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_第1页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_第2页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_第3页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_第4页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活化选育、发酵及酶活力的测定许多细菌和霉菌产生蛋白酶,细菌中的芽孢杆菌是常见的蛋白酶产生菌。本实验将土壤样品悬液加热处理,杀死非芽孢细菌及其它微生物后进行划线分离得到芽孢杆菌,将其接种到酪蛋白平板进行培养,根据酪蛋白平板的水解圈做初筛。也可直接将细菌或霉菌接种到酪蛋白平板进行培养,分离筛选其它蛋白酶产生菌。本实验主要包括: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纯化、产酶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产酶微生物的发酵与酶活力的测定、蛋白酶产生菌的生长及生长曲线、培养基优化。通过本实验项目,使学生学会从自然界中分离蛋白酶产生菌的方法,菌种的纯化技术、高产菌的选育技术; 了解蛋白酶产生菌的生长情况, 学会绘制其

2、生长曲线; 学会培养基优化的方法;了解蛋白酶的性质及蛋白酶的测定原理;掌握蛋白酶的发酵及酶活力测定方法。1 实验材料1.1 实验样品校园内土壤样品1.2 实验仪器与材料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 酪蛋白平板、 无菌水(带玻璃珠) 、芽孢染色液番红; 显微镜、恒温水浴锅、酒精灯、接种针、游标卡尺、无菌移液管、无菌试管、血球计数板、试管、三角烧瓶、烧杯、量筒、 ,玻棒、电子天平、牛角匙、高压蒸汽灭菌锅、ph 试纸( ph 5 590)、棉花、牛皮纸、记号笔、麻绳、纱布、培养皿、胶头滴管、 分光光度计 (应符合 gb9721 的规定)等。 2 实验方法与步骤 2.1 培养基的配制方法1.称量按培养基配

3、方比例依次准确地称药品放入烧杯中。2.溶化在上述烧杯中可先加入少于所需要的水量,用玻棒搅匀, 然后,在石棉网上加热使其溶解。待药品完全溶解后,补充水分到所需的总体积。3.调 ph4.分装按实验要求,可将配制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内或三角烧瓶内。5包扎塞好棉花的试管和锥形瓶应盖上厚纸用绳捆扎,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日期。6灭菌将上述培养基以1.02kg/cm2 ( 15 磅 /英寸 2), 121 3, 15-20min 高压蒸汽灭菌。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灭菌,则应放入冰箱内暂存。7制作平板将灭菌后的培养基冷凝至5560 ,放在超净台上,点燃酒精灯,右手托起锥形瓶瓶底,左手拔下棉塞, 将瓶口

4、在酒精灯上稍加灼烧,左手打开培养皿盖,右手迅速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以铺满皿底为度。8无菌检查待培养基凝固后,5 个培养皿一叠,倒置平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 48小时,以检查灭菌是否彻底。2.2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1)采集土壤样品,用无菌水制备1: 10 土壤悬液;2)取 1: 10 土壤悬液5ml ,注入已灭过菌的试管中,将此试管放入75-80 水浴中热处理10 min ,以杀死非芽孢细菌;3)取加热处理过的土壤悬液100-200 l ,涂布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将平板倒置,于 30-32 培养 24-48 h;4)对长出的单菌落进行编号,选择表面干燥、粗糙、不透明的菌落,挑取少许

5、菌苔涂片,做芽孢染色,判断是否为芽孢杆菌。2.3 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1)从判定为芽孢杆菌的菌落处,分别挑取少许菌苔,先接种含酪蛋白的斜面培养基,再点接于含酪蛋白的平板,30-32 培养 24-48 h ,测定平板上菌苔直径和水解圈直径。2)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大的那个菌株对应的斜面培养物,可作为进行诱变选育或酶发酵、酶活力测定菌株。2.4 蛋白酶产生菌的选育2.4.1 紫外线对出发菌株的诱变效应1)菌悬液的制备: 取培养 48 小时生长旺盛的出发菌株斜面4-5 支,用 10 ml 无菌生理盐水将菌苔洗下,倒入盛有玻璃珠的小三角烧瓶中,振荡30 分钟,以打碎菌块。将上述菌液离心( 3000

6、r/min ,离心 15 分钟),弃去上清液,将菌体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2-3 次,最后制成菌悬液。 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计数,调整细胞浓度为每毫升108 个。2)平板制作:将淀粉琼脂培养基溶化后,冷至55左右时倒平板27 套,凝固后待用。3)紫外线处理: 将紫外线灯开关打开,预热约20 分钟。 取直径 6cm 无菌平皿 2 套,分别加入上述调整好细胞浓度的菌悬液3ml ,并放入一根无菌搅拌棒于平皿中。 将上述 2套平皿先后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打开皿盖, 在距离为 30cm,功率为 15w 的紫外线灯下分别搅拌照射 1 分钟和 3 分钟。盖上皿盖,关闭紫外灯。4)稀释:在红灯下,将上述经诱变处理的菌

7、悬液以10 倍稀释法稀释成 10-1 -10-6(具体可按估计的存活率进行稀释) 。5)涂平板:取 10-4、 10-5 、10-6三个稀释度涂平板,每个稀释度涂平板3 只,每只平板加稀释菌液0.1ml,用无菌玻璃刮棒涂匀。以同样操作,取未经紫外线处理的菌稀释液涂平板作对照。6)培养:将上述涂匀的平板,用黑布(或黑纸)包好,置37培养48 小时。注意每个平皿背面要标明处理时间和稀释度。7)计数:将培养48 小时后的平板取出进行细菌计数,根据对照平板上菌落数,计算出每毫升菌液中的活菌数。同样计算出紫外线处理1 分钟、 3 分钟后的存活细胞数及其致死率。8)观察诱变效应:将细胞计数后的平板,分别向

8、菌落数在5-6 个左右的平板内加碘液数滴,在菌落周围将出现透明圈。分别测量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并计算其比值(hc 值)。与对照平板进行比较,根据结果,说明诱变效应。并选取 hc 比值大的菌落移接到试管斜面上培养。此斜面可作复筛用。2.5 蛋白酶产生菌的发酵与酶活力测定2.5.1 蛋白酶产生菌的发酵( 1)将保藏培养基中的产蛋白酶芽孢杆菌接种两环到种子培养液中,30-32 摇床发酵培养 16h,4冰箱保存。(2)取 10ml 含产蛋白酶芽孢杆菌的种子培养液接入含100ml 酪素液体发酵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 30-32 摇床发酵培养,作为样一。(3)样一培养12h 后,再取 10ml 含产

9、蛋白酶芽孢杆菌的种子培养液接入含100ml 酪素液体发酵培养基的250ml 三角瓶中, 30-32 摇床发酵培养,作为样二。(4)在发酵培养的 48h内,每 3h 取一次样,每次取5ml, 放入 10ml 的离心管中,于4冰箱冷藏。(5) 48h 后将所有取样3000rpm 离心 10min ,离心所得上清液680nm 进行酶活力测定,每管沉淀加 5ml 蒸馏水 600nm 测生长曲线。2.5.2 试剂和溶液2.5.2.1 福林试剂2.5.2.2 碳酸钠溶液c(na2co3)=0.4mol/l称取无水碳酸钠(na2co3)42.4g ,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2.5.2.3 三 氯 乙

10、酸c(ccl3 cooh)=0.4mol/l称 取 三 氯 乙 酸65.4g , 用 水 溶 解 并 定 容 至1000ml 。 2.5.2.4 氢氧化钠溶液c(naoh)=0.5mol/l按 gb601 配制。2.5.2.5 盐酸溶液c(hci)=lmol/l及0.lmol/l按gb601配制。2.5.2.6 缓冲溶液a 磷酸缓冲液 (ph=7.5) ,适用于中性蛋白酶称取磷酸氢二钠(na2hp04 12h20)6.02g 和磷酸二氢钠 (nah2po4 2h20)0.5g ,加水溶解并定容至 i000ml2.5.2.7 10g/l 酪素溶液称取酪素1.000g,精确至0.00lg ,用少量

11、0.5mol/l氢氧化钠溶液 (若酸性蛋白酶则用浓乳酸2-3 滴 ) 湿润后,加人适量的各种适宜直至完全溶解,冷却后,转人100mlph 的缓冲溶液约 80ml ,在沸水浴中边加热边搅拌,容量瓶中,用适宜的 ph 缓冲溶液稀释至刻度。此溶液在冰箱内贮存,有效期为三天。2.5.2.8 l00g/ml l- 酪氨酸标准溶液a. 称取预先于105 干燥至恒重的l- 酪氨酸 0.10 00g,精确至 0.0002g,用 lmol/l 盐酸 60ml溶解后定容至l00ml ,即为 lmg/ml 酪氨酸标准溶液。b. 吸取 lmg/ml 酪氨酸标准溶液10.00 ml ,用 0.1mol/l 盐酸定容至1

12、00ml ,即得到 l00 g/mll一酩氨酸标准溶液。2.5.3 分析步骤2.5.3.1 l- 酪氨酸标准曲线的绘制a. l- 酪氨酸标准溶液的配制:酪氨酸标准溶液的取100 g/mll- 酪氨酸管号浓度 g/ml标准溶液的体积取水的体积 ml000101101922028330374404655055b. 分 别取上述落液各 1.00ml( 做平行试验 ),各加0.4 mol/l 碳酸钠溶液 5.00ml, 福林试剂使用溶液 1.00ml ,置于 40士 0.2水浴中显色20min ,取出,用分光光度计于波长680nm,10mm 比色皿,以不含酪氨酸的0 管为空白,分别测定其吸光度。以吸光

13、度a 为纵坐标,酪氨酸的浓度c 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此线应通过零点 )。 根据作图或用回归方程计算出当吸光度为1 时的酪氨酸的量 ( g),即为吸光常数 k 值。2.5.4 酶活力的测定a. 先将酪素溶液放人40c 士 2c 恒温水浴中,预热5minb. 按下列程序操作 :步骤试管 a( 空白 )试管 b( 酶试样,做 3 个平行试样 )1加酶液 1.00ml (离心上清液)加酶液 1.00ml (离心上清液)240 0.2 ,水浴 2min40 0.2,水浴 2min3加三氯乙酸 2.00ml( 摇匀 )加酪素 1.00ml( 摇匀 )440 0.2 ,10min40 0.2,10mi

14、n5加酪素 1.00ml( 摇匀 )加三氯乙酸 2.00ml( 摇匀 )6取出静止 10min, 过滤取出静止 10min, 过滤7取 1.00ml 滤液取 1.00ml 滤液8加碳酸钠溶液 5.0ml加碳酸钠溶液 5.0ml9加福林试剂使用液 1.00ml加福林试剂使用液 1.00ml1040 0.2 , 显色 20min40 0.2 , 显色 20min11于 680nm波长测其吸光度于 680nm波长测其吸光度2.5.4.2 计算x=a*k*4/10*n=2/5*a*k*n式中 :x 一一样品的醉活力,u/g(u/ml)ta 一一 样品平行试验的平均吸光度;k 一吸光常数;4一反应试剂的

15、总体积,ml10 一一反应时间10min ,以 lmin 计 ;n 一一稀释倍数。所得结果表示至整数。2.6 培养基优化(正交实验)正交试验设计是利用正交表来安排与分析多因素试验的一种设计方法。它是由试验因素的全部水平组合中,挑选部分有代表性的水平组合进行试验的,通过对这部分试验结果的分析了解全面试验的情况,找出最优的水平组合。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特点是:用部分试验来代替全面试验,通过对部分试验结果的分析,了解全面试验的情况。正因为正交试验是用部分试验来代替全面试验的,它不可能像全面试验那样对各因素效应、交互作用一一分析;当交互作用存在时,有可能出现交互作用的混杂。虽然正交试验设计有上述不足,但

16、它能通过部分试验找到最优水平组合,因而 很 受实际工作者青睐。例如下表为一培养基优化的4 因素 3 水平简表4因素 3水平表因素蔗糖( %) nh4no3 ( %)kh2po4( %) mgso47h2o ( %)abcd水平1100.10.050.12150.20.10.253200.30.30.52.7 产蛋白酶菌生长曲线的测定2.7.1 获取不同培养时间发酵液2.7.1.1整点 8:00 时,准时接入已经活化好的对数期菌种,用 1000ul的移液枪吸取 5ml的对数期菌液加入到发酵瓶a 中(液体为酪素培养基) ,剩下的对数期菌种菌液置于4冰箱种中保藏于。并同时将a 号发酵瓶放到摇床中,继

17、续30震荡发酵。在直到 20:00时将放在冰箱中保藏的菌种液(活化的对数期菌种) 取出 5ml 接种到 b 号发酵瓶中。 并放在 30的摇床中继续发酵。2.7.1.2在 8:00 时,将放在冰箱中保藏的菌种液(活化的对数期菌种)取出 5ml 接种到c 号发酵瓶中。立即从 a、 b、 c 号瓶移取发酵液 5ml 到对应的离心管中。a 瓶取样分别对应的编号是12、 13、 14、 15、 16、 17、 18 对应培养时间为24h、 26h、 28h、 30h、 32h、 34h、36h。b 瓶取样分别对应的编号是6、7、8、9、10、11对应培养时间为12h、14h、16h、18h、20h、20h 完成全部取样。c 瓶取样分别对应的编号是0、1、2、3、4、5 对应培养时间为0h、2h、 4h、 6h、 8h、 10h。并且全部放到4冰箱封存。2.7.2吸光度值的测定将编号 0、1、 2、 3、4、 5、 6、 7、 8、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的离心管从冰箱里取出,用离心机在设定的转速为3500rpm, 离心 10min, 将要测酶活力的的编号的上清液倒入另一干净的试管中。沉淀留下。( 2) 离心管中加入蒸馏水5ml轻微震荡制成悬浮液。( 3) 将悬浮液加到比色皿中,测其吸光度值。测定的 od600 值填入下表。编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