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题小萃_第1页
古诗鉴赏题小萃_第2页
古诗鉴赏题小萃_第3页
古诗鉴赏题小萃_第4页
古诗鉴赏题小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09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2021 题( 7 分)云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20请分析首句“竟”的表达效果。(3 分)21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 参考答案 20 、 “竟”是“最终”之意, 诗人怀着久旱盼甘霖的焦急心情注视着风云变幻, 云不断幻化出各种形象, 诗人也不断重复着盼望和失望, 最后云彩随风飘散,化为乌有,诗人的希望也终于完全落空。( 2 分)一个“竟”字,既含有事与愿违的深深失望,也含有感到被作弄之后的一腔怨愤。( 1 分)21、三、四句运用拟

2、人、对比、象征手法( 2 分)一边是大片旱苗行将枯死,急盼甘霖,一边却是夏云高高在上,悠闲从容,化作奇峰在作自我欣赏。表现了作者对见死不救的夏云的憎恨以及对“不问苍生”的权势者的抨击。( 2 分) 浙江六校联考语文试卷(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6 分)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双调清江引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22这两首诗,诗人表达了怎样的共同情感?(2 分)23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4 分) 参考答案 22 表达了

3、诗人渴望回家却没法回家, 只能在远方思念亲人的深切之情。23相同:都没有直接(正面)回答归期是在什么时候,都借助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不同: 李诗想象将来和亲人团聚时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 剪去烛花、 回忆在巴蜀时的情景的喜悦幸福之情; 张的散曲用北雁在霜林如醉的长空里哀啼、 行人在 黄花已瘦的疏篱边痛饮、 秋雨打蕉而惊醒了神游故乡的美梦来回答什么时候是归期,暗示着回家还遥遥无期。 杭州高中 2009 届高三三月月考试卷(二)阅读下面宋词,完成22 23 题( 6 分)天仙子水调数声持洒听宋张先【时为嘉禾小佯,以病眠,不赴府会】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

4、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22“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看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请你就一“弄”字,谈谈它所显现的“境界”。23“沙上并禽池上暝”描写了什么景色?作者写这一句的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 22 “弄”字具有拟人的特点,显出了姹紫嫣红的勃勃生机和月光皎洁、花枝摇曳的美景。23 写水鸟双栖并宿、燕婉亲昵之庭园池塘美景反衬自己的孤单愁苦和惜春恋春之情。 浙江省嘉兴一中 2009 届高三一模试卷( 二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223 题。 (6 分)醉花间 ( 唐) 冯廷巳睛雪小国春未到

5、,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篷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22 作者通过“晴雪”“池”“梅”等意象, 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析。 (2 分 )2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到:“正中( 冯延巳 ) 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阕最暄赫外,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之流萤渡高阁,孟襄阳之疏雨滴梧桐不能过也。”有人认为“斜月明寒草”句读来不顺, 如将之改为“明月斜寒草”似乎更上口, 意境也不为差。 你的看法是什么 ?为什么 ?(4 分 ) 参考答案 22 (2 分) 作者用“晴雪”“池”“梅”等意象,描绘出“小园”蓬勃生机的早春气息。 (1 分

6、) 词句中春虽未到,但不远矣,概因日晴雪融,梅花盛开, 池水碧绿, 在点明“小园”已经充满了活力与生机, 这都是大地苏醒的先兆。 (1 分)23 (4 分) 同意王国维的看法。(1 分) 词中的“月”是“斜月”,说明此时的月并非满月,光为微光,这样的月光照在夜晚生出寒气的草上,渲染出一幅冷、寂之境。 (1 分) 再与前句“高树鹊衔巢”结合起来,环境的特点更为清晰。(1 分)而如改为“明月”,则光线小同,意境也会不同。 (1 分 )( 如答同意“有人”的看法,分析合情理,能自圆其说,亦可。 ) 湖州市 2009 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考查语文试卷(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 2 2 3题。(6分

7、)曲江对酒(杜甫)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注: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杜甫当时任职左拾遗,但因忤肃宗而不受重用。22 首联一个“ ”字写出了物景的变化, 其第二句营造了“ ”的诗境。 ( 2分)23诗的第三句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后来杜甫“自以淡笔改三字,”(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景与情合,深得后人赞赏。请谈谈你对这一修改的看法。( 4 分) 参考答案 22 、(转朦胧寥落)( 2 分,各 1 分)23 改后情与景更妥切, 抒发的情感更准确。 原诗以拟人手法生动地描写了春光烂漫、春意盎

8、然之景,显得过于恬适而富有情趣,跟诗人当时仕途失意、报国无门、 懒散无聊的心绪相悖。 改后的诗句以白描手法极写花落轻盈无声之态, 与全诗述怀抒愁之旨相统一,情景吻合,意境和谐。)( 4 分) 台州市 2009 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调考试题 (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2223 题。(6 分)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 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 思泪。菩萨蛮(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注】沉水:沉香的

9、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22这两首词的上阕都有写景的句子,“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风柔日薄春犹早”,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 分)23两首词主题相同,但风格却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 分) 参考答案 22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衬托作者的乡思离情,“风柔日薄春犹早”写出了作者的愉悦欣喜之情。(2 分)23范词豪迈,上阕写景从大处落笔,意境开阔高远;下阕抒情,“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抒情自然直接。李词婉约,上阕写初春清晨起床后的感受,意境闲适优美;下阕抒情,“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不直说愁,而说酒,说熏香,抒情含蓄隽永。( 4 分) 浙江省

10、上虞市2008 学年高三第二学期期初教学质量(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223 题。(6 分)玉楼春(宋严仁)春风只在园西畔, 荠菜花繁蝴蝶乱。 冰池晴绿照还空, 香径落红吹已断。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注释】 晴绿:指池水。奁:镜匣。22 词中“落红”是诗歌常见意象, 请另写出两个含有“落红”意象的古诗词句。( 2 分)23 白雨斋词话 评论该词“深情委婉”, 结合词句就“深情委婉”进行赏析。( 4 分) 参考答案22 .唐戴叔伦相思曲:“落红乱逐东流水,一点芳心为君死元高克恭 过信州诗:“风送落红搀马过,春风更比路人忙清陈维桧破阵子拟过竹逸斋前探梅词

11、:“四百八十南朝寺,二十四番花信风,鹃啼催落红。”清龚自珍已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分)23 ( 1)首句动静对比,暗示衬托思妇的情怀,“只在”暗示春风吹不展愁眉,“花繁”暗示思妇因怀人而无意游赏的心情。 (2) 次句静景场面中,词人借“一泓碧水”“一条花径”衬托出思妇的幽闺寂寞。(3)三句“游丝短”,反衬情意长,“罗带缓”暗示相思日益消瘦。( 4)末句悬拟他日归来相见情形,未直接陈述自己的憔悴,而说明镜不会欺骗人。全词显得委婉深情。总体看,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则以间接而曲折的手法显情,写得情深而委婉。( 4 分)(写出两点即可。)2009 届浙南三校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12、语文试卷(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2223 题。 (5 分 )蝶恋花(王诜)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注】 作者因苏轼遭文字狱而受牵连被贬谪外放, 七年后才回到汴京, 妻子早已病故,自己也已垂老,这首词写于他回到汴京时。22这首词的下阕“似此”二字颇可玩味,流露出词人( 20 字以内)的心情。( 2 分)23 从上下阕对照看, 这首词主要是运用什么艺术表现手法来抒情的?试作具体分析。( 3 分) 参考答案 22 物是人非,再无欣赏“好风景”的心情。( 2 分)23. 主要艺术表

13、现手法:以上阕的乐景反衬下阕的哀情;( 1 分,答“反衬或“以乐景写哀情”均可) 初晴晚照,金翠楼台,杨柳袅袅,嫩荷无数,赏心悦目,令人留连。但词人对之只是“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心境凄凉孤寂:情景之间形成强烈反衬。( 2 分,或“写景设色愈是富丽,就愈反衬出词人心情的黯淡凄凉”。) ( 共 3 分 ) 浙江松阳一中 2009 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122题。(6分)题金陵渡(唐 张祜)金陵津渡注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注 金陵,即镇江,这里非指南京。津渡,即西津渡,古代著名渡口,镇江人俗称“小码头”。瓜洲,是长江北岸的一方沙

14、洲,在扬州城南四十里,也是著名的渡口,和西津渡隔江相对。21“潮落夜江斜月里”中用一“斜”字,好极,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除此之外,这一“斜”字对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 3分)22 若把“两三星火是瓜洲”中的“星火”换上“枫桥夜泊”诗的“渔火”好不好呢?为什么?( 3 分) 参考答案 21 “斜”字与上一句“一宿”呼应, 描绘出行人那一宿羁旅愁思不曾成寐的情形,表述出“愁”的思想感情。22 不好。 因为“江枫渔火”是近景, 看得清, “两三星火”是远景, 看不分明,只见星星点点,如何知是渔火?是灯光?唯其如此,却更惹人想象。2008 学年浙江省丽水中学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

15、文试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注: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坏壁:是残破的墙壁。19. ( 1)这首诗的首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颔联表达了诗人何种人生态度?( 4分)( 2)颔联和了子由所怀的“旧”,“旧”具体指什么?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 分) 参考答案 19. ( 1) 首句使用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人生到处”比作飞鸿踩踏雪泥。( 2 分,设问、比喻各 1 分)颔联表明了诗人面对飘忽不定(具有某种偶

16、然性) 的人生经历、 不计较得失的达观态度。 ( 2 分, (答出“不计较得失”或“达观”“乐观”即可)( 2) 往日见过的老僧, 同题诗的墙壁。 ( 2 分, 1 点 1 分) 回想往日的艰难困苦,( 1 分)而今更应牢记兄弟情谊,共勉奋进了。( 1 分) 杭州学军中学 2008 学年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卷21 22题。(6分) 五代 鹿虔扆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注 鹿虔展(y i):后蜀大臣,花问词人。国亡不仕,词多感慨之音。 翠华:皇帝仪仗所用的旗子。这里代指皇帝车驾。21.

17、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的 ,作者是通过来曲折表达这一情感的。 (2 分)22. 词的下片颇具艺术感染力,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4 分) 参考答案 21 ( 2 分) (1) 亡国之痛,景物的衬托(气氛的烘染)22. (4分)要点: 对比。烟月的无知与藕花的有情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感染力。 拟人化。移情于物,烟月无情冷照,藕花却相向而泣,形象地寄托了作者的伤痛。2008 学年杭州学军中学高三第七次月考(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223 题。(6 分)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22从题材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首诗,与其他同类作品相比,我们看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襟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