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判断快速制胜12技巧_第1页
逻辑判断快速制胜12技巧_第2页
逻辑判断快速制胜12技巧_第3页
逻辑判断快速制胜12技巧_第4页
逻辑判断快速制胜12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逻辑判断快速制胜技巧(1)公务员考试等公职考试判断推理中逻辑判断题考点内容丰富,形式变化灵活,熟悉普通逻辑常识的同时了解掌握快速阅读、快速解答的方法和技巧,是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途径。本文通过实例剖析了逻辑判断快速制胜十二招之条件能确定相关做推演。考试中逻辑判断题题干必然要给出一些确定的或不确定的条件,然后要求考生根据这些条件快速求解。面对试题,从哪里 撕开裂口 ”,然后让解析的思路一气呵成,这是快速解析的关键。当题中已经给出某个确定条件时,这个既定的条件就是切入点,继续搜索与其相关的条件关联推演。然后,把推演的结果再作为确定条件,继续寻找相关条件推演,直到完成求解。这样的方法称做关联推演法”。

2、既定条件是指直接断定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或特征的条件。女如:上海人是编程工程师,北京人是翻译。凡属假设的语句或否定的语句,都不是既定条件。女口:若上海人是编程工程师,则北京人是翻译。(假设的条件未确定)上海人不是医生。(否定的条件未确定)提示:1. 有些看似否定的语句,实际是既定条件。女口:甲不是女的。一一可知甲是男的。2. 在直观上不能确定的条件,但经过相关关系可推断出既定条件。女口:甲、乙、丙三人分别是警官、检察官和法官,甲和法官是朋友,乙和法官是同乡。一一可推知丙是法官。关于条件能确定,相关做推演这一逻辑判断快速制胜技巧的运用见下文实例。例1.甲乙丙丁四人的车分别为白色、银色、蓝色和红色。在

3、问到他们各自车的颜色时,甲说:乙的车不是白色的。”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丙说:丁的车不是蓝色的。”丁说: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而 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如果丁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82A. 甲的车是白色的,乙的车是银色的B. 乙的车是蓝色的,丙的车是红色的C. 丙的车是白色的,丁的车是蓝色的D. 丁的车是银色的,甲的车是红色的答案:C解析:(1)确定条件是:丁说真话。丁说:有红车的人说真话”,从这个条件入手,找与 红车”相关的条件推演(2) 乙说的话与红车相关,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可以推出乙、丙都说假话;(

4、3) 根据丙说假话,推出丁是蓝车;(4) 根据乙、丙说假话,推出甲说真话是红车、乙是银车、丙是白车、丁是蓝车。例2.甲、乙和丙,一位是山东人,一位是河南人,一位是湖北人。现在只知道:丙比湖北人年龄大,甲和河南人不同岁,河南人比乙年龄小。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97由此可以推知()。A.甲不是湖北人B.河南人比甲年龄小C.河南人比山东人年龄大D.湖北人年龄最小答案:D解析:(1)先根据两个与 河南”相关的条件:甲和河南人不同岁,河南人比乙年龄小,可推断:甲和乙都不是河南人,继续推断:丙是河南人。(2 )通过题干中两个 否定的条件”,推断出确定条件 丙是河南人”。再从这个确定

5、的条件入手,找相关的条件推演(3)已知:丙比湖北人年龄大,比乙年龄小,可推出D:湖北人年龄最小。如图:湖北人丙乙右侧为年龄大者(甲)(河南人)(山东人)以上排列可见,甲是湖北人,年龄最小。例3.如果选购了股票,则不能投资期货;只有投资期货,才能投资邮票;或者投资邮票,或者投资外汇;但是最近投资外汇风险太大,不能操作。据此,可以推出()。2009年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C类-47A.选购股票B.不选购股票C.不投资邮票D.不投资期货答案:B解析:整合题干: 股票-不期货 邮票-期货 邮票V外汇 -外汇(2) 由确定条件-外汇”入手,由(3)、(4)可推知 投资邮票”;(3) 现已确定

6、 投资邮票”,再由(2)、(1)可推出-股票”。例4.华仔、荣光和陈龙分别饰演或者甲、或者乙、或者丙三个角色:陈龙第一次与荣光的女友在剧中扮演既幽默又滑稽的角色。剧中甲是舰长的下属,乙是甲的助手。饰演舰长的人扮相最沉稳,剧中有恋人,但在生活中没有。由此可见()。A.华仔饰演丙B.荣光饰演丙C.陈龙饰演丙D.华仔饰演乙答案:A解析:题中能确定的条件是:演舰长的人扮相最沉稳,剧中有恋人,生活中没有;(2) 与沉稳”和生活恋人”相关的条件是:陈龙第一次与荣光的女友在剧中扮演既幽默又滑稽的角色。可推知: 舰长是华仔扮演。(3) 再根据:剧中甲是舰长的下属,乙是甲的助手,可推知甲和乙都不是舰长,而丙是舰

7、长。提示:题中谁是甲”谁是乙”就无需再推断了。例5.甲、乙、丙三人,他们的职业有律师、医生和教师。已知:2009年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77(1) 丙的收入比教师高;(2) 甲的收入和医生不同;(3) 医生的收入比乙少。请根据上述情况,判断甲、乙、丙分别是什么职业 ?()A.甲是律师乙是教师丙是医生 B.甲是教师乙是医生丙是律师C.甲是教师乙是律师丙是医生 D.甲是律师乙是医生丙是教师答案:C解析:从确定条件(2)、(3)入手,可推出医生既不是甲也不是乙。医生是丙。排除B、Do现在已经确定医生是丙,找与医生相关的条件进行推演。由(1)、(3)可知乙不是教师,因此,乙是律师。提示:

8、关联推演法在逻辑推理中是最基本的方法,是解决分析问题从哪里入手的重要思路。概念关系推理、充 分命题推理等都要用到这个方法。总结:快读一一发现确定条件,搜索与其相关;快解一一绕过其余干扰,连续推出答案。逻辑判断快速制胜技巧(2)公务员考试等公职考试判断推理中逻辑判断题考点内容丰富,形式变化灵活,熟悉普通逻辑常识的同时了解掌握快速阅读、快速解答的方法和技巧,是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途径。本文通过实例剖析了逻辑判断快速制胜十二招之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分辨。公务员考试中,都有如下思路的试题:甲说:我会游泳;乙说:甲不会游泳;丙说:乙不会游泳;丁说:我们有三个人会游泳。以上只有一个人说假话,那么究竟谁说真话,谁

9、说假话?谁会游泳,谁不会游泳?这类试题中的条件都没有确定,但其中的矛盾显而易见,这就是典型的利用矛盾解析的试题。细数历年真题,矛 盾”类试题在全国各地公务员考试中反复出现。解析这类试题,关键是要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什么是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判断中,如果一定存在一个真、一个假的情况(不必明确哪个真、哪个假), 那么,这两个判断就是矛盾的。比如:这马是白的”和 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两个矛盾的命题必然一真一假。那么,无论是只有 一真

10、”或是只有一假”的情况,这 一真”和一假”都包含在矛 盾命题中,其余命题的真、假就完全明确了。如:在只有 一真”的情况下,这个 真”包含在矛盾中,其余的命题就都 是假的;反之亦然。了解了这些常识,就可以用 锁定”矛盾的方法解答上题。根据:甲说:我会游泳乙说:甲不会游泳这两个人的话是矛盾的,必有 一真”和一假”,再根据题干条件:只有一人说假话。那么这个说假话的人就在甲和乙之间,其余的丙和丁都是说真话的。根据丙的真话乙不会游泳”,断定:乙不会游泳;再根据丁的真话我们有三个人会游泳”断定:除乙外,其余人都会游泳。至此,所有的疑问都清楚了:甲、丙、丁都说真话,也都会游泳;只有乙说假话,且不会游泳。这是

11、为说明矛盾类型题的解析原理”设计的一个简单例题。下面通过历年真题实例解读考试中这类逻辑判断题。例1.国王要为自己的女儿挑选一个最聪明勇敢的女婿,他向所有的求婚者宣称他已经把公主和两只狮子分别关进了三间房子,然后在三间房子门上分别写了一句话,让求婚者们去打开自己认为可以打开的门。第一间房门上写着: 这间房子里有狮子。”第二间房门上写着:公主在第一间房子里。”第三间房门上写着:这间房子里有狮子。”其实 这三句话中,只有一句话是真的。据此可以推断()。2009年河北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92A. 公主在第一间房子里B.公主在第二间房子里C.公主在第三间房子里 D.三间房子里关的都是狮子答案

12、:C考点:逻辑矛盾解析:整合题干: 第一间:有狮子”; 第二间:公主在第一间”; 第三间:有狮子”(2) 根据题干条件只有一句真话”,选择找矛盾”解析,、矛盾,真话必在其中。由此推出,第三间房门上写 的是假话,所以,第三间房子里没有狮子。因此,公主在第三间房子里。例2.关于某公司职员的工作状况进行如下三个描述:该公司所有职员都恪尽职守”,该公司职员并不都恪尽职守”,文茜女士恪尽职守”,其中有两个描述是假的。根据题干,仍不能确定下面哪个选项的真假 ?( ) 2009年北京应届生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 -37A.文茜女士未恪尽职守B.该公司所有职员都不恪尽职守答案:B考点:逻辑矛盾解析:(

13、1)该公司所有职员都恪尽职守”与该公司职员并不都恪尽职守”矛盾。其中必有一真一假,唯一的真”就 在其中,所以:剩余的 文茜女士恪尽职守”必然是假的。(2) 接续推出该公司所有职员都恪尽职守”必然假,因为文茜女士不恪尽职守”唯一真的是该公司职员并不都 恪尽职守”(3) 于是可知:A真,C真,D假。而B真假不能确定。例3.黄某说张某胖,张某说范某胖,范某和覃某都说自己不胖。如果四人陈述只有一个错,那么谁一定胖?()2009年广西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86A.仅黄某B.仅张某C.仅范某D.仅张某和范某答案:B考点:逻辑矛盾解析:(1)题干确定的条件是:四人中只有一人是错的;(2) 条件有矛

14、盾的是 张某说范某胖、范某说自己不胖”,他俩之中必有一真一假,那么黄某和覃某就是对的;(3) 由上述可推出,覃某说自己不胖”黄某说张某胖”都为真。例4.在向南方雪灾受灾地区的捐款活动中,某慈善组织收到一笔10000元的匿名捐款,该组织经过调查,发现是甲、乙、丙、丁四个人当中的某一个捐的。慈善组织成员对他们进行求证时,发现他们的说法相互矛盾:甲说: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乙说:我估计这钱肯定是丁捐的。丙说:乙的收入最高,肯定是乙捐的丁说:乙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个说了真话,那么到底谁是真正的捐款者呢?( ) 2008年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76A.甲B.乙C.丙D.

15、丁答案:A考点:逻辑矛盾解析:(1)题中乙和丁所说矛盾,四人唯一的真话在这两者中,其余二人的话都假。(2) 从甲的假话 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即可推出:钱是甲捐的。总结:快读一一遇到真假变化,不必详读分清。快解一一揪出逻辑矛盾,剩余真假自明;倘若真假未明,辅助假设可行。逻辑判断快速制胜技巧(3)公务员考试等公职考试判断推理中逻辑判断题考点内容丰富,形式变化灵活,熟悉普通逻辑常识的同时了解掌握快速阅读、快速解答的方法和技巧,是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途径。本文通过实例剖析了逻辑判断快速制胜十二招之确定条件多排除做首选。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中,逻辑判断题只给出一个确定的条件,只要盯住”这个条件,

16、快速寻找与条件相关联的其他条件。可有些题给出的确定条件有两个以上,甚至更多,这就有可能在四个选项中有不符合条件的选项。 若能直观排除不符合条件的选项,则不必运用其他方法。只要把条件代入,并排除与条件不符的选项,就可快速找到 正确答案。关于这一方法的具体应用见下文实例讲解。例1.甲、乙、丙、丁是四位天资极高的艺术家,他们分别是舞蹈家、画家、歌唱家和作家,尚不能确定其中每 个人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已知: 有一天晚上,甲和丙出席歌唱家的首次演出 画家曾为乙和作家画过肖像。 作家正准备写一本甲的传记,他所写的丁的传记是畅销书。 甲从来没有见过丙。下面哪一选项正确地描述了每个人的身份 ?( ) 2009年

17、北京应届生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 -34A. 甲是歌唱家,乙是作家,丙是画家,丁是舞蹈家B. 甲是舞蹈家,乙是歌唱家,丙是作家,丁是画家C. 甲是画家,乙是作家,丙是歌唱家,丁是作家D. 甲是作家,乙是画家,丙是舞蹈家,丁是歌唱家答案:B考点:排除法解析:(1)根据条件 甲和丙出席歌唱家的首次演出”,推知甲和丙不是歌唱家,排除 A和Co(2)根据条件画家曾为乙和作家画过肖像”,推知画家不是乙,排除D。答案为Bo例2.有四个外表看起来没有分别的小球,它们的重量可能各有不同。取一个天平将甲、乙放一组,丙、丁为另 一组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天平是基本平衡的。将乙和丁对调一下,甲、丁一边明显地要

18、比乙、丙一边重很多。可奇 怪的是我们将天平的一边放上甲、 丙,而另一边刚放上乙,还没有来得及放上丁时,天平就压向了乙一边。贝潮个球由重到轻的顺序是()。2009年广西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89A.乙、丁、甲、丙 B. 丁、乙、丙、甲C.乙、甲、丁、丙 D. 丁、乙、甲、丙考点:排除法答案:D解析:(1)通过整理题干,可知:甲、乙=丙、丁。(2)通过:甲、丁乙丙,可知丁乙。因此可以排除A、Co(3)通过:甲、乙=丙、丁,丁乙,可知甲 丙。因此排除B。答案为Do【提示】 对于题干中条件较多的题,也可把题干条件一一分析,然后得出答案。这种方法相对费时间,为节省 时间,可使用排除法。例3.某

19、领导决定在王、陈、周、李、林、胡等 6人中挑几人去执行一项重要任务,执行任务的人选应满足以下所有条件:王、李两人中只要一人参加;李、周两人中也只要一人参加;王、陈两人至少有一人参加;王、林、胡3人中应 有两人参加;陈和周要么都参加,要么都不参加;如果林参加,李一定要参加。据此,可以推出()。2009年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 A类-54A.王、陈不参加B.林、胡不参加C.周、李不参加 D.李、林不参加答案:D考点:排除法解析:(1)为直观,我们可将题干中的条件用约定的符号表达如下: 王/李;(要么王,要么李) 李/周;(要么李,要么周) 王V陈;(王或陈至少一个) 王、林、胡有2人参

20、加; 陈,周/-陈,-周;(陈、周要么都参加,要么都不参加) 林T李。(林参加,李就一定参加)(2) 根据 王V陈”,可以排除选项A 王、陈不参加”(3) 根据 王、林、胡有2人参加可以排除选项B林、胡不参加”(4) 根据李/周”,可以排除选项C周、李不参加”答案为D。例4.高中同学聚会,甲、乙、丙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做出了一些成绩,成为了教授、作家和市长。另外: 他们分别毕业于数学系、物理系和中文系。 作家称赞中文系毕业者身体健康。 物理系毕业者请教授写了一个条幅。 作家和物理系毕业者在一个市内工作。 乙向数学系毕业者请教过统计问题。 毕业后,物理系毕业者、乙都没再和丙联系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21、)。2008年北京应届生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 -33A.丙是作家,甲毕业于物理系 B.乙毕业于数学系C.甲毕业于数学系D.中文系毕业者是作家答案:A考点:排除法解析:(1)根据题中多个已确定条件可直接排除选项。据条件 乙向数学系毕业者请教”,排除B项:乙毕业于数学系。据条件物理系毕业者、乙都没再和丙联系过”推出:甲=物理系,排除C项:甲毕业于数学系。据条件作家称赞中文系毕业者”排除D项:中文系毕业者是作家。(2)排除B、C、D后,答案为Ao提示:运用排除法颇具机动灵活性,针对不同的个体试题,可能有不同着眼点或切入点,有的简明,有的相对稍繁。但是,对于应试来说,针对个别试题的个别手段往

22、往没有普适性, 应从宏观上把握。总结:快读一一确定条件诸多,未必细读分明;快解一一首选排除方法,辅助推演澄清。逻辑判断快速制胜技巧(4) 假设某条件为真,依据这个真能推出系列的结论,否则,这个假设就没有应用意义:从假设为真的条件推出矛盾,则可断定这个条件为假。例1.有一件未留姓名的好人好事在某社区传开,甲、乙、丙、丁有如下对话:甲说:这件事肯定是乙丙丁中的一位做的。乙说:我没有做这件事,好人好事是丙做的。丙说:此事是甲和乙中的一位做的。丁说:乙说的是事实。经调查,证实这4人中有两人说的符合实际。由此推出()o 2009年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63A. 是甲做的好事B.是乙做的好事

23、C.是丙做的好事D.是丁做的好事答案:B考点:假设【解一】(1)此题似乎像矛盾解析题型,但题干中条件并没显现出矛盾。题干条件不确定,采用假设法。(2)假设乙真,则甲和丁都真,推出三个真,与条件两真两假不符,故乙必假。推出是乙做的好事。答案为Bo【解二】 假设丁真,那么甲和乙都真,出现三个真了,与条件两真两假不符,故丁必假。丁说乙说的是事实”为假,推出:乙假。即乙说 我没有做这件事”不是事实,实际是乙做的好事。因为只有一个人做好事,所以其他人都 没有做。答案为Bo提示:如果先假设甲为真,则乙、丙、丁的真假不能确定,解析试题要果断放弃这样的假设。例2.有红、蓝、黄、白、紫五种颜色的皮球,分别装在五

24、个盒子里。甲、乙、丙、丁、戊五人猜测盒子里皮球 的颜色。甲:第二盒是紫的,第三盒是黄的。乙:第二盒是蓝的,第四盒是红的。丙:第一盒是红的,第五盒是白的。 丁:第三盒是蓝的,第四盒是白的。戊:第二盒是黄的,第五盒是紫的。猜完之后打开盒子发现,每人都只猜对了一 种,并且每盒都有一个人猜对。由此可以推测()。2009年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90A. 第一个盒子内的皮球是蓝色的 B.第三个盒子内的皮球不是黄色的C.第四个盒子内的皮球是白色的 D.第五个盒子内的皮球是红色的答案:C考点:假设解析:假设选项A(1蓝)正确,则推出矛盾:1蓝,则丙说“红”错而“白”对,则戊说“5紫”错而“2T对

25、,则 甲说“2紫”错则“黄”对。至此推出:2、3都黄矛盾,所以A不是答案。(2)B不能成为确定条件,放弃假设Bo假设C(4白)正确:“4白”则乙说“4红错则“2T对,则甲说“2紫”错则“黄”对,则丁说“蓝”错则“4白”对, 则丙说“5白”错则“红”对,剩余的5只能是紫色。至此推断结束,且符合 每人都只猜对了一种,并且每盒都有一个 人猜对”,答案为Co例3.在某城市,有一家银行被盗,警方通过侦查,拘捕了 1号、2号、3号、4号、5号、6号六个重大嫌疑人。经过审问, 查明了以下事实:1号、5号、6号三人中只有两个作案,1号、2号两人最少有一个作案,2号和3号两人要么都作案,要么 都没有作案,1号和

26、4号两人中只有一人作案,3号和4号两人中也只有一人作案。据此,可以推出全部案犯人数是()。2007年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A类-55A. 3 B. 4 C. 5 D. 6答案:B考点:假设解析:(1)整合题干条件: 1V 5V 6 = 2 个; 1V 2; 2,3 / -2,-3; 1/4;3/4。(2)假设:4号作案,则有:4,(-1,-3),2,3,可见:3, -3矛盾,假设不成立。故断定:-4。则有:-4, 1,3,2,5/6(合计4人)。答案为B。例4.在一次对全市中学假期加课情况的检查后,甲乙丙三人有如下结论:甲:有学校存在加课问题。乙:有学校不存在加课问题。丙:一中和二

27、中没有暑期加课情况。-65如果上述三个结论中只有一个正确,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 2009年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A. 一中和二中都存在暑期加课情况B. 一中和二中都不存在暑期加课情况C. 一中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不存在D. 一中不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存在答案:A考点:假设解析:(1)题干三个条件中,没有确定的条件,运用假设方法。假设丙说一中和二中没有暑期加课情况”为真,那么乙说有学校不存在加课问题”也真,与题中只有一真”不符,故丙假。(设真不成立就是假的)丙:一中和二中没有暑期加课情况”假,说明一中和二中”至少有一个学校存在加课现象。(3)继续推出甲为真,即有学校存在加课问题

28、。继续推知乙说有学校不存在加课问题”假,即并非(有学校不存在加课问题) 为真,再推出:所有学校都存在加课问题。(4)再继续推知:A项一中和二中都存在暑期加课情况”真。答案为A。提示:假设哪个条件为真,是解析试题的重要起点。究竟假设哪个条件为真对推理有利呢?这要看后续推理是否能够得到暂时的阶段性结论。如上题,假设甲说有学校存在加课问题”为真,就不能断定乙说 有学校不存在加课问题”是真是假,也不能断定丙说一中和二中没有暑期加课情况”的真假。有可能其他学校有加课现象”而恰恰一中和二中”没有加课现象。 以上通过假设丙说一中和二中没有暑期加课情况”为真不能成立,接续可推断出甲说有学校存在加课问题”为真,

29、这就是能够得到阶段性结论的假设。假设方法在解析其他类型的测试中,应用亦非常广泛。全国各地试题变化灵活,备考可参考本书第一篇第六章核心考点 之智能推理”中的多种试题类型和习题。逻辑判断快速制胜技巧(5)公务员考试等公职考试判断推理中逻辑判断题考点内容丰富,形式变化灵活,熟悉普通逻辑常识的同时了解掌握快速阅读、快速解答的方法和技巧,是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途径。本文通过实例剖析了逻辑判断快速制胜十二招之阅读要分清论据和论点。所谓论据,就是得到结论的根据,也称前提、例证、证据、假设、支持句、加强句等,本书统称为分句。分句对 结论或观点具有说明、支持和加强的作用。所谓论点,也就是在论述中要表述的观点,也称

30、论题、结论、看法等,具 有结论性、概括性的作用。本书统称为主句。通俗地说,论据(分句)是前提”或称 原因”是论述的依据;论点(主句)是结论观点”,或称 结果”在 必考” 的论证类试题中,通常要求找前提或求结论,这个原因或结论都是作为答案混杂在选项中的,阅读的重要任务是分清 论点和论据,也就是分清主句和分句。分句和主句的关系:分句是支持证明主句的理由,具有前提性、条件性;主句是叙述的中心和主旨,具有结论性。请看这样一段论述:祖国强大了。国庆阅兵式气势浩瀚,军威炯炯,是战无不胜的宣言;海地救灾中丰富的救灾物资和居世界前位的科学手段,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和关注;面对非典、甲型流感,我们都有沉着、冷

31、静、科学、可行的预警方案;留洋华人在世界各国已经被刮目相看。这段论述的主句是 祖国强大了”而 军威、救灾、预警方案、被刮目相看”都是说明主句、加强主句的分句。在阅读试题中,一段并列关系的论述,其实是有主句和分句层次的。阅读中,分清主句和分句,是快速、正确解 析逻辑论证试题的关键。例1.在一次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一座唐代古墓中发现多片先秦时期的夔文(音kui,一种变体的龙文)陶片。对此,专家解释说,由于雨水冲刷等原因,这些先秦时期的陶片后来被冲至唐代的墓穴中。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专家的观点 ?( )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83A. 在这座唐代古墓中还发现多件西

32、汉时期的文物B. 这座唐代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毁塌迹象C. 并非只有先秦时期才使用夔文,唐代文人以书写夔文为能事D. 唐代的墓葬风俗是将墓主生前喜爱的物品随同墓主一同下葬答案:B考点:削弱主句解析:整合题干:主句:专家观点,由于雨水冲刷,将先秦陶片冲入唐代古墓分句:唐代古墓中发现先秦夔文陶片提问要求:削弱 专家观点”即主句。(2) 选项B 唐代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直接反驳专家观点 雨水冲刷带入陶片”答案为B。(3) 选项A 唐代古墓发现西汉文物”不能说明这里没有先秦文物。(4) 选项C 除了先秦用夔文,唐代也书写夔文以及选项D *古墓文物是墓主生前之物不能说明 墓中没有被冲刷 而来的文物”因此不应入选。例2.因为化纤是用石油等原料人工合成的,生产化纤会产生许多污染物,要用掉许多能量和水,而且化纤垃圾在自然环境中降解速度很慢,所以一般人都认为穿着纯棉织物要比使用化纤织物更环保。下列哪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