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武侯祠介绍_第1页
2021年武侯祠介绍_第2页
2021年武侯祠介绍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学鉴在导游教学中的必要性1中职旅游专业上看1中职导游专业培养目标中职导游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为旅行社、各旅游景区等旅游部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必要的导游专业理论知识和导游操作技能,能从事旅游企业导游服务业务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在导游工作中,要求导游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文学鉴本身就是一种审美的认识活动,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的一个过程。通过对学生文学鉴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知识素养,为今后走上导游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12课程教学目标武候祠是四川导游实务第十章景区景点模拟导游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小节,其

2、教学目标一是要求学生了解武候祠景点的基本情况、诸葛亮生平和景区特点。要求学生能够模拟讲解武候祠景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掌握讲解人文历史景点的方法技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了解武候祠的景区基本情况中重点有三一是诸葛亮其人其事,二是三国的历史知识,三是武候祠中的攻心联。对诸葛亮的介绍,出师表、杜甫的蜀相等诗文脍炙人口,三国历史在小说三国演义体现的更加通俗精彩、更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而攻心联这种传统的楹联文学形式也是我们在介绍中国名胜古迹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可见整个对于武候祠的了解中,文学鉴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13学生综合素质目标我们现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广义上的理解是“人在先天生理

3、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文学鉴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文学作品有着审美、认识、教育和培养想象力的作用,而且作品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力量,直接给予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身的修养得到提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2从行业需求上看21旅游鉴和文学鉴的相似性旅游,如同文学鉴,也是一种再创作。旅游者总是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存去欣客观景物的,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景物会得

4、到不同的感受,即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马克思在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写道“只有音乐才引起人的音乐感觉;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法国大雕塑家罗丹也说过,世界上所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这些虽然是针对文学鉴来说的,但是对于旅游欣来说也是适用的。有关资料显示,在旅游者中,受过教育的高学历的人总是占大多数,这是因为这部分人的旅游鉴能力较高的缘故。旅游者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他们的职业、年龄、性别、价值观念、文化修养等等于差万别,提高他们的旅游鉴力是一件十分艰巨的任务。问题的核心是要帮助旅游者正确地理解景观中的精神文化内涵。在这方面,导游的作用非浅。旅游的开发经营

5、者应该把自己对景观的理解用形象直观的视听语言描绘出来,传达给旅游者,便于游人事先对旅游景区形成一个初步概念,做好旅游的精神准备和知识准备。22武候祠景区旅游价值通过文学鉴体现对于中国祠堂宗庙等人文旅游景点来说,其一大吸引力就是各种文人带来的“名人效应”,如提到岳阳楼自然让人联想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提到黄鹤楼自然想到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而武候祠中大家自然会想到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感慨。毛主席为什么来到成都武候祠看攻心联看了半个小时?岳飞为什么会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游客们来到这里寻求的答案并非在武候祠这个地点上,而是通过对这些文章的深度解读,由景区或导游传达给游客。二

6、、武侯祠文学鉴教学的优势分析1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学内容整个景区涉及著名历史人物众多诸葛亮、刘备、张飞、关羽、赵云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景区楹联、匾额、诗歌、散文知名度高,名家作品多。杜甫、岳飞、赵藩、毛泽东也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并留下许多精彩的文章或评论。静远堂匾额、攻心联、蜀相、出师表等等作品知名度极高,内涵丰富。2内容深入浅出,学生容易接受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的文学底子比较薄弱,对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在初中接触了一定数量的古代文学作品。对他们来说,过于复杂的文学作品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武侯祠的文学作品代表性强、脍炙人口,蜀相、出师表是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的内容,学生容易引发

7、共鸣,产生学习兴趣。同时武侯祠的文学作品饱含了作者的个人情感,还能引出一些历史故事和趣闻,这些对于培养导游专业的学生是很有好处的。3著名的旅游景点,具有代表性武侯祠是四川人文景点中非常著名的一处景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教师在收集相关资料的时候比较容易,武侯祠处于成都市区,可进入性很强,如有需要进行实地考察也很容易实施。三、武侯祠文学鉴教学的实施武侯祠的匾额、楹联、诗文非常多,不可能全部给学生讲解,所以选择要有代表性、旅游讲解价值较强、学生理解较容易的内容。鉴于不同文学形式,我们分为四个类型进行选择,分别是诗词、楹联、匾额和散文。教学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把握深浅。1诗词蜀相武侯祠涉及

8、到最有影响力的诗词非杜甫的蜀相莫属,这首诗脍炙人口,内容深入浅出,有很好的内涵和外延,导游讲解中以本诗开头也非常常见。“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指明了武侯祠的位置,作为导游专业中的文学鉴,这里更多的应该看到该诗句对旅游的价值比如引发我们今天去哪儿游玩?丞相祠堂。丞相祠堂在哪儿?成都边上。用诗文直接告诉了游客我们今天去武侯祠游览,武侯祠很近,就在成都边上的信息。而且拓展性也强,比如“什么是锦官城?”借而介绍成都概况等等。“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诗人用了一个“自”字,一个“空”字,含蓄地表达了他对这些景物的与众不同的特殊感受盎然春意固然是美好诱人的,可是,丞相祠庙却是如此寂寥

9、冷清,悄然而无人迹,只有诗人形只影单而来,孤寂伤怀而返。难道说,武侯已经被世人遗忘了吗?不难看出,在“颔联”两句里,诗人句句写景,却字字含情,诗行中寓静于动,寄情于景,婉转地流露出因国家分裂而悲怆伤怀以及亟盼早日平叛实现统一的情绪。学生也需要对照目前的情况,目前武侯祠的门庭还如此冷落吗?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发思考。“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一句外延十分丰富,诗人用非常精炼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的功绩,表达了个人对诸葛亮钦羡仰慕的情感。在导游词的讲解中,这一句很容易展开,说道诸葛亮的隆中对、出师表以及武侯祠匾额上“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的内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结联”两

10、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可谓蜀相的“诗眼”。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春,出兵伐魏,在渭水南五丈原(今陕西郿县西南)与魏军相持百余日后,于当年八月在军中抱憾病逝。武侯壮志未酬而身先亡,诗人饱经丧乱而屡失意,经历虽各有不同,可是就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一点来说,他们个人的命运是颇有相似之处的。正因为如此。诗人落笔沉挚,力透纸背,写得苍凉悲壮,催人下泪。可见,千百年来,人们习惯于用这警句一般的诗行对赍志而殁的仁人志士寄予痛惜与同情是不无道理的。对这一句的析不但可以让大家进一步了解诸葛亮,也可以从侧面了解杜甫的遭遇,让学生去体会文学艺术的魅力。2楹联攻心联这是武侯祠诸葛亮殿正中有

11、一副楹联,向被推为武侯祠诸联之冠,并受到毛泽东、江泽民等领导人的高度赞。联曰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诸葛亮殿是整个武侯祠游览的精华部分,攻心联的作用非常重要。光绪二十八年,时任四川盐茶使的赵藩游览武侯祠,追思诸葛亮治军理政的成绩,并联想新任四川总督岑春煊备用武力镇压民众的情况,遂书写此联。屈指算来,至今已百余年了。联语虽意在“讽谏”,但客观上却对诸葛亮一生用兵和施政的功业进行了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从而发人深省,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学生在鉴这一对联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什么是“攻心”,诸葛亮生平中哪些是“攻心”的体现。这里就涉及到诸葛亮的功

12、绩以及“七擒孟获”的小故事,如何由攻心联引发,如何介绍给游客。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不是讲解武侯祠就局限于武侯祠、诸葛亮。第二,攻心联作者赵藩其人,为什么要作攻心联?这也是导游在讲解楹联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楹联作者是谁?为什么写下楹联?除了武侯祠以外的其他景区也有体现。学生学会掌握讲解题词、楹联、匾额的普遍规律。第三,攻心联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现实意义可以从为什么毛泽东、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对这个楹联进行了高度评价,毛泽东甚至看攻心联看了半个多小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最后总结到诸葛亮、赵藩、毛泽东他们处于不同的时代,但是都有“攻心”的意识和事迹,此联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应该做到“审时度势”,

13、多“攻心”也就是多去考虑别人的心理再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这对于做事多考虑自己、不考虑后果的中职学生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不但给予他们知识领域的拓展,也加强了学生品德教育。3匾额“汉昭烈庙”匾额是景区文学鉴中的常见形式之一,其内容短小精干,外延却十分丰富。譬如武侯祠门口的“汉昭烈庙”匾额从字面上很好解释刘备是蜀汉的皇帝,谥号昭烈,这里是刘备和诸葛亮合祀的地方,按照君尊臣卑的原则,就叫汉昭烈庙而不叫武侯祠了。这样的解释过于简单直接,讲解词的层次是比较低的。在加强学生文学鉴能力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文学共鸣来取得更好的效果。面对成都武侯祠的“汉昭烈庙”匾额,民国时期也有一个著名的爱国文人邹鲁用诗

14、文做出了一个精辟的概括“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这首诗意思非常直接,学生理解起来也非常的容易,通过一种对比的方式道出了诸葛亮为什么受到后人景仰的缘故。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名位”实际上可以解释为得到的,而“勋业”可以理解为“付出的”。让学生理解道为人“付出”永远是胜于“得到”的。而在导游讲解中,套用邹鲁的诗对“汉昭烈庙”匾额进行解释,效果要比直接解释好的多。4散文出师表学生们最熟悉的是初中课本中的前出师表,而武侯祠讲解中经常提及的也是前出师表,学生对这篇文章是非常熟悉,初中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甚至可以背诵。对于文

15、章的理解不再赘述。在我们导游专业的教学中,更多的是引入一些导游讲解的内容,导游讲解要求正确、充实、清楚、生动、灵活。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应该抓住几个特点。第一,抓住文章最精华的部分,出师表整篇文章较长,内容不需要面面俱到,否则游客将失去兴趣。大家最为熟悉的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一段,可以进行细讲,结合诸葛亮为什么会写出师表,为什么会六出祁山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第二,补充相关评价,让学生思考出师表的现实意义。出师表被南宋名将岳飞评价为“读出师表不流泪者不忠”,结合岳飞这个人物从侧面评价诸葛亮也是导游讲解中一个不错的手法。同时让学生们思考出师表中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语句,如“亲贤臣,远小人”中体会到交友准则,从“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中更能体现中职学生的一些思想现状。总结文学鉴和导游讲解有一个很大的相同点两者都是一个发现美、感受美、传达美的一个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