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课文备课笔记_第1页
《蜀道难》课文备课笔记_第2页
《蜀道难》课文备课笔记_第3页
《蜀道难》课文备课笔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蜀道难课文备课笔记一、课文悟读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 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 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 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 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 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 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 给 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闽,变幻莫测,处 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诗的开首4句是全篇的总纲,以

2、后按蜀道的由来、历史,蜀道沿途各处高峻、 阴森、险恶和动荡不定的社会情况等内容次第写来,镜头一组比一组惊心动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反复叠现吟唱,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创 造出了一个神奇惊险、雄健开阔的高远境界,使全诗的情感始终处于高昂、 澎湃 之中,回旋激荡,余韵悠长。二、亮点探究1. 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探究学习: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一一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 险阻。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一一 困危之状如在眼前。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

3、啼夜月) 使人闻声 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 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 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 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2. “连峰去天不盈尺AA冰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探究学习: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 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 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 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 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

4、、转石,配合着 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 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 使蜀道之难的描写, 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如 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3. “蜀道难”这样一个难以表述的事物,李白为什么描绘得如此动人? 探究学习: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 还在于他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 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 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 诗人善于把想像、 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 体写景

5、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状道之险阻, 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 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像, 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让我们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 景物,仿佛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这一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 他运用了三言、 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参差错落, 长短不齐的句式, 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韵脚也不断变化, 适合表现自由不羁的气魄, 描写蜀 中险要环境, 一连三换韵脚, 极尽变化

6、之能事。 这对他表现丰富奇特的想像和笑 傲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也起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4. 在表现手法上你最欣赏的是哪一点?为什么?探究学习: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寻找美点。 教师千 万不要越俎代庖,因为鉴赏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得到的,所以, 教师要放开手,让学生说,同时要多肯定学生,让他们尝到鉴赏的甜头,坚定地 走下去。当然在学生不知从何说起时,教师可抛砖引玉。5. 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探究学习:在风云变幻,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 最后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 30 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

7、立,削壁中断 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 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 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 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 系当时的社会背景, 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 杀人如麻”, 这既是描写蜀 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 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为诗篇增 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三、选题设计1太白风采与盛唐气象之间有何联系?研究方法:(1)查阅相关的书籍,收集有关资料。(2)整理李白诗词中最能表现其风采的诗句和盛唐历史文化方面的史料。(3)在上面准备的基础上,分组

8、探究,仔细分析,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参读书目:(1)唐诗鉴赏辞典。(2)王运熙李白研究,作家出版社 1962 年版(3)茆家培中国李白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4)林庾诗人李白,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 1954 年版。(5)马鞍山市李白研究会编中日李白研究论文集,中国展望出版社(6)胥树人李白和他的诗歌。(7)汪静之李白研究 。(8)王瑶李白,华东人民出版社 1954 年版。(9)古代文学家传记(上),中华书局出版。2蜀道难主题思想探源。研究方法:(1)分小组探究,然后综合。(2)查阅资料,整理不同说法。(3)小组讨论,确定比较合适的观点。(4)上网查询,多方求证。参读书目:(1)唐诗别裁。(2)唐宋诗醇,作家出版社 1986 年版。(3)中华活页文选(成人版), 1998年第 24 期。(4)顾炎武日知录。3.我心中的诗仙李白。 研究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