海砂海砂 marine sand 赋存于海底的砂。包括海滩砂、陆架砂等。 3.2 海砂开采海砂开采 marine sand mining 使用船只或其他工具、设备获取海砂资源的活动。 3.3 海湾海湾 bay,gulf 被陆地环绕且
5、面积不小于以口门宽度为直径的半圆面积的海域。 注: 本规范中的海湾不含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杭州湾和北部湾。 gb/t 19485,定义3.1 3.4 河口河口 river mouth,estuary 入海河流终端受潮汐和径流共同作用的水域。 gb/t 19485,定义3.2 3.5 近岸海域近岸海域 nearshore area 指距大陆海岸较近的海域。 注: 已公布领海基点的海域指领海外部界限至大陆海岸之间的海域,渤海和北部湾一般指水深10m 以浅海域。 gb/t 19485,定义3.3 3.6 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 marine eco-environment sens
6、itive area 海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较高,且遭受损害后较难恢复其功能的海域。 注: 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海湾、河口海域,领海基点及其 周边海域,海岛及其周围海域,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和特殊生境(红树林,珊瑚礁等),重要 的渔业水域、海洋自然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等。 44总则总则 4.1 评价工作程序评价工作程序 海砂开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见图1)。 图 1 海砂开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框图 第一阶段为准备工作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编制海砂开采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大纲, 研究与海砂开采环境影响评价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其他文件,开展海砂开采初步工
7、程分析,搜集历史资料,开展环境现状踏勘,确定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确定各单项 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等级和海砂开采的评价等级,筛选出主要环境影响要素、环境敏感区、 环境敏感目标和主要环境保护对象,明确环境现状的调查内容、调查范围、调查项目(要 素或因子)、调查站位布设、调查时段、调查频次、分析检测方法、评价方法、应执行的 技术标准等,筛选、确定主要环境影响评价要素和评价因子,明确下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工 作的重点内容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体内容等。 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根据前期获取的资料,进行详细的工 程分析,按照已明确的环境评价内容、评价范围和重点评价项目,组织开展环境现状调查
8、 海砂开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1. 研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海砂开采的其它文件 2. 确定评价内容和范围 3. 确定评价工作等级 筛选重点评价内容 明确下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重点 1汇集、分析所获数据、资料 2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进行单项环境影响预测 4进行单项环境影响评价 汇集资料、环境现状现场踏勘 环境现状调查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1. 环境质量现状综合分析和评价 2. 环境影响预测综合分析和评价 3. 环境保护措施的经济技术论证及环 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4.海砂开采环境影响综合评价与可行性 结论 5. 提出环境保护的建议和措施 第一次公众参与公示 第二次公众参与
9、公示 公众参与调查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初步工程分析详细工程分析 和公众参与调查;依据环境质量要求,分析所获数据、资料,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环境影 响评价。 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依据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预测分析 结果,依照环境质量要求,给出海砂开采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结论,给出海砂开采的选址、 规模和布局是否可行的明确结论,给出环境保护的建议和措施,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4.2 评价内容评价内容 海砂开采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1)海洋水文动力环境影响; (2)地形地貌、冲淤环境和岸滩、岸线稳定性影响; (3)海水水质、沉积物环境质量、生物质量影响; (4)海
10、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生物资源影响; (5)周边海域环境敏感目标和环境保护对象影响; (6)环境风险分析与风险防范对策措施; (7)环境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8)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和跟踪监测方案; (9)海砂开采量控制。 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岸滩与岸线稳定性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生物资源影响 以及环境风险分析与风险防范对策措施应作为重点评价内容。 4.3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 评价执行的标准应根据海砂开采所在海域海洋功能区划以及海洋环境保护规划要求, 执行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及污染物排放标准。 采用国家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作为评价标准,按照 gb3097、gb18421、gb18668、gb3
11、552、gb11607 的要求执行;也可采用行业质量标准和地 方质量标准作为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采用的标准中的某项(某要素)质量指标不一致时, 应以要求最严格的指标为准。 4.4 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等级 4.4.1评价等级划分评价等级划分 依据海砂开采所在海域的环境特征,按各单项评价内容划分为1级、2级、3级三个评价 等级。 4.4.2评价等级判定评价等级判定 海洋水文动力、海洋水质、海洋沉积物、海洋生态的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依据 海砂开采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和生态环境类型进行判定。海砂开采形成的采砂坑引起海床 塌陷,对海底地形地貌和海床边坡稳定造成影响,海砂开采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
12、评价等级为1级。评价等级具体判定见表1。 表 1 海洋水文动力、海洋水质、海洋沉积物和海洋生态影响评价等级判据 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工程 规模 工程所在海域和生态环境类型水文动 力环境 水 质 环 境 沉积物 环境 生 态 环 境 地形地貌与冲 淤环境 环境敏感区 11111 近岸海域 22211 所有 规模 其它海域 33321 注:环境敏感区既包括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还包括对海砂开采活动敏感的社会活动关注区。社会活动关 注区主要包括港口、航道开发利用区、通航密集区、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区、海水增养殖区、特殊利用区、 国家重要设施所在区、海上娱乐运动区、跨海桥梁区、海底隧道管线区、海堤,以及可
13、能对海岸线、海岸 防护林造成侵蚀危害的区域等。 4.5 调查与评价范围调查与评价范围 海砂开采依照主要的评价内容和评价工作等级,按照不同的要求确定各单项评价内容 的评价范围。海砂开采的总评价范围应覆盖各单项评价范围。当海砂开采所在区域有环境 敏感目标时,调查范围与评价范围应适当扩大,将环境敏感目标涵盖其中,以满足评价和 预测环境敏感区所受影响的需要。 评价范围应以平面图方式标示,说明其地理位置、范围和面积等内容,给出评价范围 的四至坐标。 4.5.1海洋水文动力环境、水质环境和沉积物环境调查评价范围海洋水文动力环境、水质环境和沉积物环境调查评价范围 以海砂开采区外缘线为起点进行划定,1级评价分
14、别向外扩展不小于15km,2级评价分 别向外扩展不小于10km,3级评价分别向外扩展不小于8km。 调查范围应覆盖评价范围;调查与评价范围以平面图方式表示,并给出控制点坐标和 面积。 4.5.2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调查评价范围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调查评价范围 (1)地形调查范围由采砂区外扩2km范围需进行现场调查;按垂直等深线走向平行布 设主测线,采砂区及外扩500m范围内主测线间距以50m为宜,采砂区外扩500m至2km范围 内主测线间距宜为100m;地貌调查测线布设与地形调查相同; (2)评价范围横向(垂直于海砂开采项目所在海区中心点潮流主流向)距离一般不小 于5km;纵向(潮流主流向)距离不
15、小于一个潮周期内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的 两倍。 4.5.3海洋生态环境调查评价范围海洋生态环境调查评价范围 海洋生态环境的调查评价范围,主要依据被评价区域及周边区域的生态完整性确定。1 级和2级项目,以主要评价因子受影响方向的扩展距离确定调查和评价范围,扩展距离一般 以采砂区外缘线为起点进行划定,1级评价分别向外扩展不小于15km,2级评价分别向外扩 展不小于10km。调查范围应覆盖评价范围;调查与评价范围以平面图方式表示,并给出控 制点坐标和面积。 4.6 资料要求资料要求 4.6.1资料可靠性资料可靠性 (1)环境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预测使用的海洋调查和监测资料以收集历史资料为主,
16、现场补充调查为辅。充分收集海砂开采项目评价范围内及其周边海域有效的、满足时限性 要求的历史资料;当历史资料不能满足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要求时,通过现场调查获取 现状资料予以补充。 (2)海洋环境现状分析测试数据应由具有国家级、省级计量认证或实验室认可资质的 海洋环境监测机构提供; (3)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资料以所在地人民政府职能部门统计和发布的数据资料为准; (4) 海洋功能区划和相关规划应现行有效; (5) 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现状资料应通过实地调访、勘查获取; (6)利用历史资料评价环境现状时,应以自然条件、开发活动条件和环境状况未发生 大的变化为前提。 4.6.2资料时效性资料时效性 (1)
17、海洋沉积物、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数值模拟计算所使用的海洋水文等实测资 料应采用评价材料上报之日起算,5年内(按年为计算单位)的资料; (2) 海洋资源、海水水质和海洋生态等应采用评价材料上报之日起算,3年内(按年 为计算单位)的资料; (3) 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应采用评价材料上报之日起算,2年内(按年为计算单位) 的资料; (4) 反映岸滩环境、海域开发利用现状等信息的遥感影像数据,应采用评价材料上 报之日起算,2年内(按年为计算单位)的资料; (5)用于环境趋势性变化、年际变化分析的历史资料不受时限性要求的限制。 4.7 评价成果文件评价成果文件 4.7.1海砂开采环境影响报告书基本要求
18、海砂开采环境影响报告书基本要求 海砂开采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内容,文字应简洁,并附图 表及照片。报告书数据应可靠、翔实,图件应规范、清晰,评价结论应明确、可信,环境 保护与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7.2海砂开采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海砂开采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 海砂开采环境影响报告书应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2)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 (5)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6)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7)海砂开采量控制; (8)公众参与; (9)开采实施的环境监测(含监测计划
19、); (10)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与建议。 海砂开采环境影响报告书文本格式可参见附录a执行。 55工程概况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与工程分析 5.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5.1.1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阐述拟采砂区的地理位置,离岸的距离,周边海域岸滩稳定性现状,提供附水深地形 的位置图。 5.1.2砂源分析砂源分析 阐明海砂开采所在海域的海砂来源。根据海砂开采区详细的地质钻探资料,分析拟开 采海砂的矿物组成成分,给出海砂开采区各个层位粒度分析结果,阐述海砂开采区的地层 特征及分布规律。 根据海砂开采区地层特征,分析可开采砂层的平均厚度,评估海砂开采区的资源储量。 结合地质钻孔的分布、深度等实际情况,在0.5
20、0.8的取值范围内选取资源量可信度系数, 计算海砂开采区的可采储量。 5.2 工程分析工程分析 5.2.1开采工艺选择开采工艺选择 海砂开采工艺的选择考虑以下因素: (1)砂矿的埋藏特点,如砂矿是浅层砂或表层砂; (2)项目所在海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如开采海域水深条件、风浪条件、离岸距离等; (3)海洋环境管理的目标与要求。 5.2.2开采工艺分析开采工艺分析 详细分析海砂的开采方式与运输方式,并附工艺流程图。阐述拟选用采砂船型(包括 船长、宽、型深、吸砂泵功率、扬程、吨位等)、采砂船数量。使用运砂船的应阐述运砂 船型和数量等。同时详细分析海砂开采的产污环节。开采工艺有多种方案可以选择时,应 分
21、别进行详细分析。 5.2.3海砂开采方案海砂开采方案 根据海洋环境管理的目标与要求,结合砂源可采储量,制订海砂开采方案。给出年开 采总量、月最大开采量、日最大开采量等控制指标。明确海砂的用途、海砂各组分的去向 以及海砂的海上运输路线等信息。 5.2.4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1)环境生态影响因素分析 针对海砂开采生产工艺和所在海域特征,简述海砂开采主要生态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采砂坑塌陷对海底地形地貌和海床边坡稳定的影响;海床变化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采砂 作业对海域冲淤环境和岸滩稳定性的影响及采砂作业对海洋生物(包括渔业资源)的影响 等。 (2)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分析 详细分析海砂开采
22、不同阶段悬浮泥沙、生活污水、船舶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的 产生量,阐明污染物质的处理工艺、处理量、排放量、排放源强、排放去向和排放方式等; 分析各种废物(料)的治理、回收和利用措施,核算各阶段的污染源强,列出污染要素清 单。 污染要素清单内容一般应包括:污染物名称、产污环节、污染物产生量、污染物处理 量、污染物处理工艺、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排放源强、污染物排放去向、污染物排放方 式和排放地点等内容。 5.2.5评价因子判别评价因子判别 按照采砂工艺分析其环境污染影响因素、生态影响因素和风险影响因素,结合环境敏 感目标和重点保护对象进行评价因子的识别和筛选。给出评价因子的筛选结果,并明确海 砂
23、开采的主要环境影响要素和主要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列出环境影响要素和评价因子分析 一览表,应包括影响因素、环境因素(水质、沉积物、生态等)、影响程度等内容。 66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现状环境现状 应初步了解并阐明采砂所在区域及周围海域的自然环境概况与特征,制定区域自然环 境和社会环境现状调查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阐明区域环境概况,主要包括海洋水文动力环境概况,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概况,海 域水质概况,海域沉积物质量概况和海洋生态、通航环境概况等。 应阐明采砂所在海域和区域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经济活动现状。 应阐明采砂周围海域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分析海砂开采活
24、 动与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的符合性。 应阐明海洋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渔业资源、油气资源、矿产资源、景观资源、湿地和 滩涂资源、野生生物资源等)现状和分布,阐明海洋经济开发利用的内容、类型和程度, 海域开发使用现状,现有海洋工程和设施的分布状况等,给出对应分布示意图。 77海洋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海洋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7.1 一般要求一般要求 根据海砂开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需要,开展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工作。海洋环 境现状调查的采样和分析质量控制要求执行海洋监测规范(gb 17378)和海洋调查 规范(gb/t 1276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工作应充分利用现有海洋调查资料,现有海洋 调查资料不
25、能满足评价工作需要的,应开展必要的现状调查。海洋环境现状分析测试数据 应提供以计量认证形式出具的分析测试报告(即有cma字样的分析测试报告)或实验室认可 形式出具的分析测试报告(即有cnas字样的分析测试报告)。 (1)根据海砂开采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特点及所在海域的水文动力环境特征,确定海水 水质、生物质量及海洋生物分布现状调查时间和频率。1 级评价至少应取得春、秋两季的 调查资料;2 级评价至少应取得春季或秋季的调查资料;3 级评价至少应取得一季的调查 资料。 (2)沉积物环境现状至少应取得一季调查资料。 (3)针对海砂开采区必须开展不少于一次的地形地貌与冲淤现状调查。 (4)收集工程所在海域
26、的地形地貌与冲淤变化资料,离岸比较近的采砂项目,还应收 集岸滩冲淤和演变资料。 (5)渔业资源应根据采砂区所在海域的环境特征和评价工作要求,收集或调查评价海 域的渔业资源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主要类群及生物学特征,给出主要经济幼鱼比例、渔 获量、资源密度及现存资源量等。 (6)对已界定的环境敏感区、敏感目标和重点环境保护对象进行详细调查。 7.2 海洋水文海洋水文动力动力 7.2.1现状调查现状调查 调查站位应满足数值模拟的边界控制和验证要求。按照网格式布站的要求进行布站, 有特殊情况,可作出具体调整。布设的调查断面和站位应基本均匀分布于整个评价海域或 区域。1级评价一般不少于6个调查站位,2级
27、评价一般不少于4个调查站位,3级评价一般不 少2个调查站位。为满足数值模拟的边界控制和验证要求,应至少布设2个潮位观测站,可 与潮流(流速、流向)进行同步观测。 调查时段和频次:根据当地的水文动力特征和海域环境特征,确定海域水文动力的调 查时间。一般选在大潮期。季节变化较大的海域应收集不同季节观测资料。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潮位、潮流(流速、流向)、悬浮物等项目。 此外,还应收集有代表性的波浪、潮位、气温、降水、风速、风向、海冰等的长期历 史统计数据。 调查方法应符合gb/t 12763.2和jts 145-2的要求。 7.2.2现状评价现状评价 应详细分析和评价开采区附近海域的海洋水文动力环境现
28、状,具体给出以下内容: 调查期间海水温度、盐度的平面分布与断面分布特征; 潮汐潮流特征;潮汐特征及类型,涨、落潮最大值及方向;余流大小与方向;涨、 落潮流历时;涨、落潮流随潮位(涨、落潮)的运动规律及旋转方向; 流场特征与变化,涨、落急和涨、落潮的特征流速; 悬沙场的特征。 7.3 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 7.3.1现状调查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的内容包括查清评价海域及其周边海域的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的分布特征, 包括海洋地形地貌、海岸线、海床、滩涂等的冲淤现状、冲淤速率、冲淤变化特征。 海底地形地貌调查包括水深地形测量和海底表层取样。调查方法应符合gb/t 12763.10 的要求。
29、采砂区及采砂区外扩500米的范围按照不小于1:5000的比例尺进行地形地貌与冲淤 环境调查;从采砂区边缘外扩2km的范围按照不小于1:20000的比例尺进行地形地貌与冲 淤环境调查。 采砂区2km之外的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调查主要是以收集资料为主,利用历史资料分 析采砂区海域冲淤现状、冲淤速率、冲淤变化特征等现状。离岸较近的采砂区还应调查岸 滩稳定性和演变特征。 7.3.2现状评价现状评价 应重点分析与评价海砂开采区所在海域及其周边海域的海岸、滩涂、海床等地形地貌 的现状,岸滩演变特征、泥沙冲刷与淤积现状与变化特征等。 7.4 海洋水质海洋水质 7.4.1现状调查现状调查 海水水质调查范围应覆盖
30、全部评价海域。调查站位应按照网格式布站的要求进行布站, 有特殊情况,可作出具体调整。1级评价的调查站位不少于20个,2级评价的调查站位不少 于12个,3级评价的调查站位不少于8个。采砂区位于环境敏感区等环境要素变化梯度较大 的海域的调查站位应加密布设。 海水水质调查内容应包括采砂作业产生的特征污染物如悬浮泥沙、石油类等。调查内 容还应包括ph、水温、盐度、化学需氧量、溶解氧、无机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 氮)、活性磷酸盐、重金属(总汞、铜、铅、镉、锌、铬、砷)、硫化物、挥发酚等。调 查方法按照gb 17378的要求执行。 7.4.2现状评价现状评价 水质环境现状评价应给出调查站位的平面分布
31、图,给出调查要素的实测值和标准指数 值,综合阐述海水环境的现状与特征,主要应包括: 简要评价调查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的基本特征;针对特殊测值和超标现象给出原因 分析; 结合工程所在海域的其他有公正数据性质的资料,简要给出海砂开采评价范围内 和周边海域水质环境的季节特征、年际和总体变化趋势的分析评价结果; 给出评价范围内和周边海域的环境现状的综合评价结果。 海水水质评价标准一般采用gb 3097。评价方法采用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及单项标 准指数法。 7.5 海洋沉积物海洋沉积物 7.5.1现状调查现状调查 调查站位应在评价范围内按照网格式布站的要求进行布站,有特殊情况,可作出具体 调整。沉积物调查
32、时间应与海洋水质调查同步进行,一般进行一次现状调查。调查站位数 应不少于水质调查站位的50%。调查要素(因子)应按照gb/t 19485的要求选择。调查方法 按照gb/t 12763和gb 17378的要求执行。 调查内容包括有机碳、石油类、重金属(总汞、铜、铅、镉、锌、铬、砷)、硫化物、 挥发酚等。 为评估砂源的环境质量,应结合海砂开采区的地质钻探资料,对砂源进行钻孔样品分 析。表层砂应对典型砂层取样分析;浅层砂除了对典型砂层取样分析外,还需对上部覆盖 层进行取样分析。钻孔样品的分析应包括对铜、铅、总汞和镉等重金属进行溶出实验。 7.5.2现状评价现状评价 根据沉积物参数实测值,分析评价调查
33、海域的沉积物环境现状及其分布,阐述该区域 沉积物环境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沉积物质量评价标准采用gb 18668,同时应满足评价海 域和周边海域的海洋功能区划中所对应的沉积物环境质量的要求。评价方法采用单项标准 指数法。 7.6 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态环境 7.6.1现状调查现状调查 海洋生物现状调查站位应按照网格式布站的要求进行布站,有特殊情况,可作出具体 调整。布站尽量与水质调查断面和站位一致。调查站位数量应不底于水质调查站位的60%。 海洋生态现状调查要素(因子)应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含鱼卵、仔稚鱼)、游 泳生物、底栖生物等的组成和数量分布(包括生物种类、生物密度、生物量、丰度、均匀 度
34、、多样性指数等)以及叶绿素a的分;还应包括珍稀濒危生物和重要经济生物的数量及其 分布。评价范围内含潮间带的采砂项目,还应进行潮间带生物调查。 调查方法按照gb 17378和gb/t 12763.6的要求执行。 7.6.2现状评价现状评价 海洋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内容应包括: 分析和评价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游泳生物的种类组成 和群落的时空分布; 分析和评价海域的生物生境现状、珍稀濒危动植物现状、生态敏感区现状、海洋 经济生物现状等; 分析和评价生物量、资源密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丰富度等参数; 分析、评估评价海域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含供给、调节、文化和支持服务 功能
35、)现状和经济价值; 7.7 海洋生物质量海洋生物质量 7.7.1现状调查现状调查 采集的样品应包括评价范围内常见的定居性双壳贝类、甲壳类和鱼类,分别不少于1种。 1级评价项目应至少采集评价范围内3个不同区域的样品,2级评价项目应至少采集评价 范围内2个不同区域的样品,3级及3级以下评价项目应至少采集评价范围内1个样品。 调查时段和频次:1级至少春、秋两季,2级至少春季或秋季。 7.7.2现状评价现状评价 评价采用gb 18421或其它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评价方法采用单项标准指数法。 对生物体内的石油烃、重金属(铜、铅、锌、镉、总汞、铬、砷)等进行评价,并对其超 标现象进行原因分析。 7.
36、8 环境敏感目标和重点保护对象的调查与评价环境敏感目标和重点保护对象的调查与评价 根据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区划)等,进行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详细 叙述环境敏感区与重点保护目标(例如海底管线区、渔业资源区、海水养殖区或自然保护 区等)的调查内容,环境现状等,并以附图和列表的形式说明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目 标的类型、范围、与采砂区的位置关系等。 对采砂区附近存在海底管线的海砂开采项目,应利用技术手段探明距离采砂区5km范 围内的海底管线的准确位置。 88海洋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海洋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1 一般要求一般要求 依据海砂开采所在海域的环境特征、工程规模及工程特点,预测评价
37、海砂开采对海洋 水文动力、海底地形地貌及冲淤、水质、沉积物、生态环境、环境敏感目标和重点环境保 护对象等造成的影响。 (1)水文动力环境、海底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生态环境等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内容应符合各单项评价等级的要求; (2)影响预测与评价评价应阐明海砂开采的污染要素和非污染要素的特征,包括主要 预测因子的影响时段、范围和程度; (3)影响预测与评价应有足够的空间分辨率,满足海洋水质、地形地貌与冲淤、海洋 生态、海洋水文动力、环境风险等评价内容的预测需求。 (4)评价和预测范围覆盖全部评价区域、环境敏感目标和重点环境保护对象,综合评 价结论明晰; (5)影响预测与评
38、价应考虑评价范围内其他海洋开发活动的叠加影响。 8.2 海洋水文动力环境海洋水文动力环境 8.2.1预测内容预测内容 预测分析潮流和余流的时间、空间分布性质与变化。应明确代表月份,进行不少于一 个月的连续计算;包括涨、落潮流和余流的最大值及方向,涨、落潮流和余流历时,涨、 落潮流和余流随潮位(涨、落潮)变化的运动规律及旋转方向等。海砂开采后引起水深地 形变化,对采砂海域波浪场会有一定的影响,应对常浪向、强浪向、平均波高以及多年一 遇波高等的变化给出定量分析。 8.2.2预测方法预测方法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预测海砂开采水文动力环境影响,可采用二维数值模型或三维数 值模型。属宽浅型水域且潮混合较强
39、烈、各要素垂向分布较均匀的近岸海域或河口、海湾, 可采用二维数值模型近似描述海水的三维运动;其余情况则宜采用三维数值模型。二维潮 流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参见附录b。波浪模型的选择应根据采砂区所在海域的水深地形特点, 选择适当的模型进行预测,常用的波浪模型参见附录c。 8.2.3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与要求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与要求 海洋水文动力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结论应包括: (1)给出采砂所在海域的潮流场、波浪场的变化与特征; (2)给出开采活动对环境保护目标、环境敏感目标和周边海域开发利用活动的影响程 度; (3)给出工程对海洋水文动力环境影响的评价结论; (4)给出评价范围内其他海砂开采的叠加影响
40、。 8.3 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 8.3.1预测内容预测内容 预测海砂开采对海岸、滩涂、海床等地形地貌的影响程度。预测海砂开采海域的形态 变化(包括海岸、滩涂、海床等地形地貌),预测评价海域冲刷与淤积的范围和程度,并 重点关注海砂开采对海域周围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具体分析采砂是否会影响周围敏 感目标的边坡稳定性、底质环境稳定性和安全稳定性等。 8.3.2预测方法预测方法 利用采砂区所在海域多年水下地形图采用套绘分析,根据实测潮流资料采用成熟的计 算模式,给出采砂区附近海域冲淤性质和演变趋势,并分析采砂对周围海域的冲淤影响。 预测方法可采用模拟实验法(包括数值模拟和模
41、型实验)和经验系数法(参见附录d)。 应重点对评价海域的形态变化(包括海岸、滩涂、海床等地形地貌),评价海域的冲 刷与淤积,泥沙运移与变化趋势等的范围和影响程度进行预测评价,并重点关注对周围环 境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具体分析采砂是否会影响周围敏感目标的边坡稳定性、底质环境 稳定性和安全稳定性等。 8.3.3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与要求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与要求 海砂开采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结果应符合以下要求: 评价海砂开采导致的评价海域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要素的变化与特征; 根据海砂开采引起的海岸线、滩涂、海床等地形地貌变化和泥沙冲淤、运移与变 化趋势等预测结果,结合海洋水文动力、悬沙
42、扩散范围等预测结果,评价该海砂开采对海 域地形地貌、海岸线、滩涂、岸滩、海床等稳定性和冲刷或淤积的影响; 当评价范围内有其他采砂区时,应综合考虑开采活动对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的叠 加影响; 给出海砂开采对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的评价结论,给出海砂开采深度的 指标控制,给出海砂开采是否满足预期的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要求的结论,得出海砂开采 对地形地貌环境影响程度的定量或定性结论; 根据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提出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的保护措 施和建议。若评价结果表明海砂开采对海岸、滩涂、海床等,特别是对航道、取排水口、 海底管线、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目标的地形地貌与冲淤产生较大影响时,
43、应提出修改海 砂开采方案或重新选址等建议。 8.4 海洋水质环境海洋水质环境 8.4.1预测内容预测内容 定量预测分析海砂开采作业产生的悬浮物在评价海域的浓度增加值及其分布;存 在多种开采工艺和不同开采方案的,应分别进行同等深度的预测; 对悬浮物扩散,应合理选择有代表性的边界控制点,分别计算各控制点在大、小 潮状况下的预测浓度增加值,按照各控制点最外沿的连线形成浓度增量曲线,给出悬浮物 扩散的浓度增量的外包络线、外包络面积及其空间分布;给出悬浮物影响时长和最大影响 距离; 列出悬浮物预测浓度增加值分布表(图); 1 级和 2 级评价应绘出叠加现状值和预测值后的悬浮物等浓度曲线及平面分布图; 绘
44、制水质影响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叠加图,给出影响范围和面积。 8.4.2预测方法预测方法 一般可采用悬沙扩散方程进行模拟预测(参见附录d)。 8.4.3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与要求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与要求 海砂开采海洋水质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结果应符合以下要求: 给出海砂开采导致的评价海域水质环境要素的变化与特征; 1 级和 2 级评价应根据悬浮物的平面分布等值线说明其影响范围、位置和面积; 3 级评价应分析海砂开采对海水水质的影响程度; 给出评价海域水质环境影响预测的结果与评价结论; 当评价范围内有其他采砂区时,应综合考虑开采活动对海洋水质环境的叠加影响; 给出海砂开采是否满足预期的水质环境质量要求的
45、结论和对环境影响程度的定量 或定性结论。 应根据海洋水质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提出水质环境的保护措施和建议。若评价结 果表明海砂开采对所在评价海域,特别是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海水水质产生较大影响,或 不能满足环境质量要求时,应提出修改海砂开采方案或重新选址等建议。 8.5 海洋沉积物环境海洋沉积物环境 8.5.1预测内容预测内容 根据工程分析和海砂开采区表层沉积物质量分析结果,预测悬浮泥沙扩散及采砂坑塌 陷对沉积物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8.5.2预测方法预测方法 采用的沉积物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应满足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1级评价应尽量采用定量 或半定量预测方法,2级和3级评价可采用半定量或定性预测方法
46、。 8.5.3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与要求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与要求 海砂开采海洋沉积物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结果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给出海砂开采所在海域沉积物环境影响预测的结果与评价结论; 1、2 级评价应给出预测因子的趋势性分布描述,阐述影响范围与程度。3 级评价 可定性地阐述影响范围与程度; 若评价结果表明工程对所在海域沉积物环境质量产生较大影响,或不能满足环境 质量要求和海洋功能要求时,应提出有针对性的减排和环保对策措施。 8.6 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态环境 8.6.1预测分析内容预测分析内容 预测悬浮物扩散和底床扰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海砂开采活动对珍稀濒 危生物、底栖生物、浮游生物
47、、游泳生物、水产养殖、渔业捕捞、生物群落与结构等产生 的影响。分析海砂开采活动对海洋动物产卵场、索饵场和育幼生长区的影响。 8.6.2预测分析方法预测分析方法 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应以现状调查为基础,分析评价海砂开采的生态影响途径、方 式,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分析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海洋生物资源损失采用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进行估算。 8.6.3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与要求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与要求 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结果应包括: 定量给出海洋生物资源的损失量; 给出海砂开采导致的评价海域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结论; 根据海洋生物资源损失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48、措施。当海洋生 态环境不可承受或不能满足环境质量要求时,应调整采砂区的选址、规模或方案。 8.7 通航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通航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海砂开采增加了船舶通航密度,改变了通航秩序,应引用相关专题成果或预测结果, 分析开采活动对通航环境的影响。重点关注海砂开采活动对助航设施、航道稳定性的影响 分析。 99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 9.1 一般要求一般要求 海砂开采应进行环境风险的分析、预测与评价。预测分析风险事故对海洋环境及环境 敏感区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分析事故后果,并提出合理可行的事故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 和应急预案。环境风险影响评价等级划分可参照hj/t 169确定。 9
49、.2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 海砂开采的环境风险主要包括: 开采期间船舶运输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导致的燃油泄漏。 采砂活动对海底管线特别是油气管线的破坏。 9.3 源项分析源项分析 9.3.1燃油泄漏事故源项分析燃油泄漏事故源项分析 根据行业权威部门发布的事故统计分析资料及典型事故案例,结合海砂开采特点及所 在海域自然环境等资料,一般为采砂船舶、运砂船舶与沿途其他船舶存在碰撞的风险。对 风险诱因进行分析判断,采用统计分析类比法、加权法或事故树的方式,估算出燃油泄漏 事故的风险概率。 9.3.2海底管线风险源项分析海底管线风险源项分析 根据行业权威部门发布的事故统计分析资料及典型事故案例,结合
50、海底管道工程设计、 安全管理、地形冲淤预测等资料,一般应包括采砂装置作业、运沙船抛锚、采砂坑塌陷等 因素对管线的破坏。对风险诱因进行分析判断,采用统计分析类比法、加权法或事故树的 方式,估算出油气泄漏事故的风险概率。 9.4 源强分析源强分析 采砂船舶运输事故泄漏量宜按照单个最大储舱的载油量确定。海底管道油气泄露事故 源强分析方法可采用类比法或事件树法,根据管线输送能力,预测其溢油量。 事件树法参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执行。 9.5 溢油预测方案溢油预测方案 明确发生溢油的位置、 溢油量、泄漏方式等参数。给出溢油预测模型计算域、计算 输入参数等计算条件,明确有关
51、参数的估值方法 及确定原则等。 9.5.1溢油模拟风场选择溢油模拟风场选择 利用海砂开采所在海域统计多年的气象资料或实际监测资料,选择静风、海域常年 主导和次主导风向的平均风速和极大风速(六级风速);若该海域无主导风向,可选择 四大风向下平均风速和极大风速(六级风速)。同时要选择对周边敏感区最不利风向的 平均风速和极大风速(六级风速)进行模拟计算。 9.5.2溢油模拟流场选择溢油模拟流场选择 根据海砂开采所在海域潮流场特征,一般来说,原则上需选取流速最大的典型潮时 为溢油排放时刻,叠加风场的影响,进行溢油预测模拟。 9.5.3溢油预测模型溢油预测模型 选择适用的溢油漂移扩散数值模型进行预测分析
52、。根据溢油漂移预测结果,以图和列 表的形式给出不同模拟方案的溢油漂移扩散路径与影响范围、扫海面积、污染岸线长度和 抵岸时间(如有抵岸现象)和水体中油类浓度等时空分布特征、残留量,明确对周边环境 敏感区的影响和到达敏感目标的最短时间等。 9.6 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方法与对策分析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方法与对策分析 根据油品泄漏事故源项分析、诱因分析及概率分析,提出泄漏事故防范措施,明确对 船舶碰撞事故和采砂活动损坏海底管线的防范措施,明确采砂区与海底管线的安全距离, 力求降低和防范事故风险。 1010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与环保措施环保措施 针对海砂开采的环境影响(包括污染与非污染环境影响)特点和环境影
53、响评价结果, 详细分析海砂开采的清洁生产水平,给出环境保护对策与污染防治措施。 10.1 清洁生产分析清洁生产分析 根据海砂开采特点,进行开采工艺的清洁生产分析;从开采机具和开采工艺、污染物 产生、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海砂的利用、环境管理要求等方面分析海砂开采的清洁生产 水平,分析海砂开采过程中环保措施是否得当。得出海砂开采清洁生产综合水平结论。 10.2 环境保护对策与污染防治措施环境保护对策与污染防治措施 给出减少入海悬浮泥沙产生量、降低悬浮泥沙浓度的对策措施,提出有效处置或削减 施工船舶污染物的控制措施;提出降低开挖海床对海洋生态影响的措施,制定生态补偿或 恢复方案;针对开采作业引起的地
54、形地貌改变,提出保护岸滩稳定性的对策与措施。 10.3 环保措施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环保措施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 应对主要环保措施进行可行性、可靠性、经济性进行综合考虑论证,确定所提环保措 施有效可行。对环保措施实施预计达到的效果等各种指标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分析评价,对 技术可行性进行论证。 1111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阐明环境经济损益的分析方法,详细分析环境保护设施和环境保护投资(包括环保设 施、生态补偿、环境管理和监测机构的建设及运行费用等),给出环境保护设施投资和运 行费用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详细分析评价环保措施的经济可行性、合理性等;给出海砂 开采项目环境经济损失和效益的分
55、析与评价结论。 1212海砂开采量控制海砂开采量控制 以生态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和资源承载力为依据,根据海砂开采对周边水质环境、生 态环境、水动力环境、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环境敏感目标、叠加效应等影响评价结果, 提出合理的海砂开采方式,给出海砂开采层次和开采深度的控制指标,制订海砂开采的日 最大开采量、日平均开采量、月最大开采量、月平均开采量,年开采控制总量等指标。 1313公众参与公众参与 13.1 总体要求总体要求 公众参与的工作程序、方法、形式、调查范围、对象及内容、公众参与分析、评价应 按现行国家和地方相关公众参与要求执行。公众参与对象为可能受到海砂开采影响的个人、 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
56、,感兴趣的个人和团体等。 13.2 公众参与的方式公众参与的方式 公众参与应采用公示等形式向公众公开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进行委托后7日内,进行第一次公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过程中,在得出初步的环境影响 评价结论后进行第二次公示。应采用在项目所在地张贴告示和在公共媒体(包括报纸、电 视或网站等)上公开的方式进行公示。此外还可补充采用公开免费发放包含有关公告信息 的印刷品,以及其他便利公众知情的信息公告方式。公示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 在第二次公示后征求公众意见。应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征求公众意见,有效调查问卷不 少于100份。此外,还可以采用座谈会、听证会等其他方式征求公众意见
57、。 13.3 评价主要内容评价主要内容 公众参与评价主要内容包括:海砂开采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的公开、公众参与调查 时间、方法与形式;公众参与调查对象、范围与内容;调查对象的分类方法与反馈机制; 调查样本数量与回收率;各种形式公众参与分析与结论,包括对海砂开采的态度、意见和 建议等。 13.4 调查结果分析内容调查结果分析内容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分析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结构及其代表性;分析推断一定区域 内公众对海砂开采的态度;分析各种公众意见的合理性;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做出较全面、 客观的分析结论;对公众座谈会的集中式意见,直接归纳、分析,并与调查表的统计结果 进行一致性比较分析。 13.5
58、公众意见反馈公众意见反馈 公众意见反馈应包括下列内容: (1)整理归纳公众意见并对公众意见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将其反馈给项目建设等相 关单位; (2)给出采纳或不采纳的处理意见,对于未采纳的意见给出不采纳理由; (3)给出公众意见具体的落实情况。 1414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制定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实施方案。包括对海砂开采环境管理的内容、任务,环境管 理机构设置,海砂开采单位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设备、人员配备等提出要求;依据环境 影响评价与预测结果和海砂开采动态监测简明规范(试行)、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 响跟踪监测技术规程,制定海砂开采动态监测方案,明确环境监测的项目、方法、频率
59、 及监测实施机构等要求。 14.1 环境管理计划环境管理计划 主要包括环境保护管理职责、环境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制度、管理内容、管理方法、 设施、人员配置等的要求。 14.2 环境监测计划环境监测计划 针对海砂开采区所在的区域环境保护要求分别提出各环境要素的监测因子、监测范围、 监测频率及监测实施单位的要求等。 海砂开采动态监测的重点包括海底地形、海底及岸滩冲淤动态、悬浮泥沙扩散等。监 测范围和监测站位的布设应结合项目特点和环境现状,参照海砂开采动态监测简明规范 (试行)、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跟踪监测技术规程的要求制定。 1515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结论及对策建议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结论及对策建议 15
60、.1 一般要求一般要求 海砂开采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应在各单项内容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形成。应进行详 细的各单项内容分析并形成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5.2 内容要求内容要求 评价结论中应综合分析水文动力、地形地貌与冲淤、水质、沉积物、海洋生态和渔业 资源等各单项评价内容的环境影响范围和程度的定量或定性结论,给出海砂开采能否满足 环境质量要求的评价结论,给出海砂开采与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的结论,对工程实施 过程中的环境监测方案、环境保护对策措施、海洋生态和渔业资源修复与补偿措施等提出 有针对性的要求。评价结论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工程分析的结论; (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结论; (3)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介租房钥匙协议书
- 专利年费托管协议书
- 入孵合同协议书模板
- 体育场中标合同范本
- 全款买新房合同范本
- 2026年喷绘机市场环境分析
- 铝合金铸造工艺优化方案
- 代采代加工合同范本
- 争议地皮协议书范本
- 入股协议还入股合同
- 国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形考作业12答案
- 【完美精致】宁夏大学毕业论文答辩课件模板
- 2025人教版小学3-6年级英语共8册单词表(带音标)
- 2025年春季学期国开电大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形考(专题检测一至八)+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1-4
- 妇产科制度完整版本
- 《江西省城市体检工作技术指南(2024版)》
- 2025年入团考试的小窍门试题及答案
- 碳晶板安装合同协议
- 2025年全国焊工作业人员职业技能理论考试练习题库(900题)含答案
- 百世快运加盟合同协议
- 经桡动脉神经介入术后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