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新)(总77页_第1页
2016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新)(总77页_第2页
2016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新)(总77页_第3页
2016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新)(总77页_第4页
2016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新)(总77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周次日 期教 学 内 容课时备 注192-9.6春、济南的冬天5299-913古代诗歌四首、作文练习53916920秋天的怀念散步54923927世说新语两则写作55930-104机动周56107-101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5710.14.-10.18再塑生命的人、窃读记5810.21-10.25论语十二章、5910.28-11.1作文练习1011.4-11.8课外古诗词诵读51111.1111.15期中测试51211.1811.22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51311.2511.29走一步,再走一步51412.2-12.6诫子书、写作51512.9-12.13猫、鸟51612.16-12.20

2、狼、写作51712.23-12.27皇帝的新装、诗两首51812.30-1.3女娲造人、寓言四则5191.6-1.10写作、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5201、-总复习教 学 进 度20 13-2014学年度 上学期年级: 七年级 学科:语文 任课教师曹瀚月教 学 工 作 计 划20 16-2017学年度 上学期年级:七年级 学科:语文 任课教师:曹瀚月学生知识现状及分析我所任教的2个班级,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本学期主要教学任务和要求(本学期讲授教材起讫章节和篇目)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过程与方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

4、基础。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教材重难点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

5、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提高教学质量措施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将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四步教学法:1、明确目标,自主研讨初读。明确目标,对阅读教学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目标明确,学生才能有攀登高峰的激情,初读才能定向思维,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果。因此,我要根据课文的特色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的层次目标。2、激趣导疑,合作探讨促思。不明确目标,自主研读的

6、基础上,教者要进一步创设与目标指向相关的良好氛围,激发兴趣,设置悬念,唤起情感,集中反馈。阅读方式将采用小组合作研读,师生交流研读,或互助竞争研读。方法是:读一读,问一问,议一议,品一品,写一写。引导学生求异求新,主动发展。3、巧设促想,自能解题深化。自能解题目的过程,就是发展思维,学会创新的过程。因此,这一环节的要求是:教者要善于梳理学生提出的疑问,捕捉“焦点”巧问促思,激发矛盾引起冲突,迸出思维的火花,调动感情参与,达到自能解题的目的。4、点评深化,模拟拓展创新。点评要以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深度和创新思维的广度入手,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借助联想、想象进行多向思维,拓展延伸,

7、模拟仿用,迁移创新,从而开发潜能,学会创新。课题5.春课时3目标掌握生字、生词,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结构。重点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春天的景物、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难点有感情地读出春天的特点,表达美好的感受,体会生动的语言美自学内容学 法一、 基础知识:1、你能把下面加点字的拼音写准确吗?酝酿( ) 黄晕( ) 宛转( ) 披着蓑衣( )抖擞( ) 薄烟( ) 鸟巢( ) 戴着斗笠( )赶趟儿( )涨起来( ) 捉迷藏( ) 应和( )2、请填写下列关于朱自清的资料。朱自清,原名 ,字 ,江苏扬州人。现代 、 、 、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代表作品有 、 等名篇。3、请写出你所知

8、道的描写春天的诗句。 学生独立完成结合教材理解题意讨论自 学 内 容学 法二整体感知,理清课文结构。(一) :基础题:4、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语气、语速、语调。5、课文是按“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来写的,请准确划分段落结构。6、绘春”这一部分中,作者共描绘了哪几幅春天的图景?请给每幅图加个小标题。(二)中等难度7、请从文中找出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并指出修辞类型。(三)较难 :8、从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特别好的句子,并说出好的原因。答题格式:我认为第 段的 句子写得很美,这句话写出了春天的 ,并且用了 (修辞、表达方式)等方法。 9、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朗读分析问题,合作探究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交流合作

9、总结课 题2、济南的冬天 老舍课 型预习+展示+反馈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了解课文怎样抓住“温晴”这一特征来描写济南冬天的景物; 3、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学习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学习难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学习流程】一、预习导学:1、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原名_,字_,_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话剧_。2、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把多音字找出来。济南( ) 着落( ) 镶嵌( ) 贮蓄( ) 澄清 ( ) 暖和( ) 发髻( ) 水藻( )

10、 看护 ( ) 薄雪 ( ) 二、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注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读出停顿、读出节奏)三、合作探究: 1、济南冬天的总体特征是什么?(用文中词句回答)2、作者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写出济南冬天的总特点?(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讽刺、)3、课文主要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分别从文中找出来,并用简单的词来概括这些景物的特点。 4、 精彩段落分析:有感情地朗诵第三自然段,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1)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请把标志顺序的词语找出来。 (2)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说说它的妙处。 例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

11、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赏析:两个“卧”字用得准确、传神,拟人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安适、恬静的美好境界,抒发了作者对下雪下济南美景的喜爱之情。四、课文小结:本文紧扣了济南冬天的“_”这一特点,描绘了_和_, 赞美的是_ (A、济南的冬天 B、冬天的济南 C、济南冬天的美景)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_之情。五、课堂检测:1、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原名,字 。 2、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作者通过济南和、的对比得出这个结论。3、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天时描绘了四幅画面,它们分别是 、 、 和 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并熟练背诵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所蕴含的意境,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习重点

1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所蕴含的意境。【学习难点】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所蕴含的意境,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自主预习案】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然后读读写写。 沧海( ) 碣石( ) 澹澹( ) 竦峙( ) 萧瑟( )2、速读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观沧海作者_东汉末年的_、_、_。 与其子_ 、_并称“建安三曹”。 、次北固山下的作者_,_朝人,选自_ 。 3、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观沧海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采用_ 的手法,勾画出_的雄伟景象,抒发了_的豪迈情怀。 、次北固山下中描绘了_、_、_的江南早春景色,境界壮阔,情景交融,既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_情怀,又写出诗人放眼山川的宽阔胸怀。 学

13、习过程: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今天我们将要接触古代四首诗歌,它们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无不用凝练生动的语言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幅图画,唤起我们心底的美好情怀。二、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观沧海写景句子从“”到“”共十句,其中,前六句写的是 景,后四句写的是 景。这首诗借 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 融合在一起,诗人以 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 和 的表现。诗中洋溢着激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2、次北固山下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长江,与金山、焦山合称京

14、口三山。“次”的意思是:。次北固山下,就是的意思。在冬尽春来的时候,诗人沿江东行途中泊舟在北固山下。在长江的孤舟上,太阳初升,诗人面对江南的青山绿水,感受时光流驶,心中不禁涌起 的思想感情。全诗融写景、抒情于一体,和谐优美,妙趣横生,堪称千古名篇。(二)研读课文1、研读观沧海,品评探究,领会诗的意境美。(1)“”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2)“”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作者描绘的景物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4)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2、研读次北固山下,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美。(1)文中的千古名

15、句是:(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的意思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的是什么美景?这一联诗最耐人寻味,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呢?三、当堂检测读观沧海,完成后面问题:1、这首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 ,是 时期著名的 家, 家、诗人。他的诗以 见称。2、是非分明,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

16、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3、观沧海中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的句子是: 4、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在写法上运用了_的写法,仅用28字描写了枯藤、老树、昏鸦、_、_ 、_、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景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_图,表达了游子漂泊他乡的_思想感情。(二)研读课文2、研读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 图”。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

17、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 图,渲染了 的气氛;另一部分是骑着瘦马、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的剪影。两部分相互映衬,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尾句:“ ”点明主旨。三、当堂检测品读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曲的曲牌名是_ ,曲名是_。 2、曲的第一句用了三个_词,写了三种景物, 即_ 。 3、前三句写出了秋郊黄昏的_、_。 4、“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景与“断肠人”的愁情是否一致?请你作一点分析,谈谈你的理解。课题:5秋天的怀念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计划2课时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

18、、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瘫痪、雁阵、侍弄、捶打、叨叨絮絮、豌豆”等词语。 2、初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重难点预测重点:学习生字词。难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 习 过 程学 案导 案备 注一、自主学习。 (一)学习任务:1、自学课文中的7个生字、6个生词。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内容:1、掌握生字: tn 结构: 音序: 瘫 部首: 组词: 痪 雁 侍捶 絮豌 2、找形近字: 瘫( ) 痪( ) 侍( ) 捶( ) 堆( ) ( ) ( ) ( ) 难( ) ( ) ( ) ( ) 推( ) ( ) ( ) ( ) 3、多音字:宿 背 圈

19、血 4、理解词语: (1)由于神经功能发生障碍,身体的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运动能力。( ) (2)大怒,特别生气。( ) (3)用心经营、照料。( )(4)沉寂: (5)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6)喜出望外: (7)絮絮叨叨: (8)颜色鲜明而美丽。( ) 5、积累词语、句子。二、合作交流。 1、熟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划分段落。3、提出你感兴趣的问题。三、展示交流。四、检测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tn hun yn zhn sh nng x ch wng wi chu d( ) ( ) ( ) ( ) ( ) wn du mn gn x x

20、do do bo n w chng( ) ( ) ( ) ( )2、近义词: 暴怒: 憔悴: 沉寂: 侍弄: 央求: 诀别: 3、反义词:沉寂: 淡雅: 敏感: 昏迷: 艰难: 喜出望外: 一、导入: 1、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他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 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自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二、完成学习内容三、反馈学习情况四、合作探究五、展示交流六、课堂小结整理学案 腿瘫痪,我发脾气 全文共分为三部分 母亲的爱 妹妹推我赏菊花课堂评价反思1、我的收获: 2、我的疑问:课题: 12、秋天的怀念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计划2课时 第2课

21、时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体会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 2、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学习重难点预测重点:抓住描写人物表情、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情感。难点:感悟爱的伟大、无私。学 习 过 程学 案导 案备 注一、自主学习。 1、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自由研读,划出文章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二、合作探究。 (一)细读课文,真情感悟。 1、简要说说母亲是怎样关心照顾“我”的? 2、找出描写母亲动作、神态的语句。说说: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到母亲怎样的心理活动? (二)重点择读,深情感悟。

22、1、“从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以体会到什么? 2、母亲昏迷前最后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3、从“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这句话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4、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三、随堂练笔。学习了课文,你有何感想?妈妈,我想对你说 四、拓展阅读。 收集一些关于伟大母爱的故事读一读。 一、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母亲是如何关心、爱护你们的?(列举事例)二、交流自主学习情况。三、合作探究。 1、讨论探究 2、分配任务 3、作好记录四、展示交流。五、完成随堂练笔。六、课堂小结。整理学案 “我”因瘫痪而发脾气 母亲病重自己忍受 秋

23、天的怀念 母亲求“我”去赏菊花 母爱深似海 母亲临终深情嘱托 妹妹推“我”去赏菊花课堂评价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明白了( ),懂得了( ),还有( )的困惑。课题:6 散步课型: 新授型学习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2、品味语言,领会文章主旨。3、借鉴以小见大的写法。学习重点:阅读课文,体会亲情,品味语言。学习难点:最后一段的理解及以小见大的写法。学法指导:1、品读感悟法;2、品读归纳法;3、合作探究法自主探究1、朗读课文,注意标画、识记文章中的重要字词。(一定按照要求做哟!)(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不要看课本!)分歧( )

24、 一sh( )间 chi( )散 委q( ) 水波ln ln( ) ( ) 各得q( )所 (2)串词成段:将下列词语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阳光 轻风 田野 小路 菜花1、 1.(1区)请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里。 树上的嫩芽也蜜了。( )我想折散一家人,终不愿意。( ) 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 )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2、(2区)思考下列问题:(1)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2)请你给文章重新拟一个题目,并说说为什么拟这个题目。(3)你感觉这篇文章中哪些词语和句子写得好,把它画出来。(4)文中有哪些你不理解的地方,标画出来。互助研讨1、(3区)朗读课文,感悟亲情

25、美。思考问题:(1)文章讲的是什么事?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2)在这件事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用文中一个词语回答)怎样解决的?结果又是怎样?2、(4区)感知把握情节:假如你是文中的爸爸(或者妈妈、 奶奶 、儿子),请选择一个叙述视角,把当时散步的情景简单叙述一下。3、(5区)合作探究,深入研读,体验亲情。精读课文68段,合作讨论:(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产生分歧,谁做的最好,你最欣赏哪个人物,为什么?用简单的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特点。 (2)说说你对“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理解。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性格特点 “我” 母亲 散 步

26、相亲相爱 儿子 妻子 (小) (大) 尊老爱幼即时检测散步中的景物描写共有两处,第一处的作用是,第二处的作用是课后反思7、散文诗两首导学案课题:散文诗两首 课型 : 新授课 课时:2课时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了解两首诗歌中所表现的感人至深的亲情;2、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把握诗歌托物言情的手法;3、两首诗展示、歌颂母爱,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学习重点难点】3、 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4、 深层品味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5分钟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生于地主家庭。他的创作有五十多本诗和散文诗集、十

27、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戏剧。他著名的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小说有沉船戈拉小沙子等。他用孟加拉文写作,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她的著作丰富,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有笑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学法指导】1、朗读教学法。借朗读传情,活现作品情感。朗读形式多样,个体大声朗读,学生示范朗读、教师示范朗读等。2、诗歌五步教学法。知诗(知内容)说诗(说诗意)想诗(想意境)悟诗(悟情感)品诗(品特色)。【自主学习】58分钟1、 给下列加

28、点字注音。匿( )笑 沐( )浴 祷( )告 叠( )成 倘( )若 菡萏( ) 欹( )斜 2、 解释词语。妄弃: 惊讶: 并蒂: 花瑞:繁密: 慈怜:荫蔽: 【合作探究】朗读金色花,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有感情。探究质疑:2532分钟1、 这首诗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2、 三次嬉戏具体指什么?3、 为什么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4、 为什么妈妈见了他说:“你这坏孩子?5、 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荷叶 母亲。探究质疑:35分钟2、 这篇文章写了什么?3、 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4、 第三段为什么要写三

29、姐妹应了三蒂莲的花瑞?这是不是宣扬迷信?【合作探究】4、文章是如何写出下雨的过程、荷花和作者的感情?(以简表的形式归纳)5、“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这是为什么?6、文中“心中的雨点”指什么?7、文章赞美了什么?【整理学案】金色花是一首着重从描绘孩子动作、心理的角度来表现母子之情的散文诗。诗歌首先通过描绘孩子的快乐、天真、活泼、可爱,间接表现孩子所受的母爱的沐浴。接着通过抒写孩子回报母亲的几件事,进一步展示母亲对孩子深厚的爱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全诗想象丰富、新奇而美妙,把抽象的母子深情物化为美好可感的具体形象,给人留下鲜活、深刻的印象。荷叶 母亲是一篇借物抒情的美文,文章借繁密的雨中,红莲旁边的

30、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下来,正覆盖在红莲的上面。从而联想到母亲对孩子的爱,母亲就像那荷叶,“我”就像那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只有母亲为“我”荫蔽。赞美了母亲伟大、无私的爱。【达标测评】10分钟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匿( )笑 花瓣( ) 祷( )告 嗅( )觉 沐( )浴 倘( )若二、联系金色花全文,对“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金色花很好看,很好玩 B、为了跟妈妈捉迷藏 C、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D、金色花是开在圣树上的花,变成金色花可以为全家带来福气 三、相对而言,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

31、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四、在冰心的繁星春水中有许多赞美母爱的小诗。请赏析下面的诗篇。造物者倘若在永久在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允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的怀里, 母亲的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春水四三8、世说新语.咏雪教学设计世说新语.咏雪教学内容七年级上册教学者:马建军知识和技能1.理解、积累重点文言字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文言文的能力,感知文章大意,感受人物形象。过程与方法 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

32、价值观 深入体会古人家庭生活的雅趣,感受人物的聪颖机智。教材分析世说新语两则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文章都是以家庭、亲情为主题。而世说新语.咏雪一文虽是文言,但浅显易懂,词意隽永。勾画了古人家庭的生活画面,两代人在妇幼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生活的乐趣。学习时,联系自身情景及文化背景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能做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已经充分感受到家庭生活的美好,能深刻体会到家庭中亲人之间那种人情美。但因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在其认识作品时会停留在表面,会被故事所吸引,却很难

33、关注语言背后的深意,所以,应通过教师情境的创设和适时的引导把学生领进语言的殿堂,深刻体味文章的情感和意蕴,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教学重难点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积累重点文言字词。2.感知文章大意,感受人物形象。难点 深入体会古人家庭生活的雅趣,感受人物的聪颖机智。教学媒体朗诵配乐:音乐放送:塞北的雪教学方法1. 情境设置法:运用谈话和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感受雪之美。2. 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生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亲情美,欣赏语言美。3. 语文活动式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文字的感悟能力。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

34、图5、 情景导入,激发想象 播放生歌曲塞北的雪提问:歌曲中如何描写塞北的雪?用了那些修辞? 6、 朗读课文理解读 1.请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出朗读评价。(准确、流利、注意停顿、节奏及情感的把握) 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学之间互听互评。 3.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7、 疏通文意积累读 1. 自读课文,找出文中重点字词,并理解。 2. 找出文中描写雪的句子,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何时、何地、何人发生何事。)8、 圈点评注品味读 语文活动设计:我为他们来颁奖。 题目:如果让你为这次家庭聚会中的人物颁奖,你将会为谁颁发什么奖,为什么? (运用圈点评注法,

35、抓住文章关键词句。)9、 想象联想创造读 我们来咏雪:再读课文,说说你能联想到那些描写雪的诗句,也可发挥自己的想象,自己来咏雪。六、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结合音乐,谈一谈。听读,朗读,点评。自由朗读。学生齐读。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把不理解的地方标出,小组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间合作,感受文中洋溢着家的庭温馨,人物的聪颖机制。 拓展思维,诗意表达情境的创设,唤起学生对白雪的想象,激趣将学生引入课堂。 教师朗读,学生诵读,三位一体,将文中情感融入课题。通过学生的交流、思考,初步感知文章内涵。深入理解课文,把握文章脉络,品味文章大意,感受人物形象。深化文章理解,提升学生阅读与创新能力。板书设计 外在之

36、形(形似) 温馨和睦 雪 内在之神(神似) 聪颖机智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在理念上有学生意识,涉及的问题都是在学生精神需要的基础上引导、发现。有语文意识,有语文味道,深入发现语言美感。找到了学习语文的大规律:从整体感知到局部深入、从内容到语言的方式,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和层进性。为了更好地在课堂上,体现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模式的实效性;我把全班分成了九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中六名同学。这样,在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一组内组长发挥带动作用。本课的设计还有很多的不足:本堂课课堂的容量不小,课堂时间不足。学生没有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课堂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的时候应该有明确

37、的指导,学生该做什么,怎么做,让学生心里有数;课堂环节环环相扣,教师对课堂的掌握过于细致,交流品读语言的方式有些单一,这样显的太过于理智,感性不足,要弱化对课堂的掌控;解析课文和指导朗读时经历牵掣过多,时间分配欠佳,导致后面的诗文拓展无时间解决,也就没有了效用,这个地方的处理也欠妥当,没有时间处理,也完全可让学生记诵岑参白雪歌中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上这些都是在今后教学中值得注意和探究的问题。陈太丘与友期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熟读课文,做到流利、有感情。理解积累文言字词句。教法感受人物形象,把我文章主旨。检查预习(自学)情况:相关人物介绍:元方(陈纪):朗读讨论情景还原教具幻灯

38、片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先学后教、先问后讲、先思后导课后对话1、师生对话、生成话题(情境导入)2、对话交往、解决话题(探究与思考一) (探究与思考二) (探究与思考三)探究与思考一(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探究思考二(2) 下面人物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关系?陈太丘:元方:(3) 补出文中省略的部分。例:期日中,过中(友)不至。(4) “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5) 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6) 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7)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探究思考三(1)这一则重在表现元方什么特点?(2)作者写此文,意图是什么?(3)元方斥

39、责“友人”无信,令你想起我们学过的十则的哪句话?(4)你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得到什么启示? 3、巩固练习、验证话题翻译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君与家君期日中。过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拓展提升、升华话题读下面的短文,解释划线字词。“君”“尊君”“家君”这三个称谓各表示什么意思?君: 尊君:家君: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敝人 卑职 陛下 令尊 寡人 足下 令郎 老朽 麾下敬词:谦词 【板书设计】【知识小结】【作业布置】学后感悟-教师反思、学生反思、生成新问再塑生命知识与能力目标:1、

40、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事件3、品读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情感目标:4、领会莎莉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5、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学习重点:理解海伦凯勒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学习难点:深人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整体感知,熟读课文2.扫清文字障碍3.了解作者海伦凯勒二、独立自习1.导入,烘托气氛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我们能感受阳光的五彩斑斓,树木的青翠葱绿,聆听鸟儿的悦耳鸣叫。然而,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他们要生存下去尚且需要一定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便是一个奇迹。今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