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泪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_第1页
阻塞性泪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_第2页
阻塞性泪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_第3页
阻塞性泪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_第4页
阻塞性泪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阻塞性泪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佛山市中医院眼科周尉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泪道阻塞性疾病是一种眼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包括单纯的泪小点闭塞或 膜闭、上、下泪小管的阻塞、泪总管阻塞、鼻泪管阻塞及慢性泪囊炎等,临 床主要表现为流泪、流脓等症状,给病人带来身心的痛苦,同时作为一种潜 在的感染灶,容易造成角膜炎,角膜溃疡等, 并威胁着白内障、青光眼等内 眼手术。一 泪道的解剖:九服泪器的解剖结构雇性韵囊炎是怎么发生的卡泪道的部位上起自上,下泪小点,止于下鼻道外侧的鼻泪管下口。膜型管状泪道全长约 40毫米,下端较骨性管状泪道长 5 毫米。泪道主要作用是 导流泪液。每16小时有 0.5 毫升泪液,这些泪液除湿润眼球

2、及部分蒸发外, 剩余泪液都由泪道导流入鼻腔。 要完成导流作用, 除泪道通畅、 泪小点位置 正常外,还必须有泪道附属组织的密切配合,现分述如下;(一).泪小点:泪小点又名泪乳头, 位于上,下脸缘近内毗部的结膜侧。 泪小点是整个泪道的始端, 直径极小, 仅 0.2-0.3 毫米。 上,下泪小点交错 约 0.5 毫米,闭眼时彼此分开,不互重叠挤压,所以不影响导泪。观察泪小 点,须将眼睑翻转,如不翻转眼睑,就看到泪小点, 这说明泪小点位置异常。 在正常情况下,上,下泪小点的开口都朝向泪湖。圆形稍呈隆起的泪乳头, 周围环绕富于弹性的结缔组织,因有环状肌纤维,故有括约肌作用。(二). 泪小管: 泪小点是泪

3、小管的开口, 由泪小点起到泪囊外侧壁止, 管长约 10 毫米。整个泪小管又分为两部分,即 1.5 毫米长的垂直部和 7-8 毫米长的水平部。 上,下泪小管可单独进入开口于泪囊外侧壁, 或先汇合成 泪总管再开口于泪囊, 开口部一般与睑内毗韧带水平, 距囊端约 2.5 毫米左 右。泪小管壁极薄,内径仅为 0.5 毫米,有伸展性,可扩张 3 倍。(三). 泪囊:泪囊是一个膜状囊,是泪道的垂直膨大部分,长约 12 毫米,横经约 6 毫米,略向后倾斜,躺卧在由上颌骨额状突及泪骨共同形成 的泪囊窝内。泪囊是一个膜状囊,周围有肌膜包绕。上端是一盲腔 ,叫泪 囊穹隆部, 外侧壁上有泪小管开口, 泪囊下端移行为

4、鼻泪管, 二者以管腔变 窄处为界,但标界不确切, 一般从骨性鼻泪管上口算起。 内毗韧带由泪囊前 面横过,将泪囊分成上 1/3 和下 2/3 。在韧带下 2/3 泪囊部分,组织掩盖薄 弱,仅覆以少许的轮匝肌纤维,泪囊腔内压力大时,常在此膨出或溃破。(四).鼻泪管:上接泪囊下端,下开口于下鼻道中,全长约 15-18 毫 米。鼻泪管横经不一,细者仅 3 毫米,粗者可达 6毫米,一般直径 4毫。鼻 泪管长度,横经,走行方向都与鼻外形有一定关系。鼻子大,高,尖者,鼻 泪管直也长;鼻子小,圆,短者,鼻泪管弯也短。鼻泪管下端在胚胎时最容 易发生闭锁畸形 。鼻泪管粘膜及骨壁周围有许多静脉从围绕, 越近下口这种

5、 静脉丛越致密且成海绵状。 当泪水进入泪道以后, 仅泪囊扩张, 而鼻泪管则 因静脉丛围绕而变窄。静脉的单独充血肿胀就可将鼻泪管闭塞。又如鼻炎, 感冒可使粘膜肿胀, 压迫闭塞鼻泪管下口, 而产生流泪。 故泪管阻塞多由下 部(鼻腔)的原因引起,这就是慢性泪囊炎常见的病因。二. 诊断:(一)症状:1. 流泪,内眦部结膜充血,皮肤常有湿疹。2. 以手指挤压泪囊部,有粘液或粘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流出。3. 可由于分泌物大量聚积,泪囊逐渐扩张,内眦韧带下方呈囊状隆起。4. 有的除流泪外, 无其它症状, 仅在冲洗泪道时, 可见分泌物倒流出来。(二)体征:1. 泪道冲洗:冲洗液自上、下泪小点返流,伴有多少不等的

6、粘液脓 性分泌物。2. 泪囊造影:鼻泪管不显影,而泪囊扩张。3. 多伴有沙眼、泪道外伤、鼻炎、鼻中隔偏曲或下鼻甲肥大等诱发疾病。 泪道冲洗的方法4. 泪道冲洗:确定阻塞部位,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1)冲洗时无阻力,液体顺利进入鼻腔或咽部,表明泪道通畅;(2)冲洗液完全从注入原路返回,为泪小管阻塞;(3)冲洗液自下泪点注入,由上泪点返流,为泪总管阻塞;(4)冲洗有阻力,部分自泪点返回,部分流入鼻腔,为鼻泪管狭窄;(5)冲洗液自上泪点返流,同时有粘液脓性分泌物,为鼻泪管阻塞合 并慢性泪囊炎。三. 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 多发病。女性多于男性, 这是由于女性 骨性鼻泪管上口的横径明显地较

7、男性狭窄; 引起泪道阻塞的常见原因为多种 感染或损伤引起的疤痕组织增生从而引起泪道管腔狭窄以至闭塞; 其病理改 变主要是泪道各层组织的增生肥厚、 慢性炎症细胞显著增生, 新生毛细血管 形成造成管腔狭窄和阻塞,治疗是以恢复泪道的生理功能为目的。1、传统的泪道阻塞的治疗:( 1)非手术疗法:传统的穿线、探通或插 管治疗,常常只起到简单的扩张作用, 或因插管穿线对局部的刺激造成新的 阻塞,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泪道阻塞。( 2)手术疗法:主要有泪囊鼻腔吻合 术,鼻泪管环钻术及 90 年代以来发展的激光经鼻内窥镜行泪囊、鼻腔造口 术。虽然成功率逐步提高,但因操作复杂,损伤大,颜面部遗留疤痕,复发率高而不为患

8、者及医生所接受2、自 90 年代以来,因国内逐渐开展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 病,不仅对鼻泪管阻塞、 慢性泪囊炎有较好的疗效, 而且对不适合手术的泪 小管、泪总管阻塞有独特之处。 泪道激光成形术的关键是确切而可靠地再通 泪道,而术后反复泪道冲洗抗生素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尤其是对泪道上段的 功能与效果良好者,因过去泪囊鼻腔吻合术是解决不了泪道上段的阻塞问 题。其他插管术或结膜泪囊吻合术效果也不理想, 而泪道激光成形术是从泪 道腔内清除泪道中的局部阻塞, 恢复泪道原有的管状结构, 再现其泪道的生 理导泪功能。3. Nd: YAG激光是波长1064nm的红外线激光,是一种高强度及低能量的 激光

9、,应用于临床具有方向性好,需要能量少,组织气化率高,穿透力强, 对周围组织损伤小等优点。 用激光气化泪道阻塞物达到再通, 是较为理想的 治疗方法。文献报道:“激光治疗泪道阻塞 1 028例临床分析”其结果:所有病人 在激光治疗后观察半年:( 1)单纯泪小管、泪总管阻塞 152例,治愈: 132例,有效率 86.8 (2)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 346例,治愈 206例,好转 44例。总有效率 72.3( 3)泪道多处阻塞 530例,治愈 243例,好转 164例,总有效率 76.8 结论:激光治疗泪道阻塞, 临床上有一定的疗效, 并且有组织损伤小、 方便, 病人无痛苦的优点,是值的肯定和推广应

10、用的。4. 还有文献报道:“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体会( 62 例)”其 ( 1)结果: 62例慢性泪囊炎的患者随访 6个月, 60例泪道:通畅, 2例泪 道再阻塞,总治愈率 96.8 (2)结论:泪囊鼻腔吻合术对泪道探痛失败和不适宜行鼻泪道置管术的慢 性泪囊炎患者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手术时骨窗要作的足够大,泪囊鼻 腔粘膜要确切吻合,留置胶管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5. 近几年来,在我科接受治疗的 185例(216 眼)各种泪道阻塞患者中, 总治愈率达 86.55%,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6. 阻塞性泪管疾病的治疗新进展目的:提高其治疗效果: 寻求攻克难点方法, 以拓宽微创治疗泪道阻塞的适 应症.方法:.泪小管阻塞一一用机械或激光法再通泪小管,逆行置入全泪道型引流管。. 对于先天性、外伤性泪小管缺如、畸形等疗效不佳。、泪囊源性分泌物缠绵不绝,泪囊松弛,及有闭合性脓肿等,在置 管后要坚持不懈地清洁泪囊、 鼻腔及泪道放置引流管等治疗, 直到泪囊炎完 全康复后再拔管或者重复置管 2 3次、鼻泪管骨性阻塞者一可用鼻腔泪囊吻合术,激光再通加置管术,或者用非常规置管术(用 12 号泪道探针从泪囊探通至下鼻道,从该通道逆 行置入硅胶管治疗、泪道的多部位甚至是全泪道阻塞及手术吻合后、激光、置管等术后复发者, 明确所有阻塞部位的性质程度, 尽可能首选置入全泪道型引流 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